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上市前稀釋股東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上市前稀釋股東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4-21 18:30:24

① 百分之十股份上市時稀釋到多少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百分之十股份上市時稀釋到多少是根據不同公司來確定的,各個公司都是不一樣的。
(1)上市前稀釋股東股票擴展閱讀:公司上市是一定會稀釋股份的,因為要發行新的股份,IPO的全稱就是首次公開發行股份,說簡單一點就是增資擴股,只不過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話要增資擴股是很難找到這些投資人/股東的,但是在資本市場,你有了上市的資格,那麼就很容易找到這些投資人,你發行的股份就一定會有投資人來購買,因為這些投資機構只會購買上市的公司的股份,而這也正是資本市場的魅力。因為不上市,你就很難融資,而且是以這么高的價格去融資。

② 創業公司融資股權如何稀釋

合夥人股份分配,我們從原則上講,創始人或者能緊密聯繫到一起的其他合夥人,所佔股份要保持在67%以上,才能保證創始團隊對公司起到絕對的控製作用。

另外,《公司法》規定:持有33.3%以上股權比例的股東是有否決權的。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合夥人平均分配股權,比如50%對50%,或者33%、33%、34%這樣的比例。但這樣分股的弊端比較明顯,如西少爺、真功夫等案例。

另外,通過股權分配要幫助公司獲得更多的資源,其一是為了吸引人才,其二是為了吸引投資。所以對投資人需要預留出一定的股份。然而我們建議股權分配的比例:創始人60-70%,聯合創始人20-30%,未來員工10-20%。

一般情況下,正規的融資平台都會提供融資咨詢服務,如果企業家自己缺少資金資源,找不到投資人的話,建議你帶著項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試試,比如明德資本生態圈、鯨准、創業邦等等。

網上選平台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動則交幾萬塊錢的費用,卻沒有結果。如果把握不準建議來明德資本生態圈試試,明德資本本身就是做投資的,這跟很多平台不一樣,很多平台只是做中介的。

另外,明德還有2400多家合作基金資源,線下活動的對接率比較高,每一期活動都有幾百人參加,近百位投資人會到現場,不少企業獲得了融資,在業內算很靠譜的了,有融資意向的企業家可以試著聯系下。

如果你還有有關股份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

③ 股權稀釋是什麼意思

股權股份稀釋顧名思義就是股權股份所佔比例減少了。
一般情況下股權股份代表的是對公司企業的投票權和分紅權,所以股權股份被稀釋就意味這兩個權利相應減少。
當公司企業具有復雜的股權股份結構,即除了普通股和不可轉換的優先股以外,還有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股份證的時候,由於可轉換債券持有者可以通過轉換使自己成為普通股股東,認股權股份證持有者可以按預定的價格購買普通股,其行為的選擇有可能造成公司企業普通股增加,使得每股收益變小。通常稱這種情況為股權股份稀釋,即由於普通股股份的增加,使得每股收益有所減少的現象稱為股權股份的稀釋。
股權股份稀釋類型
短期股權股份稀釋
所謂股權股份短期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暫時性下降。當企業購並溢價小於或等於企業購並協同效應時,雖然從理論上或長期來說,是不會導致股權股份稀釋的。但短期單位股利攤薄依然不可避免。這是因為,企業購並協同效應的實現主要取決於目標企業潛在價值的挖掘,而挖掘目標企業潛在價值,則不僅需要具備特定條件(資金、技術、高效管理等),而且需要一定的整合時間。由於在目標企業潛在價值沒有完全挖掘出來之前,企業購並增值額肯定會小於購並溢價,從而會出現主並企業股東的股權股份稀釋現象。
長期股權股份稀釋
所謂長期股權股份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造成這種股權股份稀釋的根本原因是購並溢價大於企業購並的協同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購並協同效應完全得以實現,企業購並增值額依然不能彌補購並溢價,從而單位股利攤薄現象無法自動消失。
免股權股份稀釋
眾所周知,很多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發生了股權股份稀釋的現象,因此後悔莫及。但也有很多企業在融資之初就已經有詳細的方案可預防出現這種現象,如何在融資中避免股權股份稀釋呢,我們以卡聯科技與LP簽訂的「反稀釋條款」來說明,具體內容:
增資完成後,如果卡聯科技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增資前對公司企業的估值不應低於本次投資完成後的估值,以確保PE所持的公司企業權益價值不被稀釋。
如公司企業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增資前對公司企業的估值低於公司企業投資後估值的,PE有權調整其在公司企業的權益比例,以保證權益價值不被稀釋;如果公司企業以低於本次投資後的估值再次增加註冊資本的,則將向PE進行現金補償。

