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D打印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1.开盖:先用手握紧锅盖手柄,顺时针方向旋转锅盖至限位边,然后向上。
2.取出内锅,将食物和水放入内锅中,食物和水不得超过内锅高度的4/5;水中易膨胀食物不得超过内锅高度的3/5;食物和水不得少于内锅高度的1/5.*4L、5L、6L最大煮米量分别为8杯、10杯、12杯。1杯米配1杯水。用户可根据不同米质及个人口味适当调整水量。*量杯容量为180ml
3.将内锅放入外锅内:放入前,先把内锅及发热盘抹干净,外锅内及发热盘表面不得放入杂物;放入后,左右轻轻旋转内锅,保证内锅与发热盘接触良好。
4.合盖:检查密封圈是否已放入锅盖内侧钢圈上;用手左右旋转一下密封圈,使它自由均匀放置在钢圈上;盖上锅盖,然后逆时针旋转锅盖到扣合位置,并听到“咔嚓”扣合声。
5.放置好限压放气阀,将限压放气阀拨到“密封”位置,并检查浮子阀是否落下(未加热前浮子阀是落下的)。
6.接通电源,升压灯亮。(如果不设置保压时间,升压灯亮一会儿熄灭,保压灯亮,处于保温状态。)
7.根据食物设定保压时间
2. 3d打印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3D打印概念一共有41家上市公司,其中10家3D打印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31家3D打印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根据云财经智能题材挖掘技术自动匹配,3D打印概念股的龙头股最有可能从以下几个股票中诞生 蓝光发展、 南风股份、 海源机械。
3. 3d打印概念股有哪些
那么3D打印概念股有哪些呢?
1、打印材料市场空间大的企业:如银邦股份(300337)、银禧科技(300221)、宝钛股份(600456)、黄河旋风(600172);
2、配备3D打印高端设备的企业:如华工科技(000988)、海源机械(002529)、大族激光(002008)、华中数控(300161)、南风股份(300004)入;
3、布局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如中航重机(600765)、光韵达(300227)、金运激光(300220)。
4. 3D打印机龙头股有哪些
据了解,尽管和3D打印概念相关的公司众多,但实际上真正相关的公司寥寥无几。目前A股市场上仅有数家公司直接涉及该领域,分别为银邦股份(300337,股吧)(300337)、南风股份(300004,股吧)(300004)、宏昌电子(603002,股吧)(603002)、中航重机(600765,股吧)(600765)、华中数控(300161,股吧)(300161)等。
资料来源于:凌云3D网
5. 3D打印可以广泛应用吗3D打印概念个股有哪些
300227光韵达 002008大族激光 300220金运激光 002529海源机械 300337银邦股份 000988华工科技 300161华中数控
6. 当时美国放开疫情后哪几个行业上涨
我总结了5大类可能在疫情中短期和长期受益的行业,与你分享。非学术研究或投资建议,而是从个人角度的观察,也包含了对疫情生活的记录,很可能有失严谨和全面,期待抛砖引玉,听到你的思考。
第一类:健康防疫类
站在健康防疫最前线的行业,是新冠疫情来临之后受益最直接最明显的,基本上每天的新闻里你都能听到它们的产品被提及。
生产防疫物资PPE的厂家:例如生产N95面罩的3M, Honeywell,疫情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早期曾经出现过各个省之间截流口罩的事情,更是在欧美各个国家之间上演,3M就曾经因为把口罩优先供给加拿大,而被美国媒体吊打。
生产清洁和消毒产品或提供清洁服务的公司:疫情期间,Lysol,Clorox生产的消毒湿巾,消毒喷雾,基本上在Amazon和Walmart都处于长期断货状态。你如果能刷到一罐,可以说是你的幸运日了(但是不能喝啊)。疫情复工之后,公共场所消毒清洁需求会暴增,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也会从中受益。
相关的医疗器械公司:位于美国疫情中心的纽约州州长Cuomo在每日的疫情简报上,有过一句名言:我一个月前对于人工呼吸机(ventilator)一无所知,而现在我做梦都在想它。除了生产呼吸机的公司,通用汽车(GM),Tesla都开始改造生产线制造呼吸机,也有不少初创公司都在进行呼吸机的修理再利用,或开发“分叉”设备把一个呼吸机变成2个到4个等。”
