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贾跃亭旗下价值160亿乐视网股票被冻结的裁定内容有哪些
乐视网7月3日才被冻结12.36亿,7月23日再被冻结近160亿!
需要指出的是,贾跃亭及其控制的乐视控股本身在乐视网的持股,不止被上述私募申请冻结。
根据乐视网7月4日公告,截至2017年7月3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贾跃亭先生及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视网5.19亿股已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冻结,占公司总股本26.03%,冻结时间为自冻结之日起三年;贾跃亭所持有的乐视网2.83亿股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14.20%,轮候冻结期限为36个月。
㈡ 清流|“赌徒”信中利:资金腾挪 债务逾期或波及多家上市公司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刘培 主编|赵妍
爆料邮箱
2020年4月,老牌投资机构信中利(833858.OC)董事长汪潮涌,正像吊炉里烤的烧饼———来回被翻,双面受炙。
汪潮涌和夫人李亦非,曾被视为投资界的“金童玉女”。汪潮涌更是因为15岁考上华中 科技 大学,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院研究生,20岁赴美留学,22岁开始在华尔街履职,被媒体誉为“华尔街神童”。论外在风光,华中 科技 大学的校友圈几乎无人出其右,汪潮涌还担任欧美同学会海归创投联盟创始理事长,积极推动海外人才回国创业。
但此时的汪潮涌,只有焦头烂额。迫在眉睫的是,中小股东借助信中利入股粉丝网的数千万资金,他承诺回购,却已经逾期1个月;他还要偿还成都哆可梦创始人寇汉及其关联方的数千万借款资金。
他不得不向昔日的合作伙伴求助。他想到了北京一家集团的老叶。信中利于2015年曾参投老叶名下子公司,他们私下签订了回购协议。
他哀求老叶,能否先回购部分资金?
老叶自身也是苦主,资金焦灼,爱莫能助。3个月后,汪潮涌发来了自己以及信中利关联公司作为被告纠纷信息,再次求助。“先回购500万?”、“300万?”
他等到的是“老叶”的沉默不语。
此时的汪潮涌体味到了身为债主和借债人双重身份失控后的焦虑。
汪潮涌的光环之下,是与其履历颇为抵牾的“不光彩”行为。网易清流工作室独家获悉,信中利2016年控股惠程 科技 后,试图借助河北一家投资机构——中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冀投资”)的6亿资金,做大资产估值,再转手出售给上市公司,掏空上市公司资产。而2020年,这笔6亿本金的债权逾期,或波及到另一家河北地产公司荣盛发展(002146.SZ)和养元饮品(603156.SH)的股权投资收益。
信中利,由汪潮涌夫妇实际控制,持股63.59%。2015年10月,信中利挂牌新三板,半年后,高杠杆控股一家A股上市公司。这一时被市场解读为信中利效仿九鼎集团曲线上市。
2016年5月,汪潮涌夫妇斥资16.5亿元的现金高溢价收购壳公司惠程 科技 。16.5亿的收购资金中,其中12亿为信中利通过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财富”)的资管计划融资而来的,3.15亿元由信中利向北京恒宇天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12%的利率借过来的。
这也意味着,为控股上市公司,汪潮涌夫妇不惜较高资金成本融资,用1亿左右资金撬动了16亿的杠杆资金。
当时正值九鼎借壳上市中江地产实现资产暴增,但遭遇证监会问询的敏感时期,为严格防止股权投资机构变相实现借壳上市,2016年9月,证监会为此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中的细则,增加“借壳上市”的触发条件,其中财务条件在资产总额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额、发行股份、主营业务等多项条件,触发上述任一条件,即视为触发“借壳上市”的财务条件。
这意味着信中利效仿九鼎借壳上市的模式,已经行不通。
管理办法不仅严查了借壳上市的入口,随后更明确指向打击定增套利行为,针对 游戏 、VR、影视、互联网金融等轻资产的跨界并购监管审核趋严。
但信中利偏要“逆风而行”。信中利控股惠程 科技 后,高溢价收购就是网络 游戏 资产。而其中最大一笔收购即为对成都哆可梦网络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哆可梦”)100%股权收购,后者价格高达17.8亿元。
为规避政策审查风险,信中利再次通过外借的杠杆资金,全现金支付收购。信中利分两步,先是利用其和惠程 科技 组成的并购基金收购一部分股权;然后再利用上市公司收购其余股权。
2017年12月,惠程 科技 在以13.8亿元现金收购哆可梦其余77.57%股权。惠程 科技 借助中航信托的资管计划融资不超过8.3亿元资金,占到收购资金的60%。
借助高杠杆资金,信中利不仅控股了惠程 科技 ,还收购了哆可梦100%股权。这对控股股东信中利的现金流考验极大。
