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美国房地产类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美国房地产类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1-07 10:44:20

❶ 房地产股票有哪些

sh600048 保利地产
sh600052 浙江广厦
sh600053 中江地产
sh600067 冠城大通
sh600082 海泰发展
sh600133 东湖高新
sh600136 道博股份
sh600158 中体产业
sh600159 大龙地产
sh600162 香江控股
sh600173 卧龙地产
sh600175 美都控股
sh600185 格力地产
sh600193 创兴资源
sh600208 新湖中宝
sh600223 鲁商置业
sh600225 天津松江
sh600239 云南城投
sh600240 华业地产
sh600246 万通地产
sh600256 广汇股份
sh600266 北京城建
sh600322 天房发展
sh600325 华发股份
sh600340 华夏幸福
sh600376 首开股份
sh600383 金地集团
sh600393 东华实业
sh600463 空港股份
sh600503 华丽家族
sh600533 栖霞建设
sh600568 中珠控股
sh600603 *ST兴业
sh600606 金丰投资
sh600614 鼎立股份
sh600615 丰华股份
sh600617 ST联华
sh600638 新黄浦
sh600641 万业企业
sh600657 信达地产
sh600663 陆家嘴
sh600665 天地源
sh600675 中华企业
sh600684 珠江实业
sh600687 刚泰控股
sh600696 多伦股份
sh600716 凤凰股份
sh600732 上海新梅
sh600743 华远地产
sh600745 中茵股份
sh600748 上实发展
sh600753 东方银星
sh600759 正和股份
sh600766 ST园城
sh600767 运盛实业
sh600773西藏城投
sh600791 京能置业
sh600807 天业股份
sh600823 世茂股份
sh600890 ST中房
sh601588 北辰实业
sz000002 万 科A
sz000005 世纪星源
sz000006 深振业A
sz000009 中国宝安
sz000011 深物业A
sz000014 沙河股份
sz000024 招商地产
sz000029 深深房A
sz000031 中粮地产
sz000036 华联控股
sz000040 宝安地产
sz000042 深 长 城
sz000043 中航地产
sz000046 泛海建设
sz000056 深 国 商
sz000062 深圳华强
sz000150 宜华地产
sz000402 金 融 街
sz000502 绿景控股
sz000505 ST珠江
sz000506 中润资源
sz000511 银基发展
sz000514 渝 开 发
sz000517 荣安地产
sz000526 旭飞投资
sz000534 万泽股份
sz000537 广宇发展
sz000540 中天城投
sz000546 光华控股
sz000558 莱茵置业
sz000567 海德股份
sz000573 粤宏远A
sz000608 阳光股份
sz000609 绵世股份
sz000616 亿城股份
sz000620 新华联
sz000631 顺发恒业
sz000638 万方地产
sz000656 金科股份
sz000667 名流置业
sz000668 荣丰控股
sz000671 阳 光 城
sz000711 天伦置业
sz000718 苏宁环球
sz000732 泰禾集团
sz000736 重庆实业
sz000797 中国武夷
sz000803 金宇车城
sz000809 铁岭新城
sz000838 国兴地产
sz000861 海印股份
sz000897 津滨发展
sz000918 嘉凯城
sz000926 福星股份
sz000931 中 关 村
sz000965 天保基建
sz000979 中弘股份
sz000981 ST兰光
sz002016 世荣兆业
sz002077 大港股份
sz002133 广宇集团
sz002146 荣盛发展
sz002208 合肥城建
sz002244 滨江集团
sz002285 世联地产
sz002305 南国置业

❷ 房地产股票有哪些

015年房地产政策将持续处于蜜月期,进一步减税、首套房降至两层首付等重磅性政策都有望在后期出台,持续推动行业基本面的复苏。

房地产股票有哪些?房地产板块、房地产开发概念股一览:http://www.jhorg.com/news/201505/197.html

房地产龙头股票分析

华发股份: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公司,主要是住宅小区综合开发,包括住宅、与住宅配套的商铺、会所、车库等。

珠江实业: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广州珠江房产公司,成立于1985年4月,是广州市成立最早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之一。经营范围:经营土地开发、承建、销售、租赁商品房;实业投资、物业管理;承接小区建设规划和办理拆迁、报建,工程咨询及自用有余的建筑物业展销;车辆保管;批发和零售贸易。

