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股票流動性與風險管理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流動性與風險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6-11 22:08:51

❶ 股票中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你好,流動性風險是指將證券資產變成現金的困難而造成投資者的損失!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突發異常,股票價跌停,投資者將沒法拋出手中的股票,又如退市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股票,因缺乏流動性,導致證券變成現金的難度稱之為流動性風險!

❷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2009年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中將流動性風險定義為: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主要產生於銀行無法應對因負債下降或資產增加而導致的流動性困難。當一家銀行缺乏流動性時,它就不能依靠負債增長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變現資產來獲得充裕的資金,因而會影響其盈利能力。極端情況下,流動性不足能導致銀行倒閉。

(2)股票流動性與風險管理擴展閱讀:

風險分類:

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

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進而無法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的風險。

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於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對其產生沖擊並引發相關損失的風險。

商業銀行籌資能力的變化可能影響原有的籌融資安排,迫使商業銀行被動地進行資產負債調整,造成流動性風險損失。這種情況可能迫使銀行提前進入清算,使得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銀行破產。

❸ 如何應對股權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

在中國鼓勵和培育機構投資者的政策背景和證券市場迅速發展的態勢下,投資基金已經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上備受關注的一類機構投資者。做為基金業創新發展的主流,開放式基金更是成為大眾理財的重要工具。截止2006年1季度,中國已有基金管理公司53家,管理資產約5000億元人民幣,管理的開放式基金數量已達到146隻,基金產品種類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然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現狀決定了開放式基金不得不面對高流動性的資金來源與低流動性的資產相匹配而引發的結構性矛盾,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格外突出。怎樣識別基金的流動性風險以及如何控制和防範流動性風險,成為金融學家和基金管理者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和關注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關於流動性風險的文獻大都基於既定的報價驅動機制,這和我國股票市場指令驅動的交易機制存在較大的差別,從而使傳統的流動性度量指標失去了前提條件和理論支持。其次,關於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研究,分散於風險管理的不同環節,且不同環節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另外,從開放式基金管理實踐出發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少見。這使得現有的研究結論對開放式基金的管理實踐缺乏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考慮到中國股票市場的指令驅動特性,以及開放式基金的管理實際,本文從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和風險防範角度對開放式股票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展開了系統研究。在理論研究方面,本文對股票價格沖擊分類信息混合分布GARCH模型的研究,豐富和發展了現有的流動性度量方法和理論體系,同時,本文提出了能夠使基金變現過程中的流動性風險和變現結束時的市場風險整體最優的流動性風險控制新思路;在實證研究方面,本文採用大量股票交易高頻數據進行流動性相關測算,以實現對股票流行性的准確度量,而且,力求對文中所提出的每一量化結論都進行實證檢驗,以使研究結果能夠更容易和更有效地應用於開放式基金管理實踐。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由此形成的結論包括:
一、定性分析了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形成機制,總結了開放式基金流動性管理的實踐歷程和理論背景,確定本文研究方向和內容。
二、綜述了國內外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成果,重點介紹了開放式基金規模變動、流動性影響因素、流動性風險的度量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結論,並分析現有研究的不足,為論文的後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三、在股票流動性研究方面,採用標記法和報價法相結合的交易類型識別方法對成交指令流進行計算,在此基礎上迅速創造了騰飛的眾多空間建立了成交量對價格沖擊的一般微觀結構模型,測算出上海A股市場30隻成分股票的可變價格沖擊系數和固定價格沖擊系數,進一步,用交易所報價系統的指令簿信息代替混合分布GARCH模型方差方程的成交量作為解釋變數,同時保持成交量在價格變動回歸模型中的解釋作用,構建了股票價格沖擊分類信息混合分布GARCH模型,通過對樣本股票的實證分析,證實該模型對股票價格沖擊系數的測算是有效和可信的,而且該模型對股票價格沖擊的解釋能力明顯強於一般線性價格沖擊模型。這不僅豐富和發展了現有的流動性度量方法和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為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的識別奠定了基礎。
四、在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識別方面,分別從外生流動性風險和內生流動性風險兩方面展開分析。首先,在外生流動性風險方面分析了影響開放式基金規模變動的相關因素,提出和解釋了收益指標、成本指標、風險指標、紅利指標等因素對基金規模變動的作用;其次,通過量化指標對開放式基金內生流動性風險加以識別,在現有VaR模型的基礎上,引入流動性指標和交易策略指標,構建一個流動性風險度量模型—L-VaR,通過Monte
Carlo模擬法對L-VaR值進行測算,發現基金選擇不同的變現股票、變現數量和不同的交易速度時會對流動性風險值產生明顯的影響,這一結論為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的控制研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五、從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控制角度出發,構建了流動性風險控制的理論框架;給出連續時間框架下的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的數學表達形式,對流動性風險最優控制策略進行求解,首先,利用目標規劃方法確定需要變現股票的頭寸,其次,利用隨機動態規劃方法確定股票在變現期內的最優變現策略;通過對流動性風險控制策略進行符值演算,發現組合中股票的最優變現策略同時受價格、流動性和波動性等因素的影響。
六、在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防範研究方面,主要從「均衡」管理、資金來源、費率結構和制度設