然而监管环境收紧之下,赌徒信中利,控股惠程 科技 后失去了二级市场融资的几乎所有通道。控股惠程 科技 快5年,惠程 科技 既没有通过配股、增发、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方式募集资现金缓解资金压力,而惠程 科技 股价的持续低迷也未能帮助控股股东融到较高资金。
惠程 科技 的现金流压力很大。惠程 科技 公告称,截至2020年3月31日,短期借款余额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4.07亿元与1.68亿元,公司未来还款压力较大。
信中利现金流更紧张。2020年信中利半年报披露,信中利一年内到期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高达16.4亿元。而于此同时,信中利账面上的货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仅2亿元。
财新网报道,汪潮涌已经考虑将信中利出售,接盘方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已于今年9月完成尽调,具体收购方案尚未确定。
汪潮涌,游走在新三板挂牌公司信中利和惠程 科技 之间,其中借助信中利和惠程 科技 成立并购基金,投资多个项目,然后左右手倒腾,回旋资金压力。
其中最大一笔倒腾是围绕信中利与中冀投资之间关于哆可梦股权22.43%的交易展开的。哆可梦股权22.43%的股权,在 游戏 行业普遍收入增速下滑的过程中,交易估值从4亿上涨到6亿元,最后上涨为8亿元。
通过“明股实债”的形式,信中利将上述资产意欲再装入惠程 科技 ,最终将资产泡沫转嫁给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人。
哆可梦股权22.43%的股权,最初是2016年12月,赞信并购基金以4亿元现金收购的,哆可梦当时估值17.8亿元。
因为赞信基金为惠程 科技 的关联方,出于谨慎原则。2017年12月,惠程 科技 现金13.8亿元收购哆可梦其余77.57%股权之前,并购基金将其手上的哆可梦22.43%的股权转让给中冀投资。
中冀投资于2016年8月成立,由河北省工商联牵头搭建、河北省九家民营企业联合创立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网易清流工作室从接近交易人士处获悉,中冀投资受让股权,实际上中冀投资向信中利和汪潮涌提供6亿左右借贷资金,年化利息为17%—18%,期限2年。信中利及汪潮涌签署回购协议。
上述说法也在2年后得到佐证。2020年3月,中冀投资将其持有的哆可梦5%股份作价1.94亿元转让给中航信托。4月,惠程 科技 称,拟以不超过4.32 亿元的自有资金(含自筹资金)收购中冀投资持有的哆可梦的12%股权。
据此推断,中冀投资持股的哆可梦22.43%股权的估值,高达8亿。这一估值正好相当于2年前中冀投资受让哆可梦22.43%股权的6亿元本金和2年利息。
该人士称,这相当于信中利借助中冀投资明股实债的资金,做大了资产估值,惠程 科技 变身为信中利做高估值的最终买单者。
中冀投资尽管借助中航信托得以套现部分股权,但是拟转让给惠程 科技 的12%的股份,经历半年有效期仍未达成实质性协议。2020年10月,惠程 科技 称,将延长本次股权收购事项有效期6个月。
上述协议的最终获得还需要获得惠程 科技 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或许还要面对监管机构的审核。
惠程 科技 公告称,若在本意向协议签订6个月内,交易双方未能就本意向书所列收购事宜达成实质性协议,或未获得受让方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或未通过监管机构审核通过(如需),则本意向协议自动终止。
中冀投资手上至今仍持有哆可梦17.18%股权。这意味着当初放贷的资金已经逾期1年,收回期限依然未定。
中冀投资的这笔债权投资,也间接影响到它的前两大股东——河北荣盛发展和养元饮品(603156.SH)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回报。
中冀投资是由河北一家地产上市公司荣盛发展牵头,联合8家河北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第一大股东荣盛发展,持股46%;第二大股东为养元饮品,持股20%;河北东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蓝池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
中冀投资的董事会里,7名董事,有两名为荣盛发展,董事长耿建明同时也是荣盛发展的董事长。
中冀投资的投资实际上主要也是由荣盛发展出资。荣盛发展,2020年3月,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时称,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对中冀投资公司认缴注册资本46亿元,实缴注册资本16.5亿元。
