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們知道人人網嗎
人人網首席執行官陳一舟人網站[2]原名校內網,於1999年5月創立。2000年3月15日,人人網站在香港的母公司人人媒體控股有限公司(renrenMediaHoldingLtd)購入香港上市公司安佳集團有限公司(代碼為0059)82%的股權,更名為人人媒體有限公司(renrenMediaLtd),實現了買殼上市。新聞集團以2.3億元入股人人媒體,持有14%股權,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風險投資公司J.H.WhitneyCo.持有21%的股權。2000年5月22日人人媒體開始在香港主板正式掛牌交易,此後還收購了奇跡網、360全景網和中雇網三家網站。[3]
2000年的人人網站十分有限並且增長緩慢的用戶流量,限制了廣告總收入的增長,微乎其微的廣告收入對日益高漲的成本支出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並且,因其整體的受眾對象不明確、過於寬泛,本來就不太大的用戶規模,其商業價值更是大打折扣。 2001年2月16號上午因控股股東要求出售控股股份,香港股市代碼為0059的「人人媒體」停牌。這一天距當初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則不滿兩年。
2005年2月人人網再次被千橡陳一舟賦予了生命,完成了一個6年的輪回。青山依舊在,只是風雲改,6年後,網路環境以及網民對網路的依賴已非當年可比;6年後,生活消費也在各種互聯網的訴求中脫穎而出。2006年5月18日,Renren. com以「本地人,新發現」的思路切入「生活消費資訊」拉起了新的戰役號角。 當WEB2.0的盈利能力普遍開始受到質疑的時候,互聯網大鱷千橡互動集團卻高調復活人人網,其雄心已經不言而喻。而幾乎就在悄無聲息之中,人人網特色鮮明的黃色小人LOGO已經在全國33個城市悅然啟動。但遺憾的是,半年多以後,因發展過慢,人人網在2007年3月底再一次歇菜。 2009年7月,千橡集團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 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團在校內網發布消息,「為了給校內網帶來一個更長遠、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們需要割捨對校內品牌的依戀之情,去積極的、勇敢的創造一個更偉大,更具延展性的新品牌,一個廣大用戶心目中的至愛品牌」,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最實際的原因,是因為當年熱衷於校內網的許多大學生畢業並踏入社會後,發現他們並不在學校,然而每天還在登陸校內網,所以感到不適應。同時,千橡集團為了創造一個更加具有廣闊性的社交網站,決定把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社會上所有人都可以來到這里。從而跨出了校園內部這個范圍。
------ 來自網路
② 請問現在的人人網即原校內網被日本人收購了嗎
4月30日,日本共同社發布消息稱,日本軟 銀 公 司已同中國互聯網公司千橡互動集團就
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並將其納入麾下一事達成協議。軟 銀將斥資約100億日元(約合人民
幣6.75億元)購買千橡約14%的股份。 再加上定向增發,軟體的出資總額將達到約400億日
元(約合人民幣26.89億元),從而擁有千橡40%的股份。軟 銀社長將擔任千橡的董事,直
接參與經營決策。千橡旗下最大的就是MOP和校內網,其中校內網為實名注冊,超過2000萬
用戶,高達900萬的活躍用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高等學歷人才資料將被日本掌握。資料將
會落入日本情報部門
日本老闆的校內我們怎麼辦嗎?
校內網中所有大學生(要包括高中生)的注冊資料90%以上都是真實的,當代青年是中國未
來的社會主流,如何防止這些資料落入到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和人手中,是一個很嚴肅的
問題。
由於信息真實性很高,校內網是一個獨特的網路,我感覺,這個網路的所有涉外融資
、控股交易都需要經過國家安全部門的審核,如果這個網路歸於日企旗下,我們對於日本
將毫無秘密可言,這將會是國家的一次重大泄密,有什麼能比向民族對立國家泄露1500萬
未來社會精英的詳細個人信息更嚴重呢?!(我不是憤青)
而現在,正面臨著這樣的挑戰!日本軟銀以融資的名義即將擁有校內網40%的股份!
100億日元輕松獲得1500萬大學生的資料,可以輕易的分析你這個國家的未來!
這件事情之後,校內網上已經有上萬學生刪除了信息.