相关的制药公司:不管是做抗体,做药品,做诊断试剂盒,新冠疫情都会直接让一批制药公司受益。美国制药商Moderna Inc.宣布已经交付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研究人员将进行第一批人体试验。这一消息令公司股票直线上涨,CEO Stephane Bancel也一下子挤入亿万富翁的行列。
健康家电:例如空气净化器、除菌洗碗机、除菌洗衣机、消毒柜、净水器、蒸汽拖把,家用紫外灯,臭氧仪等与健康生活相关的小家电产品
第二类:生存“必需”品
这里的生存”必需品“,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它并不仅仅包括传统定义里的必需品,也包含在后疫情时代,可能被某类人群定义为“必须”的产品。
超市,食物,必需品:2月底3月初,美国政府开始正视疫情之后,美国人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囤货潮,而囤货的首选就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的Costco。各地的Costco无不大排长龙,以至于Twitter上出现了一个着名的#costcocorona标签。
至于屯的东西,从着名的厕纸,消毒纸巾,矿泉水,各种食物,酒水等,五花马门。也有位大哥被拍到屯了四大盒杜蕾斯 - Twitter网友评论道 “we all have our priorities” 只能说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优先级。
在囤货的品类里,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紧急食品(Emgergency Food),迅速买断货。美国的一个畅销的户外食品品牌Mountain House,到现在多种冻干食物仍然断货。这些食物的好处是不占地方,保质期长达30天...不,月......不,年,30年......但是我看了一眼品类,什么肉末意大利千层面,芝士马克罗尼意面,我还是多买两罐梅林午餐肉和豆豉鲮鱼吧。
“末日生存”产品:经历美国疫情的过程中,也让我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人群,“末日生存者” Doomday Prepper。简单的说,这是一小群坚信地球会以各种方式毁灭并持续不断做好准备的人。
国家地理频道早在2012年就曾经出过一个纪录片,其中有一集就讲了这位叫做Donna Nash的大妈,认为世界很可能会遭受到一场类似于超级大流感的呼吸系统瘟疫,在家里准备好了大量的防疫物资,并且全家老小会经常进行防疫演习。
这群末日生存者,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瘟疫,地震,火山,战争,甚至外星人入侵。他们的准备程度不一,从最基本的家里随着存着一些罐头食品,到最夸张的修建或购买“地下堡垒”Bunker,如遇紧急情况,可以钻到里面避难,入门级的掩体定价在6万到10万美元。这本是一个极其小众的人群,兢兢业业为了小概率事件,做好完全准备,你可能觉得它们有点神经病。
但万万没想到,新冠疫情就竟然给了他们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You never know,Donna Nash大姐的youtube 视频下充满了8年之后的2020年,全球各地网友的五体投地和膝盖。据说许多生产地下堡垒的公司的订单也都排到了明年。所以,我猜,末日生存市场会在疫情后大幅增长。
家防系统:由于疫情,很多人居家时间变长,并且出于经济动荡可能引发犯罪上升的考虑,对于家庭安全系统的需求上升。所以,家防(Home Security)也是美国在新冠疫情中受益的行业。这里的家防是广义的家防,比如传统的家居安防系统ADT systems,智能门铃 Ring,智能摄像头Arlo等等。
美元店 :美元店例如Dollar General等向来被认为是在经济下行期投资组合里的“安全牌”。实际上,不仅仅是这次危机,自2007年以来,尤其是在广大中西部非大城市的地区,美元店非常流行,一旦开了美元店,老百姓超市就去的就越来越少。
据统计,美国07年到17年之间美元店新店开业数,是同期超市开业数的5倍,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零售业。说起来,算是美国版的下沉市场。
