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dell股票歷年股價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dell股票歷年股價

發布時間: 2022-04-21 16:05:06

『壹』 戴爾公司的發展史

戴爾,全名邁克爾?戴爾, 1965年出生於休斯敦。1987年成立戴爾公司。戴爾公司於 1992年進入《財富》雜志500家之列,戴爾因此成為其中最年輕的首席執行官。戴爾公司目前名列《財富》雜志500家的第48位,《財富》全球500家的第154位。自1995年起,戴爾公司一直名列《財富》雜志評選的 「 最受仰慕的公司 」 , 2001年排名第10位。
戴爾公司在前幾年還處於虧損狀態,現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供應商。有1999年第二季度後,戴爾公司已經將一直全球第一的Compaq公司的美國第一寶座趕下來,一舉成為美國銷量第一的PC供應商,而且正在咄咄逼近全球PC銷量第一的寶座。戴爾首創技術支持熱線,並使之成為業內標准。"亞太客戶中心"內精通多種語言的技術支持工程師,能夠通過電話解決80%以上來電客戶的技術問題。這一切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戴爾所付運的每套系統都有一個與其詳細技術規格相聯的產品編號。
根據IDC公司2006年第2季度研究報告,戴爾目前在中國市場(包括香港)份額為10.3%。在於2006年8月4日結束的戴爾公司2007年第二財季中,戴爾中國的出貨量和收入比上一季度同期分別增長了37%和31%。 2008年,戴爾筆記本產品種類增加50%,戴爾公司在2008年仍然是全球計算機製造商中排行第一。

戴爾公司:
全球領先的IT產品及服務提供商戴爾公司,致力於傾聽客戶需求,提供客戶所信賴和注重的創新技術與服務。受益於獨特的直接經營模式, 戴爾在全球的產品銷量高於任一家計算機廠商,並因此在財富500強中名列第25位。 戴爾之所以能夠不斷鞏固其市場領先地位,是因其一貫堅持直接銷售基於標準的計算產品和服務, 並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在過去的四個財季中,公司營業額達到了574億美元。 戴爾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約75,100名雇員。

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戴爾公司於1984年由邁克爾•戴爾創立。他是目前計算機行業內任期最長的首席執行官。他的理念非常簡單:按照客戶要求製造計算機,並向客戶直接發貨,使戴爾公司能夠最有效和明確地了解客戶需求,繼而迅速做出回應。這個直接的商業模式消除了中間商,這樣就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時間,讓戴爾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戶的需要。這種直接模式允許戴爾公司能以富有競爭性的價位,為每一位消費者定製並提供具有豐富配置的強大系統。通過平均四天一次的庫存更新,戴爾公司能夠把最新相關技術帶給消費者,而且遠遠快於那些運轉緩慢、採取分銷模式的公司。

