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股市市場風險溢價是多少
所謂的market risk premium=average return rate of the stock market - risk free rate
也就是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就得到了所謂的股權風險溢價了
A股市場的風險溢價,應該可以用滬深指數的變化率乘以自身市值的權重來計算,當然,用去年來算,自然溢價值為負了
其實就是CAMP模型,你可以研究一下啊,不要中英夾雜問得那麼玄乎嘛~~
『貳』 我國股權風險溢價現狀什麼樣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由於中國股票市場在1990年才開始建立,採用中國股票和資本市場的歷史數據資料,計算中國各種資產的ERP,這些資產是: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消費物價指數(CPI)。以上資產的觀察期為1992—2004年。上證指數代表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深成指數代表了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代表了中國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通貨膨脹率代表了中國商品價值的變動。由計算得到上海股市普通股1992—2004年的年平均收益率為l9.68l%,深證股指的平均收益率為24.588%,而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僅有5.698%,保值實物商品價值增長為5.92%。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約14%,深成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約18.9%。它們與通貨膨脹率相比,也分別高出約14%和18.9%左右。在這l3年間,由於通貨膨脹率波動較大,平均銀行存款收益率低於平均通脹率,因此在此期間把錢存入銀行還不如購買實物資產進行保值的收益率高。
為了比較各種資產的收益和再次投入相同資產的條件下,一單位人民幣的增長情況,計算了上證收益增長、深成收益增長、銀行存款增長和通張增長數值。結果表明,在觀測期內消費物價指數中商品購買成本上升了4.9倍,這意味著在1992年價值一元的商品在2004年的時候要花費2.04元才能購買到。對於其它資產來說,投資在上證指數上1元的人民幣會增長到4.33元,在深圳交易所投資的平均收益會由1992年的1元人民幣增長列2004年的3.18元,而將1元人民幣存人銀行的收入增長略低於通貨膨脹增長,也在2.04元左右。通過對各種資產收益進行比較,在上證交易所進行股票投資的收益比進行其它方式的投資收益更高。
通過計算各種資產幾何平均收益增長率發現它要低於由算術平均收益增長率計算的ERP,上證指數的ERP約為5.38%,而深成指數的ERP約為3.1%。可見在計算ERP時,使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收益差別很大。從各種資產收益的標准差可以看出,中國股市的波動較大,上證指數收益的年平均波動達到52.24%,深成指數收益的波動更大,達到76.72%左右,銀行存款的波動最小。資產收益的波動性越大,其風險也就越大,收益率越高,風險與收益的對稱性在中國股市中得到了很明顯的體現。銀行存款相對其它資產來說風險較小,收益率也較低,但在樣本觀測期內也不是很好的投資保值資產,因為其收益率低於通貨膨脹率,如果將錢存入銀行其實際價值還會下降。從分析的期限看,在1997年到2004年間,隨著期限的縮短,上證指數收益率、深成指數收益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以及通張率都減少了,而且它們的波動性減小了,所得到的ERP也減小了。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的算術平均收益率分別為6.72%和2.88%左右,其相應的ERP約為3.51%和-0.34%,而幾何平均收益率更低,所得到的ERP為負值,分別約在-1.6%和-6.1%左右。因此可以得出,隨著觀測期限的不同,風險溢價也不相同;中國的ERP有下降的趨勢,而且近期觀測的風險溢價偏低。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叄』 風險溢酬的股市的風險溢酬比較分析
