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股票風險收益與評估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風險收益與評估

發布時間: 2022-05-11 03:16:32

① 股票風險測評等級有哪些

普通投資者將根據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由低至高劃分為五類: 1、得分20分以下:保守型投資者,可進行低風險投資; 2、得分20~36分:謹慎型投資者,可進行中低風險投資; 3、得分37~53分:穩健型投資者,可進行中等風險投資,可購買A股股票; 4、得分54~82分:積極型投資者,可進行中高風險投資。可購買港股通股票; 5、得分83分以上:激進型投資者,可進行高風險投資。
拓展資料
一、選股票注意事項
1、要選小市值股票,不要選大盤股這輪調整行情跌的就是那些大盤權重股票,而小市值股票跌幅明顯小於指數的跌幅,成了當前市場比較安全的避風港。
2、要選無解禁股的股票,不要選在當前有解禁壓力的股票如今大小非解禁的壓力很大,很多投資者持有的股票,突然發現當前有大量的大小非可以上市流通了,這對股價的上行會帶來很大的壓力。
3、要選無再融資壓力的股票,不要選有再融資題材的股票如今上市公司圈錢的沖動很強烈,前期曾經增發的上市公司,如今相當一部分的股價已經跌破了增發價。做股票要「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迴避這些煩事,選股的時候要選沒有再融資題材的股票,這樣安全性比較好。
二、選股四大鐵血紀律
1、買跌不買漲:在下跌的過程中買入業績優良的股票,而不要等到漲了一大截才追高;
2、買大不買小:買大盤藍籌股,不買盤小、沒有業績的股票;
3、買低不買高:在同一類或相同概念的股票中,選擇價格還處於低位的股票,而不選擇處於高位的股票;
4、買新不買舊:新股的機會,總是比老股的機會大,炒新股仍然是最佳的投資策略之一,只有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才不會是死水一潭。

② 股票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是什麼關系

股票流動性是指投資者以最小成本、最小價格影響和最快速度完成交易大宗股票的容易程度。 股票風險性是指持有股票可能產生經濟利益損失的特性。股票收益性是指持有金融工具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和金融工具本身的價值增值,這是投資者轉讓資本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回報。股票的風險性是與股票的收益性相對應的,認購了股票,投資者既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同時也要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相關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什麼是股市風險評估

股票市場風險管理的第二個步驟是進行風險評估。所謂風險評估,簡單地說就是測算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股票投資收益水平減少的程度或可能給投資者造成經濟損失的程度。

風險評估的原則:
①風險評估的結果只能是一個大致的參考值。雖然風險評估的目的是測算某種不確定因素導致投資收益減少的程度,但是,不能指望它可以給出一個十分精確的數學答案,使評估的結果與將來的實際情況完全一樣。更多的時候,評估者獲得的是比較各種股票風險度的參照值,根據這些參照值,投資者大體了解哪種股票的風險較大,哪種股票的風險較小一些。

②風險評估的結果很可能會發生變化。風險的變異性決定了任何一種股票的風險程度都是可以改變的。而風險程度低的股票可以因為某些原因,比如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下降而成為風險程度高的股票;反之,風險程度高的股票也會因為一些因素的變化而成為低風險的股票。所以,對風險的評估要有連續性,要定期地核對,修正其評估結果。

③評估風險的方法通常是根據風險變動的一般規律或計量經濟學的定理設計的。然而,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發生在不同類型股票上的風險,總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應用風險評估的結果進行投資決策時要注意到這一點,避免以簡單的形式邏輯推理替代辯證邏輯思維,作出選擇。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知識資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④ 如何配置指數基金如何正確評估風險及收益

如何配置指數基金?小編認為取三隻左右指數基金進行配置,既可以分散風險,也可以分享各行業不同階段收益區別,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當然投資風格還要依據個人自身特點,有人就喜歡全倉,而有的人就喜歡分散,適合自己且能收益就是最好的。

如何正確評估指數風險及收益?

一、分批建倉,設置止盈止損目標。

下面我們就選3隻ETF基金建倉,總資金設定9W以例,這樣每個ETF基金平均可得3W總資金,然後再把這資金平均分成三份,每份1W資金,分三批逢低買入ETF基金實現建倉,直至全部3隻ETF基金建倉完畢。分批建倉好處:在於投資者無法正確把握好大盤趨勢,以及各ETF走勢盤口,每次買入都可以修正你的上次錯誤,盡量實現最優價格建倉。

不管長短線投資:不管買入股票,還是指數型基金,當你買入時就一定要嚴格設定止盈止損的目標,穩健的可以設定上下10%,風險能力承受較高的可以20%,當然可以依據投資者自身特點來設定,但這個是一定,一定,一定要設定的哦,不然掙錢變虧錢概率很大哦。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資格較老投資者都是先考慮損失風險,而新手投資者都是先考慮盈利目標,正是由於出發點不同,導致結果不同,多數盈利者一般都是先考慮風險的投資者。



