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行业 » 洛马公司股票走势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洛马公司股票走势

发布时间: 2023-01-01 20:47:34

㈠ 军工股是什么意思美国军工股有哪些比较好

  • 版块指股票市场中具备某种共同特征的股票的集合,主要有三种划分方法:行业、地域、概念。以行业划分如:军工板块,金融板块,建材版块,农林渔牧版块等;以地域划分如西藏板块,海南板块,广东板块等;以概念划分如沪深300概念,整体上市概念,低碳经济概念等。

  • 军工股是指股票市场中众多具备军工概念的股票的集合,这类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军工产品制造、研发或销售。


  • 美国军工龙头股份:
    1、波音 / 市值$538亿 / 代码BA
    2、霍尼韦尔国际 / 市值$455亿 / 代码HON
    3、通用动力 / 市值$291亿 / 代码GD
    4、洛克希德马丁 / 市值$283亿 / 代码LMT
    5、诺斯罗普.格鲁曼 / 市值$201亿 / 代码NOC
    6、雷神 / 市值$190亿 / 代码RTN
    7、古德里奇 / 市值$115亿 / 代码GR
    8、ITT工业集团 / 市值$110亿 / 代码ITT
    9、罗克韦尔柯林斯 / 市值$103亿 / 代码COL
    10、L-3通信 / 市值$91亿 / 代码LLL

㈡ 全球防务与航空业“词”别2020年

从2020年初就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肆虐到年底,至今仍然没有看到要消散的迹象。疫情魔影笼罩之下,全球经济所遭受的打击是全面性无差别的,一是指范围,全球很少有国家和地区能在这次疫情中独善其身,二是指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都受到了冲击。

这其中,航空业所遭受的打击远远超出了疫情爆发之初的预测,破产、裁员、停飞、减产、举债等几乎成了航空业尤其是航空运输业的日常。如果说在2020年里,全球航空业还有亮点的话,这个亮点无疑来自军用航空领域。疫情在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也使敏感地区出现冲突和摩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航空业制造巨头加大对军用航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市场推广力度,以此来平衡民机领域损失;政府在防务航空领域加大投入以希望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等等,这些都对2020年的防务与航空领域产生了直接影响。2020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在军用航空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大为提升,无人机似乎成了局部冲突的主导装备,更多国家开始凭自身力量研发新一代战斗机,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多次上演,这些都让2020年的防务与航空领域颇具看点。

人工智能:美国能否继续独大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高频热词,随着算法的演进以及应用理念的扩展,其在军用航空领域的应用可谓方兴未艾。美国,这个梦想永远站在全球航空力量之巅的国家,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动作连连。

2020年8月,在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联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共同举办的“阿尔法空战格斗系列”比赛中,苍鹭系统公司的“智能空战代理”Falco以16:4的比分击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为本次AlphaDogfight系列赛的冠军。更震撼的是在紧随其后的人机大战中,Falco凭借凌厉的攻势以5:0战胜了顶尖的F-16人类飞行员。而最不可思议的是Falco的战法进化之快,在2019年11月第1阶段的比赛中,Falco勉强能够进行简单的基本驾驶操作;2020年1月的第2阶段比赛中,Falco已经能够像人类飞行员一样进行基本的机动飞行;到2020年8月,Falco已经相当于拥有30年的F-16驾驶经验,并可以凭借凌厉的攻势完胜顶尖人类飞行员。而据苍鹭系统公司透露,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Falco至少完成了40亿次的仿真训练。

大比分零封人类飞行员,让外界第一次见识人工智能在美国空军中的应用和发展,而空战训练只不过是其应用领域之一。11月,美国两家公司再次创新了人工智能在空战模拟中的应用,在真机驾驶舱中引入AR技术,并结合AI技术,让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和生成的虚拟敌对目标进行空战。这项技术不但可用于空战训练,还可以用于空中加油训练,使用AR和AI技术生成虚拟的空中加油机,飞行员驾驶战斗机进行加受油对接训练。

