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威斯电子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威斯电子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2-03 05:42:07

㈠ 龙头股如何识别有什么特征

通过财源滚滚可以了解龙‎头‎股特‎征:第一,从热点切换中变‎别龙头个股。‎通‎常大盘经过一轮急跌,会‎切换出‎新的热点。第二,用放量性‎质识‎别龙头个‎股。个股的放量有攻击性放‎量和‎补仓性放‎量‎两种‎,如果个股‎出现连‎续三‎日以上放量,‎称为攻‎击性‎放量,如‎果个股只有单日放量‎,称为补‎仓性放量,龙头个股必‎须具备攻击性‎放量特征。还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

㈡ 诺贝尔和诺贝尔奖金的资料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是因为他喜欢的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

历届诺贝尔奖获奖名录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着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士人桂南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法国人帕西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荷兰科学家塞曼因发现磁力对光的塞曼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士人戈巴特因创建国际和平局、桂科蒙因宣传和平、反对战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罗马史》、《罗马国家法》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人克里默因仲裁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和平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瑞利因发现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莱·埃萨吉雷因剧作《在剑柄上》、《最后的夜晚》、《怀疑》等、法国作家米斯特拉尔因诗《米海耶》《仁那皇后》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73年成立的国际法协会因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因小说《三部曲》、《你往何处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奥地利女强人苏纳特因积极促进世界和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因研究气体的电导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卡杜齐因诗《撒旦颂》,着作《早期意大利文学研究》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总统罗斯福因成功调解日俄冲突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因测量光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作家鲁德耶德·吉卜林因诗《营房歌曲》、小说《吉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意大利人莫内塔因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平思想、法国人雷诺为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典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阿诺德森因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联盟尽力奔波、丹麦人巴耶因积极从事国际和平运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利时人贝尔纳特因调解国际争端、争取限制军备、法国人德康斯坦因促进法美和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范德瓦尔斯因研究气体和液体状态工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891年成立的国际和平局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因剧本《青鸟》、《莫娜娃娜》获诺贝尔文学奖。

奥地利人弗里德因创建几种宣传和平的刊物,并创建国际新闻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达伦因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鲁特因促使24项双边仲裁协定的签订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卡曼林欧尼斯因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并制出液态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印度诗人泰戈尔因诗《新月集》、《吉檀迦利》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利时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内瓦和平会议通过阻止空战决议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康·劳伦斯·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因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6年12月10日第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诗《朝圣与漂泊的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12月10日第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巴克拉因发现 X射线对元素的特征发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丹麦作家吉勒鲁普因小说《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麦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说《希望之乡》、《幸运的彼得》、《冥国》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63年成立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因在建立战俘与家属通讯方面的大量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倡议创立国际联盟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科学家纪尧姆因发现合金中的反常性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

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作家汉姆生因小说《土地的成长》、《维克多利亚)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布尔茨瓦因在创立国际联盟中做了大量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作家法郎士因小说《现代史话》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布兰延、挪威人兰格因倡导国际和平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丹麦科学家玻尔因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辐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西班牙作家贝纳文特·马丁内斯因剧本《利害关系》、《星期六晚上》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挪威人南森因领导国际赈济饥荒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3年12月10日第二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因测量电子电荷,并研究光电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尔兰作家叶芝因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4年12月10日第二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科学家西格班因研究 X射线光谱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波兰作家莱蒙特因小说《农民》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因剧本《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首相张伯伦因策划签订《洛迦诺公约》、美国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计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佩林因研究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测定原子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科学家斯韦德堡因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医生菲比格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黛莱达因小说《离婚之后》、《灰烬》、《母亲》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康普顿因发现散射 X射线的波长变化、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因发明可以看见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医生尧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因哲学着作《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比松因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德国人奎德因反对非法军事训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理查森因发现电子发射与温度关系的基本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因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女作家温塞特因小说《克里斯门·拉夫朗的女儿》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哈登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因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因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凯洛格因在签订《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印度科学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发现拉曼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兰斯坦纳因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作家刘易斯因小说《大街》、《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谋求世界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卡尔费尔特因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亚当斯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美国人巴特勒因促进国际相互了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㈢ 圣威斯胶水602用途

