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理工光科股票股東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理工光科股票股東

發布時間: 2022-05-09 05:18:29

1.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公司注冊資金3142.85萬元,是以科研實力雄厚的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烽火科技)為第一大股東 。截至2008年末,公司總資產15,958.56萬元,凈資產7,757.28萬元,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7,874.18萬元,實現凈利潤1,167.22萬元 。
公司董事長姜德生教授是中國著名的光纖感測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目前,理工光科是「湖北省光纖感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大中型企業光纖感測技術中心」和「國家科技部光通訊及光感測材料863產業化基地」。公司具有信息產業部認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二級資質和公安部安防協會認證的社會公共產品安防設計、施工一級資質,以及建設廳認證的消防工程施工、機電設備安裝資質,2002年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0年:
1990年,武漢理工大學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等國家重點項目的支持下,形成了六大類30餘種高新技術成果產品,並先後獲得十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及國家專利,其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平。
1997年:
1997年,國家批准「武漢理工大學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為全國唯一的光纖感測技術重點工業性試驗基地,總投資2800萬元,以光纖液位、溫度、閥位等三種產品建立工業性試驗線,開展工業性試驗,並形成年產10000台套的工試生產能力。該項目於2001年5月通過了國家驗收鑒定,鑒定專家委員會認為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0年
2000年8年,為使研究成果更有效的服務國家經濟建設項目,以及適應市場需求,武漢理工大學對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進行整體改制,並聯合武漢鋼鐵集團、「北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投資公司」、「湖北雙環科技開發投資公司」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了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自此掀開了理工光科在我國光纖感測行業的歷史足跡。
2008年
2008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對武漢理工大學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申報的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批復,並獲得國家建設資金進行籌備,武漢理工光科與武漢理工大學作為項目的共同承建單位。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後,將有力的支持理工光科的技術和研發方面的綜合實力,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代表著我國光纖感測技術的前沿陣地,將通過理工光科轉化為產業化經營服務國計民生。
2009年
2009年9月,烽火科技集團.武漢郵電科學院與武漢理工大學完成了對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收購(烽火科技集團.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Fiberhome.WRI)是國資委直屬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研究與發展的基礎)。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理工光科將秉承「技術創新」的核心使命,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科學管理,整合公司內外部資源,大力拓展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力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光纖光柵感測技術整體方案提供商

3. 哪個公司參股武漢理工光科IPO申請獲通過,佔比18%

這個不知道耶

4.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紹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工光科)於2000年8月成立,由武漢理工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北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雙環科技開發投資公司等上市公司和社會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是以生產經營新一代光纖感測系統系列產品以及相關儀器儀表器件研製、開發、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5. 光纖概念股有哪些

光纖概念一共有22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光纖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16家光纖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根據雲財經大數據智能題材挖掘技術自動匹配,光纖概念股的龍頭股最有可能從以下幾個股票中誕生理工光科、光庫科技、通光線纜。

6.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屬於什麼公司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屬於烽火科技集團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旗下生產光纖光柵感測器的公司。

7.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的領導簡介

首席科學家 姜德生教授
光纖感測技術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9年3月出生, 1975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並於1985年赴法國昂熱大學研修非線性光學。1990年至今任武漢理工大學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光纖感測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現為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2001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02年湖北省授予 「 五一 」 勞動獎章,,2005年評選為中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
姜德生教授是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員,2000年擔任國際SPIE「感測器與先進製造技術」大會主席。兼任中國材料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機電一體化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2007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姜德生教授20多年來從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纖感測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尤其在材料與信息的交叉領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應用實踐。採用多種材料加工新技術,攻克了光纖感測敏感材料制備、光纖材料的顯微加工與光纖感測光學元件集成設計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形成了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生產技術與裝備。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科技項目20多項。在光纖感測技術的實用化、工程化、產品化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開拓性工作,研究開發了七大類三十多種光纖感測技術新產品,許多產品貼補了國內空白,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並在石油化工、冶金、交通運輸、水利水電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獲得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主持完成了「光纖感測器國家高技術示範工程」,建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系列光纖感測器生產基地-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為推動我國光纖感測技術的產品化進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均排名第一)。近五年來,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20篇,ISTP收錄15篇。申請發明專利10餘項,已授權2項;培養博士研究生20餘名,碩士研究生80餘名。

8.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結構

理工光科與武漢理工大學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密切合作,雙方共有科研用房5600平方米,建有工藝研究室、光纖微加工研究室、器件研究室、系統研究室、工程摸擬驗證實驗室、技術標准與計量研究室等六個研究實驗室,價值3000餘萬元。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儀表設備500多台套。
理工光科在武漢·中國光谷建設的現代化生產廠房8000餘平方米,建有四條專業生產線。現有感測光纖光柵、光纖光柵溫度、應變、壓力、振動等系列感測器和大型結構工程與重大裝備長期健康安全監測系統、光纖光柵感溫火災探測系統、光纖氣敏感測器及煤礦瓦斯與一氧化碳一體化監測系統、系列光纖液位感測器、光纖高溫感測器及測量系統、煤氣櫃光纖櫃位計等多種系列產品,用戶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的石油、石化、電力、交通等十餘個行業。
理工光科現擁有光纖光柵溫度、應變、壓力、振動等系列感測器和大型結構工程與重大裝備長期健康安全監測系統、光纖光柵感溫火災探測系統、光纖氣敏感測器及煤礦瓦斯、一氧化碳一體化監測系統、系列光纖液位類感測器、光纖高溫感測器及測量系統、煤氣櫃光纖櫃位計等多種系列產品。公司用戶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的石油、石化、電力、交通、水利、冶金、建築、國防、教育科研等十餘個行業,為國家大型工程與重大裝備及易燃易爆等危險惡劣場所提供新的安全監測手段,為國家眾多行業和國防軍工項目提供新的檢測技術與裝備。作為中國國家發改委《光纖感測器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的項目承擔單位和中國科技部863成果轉化基地之一,理工光科現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光纖感測器產業化研發與生產基地 。

9. 武漢理工光科信息 為什麼注銷

為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根據公司具體經營發展情況,經審慎研究,擬注銷子公司武漢理工光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10. 5G概念股有哪些

1、理工光科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工光科)於2000年8月成立,由武漢理工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北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雙環科技開發投資公司等上市公司和社會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2、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控股的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於1998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同年10月,「大唐電信」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縱橫通信:成立於2006年12月,是一家以「提供高品質的通信服務保障及技術解決方案」作為企業使命,以通信延伸網路建設、通信網路代維、通信網路優化為主營業務的通信技術服務企業。

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並致力於成為通信服務專家,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全方位為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提供高效、優質的通信技術服務。

(10)理工光科股票股東擴展閱讀:

分析預計: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創造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與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低成本高質量的「中國製造」產品沖撞歐美本土產品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沖突將日趨升級激化。

面對美國利益集團的強大壓力以及即將開始的下屆總統大選,布希政府表示,要「採取相應的對策」。財長斯諾、商務部長埃文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貿易代表佐立克等主要經濟官員也紛紛指責中國的貨幣與貿易政策。可以看出,美國正逐漸失去對中國的耐心。

一些亞洲專家認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全球的資金與人力資源正在大洗牌。以往的全球化是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含量的產業遷離歐美;而今,隨著通訊手段的大幅提高以及中國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也同樣捲入了全球化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