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海天大股東減持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海天大股東減持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4-15 10:42:22

⑴ 半年報公布前,這些「白馬股」遭遇大幅減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東阿阿膠(000423.SZ)等「白馬股」紛紛「爆雷」,8月初的A股因為外圍不確定性而遭遇大幅調整。在多數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即將公布之際,投資者依然心存疑慮——半年報到底誰又會「爆雷」?這對投資者來說依然猶如猜謎一樣難以捉摸,也讓市場風險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聲稱格力不會「爆雷」,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但並非每家白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馬股」的主要股東或者董監高都在紛紛套現,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海天味業(603288.SH)、恆瑞醫葯(600276.SH)、蘇泊爾(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個位數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訊精密(002475.SZ)和貴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東和高管減持後,盡管遭遇短暫調整,但此後還是繼續創出 歷史 新高。

從海天味業到恆瑞醫葯,遭遇董監高減持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報不達預期的沖擊。上證2440點的牛市反轉格局未變,市場處於牛市第二波上漲前的蓄勢階段,企業盈利即將見底,跟蹤國內政策落地及中美關系進展。市場下蹲為起跳做准備,中期角度這是布局期,未來牛市第二波上漲以 科技 和券商進攻,核心資產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報不如預期,股價大幅下跌。食品飲料、醫葯等行業的品牌消費企業,下一個「爆雷」的會是誰?盡管這很難預計,但卻有一些企業的董監高和主要股東似乎是「先知先覺」減持,尤其是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的董監高減持讓人有一定擔憂。

4月23日海天味業發布的公告顯示,因個人資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吳振興、葉燕橋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5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監事陳伯林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4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陳君陽和公司董事會秘書張欣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30萬股公司股份,以上股東的減持將於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進行。公開資料顯示,5月17日至今,吳振興、葉燕橋、陳君陽、張欣分別累計減持22萬股、15萬股、13.53萬股和14萬股海天味業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業公告稱,陳伯林家屬於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錄其賬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2.3萬股,成交均價為95.81元/股,成交金額11784677.00元,賣出最高成交價96.60元;同時還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價95.48元/股,成交金額190960.00元。陳伯林因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的行為構成短線交易,本次誤操作造成的短線交易獲得收益 2240元按規定歸公司所有。

7月19日,恆瑞醫葯公告稱,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蔣新華、周雲曙、蔣素梅、李克儉、劉疆、袁開紅、孫傑平、戴洪斌、沈亞平、孫緒根、陶維康、周宋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共 211.43萬股,占總股本的 0.0478%。本次減持計劃實施期限時間已過半,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上述減持價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間。

相比上述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董監高的集體減持,蘇泊爾和海螺水泥的高管減持,更有個人行為的性質。

作為小家電板塊牛股的代表,蘇泊爾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財務總監徐波減持合共10.28萬股,減持價格都在70元以上,套現近800萬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稱,減持計劃實施前,副總經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萬股,占總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計減持7.34萬股,占總股本的0.0014%,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從立訊精密到貴州茅台:減持並未阻礙股價新高

股東減持後股價創出新高,他們到底會不會後悔?

2019年3月4日,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4607.1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12%,減持均價19.84元/股。此次減持完成後,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合計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訊有限再次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621.85萬股,占總股本的0.8802%,減持均價19.5元/股。同時,立訊有限承諾自此次減持完成之日起後六個月內將不減持公司股票,前後兩次減持股份參考市值合計約16.203億元。立訊有限減持所獲資金將用於其償還銀行借款,降低股票質押率。

7月29日,立訊精密創出了22.66元的 歷史 新高。

立訊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現過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稱,立訊有限於2017年9月19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6345萬股,占總股本的近2%,交易價格為復權前的19.74元(相當於復權後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貴州茅台公告稱,「2018年9月26日,副總經理萬波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減持股份計劃已完成。」減持價格為每股725.92元,萬波藉此就套現了超過50.7萬元。盡管之後因為2018年三季報業績無法滿足市場預期,貴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還是突破千元大關創出 歷史 新高。

產業資本維持凈減持,快遞行業首當其沖

除了上述董監高減持以外,產業資本減持也不斷涌現,上述的立訊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從絕對規模看,7月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凈減持262.4億元,而2019年6月凈減持167.7億元,2017年6月以來產業資本月均凈減持76.3億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擬凈減持市值約為369.01億元,2017年6月(減持新規實施)以來月均公告擬凈減持249.86億元。