网易清流工作室获悉,2017年11月,中冀投资收购哆可梦股权,在中冀投资新任总裁文远华的主导下完成的,这笔交易的细节在内部颇为神秘。这笔交易当时曾遭遇其他高管反对,但最终在某位股东代表不了解细节的情况下,给拍板通过了。
公开信息显示,文远华在2016年8月,卸任天津银行行长后,2017年11月来到中冀投资担任总经理。这意味着,文远华来到中冀投资后不久,便促成了上述交易。
汪潮涌在过去的5年的时间里,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给信中利制造了一份资产拼图。
多位投行人士告诉网易清流工作室,近几年,投资圈鲜少听到汪潮涌在资本圈的优秀案例。对于汪潮涌频繁活跃在论坛以及在公共舆论中的名声,一位与汪潮涌同在华中 科技 大学毕业的校友评价称,“浪得虚名”。
对于股权投资机构来说,所投项目成功IPO,是斩获财富盛宴的顶级形式,这往往意味着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回报。信中利作为老牌的股权投资机构,近几年投资的项目在业内诸多人士看来,“没有拿得出手的响亮项目”。
信中利公告称,2019年,旗下所投基金项目,投资的朗进 科技 (300594.SZ)成功上市,家居零售公司居然之家(000785.SZ)借壳上市;2020年3月,信中利投资的 汽车 公司“阿尔特”(300825.SZ)登陆创业板,还有3家公司过会。
上述项目除了朗进 科技 ,信中利为上市前的前十股东,其余皆为跟投,投资比例甚至不到0.1%。居然之家借壳上市前,几乎雨露均沾了国内一二线投资机构。
即便如此,信中利上市退出项目比例,和几乎同时成立的老牌投资机构相比,依然极低。晚成立一年的达晨创投,累计管理基金规模在300亿,2019年,其过会企业达13家。
基金业绩可通过公开数据直观反映出来。信中利分为自有资金投资和募集资金投资,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募集资金,收入表现投资收益,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基金管理费和超额业绩报酬。
2019年,信中利公布的基金管理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都在下滑。其中管理费收入下滑4%;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下滑73%。2020年上半年,信中利投资收益继续下滑,仅为1119万元,同比下降三分之一,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1亿元,继续下滑58%。
以信中利旗下的共青城信中利宝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信中利宝信”)为例,2018年5月-2019年3月,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信中利控股的惠程 科技 的10959万份股票,占比13.46%,成为第一大单一股东。
信中利宝信增持时,惠程 科技 的股价在11元/股左右,1年后股价大幅跌落。2020年二季度开始,信中利宝信主要通过大宗交易,以7-8元/股的价格相继转让给关联方。
据此推算,此单投资收益损失就可高达26-36%。
刘培是清流工作室高级作者,常驻北京。
㈢ 恒天财富怎么样
恒天股东:
1.上市公司经纬纺织000666,总公司中国恒天集团央企排名第65位。
2.中植系资本(董事长解植锟)。
3.国际着名投行并购之王KKR。
4.管理层与员工持股。
㈣ 恒宇天泽投资的有哪些
恒宇天泽累计投资了100余家企业,其中包含上市公司30余家,为17万高净值投资人设计了股权、债权、证券投资相结合的锦绣山河金融产品线,满足了近2万名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
㈤ 恒宇天泽是哪的公司
北京恒宇天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册资本金1亿,主营资产管理业务。截止2017年11月,公司管理规模累计超过1000亿元,成为私募基金管理领域的1%。
㈥ 什么是可转债,为什么最近这么流行

4.1亿的借款+预期权益+贾跃亭无限责任担保的“擦边球”产品,以年化15%高息层层分销散户,目前无法兑付引发诉讼。总额5.3亿美元的乐视移动“Pre-A”融资风险暴露。
财新记者王晓庆
一份2017年5月到期的4.1亿元乐视“可转债”产品,在要求赎回的时候,LP(基金出资人)发现GP(基金管理人)与标的方乐视公司签订的只是一份无实质担保的借款合同。
8月1日,上海乐昱创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乐昱创投”)的LP将向法院提交诉状,欲将该基金的GP上海海通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创世”)诉上法庭,称其欺诈,涉嫌虚假宣传、投后管理和风控失责等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
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双方原本声称的针对乐视移动指定投资的可转债产品并不存在,乐昱基金投资的标的实质上是一个规避监管的私募擦边球产品,捆绑了“承诺转股协议书”,“高息借款合同”,“贾跃亭和乐视移动担保书”的场外协议产品,并不具备合规金融产品的地位和相应保护。
