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代持股票質押的風險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代持股票質押的風險

發布時間: 2022-05-28 14:33:04

『壹』 代持股權有什麼風險

股權代持風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
對隱名股東(實際出資人)的風險
股權代持協議被認定無效:公務員為規避身份障礙委託他人代為持股,該代持協議很可能以「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情形而被認定無效。
顯名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濫用股份轉讓權、資產收益權、股東會臨時召集請求權或自行召集權、參與重大決策權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公司剩餘財產分配權等。
顯名股東擅自處分股東權利:擅自轉讓、出質、質押股權。
顯名股東被採取強制措施:代持股份被財產保全或者被強制執行)顯名股東個人原因。(陷入離婚訴訟或者死亡,股權將被分割或繼承。
顯名股東拒不轉交投資收益:利益驅使下的道德風險。
隱名股東無法顯名:股東地位無法得到恢復,無法向公司主張投資權益。
對顯名股東(委託持股人)的風險
顯名股東承擔出資不實責任:實際出資人出資不到位,顯名股東面臨履行公司出資義務的風險。
顯名股東承擔公司債務的風險:作為登記股東,有可能成為公司債權人追償的對象。
顯名股東遭事後追償:委託表決行為不被認可,遭隱名股東事後追償。
顯名股東轉讓股權給隱名股東時,存在納稅風險:顯名股東轉讓股權給隱名股東時,變更公司股權登記僅為形式變更,因此項變更不產生股權轉讓所得,則轉讓方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但實踐操作中,顯名股東往往因缺乏足夠證據證明該轉讓基於股權代持,則顯明股東作為股權轉讓方應就轉讓所得納稅。
對被持股公司的風險
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面臨法律障礙:IPO或新三板掛牌均要求公司股權清晰,若在上市或掛牌前未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並採取必要的措施把問題解決掉,可能會對上市或掛牌造成法律障礙;即便上市或掛牌成功,代持現象被發現也會面臨被證監會或股轉公司調查或處罰的風險。