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產業資本保持凈增持,其他月份產業資本均呈現凈減持狀態。2019年4月以來市場主題和熱點較為缺乏,但價值股業績不斷暴露出問題,7月價值股跌幅明顯。科創板受資金青睞,情緒較高,A股部分行業受到情緒蔓延影響,成長類行業估值有所上調。

8月1日,申通快遞(002468.SZ)公布轉讓控股權而股價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遞也公告稱,持申通快遞468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3.06%)股東南通泓石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在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530.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1%)。

順豐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東大幅減持。持股5%以上股東寧波順達豐潤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順達豐潤」)計劃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減持數量不超過1.32億股,減持比例不超過3%。7月31日,順豐控股公告稱,順豐豐達已經減持了4192.65萬股,減持均價31.44元,不過「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⑵ 海天味業2020年報分析,為何2021年以來股價下跌30%

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開門七件事。 海天味業作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的行業龍頭,連續多年調味品的產銷量及收入位列行業第一,其業績與股價也同比例上漲,號稱醬中茅台。2021年3月31日,其公告了2020年度的財務報告,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其財務情況:

一、基本面分析

海天味業,報告期內,公司的主營業務未發生變化,依然堅持主業,堅持調味品的生產和銷售,並在調 味品行業內實施相關多元化,產品涵蓋醬油、蚝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調味品。多年 來公司調味品的產銷量及收入連續多年名列行業第一,其中醬油、調味醬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 要的產品。 海天醬油產銷量連續二十四年穩居全國第一,並 遙遙領先。連續三年年均增長 14.5%。品種覆蓋高中低各個層次、各種口味和多種烹調用途,其中不乏暢銷多年深受消費者熟悉的主流產品, 有眾多引領消費升級的高端醬油,也有經濟實惠的大眾產品。公司持續通過全面推進精品戰略, 有力提升產品競爭壁壘,採取措施聚焦渠道效率和質量建設,醬油品類呈現穩健較快發展,產品 結構和盈利能力再上台階,綜合競爭優勢進一步拉大。 海天蚝油 歷史 悠久,技術領先,銷量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連續三年年均增長 21.3%。且呈現加速增長的勢頭,隨著市場網路的逐步深入和海天蚝油良好的獨特風味,海天蚝油呈現出從地方 性向全國化、從餐飲向居民的快速發展勢頭。公司有效抓住蚝油全國化和居民消費的發展機會, 實現蚝油領先優勢的進一步擴大,產品綜合競爭力得到質的提升。 海天調味醬處於領先地位 ,銷量連續三年年均增長 8.4%, 公司加強對調味醬傳統市場的主動 調整,通過產品結構規格的優化,市場渠道的調整,有效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夯實後繼發展基礎。 調味醬品種眾多,一醬一特色,貨真價實,既擁有適用范圍廣的全國性基礎醬料,也有獨具特色 的地方風味醬料,多年來保持了穩定發展,深受消費者歡迎。

(一)基本財務數據

報告期內, 公司營業收入 227.92 億元,同比增長 15.13%;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03億元,同比增長19.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00.68 億元,同比增長 21.03%;整體凈利率 28.12%,同比提高了 1.06 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公司的醬油、蚝油、醬三大核心品類以及全國各主要板塊市場均保持了穩定的發 展。其中醬油實現營收 130.43 億,增長 12.17%,收入與銷量保持同步增長;蚝油實現營收 41.13 億,增長 17.86%,蚝油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醬料實現營收 25.24 億,增長 10.16%,醬類實現 了恢復性增長。

(二)毛利潤情況

毛利潤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根據新收入准則,將運費調整至營業成本、促銷費沖減營業收入所致。其毛利潤除耗油外,都維持在50%左右。

(三)研發投入

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不用太多的投入研發的企業。

(四)現金流情況

(五)2021年目標

2021 公司計劃營業總收入目標為 264.4 億元,利潤目標為億元 75.6 億元(該經營目標受未來經營環境影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並不構成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敬請投資者注意投注 資風險。)