⑤ 股票風險評估怎麼做有哪些方法

到證券交易所進行風險評估時,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直接登錄股票軟體。如果您在軟體中找到風險評估,您可以直接對其進行評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軟體查詢方式是不同的,具體操作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系統性風險用於衡量股票對一般市場波動的反應β系數。受市場上相同因素的影響,不同股票的價格波動幅度不同。例如,受國家利率上調的影響,一些股票價格下跌幅度較小,而另一些股票價格下跌幅度較大。

⑥ 股票風險評估重新評估怎麼弄

1.到證券交易所進行風險評估時,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直接登錄股票軟體。如果您在軟體中找到風險評估,您可以直接對其進行評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軟體查詢方式是不同的,具體操作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2.一般建議直接使用軟體進行風險評估,因為使用軟體更方便。風險評估的結果通常是保守投資者、激進投資者和平衡投資者。當然,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風險評估方法,但風險評估的結果是根據投資者的實際情況得出的,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投資者進行股票風險評估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只有當他們的評估分數達到37分以上,他們才能在創業板市場買賣。
拓展資料:
1.風險是指人們在進行某項活動時遭受各種損失的可能性。股票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無法獲得預期投資收益或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即股票投資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偏差。例如,如果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率為20%,但僅達到10%,那麼兩者之間10%(即20%-10%)的差額就是股票投資的收益風險;一年前,如果一個投資者以每股15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家公司的2000股股票,那麼總共需要3萬元。一年後,股價跌至每股10元。此時,出售只能收回2萬元,這是買賣股票本金損失的風險。
2.系統性風險用於衡量股票對一般市場波動的反應β系數。受市場上相同因素的影響,不同股票的價格波動幅度不同。例如,受國家利率上調的影響,一些股票價格下跌幅度較小,而另一些股票價格下跌幅度較大。

⑦ 如何看待股票市場的風險和收益

要客觀看待股票市場的風險收益,首先得知道股票市場都有哪些風險,收益途徑有哪些。股票市場的風險主要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而收益則主要包括資本利得收益和分紅收益,針對不同的風險和收益,在進行股票投資時就需要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目的在於將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利用合理的投資策略將所要應對的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⑧ 如何衡量個股的風險和收益

首先,不管是任何股票哪個投資領域中風險和收益都是並存的,同時在我們還沒有持有一隻個股的時候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他的風險和收益都是一樣的,但是當我們開始進場的時候這只股票對於我們每個人的風險和收益就在開始變化,而這些變化這要來源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交易系統,交易決策,還有投資心態等等.......所以每個人對一隻股票的衡量都是不同的。

⑨ 股票的價值要如何評估依據是什麼

我們想要更好的評估一隻股票的價值的話,我們就要結合上市公司的前景,還有公司裡面的財務狀況,以及公司裡面的經營模式等等,從各個方面去評價一隻股票的價值。我們是不能夠光靠一方面來評估一隻股票的價值的,我們不僅要結合這家公司裡面的各種情況,而且還要結合股票市場的指標。我們也要了解股票公司對未來的長期規劃,了解清楚公司的上限到底是多少,可以對公司裡面的多個數值進行相應的分析與比較。

我們也可以結合一下股票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者是股票公司的資產價值等等,來進行股票價值的評估。我們在進入到股票市場的時候,也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的,這些風險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股票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多咨詢一下專業的人士,讓他們來為我們詳細的解說一下有關於股票方面的更多資訊和內容。

⑩ 股票價值評估方法有哪些

一、市盈率估值法

所謂市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利,即PE(市盈率)=P(股價)/E(每股盈利)。

其中,E的數值一般採用最近一個完整財年的每股盈利數據;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作為國際成熟股市經過長期實踐的一種估值方法,市盈率估值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其非常簡潔有效。簡單來說,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未來若干年每股收益為恆定數值,那麼PE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股東(也即該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在多少年之後收回初始投資(不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相比較而言,市盈率的原理類似於實業投資中的「回收期」概念,只是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而言,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未來若干年裡一直保持恆定的每股盈利(即保持每年凈利潤不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E的變動往往還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企業的生存周期、經營管理情況、企業自身發展和成長性所帶來的波動,未來每年的每股盈利仍然會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市盈率估值法只是對股票價值的一種粗略估計,只能大致衡量一隻個股在當前的市盈率水平下,股價是高估還是低估、抑或是大致合理。由此,一些專業投資者也會將其進一步延伸至「動態市盈率」估值法。比如,在目前2017年財年還沒有結束時,根據已經某上市公司已經公布的2017年一季報或半年報的業績數據,大致推測該上市公司2017年全年的每股盈利,然後再計算其「動態市盈率」,並評估其股價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

