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股票質押回購風險處置案例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質押回購風險處置案例

發布時間: 2023-06-08 22:41:18

⑴ 質押式報價回購風險是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風險點主要是股價下跌風險,其次是信用風險。
1、標的證券股價下跌風險
鑒於股票的高風險性和流動性,價格波動影響股票市值,波及其抵押價值。當標的證券大幅下跌時,其抵押價值也大幅下跌。
2、大股東信用風險
客戶的信用風險指因客戶履約能力不足或惡意不履約的行為導致客戶未按約定足額償還融資款項。引發信用風險的主要原因包括:
(1)客戶因資信下降或經營不善導致其財務狀況惡化;
(2)客戶的融資規模超過其還款能力;
(3)銀行資質評級體系不完善、不科學,導致高估融入方實際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進而使銀行授予客戶的交易額度及交易規模超過其實際可承受上限;
(4)由於宏觀經濟、政策面、行業面或上市公司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引發客戶財務出現困難。客戶未能按約定及時足額歸還融資款項,既影響到銀行經營風險,也會導致影響客戶資金流的正常運轉,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環境。
履約保障不足風友判險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因標的證券價格下跌等原因導致交易的履約保障不足時,客戶頃告碰需提前購回或補充質押;若客戶無法提前購回或補充質押,則面臨標的證券被違約處置的風險;且因處置結果的不確定,可能會給客雀談戶造成損失。
提前購回風險若質押標的證券在待購回期間發生被暫停或終止上市、跨市場吸收合並、要約收購、權證發行、公司縮股或公司分立等事件時,投資者面臨被動提前購回的風險。
違約處置風險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發生《業務協議》所列示的違約情形時,則將面臨標的證券被違約處置的風險,因處置結果的不確定,可能會給客戶造成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三十條質權人有權收取質押財產的孳息,但是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孳息應當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權利能不能出質:
(一)匯票、本票、支票;
(二)債券、存款單;
(三)倉單、提單;
(四)能不能轉讓的基金份額、股權;
(五)能不能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
(六)現有的以及將有的應收賬款;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能不能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

⑵ 關於通過協議轉讓方式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處置相關事項的通知

上證發〔2020〕28號

各市場參與人:

為了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東股票質押風險,保障市場穩健運行,根據《上市公司流通股協議轉讓業務辦理暫行規則》(以下簡稱《辦理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份協議轉讓業務辦理指引》(以下簡稱《辦理指引》)等規定,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本所)現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處置(以下簡稱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稱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是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的出質人違約後,質權人依據業務協議的約定行使質權,由出質人將標的股票轉讓給質權人或者第三方的協議轉讓業務。

二、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的辦理,適用本通知;本通知未作規定的,適用《辦理規則》《辦理指引》的規定。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以外的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違約處置相關事項另行規定。

三、符合以下條件的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可以向本所提交辦理申請:

(一)擬轉讓股票為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初始交易或者合並管理的補充質押股票,且擬轉讓股票質押登記已滿12個月;

(二)提交協議轉讓申請時,該筆交易出質人為對應上市公司持股2%以上的股東;

(三)不存在《辦理指引》規定的不予受理情形。

四、相關當事人申請辦理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2%,轉讓雙方存在實際控制關系、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及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除外。

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的轉讓價格,不得低於轉讓協議簽署日前一交易日股票收盤價格的70%。

五、轉讓雙方在申請辦理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前,應當及時通過上市公司披露本次協議轉讓事項的提示性公告。提示性公告的內容至少應當包括:

(一)本次協議轉讓概述,轉讓雙方基本情況,轉讓協議主要內容;

(二)本次轉讓是否違反承諾或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等規定;

(三)本次轉讓是否存在承諾變更、豁免或承接情況;

(四)本次轉讓對公司生產經營和控制權穩定的影響;

(五)當事人認為應當說明的其他事項及本所要求的其他內容。

轉讓雙方因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權益發生變動達到《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或本所相關規定確定的標準的,還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六、辦理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協議轉讓,應當向本所提交以下文件:

(一)轉讓方(出質人)與質權人、受讓方就質押股票的協議轉讓簽訂的書面協議;

(二)證券公司出具的該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已進入違約處置程序、擬轉讓股票質押登記已滿12個月及相關違約處置安排的說明,並承諾已核查該協議轉讓符合本通知要求,協議轉讓申請真實、合法、合規;

