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央行重磅!最新货币政策报告:疫情防控最重要、地产贷款增速回落
2月19日晚,央行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由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布,从货币信贷概括、货币政策操作、货币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趋势等五个方面总结了人民银行过去一年的重要举措与政策动态,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加以展望。
基金君根据报告全文,总结出以下十大要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1.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1万亿元
总体来看,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普惠小微贷款快速增长。
根据报告,20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5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年初增加16.8万亿元,同比多增6987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小微贷款快速增长。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的投放,效果明显。
具体来看,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1万亿元,是上年增量的1.7倍,年末余额增速为23.1%,比上年末提高7.9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增速放缓,2019年末为15.5%,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多增。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多增7986亿元,占同期贷款增量的67.3%,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2.2019年股市日均成交5222亿元,同比增长四成
2019年,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其中成交量和筹资额同比增加。
具体来看,2019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27.4万亿元,日均成交5222亿元,同比增长40.7%。股票市场筹资额同比增加。2019年A股筹资6148亿元,同比增加11.2%。
此外,股票市场指数上升。2019年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3050点,比上年末上涨22.3%;深证成份指数收于10431点,比上年末上涨44.1%。
3.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有所放缓,房价上涨区域明显减少,涨幅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稳中微升,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平稳回落。
具体来看,2019年12月末,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6.8%和3.7%,涨幅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7个和4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基本持平,销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末下降5.7个百分点。
房地产增速方面,2019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4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年末回落5.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9%。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较上年末回落1.1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年末回落17.3个百分点;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28万亿元,同比下降7.1%,增速较上年末回落1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称,下一阶段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4.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
报告称,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
一是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逆周期调节;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疫情防控的信贷投放力度。
报告称,下一步,仍要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
5.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报告称,下一阶段,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具体而言:
1)要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2)灵活运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精准把握好调控的度,加强预期引导,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
4)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拓宽永续债投资主体,分散风险;
5)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防范社会信用收缩风险。
6.完善LPR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机制,推出新的LPR报价原则、形成方式、期限品种、报价银行、报价频率和运用要求。提高银行贷款定价的自主权,推动银行改进经营行为,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