银亿股份:银亿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旗下银亿品牌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一定知名度与行业地位。公司主营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业务。

万科A:一季度销售符合预期,土地投资稳健

节后销售符合预期,均价小幅回升

2015年3月,万科实现销售面积约124.1万平米,同比上升2.48%,销售金额147.4亿元,同比上升2.15%。1-3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约395.7万平米,同比下降4.65%,累计实现销售金额约463.4亿元,同比下降14.55%。整体来看,万科的销售表现优于行业平均,3月新推盘170亿元,认购167亿元,截至目前可售库存稳定在900亿元左右。销售均价方面,3月,万科签约销售均价约11878元/平米,环比上升7.03%,同比下降0.32%,剔除2月份季节性因素影响,销售均价基本保持稳定。

拿地力度放缓,土地投资坚持主流定位

2015年3月,万科分别在珠海和宁波获取项目资源,合计土地面积约23.2万平米,合计建筑面积约40.8万平米,总地价约8.94亿元,权益地价约7.62亿元。公司延续了2月以来拿地稳健的策略,土地投资与同期签约销售金额之比约为6%,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审慎投资的态度。城市布局上,万科依然以一二线重点城市为主要对象,坚持主流定位,稳中求进,集中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开拓市场。

鲁商置业:土储持续增长,国企改革预期强化

1.2014年营业收入上升7%:2014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6.82亿元,同比上升7.35%;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06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21元,同比下降21.82%。

2.2014年土地市场收获颇丰:2014年是公司在土地市场上收获较多的一年。公司分别在青岛、临沂、重庆以及泰安市获得86万平的土地储备,共耗资14.86亿元,合计的建筑面积大约为126万平。这些土地有效补充公司土地储备,为公司后续增长提供了潜力。

3.国企改革预期强化公司投资价值: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后在2014年4月底,山东省通过了《山东省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总体原则。同时根据山东国资委披露,接下来还将出台更为细化和具体的13个配套办法,包括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员工持股、省属国有企业分类监管、企业负责人的考核等。意见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加速山东国企改革步伐。公司作为山东省龙头房地产国有企业,有望在此次国企改革浪潮中受益。同时在2015年3月,山东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座谈会传出信息,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讨论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几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后期国企改革工作有望进一步加速。公司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房地产国企有望受益于此项改革。

保利地产:互联网助力全产业链多业态发展

保利地产发布5P战略,聚焦养老地产、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社区O2O、保利地产APP、海外地产五方面。作为产业链覆盖最为完善的龙头地产公司之一,保利地产涉足住宅开发、商业物业开发及运营、房地产基金、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海外运营等多方面,且在多领域上位于业内领先位置,以互联网++思维进行产业链深度挖潜富有空间。我们维持2015-16年1.40和1.64元的业绩预期,15年市盈率9.6倍,低估值地产龙头,目标价上调至16.80元,相当于12倍15年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支撑评级的要点

深挖社区价值,建立线上线下互联服务平台。公司计划在全国245个社区5,000万平米物业基础上推出“若比邻”商业品牌打造社区O2O,深挖产业链价值;保利地产APP计划6月推出,服务业主便捷生活。保利地产在4月10日房展会上携手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已提出引入互联网基因,在O2O方面深入合作意向,此次推出自有品牌O2O体现了公司布局社区服务的大决心。

商业地产持有面积百万平米,经营及租金超10亿,未来亦有互联网化潜力。除了开发业务外,公司自持经营酒店6家,客房1,774套,购物中心、展馆、写字楼等商业物业63.25万平米,2014年实现租金及经营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3.1%,出租经营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商业类互联平台。

养老服务先行先试,大健康领域大有可为。14年公司三位一体养老战略逐步落地,居家养老公寓产品完成标准化设计、社区养老正在推进51个社区适老改造、北京“和熹会”尝试机构养老。公司在养老产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大面积社区覆盖将为公司在大健康领域提供巨大商机。

❸ 美国房地产股票板块会持续升高吗对此你是怎样的看法

我觉得这种情况非常正常,因为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非常严重。

如果我们想要看待房地产板块的问题的话,其实我们不仅仅是要看房地产本身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看资金流向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的房地产行情。关于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会从以下几点给你解答。

