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急求啊! 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數是1.5,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為10%,無風險收益率為6%。
1、Rr=β*(Km-Rf)
式中:Rr為風險收益率;
β為風險價值系數;1.5
Km為市場組合平均收益率版10%
Rf為無風險收益率6%
風險收益率=1.5*(10%-6%)=6%
2、總預期收益率=6%+1.5*(10%-6%)=12%
3、股票價值=0.4*(1+8%)/(12%-8%)=10.8元
(1)風險回報率股票擴展閱讀
股票PE估值法:
PE1=市值/利潤,PE2=市值*(1+Y)/(利潤*(1+G)),其中Y是市值增長率,G是利潤增長率,K是PE估值提升率。
則PE2/PE1-1=K,即(1+Y)/(1+G)-1=K,可求得:
Y=G+K+G*K≈G+K,即市值增長率=利潤增長率+PE估值提升率①
(由於通常在一年內PE估值提升有限,利潤增長有限,所以這里暫時把G*K看做約等於0)
另外,在不復權的情況下,股票收益率=市值增長率+股息率②
由①②可得:股票收益率1=利潤增長率+股息率+PE估值提升率③
② 已知要求回報率和市場風險益價,求各股票收益率
這個是DDM模型第二種情況不變增長率的的套用.
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K=無風險利率+股票的貝塔值X(市場要求的收益率-無風險利率)
=10%+1.2X(16%-10%)
=17.2%
該公司股價V=D1(K-g)=2.1/(17.2%-5%)=17.21美元
③ 股票型基金是個什麼概念,回報率和風險率是多少,周期是多長
以70%以上資金投資股票的。回報及風險要看市場及基金經理的水平了;周期通常按照該基金成立是的章程約定進行
④ 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溢價求整個股票市場的回報率
市場風險溢價 就是市場平均收益率減無風險利率=6%,大盤代表整體市場的表現,那麼大盤的貝塔值為1的話,貝塔值為1.5的股票就是9%*1.5=13.5%,還有一種計算收益公式是個股要求收益率Ri=無風險收益率Rf+β(平均股票要求收益率Rm-Rf)算出來=12%
⑤ 股票投資的正常年回報率是多少
按平均水平就是虧的,因為每年都有大量印花稅,傭金流出,而上市公司的分紅回報則十分有限,市場能保持上漲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投資者去買股票
⑥ 股票基金的風險回報率公式
股票基金回報率計算公式:收益率(回報率)=收益/申購金額×100%;收益=當日基金凈值×基金份額×(1-贖回費)-申購金額+現金分紅。回報率越高,說明股票基金投資後收益能力越強。需要注意的是,股票基金在投資時需要面臨較大的風險,可能會虧損本金。
股票基金是指募集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市場,通常股票倉位不能低於80%。股票基金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進行分類,比如按基金投資的目的分為資本增值型基金、成長型基金及收入型基金;按基金投資分散化程度分為一般普通股基金和專門化基金。
用戶在選擇股票基金時要注意它最近一段時間的凈值變化,最好選擇在基金凈值低的位置買入,這樣在基金凈值上漲後就可以獲得不錯的盈利。盡量避免在基金凈值高的位置買入,防止後續出現凈值下跌的情況。
股票基金在選擇時盡量避免規模過大的基金,因為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操作難度大,這時投資者贖回的壓力會比較大;在投資股票基金時不要頻繁的操作,否則基金的交易費用會增加,這時可能存在不賺錢的情況。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股票基金的風險回報率公式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⑦ 不同的股票平均風險股票報酬率一樣嗎
不同的股票,風險股票報酬率【β×(Rm-Rf)】是不一樣的。
一般地,Rm表示市場組合的收益率,即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
Rm-Rf為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
β×(Rm-Rf)為所求資產的風險收益率。
R=Rf+β×(Rm-Rf)為所求資產的必要報酬率。
⑧ 市場全部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和所有證券的風險報酬率是同一個概念嗎
不是一個概念
風險報酬率的計算公式:ΚR═β×Ⅴ式中:KR表示風險報酬率;β表示風險報酬系數;V表示標准離差率。 則在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時,投資的總報酬率為: K = RF + KR = RF + βV 其中:K表示投資報酬率;RF表示無風險報酬率。
平均收益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我們大學財務管理學過可以完全確定 放心!
⑨ 無風險收益率為2.5%,證券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為20%,而股票的貝塔系數為0.6,預期收益是多少
無風險收益率為2.5%,證券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為20%,股票的貝塔系數為0.6,預期收益是13%。
根據CAMP資本資產定價模型:2.5%+0.6*(20%-2.5%)=13%,所以預期收益率為13%。
預期收益率也稱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資產未來可實現的收益率。對於無風險收益率,一般是以政府長期債券的年利率為基礎的。在衡量市場風險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至今大多數公司採用的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其假設是盡管分散投資對降低公司的特有風險有好處,但大部分投資者仍然將他們的資產集中在有限的幾項資產上。
拓展資料:
預期收益率的計算模型:
1.主要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基礎,結合套利定價模型來計算。
首先一個概念是β值。它表明一項投資的風險程度,資產I的β值=資產I與市場投資組合的協方差/市場投資組合的方差。
2.市場投資組合與其自身的協方差就是市場投資組合的方差,因此市場投資組合的β值永遠等於1,風險大於平均資產的投資β值大於1,反之小於1,無風險投資β值等於0。
需要說明的是,在投資組合中,可能會有個別資產的收益率小於0,這說明,這項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會小於無風險利率。一般來講,要避免這樣的投資項目,除非你已經很好到做到分散化。
單個資產的收益率:一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其β值線形相關:E(Ri)=Rf+βi[E(Rm)-Rf]。
Rf:無風險收益率。E(Rm):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βi:投資i的β值。E(Rm)-Rf為投資組合的風險溢酬。
3.整個投資組合的β值是投資組合中各資產β值的加權平均數,在不存在套利的情況下,資產收益率。
對於多要素的情況:E(R)=Rf+∑βi[E(Ri)-Rf]。其中,E(Ri):要素I的β值為1而其它要素的β均為0的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首先確定一個可接受的收益率,即風險溢酬。風險溢酬衡量了一個投資者將其資產從無風險投資轉移到一個平均的風險投資時所需要的額外收益。風險溢酬是你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減去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的差額。這個數字一般情況下要大於1才有意義,否則說明你的投資組合選擇是有問題的。
風險越高,所期望的風險溢酬就應該越大。對於無風險收益率,一般是以政府長期債券的年利率為基礎的。在美國等發達市場,有完善的股票市場作為參考依據。就目前我國的情況,從股票市場尚難得出一個合適的結論,結合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來估計風險溢酬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