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風險收益率為2.5%,證券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為20%,而股票的貝塔系數為0.6,預期收益是多少
無風險收益率為2.5%,證券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為20%,股票的貝塔系數為0.6,預期收益是13%。
根據CAMP資本資產定價模型:2.5%+0.6*(20%-2.5%)=13%,所以預期收益率為13%。
預期收益率也稱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資產未來可實現的收益率。對於無風險收益率,一般是以政府長期債券的年利率為基礎的。在衡量市場風險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至今大多數公司採用的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其假設是盡管分散投資對降低公司的特有風險有好處,但大部分投資者仍然將他們的資產集中在有限的幾項資產上。
拓展資料:
預期收益率的計算模型:
1.主要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結合套利定價模型來計算。
首先一個概念是β值。它表明一項投資的風險程度,資產I的β值=資產I與市場投資組合的協方差/市場投資組合的方差。
2.市場投資組合與其自身的協方差就是市場投資組合的方差,因此市場投資組合的β值永遠等於1,風險大於平均資產的投資β值大於1,反之小於1,無風險投資β值等於0。
需要說明的是,在投資組合中,可能會有個別資產的收益率小於0,這說明,這項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會小於無風險利率。一般來講,要避免這樣的投資項目,除非你已經很好到做到分散化。
單個資產的收益率:一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其β值線形相關:E(Ri)=Rf+βi[E(Rm)-Rf]。
Rf:無風險收益率。E(Rm):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βi:投資i的β值。E(Rm)-Rf為投資組合的風險溢酬。
3.整個投資組合的β值是投資組合中各資產β值的加權平均數,在不存在套利的情況下,資產收益率。
對於多要素的情況:E(R)=Rf+∑βi[E(Ri)-Rf]。其中,E(Ri):要素I的β值為1而其它要素的β均為0的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首先確定一個可接受的收益率,即風險溢酬。風險溢酬衡量了一個投資者將其資產從無風險投資轉移到一個平均的風險投資時所需要的額外收益。風險溢酬是你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減去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的差額。這個數字一般情況下要大於1才有意義,否則說明你的投資組合選擇是有問題的。
風險越高,所期望的風險溢酬就應該越大。對於無風險收益率,一般是以政府長期債券的年利率為基礎的。在美國等發達市場,有完善的股票市場作為參考依據。就目前我國的情況,從股票市場尚難得出一個合適的結論,結合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來估計風險溢酬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Ⅱ 一隻股票的貝塔系數是1.3,市場的期望收益率是14%,無風險利率是5%。這只股票的預期風險必須是多少
16.7%
一、 E(R) = Rf + beta * [E(R)-Rf] // 期望收益等於無風險收益加上風險溢價期望收益=無風險收益+β(市場預期收益-無風險收益);預期風險=期望收益-市場預期收益證券市場線方程為E(r)=5%+β*(14%-5%)即E(r)=0.05+1.3*0.09=0.167=16.7%即風險收益率是16.7%。
二、 可預期風險:又稱為可預測風險或可控制風險。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風險是指企業所面臨內部和外部環境及條件的不確定性
三、 風險包括環境風險、程序風險和決策信息風險
1、 環境風險,是指外部力量可能影響公司實現其目標的能力,甚至對公司的生存構成危險,它包括競爭對手、敏感性、股東關系、資本的可獲性、災害損失、權利風險 /政治風險、法律、監管/管制、行業以及金融市場等不同層面的因素
2、 程序風險,是指信息處理中的風險和信息技術風險,公司內部的業務程序不能得以有效的實施,而無法實現其經營目標,或者公司內部人員所使用的或消耗的實物資產、金融資產、智力資產或信息資產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
3、 決策信息風險,是指因提供戰略決策、業務決策及財務決策的信息不恰當、不可靠或者沒有被正確使用而造成的風險。
四、 這些風險中有一部分是可控風險,另一部分是不可控風險,但是這種分類並非十分嚴格。規避上述風險的一個好辦法是建立風險管理框架
五、 無風險利率是指將資金投資於某一項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對象而能得到的利息率。這是一種理想的投資收益。一般受基準利率影響。利率是對機會成本及風險的補償,其中對機會成本的補償稱為無風險利率。專業點說是對無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資產的投資,指到期日期等於投資期的國債的利率
拓展資料
