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技股迎新一轮起点 龙头公司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1
半导体设备:
进口替代进程加快
美国部分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发出信函,要求中国国内从事军民融合或为军品供应集成电路的企业,不得用美国清单厂商半导体设备代工生产军用集成电路,同时“无限追溯”机制生效。华泰证券分析师王林认为,该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对海外设备企业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在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和技术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设备自主可控需求将更加迫切,初步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本土半导体设备龙头发展有望进一步加快。
虽然海外新冠疫情的扩散或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景气度及设备需求带来一定不确定性,但中国大陆正处于晶圆产能扩张的 历史 机遇期,逆周期投资为本土设备需求提供了较强成长韧性。王林表示,在国内新型基建投资发力背景下,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有望加快发展,半导体设备作为核心底层硬件支撑产业亦将较为受益。相比于海外半导体设备企业,本土企业有望依托庞大的本土市场机遇逆势崛起,2020年有望成为本土企业产品技术加快突破、收入及订单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
中银证券分析师杨绍辉指出,工艺设备逐渐成为国内公司业绩主要增长点,而精测电子、中科信、芯源微等的工艺设备在2019年前后获得零的突破,凸显半导体设备 国产化进程加快及全面突破趋势。强烈推荐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万业企业、长川 科技 、晶盛机电、精测电子等。
潜力股精选
中微公司(688012)细分领域领军者
北方华创(002371)进一步加码主业
公司主营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及精密元器件业务。现有四大产业制造基地,营销服务体系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海通证券(港股06837)指出,2018年中国大陆市场设备投资额创 历史 新高,达到128.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投资区域,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设备投资将增长至170.6亿美元,未来依然是全球设备投资的主要地区,中国集成电路装备产业也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约20亿元将投入“高端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高精密电子元器件产业化基地扩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码在高端集成电路设备领域的布局。
万业企业(600641)进入离子注入行业
公司2019年积极深化战略转型、投入研发,离子注入机取得良好进展。广发证券(港股01776)指出,集成电路领域,2019年凯世通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迁机成功,顺利进入离子注入晶圆验证阶段,标志着公司具备先进制程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整机工艺验证的能力,未来有望为全球先进制程逻辑、存储、5G射频、摄像头CIS、功率半导体等不同应用领域芯片客户提供离子注入工艺验证服务。展望未来,凯世通在离子注入行业取得了较为良好的进展,未来有望持续迎来客户和订单突破。同时多因素助力国内迎晶圆建厂潮,凯世通有望持续迎来突破受益国产替代浪潮。
长川 科技 (300604)产品线持续扩充
公司是“02”专项芯片测试设备领域相关课题的承担者,看好公司大力研发投入下产品线持续扩充带来的增长前景。可以看到,公司测试机、分选机在核心性能指标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且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优势;不断丰富型号及产品线,尤其是数字测试机、探针台等高端产品的推出显着提升了公司技术竞争力。开源证券指出,公司作为IC测试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大,新产品型号不断推出、已有产品型号持续功能升级,以及STI优质资产的并表。看好公司大力研发投入下产品线持续扩充带来的增长前景。
2半导体材料:
市场需求逐年提升
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基石。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相应的材料,材料质量的好坏影响最终集成电路芯片质量的优劣。由于其技术壁垒高,其出口政策的调整甚至能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行业人士指出,我国半导体材料占全球市场比例约16%,且以封装材料为主,晶圆制造材料占比低于封装材料。我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占比较低,2017年国产半导体销售额约281.7亿元,其中国产封装材料销售额约116.4亿元,国产化率29.3%。我国半导体材料的整体国产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进口替代领域仍具有较大市场空间。此外,随着我国本土先进制程推进以及存储基地扩产,对半导体材料需求将逐年提升,给本土材料厂商带来较大导入机会。
潜力股精选
安集 科技 (688019)抛光液国内唯一生产商
