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年初雷軍承諾不會出售股份,3個月後竟然出現套現
雷軍確實承諾在一年之內不會出售持有的所有股票,但是他代表的是他自己,雷軍的承諾也只能發揮表率作用,其他股東是否選擇套現,仍將取決於他們對小米公司長期發展的判斷以及手中股票的價值。他不能代表股東的想法。
同時,小米集團的抗風險能力也在穩步提升,小米集團上半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人民幣349.2億元,總現金儲備達到人民幣511億元。充足的現金和資產,為小米去年Q4以來的持續調整優化和未來增長保駕護航。
㈡ 小米股權結構
1.小米股權結構最大股東是雷軍 小米的股份構成就需要從小米的創業歷史開始了 小米號稱八大創始人,其中的七位:雷軍、林斌(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周光平(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主持設計「明」系列手機)、劉德(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黎萬強(原金山詞霸總經理)、黃江吉(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
2.另外一個人是王川,多看創始人,也是雷軍天使的項目,專注於改良Kindle的閱讀系統,創立多看之前開發了一套被國內大部分KTV採用的點播系統,所以對於開發Linux系統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時候就著手開發電視盒子——小米盒子的雛形。
3.小米在2010年創立時,規模是含7位合夥人的14人團隊,就是「上樑山喝小米粥」的14個人。王川是後來被小米收購成為合夥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團隊扁平化的思路,團隊僅為三層:合夥人、核心管理層及基層員工。 因為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只能根據坊間傳聞及行業慣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軍的股份在40%左右,其餘的合夥人在5%左右,留給員工的期權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軍的股份是其餘任何一位合夥人的5-10倍之間,甚至超過其餘合夥人的總和。
4.創立小米時,雷軍的身家在幾十億人民幣左右,遠超其餘所有人的總和,是其餘任何一個合夥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為雷軍在當時已經名滿天下,不僅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半創業人(做過金山的CEO),還是成功的創業人(和陳年一起倒騰了卓越並成功在2004年賣給Amazon,估價為7500萬美元),還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估值曾高達30億美元的凡客,後來上市的YY和獵豹等等,以及若干沒上市的明星項目)。
5.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而已。雖說創業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資人的眼中,間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創業者的身家有關系,身家越高,投資人願意賭你。 小米作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是沒有天使投資人的,因為雷軍本人就是,他也參與了後續融資。在小米創業時,其它合夥人的資產加一起可能只有雷軍的百分之幾。雷軍既出錢又親自出任創始人CEO當然股份佔比很高。
㈢ 小米集團突然發布公告,股票和債券暫時停止交易,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米公司打算增發一些股票和債券,所以才會進行這樣的操作的,一般來說,在每一個公司進行增發股票和債券的時候,都會把原來的股票進行暫時停止交易,這也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是為了能夠從整體上衡量股票的價格。小米當時是在香港股市當中上市的,這對於小米集團的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次的突然暫時停止交易,其實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都是想不到的,這件事情現在已經上了熱搜,而且很多投資者一直在討論這件事情。
我認為小米集團的這個操作對於未來的發展肯定是有幫助的,不僅僅能夠解決短期的問題,而且從長期上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㈣ 閑來無事在小米金融投了100塊錢然而幾個星期了不知道怎麼提出來,我買的好像是股票
小米金融提現方法:
1、在小米金融首頁這里,點擊活期寶下方的【 贖回】
㈤ 如何看待小米創始人雷軍 8 月 31 日轉出 3 億股小米股票到雷軍基金會
根據小米方面對記者的回復,「賣出原因是雷軍不再控制雷軍基金會導致可統計份額降低,並非減持,這家基金會是一傢具有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而雷軍根據香港當地條例終止對基金會的控制。」
雷軍基金會為市場所熟知,是今年7月。當時,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近期向小米基金會、雷軍基金會各捐贈3.08億股公司B類股用作公益用途,合計約6.16億股。