圣威斯胶水602适用于绝大多数金属、塑料和橡胶等材料的自粘和相互黏接。尤其针对高要求的产品粘结的。602胶水是连接两种材料的中间体,经常以水剂出现,它属于精细化工类,种类繁多,主要以粘料、物理形态、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质来进行分类。

602快速胶功能

602快速胶为透明单组份接着剂,固化慢,粘接力强,粘接时可移动产品,方便操作。典型用途是适用于电子、电器、玩具、灯饰、模具、金属、塑胶、橡胶、工艺品、礼品、皮革、木材等工业用胶。

强力胶粘剂能应用的领域相当的广泛,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好了,另外,强力胶粘剂的型号很我,不同的型号之间会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应用强力胶粘剂时,还应该先了解期产品的特征,然后再选择。

㈣ 柏林孤影:做事不问得失几何,但求做人问心无愧

在哺乳动物中,人类很特别。与野生动物的行为模式不同,它们一切凭本能,而我们做事情,总是需要一个意义。一旦有了意义,螳臂当车、蚍蜉撼树都将不在话下。虽然明知道在时代的洪流面前,除了摆个姿态,不会有什么实际的结果,但是为了行为背后的意义,依然有很多人,不计后果、义无反顾。从实用主义角度看,怎么看也是得不偿失。不过,人总是要一点精神的,与儒家的知不可为而为之一样,做事不问得失几何,但求问心无愧,正是人性中伟大的一面。

前几天,看了部电影叫《柏林孤影》,虽然评分不高,画面阴沉,情节简单,却实属佳作,看后思索良久,决定写个影评,与大家雅俗共赏。

电影一开场,一个年轻的德军士兵,孤身一人在树林中跌跌撞撞地奔跑,稚嫩的面庞写满了恐惧和惊慌,一声枪响,仰面倒下,在他最后的视野中,树影婆娑随风摇曳,周围枪声四起,而这一切,不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常片段而已。之后,画面回到柏林,街道上彩旗飘飘,一片欢庆气氛,卖报孩童兴奋地高喊,法国投降了……不过这一切都无法让年轻人的父母高兴起来,因为他们的独子死了。时代的灰尘,落到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

2010年10月3号,德国在支付了5950万英镑之后,终于为《凡尔赛和约》划上了句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德国落下了帷幕。历时91年,这不仅是德国为一战赔偿的过程,也是欧美吸德国血的过程。《凡尔赛和约》没有让欧洲人在废墟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欧洲,反而摧毁了德国的经济,催生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凯恩斯所说,世界大战起源于匮乏,但,不应该终结于掠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德国签下了《凡尔赛和约》。随后,与奥地利说再见;和阿尔萨斯、洛林分了手;和所有海外殖民地离了婚;莱茵河以西地区和萨尔煤矿去法国家里肉偿15年;承诺了132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妻离子散,债台高筑,说的就是德国。德国失去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16%的煤炭产地,50%的钢铁工业,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还获得了上千亿的债务。凡尔赛合约中的赔偿金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按照当时的金本位换算,约4.7万吨黄金,是庚子赔款的300倍。

时任英国首席财政部代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一针见血的指出:“你们都是穷疯了,当心德国和你们玩命。”然而打红了眼的协约国根本听不进去,他们被德国打的太惨,付完了医药费之后真是穷疯了。凯恩斯感觉,和这帮短视的沙雕们聊不明白,于是愤愤的表示:“我话撂在这儿,你们不听我的,早晚还得被德国暴打一顿!”随后为了证明自己立下的Flag,凯恩斯出版了一本书:《和约的经济后果》。

和上期李斯特的书一样,估计你们也不会看,所以还是给你们降维科普一下。在这本书中,凯恩斯阐述了四件事情:

第1,为什欧洲日子过得比谁都好,却吃饱了撑的要打一战?

