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股票劃轉社保對股價影響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劃轉社保對股價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6-02 08:21:17

『壹』 國務院:10%國有股正式轉給社保基金持有。對股市來講是利好還是利空如題 謝謝了

一、國有股劃給社保百分之十,對社保是利好,那對國有股就是利空,國有股都是大市值,大盤股,大盤股一跌,大盤肯定跌,所以可能是利空。

二、利好利空是什麼意思:
1.利好意味著對股市多頭有好處,股價會上漲,利空意味著對股市空頭有優勢,股價下跌。通常利好利空屬於基本面消息,也就是上市公司的新聞,報告等,和技術面無關。
怎麼算利好?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好,這家上市公司突然融資了等等,全屬於利好消息。利好消息涉及基本面向好,就算是整體板塊的上漲,也是利好。通常來說,利好消息被投資者看作是股價上漲的一個信號。
2.怎麼算利空?利空的消息有很多,可能是突發的,比如一家農業公司遇見暴風天氣,遇見物流事故等等,導致公司發生損失。也可以是公司運營問題,比如銷售額表現不好,比如公司內部貪污等等,這些全會影響投資者對該公司價值的估算。
3.投資者怎麼得到利好利空消息?股市的利好利空消息,一方面是由上市公司自行公布的,也是證監會規定的_企業需要定期公布公司運營情況,財務報表。一方面各財經網站等會報道相應的新聞,事件。不過:基本面有一定的延後型。比如:當股價下跌後相關的新聞才會公布,這時候消息已經無用了。而有的投資者利用消息去投資,比如:知道一家公司即將融資,合並,提前入場,這屬於違規行為。
對於投資者來說,利好利空消息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屬於市場不確定風險。還有的消息可以進行推測,比如:根據近幾個月的報表推斷該企業今年總盈利情況是否向好。
4.股票利好利空並不能完全作為投資者的判斷依據,投資者在投資股票時應以上市公司運營情況,盈利能力,行業分析等方面入手。股市風險較大,請注意風險。

『貳』 請問股票資金流進和流出對股價的影響

每當股價上漲或者下跌時,總有不少股民朋友將主力資金的凈流入或凈流出作為股價走勢判斷的依據。其實很多人並不太了解主力資金,以至於經常出現判斷失誤的的情況,虧錢了都沒反應過來。因此學姐今天的計劃是和大家溝通一下關於主力資金的相關事項,希望能幫大家掌握。給大家一個建議,那就是把這篇文章全部看完,尤其是最重要的第二點。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主力資金是什麼?
資金量相對大,並且會對個股的股價造成很大影響的這類資金,被統稱為主力資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養老金、中央匯金、證金、外資(QFII、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游資、企業大股東等。其中單純引發所有股票市場顫動的主力資金之一的必須要數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
一般把滬深兩市的股票稱為「北」,所以那些流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都稱為北向資金;而港股的代碼是「南」,這就是把流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稱為南向資金的由來。為什麼要注意北向資金,一方面是背後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的北向基金,比許多散戶掌握更多的信息由此「聰明資金」也是北向基金的一個叫法,很多時候的一些投資的機會我們能從北向基金的動作機會中得到。
券商機構資金則不只持有渠道這方面的優勢,還能夠擁有最新資料,一般而言,我們要去選擇的個股的標準是:業績較為優秀、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對於個股的主升浪來說,很多時候與他們的資金力量分不開,所以也被叫做「轎夫」。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薦給你一個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資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普遍來說,如果出現主力資金流入量大於流出量的情況,表示股票市場里供要遠遠小於求,股票價格也會有所上漲;當主力資金流出量大於流入量的時候,就是表示供大於求,股價不用說就會降低,在股票的價格走向方面,會受到主力的資金留向很大程度上的影響。然而需要了解的是,單看流進流出的數據准確率無法得到保證,主力資金大量流出,股票卻漲價的情況也有可能會出現,其背後原因是主力利用少量的資金拉升股價誘多,接著再以小單的形式慢慢出貨,也一直有散戶來接盤,股價自然而然會上漲。所以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選出一支比較合適的股票,止損位和止盈位都提前設置好並且及時跟進,到位及時作出相應的措施才是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盈利的關鍵。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叄』 對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看法