而作为美国空军最具野心的人工智能项目,“天空博格人”旨在研发一种采用开放式架构的AI软件和控制系统,并且可以集成到无人机或有人机平台上。集成了AI软件的无人僚机作战时可根据有人战斗机的指示或者人工智能算法自主开展行动,可以前出执行侦察或打击任务,避免有人机进入险境,也可以成为空中网关,允许使用不同通信系统的战机相互交流,美国空军已经完成了相关试验。12月初,目前美国空军分别向波音公司、通用原子公司和克拉托斯公司授予合同,制造“天空博格人”原型机,并将在一系列实验中作为“忠诚僚机”进行飞行验证。按照,三家公司的首批无人机将于2021年5月前交付,并在2021年7月开始的有人机-无人机编组飞行试验之前实现首飞,届时用于试验的无人机将集成AI软件系统。在美国空军授出上述合同之前,美国陆军在10月使用AH-64E直升机进行了有人-无人系统作战试验,AH-64E机组人员在飞行中指挥编队中的一架无人机担负空中侦察任务,并对搜索到的目标进行锁定和激光指示,然后机组人员指挥编队中的另一架无人机发射导弹摧毁目标,而这则是将来“天空博格人”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除了美国之外,英国也在推进人工智能在空军中的应用。在12月与国内VRAI公司签订合同,由后者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训练模拟器上,以模拟高危险环境中的飞行状态,并对飞行员的飞行技巧和表现进行预测与评估,一是可以降低训练成本,二是可以针对飞行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过去的一年里,俄罗斯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也是动作连连,但多限于制造领域。俄罗斯在PD-14发动机、AI-222-25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都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对发动机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同时进行虚拟测试,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减少单台发动机测试量。

无人机:主角光环日强

从诞生之初到现在,无人机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所以对于2020年来说,它算不上一个新生事物。然而也就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无人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都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预示着新的趋势。

在2020年两大地区冲突中,无人机的曝光度远远超出了有人驾驶飞机。2月27日至3月5日,土耳其军队于在叙利亚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发起“春天之盾”军事行动,大规模介入叙利亚战争并与叙政府军激烈交火。

与以往的行动不同,土耳其军队在这次行动中没有出动有人驾驶战斗机和地面部队,而是派出大量ANKA-S长航时大型无人机和TB-2轻型无人机,对叙利亚目标展开大规模空中打击。在近一周的行动中,叙利亚方面超过200个目标被摧毁,包括1个指挥中心,5个弹药库以及超过40辆装甲车辆,此外还有超过300名叙利亚士兵在无人机精确打击下被打死。在这次行动中,无人机首次作为空中打击力量的主体,被大规模应用于空袭任务,并取得了重大战果。

而在9月爆发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武装冲突中,双方在长期存在争端的纳卡地区投入了大量无人机参与作战,尤其是阿方参战的无人机数量多、品种广、战果大,表现非常抢眼,对于阿方最终在这场战争占据优势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上述两场地区冲突中,俄罗斯都是参与方之一,也亲眼见证了无人机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这也成了间接推动俄罗斯加快无人机研发部署的因素之一。据俄罗斯国防部去年底发布的报告称,俄罗斯军方2020年总计接受了147架飞机,包括新的“猎户座”、“哨兵”无人机系统。“猎户座”是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有效载荷达到180千克,有消息称俄罗斯在叙利亚冲突中曾秘密投入多架该型无人机进行战斗试验。而在8月,俄罗斯首次展出了正在研制的“雷霆”无人作战飞机,该无人机基于当下流行的“忠诚僚机”概念,能够与有人驾驶战斗机联合执行作战任务,最大载荷可以达到2吨。

而作为俄罗斯最为看重的作战无人机项目,“猎人”重型无人攻击机在12月初首次以“战斗机-拦截机”方案针配装空空导弹模型进行了飞行测试,以评估机载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和苏-57战斗机的电磁兼容及协同能力。很显然,该机未来也将和有人战斗机联合执行作战任务,就在上述试验完成之后不久,“猎人”无人机还与图-95MS轰炸机进行了协同作战测试,后者机组在飞行中对无人机进行了模拟操纵。按照俄罗斯的计划,“猎人”无人机将于今年正式装备部队。