希望各位轉發一下
校內網已經違背了他的宗旨,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注冊使用,並不是他所謂的為在校學
生提供交流平台。
大家的電話\QQ之類的隱私信息最好不要暴露於上。
我將這些問題在校內網上寫成了日誌,結果已經被刪帖兩次了。昨天網易傳出的日本軟銀
控股校內網的新聞,結果昨天在校內網上「日本軟銀」這四個字就成了違禁詞彙不讓發表
,我將「日本軟銀」改成漢語拼音發表後,很快,我的日誌就被刪了!(我只是將網易的
新聞基本原封不動的復制了一下而已)。於是,我將上述藍色和紅色的話寫成了日誌,沒
想到今天又被刪了!我真的是太郁悶了!校內網顯然早有預謀,它不想讓它的大學生用戶
能夠知道它被日企控股的消息。
我和我的舍友都感覺這個問題相當嚴重,主要是校內網是一個很特別的網路,其一,它的
1500萬用戶的真實性太高了,其二,它的用戶基本都是大學生、研究生。如果被別有用心
的國家獲得了這些信息,對你這個國家的未來,豈不是很好分析?
我真的希望我不是在杞人憂天,我一向敬佩你們南都的報道,希望你們能關注一下此事。
校內網以4億元的價格被日本公司收購 ,校內官方已承認 。
相當於買了1500萬大學生的個人檔案
日本現在輕松獲得2200萬大學生的資料,可以輕易的分析你這個國家的未來
.... ....
譴責校內網,同時建議國家保護我們的核心資料庫
我們不是反日,但這關乎我們國家的核心戰略價值
希望,有關部門有國家資料庫戰略意識
除非日本的資料庫給我們對等交換
中日友好的可持續性發展是建立在共擔風險,共享資源的基礎上的,當然能達到共鳴的默契最好。
喚醒我們相關部門的中國資料庫的安全和發展意識
開放、對等、共享、全球化——新經濟法則
開放、對等、共鳴、全球化——新商業思想
更何況是作為國家戰略的層面
在如此不平等的情況下,不能讓日本如此輕松如此大規模地獲得我們將來每一代大學生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
這些校內網的創業者只有經濟意識,沒有國家安全和利益意識的小新富
4億元,當然超出他們的期望了,但我們的大學生的信息庫就輕松地給了日本的情報部門,當然是通過企業的形式轉手
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注意阿
假借,我們這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業新富的手
這樣多輕松,如果日本的企業來做,早就引起國家的警惕了
中國現在,人多,官多,機構多,真正為國家利益用心做事情的不多——這件事情就這么發生了阿
當咱們的安全部門忙得一塌糊塗在費盡心機的維護國家安全時,手段和方式已經變得連他們都理解不了,發現不了,現在60%以上的情報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而通過資料庫得到的就更精準更有深度了
因為,校內網看起來是屬於新經濟下的創業英雄問題
實際上,裡面是大學生的信息庫問題,而且是大學生專屬的
其實,它現在還在投入期,日本看中的不是它的商業價值,是資料庫情報
校內網是復制的FACEBOOK,微軟投資facebook是為了它的軟硬體系統的市場,日本收購校內網則是為了中國新生代的大學生的動態資料庫
它可以把這些資料庫進行數據分類,深度挖掘,分析打包後給各個行業或企業及國家情報部門
這樣,賣數據是可以賺錢的——對日本
我們要想和日本建立一個長期持續的戰略夥伴關系,世代友好,首先我們就要有保護好自己利益的手段和能力
越是盛世,越需要危言
越是友好,越需要防備
否則,受傷的總是我們
我們不是要和日本建立東亞共榮圈
而是要和日本建立東亞共同體
共榮圈意味著只可同福 不可共苦——其實,幕後是不平等口號下的忽悠
共同體的內涵是共擔風雨 共享進步——這樣,才是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發展共同體
也希望日本不要耍小聰明
當然,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要清醒,要智慧
只要我們退出校內網,不去上面交流就可以
當然,重要的是國家有關部門要介入管理
只有我們做好最壞的最危險的預防和准備,我們才能盡最大可能給中日之間的長期持續友好爭取最美好的未來。
對夥伴的縱容和綏靖就是對它最大的不負責,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現在互聯網的幕後分析系統很精準
比人工情報要強很多倍(盡管不能完全代替)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軟銀(日本投資公司)
阿里巴巴的企業資料庫,應該對日本的情報分析有很大幫助——日本很早就預測,中國的高速發展將會帶來日本的振興——是要數據作支撐的。
相關資料:
2008.05.01
軟銀將收購千橡互動,完成在華網路業務布局