一、你首先需要有资金流向的概念。

我们要知道资金本身具有一定的趋利性,哪个板块的投资机会多,同时投资机会大,资金就会留下两个板块。对于目前的美国市场来讲,美国市场的资金主要是流向股市和房市。我们知道目前美股的位置已经非常高了,各个股票的资产价格都非常高,现在路上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很多人也担心美股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美国的房地产板块。

❹ 美国和香港股票市场上地产股的平均市盈率是多少

美国股市当然有地产板块
美国和香港股票他们的市盈率是16左右.业绩优良的当然是14吧,比16低点

❺ 连续两季度负增长,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对哪些行业的影响最大

从美国2022年第二季度所公布的经济数据当中,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在这一季度当中美国GDP环比明显出现了下降。在此之前,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经济也出现了下降,这样两次季度环比负增长,也表明了美国经济出现了技术性的衰退。尽管美联储主席做出了相应的辩解,但是这也并不能够代表美国经济衰败的事实。美国经济的衰败对于各行各业来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生产技术行业,其作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源头,如果这一行业出现明显的衰退,那么对于其他行业,比如销售业、运输业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经济出现技术性的衰退,对于其他各国而言也会受到很大的牵连。因为美元作为全国通用的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就会导致其汇率出现明显的变化,对于其他国家进出口货物会受到很严重的限制。尤其是对于一些技术性行业而言,像电商平台,制造业,贸易进出口等等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美国经济如果不能够恢复从简的状态,那么这样持续性的经济衰退,对全球经济将会带来很严重的金融危机。

❻ 美国加息利好哪些股票

美国加息利好的股票:
一、出口型板块的股票
美国加息,无论美股如何演绎,至少美元的走势是比较确定的,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我们知道,虽然单靠贬值对于一国出口的刺激有限(中国14年至今不断降息,但出口并未改善太多)。但A股短期内仍存在情绪宣泄。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中,电子、家用电器,机械设备,计算机,纺织服装海外业务占比较高;
二、贵金属板块的股票
美国加息,是一场挺而走险的战役,稍不留意,会造成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大幅外流。对美国而言,也会担心融资成本升高导致经济再度下滑。因此,在这种不确定的情绪下,黄金等贵金属的防御性凸显。
三、原油板块的股票
理论上,美元上涨,其他以美元计价商品则下跌,包括原油。但是,美元与原油绝非简单的反比关系!决定美联储是否实施加息的关键指标是CPI,如果CPI走低,美联储加息空间就很小。而油价是一切商品的基础成本,决定了CPI的走向,可以说,油价的反弹空间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美国的加息空间。
拓展资料
在市场中,美国降息就表示美国市场处于货币宽松政策,有利于美股市场的发展。会直接利好美国股市中的房地产、券商、有色金属等行业板块股票。房地产行业受到降息的影响,会降低市场购房者的负担,从而刺激刚需消费者入市。而且,降息会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负担利率,也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成本。所以,降息对房地产是第一利好的板块券商行业会受到降息的刺激,使投资渠道的拓宽,降低资金入市的机会成本,加大市场投资力度。因此将有更多的资金流向证券市场。所以,直接利好于券商行业的股票。降息会刺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那么,股市中的有色金属行业股票会受到利好效益。
对于A股市场而言,美国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上涨会刺激国内的大宗商品出现上升,从而利于A股市场中的有色金属板块。加上美国降息会导致美元出现相对的贬值,那么人民币就会出现升值的情况,这样有利于进出口行业板块的上市公司。而且,由于美国降息有可能会使中国也出现降息的情况,这样也会利好于房地产、券商板块。同时也会刺激市场消费,从而利好于消费板块个股。

❼ 急!!! 次贷危机为什么引发全球资本震荡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仍在不断深化,进一步渗透到与房贷相关的美国金融领域,金融领域的风险在加大,由次贷导致的危机有可能进一步迅速蔓延全球。危机失控的后果将十分严重,不仅美国金融危机到了更危险的阶段,而且对全球范围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因此,从更深层次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现象的形成和实质以及近期影响、防范金融风险依然很有必要。