國務院近日決定,在境內證券市場實施國有股轉持,即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凡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均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對轉持股份承繼原國有股東的禁售期義務。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的股份,在承繼原國有股東禁售期的基礎上延長3年禁售期,這將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在國資委與全國社保基金長達五六年的拉鋸戰中,社保基金贏了--國資委一直主張減持現金給社保,而社保堅持股權直接劃撥,現在的辦法是股權直接劃撥。部分國有股權轉撥社保基金是好事,國企以股權的方式讓社保基金成為股東直接造福全體民眾。同時,社保基金作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抑制壟斷央企無視投資者利益的痼疾。

國有股轉撥可以營造中期利好預期,首先可以穩定大非預期。在全流通環境下,大小非減持是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小非減持是鐵板釘釘,惟一能夠起到維穩作用的,就是大非。事實上,大非確實比小非減持少得多。現在,部分國有大非被加上一道鎖,轉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禁售期延長3年,市場對大盤股的預期將進一步升溫。

無論是從體量而言,還是從未來社會中國穩定發展而言,社保基金都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截至2007年底,全國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為4396.94億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總資產5625億元,基金權益5132億元,到去年底,社保基金手中持有股票的比例約占其總資產的16%,今後持股量將逐步上升。據財政部的數據,此次劃轉10%國有股,截至2009年3月26日,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含國有股公司共131家,涉及國有股東826家,應轉持股份約83.94億股,發行市值約639.33億元,社保持股將永遠是中國股市的第一航母。惟一有競爭力的是國資委擬議中的投資公司,但它也不可能將國有股全部納入。

不僅如此,社保基金還在參與股權投資市場的運作,全國社保基金承諾對弘毅和鼎暉兩只股權基金各投資20億元,並獲得國務院批准;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對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通過一級市場溢價與二級市場贏利,政府希望社保基金可以逐漸彌補巨大的資金黑洞。

社保基金是中國准平準基金中的重要力量。股市過冷或者過熱,社保基金都會應命行事,如2008年上半年社保基金及時逃頂;而2008年底又開始高調介入股市;目前又處於保守投資狀態。可見資本市場的局部性泡沫已經引發擔憂,或者說判斷市場穩定不需要在高調行事。社保基金常常成為市場操作的風向標,從好的方面來說,是社保基金秉持長期、穩定與價值投資的理念;從壞的方面說,未必不可以理解為社保基金缺乏市場屬性。

應該警惕的是,社保基金是雙面機構,作為投資者要維持投資收益,作為大股東享有特殊身份和特殊收益,又有盤剝中小投資者的一面。相比其他投資者,社保基金擁有巨大贏利空間。其他機構投資者在每財政年度要按照所得稅、增值稅等稅項足額上繳稅收,風險投資公司的所得稅率從33%降至25%,除了國債以外,其他債券都要徵收利息稅。只有社保基金,不管刮風下雨,不管通脹通縮,都能享受零稅率。也就是說,其他機構投資者要擁有收益超過10%以上的能力,才能戰勝社保基金。給社保基金套上金鍾罩,原因可能是不想讓社保基金遭受損失,讓社保基金以一二級市場大鱷的身份參與市場博弈,有關方面應該出台更公平的政策。否則,市場底部會冒出絲絲涼氣。

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之前,市場最大的呼聲是減少大小限的數量,減少一二級市場落差,但證監會對新股發行機制改革沒有涉及要害,如今股權劃撥坐實了新股發行不可能出現根本性改革的預期。此舉為大盤股發行掃清最後一道障礙,大盤股將成為資金的匯聚地,將成為社會資金和寬松貨幣的消化池。從長期來看,中國社保巨大的資金漏洞會通過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得到彌補。