軟銀就收購中國互聯網大企業千橡互動(OPI,北京市)與該公司達成了協議。軟銀將斥資約400億日元購買OPI股票的40%,掌握其經營權。軟銀將把該公司作為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網路市場上提供手機信息等新服務的基地。中國的網路人口於2008年將超過2億2000萬人,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為此,日本SNS巨頭Mixi和谷歌等美國公司也在加快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的速度,圍繞龐大的中國網路市場的競爭將趨於激化。
軟銀已斥資約100億日元購買了OPI約14%的股票。並得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新股預約權。軟銀最終將投資400億日元,把出資比例提高到約40%。超過該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一舟,成為第一大股東,軟銀社長孫正義預計將擔任董事。
OPI運營的「校內網」是面向學生的網站,擁有約2200萬會員,提供網友和熟人之間交換信息的SNS服務。
「校內網」用戶數量超過日本第一大社交網站Mixi(約1300萬人)。雖然業績保密,但校內網已經成為了每月新增200萬用戶的巨大媒體,著眼於未來上市,已有投資基金向其出資。軟銀將著眼於投資回報,利用龐大的客戶基礎,開展網路廣告和視頻發送等服務。
在中國,軟銀通過其出資約30%的阿里巴巴集團,掌握了企業間電子商務份額的70%,消費者拍賣網站份額的80%。此次通過出資千橡互動,該公司將完成在中國的主要網路業務的布局。(4月30日 《日本經濟新聞》晨報
③ 「人人網」是什麼時候倒閉的願意
你說的很對。
人人網站(renren.com)於1999年5月創立。2000年3月15日,人人網站在香港的母公司人人媒體控股有限公司(renrenMediaHoldingLtd)購入香港上市公司安佳集團有限公司(代碼為0059)82%的股權,更名為人人媒體有限公司(renrenMediaLtd),實現了買殼上市。新聞集團以2.3億元入股人人媒體,持有14%股權,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風險投資公司J.H.WhitneyCo.持有21%的股權。5月22日人人媒體開始在香港主板正式掛牌交易,此後還收購了奇跡網、360全景網和中雇網三家網站。
2000年的人人網站十分有限並且增長緩慢的用戶流量,限制了廣告總收入的增長,微乎其微的廣告收入對日益高漲的成本支出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並且,因其整體的受眾對象不明確、過於寬泛,本來就不太大的用戶規模,其商業價值更是大打折扣。
2001年2月16號上午因控股股東要求出售控股股份,香港股市代碼為0059的「人人媒體」停牌。這一天距當初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則不滿兩年。
2005年2月人人網再次被被千橡陳一周賦予了生命,完成了一個6年的輪回。青山依舊在,只是風雲改,6年後,網路環境以及網民對網路的依賴已非當年可比;6年後,生活消費也在各種互聯網的訴求中脫穎而出。2006年5月18日,Renren.com以「本地人,新發現」的思路切入「生活消費資訊」拉起了新的戰役號角。
當WEB2.0的盈利能力普遍開始受到質疑的時候,互聯網大鱷千橡互動集團卻高調復活人人網,其雄心已經不言而喻。而幾乎就在悄無聲息之中,人人網特色鮮明的黃色小人LOGO已經在全國33個城市悅然啟動。
但遺憾的是,半年多以後,因發展過慢,人人網在2007年3月底再一次歇菜。
2009年7月,千橡集團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
④ 人人網真的被日本收購了嗎
北京商學共同業界消息:校內網以4億元的價格被日本公司收購 ,校內官方已承認 ;並改名為:人人網 。
這相當於:日本軟銀買了1500萬大學生的個人檔案。
日本現在輕松獲得2200萬大學生的資料,可以輕易的分析你這個國家的未來 大家可以在網路搜索日本軟銀 。
這件事情之後,校內網上已經有上萬學生刪除了信息。
校內網上 日本軟銀 這四個字就成了違禁詞彙不讓發表。
校內網中所有大學生(要包括高中生)的注冊資料90%以上都是真實的,當代青年是中國未
來的社會主流,如何防止這些資料落入到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和人手中,是一個很嚴肅的
問題。
由於信息真實性很高,校內網是一個獨特的網路,我感覺,這個網路的所有涉外融資、控股交易都需要經過國家安全部門的審核,如果這個網路歸於日企旗下,我們對於日本將毫無秘密可言,這將會是國家的一次重大泄密,有什麼能比向民族對立國家泄露1500萬未來社會精英的詳細個人信息更嚴重呢?!(我紫龍不是憤青,只是實話實說。)
而現在,正面臨著這樣的挑戰!日本軟銀以融資的名義即將擁有校內網40%的股份!