公司是国内抛光液唯一生产商,且抛光液具有全球竞争力。目前公司的抛光液产品已实现向中芯国际(港股00981)、台积电、长江存储等国际一线晶圆厂供货。在光刻胶去除剂领域,公司的产品也已经实现向中芯国际、长江存储、三安光电等知名企业供货。抛光液及光刻胶去除剂都有百亿市场空间,目前公司体量还较小,未来成长空间巨大。深港证券指出,目前长江存储已经开启一期的产能扩张,一期目标产能10万片/月,产能提升明显。长江存储是公司前五大客户,长江存储一期产能扩张,公司有望直接受益。而且长江存储未来还有二期及三期,未来在长江存储的带动下发展空间大。
华特气体(688268)进入集成电路领域
公司对前沿领域特种气体较早进行了研发布局,并成功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领域客户的供应链,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光大证券(港股06178)指出,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特种气体的下游高端应用领域,积累了中芯国际、台积电、华润微电子、华虹宏力、长江存储等众多优质客户。尤其在集成电路领域,成功实现了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80%的客户覆盖率。公司募投项目将重点生产高纯特种气体,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缺,加速特种气体国产化的进程,打破外资气体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垄断地位,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雅克 科技 (002409)掌握多个核心材料
公司打造半导体材料“平台型”公司,充分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大转移及国产化。2016年开始采用“并购+投资+整合”发展模式,积极转型进军半导体相关材料及设备行业,先后并购华飞电子、江苏先科和科美特,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毛利率提升明显,利润和盈利能力重回上升通道。太平洋证券指出,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内制造企业的突破,为上游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提供了条件,并带来显着拉动效应。公司打造半导体材料“平台型”企业,掌握多个半导体产业领域核心材料,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向国内转移,行业快速发展及国产化替代。
三安光电(600703)半导体产业深度布局
公司非公开募集70亿元用于投入总投资金额约138亿元的半导体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期),主要投资于氮化镓、砷化镓、特种封装业务、以及公共配套板块。预计后续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82.44亿元,对应净利润19.92亿元,将显着增厚公司业绩。国盛证券指出,公司作为化合物半导体龙头企业,LED主业逐渐触底回暖,且格局优化、强者恒强;公司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及滤波器等器件积极布局,卡位下一世代半导体制造领域,率先迎来产品突破和放量。公司深度布局化合物半导体,氮化镓、碳化硅、砷化镓同步发力迈入收获期。
3
云计算:
较快增长态势将保持
云计算产业链进入快速成长期,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全球云计算领头羊持续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和下游放量同步。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区阿里腾讯的需求增长一直快于全球龙头。数据反映出整个云计算行业高速成长的水平相当稳定,下游需求在基数放大的同时增速仍能保持,放量发展已经明确。
根据Gartner数据,2018年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1%,增速相较201年小幅回落,但总体趋于稳定。预计2019年至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平均增速在21%左右,增速逐年降低,但仍能维持较快增长;到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美元。
潜力股精选
数据港(603881) BAT数据服务商
公司以批发型数据中心作为切入点,逐渐形成以批发型数据中心服务为主,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为辅的经营模式,同时还提供少量的数据中心增值服务。客户方面,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依托阿里巴巴,随后发展多家互联网企业、云计算服务商及企业等终端客户,是国内少数同时服务于阿里巴巴、腾讯、网络三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服务商。截止至2018年底,公司共运营15个数据中心,拥有7个核心市场,共部署1.04万个机柜。中泰证券指出,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批发型数据中心服务商,5G推动网络连接数与数据流量增长,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数据中心重要性凸显,长期发展空间向好。
奥飞数据(300738)有影响力的IDC服务商
公司目前在广州、深圳、北京、海南设计建设多个自建数据中心。截至2019年底,自建数据中心机柜数约为720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4.47%。目前依托强大的数据中心,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公司为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 游戏 企业、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东吴证券指出,公司是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IDC服务商,通过内生与外延并举,开展全国布局,以一线城市为中心,以及海南、广西这些有明确需求的城市通过自建或收购的方式建立更多的数据中心,预计到2021 年 , 机 柜 数 将 达 到20000-25000个,将大幅度地增加公司的产业规模。