從中短期來看,社保得到部分國有股權是利好,起碼可以維持大盤股的穩定,但長期未必,必須視制度的公平而定。如果制度不公平,社保同樣會蛻變為盤剝中小投資者的特權階層。

『肆』 股權無償劃撥對股價的影響

股權無償劃撥對股價的影響主要還是看市場行情的。
股權無償劃撥交易成本低,簡便易行。直接參與,整個過程幾乎沒有阻力,而收購的成本也接近於零;有利於更好地發揮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及區域產業調整。
參與這一重組行為的動機在於理順管理體制,打破條塊分割。在極端情況下,當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不佳時,地方為了維持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從而更好地利用「殼」資源,可以使有發展前景的大集團、大企業取代經濟效益低下、產業前景黯淡的績差公司。
股權無償劃轉的標的只能是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而且只能在國有資產的代表中進行轉讓。股權無償劃撥是指國有股無償劃撥,國有股受讓方一定為國有獨資公司,其實質是公司控制權轉移和管理層重組,目的是調整、理順國有資本運營體系,利用優勢公司管理經驗重振處於困境中的上市公司。
一、股權無償劃轉
股權無償劃撥是指國有股無償劃撥,國有股受讓方一定為國有獨資公司,其實質是公司控制權轉移和管理層重組,目的是調整、理順國有資本運營體系,利用優勢公司管理經驗重振處於困境中的上市公司。
二、股權無償劃主要特點
股權無償劃撥帶有極強的行政性,政府色彩較為濃厚,是中國資產重組中的一種特殊的交易形式。股權無償劃轉的優點在於:交易成本低,簡便易行。政府直接參與,整個過程幾乎沒有阻力,而收購的成本也接近於零;有利於更好地發揮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及區域產業調整。
股權無償劃轉的標的只能是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而且只能在國有資產的代表中進行轉讓。
股權無償劃撥是指國有股無償劃撥,國有股受讓方一定為國有獨資公司,其實質是公司控制權轉移和管理層重組,目的是調整、理順國有資本運營體系,利用優勢公司管理經驗重振處於困境中的上市公司。

『伍』 終止股權無償劃轉對股價有何影響

這個多數都屬於正面的影響。。這個要看受讓的股權的詳細情況

『陸』 劃轉社保的對社保的影響

而對社保基金來說,劃撥國有股無疑將大大充實社保實力,是個特大利好。
「建立一個全國的保障體系,解決了穩定發展的基礎問題,尤其是在股市全流通後,轉持的意義更大。」華生表示,從此次公布的轉持規定可以看出,轉持的主要要求是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轉持,而目前A股市場中三分之二的公司有國有股,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未來上市的公司中也將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將劃轉股份給社保基金,這個數量的影響非常大。「發一家就能計算出來一家。」
事實上,自2000年全國社保基金設立後,如何實現穩定增長,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一直是社保基金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08年底,全國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為5600億元左右;此前全國社保方面曾表示,社保缺口在萬億元左右。
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資品種已擴大到股票、固定收益產品、實業投資和現金等,市場范圍從國內拓展到境外。戴相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全國社保成立來平均年收益為7%。
另外,在股市最火暴的2007年,社保基金曾被傳收益超過200%,並在高點退出市場;而在今年年初,社保基金又與匯金公司在1800點附近開戶入市——由此可見,社保基金的充實,既保障了國民利益,也加大了投資作用對市場的影響。

『柒』 國有股10%劃撥社保基金持有,是利好嗎

財政部和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劃轉部分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是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十七大報告中關於通過多種渠道籌集社保基金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金缺口的實際行動,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投資機構,奉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投資理念。劃轉部分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並對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至轉持政策頒布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的股份,在承繼原國有股東禁售期的基礎上延長三年禁售期,將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捌』 國有股劃轉社保對大盤會有什麼影響