第2,为什么凡尔赛和约是害人害己?

第3,如何科学的对德国索赔?

第4,预言了德国即将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

在书中,凯恩斯指出,在一战后欧洲的贸易秩序和工业产能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务之急应该是恢复贸易和生产,而不是清算德国。应该将德国重新纳入到战后的经济体系中来,而不是对德国敲骨吸髓的索赔。同时在书中,凯恩斯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包括放宽赔偿金额、重建金融信用体系、削减债务、缓和与苏俄的关系等。可以想象,凯恩斯的观点与英法 社会 的主流舆论格格不入。这本书出版之后,凯恩斯在英国一下子就上了热搜。后果很严重,他被喷成了猪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真理,真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恶性通胀、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都被凯恩斯不幸言中!

回到电影中的德国 社会 ,得知儿子战死之后,母亲崩溃了,而父亲是个工厂的老工人,和普通德国人一样,不苟言笑,一如往常,还是到工厂上班。出了门,有人向他高喊:我们胜利了,我们将成为最富有的国家…党卫队军官和工厂管理层召集工人开会,欢庆胜利的同时,信心满满的提出要增产30%,顺便说一句,他们工厂生产的是棺材。这个增产,不仅仅是当时德国人乐观情绪的表现,也是对未来结果的暗示。

德国在一战之后,经济衰退,收入锐减。而根据《凡尔赛和约》又债台高筑。在新生的魏玛政府看来,发展经济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旦经济出现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就会增加,那么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是凡尔赛合约把德国的老婆孩子亲戚朋友都霸占了,就好比想干活,奈何没人。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魏玛政府无力重现昔日的工业水平,而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国又失去了市场。德国很想重操旧业,做个好人,但是走不通!(无间道:给我个机会,我想做个好人)于是魏玛政府又拿出了第二手准备,开动印钞机。一面还债,一面刺激经济,可谓一石二鸟。之前我们讲美国量化宽松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印钞票这种事儿干多了是会上头的,而当时被债务逼疯了德国就更上头!时间走到1923年,由于内生经济动力不足,又连年滥发货币,马克严重贬值。

德国人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找法国商量:“兄弟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欠你的钱给兄弟缓两天行不?”要说法国人也是爽人,当即就很痛快的表示:“不行!到点还不上钱,就拿鲁尔区来顶!”但是德国是真的还不起,毫无悬念的债务逾期了。于是法国带着比利时直接抢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这下就把德国逼得就要上吊了,酿成了着名的鲁尔危机。

同年,在德国发生了2件事:阿道夫·希特勒发动的啤酒馆政变失败,被丢进了巴伐利亚监狱;46岁的德意志帝国银行董事雅尔玛·沙赫特火线出任国家货币流通专员,负责拯救德国马克。虽然此时这两个人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他们都关心着同一件事:如何拯救德国的经济。对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在监狱里出版了《我的奋斗》,开始走民族主义路线。而沙赫特则通过抵押国有资产、土地变现、设立专项基金、发行债券、和发行新货币等方式来尽量保全德国的经济。鲁尔危机发生后,德国开始放飞自我,破罐破摔。反正还不上钱了,爱咋咋地!大不了死给你们看!史上最强通货膨胀如期而至,凯恩斯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1918年初,在德国寄信需要0.15马克,到了1923年寄信得花一亿马克。一万亿这个数字放到今天听起来是一笔巨款,但是在当时的德国,只够买一个面包。恶性通胀,对于德国的经济是毁灭性的打击!工厂大面积破产,工人大面积失业。唯一的好消息是股市一飞冲天!