100億日元輕松獲得1500萬大學生的資料,可以輕易的分析你這個國家的未來!
這件事情之後,校內網上已經有上萬學生刪除了信息.
更多鏈接:
校內網已經違背了他的宗旨,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注冊使用,並不是他所謂的為在校學
生提供交流平台。
大家的電話\QQ之類的隱私信息最好不要暴露於上。
我將這些問題在校內網上寫成了日誌,結果已經被刪帖兩次了。昨天網易傳出的日本軟銀
控股校內網的新聞,結果昨天在校內網上「日本軟銀」這四個字就成了違禁詞彙不讓發表
,我將「日本軟銀」改成漢語拼音發表後,很快,我的日誌就被刪了!(我只是將網易的
新聞基本原封不動的復制了一下而已)。於是,我將上述藍色和紅色的話寫成了日誌,沒
想到今天又被刪了!我真的是太郁悶了!校內網顯然早有預謀,它不想讓它的大學生用戶
能夠知道它被日企控股的消息。
我和我的舍友都感覺這個問題相當嚴重,主要是校內網是一個很特別的網路,其一,它的
1500萬用戶的真實性太高了,其二,它的用戶基本都是大學生、研究生。如果被別有用心
的國家獲得了這些信息,對你這個國家的未來,豈不是很好分析?
我真的希望我不是在杞人憂天,我一向敬佩你們南都的報道,希望你們能關注一下此事。
校內網以4億元的價格被日本公司收購,校內官方已承認 。
相當於買了1500萬大學生的個人檔案
日本現在輕松獲得2200萬大學生的資料,可以輕易的分析你這個國家的未來
.... ....
譴責校內網,同時建議國家保護我們的核心資料庫
我們不是反日,但這關乎我們國家的核心戰略價值
希望,有關部門有國家資料庫戰略意識
除非日本的資料庫給我們對等交換
中日友好的可持續性發展是建立在共擔風險,共享資源的基礎上的,當然能達到共鳴的默契最好。
喚醒我們相關部門的中國資料庫的安全和發展意識
開放、對等、共享、全球化——新經濟法則
開放、對等、共鳴、全球化——新商業思想
更何況是作為國家戰略的層面
在如此不平等的情況下,不能讓日本如此輕松如此大規模地獲得我們將來每一代大學生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
這些校內網的創業者只有經濟意識,沒有國家安全和利益意識的小新富
4億元,當然超出他們的期望了,但我們的大學生的信息庫就輕松地給了日本的情報部門,當然是通過企業的形式轉手
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注意阿
假借,我們這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業新富的手
這樣多輕松,如果日本的企業來做,早就引起國家的警惕了
中國現在,人多,官多,機構多,真正為國家利益用心做事情的不多——這件事情就這么發生了阿
當咱們的安全部門忙得一塌糊塗在費盡心機的維護國家安全時,手段和方式已經變得連他們都理解不了,發現不了,現在60%以上的情報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而通過資料庫得到的就更精準更有深度了
因為,校內網看起來是屬於新經濟下的創業英雄問題
實際上,裡面是大學生的信息庫問題,而且是大學生專屬的
其實,它現在還在投入期,日本看中的不是它的商業價值,是資料庫情報
校內網是復制的FACEBOOK,微軟投資facebook是為了它的軟硬體系統的市場,日本收購校內網則是為了中國新生代的大學生的動態資料庫
它可以把這些資料庫進行數據分類,深度挖掘,分析打包後給各個行業或企業及國家情報部門
這樣,賣數據是可以賺錢的——對日本
我們要想和日本建立一個長期持續的戰略夥伴關系,世代友好,首先我們就要有保護好自己利益的手段和能力
越是盛世,越需要危言
越是友好,越需要防備
否則,受傷的總是我們
我們不是要和日本建立東亞共榮圈