整體而言,市盈率估值法的優點主要在於,這種方法非常簡單、直觀和明了,非常適用於業績穩定、前景明朗的公司。此外,其對全市場整體股價水平的高低,也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比如2005年上證指數998點時,兩市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6倍左右;2008年1664點時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4倍左右;2014年A股在滬指2000點最新一輪牛市啟動時,兩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3倍附近。而這些全市場歷史底部的市盈率估值歷史數據,都可以作為投資者在決策時的重要參考。而另一方面,歷史市盈率估值的缺點,則主要在於「看後視鏡開車」,不能充分反映一隻個股未來基本面的變化形勢。比如,有些強周期性的上市公司,在周期頂點的時候市盈率反而最低,而這個時候的股價也往往處於歷史高點附近。

二、PEG估值法

所謂PEG (Price Earnings Ratio)指標,即是指一隻個股的「市盈率與盈利增長速度的比率」,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得到的數值。作為市盈率估值法的一個重要延伸,PEG估值法既可以通過市盈率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的業績狀況,也可以通過盈利增長速度考察未來一段時期內公司的增長預期。該指標最先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後來由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發揚光大。

PEG指標的計算公式為:PEG=市盈率÷盈利增長比率;

假設某隻股票的市盈率為20,通過相關計算之後某投資者預測該企業的每年盈利增長速度為10%,則該股票的PEG為20÷10=2;如果盈利增長速度為20%,則PEG為20÷20=1。顯然,PEG值越低,說明該股要麼市盈率越低,要麼盈利增長率越高,從而越具有投資價值。一般而言,PEG估值法將PEG數值的標准數定為1。當PEG值低於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被低估,值得投資者進行投資;當PEG值超過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已經被市場高估。在彼得·林奇看來,最理想的股票投資標的,其PEG值應該低於0.5。

整體來看,PEG估值法的主要優點在於,其考慮了企業業績的增長情況,適合適度成長股或基本面變化較大的股票估值。而其缺點則在於,一方面盈利增長速度過低或者過高的企業,PEG估值法可能並不合適;另一方面,對於不同行業、不同周期、基本面有較大特殊性的股票,PEG高估或低估的標准,較難確定,需要投資者進一步在更深層面進行把握。

三、PB估值法

所謂市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最新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即PB(市凈率)=P(股價)/B(每股凈資產)。

其中,B的數值一般採用最近一個財報的每股凈資產數據,也即當前最新公開披露的每股凈資產;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整體而言,歷史市凈率估值方法和歷史市盈率估值方法基本相同。PB的數值,一般經常被專業投資者參考的標准數值有兩種。一種是結合全市場過往歷史波動和個股所在的全行業情況,所計算得出的市盈率區間范圍。另一種則是數值1,即個股的股價是否跌破每股凈資產。跌破一般將意味著該個股存在大幅低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PB估值法一般還要結合ROE(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投資者,最期待的事情之一,無疑是該公司一直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能夠一直能為企業所有人創造高盈利、越來越多的盈利。因此,在不同的ROE水平下,每股凈資產的實際價值,可能並不是賬面所反映出的一個簡單數字。「高效」凈資產與「垃圾凈資產」的實際價值,顯然有天壤之別。

整體而言,PB估值法的主要優點也是相對簡單、直觀和明了,並且相對廣泛適用於銀行、地產等基本面相對穩定的重資產行業。其缺點則與市盈率也大致類似,相對不能有效反映在上市公司基本面發生深刻變化時的內在價值變化。在此背景下,PB估值法能夠有效應用的最大前提,就是要合理評估一家上市公司凈資產背後的內在價值。

四、DCF估值法

相對於以上介紹的3種常規估值方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估值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於它是一套很嚴謹和具有嚴格科學體系的「絕對定價」估值方法。

所謂現金流折現估值法,就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及其風險進行預期,然後選擇合理的折現率,將未來的現金流量摺合成現值。此時,現金流量指的是扣除了折現、維持企業運營的費用等之後的凈現金流量。當目標個股的股價高於折現現值時,意味著股價高估,反之則意味著股價低估。

對於這種估值方法,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深表認同。他曾經表示,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是這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值。一般而言,投資者對於一家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5-10年的高速成長期的折現,另一部分是5-10年後的永續發展期的折現。整體來說,投資者要想得出准確的DCF值,就需要對公司未來發展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得出DCF值的過程,就是判斷公司未來發展的過程。比如,在計算一家上市公司未來5到10年的DCF數值時,就需要在各種樂觀、中性和悲觀的假設條件下,推算其合理的股價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