❹ 流動性風險對股市有什麼影響,股民怎麼操作好

股票中流動性風險概念: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於將資產變成現金方面的潛在困難而造成的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一種股票在不作出大的價格讓步的情況下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
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各種股票當中,流動性風險差異很大,有些股票極易脫手,市場可在與前一交易相同的價格水平上吸收大批量的該種股票交易。如萬科等大藍籌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萬手,表現出極大的流動性,這類股票,投資者可輕而易舉地賣出,在價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動。
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資者急著要將它們變現時,很難脫手,除非忍痛賤賣,在價格上作出很大犧牲。當投資者打算在一個沒有什麼買主的市場上將一種股票變現時,就會掉進流動性陷井。
流動性風險表現形式:
第一,流動性極度不足。流動性的極度不足會導致銀行破產,因此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致命性的風險。但這種極端情況往往是其他風險導致的結果。例如,某大客戶的違約給銀行造成的重大損失可能會引發流動性問題和人們對該銀行前途的疑慮,這足以觸發大規模的資金抽離,或導致其他金融機構和企業為預防該銀行可能出現違約而對其信用額度實行封凍。兩種情況均可引發銀行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甚至破產。
第二,短期資產價值不足以應付短期負債的支付或未預料到的資金外流。從這個角度看,流動性是在困難條件下幫助爭取時間和緩和危機沖擊的「安全墊」。
第三,籌資困難。從這一角度看,流動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價籌集資金的能力。流動性的代價會因市場上短暫的流動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場流動性對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資金成本均產生影響。市場流動性指標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動性、尋找交易對手的難易程度等。籌集資金的難易程度還取決於銀行的內部特徵,即在一定時期內的資金需求及其穩定性、債務發行的安排、自身財務狀況、償付能力、市場對該銀行看法、信用評級等。在這些內部因素中,有的與銀行信用等級有關,有的則與其籌資政策有關。若市場對其信用情況的看法惡化,籌資活動將會更為昂貴。若銀行的籌資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數突然增多,或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那麼市場看法就可能轉變為負面。因此,銀行籌資的能力實際上是市場流動性和銀行流動性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流動性風險是指將證券資產變成現金的困難而造成投資者的損失!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突發異常,股票價跌停,投資者將沒法拋出手中的股票,又如退市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股票,因缺乏流動性,導致證券變成現金的難度稱之為流動性風險!

❺ 股票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是什麼關系

1.收益性和流動性成反比例關系,也就是說反向變化,比如說現金,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但是企業如果存放大量的現金,則這筆錢用不到該用的地方,就影響了收益性,所以流動性越高的資產盈利性越低
2.流動性和風險性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同向變化,比如現金,現金的流動性最強,企業存放大量現金不用的話肯定安全性是最好的,如果把錢用去投資那麼就會有風險,所以流動性越強的資產安全性也比較高。建議可以跟著一些實戰派高手學習,可能更好一些。可以到牛人直播上選擇一些老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❻ 股票流動性風險現狀分析

中國股市散戶投資者現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個:徹底遠離股市!因為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這一政策使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的風險。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很可能使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近期中國股市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此外,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即將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會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們傳遞出的強烈政策調控語言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所有人的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文章說,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 目前中國內地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哪裡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了,又擔心所謂股市泡沫問題,要閉門放狗咬人,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 文章斷言,中國證券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管理當局無能,也許還是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 附原文:反彈逃命後將迎來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