而是要和日本建立東亞共同體
共榮圈意味著只可同福 不可共苦——其實,幕後是不平等口號下的忽悠
共同體的內涵是共擔風雨 共享進步——這樣,才是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發展共同體
也希望日本不要耍小聰明
當然,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要清醒,要智慧
只要我們退出校內網,不去上面交流就可以
當然,重要的是國家有關部門要介入管理
只有我們做好最壞的最危險的預防和准備,我們才能盡最大可能給中日之間的長期持續友好爭取最美好的未來。
對夥伴的縱容和綏靖就是對它最大的不負責,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現在互聯網的幕後分析系統很精準
比人工情報要強很多倍(盡管不能完全代替) 。
OPI運營的「校內網」是面向學生的網站,擁有約2200萬會員,提供網友和熟人之間交換信息的SNS服務。
「校內網」用戶數量超過日本第一大社交網站Mixi(約1300萬人)。雖然業績保密,但校內網已經成為了每月新增200萬用戶的巨大媒體,著眼於未來上市,已有投資基金向其出資。軟銀將著眼於投資回報,利用龐大的客戶基礎,開展網路廣告和視頻發送等服務。
在中國,軟銀通過其出資約30%的阿里巴巴集團,掌握了企業間電子商務份額的70%,消費者拍賣網站份額的80%。此次通過出資千橡互動,該公司將完成在中國的主要網路業務的布局。(9月19日 《北京經濟新聞》晨報 )
以上是我親自使觀察過的 兄弟們 可以看看 自己決定
聲明:紫龍(紫藝龍)個人發表,實行自己的言語自由權利,於其他人員無關。
紫龍 呈上
2009-9-15 4:10:11
⑤ 中國哪些互聯網大公司日本人是大股東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淘寶網、支付寶)- 第二大股東是「日本軟銀」
PPTV(就是PPLIVE)- 大股東是「日本軟銀」,占股35%
人人網(校內網)- 大股東是「日本軟銀」
⑥ 人人網是日本人開的嗎
2008年4月,日本軟銀購買千橡集團約14%的股份,成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8]。於是有人聲稱「日本公司成為校內網的老闆,校內網大學生的資料將會被泄露給日本人」,並廣泛流傳於各論壇、QQ群等。對此,校內網發表聲明指競爭對手惡意誹謗,並拿出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文件來證明自身清白。 根據人人網的用戶條款第十七條,任何用戶在人人上發表的內容其版權將歸人人網所有,這一點引起了不少用戶的爭議。部分用戶已經不在人人網上發表有價值的內容。因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人人網放棄了對於用戶發表內容的版權聲明。
⑦ 聽說校內網(現已更名為人人網)被日本公司收購了,是不是真的
別聽人家說啥就是啥,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
1、2005年12月 校內網正式成立。
2、2006年10月,千橡互動集團並購校內網。
3、2009年8月 校內網更名人人網。
而爭議的人人網並購的是千橡互動集團。
千橡互動集團(China InterActive Corp)成立於2002年,創始人陳一舟先生!是中國第一的互動娛樂集團,集娛樂互動門戶、移動增值業務、多媒體內容傳輸等多元化業務為一身的綜合性互聯網集團公司。
看準了,是中國的!
而大家所熟知的「貓撲網」就是人家陳一舟旗下的!說敢說,貓撲是日本的!
⑧ 人人網到底是不是被日本軟銀收購了!