『貳』 戴爾的成功之道

您好,DELL的成功之道- -

戴爾"(DELL)電腦公司的創始人是美國人邁克爾·戴爾。該公司成立於1984年,注冊時資金只有1000美圓,而到了2001年,它的銷售額達到了310億美圓,並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其股價也由最初1988年上市的售價8.5美圓躍升至100美圓每股,1992年被《財富》雜志評為全球500強企業,2002年位居第131位,並且同年成為美國客戶首選計算機系統供應商。
DELL的成功,離不開其創始人帶而的偶發靈感。尚在初中時,年輕的邁克爾·戴爾擁有了第一台蘋果(Mac)電腦,並且迅速將興趣轉入電腦背後的商機,他用賣報紙賺的錢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售出取得利益,接著再改裝另一台。通過他一系列的分析,他得出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而且沒有中間商,自己改裝的電腦又具有價格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的上的優勢,這樣就可以和其他店,甚至Mac,Capon,IBM這些大公司競爭了。這個想法就是今天輝煌的DELL公司的源泉。
那麼,邁克爾·戴爾又是如何把DELL公司由最初的改裝行當發展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製造商之一的呢?
正如戴爾本人所說,DELL的成功來自於他們擁有一個更好的商業模式——那就是著名的"戴爾模式"。早在DELL成立之初,Mac,IBM等知名電腦公司的銷售商品方式無一不是代理銷售,然而戴爾便打破了這一模式。DELL緊緊抓住客戶管理,員工服務與供應商這三者關系,形成了他的成功秘訣。眾所周知,如今只有上網或一個電話,你便可訂購DELL的電腦。然而DELL在全球的客服中心,並沒有任何庫存,當接到定單,便依據定單從配件供應商提供的零配件開始組裝,一台PC從原料入廠到打包出廠不出5、6小時,而組裝只需5、6分鍾。這便是"戴爾模式"的效率體現,這大大縮小了必要勞動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也是為何DELL如此迅速地發展的原因。
"戴爾模式"還成功於簡化了流程,妥善管理存貨,並與供應商聯盟。DELL建立了一個超高效的供應鏈和生產流程管理,依定單生產,不囤積大量配件,避免佔用資金,並且與配件供應商聯盟,直接配送。這都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是為什麼DELL電腦價格往往比許多電腦便宜的原因。在消費者消費時,影響消費的因素主要為消費者的收入及商品價格,"戴爾模式"的按單生產已滿足了不同收入消費者的需求,而低成本,高質量以及低廉的價格,也是戰勝眾多對手的重要原因。然而,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別的公司無法象DELL一樣簡化流程,其實DELL在這個技術方面擁有550項專利,這也正使得"戴爾模式"是獨一無二的。
"戴爾模式"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市場細分戰略。早在戴爾16歲時,他賣報紙為業余工作,他負責推銷報紙為生,通過詳密的調查,DELL發現了兩種最願訂報的人:1.新婚的人;2.搬了新房的人,聰明的他就從法院登記的新婚夫婦的地址和地產公司提供的購房者名單了解了這一消費群,並且想他們郵去詳細資料,爭取訂戶。通過這種方式,戴爾當年就掙到了1.8萬美圓,這不僅為他開辦公司提供了資金,也啟迪了他的市場細分戰略——也就是他所說的"比顧客更了解顧客"。這便是DELL除了降低成本、高效率兩大因素外的另一個秘訣:好服務。DELL通過直銷模式與顧客建立了直接聯系,不僅節省了間中環節所浪費的時間和成本,也更好,更直接地了解了顧客的需求,並培養起一個穩定的顧客群體。DELL不僅擁有一個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還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售後服務網路,其工作人員不僅通過網站和電話為顧客提供了全面的售後服務,而且定期會主動向客戶打電話,徵求意見。這一點,充分證明了商品的服務極大地影響了消費,也帶動了DELL的發展。
除了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務的三大"戴爾模式"特色以外,DELL的另外一個得勝之道便是"多元化"經營戰略,DELL除了鞏固個人電腦時常的領導地位,而且還雄心勃勃地擴張市場。近年,DELL加快步伐,陸續涉足了高端便攜電腦,伺服器,工作站,交換機,PDA,列印機,收銀機等等產品。這極大地體現了DELL公司永不滿足,堅持"要麼創新,要麼消失"的理念,這種市場的擴張創新,讓DELL在市場上占據了領導地位。
的確,DELL的迅速崛起讓所有質疑戴爾經營模式的人都閉上了嘴,那些盲目模仿"戴爾模式"的企業也以失敗告終。引用戴爾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在諾大的市場上,有很多的方式,途徑可以使公司取得成功。『戴爾模式『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卻是最適合DELL發展的途徑。"這種模式正是DELL沉澱多年的企業經營文化。
談到DELL的企業文化,美國企業文化的特色在DELL公司身上可略見一斑。
企業文化,也稱公司文化,總結而言便是一種經濟文化,是將經濟與文化的一個結合體。一個國家的企業文化與本國的社會性、民族性是不可脫離的。
美國的人文精神是十分強烈的,早在美國歷史初期,由於純理性主義的誤導,美國企業陷在"人並非生產力中關鍵因素"的過時觀念,也導致了世界性商業競爭的失利,直到近代,美國企業開始重視"人"這個生產的重要因素。DELL公司也重視著這一點,不僅生產銷售一切以人為本,以顧客為本。樹立了與員工聯盟的觀念,團結內部力量,在住址管理中突出強調對人的關懷,信任,尊重,以此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一個企業與員工的一體精神。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之國,在歷史與社會的大背景下,這個民族十分注重效率與創新。美國企業文化另一大特點就是體制的開放和企業的效率。從DELL公司戴爾及其替任者羅林斯這么一個雙星組合可以看出,企業內部的競爭以及建立一個開放型的管理體制,運用人與人之間的默契來糾正僵化的行政管理,大大避免了企業管理一刀切局面。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效率便是生命,上邊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DELL公司勝於高效。
其次,企業形象以及企業市場永遠是占據最主要地位的。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良好的形象,便沒有廣闊的時常,而時常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市場就沒有企業。在DELL的服務以及質量上,充分地向我們證明了其優越性,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些也正是美國經濟的特色,與我國有著許多差異,便有著許多發展的優勢。
就此,我們中國企業不得不想,從它國企業的成功之道上,我們作為一個後起之秀,該學到些什麼?該如何學?期待歷史給我們一個答復。