光环新网(300383)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公司2020年一季度各项业务继续保持增长,业绩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北京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逐步投产,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数据中心服务规模。疫情期间,随着用户在线活动增多,数据中心上架率有所提升,云计算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公司在2020年将继续加强数据中心资源储备,积极推进现有项目的建设进度并提升IDC服务能力。银河证券指出,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推动北京房山、上海嘉定、燕郊和长沙等地项目的建设,旨在加快核心城市及周边数据中心的布局,建设完成后,有望在5G流量大爆发时代大幅提高可用机柜数量。
星网锐捷(002396)多业务行业排名第一
公司成立以来不断融合创新 科技 、专注构建智慧化应用场景。核心业务企业交换机国内仅次于华为、华三;云交换机、云课堂、瘦客户机、云桌面、智能POS等稳居行业第一。海通证券指出,目前全球5G商用快速推进,ICT设备面临新一轮升级换代;全球云计算资本开支回暖,步入至少两年的新一轮上升周期。公司的云交换机位居国内前列、2019年突破运营商高端市场;云桌面锐捷网络和升腾资讯布局多年,迎来加速向上拐点。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的核心主业将更加突出,并提供持续驱动力;伴随着拆分子公司细则落地,细分业务的价值也有望得到重新评估。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㈡ 恒生科技指数有哪些股票
恒生科技指数,持有的股票比较分散,单个股票比例上限8%。不会集中投资头部互联网公司。纯港股为主。如果是只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就没有投资。除了互联网科技之外,也增加了小米、中芯国际等制造业科技公司,主体还是互联网公司。
一、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于7月27日正式推出恒生科技指数。新指数将会追踪经筛选后最大30间于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由此,该指数也被称作“港版纳指”,市场认为其或掀起新一轮新经济及科技股投资热潮。
恒生科技指数也被称作中国的纳斯达克指数 ,虽说与纳斯达克指数真的具有诸多类似,其差异却依旧存在,指数选择股票原则并会考量合资质企业能否使用高新科技网络平台做好运营 、科研发展开支占收益之占比及收益增加。恒生科技指数的选股范畴,主要具体覆盖了与科技主题极度有关的香港上市企业 。
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下,科技创新将获得重点支持的趋势。据张忆东表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补短板”,“补短板”聚焦于科技创新,“新基建”类比美国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在内外部环境或主动或被动的驱使下,“自主可控”的以科技为特征的新型“朱格拉周期”已经得到确认。
二、恒生科技指数有哪些股票
恒生科技指数的选股范畴,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市值最大的30只股票将被纳入成为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美团点评、腾讯控股、小米集团。
恒生科技指数中,其他的股票还有中芯国际(981)、阿里健康(241)、京东集团(9618)、金蝶国际(268)、平安好医生(1833)、瑞声科技(2018)、联想集团(992)、金山软件(3888)、阅文集团(772)、网易(9999)、中兴通讯(763)、众安在线(6060)、比亚迪电子(285)等等。
㈢ 中国元宇宙概念股龙头
中国元宇宙概念股龙头主要有以下5个,腾讯控股、字节跳动、歌尔股份、全志科技、新易盛
1. 腾讯控股(不过腾讯是港股),如果说国内有一家公司能够成为元宇宙领导者,那么这家公司毫无疑问,最有可能的是腾讯控股,因为元宇宙它的最初形态就是游戏加社交,终极形态是现实世界的完全映射。
2. 字节跳动,准备在科创板上市,国内目前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互联网平台抖音,头条,西瓜视频。他们的母公司就是字节跳动,在今年四月份字节跳动花一个亿收购了元宇宙的游戏公司代码干坤,八月份的时候又花90亿收购了国内市场占比超过50%的vr硬件厂商pico,
3. 歌尔股份在2021到2025年期间,全球vr产品的年均增速是41%,ar产品的年均增速是138%,facebook,字节跳动他们要做元宇宙,他们的vr设备代工商都应该逃不过歌尔,因为歌尔在代工领域的市占率超过了80%,上半年歌尔的智能硬件收入已经是达到了112亿,收入占比达到了37%,这也意味着歌尔目前是a股最纯正的虚拟现实元宇宙设备供应商。
4. 全志科技,全志科技是国内唯一的低端vr芯片概念股,它推出的vr虚拟现实专用芯片vr9能够达到70帧每秒的速度,vr 的芯片概念股非常的稀有,高端芯片只有高通和苹果能够做,而中国未来如果想要做山寨版的vr,那么它的芯片就(大概率)由全志科技来进行提供。
5. 新易盛,元宇宙最基础的设施就是算力,为什么现在元宇宙的模型都是乐高模型?因为他们的算力不足,还只能支持简单的这种二维卡通式的图像,未来伴随着算力的提升,支撑虚拟现实内容的创造和体验会有更加真实的建模和交互,那这一块就会让元宇宙的技术,让更多的成年人也能够接受,而在这一块美国的算力龙头是英伟达,中国这一块,我选择的是电信和数通的双市场龙头,新易胜,他是国内少数可攻破800g数据中心,光模块的企业,而且正在打算新建285万只高速光模块的产能,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了70%.