在2020年的无人机市场上,美国的一个举动成了最大变量。作为一项重大政策转变,美国政府调整了向海外盟友出售军用无人机的规定,新增了体型更大、速度更快的无人机类别,包括飞行时速不超过800千米的大中型长航时无人机也可对外出口。根据新规,外国合作伙伴可采购的产品范围将扩大到美国几乎全部的军用无人机型,MQ-1C“灰鹰”、MQ-9“死神”、RQ-4“全球鹰”的最高时速均远低于800千米/时,这些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在过去20年美国开展的反恐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过在这之前,美国空军已经向国内工业界发出了信息请求,让工业界提交关于下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平台的方案构想。美国空军发布的需求书显示,情报、监视和侦察与打击能力依旧是新一代无人机的基本功能要求,但同时强调新无人机应具有但不限于:自主、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数字工程、OMS 开放式任务系统和低成本可消耗等特点。

美国的无人机新政策发布之后,印度成了直接受益者。9月,印度宣布将从美国采购30架“捕食者”无人机,然而美方高达30亿美元的要价让印度很快改变了主意,改为租借2架。有观点认为这是批量购买之前的试用行为。

下一代战斗机:各有不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最大军机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生产目标,全年总计交付123架F-35战斗机,较年初计划少了13架,甚至少于2019年134架的总产量。尽管如此,F-35仍然是全球生产装备数量最多、机队规模和用户扩张最快的第四代战斗机。据来自洛马公司的统计数字,F-35的总产量已经超过600架,机队总飞行时数超过34.5万飞行小时,列装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挪威、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9个国家,美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以及英国皇家空军、意大利空军、以色列空军、日本航空自卫队、韩国空军、挪威空军等9个军种部队已宣布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其中美空军、美海军陆战队、英国皇家空军、以色列空军、意大利空军和挪威空军等6个军种部队已使用该型机执行作战任务。

说起F-35不得不提到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是F-35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用户,并且两国的装备数量未来有可能会大幅增长。韩国方面,自2018年3月接收首架F-35战斗机之后(首批2架于2019年4月抵达韩国本土部署),截至2020年底,韩国空军已总计接收了24架F-35A战斗机。根据2014年的采购合同,韩国将在2021年底接收全部40架F-35A。韩国装备F-35的速度明显快于日本,日本于2016年9月从洛马手中接收了首架F-35战斗机,截至2020年11月总计接收了21架。日本于2012年宣布采购42架F-35,其中前4架由美国洛马公司制造,其余38架在日本国内制造总装。

除了从国外购买F-35之外,韩国和日本国内的下一代战斗机研制计划也都在持续推进,韩国仍然领先一步。据来自韩国航空航天工业集团(KAI)的消息,其所属泗川工厂于2020年9月开始了首架KF-X原型机的总装工作,2021年4月总装下线,以确保2022年能够实现首飞。按照计划,KAI将总计生产6架原型机,并进行为期4年的各类地面测试和飞行测试,2026年完成全部设计开发工作。与此同时,KF-X的主要机载系统的研制和交付也在按时推进,2020年5月,GE公司向KAI交付了第一台用于KF-X项目的F414-GE-400K发动机,目前该发动机已经由韩华技术负责在韩国国内进行地面测试。截至2020年底,GE将总计向韩国提供15台该型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将全部用于6架原型机(3台备份)。2020年8月,韩华-泰雷兹公司正式对外展示用于KF-X的首套主动相控阵雷达(AESA)系统,并表示该雷达系统的电线阵列由1000个T/R模块组成,具备很强的边跟踪边扫描能力,并能够同时跟踪、探测和识别多批次目标。目前,该雷达系统已经开始进行地面测试。日本方面,在经历了多年的徘徊之后,终于在2020年10月启动了下一代战斗机研制项目,日本防务省宣布与三菱重工签订全新F-X战斗机开发合同,并计划2030年用F-X换装F-2战斗机。

2020年的最后一周,俄罗斯对外宣布其空天军部队已经接收了第一架苏-57战斗机,该机也算守住了2020年服役的节点。2019年底,首架量产型苏-57战斗机试飞时坠毁,让该机的服役时间整整后延了一年。