自現代資產定價理論創立以來,各種理論流派就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完善和發展,其中針對公司特質風險的研究就是極具代表性的理論貢獻之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套利定價模型(APT)把投資風險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即公司特質風險),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構造多樣化投資組合充分分散,市場對這種風險不會予以補償,只有系統風險才可以得到風險溢酬。而Merton(1987)認為由於各種原因而使得大量投資者只能持有少量的股票,導致非系統風險不能被充分分散,投資者不僅對市場風險也會對非系統風險要求得到相應的風險溢價。而近期卻有研究發現在美國等國家的市場上普遍存在特質風險越高收益率越低的異象。研究特質風險的意義就在於進一步揭示與資產定價相關的風險因素。中國股票市場上A股、B股、H股突出的、持續的定價差異問題,在長時間內引起了很多學者的廣泛關注。但針對市場分割產生的定價問題,絕大多數的研究都集中在折溢價問題上,而缺乏對特質風險及其溢酬的研究。
利用Fama和French(1993)三因素模型的殘差標准差來度量股票特質波動率,首次從特質風險溢酬的角度拓展對特質風險的研究,從而解決當波動率水平整體變化時,資產的絕對波動率並不能很好反應相對的特質風險定價差異的問題。利用A、B、H股市場的投資標的均為中國市場經濟中的微觀主體以及三個市場投資主體遞進變化關系,同時對特質風險溢酬在不同市場間的微觀變化進行了實證研究。
結果表明:
(1)對於持有期為一期的特質風險溢酬而言,其影響因素一部分來源於自身,另一部分來源於相關市場間信息的跨市場流動,而這部分信息流向主要是從H股流向A股和B股。
(2)通過對比不同持有期的特質風險溢酬相對水平的大小關系,發現由於A股市場存在顯著的短期內的反轉效應和中期內的動量效應,導致不同市場特質風險溢酬相對水平的大小關系隨持有期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3)風險差異假說和流動性差異假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特質風險溢酬水平進行解釋,但並不能完全解釋特質風險溢酬在市場分割條件下的相對水平變化關系。由於指標選取的局限性,存在於特質風險溢酬、市場整體風險以及市場整體換手率之間的關系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肆』 中國股市胡祖六先生對中國股市有什麼看法
胡祖六:中國股市何以成為大輸家
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和結構改革的缺位是導致中國股市表現羸弱的主因
2007年9月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曾彌漫著牛市的樂觀與亢奮。相比之下,我當時對股市的謹慎觀點顯得落落寡合,成了熱烈會場中一頭不受歡迎的熊。一年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五年後的今天,美國股市總體上基本回到危機前的峰值。但上證綜合指數在2007年底攀升到 6092點的高位後,一路下跌,目前僅為2086點,相當全球金融危機前峰值的三分之一,除了略好於歐洲銀行股指數與西班牙股市,是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資產類別之一。
為什麼在危機初期時流行的共識性判斷和預期與後來股市的實際表現之間有如此大的差異?我認為三大因素可予以解釋。
第一,美國雖是全球金融危機的震源地,但美國經濟表現出了較強的自我矯正能力。在過去五年中,美國銀行體系、非金融企業與家庭部門都進行了劇烈的平衡和修復,變賣資產、減少債務、補充資本,大大降低了系統性風險。但中國許多觀察家堅持認為美國已元氣大傷,對其前景過度悲觀,低估了美國的自我調整與恢復能力。
與此同時,政府與學界對於中國自身根深蒂固的結構與經濟失衡問題卻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與反思,在「中國模式優越論」的自我陶醉下,喪失了深化體制改革的動力和壓力。結果,中國經濟雖因短期性政策刺激一度逆勢而上,表現出了雙位數增長,但在政府主導投資驅動的模式下,深層結構矛盾不斷加劇,出現了資源嚴重錯配,包括鋼鐵、光伏在內的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效率低下,私人資本受到嚴重擠壓,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日趨惡化,公司盈利前景轉趨暗淡,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不穩健,銀行不良資產率上升的局面。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趨勢與風險水平的相對升降,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兩國股市在過去五年的表現差異。
第二,美國深受金融危機打擊,復甦進程較為緩慢,但宏觀經濟政策響應之快,調整幅度之大,實屬歷史罕見。除了一攬子經濟復甦振興計劃,美國經濟得到了強有力的聯儲貨幣政策支持。從2008年9月雷曼事件後迅速推出的QEⅠ,到2010年的QEⅡ,以及現在的QEⅢ,再加上美國基準利率在2008年雷曼事件後從危機前的5.25%大幅降至0.25%,並定期公開聲明將維持低息政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令投資者形成了較清晰的政策預期,顯著地減少了政策不確定性對於金融市場 的負面影響。