(三)轉讓雙方及質權人出具的書面承諾函,承諾協議轉讓符合本通知要求,協議轉讓申請真實、合法、合規;

(四)《辦理指引》要求提交的其他申請文件。

七、當事人、證券公司提交的文件不符合真實、准確、完整要求,或者違反相關承諾的,本所將視情節輕重,對其採取《辦理指引》規定的相應監管措施或者紀律處分。

八、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知。

上海證券交易所

二_二_年四月十七日

⑶ 雷坑終結者:兩千億帝國的倒下,德隆系風險案例(上)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解讀 財經 熱點,探尋理財良方。亂花漸欲迷人眼,財富管理,我們從知雷、識雷、防雷和排雷開始。

大家好,歡迎回到清禾講堂,我是大偉。理財可以學習,我們相信自己,要努力,不著急,一起做有知識、有思考、有溫度的財富管理達人!

讀過武俠小說的朋友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故事。資本市場也從來不缺人,也不缺故事。這節課我們就給大家講講中國證券史上著名的德隆系事件。

所謂的德隆系事件是指2004年4月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的德隆集團,由於唐萬新及其兄弟等人通過金新信託等金融機構變相的吸收存款操縱股價,以及產融結合的這種方式不斷的進行護盤,也就是在股票價格下跌的時候,拿出資金來維持股價,最後導致風險不斷的積累,最終金新信託發生擠兌,法人股全部被質押,德隆系的股票流通市值從206.8億的高位下降到了50億元,這個事件造成了德隆集團的轟然倒下。那麼給背後的投資者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不管是相關股票的股民,還是說購買了當時相關的信託、銀行理財的理財者,都損失慘重。

詳細講述德隆系事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幾個事件當中的關鍵詞:

一是德隆集團,這個曾經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旗下擁有177家子孫公司和19家金融機構,當初被人們稱為"股市第一庄",控制的資產總共超過了1200億,但是德隆的股票於2004年4月崩盤;

二是唐萬新,德隆的創始人,2002年福布斯中國大陸100強富豪排名的第27名,因為涉嫌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和操縱證券市場的價格非法獲利,2004年被警方逮捕;

三是金新信託,當時最活躍的信託公司,信託公司是一類非常特殊的金融機構,它呢當時是德隆集團炒作股票的主要資金來源和渠道,曾在1997年-2004年7年的時間總共非法吸收了公眾存款201億元;

第四是"老三股",老三股是指德隆集團旗下的新疆屯河、沈陽合金和湘火炬這三隻股票,通過炒高他們的股價,然後拿著股票去質押再融資,維持上市公司的業績,類似的這樣一種滾雪球的方式來進行擴張;

第五個關鍵點叫產融結合,產融結合一般是大型的產業集團他們通過參股或者是控股金融機構,開展全牌照的金融業務,以實現服務主業、滿足內部的這種金融需求的、創造價值的為目的一種方式。

下面,我們給大家詳細的講解德隆系事件的始末。

德隆系的崛起。這個故事開始於1986年,唐萬新他拿著400塊錢當時在烏魯木齊市創辦了一家名為"朋友公司"的彩印店,這個彩印店一年就賺了100萬。1992年,唐萬新和兄弟等人注冊成立了新疆德隆實業公司,當年股市非常瘋狂,唐萬新利用了群眾的力量,請民工去深圳去排隊買這個認股權證,轉手賣錢一夜暴富,1993年3月他賺到了5000萬元。經過這兩件事情,唐萬新發現資本市場是快速積累財富的寶地,具有巨大的魅力。

到了1994年的時候,德隆通過國債回購業務,先後從海南華銀信託投資公司、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總共融得了3億元。1996年的時候,它先後控股了新疆屯河、沈陽合金和湘火炬這三家上市公司,進而構成了德隆系的"老三股"。收購上市公司的目標實際就是坐莊,通過大量的吸入流通股來拉升股價,再進行質押融資——股價越高,他獲取的這種融資就會越多,然後再利用這些資金去維持上市公司的業績,如此反反復復,通過長期的運作,德隆老三股的股價,最終上漲的幅度全部超過了1000%,超過10倍的幅度。但也是這樣的瘋狂的二級市場的炒作將德隆拉入了這個資金短缺的深淵,從2000年開始,德隆後來統計,每個月它的所謂的護盤的成本大約要800萬人民幣左右,一年1個億左右。