國有股的一部分劃轉到社保會帶走市場上一部分的流動資金,對股市來講是一個利空消息。但是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應該不會直接對大盤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
社保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是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的,由國家把企事業職工交的養老保險費中的一部分資金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從而達到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
國家規定社保基金是可以進入股市的,但是不是全部,是有比例的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社保基金實現增值,保證人民的利益。
PS:
「社保基金」是一個被簡化了的統稱,共有五種概念。

·一是「社會保險基金」;

·二是「社會統籌基金」;

·三是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個人賬戶上的基金,被稱為「個人賬戶基金」;

·四是包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也稱「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在內的企業補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玖』 股票中社保重倉是什麼意思

所謂重倉就是指持有的某一股票市值占其資金總量的比例很高,而社保重倉股票就是指社保基金持有的某一股票的市值占基金總量的比例較高。比如某一社保基金有200萬,用100萬來持有一支股票,那麼這支股票可算得上是社保基金的重倉股了。

『拾』 國有股權無償劃轉股價漲跌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啥影響

一捷咨詢為您解答,什麼是股權分配?怎麼合理做到股權分配?

股權分配,是對公司未來價值的分配,也是對公司控制權的分配;合理的股權分配,能夠最大程度促進公司發展。

股權分配是初創公司繞不開的一個話題,處理不好可能會產生內部矛盾,影響企業日後的發展。若把股權均分,每個人都享有相同的股份,看似公平,實則讓擁有許多資源、人脈的合夥人不滿意,埋下了一個隱患。其實股權分配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要讓參與者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願意共擔風險。

在進行股權分配時,需要考慮幾組平衡。首先是公司內部的平衡,包括公司成員的付出和股權能夠平衡,員工承受的風險和股權的平衡;其次是公司和投資人的平衡,包括投資人的投入和產出是否平衡,投資人和公司之間的股權結構是否平衡;最後是每個融資階段的平衡,它主要是指股權分配是是否為未來融資預留下了一部分股權。

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在分配過程中做到公平合理,有利於公司的發展。總結下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注意投入的問題。在分配股權時,誰投入多,誰就應該拿到更多的股份。舉個簡單例子,如果創始人是全身心投入公司,付出時間、資金、人脈等,而公司其他成員僅僅是在公司兼職,那麼就應該分配給創始人更多的股份。

第二,注意貢獻的問題。每一個初創公司的團隊成員,在公司中都會根據他的技術水平和才能擔當一定的角色。在分配股權時,要考慮每個人的角色在公司未來發展中的作用,作用越大,當然分得的股權也會相應增加。另一方面,假如有個團隊成員向公司投入了關鍵資金,在股權分配的時候也要考慮他這部分貢獻。
決策時,當醫生和設計師達成一致,運營和店長達成一致。在決策時,誰也誰說服不了對方,無人拍板,決策遲遲無法執行。

這種股權結構意味著沒有負責人,當公司出了問題,互相推諉,沒有真正擔責的人,出現問題無人解決。

四人合夥股權結構應該避免的是均分型(25%:25%:25%:25%)、互相拉扯型(40%:10%:20%:30%)、創始人吃獨食(95%:2%:2%:1%)

股加加比較建議的是一人擁有絕對控股權佔67%,,另外兩個合夥人加起來擁有一票否決權,以免在決策時大股東利用話語權為自己牟利,損害了小股東利益。另外一個股東佔15%。
第三,注意控制權問題。在公司未來發展中,不可避免要進行融資,而融資改變的不僅僅是公司發展,還會對公司股權結構產生影響,甚至是出現控制權轉移的情況。創業者如果不希望自己的股份被稀釋的太厲害,在剛開始進行股權分配的時候就需要考慮著個問題,為後續融資預留一部分股權,設置一個期權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