第三类:宅家生活类 (“Homebody”)
2020年3月中,美国各个州陆续颁布了“宅家令”,一向喜欢出去浪的美国人民也不得不开始了宅家生活。各种服务于宅家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其实之前也都存在,受益于疫情使用量和普及度得到显着提升。除了下面提到的,远程医疗,移动支付等行业也有增长,这里不赘述。
线上娱乐:包含流媒体(Netflix,Youtube),短视频(Tiktok),社交(Instagram,FB,Reddit, Nextdoor, Snapchat最近一次季报大涨40%),游戏(Nintendo Switch可是一机难求),虚拟现实 VR等等。别的不说,以我家为一个小样本,加州3月中开始”宅家令“以来,我们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吃晚饭的时候全家一起在Youtube看盗月社吃播或《最强大脑》
白天兜兜糖糖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后,玩半个小时Roblox
老孙吃完饭葛优躺在沙发上一边看Tiktok一边傻笑
下午我一边跟着Keep锻炼,一边看Youtube里的Vlog
周末的时候,全家跟着Nintendo Switch 上的《Just dance》跳 《江南Style》
在家健身(Home fitness):2012年成立于硅谷的home fitness代表Peloton,以家用健身单车/跑步机+订阅直播课模式,在短短几年间迅速成长,用户量达百万级,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7月刚刚上市。
追根溯源,美国人民对于健身的热情那是无比高涨的,家里地方也大,还有人专门把车库或地下室改造成家用健身房。隔离期间,我微信朋友圈里都在秀厨艺,大家开玩笑等到都能炸油条了就隔离的差不多了;而我Instagram里都在发健身video,我觉得可能等到大家都可以burpee就差不多了。
这次疫情期间,除了Peloton之外,很多新产品和新趋势也逐渐冒头,比如说:
各大线下健身房和瑜伽馆,纷纷通过Youtube Live,Instagram Live,Zoom开展每日线上云训练,有个别的还开始尝试收费。Youtube上许多健身博主爆红,比如你是否知道大明湖畔的帕女士(Pamela Relif);
更多的家用健身产品涌现出来,比如Nordic Track,除了动感单车,还有跑步机,椭圆机;比如Mirror:一块类似穿衣镜的设备挂在墙上,可以把家里变成一间小的运动工作室,售价 1495 美元,内容侧重瑜伽、普拉提和其他力量训练,看着挺酷的。
而且根据调查,即使在疫情过去之后,很多消费者还会选择在家锻炼,所以这次疫情对于消费者的行为改变是很持久的,这对Home Fitness行业也是大利好。
线上学习:相比起国内K12线上学习疫情期间的大爆发,美国向线上学习的转变显得准备不足,热潮也似乎来得并没有那么明显。
从个人体会来说,国内很多学校都是当地政府统一采用已经商业化的线上学习产品,所以可以迅速铺开。而我所在的加州,自2月份小学开始停课以来,老师们开始所谓的“紧急线上教学”,一直都是自己在出教学方案,发布在Google教室里,虽然有用到一些App和网站,和定期的Zoom的师生视频,但是整体更多的是给学生传达任务,让学生自学,并没有很好的实现线上“教”的部分。
其实美国一直都有给学生”在家上学“Homeschool的选项,当你选择homeschool时,市面上有不少全的线上学校可以注册参加。
疫情期间,我研究了其中的一家比较大的平台叫做K12.com, 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任何适龄的美国学生,都可以通过这家平台注册当地的线上公立学校,而且是完全免费的,资金是由美国各个公立学区提供。注册之后,它会给学生寄来笔记本电脑,课本,每个班级会有固定的老师,每天会有一小时到两小时的线上真人教学时间,其他的时间需要家长帮助学生完成当天其他内容的学习,课程包含语言艺术,数学,历史,科学,音乐,还有第二语言的选项,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
为什么在疫情期间,美国不能大规模地使用这样已经成熟的线上平台,快速铺开线上教育?
电商,生鲜电商和外卖:疫情期间,可想而知,线下实体店遭殃,而电商迎来了一波高潮。下图列出了电商销售品类20年3月和19年3月的对比,除了意料之中的囤货之外,你也可以从中看到美国人民隔离时期最为喜闻乐见的活动:做面包,举哑铃,看电视,喂狗,拼拼图...是不是天下大同呢?