自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7月,美国资产价格泡沫依次破灭,许多持有次级房贷的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金融产品的风险及流动性短缺进一步扩散,并引发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到2008年7月,历时近一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一度似乎出现缓解迹象,甚至有些国际金融机构和学者乐观地估计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实际上今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业持续低迷、房价继续下跌,在恐慌情绪下许多美国银行业股票被抛售,银行挤兑现象不断增多。从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看,房地产价格仍有下跌的空间(有关机构预计美国房价还将有近10%的下跌空间),弥漫在市场上的恐慌情绪没有消除。由此可见,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仍在不断深化,进一步渗透到与房贷相关的美国金融领域,金融领域的风险在加大,由次贷导致的危机有可能进一步迅速蔓延全球。危机失控的后果将十分严重,不仅美国金融危机到了更危险的阶段,而且对全球范围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因此,从更深层次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现象的形成和实质以及近期影响、防范金融风险依然很有必要。
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的现状
2008年7月以来,先是美国着名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因客户大量取款引发流动性危机而倒闭(6月底该银行出现支付危机至7月初倒闭的11天时间内,客户提走了约13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倒闭银行,仅次于1984年破产的美国大陆伊诺伊国民银行。紧接着,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两大按揭信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遭到大量抛售,股价一周内曾跌去五成,一年之内市值损失了八成。7月25日,又有两家小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宣布破产。至此,今年以来受次贷危机恶化影响美国已有3家银行倒闭。目前,美国许多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或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或出现巨额亏损,甚至美国花旗与美联银行等大银行今年以来也严重亏损。据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花旗与美联银行亏损额分别达到25亿美元(比预期的要少)和88.6亿美元。在美国万家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中,今年第二季度就有近100家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美国的房屋按揭贷款市场规模高达6.5万亿美元,比美国国债市场要大。目前,次级按揭贷款占房屋按揭贷款市场总规模的12.6%。在次贷风波中,专门放贷给高风险借款者的美国贷款机构一直在违约案上升和按揭者丧失抵押品赎回权问题上一筹莫展。而美国次贷危机向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的渗透,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已超出了次贷的领域,正不断向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扩散,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可能是美国金融领域危机的“前奏”,次贷危机将有可能逐渐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动荡。
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被打包成标准化的债券出售给各类金融机构的投资者(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一些国家的央行以及主权基金等金融机构),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迅速膨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化和波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金融领域带来巨大变化,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扩展到美国之外有关国家和国际市场,引起全球各主要市场的震荡,股票市场反应更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与次贷危机相关的损失已超过2万亿美元,潜在的损失可能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美国GDP的20%以上。尽管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和市场利率上升,但暴露出的是贷款机构降低信贷标准、忽视风险管理、借款人过度借贷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由于类似的问题在其他信贷市场也始终存在,因此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其他信贷市场问题的担忧,造成更多的恐慌。今年以来美国许多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的种种困境,反映了美国金融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隐患,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从当前美国的金融状况看,尽管美国政府向市场大量注资,并对有关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给予特别融资等救急措施,加之降息预期的存在,暂时也许会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及防止可能出现的全面性金融危机,但由于目前信贷紧缩及金融市场的压力仍然存在,市场上悲观气氛浓厚,受次贷危机深化影响导致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各种危机隐患仍难以排除。再加上国际油粮价格仍相对高企,由此引发的通膨压力使美国在联邦基准利率上进退两难。由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目前已降到2%,继续降息刺激经济的空间已极为有限。因此,美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使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带来的进一步影响能否缓解,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依然前景未卜,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可以断言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见底。
近期美国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的进一步释放,表明美国次贷危机还在不断深化,冲击力仍在持续,美国再次面临着金融领域的风险和经济的衰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与美国历次的经济大萧条较为相似。这反映在银行及金融机构因次贷的巨额损失及房地价格大幅下滑导致违约贷款金额剧增,致使相关金融机构遭受严重损失,并造成经济的持续下滑。同时,国际粮食与原油价格高企形成的通膨压力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能力及企业投资意愿,加剧了经济的衰退,使美国面临着经济与金融的双重考验。
二、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次级房贷危机是典型的政府鼓励居民购房,金融机构又将房贷资产证券化而导致的流动性短缺的金融领域危机。但从美国目前的次贷危机看,表象是房地产业泡沫破裂而形成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最终通过与房贷相关的金融领域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其实质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释放到金融领域的严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向全球扩散以来,其主要焦点集中在更深刻的国际金融市场问题上,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失衡,甚至国际金融体系变化带来的失衡等。国际金融市场失衡的概念较为复杂,其中包含诸多金融领域的问题,如国际金融结构的失衡及由此带来的货币和汇率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贸易失衡和通胀等全球经济问题。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失衡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并扩散至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宏观领域。其根本原因是美国赤字增长和全球贸易不平衡,以及美元贬值、利率差别和投资资金无序流动。无疑,全球金融失衡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在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下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使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十分明显的特征,即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房地产行业和矿产、能源等资源行业的实体经济领域。由于全球流动性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一定的甚至是疯狂的程度,不仅导致了国际金融领域严重失衡,也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积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出现的危机首先从次贷危机反映出来。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十分严重,不仅次贷危机难以在短期内缓解,还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金融领域的全面危机。