『叄』 戴爾公司的一切情況

戴爾計算機公司於1984年由企業家邁克爾·戴爾創立,他是目前計算機業內任期最長的首席執行官。他的理念非常簡單:按照客戶要求製造計算機,並向客戶直接發貨,使戴爾公司能夠更有效和明確地了解客戶需求,繼而迅速地作出回應。這種革命性的舉措已經使戴爾公司成為全球領先的計算機系統直銷商,躋身業內主要製造商之列。截至2000年1月28日的過去四個財季中,戴爾公司的收益達到270億美元,是全球名列第二、增長最快的計算機公司,全球有35,800名雇員。在美國,戴爾是商業用戶、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消費者市場名列第一的主要個人計算機供應商。
戴爾公司設計、開發、生產、營銷、維修和支持一系列從筆記本電腦到工作站的個人計算機系統。每一個系統都是根據客戶的個別要求量身訂制的。戴爾公司透過首創的革命性"直線訂購模式",與大型跨國企業、政府部門、教育機構、中小型企業以及個人消費者建立直接聯系。戴爾公司是首個向客戶提供免費直撥電話技術支持,以及第二個工作日到場服務的計算機供應商。這些服務形式現在已成為全行業的標准。
戴爾公司與技術開發和締造者建立的一對一直接關系,為顧客帶來更多好處。直線訂購模式使戴爾公司能夠提供最佳價值的技術方案:系統配置強大而豐富,性能表現絕對是物超所值。同時,也使戴爾公司能以更富競爭力的價格推出最新的相關技術。從每天與眾多客戶的直接洽詢中,戴爾公司掌握了客戶需要的第一手資料。戴爾公司提供廣泛的增值服務,包括安裝支持和系統管理,並在技術轉換方面為客戶提供指導服務。通過DellWare?項目,戴爾公司設計並訂制產品及服務,銷售包括外圍硬體和計算機軟體等在內的廣泛產品系列。
今天,戴爾公司利用互聯網進一步推廣其直線訂購模式,再次處於業內領先地位。戴爾在1994年推出了www.dell.com網站,並在1996年加入了電子商務功能,推動商業向互聯網方向發展。今天,基於微軟公司WindowsNT操作系統,戴爾運營著全球最大規模的互聯網商務網站。該網站銷售額占公司總收益的40-50%。戴爾PowerEdge伺服器運作的www.dell.com網址包括80個國家的站點,目前每季度有超過4000萬人瀏覽。客戶可以評估多種配置,即時獲取報價,得到技術支持,訂購一個或多個系統。
戴爾公司在全球34個國家設有銷售辦事處,其產品和服務遍及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戴爾公司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RoundRock,距奧斯汀不遠。戴爾公司還在以下地方設立地區總部:香港,負責亞太區;日本川崎,負責日本市場業務;英國布萊克內爾(Bracknell),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業務。戴爾公司在以下六處地點設有生產全線計算機系統的設施:德克薩斯洲的奧斯汀、田納西洲的Nashville、巴西的EldordodoSul(美洲)、愛爾蘭的利姆里克(Limerick)(歐洲、中東和非洲)、馬來西亞檳城(亞太地區及日本)和中國廈門(中國市場)。1988年6月戴爾公司完成了首次公開募股,在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Nasdaq)市場系統買賣,普通股代號為DELL。自從戴爾首次公開募股,公司股票價格已上升了超過400倍