另一个在疫情中极大受益的行业则是生鲜电商,其实Amazon Fresh,Instacart,Postmates,这样的服务存在美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和中国相比,一直增长不是很明显,新冠疫情和宅家令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助推力。
但是除了Amazon Fresh,其他的几家生鲜和外卖服务,都是零工经济的模式,依赖于普通人注册成为送货者,去超市人肉为买家购物结账送货。这种较为松散的组织,和国内自建仓库的模式相比,在疫情下,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疫情严重时,送货者人数不足,导致超市货品充足,买家却订不到送货时间;
二是和超市之间没有协议和合作,如果超市要求排队进场,控制卖场人数,送货者需要长时间排队,或者买家在App上选好的商品,会经常没货;
三是送货者挑选货品能力差别大,行为规范没有保障,会出现替换的商品极其不靠谱;
四是送货者没有得到足够的PPE防护,工资不高,已经组织了多次罢工。
个人长期还是看好类似于Amazon fresh,Weee,亚米这种从货源到配送,打通整个供应链的生鲜送货服务,也期待着新冠疫情能够成为这项服务的加速器。
第四类:远程办公和基础设施
远程办公是疫情后增长迅速的一类2B产品。在1,2月份的时候是国内的讨论热点,而到了3,4月份,成了美国的热门。视频会议软件Zoom不必说,经历了日活快速上亿,又因为安全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股价也是忽高忽低犹如坐过山车,但却是极少数的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股票之一。疫情期间,非常常见的景象是大人在Zoom里办公,小孩在Zoom里上课,全家都住在Zoom共和国里。
远程办公不仅仅是视频会议,也包含广义的团队协作工具如Slack,MSFT Teams,JIRA,Dropbox,以及针对某些人群和垂直行业的产品,例如针对设计师的合作工具Figma,线上白板工具Miro,针对开发者刚刚宣布小团队免费的GitHub等。
虽然有些地区的宅家令结束了,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宣布继续在家工作,Slack宣布员工在家工作的磨合期刚过,效率提升,因此不会要求返工,Amazon最近更是宣布其员工可以在家办公到10月2日。
可以预见,这一波远程办公对于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仅限于如何让员工可以在家工作,更是如下图里Box CEO所言,如何把和客户和供应链的互动线上化,电子化,让整个公司运营可以自动化和数字化。
另外一类疫情中受益的2B产品,则是支持着整个需求旺盛的宅家经济和远程办公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
比如说通讯网络,音视频云如Agora,云服务如AWS,以及某些SaaS平台。比如Shopify,作为支持了1百万家网络电商的SaaS平台,疫情期间就经历了超爆发的增长。其CTO发推说,现在每天都是黑五的流量水平,很快会翻倍,需扩容急招程序员中。
当所有人都在淘金的时候,卖淘金工具的往往稳赚不赔。疫情利好宅家经济和远程办公,而这些产品背后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提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类:新技术和“新常态”行业
上面谈到的四类都是目前已经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的成型行业,而疫情也会让一些现在非常小众,甚至还不存在的新技术和新行业走到台前。我认为这里包含三类:
第一类,很多新技术,会因为新冠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普及。
在新冠这样一个大强敌面前,科学家和公司使出了各种可能的”十八般兵器“。举例来说:新冠初期,当美国西雅图有第一例输入性新冠病人时,大家都记得为防止感染,动用了机器人医生来治疗和监测病人,而医生则坐在隔离病房外操作;在疫情期间,美国面向华人的电商网站亚米网,和小马智行汽车,合作试用了无人驾驶车送货;英伟达开源了造价仅400美金的呼吸机图纸;各国尝试利用3D打印机打印呼吸机;大疆无人机在深圳被用于无人机送药等等...
新冠疫情如果持续1到2年,可以想象会加速这些新技术应用在更广阔的的场景里。不仅如此,也会有很多现在不存在的新技术,在机器人自动化,疫苗研制,AI药物开发,人造食品,线上医疗,感染定位和追踪等领域加速开发。
第二,要和疫情打持久战,一些帮助我们应对疫情后新常态的行业业态也会应运而生。
这里可能会包含一些老业态的第二春,或者已有行业通过另一个方式实现。举个例子来说,自从韩国发明了”Drive Through“ 新冠检测之后,各国都纷纷效仿。在美国,为了避免接触,Drive Through外带,Drive Through 电影院,也变成了新潮流。不仅如此,教堂没法去,但是人们总得有地方忏悔,所以已经开始有神父提供drive through忏悔服务;维加斯和俄勒冈甚至还出现了Drive through脱衣舞俱乐部。
另一个例子,Airbnb早在16年推出了”体验“产品,就是由当地人设计的独特的小众旅程体验。疫情以来,Airbnb迅速上线了”线上体验“,目前已经有50个体验,售价从1元到40元不等。比如,花16美金,让你可以和一小群人一起,去农场里看小羊,并学习制作羊奶奶酪,你愿意吗?