2019年末,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占比已达到90%。2019年12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公告,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存量贷款定价基准由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或固定利率。
事实上,LPR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已经显现。2019年年初至7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直在5.3%附近波动,市场利率下行向企业贷款利率传导不足。8月份以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已6次发布新机制下的LPR,1年期LPR较同期限基准利率下降了20个基点。随着LPR报价稳中有降,企业贷款利率显着下降。
报告称,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具体而言,将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
同时,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7.支持钢铁行业通过直接融资“去杠杆、降成本”
2019年以来,在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下,钢铁行业平稳运行,持续推进对标挖潜、降本增效。
一是钢铁产量保持增长。2019年,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3%、8.3%、9.8%。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2019年,全国黑色冶炼及压延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6.0%和2.5%。三是钢材价格四季度回升企稳,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四是超低排放正式实施,绿色发展持续推进。
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受成本上升挤压,行业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二是受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等影响,钢铁产品进出口总量有所下降。三是环保压力仍然较大,超低排放具体实施中还存在技术难题,亟待行业内外协作攻关。
报告称,下一步应坚持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势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中的作用,支持钢铁行业通过直接融资“去杠杆、降成本”,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8.国内外经济都处于调整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报告称,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
经济增长保持了韧性,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投资增长仍显乏力。在信用风险加快暴露情况下,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对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减少、企业复工较晚等方面。对此要客观认识、理性看待,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办好自己的事,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9.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一是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二是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投入。三是不断提升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四是积极做好金融支持就业创业。五是继续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持续完善区域发展金融政策引导。六是全力以赴做好防疫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生产、运输和销售重要医用物资和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
10.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11条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关举措,重点是大幅放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提前至2020年不再设股比限制,并大幅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
2019年4月及9月,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等国际主要债券指数。
证监会于5月正式批准中日ETF互通中方产品申请。证监会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于6月17日发布联合公告,正式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GDR)业务。
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B. 中国3月减持美债152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3月减持美债152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一、我们减持美债,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其实我们在减持美债储备稳定本国汇率,这通常是遭遇资金流出压力国家的选择之一。要知道我们中国持有可是一万亿多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务,我们要是拼命的抛售,换回来的美元怎么处理也是个巨大的问题。况且美债是我们中国持有量最多的外汇储备,其实我们的实际收率的上升会导致逐利的资本从银行存款和同业拆借市场流入债市,使这两个市场的资金变得匮乏,实际利率上升,然后带动贷款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减少的效应因此在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扩展开来。说白了我们减持美债直接就可以导致美债收益率大涨股市大跌。