『貳』 股權代持的法律風險要應該怎麼防範

根據你的問題解答如下, 目前,股權代持已成為大家熟知的一種直接持有股權的變通方式,因其具有隱密性和靈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資人更便捷地做出適當的出資安排。但這種變通安排卻面臨著合法性等根本問題,而且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還將面臨其他一些更加嚴峻的問題。另一方面,這種原發於公司制的代持方式,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合夥企業中,尤其表現為合夥制基金的合夥份額代持。在此,業內人士對股權代持的法律風險加以簡要分析並提出防範措施,希望以此對合夥份額代持問題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一、股權代持協議效力風險的防範措施可能影響股權代持協議法律效力的主要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三)項中提到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股權代持協議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該協議實現隱名股東的投資目的。法律或行政法規可能禁止或限制隱名股東實施投資行為或投資於特定行業。如果隱名股東屬於被禁止或限制實施投資行為的人,或者其擬投資的企業所在的行業屬於法律或行政法規禁止或限制投資的特定行業,則股權代持協議可能被認定為具有非法目的。此時,盡管股權代持協議本身並不為法律或行政法規所禁止,但卻可能因為其目的的非法性而被認定為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從而被認定為無效法律行為。在股權代持協議架構之下,前述法律風險無法得到有效規避。因此,投資者需要採用其他可能的形式規避前述風險。業內人士認為,可以考慮採用下述交易結構規避前述風險:投資者A將其投資資金借貸給B,由B投資於A擬投資的公司C,形成B對C的股權。之後,A和B簽署債務清償協議,約定以B對C的股權未來所產生的全部收益在扣除B的成本以及A承諾支付給B的相應報酬後,全部支付給A,以清償B對A的債務。為保障B的債務的履行,B可以委託A行使股權並將其對C持有的部分質押給A並履行必要的股權質押登記手續。二、顯名股東惡意侵害隱名股東權益風險的防範此類風險來源於顯名股東,因此其防範應著眼於顯名股東。具體防範措施包括:1.明確股東權利的行使方式。顯名股東是名義股東,股東權利只能以他的名義來行使。因此,隱名股東要控制公司,必須約定好股東權利行使方式,比如行使表決權、分紅權、增資優先權等必須通過隱名股東同意,顯名股東必須按照隱名股東的意願行使股東權利等。必要時,甚至可以要求顯名股東將某些股東權利的行使不可撤銷地委託給隱名股東、其職員或其信任的第三人,並提前出具行使股東權利的必要手續。這樣的約定可以有效保障隱名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2.排除顯名股東的財產權。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顯名股東行使其名下股權的財產權,侵害隱名股東的財產權益。當顯名股東出現意外死亡、離婚等情況時,其代持的股權不是他的個人財產,因而也就不能作為遺產或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這樣就確保了實際出資人的財產所有權。3.簽訂股權代持協議時約定高額違約責任並予以公證。由於顯名股東在法律上被認為是標的公司的股東,如果其蓄意實施侵犯隱名股東利益的行為,隱名股東往往難以完全及時有效地制止該行為。因此,最好在簽署股權代持協議時就對顯名股東損害隱名股東利益的情況明確約定違約責任。約定嚴格的違約責任,會對顯名股東起到威懾作用,增加其違反股權代持協議、侵害隱名股東利益的成本,使其違約行為得不償失,從而減少其實施侵害隱名股東利益的行為的可能性。三、隱名股東難以確立股東身份、無法向公司主張權益的風險的防範依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的規定,隱名股東盡管享有投資權益,但是投資權益並不等同於股東權益,投資權益只能向名義股東(代持人)主張,而不能直接向公司主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防範此類風險的產生,隱名股東應當將股權代持協議向公司和其他股東予以披露,並爭取要求其他股東(須過半數)提前出具同意顯名股東向隱名股東「轉讓」股權的聲明,並放棄優先購買權。四、顯名股東債權人針對代持股權強制執行的風險在法律上,顯名股東是被代持的股權的權利人,代持股份被視為顯名股東的財產。如果判決顯名股東對第三人承擔履行債務的義務,而顯名股東又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該第三人極可能提出針對代持股份的執行請求。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可以考慮採取下列措施防範代持股份被強制執行的風險:通過信託的方式實現股份代持;在股份代持協議中明確排除顯名股東針對股份享有的財產權利;要求受託人將其名義上持有的代持股份以委託人為質權人設定質權,質押給委託人。

『叄』 替別人代持股份的風險

法律分析:顯名股東(代持人)存在的風險

1.實際出資人不能全額出資帶來的法律風險。

2.代持人在代為行使股東權利時存在的風險。

在代持人代為行使股東權利時,如行使不當可能給實際出資人帶來損失,實際出資人可以根據代持協議要求代持人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在代持人代為行使股東權利時應當要求實際出資人出具明確具體的授權,從而使得代持人在授權范圍內免責。代持股隱名投資在公司法律事務中較為常見。並且代持股作為一種股權處理方式無疑將繼續存在下去,即使其操作結果在現階段仍存在未知數,即使此類爭議和訴訟案件仍在繼續。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 名義股東將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出資人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處理。

名義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實際出資人損失,實際出資人請求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肆』 股權代持存在哪些法律風險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股權代持在很多公司經營的過程中較為常見,實際是投資者與他人達成協議,代表實際投資者處置股份或股份以履行其權利和義務的一種方式。代持股份的原因通常有:公司股東人數。為避免在經營中發生關聯交易,避免根據國家法律對某些行業的股權上限進行限制,避免公司對股東身份提出特殊要求。

在簽訂持股合同時,會詳細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並對違約的高額責任進行約定和協議。針對上述法律風險,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應在持股協議中明確雙方的非法權利、義務和責任,防範上述風險。此外,對違約的高責任進行了約定和協議化。約定嚴格違約責任,增加違約成本,導致違約方得不償失,有利於震懾有意違約的雙方。



若持有人處分未經許可的股份,則該股份處分的效力遵循善意第三人制度,真正的投資者只能向他們的代理人索賠。如果控股公司資不抵債,真正的投資者可能會面臨金錢損失和權力喪失的風險。

持有人不得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在收益上轉讓、處分或對其權益和持股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證,如持股協議所述。真實投資者的利益和收益因代理人而受到影響和損失的,代理人持有人應全額賠償真實投資者的一切相關損失。