归根结底,所有线下场景和人群接触的行业都会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怎么办?这时候一条路是转到线上,比如Airbnb的线上体验, 一条路则是尽量”无接触“, 比如Drive Through的脱衣舞俱乐部。这些尝试,和推出无接触外卖的饭店,推出VR看房和真人视频看房的房产平台一样,是线下行业在尝试寻找疫情之下的生存之道。
很难说这些尝试里,哪些会成功,哪些会失败,但是不尝试肯定是死路一条。
第三,疫情会严重打击甚至摧毁一些行业,但是如果背后的用户需求还存在,这些生态系统里的”空位“里 就会滋生一些新的机会。
举个例子,疫情之后,本来就走下坡路的美国电影院更加是雪上加霜,即使疫情好转,也可以预见很多人不会愿意和陌生人坐在一个公共的密闭空间里。如果有一天,电影院不存在了,这个位置会是谁来补呢?视频网站例如Netflix固然早已经抢占了大部分,但是电影院还承载社交的功能。
之前看LadyGaga组织的全球公益演唱会的时候,我的几个朋友就一边开着Zoom聊天,一边各自在全球各地看演出,这是一个很朴素的解决方案,但是就满足和同时欣赏内容和私密交流的功能。
Netflix近期上线的Party 浏览器插件,就可以让你邀请好友和你一边看剧,一边聊天,算不算是对电影院的社交功能的一种尝试取代呢?
再比如说,很多B2B公司都以行业展会作为获取销售线索的重要渠道,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线下大会都很难举办,那么销售们从哪里去找线索呢?仅仅是把线下大会移到线上,很可能是行不通的。怎么解决?尝试做一系列的小规模讲座,以内容取胜?考虑和客户重合的其他2B公司合作,互换销售线索?
阿里巴巴当年在非典之后,迎来了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爆发增长。这一波新冠疫情对线下行业展会的打击,会不会出现一个交换2B销售线索的平台?那些从前办行业展会的人,会不会转型成为垂直行业的“超级连接者”,专门负责给公司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牵线搭桥?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底层需求在,这些疫情带来的行业空缺肯定会被填上。只是填满的方式,可能并不一定符合我们现在的想象。
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
新冠疫情,可能会彻底改变很多人和生活方式,许多行业的命运。但对于上面提到的五类行业,也可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疫情给这些行业带来的帮助又是不同的,有的持久,有的短暂,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有的极为关键可能改变生死,有的却是可有可无。
我把疫情对行业的帮助总结成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疫情的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防疫物资和紧急食品的供不应求,最终会过去,所以是短期的;而消费者从线下零售店转到线上电商购买,软件产品转向云端基础设施,这个趋势在疫情之前已经开始,在疫情中得到加速,在疫情之后也会继续,所以是长期的。
第二个维度是这个产品本身,目前是大众产品,还是小众产品。受益最大的产品,是那些有潜力成为大众产品,但是目前只在小众市场流行的。这类产品,有可能借势跨过所谓的”鸿沟“,实现在大众市场中的传播。比如Zoom,Peloton,Instacart,都属于这一类,right proct at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可谓幸运,这里可能有机会让小公司突袭,诞生出新的巨头。而如果本身已经是大众产品,例如视频,游戏,疫情固然可以带来一波增长,但是这个增长幅度是相对小的,更像是火上浇油,也更偏向大玩家的游戏。
7. 3D打印板块股票异动 3D打印概念龙头股有哪些
3D打印概念股一览: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所属概念
1 SZ000973 佛塑科技 3D打印
2 SH603002 宏昌电子 3D打印
3 SZ300161 华中数控 3D打印
4 SZ300004 南风股份 3D打印
5 SZ300331 苏大维格 3D打印
6 SZ300337 银邦股份 3D打印
7 SZ000988 华工科技 3D打印
8 SZ002008 大族激光 3D打印
9 SH600765 中航重机 3D打印
10 SZ300227 光韵达 3D打印
11 SZ002292 奥飞动漫 3D打印
12 SZ300177 中海达 3D打印
13 SZ000100 TCL 集团 3D打印
14 SZ000016 深康佳A 3D打印
15 SH600690 青岛海尔 3D打印
16 SZ000909 数源科技 3D打印
17 SH600060 海信电器 3D打印
18 SZ300076 宁波GQY 3D打印
19 SZ002148 北纬通信 3D打印
20 SZ300081 恒信移动 3D打印
21 SZ000823 超声电子 3D打印
22 SZ000045 深纺织A 3D打印
23 SZ300027 华谊兄弟 3D打印
24 SZ002261 拓维信息 3D打印
25 SZ002241 歌尔声学 3D打印
26 SZ000050 深天马A 3D打印
27 SZ300182 捷成股份 3D打印
28 SZ000536 华映科技 3D打印
8. 3D打印概念股票有哪些 3D打印上市公司解析