由於護盤成本過高,為了融資更多,融得更多的資金,2001年德隆開始大張旗鼓地扯出了所謂的金融整合的旗幟,著手組建金融控股公司,開始產融混合經營這種方式來嘗試,借著產業整合進入了金融領域,實現產融的結合。德隆通過控股新疆金融租賃、金新信託,再藉助新疆金融租賃和金新信託給他輸血,布局整個金融產業。控制了比如說當時的伊斯蘭信託、中富證券等等這些金融機構,總共最後融到了250億以上的資金。當然了,多數實際是以各類的委託理財的業務來操作的,德隆在當時長期開出的年化利息呢高達12%~22%之間,而在那個時候啊,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只有2%左右,基礎的貸款利息也比較低,也只有5%~6%左右。

德隆一手並購金融機構,一手又大舉的進行產業投資,那麼兩者進行產業融合,所謂的這樣的模式。2002年,德隆先後宣布投資農村超市和重型 汽車 業、 旅遊 業以及畜牧業,開始了它的迅速的擴張。

受到2000年底"中科系"的股票事件,和2001年4月份"郎咸平炮轟德隆"的影響,德隆系的股票開始波動,旗下它的重要的融資平台——金新信託進而也發生了理財產品擠兌的風波,一度出現了高達41億元的沒有兌付的缺口。在那個時候,其實德隆它陷入了資金危機,從金新信託發生第一次擠兌風波以來,德隆系的金融機構每天都有到期無法兌付的資金,投資者們上門進行遊行並且有的以自殺相威脅,甚至砸搶相關的營業部等各種各樣的鬧劇。當時為了應對這種危機,兌付風波之後,德隆系大舉的並購金融機構,從起初的2家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27家,甚至當中包含了6家城市商業銀行,從現在的視角來回顧,簡直不可思議。

一直到了2003年10月前後,我們國家當時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國家的信貸政策收緊,宏觀的行業調整,進而波及到了整個德隆所在的大部分的行業,德隆面臨著更加巨大的資金壓力。12月份,唐萬新將他手中湘火炬的1億個法人股質押給了銀行,然後在後來的半年之內,德隆手中的所有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全部被質押。這個質押的意思,實際和抵押類似,房子抵押做貸款,股票我們把它稱為質押做貸款。2004年3月之後,《商務周刊》這家媒體為代表的,還有在很多的門戶網站等等都發布了相關名為《德隆資金鏈緊綳》、《德隆為何如此脆弱?》等等相關的文章,很煽情,點燃了有史以來中國最大的一次針對德隆的負面評論,實際這個,無疑加劇了德隆當時危險的爆發。2004年的4月13日,當時的合金投資率先跌停,接著"老三股"全線下挫,數周之內,"德隆系"的股票的流通市值從206.8億下降到了50億元。

媒體的負面報道以及股價的暴跌,實際直接導致了相關金融機構拚命地去擠兌德隆,雪上加霜,比如原來沒有到期的貸款,就有的金融機構讓德隆提前還款,大象一樣的德隆終於轟然一聲的徹底倒下。政府最後決定授權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全權託管了德隆的所有的債權債務的事宜。2004年的時候,12月14號,檢察院最終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罪名,逮捕了唐萬新,後來唐萬新被指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操縱證券市場的價格罪,最後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

這就是整個轟轟烈烈的德隆系的事件,其中的利益糾葛非常復雜,很多真實的情況可能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重新浮現在老百姓的面前。這里,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盡量通過我們的講解來還原一個真實的、客觀的德隆系的事件。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德隆系事件中到底存在著哪些風險?到底有哪些雷坑?其實作為我們普通的投資者,首先我們要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一個擁有177家子孫公司和19家金融機構的如此巨型的一個企業集團,說倒下就倒下了?就像嬰兒一樣在寒風當中居然弱不禁風。

我們可以發現,德隆系通過利用多家金融機構的這種控制和關聯交易不斷的來獲取資金,這樣做的一個隱藏著的風險有哪些呢?