重组:市场和政府的双手腕

在疫情的冲击之下,2020年民航运输领域内的破产、并购重组并不罕见,但是防务领域的并购也屡屡上演。2020年1月底,Leidos Holdings公司宣布完成对了私人公司Dynetics的并购,这项并购的成本接近17亿美元。这次并购虽然不如以往的企业并购那样规模宏大,但是在行业内的意义却不可小觑。Leidos Holdings公司是美国五角大楼主要的供应商之一,长期为美国军方提供网络建设和安全等服务,而Dynetics则长期从事反导技术的研究,在反无人机技术、激光技术、情报获取等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并且是波音、洛马等巨头的分包商。

2020年4月3日,在通过了反垄断调查之后,雷神公司(Raytheon)和联合技术公司(UTC)的合并顺利完成。新公司被命名为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同时,联合技术公司也完成了对其非航空航天业务(开利公司和奥的斯公司)的剥离。合并后的雷神技术公司将成为全球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新寡头。2019年预估营业收入为740亿美元,全球共有19.5万名员工,其中包括6万名技术人员。本次合并以雷神转换为UTC股票的方式完成。雷神公司每股普通股转换为2.3348股UTC普通股。合并完成后已作为新的“雷神技术公司”在纽交所开始交易,股票代码由UTX变为RTX。新的雷神技术公司下辖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柯林斯宇航公司、普惠公司、雷神智能与航天、雷神导弹与防御技术。

2020年底,美国防务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与美国火箭发动机制造商航空喷气·洛克达因达成协议,将以每股56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后者,这次并购的总成本达到44亿美元。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航空喷气·洛克达因公司将于2021年3月10日关停所有业务活动,而全部并购工作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航空喷气·洛克达因公司拥有近5000名员工、在美国有15家大型工厂、2019年总收入约为20亿美元,是世界公认的航空航天和火箭发动机制造商,也是洛马公司航空、导弹、火控和航天业务的长期合作伙伴。按照洛马的说法,这次并购将补齐洛马业务的短板,同时会降低采购成本,并有助于其在航天和高超声速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与上述纯市场行为的并购相比,俄罗斯航空工业在过去一年的重组更多的是国家行为。2020年3月,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集团(UAC)并入“俄罗斯技术”国家公司(“俄技”)的行动基本完成,这是21世纪以来俄航空工业集中化重组改革的重大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俄罗斯航空工业回归了统一集中管理。借此合并方机会,“俄技”航空板块开始对UAC深度调整,进一步融合民用、军事和运输航空部门,力图打破工业企业之间的技术、产品、市场和服务壁垒,裁剪冗余业务,剥离非核心资产,提高航空产品研制和资金利用效率,降低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间接缓解债务问题。合并后“俄技”作为统一管理机构,对航空工业的资产、战略方向、规划计划等进行统筹协调;UAC的地位与俄直公司、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无线电电子技术集团公司、“技术发展”集团公司类似,共同归属“俄技”航空板块管理。2020年4月到8月,一系列围绕着飞机和直升机工业企业的整合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推进。

不是尾声

回望2020年,防务与航空领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仅仅几个关键词就想全面对其盘点难之又难。行至文末,突然又发现在2020年还有很多事情如雾里看花一般,一直有消息,但也一直没结果。俄罗斯的“未来远程航空系统”即PAK DA自2009年宣布启动以来,一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2020年也再次传出消息声称其已经在制造之中,预计2021年首架原型机下线。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海军和空军立足于各自需求已经反复论证多年,是海空军通用还是各自搞一个型号,是有人还是无人莫衷一是。尽管美国海军在2020年7月宣布启动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研制计划,但是至今也没有太多的信息流露出来。同样雾里看花的还有印度自研第四代战斗机项目,从早期的MCA演变到现在的AMCA,2020年甚至传出了要和罗罗联合开发配套的新型发动机,而定位也变成了第六代战斗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上面这些事情能够拨云见日,舒尔清朗。