由于近年来经济和需求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中,西方发达国家总是以此为口实将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归咎于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但目前国际金融领域的失衡、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和通胀的症结并非如此。从国际金融体系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差别上,导致全球流动性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部分投资资金,另一方面经济和需求的增长也在不断消化“热钱”的流入,即使存在着泡沫也是经济和需求增长过程中的泡沫,而不会引发全球性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同时,全球投资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弥补了这些国家资金的短缺,在一定意义上有益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平衡,缓解了发达国家长期流动性过剩出现的局面。而发达国家内部之间出现的资金过度流动,不是反映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或贸易失衡这些宏观层面上,而是反映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之间的失衡。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其在发达国家的蔓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发达国家内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间的失衡最为严重,所以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冲击的是西方经济体,而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因此,显而易见全球范围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不是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有一定的关联,也不应反映在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领域。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角度看,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实体经济行业出现了过快增长,全球流动性资金过度流入实体经济,使国际金融领域失衡现象进一步恶化,国际资金流动更加无序。同时,美国房产业高速过快发展推动房产价格过快上涨,拉动了与此相关的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发展,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膨胀又使金融经济领域筹借到的资金加速投入房产建筑业,这种逐步升级的循环投资方式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必然崩溃。与此同时,美国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膨胀使许多国家和金融机构卷入其中,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也必然在全球蔓延,美国次贷危机向亚洲的蔓延,与其说是扩散还不如说是转嫁危机。
另外,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矿产、能源等资源行业的实体经济领域的过度投资以及在农产品补贴等问题上的做法,为全球通胀埋下了“伏笔”,并为矿产品、石油和粮食期货市场上的大肆投机提供了刺激因素。此外,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失衡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国资产泡沫崩溃和美元贬值在国际货币市场进一步演变为货币政策和汇率等领域的问题,使国际金融失衡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有人预言如果出现新一轮经济危机将有可能从金融领域开始。
三、美国次贷危机更广泛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风波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需要对次贷危机的延伸进行新的认识并高度重视。由于目前美国房价暴跌引发的次贷危机仍在不断加深,不仅使有关从事次贷的银行危机四伏,而且正逐渐渗入从事次贷以外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业。再加上市场恐慌因素导致投资者从房地产市场抽逃资金,加剧了流动性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大量释放引发的次贷危机有可能向住房抵押贷款继续延伸,演变成更为广泛的金融危机,从而加大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动荡并向全球扩散风险。
从全球范围看,本轮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许多地区金融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可能严重削弱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消除对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期望,加剧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加重资本市场的恐慌气氛,一有任何风吹草动不可避免导致市场动荡加剧。据统计,目前外国投资者总计持有22%左右已发行的美国政府机构长期债券,规模约1.4万亿美元,其中不乏与美国房贷金融机构有关的债券,中国和日本是此类债券的最大的投资者(其中中国约占外汇储备的38%,日本约占24%)。如果美国政府为进一步缓解次贷危机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美元贬值“风潮”,从而直接使许多持有巨额美元债券的银行与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一旦这类债券缩水,中国和日本将首当其冲。从日本的情况看,日本持有的美国机构债券最多的是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债券。近年来由于日本企业贷款需求持续低迷而客户存款却继续增长,日本银行一直在大举投资机构证券等海外债券,美国机构债券被认为既安全可靠又能提供高收益率。美国机构债券成为日本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主要的投资渠道,因此日本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更严重,有可能直接导致日本金融市场的动荡。而日本的一贯做法是一旦国内出现金融动荡便从海外抽调资金稳定国内市场,变相向海外其他金融市场转嫁国内出现的危机,此举对亚洲地区影响最为广泛。我国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我国所持的美国机构债券大部分都是以政府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的,在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的冲击中我国也未能幸免(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我国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达到3760亿美元)。另外,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不仅导致全球信贷市场进一步紧缩,同时也波及到股市地产板块。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震动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危机将进一步扩大及美国经济将受到进一步负面影响而纷纷抛股,拉低了与房地产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类股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50个主要股市的总市值急剧减少至不足53万亿美元,市值与去年高峰时期相比至少蒸发了10万亿美元,平均跌幅超过了17%。其中股市上房地产类股票多次出现集体跳水,在不到七个月的时间里全球房地产类股票跌幅多则50%以上,少则也在10%以上,在全球各地股市房地产类股票跌幅最大。
当然,尽管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并不突出,但间接的影响不可避免。首先,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意味着外部金融环境更加不确定,特别是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债券投资者不愿承担次贷危机带来的更多风险,必然要转嫁危机。其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再加上未来我国市场增值预期十分明显,我国就成了次贷危机的“避风港”。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目前国际“热钱”不但没有撤出中国的迹象,而且还在不断涌入。尽管大量资金流入并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十分充裕,但由于流入我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的“热钱”大部分是投机性质的,在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上会在一个合理的估值区域伺机而动甚至兴风作浪,加大了国内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另外,投机性“热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热钱“的载体既多样化又很难监测,其规模和走向难以判断,增大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难度也就进一步加大。虽然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与我国金融机构的关联度不是太强,但毕竟有一定的牵连,其中包括:
(一)由于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在不同程度上涉足美国抵押贷款债券,因而损失较大,金融领域面临着重大风险。据美国官方统计,到2008年5月底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机构债券高达4333亿美元。如果美国经济得不到有效改善,抵押贷款债券资产市场的估价值继续下降,不仅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的危机和资产变量的重估,我国金融机构也将面临着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国家外汇储备资产安全面临着威胁。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和外汇资产大部分是美元单位,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我国持有的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元外汇资产的实际价值将大幅缩水,承担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影响带来的巨大风险。
(三)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下降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恶化的可能以及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增大,短期内美元弱势将难以改变,人民币在美元贬值的驱使下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国贷危机继续的深化和美元的不断贬值,将降低美国居民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从而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使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的生存条件恶化。
(四)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受美元贬值影响。以美元单位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如粮食、原油和黄金等的价格有可能将进一步上扬,全球性通胀将继续恶化。通胀风险加大将导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加深。
(五)股市和资本市场的风险加大。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市场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预期悲观,将有可能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持续低迷,包括中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风险将不断增大。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演化,可能会使一些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境外机构撤回资金,我国资本市场和股市将承受更大的风险。
另外,从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看,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仅仅是贷款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主体是多元化的,即使这些金融机构破产,国有资产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但我国则不同,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土地转让收入和相关税收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不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对高房价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我国贷款市场的房贷基本上都是由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即使是其他商业银行,也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国有资产,因此房地产出现的泡沫也就是国有资产的泡沫。尽管目前美国次级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和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领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并不等于类似美国次级危机的隐患不存在,需要加大风险评估力度。美国次级危机的爆发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对其认识不能仅仅关注表面现象。
四、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全球范围调整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股市多次下泻,国际货币市场持续震荡不定,金融商品价格不断攀升,一些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或出现巨额亏损或倒闭。美国政府又是注资又是减息和减税以救市,但仍无济于事。所有迹象显示,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危机,受此影响全球也正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为此,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范围的调整势在必行。
美国次贷危机反映的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及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的现象。长达10多年的实体经济过热推高了能源和粮食价格,最终难以承受的通胀压力必然要通过金融危机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次贷危机的表象是美国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泡沫,但缓解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最终需要从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失衡进行调整,是全球范围的调整,调整过程也将是漫长和带有许多不确定性的。从深层次看,次贷危机和资产价格泡沫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大领域之间的失衡,与经济结构的失衡有很大的区别。经济结构的失衡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短期内得到调整,而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的则是两大经济间的调整。这在短期内难实现相对平衡。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全球经济失衡更主要的成分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失衡,这种失衡现象具有全球化的多种因素。
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结构面临着新一轮全面调整,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内部的调整。由于发达国家之间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失衡异常严重,使长期把持国际金融领域主导地位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裂痕不可弥合,分歧难以消除。因此调整难度可想而知。二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调整。这与其说是调整不如说是博弈,实际上是国际金融格局变化的过程。美国的主导地位会进一步下降,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由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失衡所导致的价格泡沫和次贷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通胀、市场信心低迷和恐慌、贸易平衡、扭曲的能源和粮食价格以及期货市场投机猖獗等问题,最终需要全球范围的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重新实现均衡之后才会彻底解决。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不仅美国次贷危机远未结束,而且引发新一轮次贷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并还在继续向全球扩散。即使次贷危机不再恶化或有所缓解,但滞后的影响也会在下半年进一步显现。到目前为止,美国房地产仍面临着的困境,甚至有继续恶化的可能。受其影响,美国经济仍面临金融市场动荡等诸多困难,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无疑将拖累全球经济。美国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引擎。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对外投资主体。这两方面都能够推动和拉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如果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并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将恶化美国的消费市场,使世界各地区的商品在美国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在投资领域等方面,如果美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将影响到全球金融领域的稳定。因此,由于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和影响仍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受高油价、高粮价、美元贬值和资产泡沫崩溃等因素影响,通胀在下半年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减缓已成为定局,全球经济也将进入一个全面调整时期。