當時的背景之一是,雷軍剛剛官宣,2021年Q2小米全球銷量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霸主三星。這是小米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因此,這筆「豪捐」當時引發了很大的市場反響。
按照邏輯,雷軍向雷軍基金會的捐贈並非現金,而是股票,獲得股票的基金會可以享受這些股票所帶來的分紅,然後再把分紅用於公益項目,也可以直接進行買賣等股票交易。同時,雖然雷軍所捐贈的對象為「雷軍基金會」,但是並不意味著「左手倒右手」。因為基金會要受到香港稅法制約,只能用於慈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所捐贈的是「B類股票」,小米作為港交所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其擁有「A類股票」和「B類股票」兩大類,B類股票往往意味著1股1票。
實際上,作為小米的靈魂人物,雷軍每次對於小米的持股變動都會牽動市場神經。
上一次雷軍股權變動被市場所關注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當時多家股票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小米創始人雷軍的持股數發生了變動,這被認為是雷軍本人對小米股票進行了減持。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當時澄清表示,雷軍先生沒有減持股票,持股數量沒有變化,改變的只是他的B類股投票權數量,因為不再代理部分小股東的投票權。
此外,在2019年1月,小米集團還曾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亦做出同樣的承諾。當時,小米6個月禁售期結束,而公司股價還基本處於陰跌狀態。根據記者梳理,當時港股上市公司中,除小米外,並無已到解禁期的大股東做出過類似承諾的記錄
㈥ 雷軍給小米員工發股票,每人分得57萬港幣,此舉有何深意
小米員工發了股票,發了7000多萬,發給了3000多人,平均每人能得到57萬港幣的股票止損也進行了這個股票的分發,是因為執行股權激勵計劃,很多大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都會實行這個股權激勵計劃。
因為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然需要擴充管理的層級管理的層級越多,越意味著有管理失控的風險,怎麼能讓它不失控呢?那就是讓自己能接觸到的最下級的那一層管理者對自己言聽計從,凡事從企業利益的角度去出發,他們就像是企業的董事長一樣去管理自己下面的那些人,那這樣企業就很少存在的經營失控的風險,企業經營風險會下降很多。
㈦ 雷軍猛推120億港元回購,上市14個月市值蒸發3300億小米,到底是怎麼回事
雷軍這回可能是真的急了!9月3日,小米集團(01810)發布自願公告稱,小米董事會將行使此前股東大會授予的股份回購權利,在權利有效時間段內,將按照不超過120億港元總價,不定期從公開市場回購股份。
小米集團表示,在互聯網商業模式及「智能手機+AIoT雙引擎」策略的推動下,小米集團以股份購回表達對現時及長期業務前景充滿信心。本公司將繼續提供「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相信該價值定位在現時市場狀況下會更具競爭力。
除了林斌出售股票,根據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小米主要股東晨興資本也於7月4日向基金各GP及LP配發小米集團合計約1.11億股B類股份,此次配股可視為各GP及LP將其在基金權益兌換為小米集團的股票。有專業人士認為,晨興資本在此次交易中獲得基金權益,此舉是股票轉讓的行為。也許正是出於對股價前景的擔心,雷軍才會在此刻推出重磅回購計劃。
㈧ 林斌拋售3.5億股小米股票,他為何會這樣做
在周一股市開盤之前小米這邊就發出了確認公告,大股東林斌正在和高盛集團合作幫其出售3.5億的B類股,消息一出頓時就引發了恐慌,小米股票的拋盤不斷直到下午收盤的時候,小米股票下跌了5.1%,直接就蒸發了300億港元。大股東減持往往都是股民們不願意見到的事情,畢竟大股東的減持就代表著股民們都是接盤俠,還有對於減持公司的未來預期也就越來越差,因此在證券市場里最忌諱碰到這種事情。
林斌在去年8月底的時候也減持過一次,那時候減持的數量都還沒有現在多,小米那個時候短線股價走勢都受到了巨大影響,如今拋售了3.5個億論數量真是比去年更加猛,看來短期內小米股價走勢比較難了。不過為了安撫投資者情緒林斌也將剩餘的股份鎖定了5年,我個人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用,先前的兩次套現,林斌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說句不好聽的剩下的股票,即使砸在自己手裡也都沒有什麼問題。
㈨ 小米向集團3904名員工授予7023萬股票,他們每人能分到多少
小米向集團的3904名員工授予了7,023萬的股票,可以說這次股票的發放是階梯性的,不是所有人都完全平均的,就說有700名是小米公司,所有的尖端人才,優秀的青年工程師。所以他們獲得了1,600萬的股票。
但是激勵員工基本上能想到的都做了,現在各個公司也都有做,比如說給員工績效工資,給員工股權激勵給員工,明確的晉升渠道,給員工更好的職業發展前途,給員工一些培訓,甚至說給員工的家屬一定的幫助,都是為了讓員工對企業更有歸屬感,更願意為企業盡心盡力的做事情,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因為員工更願意為企業做事情,企業可以降低用人的成本,雖然說員工福利花了一點錢,但是最終仍然是企業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