那時假的 新浪科技訊 4月30日中午消息,據千橡互動集團(下稱「千橡」)確認,該公司將獲得日本軟銀總額400億日元(約合3.84億美元)的投資。交易完成後,軟銀將持有千橡約40%的股份,這將極大程度地鼓舞國內社交網站(SNS)的士氣。
根據協議,軟銀於4月7日向千橡注資100億日元(約合9600萬美元),獲得14%股份。1年後,軟銀可行使300億日元(約合2.88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將持股比例增至40%。
另據陳一舟本人確認,千橡本輪融資總額為4.3億美元,除了來自軟銀3.84億美元的投資外,還有Joho Capital和SBI的戰略投資。
軟銀注資意在校內網
此前,包括千橡旗下校內網在內的國內SNS網站從未獲得如此大筆的注資。業內人士預測,軟銀注資千橡將迅速「攪熱」國內SNS市場。
在一些互聯網資深人士看來,千橡董事長陳一舟一直有校園社區「情結」。1999年他曾與楊寧、周雲帆聯合創辦大學生社區ChinaRen,2000年該網站出售。 隨後陳一舟創辦社區網站貓撲,貓撲先後經歷轉型門戶,進軍網游及裁員風波,最終回歸社區定位。2006年,陳一舟從王興手中接過校內網,千橡在國內互聯網市場的影響力隨著校內網的高速發展而迅速擴大。
千橡目前在中國主要客戶群是在校學生,該公司旗下的校內網目前是國內用戶量第一的社交網站,對外宣布的會員數已超2千萬。分析人士認為,軟銀投資千橡是看中其校內網的價值。實際上,軟銀總部所在的日本網路市場中,社交網站亦非常發達,這一定程度上也促使軟銀加大對中國SNS的重視。
校內網一位創始人與新浪科技談及軟銀控股對校內網未來業務發展的影響,稱目前尚不好判斷。「校內的發展取決千橡管理層,但軟銀作為大股東,會不會強加資本意志也不好說。」該人士說。他還表示,拿到資金後校內能做的事情更多一些,「相比較之前千橡拿到四、五千萬美元的風投,他們現在顯得更成熟。」
易觀國際總裁於揚表示,校內網是千橡最有價值的部分,也是軟銀最看好的部分,因此軟銀此次的資金將更多的幫助校內鞏固優勢地位,短期不會對千橡策略作出重大調整。但是從長期看,軟銀有可能將旗下投資的公司業務進行互動和整合,但這要取決於校內網的發展狀況。
對於軟銀看好校內網而砸巨資的觀點,一起網CEO、互聯網資深人士謝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孫正義一直看好無線寬頻市場,目前軟銀在日本寬頻市場已擁有350萬用戶,投資千橡可能與孫正義的整體布局有關系,「他有可能在中國通過社區切入無線運營」。
軟銀一直積極在中國市場尋求擴張。除了千橡,軟銀還持有阿里巴巴近三分之一的股份。
陳一舟:是「注資」不是「收購」
千橡這兩年在資本市場動作頻繁,2006年曾有意與華友世紀合作並實現「借殼上市」,華興資本當時負責幕後操盤。後來,該合作因故放棄。今年1月份,業內有消息稱軟銀計劃以3億美元入股千橡。
今日上午,千橡相關負責人透露,陳一舟目前暫時不便和外界交流細節,但他剛剛與陳一舟電話確認了上述消息。
另據外電報道,軟銀發言人Takeaki Nukii今天表示,根據本月早些時候簽署的協議,軟銀已投資約100億日元(約合9667萬美元)獲千橡14%的股份,軟銀未來對千橡互動的總投資可能會達到400億日元。交易完成之後,軟銀總裁孫正義可能會成為千橡互動的執行董事。
具體做法是,千橡將面向軟銀發行新股,從而軟銀持有的股份將由現在14%增至40%。預計軟銀將為此支出略高於200億日元(約合1.92億美元)到300億日元。陳一舟對上述交易數字給予了確認。不過他強調指出,軟銀此次是「注資」千橡,而不是「收購」千橡。
陳一舟解釋說,軟銀在持有千橡40%的股份後,確實會進入董事會並成為董事一員。但軟銀進入中國任何一家公司的習慣做法都是,在股權上為第一股東,但軟銀不會去控制和主導這些公司的發展(你信嗎???)。
截稿前,千橡一位高管告訴新浪科技,目前集團還在內部討論此事,下午將對外給出官方消息。另據軟銀中國一位合夥人透露,此次注資千橡由日本軟銀公司全盤負責,軟銀中國未參與其中。(全智 韓枝)
註:雖然不是收購行為,但是控股百分之四十也應該成為最大股東了,雖說會保持校內網的獨立性。。。。但是。。。呵呵 大家注銷校內吧
⑨ 陳一舟&孫正義誰是人人網的最大股東各佔百分之多少
呵呵 不知道 反正日本第三大移動運營商軟銀是人人網最大的股東,擁有人人網40%的股份。(
⑩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哪個市值高