第一個就是杠桿過高所導致的市場風險。首先一個主要風險是德隆它作為一個企業,一個產業,實體企業,它對外部的這種資金的依賴程度太大了,杠桿率太高了。

第二點是德隆它自己"自融"導致的道德風險, 自己給自己融資。德隆通過特定的股權結構設計進行"自融",不僅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還存在著不可忽略的這種道德風險,也就是說德隆在資本面前很容易迷失方向,過度依賴於資本融資卻忽略了它本身自己的實業的技術發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短短十幾年,德隆通過並購打造了漫長無比的產業鏈,據說,開始的時候說要打造全國5個產業鏈,要壟斷、整合全中國的5個產業鏈,這事可想而知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一直在金融業和實業當中進行周旋:一方面通過金新信託繼續委託理財的方式來獲取資金,剛才我們講它的資金的收益率是12~22%之間,總體的成本要遠遠超過這個理財者的收益率,同時它又在股市上通吃流通籌碼、抬高股價以獲利;另外一方面,它通過上市公司來完成整個產業的整合,成為所謂的"成功的實業家"。這裡面實際大家如果去查一下相關發的信息,唐萬新的哥哥唐萬里一度是中國工商聯的主席,這個概念,大概是什麼級別么,和中國現在企業家當中的柳傳志先生,和馬雲,幾乎是同樣的概念。

但是無論是做產業,還是做金融,都沒有形成持續穩定的它的企業的贏利模式。進入金融業是通過高額的這種收益回報,為實業源源不斷的輸送資金,但是它這個過程並沒有產生可以彌補資金缺口的收入,不僅使金融的業務深受其累,而且實業也深受其累,最終它的資金管道枯竭,實業也隨之消亡。其實這無疑是個巨大的黑洞,也是一個"以一個更大的黑洞來填補前一個黑洞"的這種飲鴆止渴的 游戲 。最終的結局是,承受不了長時間的這種拆東牆補西牆,資金鏈斷裂,整個系統轟然倒塌。

第一我們慎重的選擇杠桿過高的產品。首先是要慎重選擇杠桿過高的這種金融工具。

通過增加杠桿通常通過產融的這種方式來實現,產融結合一般指產業資本和金融機構之間通過相互的參股控股等等這種方式來進行結合,強強聯合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手段。雖然說德隆對外部資金十分依賴,但是德隆並不是龐氏騙局,德隆它自己是有實業的,但有許許多多最後崩潰的企業都是有實業的,而且實業的規模也很龐大。德隆一手並購的金融機構,一手大舉來進行產業的投資,德隆系太過復雜,當復雜關系當中涉及的主體越多的時候,風險就越可能被緩釋和吸收,但是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越復雜,這種風險也越容易被擴散,被影響到其他部門。對於如此的復雜,杠桿水平也是如此高的企業,我們投資者在投資股票的時候,應該首先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至少要查明股權結構以及最近兩年的年報,比如像巴菲特所說:你買的不是股票,而是一部分企業的生意。所以股票它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股票對應的企業它內部的情況。

其次,我們要警惕的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沒有哪一個企業是散財童子,德隆也不是。以各類理財業務長期開出的高達12%~22%的年化利息,來吸引投資者,把資金源源不斷的給他們輸過去,歸根結底來講是投資者他自己承擔了超出能力之外的風險,來獲得所謂的高收益。但是其所投資的產業能保持每年如此之高的增長速度嗎?背後產業如果沒有這么高的增長速度,沒有如此高的利潤回報,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無數的案例都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進行投資理財我們也一定要牢記投資的三性原則,收益和安全就像一塊磁鐵石的兩端,顧此往往失彼,魚和熊掌很難兼得。市場上不存在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風險承受能力的測試,根據風險承受能力的匹配來進行相應的理財產品的選擇。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我們要規避不熟悉的項目和產品。對於類似的案例,作為投資者我們都要警示,像控制如此之多的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的"大德隆"尚且如此,更何況在市場上無數的"小德隆"們呢?如果說不能夠穿透層層嵌套我們發現它的底層的資產、沒有專業的理財顧問來幫助去判斷明辨真實的投資邏輯、更不能夠認清投資風險的來源和大小,我們就建議投資者需要做的就十分簡單:什麼也不做,我們不進行不熟悉的項目和產品的投資。因為那都是你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投資,也是對自己的財富很有可能是不負責任的投資。