C. 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具体是什么意思
主动投资是指投资者在一定的投资限制和范围内,通过积极的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努力寻求最大的投资收益率。通常把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称为主动投资。
被动投资是指以长期收益和有限管理为出发点来购买投资品种,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的对象,不主动寻求超越市场的表现,而是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
无论是基于基本面的主动投资,还是基于基本面的被动投资,只要基本面策略仍然行之有效,基本面研究员的需求和价值仍然是存在的。但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大了研究的难度,也加大了对研究能力尤其是对基本面向投资转化和基本面量化的能力的要求。如何持续进化以适应市场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巴克莱美国综合债券的股票成交量扩展阅读
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的实际应用
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同及所处市场的差异,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以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在有效市场中,宜采取被动投资策略,因为此时市场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从而使得任何的主动投资策略都将带来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在弱有效市场中,则适宜采取主动投资策略,通过深入挖掘未被市场反映的信息,获取超额收益。一般来说采取主动投资策略需要有强大的研究团队或者内幕信息,否则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不可能获得市场“共识”以外的有价值的信息。
在主动投资中,投资者一般采用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基于这两种方法可以把股票分为价值股、成长股、合理价格下的成长股等。在被动投资中,投资者主要就是跟踪证券价格指数,赚取收益。
D. 美国次贷危机简史请看问题说明
A 说明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包括美国金融政策所导致的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B 说明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要有连续时间段内的连续事件。
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
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
7月,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
8月,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融资困难,该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10月,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
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
12月,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政府已经与抵押贷款机构就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达成协议,超过200多万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冻结5年。
12月,美、欧、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将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以缓解全球性信贷紧缩问题。
C 说明次贷危机对主要国家的影响,包括宏观面和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的影响。要有具体的事件和案例,案例不必详细解释。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D 说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主要金融机构,时间和额度。
Credia:首家垮台上市消费放款公司
诺森罗克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Ameriquest:美又一次债公司将关闭
巴克莱:因次债损失约1.5亿美元
德国萨克森LB银行:将被出售
美欧银行:信贷市场不稳定仍在延续
美第一资本金融公司:裁员1900人
私募巨头KKR:将损失2.9亿美元
贝尔斯登:裁员240人
美最大抵押贷款公司:证实裁员行动
黑石:股价持续走低
高盛:向对冲基金注资30亿美元
花旗:损失在550亿到1000亿美元
E 说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至今西方中央银行的行动。
全球央行注资救市图表
日期 国家/地区 注资金额(亿美元)
8.23 美国 70
欧洲 542
8.22 美国 20
8.21 美国 37.5
日本 70
澳大利亚 28.5
8.20 美国 35
日本 87
8.18 俄罗斯 0.2
8.17 美国 60
日本 106
8.16 加拿大 37
美国 170
日本 35
8.15 美国 70
8.14 欧洲 103
8.13 美国 20
欧洲 650
日本 50
8.10 美国 380
日本 85
澳大利亚 41.9
欧洲 836.4
8.9 美国 240
欧洲 1300
美联储:美联储通过3天期回购向银行系统注资30亿美元
布什拟帮次贷借款者免于违约 亚太股市暴涨
贷款再贴现率调低0.5%注资超过1472.5亿美元
金融系统注入95亿美元临时储备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
俄罗斯央行:向金融市场注资0.2亿美元
加拿大央行:注资已超过37亿美元
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433亿美元 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
美银行:提高次级抵押贷款放贷标准
F 说明主要受次贷危机影响的金融机构应对危机的策略,比如摩根士丹利引入中投等。
美林公司在15日美股开盘前宣布,将向包括科威特投资局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等海内外机构融资66亿美元,以缓解当前的资金紧张状况。一个月前,美林刚刚宣布从新加坡淡马锡和一家纽约投资公司融资最高62亿美元。