㈣ 南方恒生科技成分股
1、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1)恒生科技指数选股范畴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其选股准则会考虑合资格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进行营运、研发开支占比及收入增长,最后选取市值最大的30只股票作为指数成分股。入选的成分股不仅有各大互联网领域的核心龙头,更有不少科技领域的翘楚,汇聚了互联网、半导体、医疗健康等行业最优秀的代表性公司。
(2)也就是说,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基本绑定了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这里得说一下,上面的成分股比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整。
2、媲美纳斯达克指数,当前是最佳布局时机
世界上有不少以科技为主题的指数,但是都没有纳斯达克指数这样成功,这样有影响力。纳斯达克成功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二:
(1)靠一个强大而且持续增长经济体,背靠巨大的市场
(2)拥有持续不断的优秀上市资源,拥有大批长期增长的优秀科技公司
3、反观恒生科技指数,同样具备纳斯达克成功的两个因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中,腾讯、阿里、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也不遑多让,可以说恒生科技指数代表了中国科技主题公司的迅速增长和未来的巨大潜力,说恒生科技指数是“港版纳斯达克指数”并不过分。
4、所以说,恒生科技指数最大的投资价值,就是覆盖了中国最好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虽然今年随着反垄断的实行恒生科技指数表现较弱,但从长远来看,恒生科技指数依然具有很强的配置价值,当前低迷的恒生科技指数正是入场布局的最佳时机。
拓展资料:
怎么投资恒生科技指数
1、投资恒生科技指数,参考“艾德一站通”
常见的恒生科技ETF有华夏恒生科技ETF(代码:513180)、易方达恒生科技(代码:513010)、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代码:513130),这几个恒生科技ETF都差不多,开完户后随便挑选一个输入代码就行了。
2、想要交易恒生指数科技,首先需要开通交易账户。在选择开户之前,首先需要确认交易商的资质。这里推荐艾德证券期货,作为香港证监会持牌法团(中央编号:BHT550),持有第1/2/3/4/5/9类受规管活动牌照,亦是香港交易所参与者(OTP-C经纪代号:0974及0977),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快速的港股及香港期货交易服务。同时,作为指定交易软件的艾德一站通,可以直接在线开通期货账户,手机就能便捷交易。
㈤ 沪港通受益龙头股票有哪些
沪港通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的简称,两地投资者可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
沪股通交易标的为上证180、上证380以及沪市A+H股,共568只。
港股通标的为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中型股指数,以及沪港两地上市的A+H股公司,共266只。
目前沪港通的A股投资标全部为权重成分股,主要由金融、公用事业、交运、地产等等传统周期行业股票组成。
港股市场中的沪港通受益股主要板块概括即为,内地券商股和香港本土券商股,以及香港交易所。港股大幅折价的A+H股也将受益,主要是一些小盘股。
国都证券(香港)高层认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会大大促进两地市场的融合,对高估值的深交所创业板及题材股或造成不利影响,以上交所为主的蓝筹股有望得到提振。
㈥ 159741恒生科技能当天买卖吗
可以
从标的指数看,恒生科技指数包括了经筛选后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30家最大的香港上市公司,全面覆盖国内互联网龙头,也囊括了半导体领域、互联网医疗、消费电子、金融科技、在线旅游等其他优质赛道。对投资者来说,恒生科技指数中的很多优质公司没有在A股上市,因此境内投资者过去很难直接参与,而且科技股投资专业门槛较高。通过恒生科技ETF投资港股不需要额外开通港股通权限,并支持T+0交易(当天买入即可当天卖出),特别是嘉实恒生科技ETF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实现一键配置新经济龙头的“小目标”。
从投资时机看,经过前期充分调整后,港股中业绩高增长且性价比合适的新经济龙头,如较高性价比的互联网龙头、潮文化等新兴消费、医药健康、家电、教育等公司已经凸显出配置价值。
天风证券认为,港股科技股的高估值在经历了一轮较大回撤之后得以消化,具备配置价值。华西证券也指出,恒生科技指数自2020年以来的TTM市盈率走势,在春节后指数估值达到最高约100倍市盈率,之后估值随市场下行而出现大幅回落。截至2021年5月14日,市盈率为54.4倍,接近2020年平均水平,安全边际明显提高。