㈢ 我可不可以问一下:洛马公司上市没有

如果上市的话,会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代码,如果没有上市的话就没有。

㈣ 请问安然丑闻/安然事件对布什政府及布什本人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美国的权钱交易、美国的官商勾结很普遍。
比如此次漏油事件波及美国5个州: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佛罗里达,所涉公司主要为英国石油公司、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美国哈利伯顿能源服务公司。在已收到的150多起诉讼案中,这3家公司均为被告。一位长期跟踪美国能源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哈利伯顿公司还有着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的背景。
司法调查尚未开始,美联社便在一则报道中透露说,根据2008年法官财产申报材料,上述5州67名联邦法官中有37人与包括前面3家公司在内的多家能源公司有利益瓜葛。他们或持有这些公司股票,或从这些公司支取名目繁多的各类收入。这无疑令人对这些司法人员能否做到“司法公正”产生极大疑虑。
再比如,美国非党派研究团体“责任政治中心”2008年曾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在美国国会两院中共有151位议员在大型军工企业中投资, 仅2004~2006年间就给议员们带来了6200万美元的利润。

以世界第一大军火商洛-马公司为例,小布什政府中,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担任过洛-马公司的智囊团——兰德公司的董事长;副总统切尼的夫人、空军副部长史密斯都曾是洛-马公司的领导层人物。从1994年~2008年,在美国每两年一次的中期选举前的政治捐款中,洛-马每次都将50%以上的捐款给了共和党。但当民主党的奥巴马上台后,深谙应变的洛-马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史蒂文斯把该公司的112万美元的政治捐款的55%给了民主党。而民主党政府也投桃报李,2010第一餐军火盛宴,大快朵颐的正是洛马公司。

去年奥巴马选择五角大楼常务副部长的过程中,曾担任美国另一家军火巨头——雷神公司的副总裁威廉·林恩拔得头筹。美国媒体评论就指出,林恩最终当选表明他本人在国会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居然使众议员多名民主党与共和党议员跨党派联名向奥巴马推荐他出任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同时其提名在参议院以压倒性优势获得批准。这也说明奥巴马政府很难摆脱大型军工企业对美国政治的“遥控”。

当上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林恩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五角大楼的日常事务,审查重大武器项目,并确定国防预算的优先事项,此人的任命,也让去年年底雷神公司赢得对台军售大单水到渠成。这些与军工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国会议员或政府高官,自然就会为军售摇旗呐喊。