❽ 股票和房地产有什么相互关系

当前国内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决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学者也纷纷发表宏见,纵论是真牛市还是幻像。但这里我不想点评股市火爆背后的原因,想关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后,那些获丰厚收益而畅怀开心的股民们会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别是到底会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扩大自己的消费上。

真正意义的个人浮动资产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政府行为处于主导。但现在已经慢慢过渡到靠内需推动的时代,居民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这个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居民在消费倾向上的微小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能凸现出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个人资产,消费完全由收入决定,而绝大多数的收入就是靠工资,而工资高低又是由宏观经济,更准确地说,宏观经济中的实体部分来决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费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宏观经济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的作用。那时候,条件好一点的人能有一些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或者一点黄金,再后来,又开始拥有些国债和企业证券。中国居民们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个人资产,其消费模式也不再是当月吃光工资,有多少用多少,而会开始做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相结合,跨期消费。但这些个人资产收益小而稳定,资产价值几乎不会发生波动,也不会对居民的消费发生任何意外的冲击和干扰。

1991年国内股市开通,中国居民们开始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浮动资产。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几轮牛市熊市变换行情让很多人积累了大量的股票资产,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股市的阴晴变化之快,股价的变化无常。相当比例的人因为股市行情的一点波动就会使生活处境和消费能力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房子有了价格

中国居民的经济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还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产市场的放开。这意味着住房不再是免费发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买卖了,有价格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会变化,且变化还很快、很大。

当资产价格变动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效应”。这个话题在国外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如前面所说,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价值变化很小,一般人们主要讨论股票市场和住宅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着名经济学家、曾因为创立“生命周期消费假说”而获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迪格亚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劳动收入不变,财富每增加1美元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从那时起,资产价值变动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就逐渐成为经济学尤其宏观方针政策研究的一个讨论重点。莫迪格亚尼的5美分论断也被广泛引用,包括成为美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

之后的研究虽然对这个论断有一些微调,但总体上经济学界承认,财富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动。

学者们开始区分股票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仅仅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还是会作用到很久之后的消费决策。直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变富了,至少手头变阔绰了,就想多花钱了。