『伍』 股票質押業務可能存在哪些風險

作為剛剛進入證券市場的小菜鳥,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自己持有的股票背後的上市公司公告稱要解除質押。那麼究竟什麼是質押呢?質押要如何分類?又會帶來怎麼樣影響呢?今天就讓我這個鏖戰市場多年的老股民給大家答疑解惑,這一篇就足夠大家看了!開始之前,先點擊下方鏈接獲取一份機構精選牛股:【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股票質押是什麼意思?
股票質押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最大控股股東把他持有的股票當作抵押品,找銀行申請貸款再或者是給第三者的貸款提供擔保。跟股票質押對應的有一個概念叫股票質押式回購,簡單地來理解的話也就是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方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證券質押,向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並且也會約定了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質押的交易。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對於股票質押而言,有一定的限制,就如,一家商業銀行接受的用於質押的一家上市公司股票,高於了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10%就是不行的。另外來說,股票作為質押物品已經抵押給了其他的單位,因此質押的股票是不能操作交易的。無論是警戒線,還是平倉線,都是質押懸在頭頂的兩把利劍。總而言之,警戒線為160%,平倉線為140%。假如說這個股票價格下跌的話它觸及到質押平倉線,那麼質押機構會放出低價賣出質押的股票,不能輕視這些影響。大家還有要注意的是股票質押是有時間以及比例限制的,股票質押貸款的期限由雙方協商確定,不過最久期限是不能超過一年時間,質押率絕對不可以超過60%。

而股權質押,實質上是作為一種擔保方式,即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會依法給債權人出質股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就該有權利優先享受股權。出質人與質權人協議在出質人所持有的股份上設定限制性物權的行為稱之為股份質押。當債務人到期不能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依約定就股份折價受償,或者也可以把這份股份出售而就其所得價金優先受償的一種擔保方式。平時,也可以多看看股市播報,了解股市的最新情況,了解股市的最新資訊,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此來避免虧損的風險。投資者朋友想要了解質押情況的話,推薦【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為什麼會有股票質押?股票質押是好事還是壞事?
股票質押實質上就是上市公司常使用的一種融資手段。通常在財務狀況不是很好的時候,公司經營差的情況下,那麼,一些占股比例大的大股東就偏向於這種融資方式。不過也要注意,股票質押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假如說這個股票價格下跌的話它觸及到質押平倉線,並且在這個時候,大股東沒有補倉或回購,{還不上,股票質押-22}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甚至會崩盤。所以,作為出類拔萃的投資者,對於公司的質押行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和風險要非常小心。
1、股權質押公告會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在短期內產生負面的影響,因為股權質押意味著公司現金流不夠周轉的一種情況,導致市場的預期會有所減少。
2、從長期來看,上市公司股東對質股票押,對股價的作用更傾向於積極方面。
1)合規風險 :是否做了應該做的適當性管理,風險提示,協議是否合規,協議是否沒有漏洞等。如果出現合規風險,可能會被客戶訴訟,被證監會調查等。
2.)市場風險:也就是當質押的股票下跌後,合約的履約保障比例跌破了平倉線,這個時候是否平倉。是否要等客戶補充質押。 如果平倉的話,股票在沒有流動性(如跌停),可能就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券商就會出現壞賬。如果是限售股,則可能面臨無法平倉的風險。
股票質押會對股價有一定影響,但是不止只有股票質押會影響股價,得結合不同的技術指標朝更深刻的方向分析。如果實在沒法判斷,可以直接進入這個診股平台,輸入股票代碼,可以幫你判斷解禁股的情況如何,值不值得買:【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三、怎麼辦理股票質押?
根據物權法規定,簽訂了質押合同才可以進行股權質押。還要去工商局注冊股權出質設立登記,提供辦理的相關材料依據就可以了。大家瀏覽到這兒,大家都了解了股票質押的相關內容了嗎?希望大家都從中有了收獲,希望投資成功!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陸』 質押股票都有什麼風險

股票質押存在以下風險:
1、股權價值波動下的市場風險;
2、出質人信用缺失下的道德風險;
3、法律制度不完善導致的法律風險;
4、股權交易市場不完善下的處置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三條
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基金份額、股權出質後,不得轉讓,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基金份額、股權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