中國在這短短四五年間,宏觀政策幾度大起大落。 2009年實行了過度的財政刺激和信貸刺激,不到一年就不得不調控通脹與房地產,實行了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又加劇了經濟增長的減速。到2012年二季度,面對四面告急的經濟形勢,政府不得不再度出台新一輪的政策放鬆與刺激,但房地產仍繼續受打壓。至於政府在未來是否繼續放鬆政策,採取哪些措施,以及何時做出政策調整,公眾仍一頭霧水,專家學者們也只能妄加猜測。宏觀政策的不透明,相互矛盾與不可預測的跳躍式變化,加大了中國經濟周期的波動幅度,為企業、消費者和投資者增添了極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從而客觀上增加了投資中國股市的風險溢價。
當然,中國股市存在市場過度監管、IPO 發行制度及二級市場交易結構、投資構成基礎等方面的缺陷,影響了股市表現。但是這些微觀層次的原因在2008年前就早已存在,並不能解釋中國股市最近五年持續低迷不振的現象。
我認為,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和結構改革的缺位是動搖投資者信心導致股市表現極度失望的主要原因。雖然按照歷史估值水平衡量,中國股票相對便宜,但是如果未來政府公信力、政策基本面、真實GDP增長與企業盈利基本面不能持續地好轉,投資者信心與市場表現也將難以顯著改善。
『伍』 計算中國股市的風險溢價使用數據時間段的選取
別把數學理論搬到股市,特別是那些經濟學的理論。
計算風險可以用K線,判斷大走勢看趨勢線。
真的別拿公式來計,會把自己越搞越暈的,親身感受,供參考。
『陸』 中國股市市盈利率為什麼那麼高
最近滬市平均市盈率約為38倍,深市37倍,滬深300指數為33倍,A股目前的PE水平比成熟市場平均高70%,比新興市場平均高45%。
但是,各國之間的市盈率不可比,因為資金成本(無風險收益,以債券收益近似)不同。因此需要對比股權風險溢價,而從現在看各國的股權風險溢價很接近。美國市盈率20倍,但資金成本高(5.25%左右),股權風險溢價約為0;H股指數16倍PE,資金成本高(6%左右),股權風險溢價也約為0;中國滬深300指數33倍PE,資金成本低(3%-4%左右)股權風險溢價也約為0。也就是說,從相對估值看,國內外股市的價值接近,並不像多數研究指出的國內估值比國外高很多。
當然,從絕對估值看,估值是偏高,正常情況下股權風險溢價應該大於0,國內歷史上看在0%-6%之間。因此,雖市場絕對估值偏高,但相對估值與國外接近。
『柒』 市場風險溢價什麼意思
市場風險溢價是指一個人如何面對不同的風險, 明確高風險、高薪、低風險和低薪, 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如何影響他或她是否想冒險獲得更高的報酬, 或者只接受有的收入。決定, 放棄通過冒險可以獲得的更高的報酬。
已確定的收入與較高的薪酬之間的差額是風險溢價。市場風險溢價是投資者要求更高回報以抵消更大風險的要求。
財務波動的公司發行的 "垃圾" 債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於特別安全的美國國債, 因為投資者擔心公司將無法支付承諾的金額。市場風險溢價是金融經濟學的核心概念, 對資產選擇、資本成本和經濟增加值 (EVA) 的估算, 特別是對中國社會的大規模進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7)中國股票風險溢價擴展閱讀:
對於風險溢價的研究
運用一般均衡理論解釋兩種資產 (股票和無風險資產) 之間的內在關系。
近年來, 對股票和債券收益率的一般均衡研究大多受到基於消費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CAPM) 的影響。根據該理論, 股票相對於債券的高收益率反映了兩種資產與消費協方差的差異。
與債券收益率相比, 股票收益率更有可能與消費同時波動, 因此股票並不是抵禦消費波動的好對沖工具。這樣, 為了讓投資者願意持有股票, 需要風險溢價。Kocherlakota (1996年) 對這方面文獻的回顧認為, 美國股市的風險溢價價值至今仍是個謎。
2. 在部分均衡的框架下, 研究了這兩種資產收益率與可能變數之間的經驗關系。
特別是, 這一領域的研究更加側重於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預測股市相對於債券市場的波動, 因為這對有效市場假設很重要。
這方面的文獻表明, 一些財務比率, 如股息價格比率、p"比率和短期利率以及長期利率, 可能對股權風險溢價具有預測能力 (見 Lamont, 1998年和 Blanchard, 1993年)。
如果可以預測相對於債券收益率的股票收益率, 這與有效市場假設截然相反, 該假設認為, 證券的價格不能用自己的過去價值或其他變數的過去價值來預測。
『捌』 市場風險溢價是什麼意思啊
你好,股份風險溢價就是指超額盈利,在股票投資提供了超出無風險利率。
這類超額收益能夠賠償投資人擔負相對性較高的股權投資基金風險。保險費用的大小在於特殊資產配置中的風險水準,並隨之經營風險起伏而隨時間轉變。