(六)分紅情況

(七)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非常集中且穩定, 核心高管,對公司進行控制。

八)重點科目情況

1.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

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210多億元資金,有充沛的現金流。

2.應收賬款與預收賬款(合同負債)

合同負債今年是從預收賬款中分類過來,主要是預收的經銷商貨款,說明其對下游的話語權非常強大,其市場認可度非常大。

3.存貨情況

這存貨就是未來的現金

4.負債情況

從公司看沒有借款負債,資產負債率非常低,幾乎沒有償債風險。

二、資本市場的表現

以2017年開始,其股價漲幅高達10倍左右,目前市盈率86倍左右,市值在5500億元左右。

2021年以來,其股價下降幅度大約30%左右,且2020年末以來,部分高管相繼選擇公告減持。

海天味業,絕對是一家基本面非常好的公司。還是那句話,好公司是否投資需要有好的股價,當其股價脫離其基本面時,就需要等待,觀察中。

持續觀察中,大幅度深跌或許就是機會。

投資,一切都是時機而已。

聲明:本文章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⑶ 海天味業股票財務造假嗎

據報道,2008年11月,有部門媒體發檔帆布的消息稱,海天味業公司財務造假事件已經得到確認。隨後,中國證監會對此實施了調悉蠢迅查,經核實,海天味業公司只是有一定程度的財睜此務信息不實,但沒有財務造假行為。

⑷ 宋清輝: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該股價具有較大的泡沫



餐飲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業績 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曾因市值反超萬科A而風光一時的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288.SH,以下簡稱「海天味業」),近期股價接連受挫,不僅跌回百元以內,市值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蒸發掉近500億元。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財聯社記者直言,「顯而易見,該公司股價具有較大的泡沫。」

高管頻繁減持,市值大幅縮水

「做醬油」的海天味業曾上演了市值「神話」。2019年8月29日,其市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實現了對地產龍頭萬科A的反超,從而引發熱議。

近期,在股市波動加大的情況下,該公司股價下滑趨勢明顯。3月19日,海天味業報收93.4元/股,下跌3.71%,較今年1月21日112.7元/股的盤中高點,累計下跌17.13%;市值則降至2522億元,不到兩個月蒸發掉近500億元。

此外,該公司高管的頻繁減持引發監管層關注。3月4日,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對海天味業前監事陳伯旦陵林下發警示函,稱後者作為海天味業時任監事,將持有的公司股票賣出後不足六個月買入,構成短線交易,違反相關規定。

該公司在通報中稱,陳伯林因「家屬誤操作」,在減持公司股份套現1178.47萬元的同時,誤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構成短線操作。

該事件的發生,也令海天味業董監高接連減持公司股票的舉動再次被聚焦。據媒體統計,2018年8月-2019年11月,該公司高管累計減持40次,共計套現1.6億元,其中,2019年套現1.32億元。

「高管減持一般出於幾方面原因考慮,有些是為法人治理結構的優化,有些是出於個人需求。」某投資機構投資總監連冠坤表示,「如果是比較多的高管減持已經達到需要披露的標准,則需謹慎,這對市場是個利空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作高管短期或長期內不太看好公司發展,畢竟高管最了解自身公司。」

資料顯示,海天味業曾於2019年1月12日披露此前部分董事、監事減持股份結果稱,橋悄在減持計劃實施期間內,董事吳振興、陳軍陽、陳伯林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34.3577萬股、8.0868萬股和8.01萬股,減持總金額分別為2452.43萬元、586.09萬元和599.87萬元。同年11月,該公司稱有5位董事再度減持,累計減持總金額超過1億元。

不僅如此,機構減持同樣引發市場猜測。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數為2687.79萬股,相比2018年12月31日的5464.82萬股,同比下滑逾50%。

值得一提的是,同花順數據顯示,海天味業於3月17日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滬股通港資成交額第8位,買入1.37億,賣出4.49億,凈賣出3.12億,凈賣出額占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40.39%。

餐飲渠道受沖擊,單品增長空間受限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餐飲行業損失巨大,從而也波及到以餐飲渠道為主的海天味業。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海天味業在2017年餐飲渠道占總收入的比例為60%。

東北證券研報也指出,目前調味品企業餐飲渠道的訂單普遍受到一個月左右的影響,中炬高新、海天味業等餐飲渠道佔比相對較高的企業,一季度目標達成率存在較大難度。光大證券更是預估,此次疫情減少調味品廠商的收入大致為235億元左右。