据悉,美林此次融资将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实现,而发行对象除了科威特投资局和瑞穗金融之外,还包括韩国投资公司以及TPG等美国机构。根据美林的声明,这些优先股将有9%的年利率,转换成普通股可享受17%的溢价率。但是,所有这些投资都是被动的,投资方不能谋求干涉美林的经营管理。
在去年第三季度,美林遭遇了公司93年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达到22.4亿美元,主要受累于84亿美元的次贷相关资产冲减。
在昨天的一份声明中,美林新任CEO塞恩对这些投资方一一表示了感谢。对于科威特投资局的投资,塞恩的说法是,“希望与科威特投资局的合作能为美林在中东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而对于瑞穗金融集团,塞恩表示,鉴于瑞穗在日本、中国以及泛太平洋地区的广泛业务基础,他期待美林与该行进行更多有益的合作。
美林的最新季报将在当地时间17日出台,业界普遍预计,该行去年第四季度的亏损额很可能超过前一季度的22.4亿美元,预计将达到32亿美元左右。纽约时报上周报道称,美林在四季度可能被迫冲减资产150亿美元,是先前预期的两倍。
据《路透社(Reuters)》1月16日刊登联合署名为乔纳塔·斯坦普尔和丹·威尔奇斯的文章称,花旗集团于周二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花旗2007年第四季度引次级抵押贷款业务而亏损98.3亿美元。受此影响,花旗于当日宣布,计划再筹资145亿美元,并将红利削减41%,同时还计划裁员4200人,以此来支持其资本结构。
此次筹资计划包括来自新加坡和科威特特政府等各投资人注入的125亿美元资金在内。花旗集团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其资本减值为181亿美元,并因此决定将红利削减41%。
但分析师此前预测认为,花旗应当面临更大减值,并称花旗未来之中可能更加艰巨。在周二纽约股票交易盘后交易中,花旗股价下跌2.18美元至26.88美元,跌幅为7.5%。
去年第四季度,花旗每股稀释亏损为1.99美元,大约是分析师预期的两倍之多,这一亏损主要源自次级抵押贷款业务以及信贷成本增加54.1亿美元等。花旗去年第四季度收入下跌70%至72.2亿美元,2007年全年净利润也下跌83%至36.2亿美元。标准普尔已经下调了花旗信贷评级。
另外,花旗已经宣布将其去年第四季度红利从此前的每股54美分削减至32美分,这样,其一年将可以节省44亿美元的成本。
此外,花旗决定裁员4200人,约占其总员工数量的1%,此举也可以节省3.37亿美元的成本。此前,花旗已于去年4月裁员1.7万人。
G 评价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国际金融秩序正在发生改变,这次的次贷危机也使国际金融秩序面临一次危机。
美国在次贷危机的时候和西方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这个措施现在看来没有多大的效果。
还有就是,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越来越势微了,我看到一个数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的债券只有不到100亿美元了,因为这个机构也要靠收益存在,而它现在款贷不出去了,就没有收益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影响力越来越下降原因在于,一是它搞了一个臭名昭着的“华盛顿共识”,基本上就是美国的方案,很多国家实行了以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另外就是很多新兴市场手里有了很多的外汇,这些外汇很多通过地区性合作安排,不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了,也不求发达国家了,兄弟国家一联合都可以解决了。
七国集团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七国集团七国峰会,七加一包括俄罗斯的影响也越来越势微了,必须把发展中国家拉过去开一个所谓的联席会议才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有经合组织(OECD)这样一个富人的俱乐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这些都表明,国际金融环境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美国本身无法主导,同时把很多危险投向了国际市场,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存在一个公共牧场,大家都把风险往里面转移,所以国际金融现在也越来越动荡。
(1)国际金融秩序剧变
美国因巨额赤字而加深对国际资金依赖,金融霸权的“底气”愈发不足。调整霸权方式,只是获取收益,不承担义务。
东亚等地区金融地位明显增强。东亚因贸易顺差或吸引投资积累约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据IMF数据,在截至2007年的5年中,石油输出国累积顺差将达1.7万亿美元,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的平均顺差约占GDP的30%。
主权财富基金挑战私人股权基金。摩根史丹利估算,主权财富基金目前管理着约2.6万亿美元的资产,未来每年将增加4500亿美元,到2015年左右,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可能高达12万亿美元,足令对冲基金(目前管理1.7万亿美元)相形见拙。
IMF等国际机构的影响力下降。IMF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迅速降低:“华盛顿共识”使IMF迷失了方向;中印俄等新兴大国崛起使得国际经济格局与秩序加速调整,“七国集团”对全球经济的调节愈发力不从心。
(2)国际市场风险增大
全球流动性过剩。总体态势没有改变。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信贷危机,至多不过是局部流动性不足。
金融资产泡沫日趋严重。香港、上海与孟买等亚洲股市也都持续大幅上扬。印度Sensex30种股价指数从2006年初不足1万点升至2007年底2万多点,韩国股市基准指数今年也上涨了40%以上,许多亚洲国家股市亦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金融产品价格大幅震荡。金融产品价格大幅震荡。对欧元跌至其1999年问世以来的新低;对英镑和澳元跌至20多年以来的最低;对加元更是跌至加拿大政府1950年放弃固定汇率政策以来的最低点。
金价从上世纪90年代末252美元/盎司,一路飙升,2008年1月3日突破85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14日突破900美元/盎司。
1998年以来油价已上涨了近5倍,2006年7月逼近每桶80美元的峰值。2008年1月2日突破100美元/桶天价。