『肆』 戴爾的開創歷史

一九八四年

邁克爾·戴爾創立戴爾計算機公司

一九八五年

推出首台自行設計的個人電腦--Turbo。Turbo採用英特爾 8088處理器,運算速度為8MHz

一九八七年

成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門產品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公司
在英國設立辦事處,開始拓展國際市場

一九八八年

戴爾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開發行350萬新股,每股作價8.5美元

一九八九年

推出首部戴爾筆記本電腦

一九九零年

在愛爾蘭Limerick建立生產廠房,以供應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

一九九二年

首次被《財富》雜志評為為全球五百強企業

一九九三年

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製造商之一
在澳大利亞和日本設立辦事處,正式進軍亞太區市場

一九九五年

最初售價8.5美元的戴爾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在馬來西亞檳城開設亞太區生產中心
開始通過網站www.dell.com銷售戴爾計算機產品
開始主攻網路伺服器市場
成為標准普爾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第1,000萬台戴爾電腦下線
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
推出首台戴爾工作站系統
網上營業額由年初的每天100萬美元,躍升至逾400萬美元

一九九八年

擴建在美國及歐洲的生產廠房,並在中國廈門開設生產及客戶服務中心
推出PowerVault儲存系統產品

一九九九年

在美國田納西州那什維爾(Nashville, Tenn)增設辦事處,拓展美洲業務
在巴西Eldorado do Sul開設生產工廠,滿足拉丁美洲市場需求
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網上技術支持服務

二零零零年

網上營業額達到每天5,000萬美元
按工作站付運量計算,戴爾首次名列全球榜首
推出PowerApp應用伺服器
第一百萬台戴爾PowerEdge伺服器下線

二零零一年

首次成為全球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計算機廠商
按標准英特爾架構伺服器付運量計算,戴爾在美國位居第一
推出PowerConnect網路交換機

二零零二年

戴爾將其奧斯汀工業園區命名為Topfer製造中心,以贊揚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內對戴爾和社會的貢獻
戴爾推出首個「刀片式」伺服器,推出Axim X5進入手持設備市場,在美國針對零售業客戶推出基於標準的收款機,推出3100MP投影儀,進入投影儀市場
戴爾售出第二百萬台PowerConnect網路交換機
美國客戶選擇戴爾為他們首選的計算機系統供應商

二零零三年

戴爾面向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推出列印機
戴爾推出戴爾回收計劃使客戶能夠將任何廠商的計算機設備回收或者捐贈給慈善機構
正式更名為戴爾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提供商
戴爾進入家電市場,公司產品線的延伸為客戶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二零零四年

凱文 羅林斯成為戴爾下一任首席執行官
戴爾宣布在北卡羅萊納建立美國第三家工廠

二零零五年

戴爾被「財富雜志」評為「美國最受贊賞企業」的首位
位於北卡羅萊納建立美國第三家工廠開幕

二零零六年

戴爾歷史上首次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台系統(2006財年第4季度)