④ 初創公司的原始股到B輪,到上市會被稀釋嗎

答:會被稀釋。
融資過程其實就是新股東加入的過程,他們稱為新的股東必然需要老股東出讓自己的股份,因此,每次融資,原有股東的股份都會降低。融資過程其實就是新股東加入的過程,他們稱為新的股東必然需要老股東出讓自己的股份,因此,每次融資,原有股東的股份都會降低。
上市是一個證券市場術語。狹義的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需要以抽簽形式分配股票,又稱為抽新股,認購的投資者期望可以用高於認購價的價格售出。

⑤ 稀釋股權是什麼意思

稀釋股權顧名思義就是股權所佔比例減少了。一般情況下股權代表的是對公司的投票權和分紅權,所以股權被稀釋就意味這兩個權利相應減少。
股權稀釋,有兩個層面上的解釋,一是企業增發股份,導致原持股股東手裡的股份佔比降低,股權被稀釋,原持股股東一般指的是創始人團隊。二是當公司追加投資時,後期投資者的股票價格低於前期投資者,或者產生配股,轉增紅股而沒有相應的資產注入,前期投資者的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值就被稀釋。
對企業來說,在融資擴大的發展過程中,股權稀釋是必須的,合理地進行股權稀釋,也能夠實現股東和企業的雙贏。對於創始人來說,股權稀釋意味著投票權比例的減少,但是持有股權的價值在稀釋前後是否減少,關鍵取決於稀釋前後公司價值的變化。
拓展資料
當公司具有復雜的股權結構,即除了普通股和不可轉換的優先股以外,還有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的時候,由於可轉換債券持有者可以通過轉換使自己成為普通股股東,認股權證持有者可以按預定的價格購買普通股,其行為的選擇有可能造成公司普通股增加,使得每股收益變小。通常稱這種情況為股權稀釋,即由於普通股股份的增加,使得每股收益有所減少的現象稱為股權的稀釋。
由於我國目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屬於簡單股權結構,中國證監會目前還未對復雜結構下的每股收益的具體計算方法做出規定,原則上規定發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種類股票的公司應該按照國際慣例計算該行指標,並說明計算方法和參考依據。
股權短期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暫時性下降。當企業購並溢價小於或等於企業購並協同效應時,雖然從理論上或長期來說,是不會導致股權稀釋的。但短期單位股利攤薄依然不可避免。這是因為,企業購並協同效應的實現主要取決於目標企業潛在價值的挖掘,而挖掘目標企業潛在價值,則不僅需要具備特定條件(資金、技術、高效管理等),而且需要一定的整合時間。由於在目標企業潛在價值沒有完全挖掘出來之前,企業購並增值額肯定會小於購並溢價,從而會出現主並企業股東的股權稀釋現象。長期股權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造成這種股權稀釋的根本原因是購並溢價大於企業購並的協同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購並協同效應完全得以實現,企業購並增值額依然不能彌補購並溢價,從而單位股利攤薄現象無法自動消失。

⑥ 公司增發新股,如何稀釋大股東的股權

公司增發新股,公司總股數增加,但是股東的股數不變,所以股東的占股比例就下降了,所以會稀釋大股東的股權。
公開增發也叫增發新股:所謂增發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個理由新發行一定數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上市公司「圈錢」,對持有該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進行優先配售,(如果你不參加配售,你的損失更大.)其餘網上發售。增發新股的股價一般是停牌前二十個交易日算術平均數的90%,增發新股對股價肯定有變動。‍

⑦ 原始股和稀釋股區別

由於股票上市之後,股票的總數是不變的,所以不會有什麼稀釋的情況。股票的總數也是可能增加的,這就是公司股東大會決定要增發股票,不過這要經過證監會的批准。此外,還可以送股,例如每10股送5股,這樣股份就會稀釋,這種稀釋,是持有該股所有股民一起進行的,因此不會損害你的權益。但是稀釋後的股價自然會「下跌」,其實背著抱著一般重。
1. 整體上市一般注入的是優質資產,因為股權分置時代所說的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資產就是指集團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把上市公司的資產轉移到上市公司之外的集團公司,所以整體上市也就是把侵吞的資產再還給你。比方說,你鄰居老挖你牆角,現在突然和你成一家人了,那原來挖的牆角不等於又回給你了嘛。
2. 每股凈資產不一定會增加,這取決於股本規模有沒有隨著整體上市而增加。因為,每股凈資產=凈資產/股本總數,所以每股凈資產的變化不能只看分子,不看分母。 假設市凈率不變,整體上市對股東有沒有好處可以從每股凈資產的增減來考慮,同時結合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 Q2:增資擴股應該如何稀釋股權? 企業通過增資擴股,進而股權稀釋。 股權的獲得分繼受取得、原始取得。繼受取得一般值得是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從原股東手中受讓股權;原始取得包括公司設立時取得股權,以及公司增資擴股時候取得股權。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擴股後,原股東持有的股權就減少了,即稀釋了。
舉個例子,一家創業公司有兩個創始人,小王持有60%股權,小李持有40%股權。公司在天使輪融資1000萬,給到投資人10%的股權。那麼融資後,小王的股權就變成了60%*90%=54%,小李的股權就變成了40%*90%=36%,被稀釋的就是投資人拿走的那部分。 對於企業來說,在融資擴大的發展過程中,股權稀釋是必須的,合理的進行股權稀釋,也能實現股東和企業的雙贏。 對於創始人來說,股權稀釋意味著投票權比例的減少,但是持有股權的價值在稀釋前後是否減少,關鍵取決於稀釋前後公司價值的變化。