㈤ 澄清难挡合并预期 潜在的央企联姻有哪些

1、重组整合是国企改革的方式之一。今日媒体报道“央企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减至40家”,而晚间国资委发布声明“央企合并报道未经核实”。虽然我们无法判断最终政策方向,但未雨绸缪的研究还是必要的,毕竟南北车的合并也是传言、澄清反复几次,最后终于合并。此前我们曾撰写《国企改革系列专题1-5》,对国企改革进行了详细分析。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明确提出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达不到要求的强制重组。2006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后,在股权分置改革和中国经济重工业化背景下,央企展开一波以大规模资产注入和重组为特征的整体上市浪潮。央企之间的“强强联合”、“优秀企业 以强并弱”、“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非主业资产向其他中央企业主业集中”、“央企与地方企业重组”等五种模式进行了大规模整合。
2、国内: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从央企集团公司情况来看,电力煤炭、航天军工、机械、航运、地产、有色、石油石化、钢铁等重资产周期行业占据了显着地位。反映在股市中,石油石化、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周期性重资产行业中的占比均超过70%。其中多数行业已经从增量发展进入存量博弈阶段,面临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窘境,通过重组整合有利于优化资源、改善竞争格局,从而起到改善央企经营状况。
3、国际:央企的“国际化”视野。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由之路。在一些传统领域,中国企业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例,美孚14年利润规模是中 石化、中石油的3.6倍、1.76倍,盈利能力也远高于后者,强强联合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优势互补。而诸如高铁、核电等优势领域,重组整合利于克服在国 际市场竞争中同行业两个企业互相冲撞,相互挤压的的副作用,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利益。
机械龙华:机械行业央企改革之机会把握和相关投资机会探讨
我们认为央企改革合并的预期对机械行业投资机会的把握在于以下三点:1)大型寡头垄断央企之间的合并可能及可能引发合并的核心促发因素把握;2)如果大型寡头垄断央企出现合并需要关注的系统内附属公司的投资机会把握;3)弱势央企被整合可能所引发的投资或投机机会。
1、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上市公司发言人在数次否认合并传闻后,在2014年4季度开始步上合并之路,近半年来的中国“神”车狂飙突进式的上涨带动了市场对大型央企合并的无限预期。这里我们建议投资者认真思考导致大型央企的合并的核心“理由”。南北车的合并理由应该是为了国际市场的合力突破;而南北船是否需要合 并,全球民船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减少竞争、避免内耗虽然成为需要,但是市场总量和利润率有限,而近几年国内军工和国际军贸机会的逐步展现成为南北船不可不争的巨大利益,该机会市场及利润巨大,而如果南北船布局不均导致无法大致平均分享军工军贸利益的情况下,不排除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的合并可 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大型寡头垄断央企如果出现合并,前提条件是必须中国最高领导阶层的强力推进方可望推动。
2、南北车合并将带来集团下属H股南车时代电气和A股时代新材,尤其是H股的投资机会。我们预期南北车将在15年中期完成合并。一旦中国中车挂牌,南车时代电 气将与中国中车体内的北车“芯”和北车的IGBT业务等等形成同业竞争,这是任何证券交易所所不能无视的,投资者可参照中国南车此前对下属公司南方汇通所作出的限期解决同业竞争的公告及其带来的对股价的影响进行判断。如果南北船合并建议关注下属公司风帆股份的响应机会。
3、央企整合建议不仅要关注大型寡头垄断央企的合并,也要关注弱势央企的被整合可能。一般而言,重组过程中,被收购被整合的公司反而是股价上涨最好的标的。比如小型央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特小型上市公司金自天正;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公司中北方创业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央企改革进度不达预期。
石油化工邓勇:关注石化央企及旗下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今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A股股价双双涨停,主要是受到关于中石化中石化合并的媒体报道所刺激。而关于几大石油石化集团整合的报道在今年二月也出现过。
改革将是2015年石化行业投资主线之一。我们在2015年年度策略中提到,改革将是石化行业的重要关注点。
业务整合与互补更重要。我们认为三大石油石化集团之间简单合并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更希望能看到石化公司业务上的整合,从而实现产业链上的互补。
三大石化公司的经营业务各有侧重。中石油的业务主要侧重于上游油气开采,2013年中石油原油产量12625.52万吨;天然气产量793.51亿方,约占 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0%。中石化主要侧重于下游炼化业务,2013年中石化原油加工量23195万吨,约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45%,同时凭借其遍布全国 的加油站网络,中石化在2013年内的成品油总经销量达到1.8亿吨,占全国油品总经销量的60%。中海油的业务主要是侧重于上游,2013年公司原油6684万吨。
关注中石油、中石化旗下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在中石化“专业化分工、专业化上市”的整体思路下,中石化通过单一业务板块的整体上市等方式解决同业竞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我们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石化旗下上海石化、泰山石油、四川美丰;中石油旗下天利高新、大庆华科、石油济柴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上海石化:1)业绩弹性大。09年油价反弹时,单季度盈利9亿元以上;2)股权激励考核盈利为2015年净利润21亿元;3)低油价有助于石化行业景气回升,公司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复苏。
天利高新:1)积极参加中石油的混改,期待通过与其合作,延伸产品链;2)油价反弹,产品盈利改善。
风险提示。油价下跌、管理层是否稳定、改革进度低于预期。
建筑赵健:建筑行业央企改革之机会把握和相关投资机会探讨
建筑这边主要是两铁合并预期,两铁出身不同,中铁的大股东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前身是1950年3月成立的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后变更为铁道部基本 建设总局,所以中铁也经常被称为铁工。铁建的大股东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前身是铁道兵,组建于1948年7月,隶属中央军委管理。1982年,铁道兵成建制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1989年,两家公司脱离铁道部,成为独立企业法人,也成为竞争对手。