放眼长期,外部政策压力、港交所制度便利和“新经济”股的聚集效应将共同推动更多中概股回归,预期未来回归节奏有望加速、港股新经济板块持续壮大,恒生科技指数和港股科技股将长期受益。因此通过嘉实恒生科技ETF(159741),既能够轻松简单一键配置港股新经济龙头,还可能降低个股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者只要在任意股票交易软件上输入交易代码159741或场内简称“港股科技”,都能很方便地找到这只ETF。
㈦ 腾讯等互联网科技龙头闹香江,SaaS公司或成港股市场新看点
特约 | 朱帆
临近2020年末尾,回眸全年表现,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回调引发的共振效应,以及中美贸易的持续摩擦、美国大选的高度不确定性、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的经济活动“间歇性休克”,港股市场全年呈现震荡行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香港市场新经济浪潮风起云涌,笔者认为2021年香港股市的一大新看点或在SaaS类的公司身上。在这个细分领域中,会持续涌现出包括通用管理型的SaaS公司、垂直行业整合型的SaaS公司等一众细分赛道的领头羊,无论在业务收入规模、产品矩阵布局还是客户生态结构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基础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港股或将迎来“复苏”下的戴维斯双击
目前,在多方事件影响下,中国经济已率先企稳,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的剪刀差已达到10%。而拜登上台后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疫情的防治和疫后美国的经济复苏,致使中美短期的博弈氛围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和。
近期,我们也看到多家全球顶尖的疫苗公司都公布新一期的临床测试结果,整体效果治愈疗效普遍高于9成,所以可以预期的是,疫苗的推出接种可能比大家想象 的 更快,有望带动全球,尤其是欧美地区2021年中后期重新进入复苏通道,全球资产再配置有望启动。
在全球价值重估的趋势下,中国优质资产的高性价比进一步凸显,有望吸引国内外资金配置。对于香港市场而言,更高的投资安全边际,持续优化的股票供给和中概股的回归上市,内地资金趋势性增配香港市场以及低利率环境都为投资港股提高了边际上的上涨动力。
就当下而言,自6月以来,AH溢价指数快速攀升,10月初冲高至149.28,目前,AH溢价逐步扩大创5年来新高,多个板块处于“非理性”的估值状态,其实也进一步显示出香港市场投资性价比。比如金融板块中,当前券商、保险、银行的溢价率分别达到110%、113%、37%,相比6月初分别提升了20-30%的水平,直接导致了AH溢价的快速扩张。另外,港口海运、钢铁、有色金属、高速以及航空等板块整体AH溢价处于较高水平。这些低估值板块中的很多公司,未来存在潜在“经济复苏”带来的业绩弹性回升和估值重估的双重机会。
新经济下的龙头企业
美团、腾讯等公司具备长期高度配置价值
美团是国内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公司,业务涵盖餐饮、外卖、酒店、旅行、出行等多个种类。最近又新加入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通过餐饮外卖、本地商超、同城配送等业务协同效应,极大拓展了消费场景。预计到2023年生活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万亿,其中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有望超过8万亿。
从目前已有业务看美团未来的空间,以配送为载体的餐饮配送、非餐即时配送和生鲜配送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这可能会改变一部分传统电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原来1-5天配送周期缩短到0.5-1小时。同时也改变一部分在大型超市购物人的消费习惯,无需线下购物消费,线上下单能满足所有需求。
美团作为 做大 的行业玩家之一,拥有超过125万的日活骑手,4.5亿的年度交易用户,业务覆盖超过2800个县市区,种种优势都有望成为公司征战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新零售竞争格局相对激烈,且“入口+流量+场景、供应链+配送”模式不尽相同,但美团无论在资本实力、业务基础还是持续拓展能力都具备非常强的实力。
腾讯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 科技 巨头,目前在 游戏 、金融服务、社交增值3大领域都具备明显的龙头地位。微信、QQ月活用户数分别超过12亿、6.5亿,并且微信的流量变现能力还处于初期阶段,包括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小商店、直播等将大大提高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长,提升微信的变现能力。 游戏 业务作为公司的老本行,拥有绝对领先的 游戏 分发平台和用户拓展能力,并且无论在自研发开还是投资优质 游戏 企业,腾讯绝对拥有最重的话语权,持有全球大部分优质的 游戏 公司的股权,形成 游戏 全球化的联动能力。
不仅如此,腾讯在音乐、直播、视频、文学等子领域打造了泛 娱乐 大产业圈,强化IP价值观与文化价值的承载,以“ 科技 +内容”推动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和IP构建,持续创造跨平台多领域的商业拓展模式。