二、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最快將於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 現在我總算找到了大盤繼續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資者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政策傳遞出的指向性意義,對內地證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負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條消息進行分析和解讀。 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應該是反映內地滬深市場交易水平的一個標尺。管理層對於不開放境內投資者進場交易的原因解釋是:由於目前滬深證券市場是兩個完全分開獨立的交易市場,資金結算存在障礙,而且,目前香港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能夠更好地與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評論,這一政策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風險,因為,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完全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讓境內投資者處於束手無策地步。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將很可能造成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第二條消息是,保險系QDII細則將於中旬左右出台。如果處於牛市行情中,市場對這種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畢竟市場資金充沛人氣旺盛,而現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情況下出台這一消息會把利空作用放大。繼前次公布15500億特別國債發行事件央行負責人出面澄清後,市場反映似乎有緩和跡象,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傳遞出的強烈的政策調控語言就是,內場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而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沒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麼,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而近期香港股市疊創歷史新高正是受到內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傾斜的鼓舞。 雖然有人出來澄清特別國債不會對內地股市造成沖擊,屬於正常經濟手段。但是,一個國家資本市場互通互連的,絕對不是割裂的兩個國度,說沒有影響顯然難以說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別國債不向普通投資者和企業發行,但向銀行發行,由於其利息水平高於儲蓄,銀行肯定會積極認購。該額度相當於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調整的0.5%,會不構成股市資金變相抽離?銀行接受儲蓄存款再放貸款,如果可放貸額度減少必然減少企業貸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資門檻提高,周轉困難,業務必然受到沖擊,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構成巨大打擊,另外,雖然清查銀行進入股市的資金已有公布,但還有多少是沒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參與市場的違規銀行資金有多少,可能永遠是個謎。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對股市會沒有影響?

對於推出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推託說由於內地兩市不能結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場交易更是滑稽。資本市場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層的第一要務,新的金融產品推出,國內資本市場沒有條件,你管理層應該進行完善,創造交易環境和條件呀。難道就任由話語權旁落?把刀柄交給別人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蔣介石抗戰中:「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對銀行(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稱之為大兒子)造成沖擊,不顧一切出台政策打壓股市(劉紀鵬稱之為小兒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稅的政策再次將管理層的短視行為暴露無疑,試問,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沒有經過精確測算,有沒有經過廣泛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有沒有經過合法的聽證和征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雞叫?中國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三拍」怪圈:一拍腦袋,就這么定,二拍胸脯,我負責;三拍大腿,又交學費了?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從這些鮮明的數據不難看出,在"三公"原則下進行市場化博弈,這一基本的市場化條件似乎還離我們很遠。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管理層一直極力倡導的價值投資基礎又在哪裡能夠實現? 目前兩地市場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
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這不是逼良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麼? 還有管理層一直詬病的泡沫問題,泡沫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歸的H股更高達125倍,上市被機構再狂拉1倍,你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被迫參與搏傻買了你們發行的股票還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又閉門放狗咬人,這不是現代版的葉公好龍是什麼? 在股市真正出現大幅調整時,還在忽悠,說股市調整不會改變牛市上升格局。試問牛市存在的基礎還在么?無非是繼續穩住中小散戶,不要走,等我的大兒子安全撤退後,市場跌得面目全非時,一個輪回後,我再忽悠散戶進入這個陷井中.當狼來了的叫喊聲多了,你們認為還會有人相信?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這也許就是當局無能,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從91年開市至今,中國經濟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以上海為例,1991年從100點起步,相應的指數復合增長到2005年還應該在998點嗎?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本人:當我們現在剛剛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當我們剛剛向銀行貸款買了房子,當我們在銀行剛剛存了點棺材本老婆本。突然這一切就象好夢一日游似的隨風飄過,一夜回到10年前.
試問中國的平苦大眾不炒股又怎麼能躲的過通貨膨脹這只政策老虎喃?這就是中國的特色,很茫然!