戴爾:網上直銷先鋒

計算機銷售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由龐大的分銷商進行轉銷。這種方式似乎堅不可摧,也令許多計算機製造廠商的直銷屢屢受挫,因為廣大的消費者似乎已經認同了這種銷售形式。而戴爾卻抗拒了這種潮流,決定通過網路直銷PC機,並接受直接訂貨,精彩地演繹了業界的經典故事。
一、戴爾公司的核心概念
在戴爾剛剛接觸電腦的時候,他用自己賣報紙存的錢買了一個硬碟驅動器,用它來架設一個BBS,與其他對電腦感興趣的人交換訊息。在和別人比較關於個人電腦的資料時,他突然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沒什麼規律。當時一部IBM的個人電腦,在店裡的售價一般是三千美元,但它的零部件很可能六七百美元就買得到,而且還不是IBM的技術。他覺得這種現象不太合理。另外,經營電腦商店的人竟然對電腦沒什麼概念,這也說不過去。大部分店主以前賣過音響或車子,覺得電腦是一個「可以大撈一把」的時尚,所以也跑來賣電腦。光是在休斯頓地區就忽然冒出上百家電腦店,這些經銷商以兩千美元的成本買進一部IBM個人電腦,然後用三千美元賣出,賺取一千美元的利潤。同時,他們只提供顧客極少的支持性服務,有些甚至沒有售後服務。但是因為大家真的都想買電腦,所以這些店家還是大賺了一把。
意識到這一點後,戴爾開始買進一些和IBM機器里的零件一模一樣的零部件,把他的電腦升級之後再賣給認識的人。他說:「我知道如果我的銷量再多一些,就可以和那些電腦店競爭,而且不只是在價格上的競爭,更是品質上的競爭。」同時他意識到經營電腦「商機無限」。於是,他開始投身於電腦事業,在離開家進大學那天,他開著用賣報紙賺來的錢買的汽車去學校,後座載著三部電腦。
在學校期間,他的宿舍經常會有一些律師和醫生等專業人士進出,把他們的電腦拿來請戴爾組裝,或是把升級過的電腦帶回家去。他還經常用比別人低得多的價格來銷售功能更強的電腦,並多次贏得了得克薩斯州政府的競標。他說:「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但有一件我很清楚,那就是我真的很想做出比IBM更好的電腦,並且憑借直接銷售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成為這一行的佼佼者。」
他從一個簡單的問題來開展他的事業,那就是:如何改進購買電腦的過程?答案是:把電腦直接銷售到使用者手上,去掉零售商的利潤剝削,把這些省下來的錢回饋給消費者。這種「消除中間人,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提供電腦」的原則,就是戴爾電腦公司誕生的核心概念。
二、直接模式的開始
1988年,戴爾公司股票公開上市發行,「直接模式」正式宣告開始。
從一開始,他們的設計、製造和銷售的整個過程,就以聆聽顧客意見、反映顧客問題、滿足顧客所需為宗旨。他們所建立的直接關系,從電話拜訪開始,接著是面對面的互動,現在則藉助於網路構通,這些做法讓他們可以得到顧客的反應,及時獲知人們對於產品、服務和市場上其他產品的建議,並知道他們希望公司開發什麼樣的產品。
直銷模式使戴爾公司能夠提供最有價值的技術解決方案:系統配置強大而豐富,無與倫比的性能價格比。這也使戴爾公司能以富於競爭力的價格推出最新的相關技術。戴爾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了直銷模式的好處,他說:
「其他公司在接到訂單之前已經完成產品的製造,所以他們必須猜測顧客想要什麼樣的產品。但在他們埋頭苦猜的同時,我們早有了答案,因為我們的顧客在我們組裝產品之前,就表達了他們的需求。
「其他公司必須預估何種配置最受歡迎,但我們的顧客直接告訴我們,他們要的是一個軟盤驅動器還是兩個,或是一個軟碟機加一個硬驅,我們完全為他們定做。
與傳統的間接模式相比,直接模式真正發揮了生產力的優勢。因為間接模式必須有兩個銷售過程:一是從製造商向經銷商,另一則是從經銷商向顧客。而在直接模式中,只有一級銷售人員,並得以把重心完全擺在顧客身上。在這點上,戴爾公司並沒有以一種方式面對顧客,他們把顧客群進行細分,一部分人專門針對大企業進行銷售,而其他人則分別負責聯邦政府、州政府、教育機構、小公司和一般消費者。這樣的架構對於銷售大有好處,因為銷售人員因此成為專才。他們不必—一搞懂多家不同製造商所生產的不同產品的全部細節,也不必記住每一種形態的顧客在產品上的所有偏好,而在處理自己客戶的問題時則成了行家裡手,這使得戴爾公司與客戶之間合作的整體經驗更為完善。
同時,按單訂制的直銷模式使戴爾公司真正實現了「零庫存、高周轉」。正如戴爾所說:「人們只把目光停留在戴爾公司的直銷模式上,並把這看作是戴爾公司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是直銷只不過是最後階段的一種手段。我們真正努力的方向是追求零庫存運行模式。」
由於戴爾公司按單定製,它的庫存一年可周轉15次。相比之下,其他依靠分銷商和轉銷商進行銷售的競爭對手,其周轉次數還不到戴爾公司的一半。對此,波士頓著名產業分析家J•威廉•格利說:「對於零部件成本每年下降15%以上的產業,這種快速的周轉意味著總利潤可以多出1.8%到3.3%」。
評點:
在過去10年裡,許多計算機製造廠商都想繞過零售商而進行直接銷售,但大多都以失利告終,而戴爾的直銷卻獲得了成功,因此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營銷模式有何特點:
1、直接同顧客聯系。整個設計、製造和銷售過程都是以聆聽顧客意見、反映顧客需求為出發點。
2、利用最流行的網路進行直銷,使顧容的購買更加方便快捷,因而銷售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3、價格優勢也是直銷最具競爭力的因素之一。相對於增值轉銷而言,由於繞過了零售商,價格較為低廉,因而真正發揮了生產力的優勢。