有人就此质疑,股票盈余还停留在账面时候不存在这个效应,“纸面财富”只有真正卖了、套现了、落袋为安了,才可能算是财富。但如果套现了,那只是一次性收益,该股民不会预期将来每次都遇上好运气,不会认为自己的一生收入(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真的发生重大改善,那么最多有短期效应,长期来看就没有什么了。所以,有人认为间接效应更重要。

直接和间接效应

所谓股票市场的间接财富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动,会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宏观基本面信息,导致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简单来说,股市上升会让你对未来更加乐观,你因此增加消费。你会预期到未来收入会增加,那么何不现在就开始消费。但如果如此去理解股票市场的间接财富效应,那股市财富效应就变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如果股票上升本身就不过是个传导信号的作用,并不是效应发生的真正根源,股价和消费只是有形式上的统计关联�correlation而不是真正的因果关系(causality),那就没必要过多关注股票价格本身了,还是回到经济基本面来看消费了。

所以,对股票的财富效应是不是在真正“发生-结果”机制意义上的存在,学界还是有很多争议。不过笔者以为,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理解股市间接财富效应:股市获利,即使没有套现,感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也会增加消费,犒劳一下自己。

宏观经济学界主流的看法认为,股市的财富效应存在,而且正反两面都有:即股票价格上升会刺激消费,那么股票下跌也应该打击人们的消费欲望,抑制消费支出。所以,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崩溃,多国股市价值短短一年内损失一半多,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央行、学界都曾出现很大恐慌,十分担心因为股市的灾难,造成居民个人资产价值剧烈贬值,人们的生活消费支出会大大萎缩,那么整个经济都会陷入沉重衰退而难以自拔。但这种担心却没有来到,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居民消费支出不仅没有出现大幅度降低,反而还保持相当的坚挺。中国其实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不过我们的股市没太经历互联网泡沫,涨跌周期跟国际股市不是很同步,加之股市在中国经济比重还是不算很大,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去关注过股市的财富效应这个话题,所以决策层和学界都根本就没有过这个担心。

为什么股市暴跌不会拖累居民消费支出呢?美国和欧洲各地很多学者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是股市财富效应的不对称性,股市挣钱时候人们会被诱导增加开支,股市亏钱时候人们不会增加开支了,但至少也不会减少消费,也就是说,居民消费不容易向下调整,有刚性。

这时候,格林斯潘提出,股市暴跌不拖累消费,因为房价涨了。人们之前注意到,虽然1997年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就开始复苏,但自2001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才开始持续强劲上涨。格林斯潘就此提出,房地产价格强劲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十分强劲,足以抵消股市崩溃对人们消费的负面影响还有余。

格林斯潘的论断启发了很多人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以及跟股市财富效应的关系,研究基本都确认了房地产财富上涨对居民消费不仅有显着正面效应,而且比股市的财富效应要大很多。

有关研究者一般认为,这首先是因为,房地产资产比股票资产的受众面更大、分布更均衡。几乎人人都会拥有住房,欧美国家比例一般在60%-70%,又因为房产税,有钱人也不会拥有非常多的房子,这不像股票,股民比例毕竟不如买房比例那么大,股票资产更往往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金融大亨掌握了绝大部分。

这样,股市涨跌,只直接关系到一小部分有钱人的资产价值,而偏偏这些有钱人的消费倾向还比较低。但房价一涨,就一下影响到非常多的人的财富,其程度不是股市所能比拟的。股市不如楼市的财富效应大,还因为,股票短期波动很大,人们一般很难知道到底自己的股市资产到需要用的时候能值多少,但房价一涨,人们一般就认为会持续很久,至少短期内不会很快被逆转,所以敢相对放心大胆地扩大消费。

在国内,住房价格自2002年来也暴涨了很多,引发了大量非常激烈的辩论,但在宏观层面主要集中在高房价蕴含的金融风险问题,比较少地直接谈到对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房价高企会抑制居民消费。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笔者正在做有关研究,但在没有细致和系统的研究之前不敢断言。毕竟,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还很不成熟,有关金融配套也有很多地方跟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地方。

总的来说,股市和楼市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在国内讨论得还不多,但随着经济进步、居民个人资产的迅速累积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健全,其在宏观经济运行全局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很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

❾ 与房地产有关的金融股票有哪几支

你是要与房地产有直接关联的银行股,只有一支6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