对冲基金最具危险。近年来,对冲基金发展迅猛,支配资金从1990年不足500亿美元剧增到目前的1.5—1.7万亿美元。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管。导致局部金融恐慌近年来时有发生。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9·11”后,美实施低利率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发展。为吸引客户,一些机构推出“零首付”乃至“零文件”的极度宽松的贷款方式。由此,次级抵押贷款迅速扩大,发放额度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激增到2005年6250亿美元,占美全部房贷比例从2001年的不足5%跃升到2006年的20%。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1/28/content_7511800_1.htm
E. 富时罗素确认将中国国债纳入债券指数,这会对我们有影响吗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又一个里程碑。富时罗素发布公告称,它将自10月29日起纳入旗舰产品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权重为5.25%,并将在36个月内逐步纳入。 。外国投资银行预测,未来,全球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可能流入中国政府债券市场。
中国监管机构一直在努力改善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在2021年3月进一步确认后,国际投资者将能够通过富时罗素旗舰指数进入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的中国。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与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完善各项政策和体系,进一步提高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方便的投资环境。
F. 巴克莱全球债券指数与美债的关系
在全球债市整体持续上涨的40年长期牛市中,全年回报率录得负值的年份相对较少,今年便是其中一个,而且可能是自1999年以来最差年度表现。
涵盖了68万亿美元主权债和企业债的全球综合债券指数( global aggregate bond index)年内迄今回报率为负4.8%,直逼1999年互联网时代股市繁荣冲击债市时取得的负5.2%回报率。
今年债市表现如此惨淡,主要是因为年初时对新冠疫情后经济持续复苏和通胀上升的预测,引燃“通货再膨胀”交易,促使债市交易员抛售长期政府债券;年末时,多家主要央行纷纷暗示将采取加息行动来应对高通胀,从而令短期债券受挫。
在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中占比达三分之一的美国,其收益率料创自2013年以来最大年度升幅。债券价格与收益率成反比,这反映出美国国债价格普遍下跌。随着美国11月通胀飙升至6.8%的40年高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从年初的0.93%升至1.49%,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从年初的0.12%升至0.65%。
G. 投资行(是基金还是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后,大众百姓投资的钱能拿回一部分吗
投资银行是美国的叫法,在我国就是证券公司 如果是投资了雷曼兄弟股票的话,那么拿不回来多少了,破产后,能剩余的资产也不多了 但如果是通过雷曼兄弟公司经纪买卖其他公司股票,那没什么影响的
H. 美国债券市场有哪些指数
目前,主要的国际债券指数有三个,分别是花旗全球国债指数(WGBI)、摩根大通国债-新兴市场指数(JPMGBI-EM)以及巴克莱资本债券综合指数(BArclaysGlobalaggregateindex)。其中,花旗的管理资产规模是最大的。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4-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I. 全球债券市场已经开始发出通胀风险信号
全球各地部分债券市场已经开始发出通胀风险将长期存在的信号,尽管很少有人预期物价会立即上涨。
为缓解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而采取的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以及全球央行独立性正在减弱的迹象,令通胀担忧一直存在。这是信贷市场的一个因素,近几个月来,对通胀预期更为敏感的长期债券已经滞后,一改之前跑赢的表现。
根据彭博巴克莱指数,在美国,十年以上到期的投资级公司债上个月表现不及短期债券,8月份在所有期限债券中跌幅最大。在期权市场上,自2月以来,对冲未来五年通胀率超过2%的成本已经上涨了一倍以上。
在亚洲,截至9月的两个月内,到期期限超过10年的以美元计价的公司证券表现最差。
即使随着疫情大流行的蔓延,将迎来价格上涨新时代的持续经济复苏也不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些押注通胀的热门交易虽在夏季表现良好,但眼下已开始撤消,成长股下跌,黄金涨势遇阻。但是对于信贷投资者而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最终的经济复苏将逐渐重燃价格上涨。
“我们认为最糟糕的价格下跌已经过去了,随着经济开始重新开放,一些与新冠冲击有关的破坏现在已经缓解。”摩根资产管理全球多资产策略师Sylvia Sheng称,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在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的推动下,存在高通胀的风险。
“与名义债券相比,我们更青睐美国通胀保值国债。”
贝莱德预计,随着全球生产成本上涨,美联储允许物价上涨超过目标,以及保持低利率的政治压力加剧,通胀将在中期加速增长。根据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从2025年到2030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将平均增长2.5%至3%。
美国央行和全球许多货币当局决心推动通胀率从他们认为危险的低水平上升。
本文源自友财网
J. 请问哪里可以查看各国的CDS行情
CDS是一种类似保险的合约,以某一种债券作为参照物,交易双方不一定拥有此种债券,A、B两方对此债券的信用观点不同,A方从B方购买保险,例如投保额为500万美元,保险价格双方议定,A方每年向B方交纳保费,一旦参照债券违约,双方交易即终止,办理退赔手续,B方偿付500万美元给A方。由于原先CDS市场极其不透明,监管机构不知道每一项交易的细节,导致华尔街各大行之间错综复杂的债务纠缠,一旦某家大型交易对手倒闭便会给CDS市场带来极大的混乱、信贷市场的极大恐慌。巴菲特将CDS产品称为“定时炸弹”。CDS主要券商雷曼兄弟的倒闭引起的金融风暴便可知其中的杀伤力。
CDS的杀伤力还在于在参照债券违约时,对债券违约亏损的放大作用。由于交易对手双方不必拥有参照债券,在购买保险时担保额由双方任意确定,不必也无法预先知道已经有多少CDS以该债券作为参照,保额可能远远超过该参考债券尚未付清的余额。一旦债券违约,涉及的赔偿金额会远高于债券本身的数额,而且被卷入的机构会更多。