相信通過我們本節課的講解,大家對於德隆系的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對於倒塌的德隆集團和萬千的受損失的投資者,我們也感到十分的惋惜。但是時光不能倒流,我們無法追回過去的損失,只有希望通過德隆這樣一個事件,為未來的投資者提供一些參考,在各種投資當中能夠識別和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我們本節課的內容就到這里,時間有量,知識無價,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節課再見。

⑷ 請教——關於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

1質押的股票是可以用來做空的
2按照現價贖回股票就行 質押的是股票 又不是價格 股票數量等同就行
(註解:股價本身就波動不定,如果是按照原價贖回,那質押的公司會承擔很大的風險,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需要同量的股票)

⑸ 股權質押回購風險

股票 質押 風險一:市場風險待購回期間,若質押標的證券市值下跌,客戶將面臨按約定提前購回、補充質押標的證券或採取其他約定方式提高履約保障比例的風險。待購回期間,標的證券處於質押狀態,客戶無法賣出或另作他用,客戶可能承擔因證券價格波動而產生的風險。 股票質押風險二:利率波動風險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若因提前購回、延期購回,或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導致期限利率變動,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利息支出。 股票質押風險三:履約保障不足風險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因標的證券價格下跌等原因導致 股權質押 回購風險,當交易的履約保障不足時,客戶需提前購回或補充質押;若客戶無法提前購回或補充質押,則面臨標的證券被違約處置的風險;且因處置結果的不確定,可能會給客戶造成損失。 股票質押風險四:提前購回風險若質押標的證券在待購回期間發生被暫停或終止上市、跨市場 吸收合並 、 要約 收購、權證發行、公司縮股或公司分立等事件時,投資者面臨被動提前購回的風險。 股票質押風險五:違約處置風險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發生《業務協議》所列示的違約情形時,則將面臨標的證券被違約處置的風險,因處置結果的不確定,可能會給客戶造成損失。

⑹ 大股東要是質押爆倉了會怎麼處置

股票質押是什麼意思?

質押,就是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或者權利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就該動產賣得價金優先受償。

股票質押爆倉什麼意思?

股票質押爆倉是什麼意思?股票質押爆倉是用於質押的股票市值將要低於炒股的金額,銀行為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可以將股票賣出換回現金。但質押股票的上市公司在質押時也拿到了錢,所以股票質押爆倉並不是上市公司完全喪失了所有資金。

股權質押爆倉會怎樣

如果質押的部分跌到警戒線股東沒有補充質押份額,就會爆倉,銀行就會一次性賣出質押的股份,那股價就會大跌。

大股東質押爆倉怎麼辦

上市公司大股東往往進行股權質押而融資,如果質押股票跌破警戒線甚至平倉線,質權人所在的相關業務部門並不會強制處理質押股票,往往是由雙方(出質人與質權人)就具體情況商量解除質押,或補充質押,或延期購回,以多種措施來規避潛在的風險。

一句話,你的股票不如原來值錢了,借錢給你的金融機構當然要來重新算賬。截至目前,尚未發生因股權質押爆倉而直接引致的惡性控股權更迭的案例。當然,尚未發生並不意味著瀕臨爆倉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已脫離風險區,之所以尚未發生,是因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普遍採取了緊急停牌或與質權人協商等措施。

⑺ 股票質押回購交易常見風險有哪些

在做股票質押回購的時候會給你簽署一個《風險揭示書》,裡面很詳細,比如信用風險,政策風險...等等。希望能幫助到你!