⑧ 公司上市後股份會稀釋嗎,例如一個企業上市前大股東有百分之60股份,那企業上市後大股東還依然持有百分之60

會被稀釋,公司上市,也稱為公司ipo上市。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一、募集資金不能白拿,我國A股的規定是,IPO時上市公司總股本低於4億股的,至少要發行25%的公眾股;超過4億股,至少發行10%。也就是說,如果上市前大股東持股60%,根據總股本規模不同,IPO後會被至少攤薄25%,或是10%。
二、上市」這兩個字都很多的人來說都有著的極大的魔力,很多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能夠有更多的資金用來研發,運營都會選擇上市,而很多企業的創始人更是將上市視作自己的目標。一般來說,上市增資發行的股份比例是25%,也就是說發行的股份佔到發行後總股份比例的25%,比如上市前的股本是7500萬股,而上市的時候發行了2500萬股,那麼上市後總股本就變成了1億股,新發行的股份比例就是25%。
三、因為股權的稀釋,公司是否上市的很大一個不同點就是融資,公司上市之後發行股票可以幫助公司融資,但是要想融資賣自己的股份是不行的,因為如果股東們將自己的股份給賣出去了,得到的錢也不是屬於公司的,而是屬於持股人自己所有。所以公司上市之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公開募股,這里我們可以看作是公司額外發行的股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新增發股份,在原有的股份基礎之上再增加幾個億股,然後在將這些新增加的股放到市場按照申購價格出售給其他人,經過交易後股民拿到了股票,公司拿到了資金。所以說原有的那些股東的比例雖然減少了,但是其本身的股份是沒有變的,變化的只是股份的總體基數。
拓展資料:融資是企業融資,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做大公司,投資人則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即「增資入股」)。 而創始人轉讓出自己手裡的公司股權,其實質是股東的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屬於股東個體而非公司,除非,該股東又將轉讓收益作為新的注冊資金再次投入公司,這樣的投入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與融資效果類似。 融資時,企業注冊資本增加,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不變;股權轉讓時,企業注冊資本不變,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調整。

⑨ 上市前持股比例不變,但是股本變少虧不虧

是不虧的,因為你的持股比例是不變的,只要公司總的股份是沒有折價的,那麼您的股票就是不虧的。而且股票稀釋是有要求的,被動稀釋比例不足5%,後續減持時需要注意,在累計減持幅度(含被動稀釋和主動減持)達到5%的,應在3個交易日內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並履行相應限售義務:
① 如通過交易所證券交易減持,則直至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後2個交易日內,不能再行買賣公司股票。
② 如通過其他方式減持,則在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前,不得再行買賣公司股票。
拓展資料:
股票稀釋對股價的影響:
1、 一般來說,股權的稀釋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解釋。一是企業發行新股,會降低原股東持股比例,從而導致股權稀釋第二,當公司追加投資,或產生配股或轉讓紅股而沒有相應的新資金注入時,前期投資者股票中包含的資產價值會被稀釋。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在通過融資擴大發展的過程中,股權稀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合理的股權稀釋完全可以實現股東和企業的雙贏。
2、 股東因為股票被稀釋,導致實際控制權也被稀釋,被稀釋嚴重的可能會被踢出決策群體。一般來說,超過2/3的股權可以擁有絕對控制權,而1/2的股權可以擁有相對控制權。其次是分散財富的繁榮,即投資者用錢換股票,但股票的所有權實際上比以前更多,股權相對分散。最後公司權利分散,股東類型增多,意見難以統一。如果在做決定時不能及時做出決定,很可能會錯失商機。
3、 股權稀釋會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公司的股權分散,就會降低管理階層對公司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一方面來說,公司的控制權和所有權相分離,公司就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約束機制,不利於公司的管理,而且股東數量增多、結構復雜,在進行決策時,意見就難以統一,決策的不及時可能會使公司錯過發展良機;另一方面,股權分散後,避免了某一股東完全控制公司的情況,有利於管理和決策的多元化和人性化,且股權稀釋也會為公司帶來新的思想,有利於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