以前的CDS市场规模均由国际掉期和衍生产品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公布,该协会从2001年起开始调查CDS市场规模,当时为9190亿美元,到2007年底达到顶峰62万亿美元。今年7月底下降为55万亿美元。在这次金融风暴尤其是雷曼倒闭以后,数家结算机构对重复的CDS交易进行解套(unwinding)、冲销(netting),使得CDS市场规模大为减少。对此市场规模的反复修改争论本身便说明CDS市场不透明。
交易解套相当于保险中的退保,有主动解套和被动解套两种。主动解套在贝尔斯登、雷曼倒闭前的几天达到巅峰,主要是各个交易对手将与这两家投行的交易解除,赔偿再高罚金也在所不惜,或者将与这两家进行的交易转至另外一家机构(novation),除了交易对手改变外,其他参数不变。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后,账簿上的所有CDS交易由后者担保。雷曼破产后,各大机构又开始主动解套与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因为担心大摩会步雷曼的后尘。被动解套相当于保险中的退赔,参考债券发生了违约事件,如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雷曼破产、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被政府接管又被卖给摩根大通、冰岛三家银行被政府接管均被视为违约事件,所有以这些机构的债券为参照物的CDS全部解套,投保一方得到另一方的赔偿。另一种被动解套是由于交易对手的违约。雷曼原是CDS市场主要市场制造商(market maker),与各机构有数百万项的衍生品柜台交易(over the counter,OTC),相信有不下50万项的CDS交易,所有这些交易全部解套。
重复的交易是指两个交易对手在不同时间反复买卖同样的债券保险,比如A方今天从B方买得500万保险,若干天后B方以同样保费从A方买得同样数额的保险,这样两项交易相抵。各大券商会每个季度定期解除冲销这些交易。冲销的目的一则可以减少交易对手之间的繁杂付费手续,此外CDS市场从业人员希望冲销能够减少市场规模。太大的CDS规模被外界认为导致更高的风险,更易制造市场恐慌。雷曼破产后,其债券CDS票面总额被预测4000亿美元,市场陷入极大恐慌,但是统计结果只有720亿美元,在经过冲销掉重复交易后,最后易手的金额仅为52亿美元。如果市场预先知道这一数据,雷曼破产后的金融市场的历史将会被改写。
CDS公开数据所反映的
当前金融风险分配
DTCC的数据表明,债务越多的公司被参照的CDS也越多,这些交易有近80%在华尔街大行之间交易。同时,参照的债券中各国国债和各企业债券不相上下,预示着市场对各国国债违约的担忧。
按照交易票面总额划分,15.4万亿美元的CDS交易参照债券是单一的各国债券、企业债券,或者资产抵押债券,另外的14.8万亿美元则交易各类CDS指数或者将指数按照风险分成的各种标准组块(standard index tranche)。由于指数的标准化,这些指数和组块是CDS市场交易量最为活跃的产品。华尔街投行甚至将交易单一债券CDS小组和交易指数及标准组块的小组分开,前者称为信贷流动交易小组(credit flow desk),后者为信贷混合交易小组(credit hybrids desk)。CDS指数由交易最为活跃的同类、相似评级的CDS组成,约有十多种,每种指数每半年更新一次,将违约的CDS成员剔除,换入交易更为活跃的成员。这些指数有北美优质评级企业债券(CDX IG)、北美劣质评级企业债券(CDX HY)、欧洲企业债券(ITRAXX Europe)、北美资产抵押债券(ABX)、房贷抵押债券(CMBX)、企业贷款债券(LCDX)、金融业债券(FINANCIALS),还有日本、除日本外亚洲的企业债券等。
DTCC的数据显示,如果冲销掉重复的交易,在各国国债的CDS交易中,意大利国债的CDS交易净额为227亿美元,有3253项交易;西班牙国债CDS交易余额为166亿美元,1900项交易;巴西122亿美元,交易数超过1万项。以下为德国114亿美元、俄罗斯83亿美元、希腊82亿美元、土耳其76亿美元。英国29亿美元/381项交易,美国国债是16亿美元/129项交易,中国19亿美元/1667项交易,日本18亿美元/293项交易。如果不抵消重复交易,土耳其以1886亿美元的CDS票面总额夺魁,但是抵消掉重复交易后,净额为76亿美元。
西班牙房地产市场低迷,全国经济在15年中首次陷入危机,信贷市场的冻结导致金融机构的股价大跌。西班牙国债CDS保费在10月24日达到112基点最高纪录,9月初则为47基点。11月5日的收盘价是80基点,与10月10日的价格持平。意大利10年期国债的价格在10月24日达到138个基点,在11月5日的收盘价是108个基点,意味着担保1000万美元10年期的年保费是10.8万美元,是8月份保费的双倍。
在参照物为企业债券的CDS中,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CDS交易余额最高,达到124亿美元,其次是通用电气的121亿美元,再次几乎全是华尔街金融机构,如摩根士丹利(83亿美元)、美林集团(82亿美元)、高盛(69亿美元)、全国房贷(Countrywide,67亿美元)、花旗(60亿美元)、瑞士银行(60亿美元)、瑞信集团(58亿美元)、巴克莱银行(55亿美元)、摩根大通(54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51亿美元)。如果不看CDS保费,这些CDS交易余额排序大约说明了CDS市场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债券违约的担忧。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前一天,原为华尔街第三大投行美林集团在9月中旬被美国银行收购,接下来的一周内,第一和第二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股市和CDS市场双重绞杀,摇摇欲坠,逼迫财政部出台7000亿美元的挽救市场计划,两家最后的投行在一周内同时宣布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在10月中旬又分别从财政部得到10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注入。高盛由于主要业务如企业合并(M&A)、证券承销(ECM、DCM underwriting)在2008年大幅降低,华尔街一些分析师认为该行在今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现1999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高盛本周宣布裁员10%,约3200人。摩根士丹利则取消了今年圣诞节的庆祝活动。高盛、大摩的5年期CDS价格在11月5日的收盘价分别为311和423基点,股价在9月份以后分别下跌45%和53%。
CDS保费价格不包括在DTCC的公开数据之中。国债中CDS保费最高的国家是冰岛、阿根廷、巴基斯坦、乌克兰,最安全的国债则为马耳他、加拿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芬兰。中国5年期国债的保费是140美元,意味着1000万美元中国国债每年的保费是14万美元,这是美国国债CDS保费的4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