⑻ 股票質押的風險都有哪些

股票 質押 的風險 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可以作為權利質押的標的。 股權質押 是權利質押,既包括 有限責任公司 的股權質押,也包括 股份有限公司 的股權質押。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權質押必將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融資方式。但是人們對股權質押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巨大風險,認識還不夠。 1、市場風險 待購回期間,若質押標的證券市值下跌,客戶將面臨按約定提前購回、補充質押標的證券或採取其他約定方式提高履約保障比例的風險。待購回期間,標的證券處於質押狀態,客戶無法賣出或另作他用,客戶可能承擔因證券價格波動而產生的風險。 2、利率波動風險 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若因提前購回、延期購回,或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導致期限利率變動,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利息支出。 3、履約保障不足風險 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因標的證券價格下跌等原因導致交易的履約保障不足時,客戶需提前購回或補充質押;若客戶無法提前購回或補充質押,則面臨標的證券被違約處置的風險;且因處置結果的不確定,可能會給客戶造成損失。 4、提前購回風險 若質押標的證券在待購回期間發生被暫停或終止上市、跨市場 吸收合並 、 要約 收購、權證發行、公司縮股或公司分立等事件時,投資者面臨被動提前購回的風險。 5、違約處置風險 客戶在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期間,發生《業務協議》所列示的違約情形時,則將面臨標的證券被違約處置的風險,因處置結果的不確定,可能會給客戶造成損失。 以上就是為您提供的股票質押的風險的幾個方面,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股票的質押是有一定的條件的, 上市公司 股票用於質押應不高於該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10%,且股票質押率不能超過60%。股票質押還要承受幾個方面的風險,有可能會造成客戶的損失。

⑼ 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時的責任有哪些

1.於違約日的次一日起計罰違約金,並承擔違約處置時發生的相關費用;2.處置違約交易的金額不足以償還客戶應付金額時,相關券商有權對客戶的其他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採取違約處置措施,以收回客戶應付金額。
回購的具體意義是什麼?上市公司回購和央行回購有什麼不同?回購對股價是否有益處?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等不及了想盡快的知道,學姐馬上給大家科普一下。
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證券市場中的回購是什麼
證券回購和證券回購交易其實是相同的意思,所謂的證券回購就是說證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同時就約定於未來某一時間以某一價格雙方再反向成交。證券回購也囊括著股票回購和債券回購。
1、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使用現金等方法,從股票市場上購進本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的舉動。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然而大部分情況下,公司會讓回購股票看做「庫藏股」保存,短時間內不插手交易,也不會干擾到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以後另外作為其他方面使用,比方把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實行了,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

2、債券回購:它指的是在債券交易的雙方在進行債券交易這個時候,以契約方式約定在將來某一日期以約定的價格(本金和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利息),債券有「賣方」(正回購方)和「買方」(逆回購方),前者向後者在此購回該筆債券的交易行為。我們以交易發起人作為視角來看,凡僅是抵押出債券的,關於借入資金的交易就是進行債券正回購;凡是主動去將資金借出的,要去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都是進行逆回購。想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上市公司回購股票
若是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話會因為這些原因:①實行股權激勵計劃;②避免惡意收購;③提高公司收益率;④穩定公司股價,提高公司形象。那麼回購股票究竟利好還是利空呢?還是需要按照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
1、回購後注銷:倘若在股價低估的狀況下,回購股票並注銷掉它,這樣就會招致公司的流通總股數減少,抬高了每一股的收益,這種回購行為是利好。若是沒有發生股價被低估的情況就對股票回購,故意誘導那些渾然不知情況的群眾去抬高股價,股東的權益就會遭到打擊,這也就是被藏起來的利空了。
2、回購不注銷:公司在低位回購股票的情況下,而且是作為庫存股沒有注銷股份,後面只要股價一在高位,派發股份作其他的用處。公司有嫌疑可能會自己炒自己的股票,因此不注銷的含義是利空。事實上,若是從短期來看,回購股票同大資金買入股票是相同的,對於股價來說,這是非常好的。
三、央行正、逆回購
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包括正回購,也包括逆回購,相當於一種貨幣政策。央行逆回購的目的主要是在以下兩點,不僅可以做到調節市場資金的流動性,還能調節利率。正回購指一方以一定規模債券作抵押融入資金,而且還承諾日後再購回所抵押債券的交易行為。也屬於央行常用的公開市場的操作方法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購操作就可以實現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效果;逆回購這一形式就是說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還要在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實際就是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了也就是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那麼,央行這樣回購究竟利好還是利空呢?同樣需要分情況來討論:
1、逆回購:央行使用資金去和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其實是向市場投放資金,當資金進了實體企業後,如此一來,是可以刺激企業運轉的,因此會對股市利好。其次就是市場上的資金有所增加後,那麼有多餘的資金就會進入股市,進而就刺激股市上漲了。
2、正回購:當央行賣出逆回購之時也就是在回籠資金,當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少,那麼就意味著會不有多餘的資金進入股市了,從而影響到投資情緒變成悲觀,股價會下跌不少。所以說及時了解到回購消息是很重要的,【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