❼ 化解指數基金流動性風險的方法有哪些

化解方法:在好價格買進。當基金面臨巨額贖回或暫停贖回的極端情況下,基金投資人可能無法以當日單位凈值全額贖回,如選擇延遲贖回則要承擔後續贖回日單位基金資產凈值下跌的風險。基金贖回規則的核心是「未知價法」和「份額贖回」原則。投資者在不知曉基金當日凈值的情況下,僅能以「份額贖回」方式在交易日收盤前向基金公司提出贖回申請。基金公司不得拒絕投資者提起的有效贖回申請,並於當日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收盤後對所有持倉證券進行估值,計算出基金凈值作為當日贖回價格,再按照支付結算流程向投資者支付贖回款。
拓展資料
贖回規則的負面影響:
1、股市持續大跌會引發投資者恐慌性拋售,導致眾多股票開盤即現跌停板、無法交易,市場買盤急劇萎縮,最終導致上市公司大規模停牌。然而,贖回權是基金投資者的基本權利,其實現受到法律和基金合同的雙重保障,並不考慮市場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只要符合規則,基金公司就必須確認贖回申請並兌付贖回款,否則將面臨監管處罰和投資者起訴的雙重不利境地。
2、贖回規則約束下的股票強制變現加劇了基金的沖擊成本,惡化流動性管理。多數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採取高倉位的投資策略,股市持續大跌、上市公司停牌會導致基金被迫持有較高比例的停牌股票。基金公司只得採取指數收益法對停牌股票估值,以跌停板價格對尚未停牌的持倉股票進行變現以應對連續巨額贖回。基金資產因此承受很大的沖擊成本,加劇基金凈值下跌,導致投資者悲觀預期加深,加劇其出逃意願和基金公司的流動性壓力。
3、贖回投資者潛在收益的實現,攤薄了未贖回投資者的累計未實現收益。假設贖回日為T日,基金公司在T+1日以跌停板價格變現基金資產,但以T日基金凈值為贖回價格向投資者支付贖回款。以本次股市持續大跌為例,由於基金凈值連日下跌,贖回規則導致基金資產在T+1日既承受了當日股市下跌造成的估值損失,又承擔了T+1日與T日基金凈值對應贖回份額的差額部分,造成兩種負面效應。一是未贖回投資者以累計未實現收益向贖回投資者進行較大的「補貼」,有失公平;二是凈贖回對基金凈值的負面影響加劇,基金凈值下跌幅度超過股指,促發更多的連續巨額贖回,加劇流動性壓力。

❽ 股票流動性問題一直引人探究,股票的流動性該怎麼看

從投機的角度看,確實是這樣,沒有流動性,股價就不會有波動,沒有波動就不會有溢價,沒有溢價,企業就很難獲得融資。當一隻股票沒有了流動性,就失去了希望。

有流動性,股市才有溢價

股市中的仙股之所以被叫仙股,就是因為沒有流動性,就在那裡一天一天的畫心電圖。新三板存在同樣的問題,科創板的大牛股安集科技知道吧,只是更換了一個上市平台,市值翻了近10倍,安集科技新上市幾周成交量有人關注過嗎,平均都在七八億的水平,新三板1萬多家上市企業,一天的成交不過也就這個水平而已。看到了吧,流動性對一隻股市影響有多大。

總結:流動性可以從個股的成交量和溢價來看,因為沒有流動性,就沒有溢價,上市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❾ 從流動性,收益性,風險性三個方面比較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三者區別,聯系

流動性
交易越活躍的地方,流動性越好。
股票的流動性是最好的。買賣股票時,不用找買家賣家,因為它時時刻刻有買家賣家,流動性好。
基金的流動性差,不是每時每刻都有買家賣家,一筆交易可能要等上好幾分鍾。
債券的流動性最差,可能一天都不成交。

收益性
收益性要從2個角度來分析:1是哲學角度,2是單個角度。
1,從哲學角度看,收益性最好的是債券。玩債券沒有賠錢的。
股票和基金收益性都很差。玩股票、債券幾乎沒有賺錢的。盡管有些股票漲了10倍,但是,從整個玩股票的股民的最終結局來看,玩股票幾乎沒有贏家。但是玩債券沒有賠家。
基金和股票賠的不分上下。
2,從單個角度看,股票收益性最好,第二是基金,第三是債券。
有的股票從2元漲到20元。很難見到有漲10倍的基金的。債券的收益是個死數,是固定的,在你買入以前就知道了,沒有懸念。
從哲學角度看,玩股票幾乎沒有贏家。但是,「單個」也在哲學裡面。如果你是那個「單個」,那麼玩股票最賺錢,收益性最好。如果你是「多數」,那麼玩債券最賺錢,收益性最好。
由此看來,收益性不是由股票、債券、基金決定的,是由投資者自己決定的。

風險性
風險性大的是股票和基金,它倆都存在賠光、賠80%以上。
債券沒有任何風險,只存在獲利。

說到這,要提醒一下,我說的債券,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里買的債券,不是其它的債券。其它的債券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