「海天味業餐飲渠道占整體份額較大,疫情在短期內會對其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將間接影響其2020年業績。」宋清輝稱。



「短期影響產生波動,是正常的;長期來看影響則不會很大。海天味業是領域內頭部企業,有足夠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快速調整好自己的節奏,或許可以跑的更快。」連冠坤表示。

也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海天味業近幾年模消戚的穩定增長得益於餐飲行業的發展,疫情帶來家庭消費的增長可以抵消部分餐飲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比較有限,該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速可能會放緩,且其單品的增長空間受限。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業分別實現營收124.59億元、145.84億元和170.3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31%、17.06%和16.80%;凈利潤分別為28.43億元、35.31億元和43.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29%、24.21%和23.60%。

具體來看,該公司主要產品在2018年的表現,醬油、蚝油分別同比增長15.85%和26.02%;調味醬品類僅同比增長2.55%,較2017年12.45%的增速有明顯放緩。海天味業曾表示,通過產品結構規格的優化,將加大力度對醬類市場渠道進行調整。

業內人士指出,占其6成營收的醬油品類雖仍有雙位數增長,而近兩年庫存的明顯增加也在傳遞出一種危機。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業醬油產品庫存分別為4.45萬噸、6.88萬噸和10.65萬噸;2018年其醬油生產191.57萬噸,同比增長15.37%,銷售量為187.80萬噸,同比增長14.78%,未能消化全部生產量,庫存量同比增長54.80%。

而前瞻數據院2019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8年醬油產量增長速度為23.9%、4.4%、8.1%、-5.5%和4%,產量一直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

「海天味業在醬油和調味品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除非引入新的第三方服務或者開發其他渠道,否則很難再有大作為。」連冠坤指出,醬油和調味品市場的技術迭代較為緩慢,很難出現顛覆性事件,也不太可能出現一個突破性的技術使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原標題:餐飲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業績 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⑸ 海天市值暴跌是什麼原因

海天味業總市值暴跌3000億,主要原因是:

1.業績低於預期,凈利潤出現下滑;

2.前期漲幅太大,估值太高;

3.整個市場消費和白酒板塊都出現比較大的回調。

海天味業作為消費食品領域的龍頭企業,這幾年表現非常不錯,它的產品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歡,股票這凱山幾年也出現了非常大的漲幅。海天味業總市值暴跌3000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業績不及預期,前期漲幅太大,導致估值太高,這樣的業績不能夠支撐這樣的股價。整個板塊也處於調整狀態,從消費到白酒這段時間股票都出現了下跌,海天味業大跌也是盯畝中預料之中的事情。

三、整個消費板塊都處於調整狀態

最近一段時間從白酒到醫葯再到消費,基本上都處於調整狀態,很多個股都出現了下跌。

海天味業作為消費股的代表,整個板塊都處於調整狀態,它也沒有辦法獨立上漲,業績不理想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是海天味業總市值暴跌3000億的原因之一。