德国股票指数1917年仅100点左右,而到了1923年超过了10万亿点。股市的暴涨并不是因为德国企业的利润有多好,而是德国的钱实在太不值钱!举个例子,比如1917年奔驰公司的资产价值是1亿马克,那么到了1923年,由于德国马克贬值了1000亿倍,于是奔驰公司的资产价值就相对升值了1000亿倍,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票价格一路暴涨。今年为了救市,美联储也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美元,美国股市也一路暴涨。和当年的德国一样,这并不是美国经济企稳回升而涨,反而是由于美国经济遭受冲击,美联储无节制的印美元而涨。

就当时而言,德国不是装死,而是真的要死。战前高富帅,战后矮穷,说起来也挺让人心酸的。正当鲁尔这边要闹出人命的时候,美国站出来充当了和事佬。美国指出,你们逼死德国也拿不到钱,不如重新商量一下,做个债务展期,这样德国也不用去上吊,你们也能拿到钱,大家皆大欢喜。英法能拿到钱就没意见,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之下,大家坐下来重新谈。这就是着名的《道威斯计划》。根据道威斯计划,债务总额不变,德国分期支付200亿马克。其它的部分以产品、劳动力、技术等形式支付。德国重组帝国银行整治通胀,法国不得再骚扰鲁尔。美国先替德国把钱垫上,然后通过华尔街,为德国发行两亿美元的债券缓解财政危机,当然,要算利息的。今后英法要钱找美国,德国还钱也找美国,问题圆满解决。而会议的主持人,道威斯先生则获得了1925年诺贝尔和平奖。

看起来很不错对吗?但是你品,你细品。道威斯先生当时是美国中央信托公司的总裁,华尔街的大佬。而解决鲁尔危机所发行的债券,是以德国政府的资产兜底,通过华尔街来发行的,是有利息的。发行和承销这些债券的券商是要赚手续费的。从这个角度一看,道威斯计划,其实是帮华尔街拉了一笔国债发行和债券承销的业务。高明,真的是高明!这不只是灯塔,简直是灯塔中的五级塔!

通胀危机让德国元气大伤,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到达极点。人们手中的马克一文不值,财富直接归零。在民众最失望的时刻,也是新的政治势力野蛮生长的好时机,纳粹党登上了 历史 舞台,迎来了扩张的黄金期。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功当选总理。半年以后,以90%的支持率当选总统。说到这里,公屏上可能已经有人在打大萧条了。但是对于德国来说,无所谓大萧条。反正经济一直趴在地板上,从未崛起过。萧不萧条那是协约国的事儿,与我无关。

1923年11月,雅尔玛·沙赫特上台之后,立刻开始发行新货币,一兆旧币兑换一元新币。由于有道威斯计划撑腰,新币与美元挂钩,汇率4.2:1。但是沙赫特面临的困境是,魏玛政府的信用已经破产,所以用政府信用担保,发行货币没人买账。当时的德国也缺乏足够黄金支持马克,外汇储备是负数,走回金本位也不现实。于是,沙赫特抛弃了政府信用,转而用大量土地与工业产品作为价值锚定物,重新建立起人们对于马克的信心。随后靠着美国的贷款,德国恢复了工业生产。产品一部分强X给英法抵债,而另外一部分出口,赚外汇。德国慢慢地恢复了元气。而这个时候希特勒还在监狱里忙着写书,沙赫特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德国的主权货币。这个时候,两人终于走到一起,希特勒已经从阶下囚成为了元首,而沙赫特则成为了德国的财政部长。不久之后,沙赫特给希特勒出了一道选择题:战争,还是破产?旋即,人类 历史 上最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帷幕。

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开始全力备战。为了搞钱,曾经就经济问题询问沙赫特的意见。沙赫特的答案是:“战争,或是破产。”因为这句话,让沙赫特日后上了纽伦堡审判庭。祸从口出这句话一点也不虚。希特勒在1933年-1939年秋全力备战。这六年当中,德国年均军费支出超过400亿马克,占国民收入的10.6%。1939年,军费开支超过国民收入的17%。而同时期的英国,军费开支只占其国民收入的4%。纳粹的财政入不敷出,赤字达到100亿马克,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60%!