『伍』 戴爾公司創立的背景

關於戴爾公司的創建背景和歷程:
戴爾(Dell),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朗德羅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由邁克爾·戴爾於1984年創立。戴爾以生產、設計、銷售家用以及辦公室電腦而聞名,不過它同時也涉足高端電腦市場,生產與銷售伺服器、數據儲存設備、網路設備等。

1984-1987年 公司誕生邁克爾.戴爾先生在19歲時以1,000美元資金創立了PC有限公司。希望實現設計、製造和銷售技術方式的變革。
1988-1991年 上市以及進軍全球市場,突破了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工作,並擴展了其運營和產品組合.以便更好地服務客戶。
1992-1995年 實現前所未有的增長。戴爾如火箭般的增長速度使它躋身全球五大計算機製造商之列,並將目光鎖定於尚未有企業涉足的網路伺服器市場。
1996-1999年 制勝全球,引領網路。戴爾迅速擴展了全球運營,公司開始進軍在線銷售。並為全球電子商務制定了基準。
2000-2004年 擴展到PC以外的其他領域。戴爾是全球第一大計算機系統製造商,並不斷發展,推出外圍設備產品和適用於數據中心的產品。
2005-2008年 為社交和可持續的業務發展設定基準。戴爾優化其業務策略,來滿足客戶的端到端IT需求。 與此同時,採用社交網站並提供免費的產品回收服務。
2009年 全新戴爾煥發活力。通過對知識產權和研發的巨額投資,戴爾增強了其解決方案的產品組合和能力。

『陸』 急求戴爾近二十年來股票總市值年度變化

經過大牛市,股票市值肯定是增加的~~~
據我所知,大牛市在90年代也有過,所以應該是增加到減少再到現在增加,顯周期性變化~~波浪式的。

『柒』 戴爾公司 2013 年選擇私有化,2018 年又恢復上市,戴爾恢復上市的原因有哪些

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融資,除非公司不差錢兒,就像華為一樣他就不上市,既然成為資本市場那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資本運作,所以說這種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也都是為了公司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具體來說上市與不上市各有利弊。不見得說上市就好,這個要看各個公司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融資,除非公司不差錢兒,就像華為一樣他就不上市,既然成為資本市場那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資本運作,所以說這種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也都是為了公司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具體來說上市與不上市各有利弊。不見得說上市就好,這個要看各個公司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融資,除非公司不差錢兒,就像華為一樣他就不上市,既然成為資本市場那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資本運作,所以說這種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也都是為了公司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具體來說上市與不上市各有利弊。不見得說上市就好,這個要看各個公司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摸摸頭美圖控,拒絕了嗎你說什麼,痛的意思嘛就弄具體。口頭禪城的意思,綠色那麼快遞公司有時間聊聊唄,囖樓我摸那怎麼樣的時候。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融資,除非公司不差錢兒,就像華為一樣他就不上市,既然成為資本市場那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資本運作,所以說這種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也都是為了公司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具體來說上市與不上市各有利弊。不見得說上市就好,這個要看各個公司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融資,除非公司不差錢兒,就像華為一樣他就不上市,既然成為資本市場那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資本運作,所以說這種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