乐视移动“Pre-A”的5.3亿美元融资大多采用这种协议方式。泡沫破灭之后,乐视危机的连带效应发酵,私募LP与GP对峙,PE散户化风险爆发。
借款+贾跃亭无限担保不等于可转债
“乐昱创投”成立于2015年5月19日,专项从事乐视移动可转债项目投资的私募投资公司,基金募集的投资总额为4.1亿元,GP海通创世是海通证券的“孙公司”。
财新记者从证券基金业协会网站上查询,海通创世具备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但是乐昱创投的专项基金产品并没有备案登记。
LP出具的双方委托协议显示,海通创世被委托管理该笔基金,投向特定投资项目。该项目是“LeView Mobile Ltd.(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方和权益享有方)和 Le Ltd.(乐视全球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乐视移动”)的可转债融资项目”。
“我们从一开始就规定,是专项投资乐视移动的可转债产品,可是直到乐视危机爆发,我们都没有看到可转债产品凭证。”乐昱创投的一位LP向财新记者介绍。
在海通向LP提供的乐视可转换债券投资摘要中写明,该笔可转债的年息是单利15%,期限三年,若两年内乐视没有进行股权融资,债券发行两年之日起,认购人有权要求赎回。
转股的触发条件是乐视移动在下一轮融资时,可以八折的价格转换成为优先股股份。
事实上,乐视并没有通过境外公司发行上述可转债产品,产品最终没有发出。但是,募资却通过预支方式完成了。
2015年5月21日,在可转债没有发行的前提下,乐视移动和乐昱创投签订了借款合同,以借款名义将乐昱的4.1亿元专项款借走,乐视控股和贾跃亭为此提供连带担保,借款利息是年15%,三年期。
在借款协议之外,乐昱还和乐视移动签订了《投资者权利协议书》,约定该笔借款可以在乐视可转债发行成功之后转换为可转换债,或者在相应条件下转换为优先股。
此外,乐视控股和贾跃亭本人都出具了连带担保承诺函。
据海通创世负责人介绍,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协议,虽不能称之为正规的金融产品,但是属于告知详尽的创新场外投资行为。
一位长期从事私募基金的业内人士称,这更像是一个文字游戏,双方约定投资标的是乐视可转债项目,可实际上是以境外主体发行CB(Convertible Bond,可转换优先股债券)为预期,境内主体实现借款。
该人士还介绍,在实际操作中,境内借款不能自然转到境外主体,需要外管局批准,这种直接操作是行不通的。如此高息的借款协议,通常都不是以转股为目的的。实质上是介于私募产品和非法集资间的“擦边球”行为。
“乐视债”15%高息散户化融资
LP起诉海通的理由是涉嫌销售欺诈,未能履行管理人职责,对违约风险没有尽责。
乐昱创投的LP包括上海兆易投资中心、巨杉(上海)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和自然人,投资额度从1000万元到1亿元不等,共11名LP,LP背后则是各类散户。
“当时海通要求投资门槛为1000万元,所以我们几个人凑到一起才拿到份额。”一位个人投资者蒋先生向财新记者介绍,其他人的资金有一两百万的,个人投资者的身份和资金来源多种多样,甚至还有建筑行业的员工集资。
即便蒋先生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士,他也表示对境外发行可转债的产品细节并不了解,当时他决定投资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海通证券的背书、乐视如日中天的股价和美好前景、海通表示贾跃亭在海通有股份质押。
2015年5月,股灾之前,乐视在造车和“生态化反”的鼓吹之下,股价一路昂扬。乐视网(.SZ )从2014年年底的30元左右,上涨至2015年5月12日的179元,上涨幅度近6倍,市值将近3000亿元。
海通创世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时乐视的融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份额都是用“抢”的。15%的固定利息,加上转股预期,是非常吸引人的投资标的。
乐视危机爆发之后,投资人才指责海通在上述产品销售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夸大作用,将“50分的产品包装成90分”,并且没有提示可转债产品发行的风险和问题。
当时接触该笔乐视债的私募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圈内对这笔债的看法是两级分化的,“懂的人肯定不会买,不懂的抢着买”。
“年化15%的利息就是个危险的信号,在海外发CB不可能给出这么高的利息。根据我们的测算,按照乐视同类企业的状况,年化7%到8%的资金成本是正常的融资利息,能够把CB发到这么高的成本,说明乐视出了问题。”该私募人士说。
该私募人士还说,高息的公开募资是企业融资的一个大忌,通常情况下,融资团队还会做一些工作掩饰高融资成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圈内开始盛传乐视资金链非常紧张”。