由于害怕再次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希特勒没有印票子。而是大规模举债。这和现在的美国国债是一个意思。1933年,希特勒刚上台的时候,德国国债规模117亿马克,而到了1939年飙升到307亿。为了搞钱,沙赫特发行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葩-“米福券”。1934年,他用西门子、克虏伯、莱茵钢铁、古特霍夫这四家工业巨头的名义,成立了冶金研究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一家如假包换的皮包公司。这家皮包公司发行的债券就叫米福券,不仅由央行承诺可随时兑现,还用国家信用为米福券4%以内的利息提供担保,同时购买米福券的机构享有德国政府项目招标优先权。

这项创举作为政府变相的融资平台沿用至今,今年春天美联储使用的多种信用工具也是这一套,专业名称叫债务货币化。美联储一边向全世界发行美国国债,相当于打欠条借钱,一边拿着欠条做抵押再去借钱,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就是这么个意思。

在诱人的条件吸引下,第一期米福券被一抢而空,总计60亿马克。由于米福券是商业债券,不计入政府债务,不需要担心通货膨胀,所以比印钞票还让人上瘾。随后,在德国境内51家银行的全力推销下,德意志证券、克虏伯证券、蒂森证券等如雨后的蘑菇一样冒出,为纳粹政府筹集到了大量现金。除了债券,沙赫特还有其它财政创新!1939年,德国财政部宣布不再向工厂主们全额支付现金,而是以税收作为抵押,以60%的现款和40%的税票购买产品,这些税票可以在一定期限后抵扣税金。这相当于把德国企业未来的税,提前征收走了。1939年当年,税票为纳粹的军事机器注入了44亿马克,相当于国家总债务的1/8。纳粹政府,透支了德国的未来,搞到了大量的现金,解决了当时的财务问题。

国家财政大量投入到军备这种不创造财富的领域,意味着任何政府债务的扩张最终都只能是庞氏骗局。而旁氏骗局的根本前提是:对现有投资人能够足额兑现,永远摆出一副信用绝对可靠的架子。在这方面,纳粹政府做的很超前,和美国一样,他们准备去嫖世界。不同点在于,美国是靠美元来文嫖,而纳粹是靠战争来武嫖。军备不是不创造财富吗?我就用军备来掠夺财富。德国的战争机器已经被发动,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每个人都将被裹挟其中。

回到影片当中,我们再来看那对老夫妇,经过痛苦和彷徨的挣扎,这对老夫妻认清了现实,夺走他们孩子的不是敌人,而是希特勒。老夫妇决心反抗纳粹政府。不过,当时在纳粹德国 社会 的一片高压下,这对老夫妻除了内心的怒吼外,什么也做不到。这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家庭,一个小工厂的工头和一个家庭妇女,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他们能做什呢?但是他们还是选择要做一些什么!他们拿起了笔,在明信片上写下对纳粹的怒吼,醒醒吧,母亲们,希特勒夺走了我的儿子,也会夺走你的,母亲们醒醒吧,打倒希特勒。听着很过瘾对么?但是,如果不让别人知道,这和躲在浴室里骂人没有区别。如果让别人知道,意味着与纳粹强权作对,后果,很清楚,被吊死,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这对老夫妻认清了形势,也思考了后果,却毅然投入这场自不量力的较量中,[1] 他们写好卡片,投到办公楼等公众场所,不断地写,不断地投,如同蚍蜉撼树。影片中,这对老夫妻投卡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还险情频出。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惑,看到明信片的人会怎样?在那样的 社会 中,这样孤独的呐喊,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人看到,或者看到人很少,又或者看到的人根本没有反应,那么,这个代价极其沉重的反抗行动,又会有什么意义?