一、 股票(stock)是一種有價證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份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二、 股票具有如下四條性質:第一,股票是有價證券,反映著股票的持有人對公司的權利;第二,股票是證權證券。股票表現的是股東的權利,公司股票發生轉移時,公司股東的權益也即隨之轉移;第三,股票是要式證券,記載的內容和事項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第四,股票是流通證券。股票可以在證券交易市場依法進行交易。
Ⅲ 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2.5,目前無風險收益率為8%,市場上所有股票的平均報酬率為10%
該股票的風險收益率=β*(所有股票平均收益率-無風險利率)=2.5*(10%-8%)=5%
該股票的必要收益率=5%+8%=13%
合理價格=1.5/(13%-6%)=21.43元
考慮到明年1.5元的分紅,持有期收益率=(20+1.5-19)/19=13.16%
Ⅳ 風險收益率
風險收益率,就是由投資者承擔風險而額外要求的風險補償率。風險收益率包括違約風險收益率,流動性風險收益率和期限風險收益率。
1.影響因素
風險大小和風險價格。在風險市場上,風險價格的高低取決於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程度。 風險收益率包括違約風險收益率,流動性風險收益率和期限風險收益率。
2.計算方法
Rr=β* V 式中:Rr為風險收益率; β為風險價值系數; V為標准離差率。 Rr=β*(Km-Rf) 式中:Rr為風險收益率; β系數也稱為貝塔系數,是一種風險指數,用來衡量個別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對於整個股市的價格波動情況。β系數是一種評估證券系統性風險的工具,用以度量一種證券或一個投資證券組合相對總體市場的波動性,在股票、基金等投資術語中常見; Km為市場組合平均收益率; Rf為無風險收益率 (Km-Rf)為 市場組合平均風險報酬率 風險收益率是投資收益率與無風險收益率之差; 風險收益率是風險價值系數與標准離差率的乘積;
3.表示方法
有兩種表示方法:風險收益額與風險收益率。
所謂風險收益額,指投資者因冒風險進行投資而獲得的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的那部分額外收益:
所謂風險收益率,指投資者由風險投資而獲得的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率那部分額外收益率,即風險收益額與原投資額的比率。
風險收益率包括違約風險收益率,流動性風險收益率和期限風險收益率。
1、風險收益率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風險大小和風險價格。在風險市場上,風險價格的高低取決於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程度。 風險收益率的計算公式:Rr=β*(Rm-Rf)
2、風險收益率的因素:
1)、風險大小和風險價格。在風險市場上,風險價格的高低取決於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程度。
2)、風險收益率包括違約風險收益率,流動性風險收益率和期限風險收益率。
3、風險收益率,就是由投資者承擔風險而額外要求的風險補償率。
Ⅳ 如何計算股票的預期收益
股票的預期收益率E(Ri)=Rf+β[E(Rm)-Rf]。
其中:Rf: 無風險收益率一般用國債收益率來衡量,E(Rm):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βi: 投資的β值是市場投資組合的β值永遠等於1,風險大於平均資產的投資β值大於1,反之小於1,無風險投資β值等於0。
預期收益率是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時重要的參考指標,只有股票的預期收益率高於投資人要求的最低報酬率,投資人才會投資。
股票投資注意事項
找不好的股票,而不要找不好的公司。事實上,有很多的辣雞公司,其股票可以說根本沒有投資的價值;不過也有不少不錯的公司,他們的股票只是暫時價格比較低。要做的就是將那些不好的股票與不好的公司區別開來,找出那些本質不錯的,可是暫時被市場的不公正因素所擊倒的公司,大膽的買入,等待市場。
選擇行業中最好的股票。一般來講,最安全,最有利可圖的股票常常是那些同類行業裡面最優秀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在某一行業內的股票中做選擇的時候,別去計較他們的價格,選擇最好的公司的股票是重點。
Ⅵ 該公司股票的風險收益率為
該公司股票的風險收益率=無風險利率+β(股票的平均收益率—無風險利率)
即10%+0.5(14%-10%)=12%
Ⅶ 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1.2,無風險利率為4%,市場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為10%,則該公司股票的收益率為(
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就可以算出來了:
股票預期收益=無風險收益率+貝塔值*(市場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
=4%+1.2(10%—4%)
=11.2%。
投資股票主要有兩種稅,一是印花稅,二是紅利稅,紅利稅只有在股票分紅後才會徵收,應納稅所得額是股票的分紅收入。這兩種稅都是在賣出股票的時候收取,稅率如下:
【1】印花稅:稅率為0.1%。
【2】紅利稅:不同持股期限的紅利稅繳納標准不一樣,其中持股時間未達一個月的,按照20%的稅率徵收紅利稅;持股時間在一個月以上(包含一個月)但是未達1年的,按照10%的稅率徵收;持股時間達到一年則不需要繳納紅利稅。