風險溢價是超出預估項目投資造成的零風險收益率的收益;針對在特殊項目投資中與零風險資產對比承擔其他的風險的投資人,資金的風險溢價算是一種賠償方式。
比如,得到巨額利潤的成熟企業發售的高品質公司股票一樣,基本上沒有毀約風險。因而,一種股票的利率或回報率會小於營運能力不確定且毀約風險相對較高的不太成熟的企業發售的股票。
風險溢價還可以被表述為真正的盈利獎金,由於某些風投在其做為項目投資取得成功時得到的實質上更有利可圖。
具備可預測性和可預估結果的項目投資在己經充足滲入的市場中經營時不大可能變成業務而去攻克。只有新奇且有風險的商業和融資計劃才有可能提供高過平均水平的收益,貸款人可將其作為投資人的盈利獎金。
它是一個潛在性的鼓勵對策,激勵某些投資人尋找風險較高的項目投資,而去獲得更大的收益。
一般來說,高危項目投資能夠得到更高的股權溢價賠償。
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覺得股份風險溢價的定義是合理的:從長期性看來,市場會大量地賠償投資人擔負項目投資股票的更大風險。股份風險溢價能夠根據多種方法測算,但一般來說應用資產資金定價模型(CAPM)開展預算,公式為:
CAPM=Rf+β(Rm-Rf)
利益成本費事實上是股份風險溢價。Rf是零風險收益率,Rm-Rf是市場的超額收益,乘於股市的β指數。
在股份風險溢價的情況下,a是某類股權投資基金,比如100股績優股或多元化股市投資組成。假如人們僅僅討論股市(a=m),那麼Ra=Rm。β指數考量股票的不確定性或風險,而並不是市場的波動率。市場的起伏一般
設定為1,因而,假如α=m,則β1個=β米=1米-R的?F稱之為市場股權溢價;Ra-Rf是風險溢價。假如a是股權投資基金,那麼Ra-Rf是股份風險溢價;假如a=m,那麼市場股權溢價和股份風險溢價是同樣的。
重要關鍵點
風險溢價是超出預估項目投資造成的零風險收益率的收益。
投資人期待以風險溢價的方式對其擔負的風險進行適度賠償。
針對在特殊項目投資中與零風險資金對比承擔其他的風險的投資人,資金的風險溢價是一種賠償方式。
股票風險溢價是最普遍的股權溢價。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玖』 怎麼對中國平安股票進行估價
用貼現現金流法對公司估價具體可分為:股利貼現法、自由現金流貼法。股利貼現法,就是每年分給股東的股利,K就是股利的貼現率。在利用貼現現金流模型中,最難計算是的就是貼現率。每個公司股票所用的貼現率應當能反映其所承擔的風險大小,通常我們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來計算,公式如下:K=E=rF+(EM-rF)β
E表示股票的預期收益率,也就是我們要得到的貼現率;rF表示市場的無風險利率,一般以國債或風險很小的債券收益率計算;EM表示市場組合的收益率,一般以市場指數收益率來計算;β表示該股票的β系數,是指該股票的市場表現與總體市場表現間風險差異程度。β系數值可以從一些專門的研究機構獲得,也可以自己計算得到。
通常我們把(EM-rF)稱為風險溢價,乘上β系數,就是風險補償。這個公式說明一個股票的預期收益率等於無風險利率(rF)加上風險補償(EM-rF)β。所以要估計E就必須先得到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市場組合的收益和該股票的β系數。
我們以佛山照明為例來說明股利貼現法的應用。佛山照明是一家1993年上市的以燈泡等電光源為主營的公司。公司1994年以來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為9.62%,剔除1994年異常高的增長數據(54%),1995年以來凈利潤平均增長速度為3.3%。如果剔除1997年的異常低的負增長數據(-24%),1998年以來凈利潤增長平均為6.71%。公司年年分紅,平均分紅率為當年凈利潤的71%,且一直比較穩定。所以我們可以用不變增長模型來計算佛山照明公司的股票價值。2001年公司10送4元,扣除所得稅後實際每股送0.32元,即DO=0.32。由於公司分紅穩定,且凈利潤增長在3.30-9.62%之間,所以我們取中間值6%為紅利增長率。需要另外計算的是貼現率。
無風險收益率rF以過去6年平均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代替,為4.42%;過去6年兩市綜合指數平均股指收益率為9.82%,風險溢價為9.82%-4.42%%=5.4%。考慮到我們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很好,風險溢價以6%計算;1997年以來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0.7562。這樣,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司股權收益率,即貼現率為:k=E=0.0442+0.06×0.7562=8.9572%。
這樣,根據不變增長模型,V=0.32×(1+0.06)/(0.089572-0.06)=11.47(元)。如果對公司的紅利增長率取值更保守,假使未來公司分紅增長率為5%,即g=0.05。則
V=0.32×(1+0.05)/(0.089572-0.05)=8.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