探长拿着一叠卡片,对老父亲说:你看,你的卡片,他们看到都会上缴,都我这里。

果然,很快,一些卡片被看到的人,交给了盖世太保。秘密警察们注意到了这件事,开始立案侦查,探长把每一张卡片编号插到地图上。结果是注定的,一年以后,老夫妻最终被捕。

此时,我还一直有一个期盼,也许上缴了很多,还有很多被人留下,我心里想,也许一半一半,也许更多被人留下。我们心里总有对正义光明的期待,也许这样,这对老夫妻用命换来的,才会有一点意义。

探长问老父亲,你一共写了多少张。285张。探长拿起办公桌上的卡片说,这里是267张,也就是说,只有18张被人留下了,其余都被上交了,你这样做,只影响了18个人。

看到这里,我的心像被铁锤重击。这一切努力,仅仅只有18个人看到了、留下了,其他人都做了纳粹的帮凶。18个人,搭上老夫妻两条命,这有意义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中国的儒家精神当中,就有这么一条: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当时就想不通,这不是傻吗?是的,很傻。但这不正是人类追寻的意义吗?不论结果如何,但求问心无愧!正如这对老夫妻所为,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他们勇敢地举起手来。

在被处决之前,探长问老父亲,你还有什么要求。老父亲回答:给我一张卡片和一支笔。

老父亲说:每一个反纳粹的想法,都会成为罪恶战争机器中的一粒沙子。虽然渺小,虽然会在机器中粉身碎骨,但是积少成多,终将会阻止罪恶,为世界重现光明!

㈤ 威斯卡特工业公司的详细地址

威斯卡特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公司网站: http://www.wescast.com
地 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珠山湖大道全力五路51MD
邮政编码: 430058
联 系 人: Wescast HR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㈥ 菲律宾的雷蒙马赛科技大学、德拉克大学、凯迪雷拉大学、卡威迪大学、国父大学、玛丽亚诺马科斯大学哪个好

前景雷蒙马赛科技大学好一些,漂亮卡威迪大学比较好一些
两个学校各有所长,在校生均超过万人

菲律宾(国立)雷蒙马赛科技大学,是一所集医、法、文理、工、农、渔、商、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学校创建于1910年,以菲律宾历史上的一位前总统命名。学校位于桑巴雷斯省,共由分布全省各地的七个校区、十八个学院组成。桑巴雷斯省距首都马尼拉仅百余公里,是菲律宾最富裕的省份之一,菲律宾(国立)雷蒙马赛科技大学在菲律宾被誉为“公务员的摇篮”。其中电子工程和农学专业被评为菲律宾第一。

为了方便国际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国立雷蒙马赛科技大学特别在马尼拉威斯里安学院开设中国留学生部,招收经济、商科、酒店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校园位于首都马尼拉,条件很方便。

威斯理安学院(马尼拉)是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全世界建立的200多所威斯理安院校中的一所,其中大部分威斯理安院校分布在美国各地,中国国母宋庆龄和她的两个妹妹早年都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州的威斯理安学院,目前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就读于美国的威斯理安学院,历史上也曾有12名美国威斯理安的毕业生荣获诺贝尔奖。威斯理安学院(马尼拉)是基督教卫理公会今年在菲律宾创建的高等院校,位于首都马尼拉的中心区域,距菲律宾国家体育中心、菲律宾国家文化中心、马尼拉游艇俱乐部、哈里森购物中心和星光游乐场仅数分钟步行距离之遥,生活交通近在咫尺,是马尼拉最安全、最适合生活居住的区域。威斯理安学院(马尼拉)与全世界各地的威斯理安院校有着紧密的姐妹学校关系,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通过该校推荐极容易转往美国、加拿大或欧洲的威斯理安院校继续深造。

卡威迪国立大学的其前身是卡威迪中学。1964年成为国立大学,并开始开展硕士学位课程。自1983年来,与国家科技部,国家贸易工业部以及国家能源部开展了多项研究和合作项目,同时开展了博士学位课程。
卡威迪国立大学由文理、教育、工程和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农林及自然资源、生物医学、体育教育、娱乐、护理等组成,同时还设有研究生院和开放学习学院。
其地理位置位于马尼拉南部约三十公里的卡威迪省,省内有秀丽的Tagaytay山、壮观的Taal火山湖、神秘的Corregidor岛和旖旎的Anilao海滩,是菲律宾着名的旅游胜地。

两个学校都是中国教育部教育承认的着名大学。根据个人的眼光判断吧,其它学校都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