❶ 美国疫情后什么股票涨的最厉害
波士顿啤酒。
波士顿啤酒主营精酿啤酒,涨幅十倍。
今年精酿啤酒销量3千吨5千万营收,明年3.8万吨产量,精酿啤酒板块一年接近十倍营收增幅。
❷ 网络很火的大地谷精酿啤酒如何
如果你此时正巧在北京,不妨来一个城东精酿啤酒不完全之旅。
先到工体北路4号院,这里有一家工业风的啤酒吧,暗红色的砖墙上立着“京A”两个字。之后,西北方向行到二环边五道营,这条不怎么宽的胡同里有一个不大的门面,里头卖些被叫做“熊猫精酿”的啤酒。它的旁边有一个叫School的Livehouse,你可以试试酿自成都的一款啤酒“丰收”。五道营往西左拐至箭厂胡同,这里有家小平房改造的啤酒屋,卖四款名为“天路历程”、“断片儿”、“黄金甲”和“箭厂黑啤”的自酿啤酒,酒精度都在4%以上,可想而知的是“断片儿”最高。如果你还没醉,往南还有一家在东四的“悠航鲜啤吧”,或者往东去到新源街的“大跃啤酒”。
在上海,你同样可以攒这样一个精酿啤酒局。
TapHouse扎啤工坊、BoxingCat拳击猫、ShanghaiBrewery和Dr.Beer正在销售它们自家啤酒,在泰安路兴国路的DagaBrewPub,你可以喝到来自全国各地自酿酒厂的单品,而在酒鬼食堂、“杰克的酒窝”和号称全上海拥有最多进口啤酒种类的“海富便利店”,你也可以买到比利时Westvleteren修道院啤酒、英国BrewDog酿酒狗这类进口瓶装啤酒。
而除了高端,另两个跟精酿啤酒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是生活方式和文化。
7月19号,重新设计了酒标的熊猫精酿定制版出现在了700Bike发布会的现场。而在去年,熊猫精酿也以类似的方式跟穷游网有过合作。“生活方式相似的品牌,一起谈是比较合适的。”潘丁浩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除了这些看上去气质相同的友商,同行的加入也加快了这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在熊猫之后,京A、悠航、拳击猫、丰收等品牌也开始在各个城市出现。而北京、上海也分别出现了精酿啤酒协会,以及由它们或者品牌主办的精酿啤酒节。“大家一起把声势造起来,就把这个文化普及开来了。”潘丁浩说。
在熊猫精酿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内在做类似生意的品牌不到5家,而当时的顾客一多半都是老外,而如今这个比例回落到了大多数都是中国人。“精酿属于国外比较先进的文化,所以让外国人来引入是比较合适的。”潘丁浩说,曾经在加拿大学习汽车工程,并首次尝到精酿啤酒的他很在意起西方语境所起的文化作用,在他看来,最初创建精酿啤酒品牌的中国人大多有这样的海外经验。而除了熊猫,京A、悠航等品牌的创始人就直接是在中国生活的老外。
熊猫精酿会定期进口一些精酿品类,这些酒往往是国内厂商没有能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酿造出来的。到了每周三,潘丁浩就会拿着这些酒在店里举办一场“熊猫精选品酒会”。“相当于给大家做知识类的普及,让他们知道真正好的口味是怎么样的。”而因为这个品酒会,潘丁浩和熊猫精酿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这因此吸引来的,有啤酒爱好者,也有纯粹有好奇心的人。就这样,这个由产品导向社交的活动一方面帮啤酒爱好者找到了一个圈内的定位,另一方面又通过跟生活方式的交际吸引来了更多圈外人士。
但是,在精酿啤酒文化仍属初期的时刻,以门店为中心的文化普及毕竟是有限的。而这也是熊猫决定在2013年夏天转型的原因。之前它们只销售店内灌装啤酒,之后它们也开始走瓶装路线了。在通过本地代理商将灌装啤酒推入40多个城市的酒吧、店铺后,它们把单价定在了20-40元。“价格在酒吧里应该是人人都可以消费的起的,又可以喝到更好的啤酒,那为什么不呢?”潘丁浩说道。
精酿啤酒就像是一个展现个性的tag,那如何让消费者知道它,并且愿意消费它,被它标签,这些都是包装精酿文化所可以带来的红利。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口味比品牌更重要,这同样是精酿的机会
精酿啤酒正在对工业啤酒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久前,爱尔兰啤酒品牌健力士模仿精酿啤酒将关注点放在了啤酒工艺和口味所做的广告,无疑就是一个佐证。
在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咨询EuroMonitor的报告中,中国雪花啤酒独占了全球啤酒销售额的5.4%,成为全球拥有最多饮用人群的啤酒品牌。今年5月,雪花啤酒营销总裁曾申平曾表示,未来啤酒市场的新增长点在农村,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足以让雪花拥有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基数。可与之相对的是,一线城市的市场其实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我们的调查中,77%喝过啤酒的消费者认为味道比品牌更重要。这个趋势在无形中帮助了精酿啤酒。”张一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中国啤酒业产销量为4921.9KL,同比下降0.96%成为了24年来首次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挑剔啤酒的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