據中青報報道,騰訊、網路、阿里巴巴、人人等幾大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真正大老闆是誰?答案肯定不是馬化騰、李彥宏、馬雲和陳一舟,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站創始人,而是只出現在各家公司財務信息中的大股東。今年以來,圍繞阿里巴巴IPO的各種消息和討論不絕於耳,馬雲與軟銀、雅虎之間的恩怨情仇也被不斷解讀。如何處理創始人和大股東之間的關系,是國內外互聯網公司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平時這些大股東大多隱匿於公眾的視野之外,只出現在各家公司的財報信息中。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 軟體、 ——目前市值2500多億的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騰訊,它的幕後大老闆是誰?答案不是馬化騰,而是南非MIH。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網路、人人網、阿里等國內互聯網巨頭身上。而這也是為什麼馬雲一再堅持將控制權掌握在阿里巴巴合夥人手中的真正原因吧。騰訊:南非MIH持股近34%騰訊是目前國內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2004年上市時的發行價為3.7港元,昨日收盤時已經上漲到416港元,9年多以來的漲幅超過百倍。今年7月,騰訊CEO馬化騰憑借560億元成為《2013胡潤IT富豪榜》頭名。不過,馬化騰卻不是騰訊的最大股東。騰訊創業初期,IDG和盈科數碼分別向騰訊投資220萬美元,各占騰訊20%股份,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此後,南非MIH集團從盈科數碼和騰訊創始人團隊手中收購了一部分騰訊公司的股份。在2004年上市之前,騰訊對股權結構重新調整,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團持有騰訊33.93%的股權,馬化騰持股10.22%,還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團對於馬化騰給予充分信任,一開始就放棄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權,因此馬化騰持有騰訊的股份比例雖然不高,但公司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他和幾位聯合創始人來負責。網路:美國德豐傑持股25.8%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中,網路超過560億美元的市值遠高於其他公司,2005年網路在納斯達克上市時發行價為27美元,2010年曾以10比1的比例進行拆分,目前股價仍然超過160美元。同樣,網路創始人、CEO李彥宏也不是公司的最大股東,網路從創到上市前一共進行過三輪融資,來自美國的投資基金德豐傑都是主要投資人。網路上市時,德豐傑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5.8%。當時,網路高管團隊持有公司43.5%的股份,其中李彥宏個人持股22.4%,為最大的個人股東。根據網路2012年年報,李彥宏持股比例變為15.98%,其妻子馬東敏持股4.8%。雖然李彥宏和馬東敏持股比例合計為20.78%,少於德豐傑,不過美國股市允許「AB股」的雙重架構,通過該模式李彥宏和馬東敏的投票權高達68.17%,穩穩地掌握了公司控制權。阿里巴巴:日本軟銀持股31.9%2012年,阿里巴巴和雅虎簽署協議,前者以76億美元回購雅虎持有的20%阿里巴巴股份。回購之後,雅虎和軟銀持股比例分別為24%和31.9%,來自日本的軟銀成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阿里巴巴管理層目前僅持有公司股份10%左右,馬雲一人就佔7.43%。如果按照香港股市「同股同權」的原則,投票權應與股權比例相當,阿里巴巴管理層的投票權只有10%左右。擺在阿里巴巴管理層面前原本只有兩條路,要麼採用「AB股」架構赴美上市,要麼效仿騰訊,說服大股東放棄投票權。此前有消息稱,為了讓阿里巴巴能夠順利在香港IPO,軟銀願意放棄部分投票權。不過,阿里巴巴管理層卻希望通過「合夥人制度」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與港交所形成了僵持局面。人人網:日本軟銀持股34.2%2008年4月,人人公司的前身千橡互動集團對外宣布,獲得軟銀總額400億日元(約合3.84億美元)的投資,交易完成後軟銀持有千橡約40%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人人公司2011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日本軟銀是最大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34.2%,日本軟銀CEO孫正義曾表示,希望將人人公司的持股比例保持在35%左右。創始人陳一舟擁有22.8%的公司股份,但通過「AB股」架構擁有55.9%的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