财新记者根据乐视网公告和各类公开资料统计,乐视体育、汽车、手机、影业、云等乐视系非上市板块六年来合计融资约达255亿元。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金融机构通过大量巧妙复杂的结构化设计,层层嵌套,将私募产品公募化,使得散户参与一级市场投资。
管理人艰难追讨只兑付1%
2017年5月21日,上述债务到期,乐视构成实质性违约。在协议约定中,贾跃亭以及乐视控股承诺对该笔借款承担代偿义务。
海通创世方面表示,7月初已经向上海法院提请诉讼保全,并根据《投资者权利协议》约定在香港申请仲裁。
7月27日晚,乐视网公告称,收到贾跃亭的通知,截至2017年7月27日,贾跃亭新增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轮候冻结35.85亿股,轮候期限为36个月,占公司总股本179.72%。
此外,贾跃亭通过乐视控股持有乐视网的股份也新增6670.6万股被轮候冻结,轮候期限为36个月,占公司总股本的3.34%。
乐昱基金的多位LP表示,直到乐视违约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可转债产品是不存在的,一开始甚至以为是海通挪用了资金,后来才了解到乐昱和乐视的关系是一笔无实质抵押的借款协议。
一位长期从事股权投资的律师分析称,这个事情“法律上没大问题,监管上有问题,声誉(海通)上问题很大”。
他认为,海通方面在尽职披露以及底层协议上有瑕疵,没有尽到管理人的审慎义务,这种借款的兑付优先级要远远低于其它标准化金融产品。
“我们和乐视大楼下面打地铺要债的供应商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在楼上找了一个小房间休息,也是盯着要账,连续几个月。”海通创世相关负责人说,当初销售该产品的团队负责人已经悉数离职,海通证券非常重视这笔债的处理情况。
六月初,LP代表和海通创世一起与贾跃亭等人就债务问题协商。乐视方面承认借款协议,愿意偿还债务,但是要修改偿债节奏。
“贾跃亭的态度很好,也承认他们发的是可转债。乐视表示愿意还款,可就是没有钱,只能往后推。”参加当时会议的LP说,贾跃亭承认自己在资金安排上的漏洞,表示这笔款项的偿还要延后。
乐视的方案是将这笔借款将采取“2-3-2-3”的节奏还款。具体而言,是8月31日、12月31日、2018年2月28日、2018年5月31日分四期分别偿还20%、30%、20%、30%的借款。
但首笔还款要推迟到八月底,贾跃亭、乐视控股继续提供连带保证责任,但拒绝提供其他实质性的额外担保。双方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意外的是,海通创世透露,7月5日,乐视将借款本金的1%――410万还到了乐昱账户。
即便如此,无论是海通创世还是LP,没有人对乐视继续偿还余下债务有信心。部分LP也向海通方面发出了退出申请。LP在向法院起诉GP之前,也向证监会上海监管局递交了投诉函。
各机构风险逐步爆发
乐昱基金参与的份额是乐视手机被称为“Pre-A”的一轮融资。2015年11月26日,贾跃亭向内部员工通报称,乐视移动智能完成5.3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乐视七大子生态中首轮融资额最高的公司。
根据市场人士介绍,在这一轮融资中,乐视移动采取的多是这类“借款+预期权益”的方式。上海一家参与乐视本轮融资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除了海通证券还有亦庄国投、东方富海等PE也参与了,而且使用的协议版本都是乐视方提供的,即上述乐昱基金使用的三份组合协议。
除了乐昱基金,还有一只备案私募产品“盈泰盛世精选乐视移动投资基金”(下称盛世精选),总额8000万美元。
该私募产品属于恒宇天泽管理,成立于2015年6月11日,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了上海奇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奇成)的“上海奇成悦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奇成悦名)39.9%的份额。该有限合伙的成立目的是专项投资乐视海外公司 LeView Mobile Ltd.发行的“可转换优先股债券”,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贾跃亭个人对该笔投资提供担保。
“奇成悦名”规模为8000万美元,第一期7500万美元已于7月7日到期,乐视方面至今没有按照协议约定赎回,已经构成违约。第二期500万美元将于8月17日到期。(详见“独家丨乐视7500万美元可转债违约拟债转股”)
经多次沟通,乐视方面提出了替代性解决方案,一是延期一年赎回,或者在一年内分期赎回;二是转股进入乐视汽车、乐视云、乐视互娱等非上市公司板块。
对此方案,上海奇成7月22日发布声明称,从未表达过将进行债转股的决定或计划,并在债权到期后采取了必要的司法救济手段。