另外,生鲜超市无疑是疫情后消费零售行业的新亮点,而传统可选消费领域又持续受益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下个阶段是内循环的重要动力,随之诞生的就是新商业模式创新无穷想象空间。
尽管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但一直保持着长足的投资眼光,从过往的 科技 领域一直拓展到消费领域,投资了包括步步高、永辉、万达、谊品生鲜、兴盛优选、喜茶、Tims咖啡、妍丽等众多消费型企业,持续布局智慧零售战略、大消费赛道。所以对于腾讯而言,公司的创新创造能力已经不仅限于 科技 领域,未来的空间会更大。
明年香港市场的新机会或在SaaS型公司上
香港市场过去可以说是在“风雨”中前行,港股市场一度成为全球估值洼地,低人气、低赚钱效应导致市场投资热情远不及A股市场和其他海外主流市场。
但这几年,香港市场制度红利释放和长期流动性、融资能力改善的改革决心始终未变。其实,无论是香港证监会还是港交所,亦或者顶层的政府管理职能机构都在这几年反思香港市场化地位的长期出路。
从港交所的动作来看,为了营造出更舒服的投资环境和引入国际化机制也是进行了 历史 性的改革。包括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的落户香港、港交所大刀阔斧的深化改革迎接众多“中概股”的二次上市、香港证监会强化监管力度完善制度基础、恒生指数大变革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选股范畴等一系列的标志性事件,不仅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多元化投资渠道,也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潜力增加了砝码。
中概股的长期回归路径释放,阿里、小米等“新经济”公司纳入恒指成分股,恒生 科技 指数的创立等等,其实都在演绎港股生态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具备创新精神、核心制造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的公司都纷纷踏足香港市场,其中包含了许多 科技 型公司,创新医药、医疗器械型公司,可选消费型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型公司等。
香港在上市制度规范性、融资便利性等优势依旧明显,会越来越多 的 吸引我们身边的“耳熟能详”的、“小而美”的公司上市,极大丰富了港股长期可投资范围。具体来说,比如一些SaaS型的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办公效率、管理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软件服务设计。在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中国劳动报酬比例长期过低,未来向高收入水平发展中,中国必须抛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依靠转型升级来发展经济,而劳动力报酬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会不断上升,从而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人效。所有效率提升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软件工具的支撑,从而带动中国企业软件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而在这个细分领域中,会持续涌现出包括通用管理型的SaaS公司、垂直行业整合型的SaaS公司等一众细分赛道的领头羊,无论在业务收入规模、产品矩阵布局还是客户生态结构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小而美”的公司有机会在行业和公司爆发的机遇下脱颖而出。我们觉得,包括医药、 科技 、新能源、消费等领域都存在这些“由小变大”、“细分龙头”持续成长的机会。
(作者系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㈧ 港股的太阳能龙头是哪只
兴业太阳能(750.HK)、保利协鑫(3800.HK),过一阵还要上一只太阳能的股
㈨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与中证科技龙头的区别
1. 覆盖范围有区别,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是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成分股,恒生科技指数是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大中华区公司股票,恒生科技指数覆盖更大一些,恒生科技
2.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的行业更多,特别是覆盖了生物医药科技行业,这是恒生科技指数没有的。 下面是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的行业构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