印花稅單筆稅率雖然不算高,但是如果投資者頻繁交易的話,那麼一年下來印花稅成本也是不少的。許多投資者在交易中雖然沒有虧損,但是印花稅和交易傭金也會吃掉自己的一部分本金。印花稅,是稅的一種,是對合同、憑證、收據、賬簿及權利許可證等文件徵收的稅種。納稅人通過在文件上加貼印花稅票,或者蓋章來履行納稅義務。
印花稅(Stamp ty)是一個很古老的稅種,人們比較熟悉,但對它的起源卻鮮為人知。從稅史學理論上講,任何一種稅種的「出台」,都離不開當時的政治與經濟的需要,印花稅的產生也是如此。且其間有不少趣聞。
公元1624年,荷蘭政府發生經濟危機,財政困難。當時執掌政權的統治者摩里斯(Maurs)為了解決財政上的需要問題,擬提出要用增加稅收的辦法來解決支出的困難,但又怕人民反對,便要求政府的大臣們出謀獻策。眾大臣議來議去,就是想不出兩全其美的妙法來。於是,荷蘭的統治階級就採用公開招標辦法,以重賞來尋求新稅設計方案,謀求斂財之妙策。印花稅,就是從千萬個應征者設計的方案中精選出來的「傑作」。可見,印花稅的產生較之其他稅種,更具有傳奇色彩。
印花稅的設計者可謂獨具匠心。他觀察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契約、借貸憑證之類的單據很多,連綿不斷,所以,一旦征稅,稅源將很大;而且,人們還有一個心理,認為憑證單據上由政府蓋個印,就成為合法憑證,在訴訟時可以有法律保障,因而對交納印花稅也樂於接受。正是這樣,印花稅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譽為稅負輕微、稅源暢旺、手續簡便、成本低廉的「良稅」。英國的哥爾柏(Kolebe)說過:「稅收這種技術,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印花稅就是這種具有「聽最少鵝叫」特點的稅種。
從1624年世界上第一次在荷蘭出現印花稅後,由於印花稅「取微用宏」,簡便易行,歐美各國競相效法。丹麥在1660年、法國在1665年、部分北美地區在1671年、奧地利在1686年、英國在1694年先後開征了印花稅。它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成為世界上普遍採用的一個稅種,在國際上盛行。
印花稅的名稱來自於中國。1889年(光緒15年)總理海軍事務大臣奕_奏請清政府開辦用某種圖案表示完稅的稅收制度。可能由於翻譯原因所至,將其稱為印花稅。其後的 1896年和 1899年,陳壁、伍廷芳分別再次提出徵收印花稅,並了解了多國稅收章程。直到 1903年,清政府才下決心正式辦理,但立即遭到各省反對,只得放棄。
Ⅷ 股票一般收益率是多少
具體要看股票的數據
股票收益率(stock yield),是指投資於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總額與原始投資額的比率。股票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因為購買股票所帶來的收益。股票絕對收益率是股息,相對收益是股票收益率。
衡量股票投資收益的水平指標主要有股利收益率與持有期收益率和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等。
拓展資料
1.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又稱獲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形式派發的股息或紅利與股票市場價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該收益率可用計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能用於預測未來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股息收入和買賣差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還沒有到期日的,投資者持有股票時間短則幾天、長則為數年,持有期收益率就是反映投資者在一定持有期中的全部股利收入以及資本利得占投資本金的比重。持有期收益率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之一,但如果要將其與債券收益率、銀行利率等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作一比較,須注意時間可比性,即要將持有期收益率轉化成年率。
3.持有期回收率
持有期回收率說的是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現金股利收入和股票賣出價之和與股票買入價比率。本指標主要反映其投資回收情況,如果投資者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或操作不當,均有可能出現股票賣出價低於其買入價,甚至出現了持有期收益率為負值的情況,此時,持有期回收率能作為持有期收益率的補充指標,計算投資本金的回收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4.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後,在該股份公司發放股票股利或進行股票分割(即拆股)的情況下,股票的市場的市場價格及其投資者持股數量都會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在拆股後對股票價格及其股票數量作相應調整,以計算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其計算公式為:(收盤價格-開盤價格)/開盤價格股票收益率的計算公式 股票收益率= 收益額 /原始投資額其中:收益額=收回投資額+全部股利-(原始投資額+全部傭金+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