财新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奇成悦名”近日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乐视控股及贾跃亭名下财产进行财产保全,北京三中院裁定该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裁定书,贾跃亭名下5.12亿股乐视网、乐视控股持有的1194万股乐视网被冻结,保全金额为债务总额。
财新记者获得的《关于恒宇天泽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盛世精选”的投诉函》显示10名投资人向基金业协会举报,指恒宇天泽在基金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的行为,误导投资人,致使投资人认购了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高风险理财产品,且没有履行受托人义务,做到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投资人称基金在销售时承诺了年化十几个点的回报。
投诉函称,恒宇天泽在产品发行过程中组织各省市、地区未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和个人从事基金营销推介、销售工作。对此,恒宇天泽营销总监郭延育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恒宇天泽的所有员工都是取得从业资质的。”
郭延育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基金业协会的相关通知和反馈,“如果在此次事件中,确实存在客户投诉的这种情况,我们会去追究客户服务人员的责任。客户举证清晰,我们会进行相应的处罚。”
“盛世精选”的期限为3年+2年+2年,目前仍在存续运行,尚未到期。投资人目前表示,要求退出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进行回购份额。
乐视网2010年8月上市,2012年开始大扩张,2015年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孰料好景不长,在控制人贾跃亭2014年宣布巨资开发互联网智能车之后,乐视逐步滑入资金泥潭。
2016年10月,乐视资金问题爆发,引发乐视体系性的财务危机。2017年1月,融创中国(01918.HK)董事长孙宏斌出手,以150.41亿元入股乐视,成为乐视网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入股乐视集团旗下乐视超级电视和乐视影业板块。
乐视网最新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报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超过6亿元,更正2016年年报中众多关联交易方浮出水面;公募基金被停牌的乐视网套牢,纷纷下调估值,普遍给出复牌后3个到4个跌停板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上门讨债,多家乐视旗舰店被迫关门;员工堵门讨薪;贾跃亭飞至美国,也无法阻止美国法拉第车厂停建、汽车融资遇阻,美国电视机巨头Vizio以涉嫌欺诈和违约起诉乐视等一连串负面新闻爆发。
有市场人士指出,反观融资正盛时的乐视,正是在众多专业金融机构的参与之下,使得乐视移动这种尚未大规模量产的手机企业,可以顺利融到几十亿的资金,催生资本市场泡沫。
【转载指引】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或发送申请至。欢迎转发朋友圈。
㈦ 贾跃亭为何四面楚歌
乐视的资金链在12亿元被司法冻结、多家供应商在门口讨要欠款之后,又遭遇了相关投资基金的集体公告要求退出。
7月5日晚间,诺亚财富(noah)发布公告,对旗下歌斐资产管理的歌斐创世鑫根并购基金投资情况进行说明,深圳市乐视鑫根并购基金为鑫根资产和乐视流媒体(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共同成立的一支股权基金,该基金分为劣后级,中间级和优先级三类有限合伙人,其中歌斐创世鑫根基金投资该基金作为其优先级有限合伙人。该基金为一多项目组合投资基金,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该基金中间级有限合伙人出资6亿,乐视流媒体(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出资10亿,同时,乐视网(上市公司),乐视控股和贾跃亭,对该基金优先级投资人有补足本金及收益的连带担保责任。
据公开信息盘点,投资乐视以及其体系的目前有48只股权私募基金。
根据2016年乐视网(300104.SZ)年报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持有乐视网股票1.1亿股,到2017年第一季度,仅剩下6838万股,同比下跌38%。
2017年一季度,有21家公募基金公司的39支基金仍然持有乐视网股份,其中中邮创业基金以4582.83万股位列第一,此外,富国、易方达、鹏华、嘉实、华安等基金也都重仓乐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