从国内业务来说,两者合计占到铁路建设市场超过80%,基本上势均力敌,但没有南北分治这种关系,而是竞争犬牙交错,铁建的地上业务占比略高,中铁的地铁隧道市场份额更高,占到一半左右。我们认为,如果合并,相对业主铁总,将形成一对一的关系,而采购量也更加巨大,利于工程盈利能力提升。
从国外业务来说,铁道部时期,曾有过区域划分,但并未真正实行,即便如此,两者在海外的直接竞争并不激烈,两者同时投标的情况也不算多见。而两者如果合并,尤其是和中车组成联合体后,将更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也就是说,国内提升盈利,国外扩展份额。
另外,具体到国企改革,我们再强调一下一直重点推荐的隧道股份,公司的盾构制造+地铁隧道施工能力全国领先,作为国盛的下属老牌国企,激励、混改等国企改革 措施也在情理之中,考虑到国盛目前对改革的积极态度,我们认为隧道未来不会缺席,而一旦实施,其盈利能力释放空间也将非常巨大,继续推荐。
钢铁刘彦奇:钢铁行业央企改革之机会把握和相关投资机会探讨
与钢铁(冶金)相关央企9家:其中生产配套服务的有5家,分别是五矿集团(钢铁服务)、中钢集团(钢铁服务)、冶金科工集团(冶金建设)、钢研科技集团(冶金技术)、冶金地质总局(矿产勘探),钢铁生产单位4家,分别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武钢集团、新兴际华集团。
钢铁相关央企可能只能保留两三家。目前央企有113家,央企最终整合成多少家或者需要多少时间很难判断,如按照媒体所讲最终整合为40家,钢铁行业可能最多只能保留两到三家。其中外围综合服务一家,生产性一家或者两家,因此上述目前9家央企可能都会涉及。
涉及公司。假设生产性钢铁央企只整合成两家,北方南方将各保留一家,北方可能以鞍钢集团为主体,可能会推进早已挂牌的鞍本集团整合,加上潜在的,产量估计可达 5000-6000万吨,南方假如宝钢武钢整合,产量将达8000万吨。整合以后将直追安米级别,统一购销,减少区域竞争,将会产生一定的效益。
交运姜明:“义务澄清”难挡重组预期,投资优选集装箱和中海标的
澄清公告是义务披露,无法证伪重组传闻,因为决定权不在上市公司和控股集团。六 家公司股票因重组传闻大涨,澄清公告更多是义务披露,首先上市公司和控股集团要对传闻正面回应;其次是配合交易所相关规定,提醒二级市场投资者相关风险,所以各家公告的形式内容上如出一辙,都是强调控股集团、上市公司层面都未均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上述传闻的信息,我们可以通俗的解读为:1)上市 公司不知道重组的事;2)控股集团也不知道这事;3)各控股集团、上市公司之间也没谈过重组的事。由于央企整合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国资委(中远集团董事长在 媒体之前的采访中也有类似表述),上述公告无法改变市场对航运企业重组的预期。
重组预期并非无中生有,建议投资者高度重视。航 运央企重组传闻其实在2010年之后就一直在坊间流传,大多关于“中远”和“中海”系上市公司,背后逻辑主要是:1)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2)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3)因历史发展原因,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 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目前中海和中远集团一把手都曾在对方公司担任过高层职务),具备整合的基础;但过去的整合传闻影响范围有限,资本市场上也远不如铁路改革的预期和炒作,但对于本轮重组预期,我们建议投资者要高度重视,因为无论从国家战略、央企改革、行业现况以及高层执行力等层面来 分析,央企航运公司的重组会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实施的时间点很可能并不遥远。
交运虞楠:传统航空首推东航,国企改革乃锦上添花
国企改革具备条件和示范效应。1)我国民航业自上一轮整合后基本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传统行业“靠天吃饭”特征明显,2010年以后行业伴随着经济调结构经历了连续4年的盈利下滑;2)规 模效应和国际竞争力仍有很大增长空间。目前三大航集团运力规模有1500架客机以上,但和国际龙头公司相比规模效应并不突出(美国联邦快递一家就有700 架飞机)。国际线自13年开始大幅增长,但目前国际知名度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外,我国人均乘机次数仍处于欧美60-70年代水平,近两年随着消费升级动力 增强也有利于航空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3)标的来看,我们认为东航和南航若有改革预期可能更能发挥协同效应。两家公司均是天合联盟成员,部分代码和航线共享,协同效应比较强。从基地分布以及航线布局看,东南部区域购买了强,也是航空出行的密集区。国内和国际航线需求空间和增长潜力远大于中西部区域。
基本面看,东航预期差很强,二三季度弹性十足。1)航空淡季运营强劲,公司是代表标的。春运后国际航线增速持续强劲,达25%左右。日韩市场持续发力为公司淡季不淡奠定基础。2)浦东机场新跑道投放,时刻资源和流量进一步释放,公司作为占比40%的基地航空,受益最直接。3)军演负面影响消除,旺季弹性释放又进一步。去年旺季华东区域军演公司影响最大,今年料影响不在,旺季同比盈利弹性有望加速释放。4)中期迪士尼效应锦上添花。产品合作具备先发优势,区域市场流量聚集效应将进一步增强明年辅助收入提升的空间。
强生控股,久事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公司控股股东上海久事集团旗下产业包括ATP1000网球大师赛、F1中国站等大型国际赛事项目、上海国际赛车场、巴士公交等公共交通产业,此外还有一些房地产投资子公司。根据公开新闻,久事集团国资改革的方案已获得市领导肯定,而强生作为久事集团唯一的上市子公司,集团将体育资产或公交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 概率较高,如改革成行,强生控股预计受益明显。
海博股份,密切关注重组进程和动态。公司去年6月已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以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农房集团100%股权和农房置业25%的股权。公司计划在本次资产重组的同时非公开 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总额不超过本次交易金额的25%(即不超过26.76 亿元)。重组后公司的主营业务转变为两个部分,即地产和冷链物流,农房集团主营业务为别墅等高端房产开发,其中70%左右产业都在江、浙、皖等地的二三线 城市。在重组方案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农房集团高端房产存量较大,在当下经济新常态环境中,关注高端物业销售情 况;2)农房集团向养老地产进军,目前老龄化趋势在上海尤其明显,政府也在探索并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我们判断该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3)良友集团 拟与光明集团合并,良友集团旗下有较多物流和地产业务,我们判断倘若两者合并,良友集团现有的物流和地产业务将大概率注入到海博股份。
锦江投资,改革方向尚不明朗。锦江集团在国企改革中被划归为竞争类企业,拥有锦江股份、锦江投资两家A股上市公司。其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已经完成战略投资者的引进。目前锦江投资的改革方向尚不明晰,但我们判断锦江投资从资产整合、员工激励等角度也有较大概率受益于国资改革。
军工徐志国:军工整合大势所趋,中航工业最具代表性,长期关注航天、电科系
从全球范围来看,军工资产整合是大势所趋。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军工企业由50多家经过并购整合,形成目前如洛马、波音等主要的五大军工集团。
我国军工资产整合是必然趋势,中航工业集团整合最具代表性,望成未来各板块借鉴。我国军工产业具有较强垄断性,国家层面并不完全鼓励竞争,我们认为未来通过整合做大做强也是大趋势,2008年中航工业一集团、二集团合并成为如今的中航工业集团即是明确信号,且最具代表性,我们判断未来各板块有望借鉴类似模式进行整合。