目前A股市场上的3D概念股有:金运激光()、大族激光()、银邦股份()、南风股份()、中航重机()、华工科技()、机器人()光韵达()和博实股份()等。 需求角度关注中航重机、南风股份等;产业链环节来关注银邦股份、银禧科技、机器人、光韵达、金运激光。
9. 2013年6月5日今天新闻头条300字
1、美股下跌
联储退出预期令美股下挫,道琼斯指数周二下跌76.87点,收于15177.16点,跌幅为0.50%。黄金期货价格下跌14.7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397.20美元,跌幅为1%。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美分,报收于每桶93.31美元,跌幅为0.2%。
2、大气治污将成环保领域重头戏
环保部牵头制订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期有望提交高层审议。该计划将成为大气治污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解读】相关敏感股:银轮股份(002126)
3、饮水革命催生反渗透膜行业拐点
近年来,家庭净水、中水回收、海水淡化市场快速启动,其核心的反渗透膜技术,未来三年有望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解读】相关敏感股:南方汇通(000920)、深圳惠程(002168)、九阳股份(002242)、津膜科技(300334)
4、轨道装备核心技术外延发展迎机遇
随着国内高端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于IGBT器件年需求量已超过75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内企业也在觊觎这片蓝海。
【解读】相关敏感股:中国北车(601299)、中国南车(601766)、新筑股份(002480)
5、耗材成3D打印产业化主角
国内3D打印最成熟的耗材主要是钛粉以及聚酰亚胺。目前,这两项耗材在航空、医疗领域被广泛运用。
【解读】相关敏感股:银邦股份(300337)、深圳惠程(002168)、宏昌电子(603002)
6、物联网2.0来临
从射频到数据分析,从政府推动到企业主导,物联网行业在经历两大改变后,有望进入一个全新的2.0时代。
【解读】相关敏感股:远望谷(002161)、中海科技(002401)
7、山东步长冲刺上市PE扎堆静待盛宴
今年3月上市辅导公告公之于众后,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IPO进展顺利,目前,公司的上市环保核查已进入公示期。
【解读】相关敏感股:张江高科(600895)、雅戈尔(600177)
8、初裁结果好于预期
欧盟委员会正式就去年9月启动的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作出初裁,决定将从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业内人士解读为要好于此前预期。
【解读】相关敏感股:精功科技(002006)、亿晶光电(600537)、海润光伏(600401)
9、“两房”股价一日暴涨20%
6月3日,美国抵押贷款融资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场外电子柜台交易市场(OTCBB)交易的股票价格暴涨20%以上。
【解读】相关敏感股:中房股份(600890)、万方发展(000638)、中天城投(000540)、中江地产(600053)
10、400亿蓝海助力无线音乐重估潮
国内互联网音乐收费的传言由来已久,但始终处于只闻雷声未见雨点的阶段。早在今年3月份,国内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就曾爆料,7月1日之后中国网络音乐将开始收费。
【解读】相关敏感股:恒信移动(300081)、漫步者(002351)、拓维信息(002261)
参考资料:http://cj.gw.com.cn/news/news/2013/0605/338213781.shtml【转】
你的满意采纳是对答题者的最好鼓励
10. 3D打印股票有哪些3D打印上市公司一览
3D打印是通俗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不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就可以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3D打印技术在美国已经产业化,目前全球有两家3D打印机制造巨头,分别Stratasys和3D Systems,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2011年3D打印市场规模17.1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仅占全球制造市场的0.02%。在飞机、核电和火电等行业所使用的重型机械、高端精密机械装备上,传统的焊接和零部件加固的方法使得部件之间的连接并不牢固,但是使用3D打印技术,出来的产品是自然无缝连接,结构之间的稳固性和连接强度要远远高于传统方法。这在飞机、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应用上非常广泛。随着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3D打印概念股也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