㈥ 国民经济衰退时,社会会出现哪些现象

我认为经济衰退时,经济增量逐渐减少,逐渐演化为存量之间的博弈。这就想股市一样, 当牛市时,有源源不断的人冲进来,有体量很大的增量,所以会有种“大家都赚钱”的现象,只是赚的多和少的问题。但是当熊市的时候,新增入市的人很少,又有人不断的退市,这时候市场就处于存量的博弈了。这时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等、专业水平不同等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庄家会一波波的收割韭菜。同理,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贫富差距会不断加大,占据顶端的人会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不断的从中低层转移财富。底层的上升通道日趋狭窄,并且由于经济不好,大批人失业,除了社会问题外,高负债者会无力偿还贷款,进而导致债务危机。富豪由于信息和嗅觉灵敏,很多提前转移财富到更安稳的区域,从而免受冲击。

㈦ 洛克希德马丁是上市公司么在中国能否购买其股票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为LMT.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全称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英语: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 Company,简称LMT),前身是洛克西德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创建于1912年,是一家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公司在1995年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并更名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贝塞斯达。

㈧ 如果波音公司破产,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波音破产,对美国经济绝对是海啸一般的冲击...

波音作为一个大公司,基本全世界的客机都有波音的参与。

而且每年都给美国经济带来非常大的收益,也帮助美国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

波音破产,经济损失是一方面。

还会有大量的失业人群,对于美国经济肯定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