⑹ 股東減持股票意味著什麼

股東減持的行為就意味著該股東並不看好上市公司後續的發展或者上市公司現階段是被高估的。
1.上市公司的股東減持往往隱含著神秘性,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也應注意區分,不同情況下的股東減持差異。
2.股東通常持有的不是流通股,持有少於5%的不是流通股小非,持有超過5%的不是流通股大非,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不上市流通或在一定期限內不完全上市是流通股限售。股東這樣做是錯誤的,在一定時間後可以正常流通,會出現上市公司公告減持行為,稱為股票減持。 在牛市中,大股東減少持股是很常見的。整體市場在上漲,業績好壞的公司都會出現一定的上漲。
3.近期是非常多的大股東減持公告,究竟大股東減持對股票走勢有什麼影響,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知道兩點: 大股東所持有的是原始股,原始股遠遠比二級市場的成本低的多,大股東在什麼時候減持都是賺錢的 ;股價你看著是低位,其實是高位,新低不斷的個股就是這種情況,看是低位 回頭一看高位還被深套。
4.大股東最了解自家的股票,如果真是底部大股東會減持跟錢過不去嗎, 大股東減持有這么幾種情況:
①根據證券法大股東減持規定,大股東減持本公司股份要提前事前公告,不能先斬後奏。大股東在股價低位時候公告減持計劃,目前是股價是處於低位,也許大股東提前公告為的就是後期幾個月減持套現做准備,說不定接下來幾個月就會啟動一波拉升,剛好大股東已經提前公告減持計劃,股價拉高後可以順利高位套現。
②大股東急需錢,不管股價處於什麼位置,只能通過股票套現來救急,火燒眉毛的時候大股東要錢不要籌碼,只要能成功套現就是好事,所以不管股價處於高位還是低位都急需套現。
③股票有潛在利空消息,大股東在上市公司大利空沒有爆發之前減倉套現,避免大利空出現後所持有的市值虧損更加大。當前股價在二級市場看著是低位,等大利空出現後股價大幅殺跌,低位又成高位了,大股東先知先覺的跑了先。
④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不看好,公司業績一直在走下坡路,導致股價一直陰跌不止,而大股東對於公司業績提升沒有信心,只能想辦法把二級市場的股份兌現了再說,不然等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的時候會跌更多,所以會提前減持。 股東減持,弊大於利!
5.總結了一些規律,可以對照一下: ①如果減持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資金需要,目的是改善生活,那麼利空偏多,因為這一般是借口,大概率是套現。②如果是原始股減持,大概率是利空。因為原始股的成本很低很低,對市場構成拋壓,利空無疑。③如果減持的數量較大,那麼利空。比如清倉式減持,市場會恐慌,利空。

⑺ 海天味業:前景並非一片大好

在如此低迷的市場環境中,海天味業的估值達到50倍,是前景值得期待還是泡沫?

海天味業(603288.SH)自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股價一路高歌猛進,特別是2017年年初以來,其股價已經從不足每股30元上漲至目前的百元以上,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實屬罕見。

更讓人不解的是,海天味業的估值高達50倍以上,貴州茅台(600519.SH)也不過25倍左右。在如此不佳的市場環境下,為何海天味業會有這么高的估值?究竟是投資人對於公司未來前景的期待還是泡沫所致?

買方與賣方觀點不一致

海天味業主要經營調味品,前身是擁有300多年 歷史 的佛山古醬園,目前公司產品涵蓋醬油、蚝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產品。多年來,公司調味品的產銷量及收入連續多年名列行業第一,其中醬油、調味醬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產品。

調味品是一個巨大的市場,2017年中國調味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調味品行業當年的營業收入就已超過3000億元,而公司在醬油領域有著非凡的經營業績,海天醬油產銷量連續22年穩居全國第一,並遙遙領先。

2013年,公司的收入為84.02億元,凈利潤16.06億元,市值為538.32億元(上市之初的2014年2月13日),而2018年公司的收入為170.34億元,凈利潤43.67億元,市值為1857.85億元(2018年年底)。

五年時間,海天味業收入增長102.78%,凈利潤增長171.92%,市值增長245.12%。由此看出,海天味業市值的增長遠高於公司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速度,資本市場對於公司的未來非常看好。

自上市以來,各大券商都相繼推薦,很多券商給出了最高評級,但有一些現象令人疑惑,為什麼在券商評級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海天味業前十大股東中只有很少的機構投資者?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廣東海天集團股份有限,持股數為15.73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為58.26%,其次是第三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數為1.51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為5.58%,最後是第八大股東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數為2551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94%。

除了以上三席,海天味業其餘的前十大股東均為自然人。

一邊是券商不斷推薦,一邊只有很少的機構買了很少的股份,這樣的反差似乎說明了買方與賣方之間對於公司未來的前景並未達成一致。

前景真的那麼好嗎?

近四年,海天味業保持了收入規模的穩定增長,但是增長的背後廣告費用增速遠超收入增速。2015-2018年,公司收入為112.94億元、124.59億元、145.84億元、170.34億元,同期廣告費用分別為1.85億元、3.31億元、4.54億元、5.06億元。四年時間,公司收入增長50.82%,廣告費增長173.51%,遠超收入增幅。

在投放策略上,海天味業主要聚焦品牌頭部資源投放,公司通過傳統媒介《最強大腦》、《極限挑戰》、《跨界歌王》等主流衛視平台頭部綜藝節目贊助投放,以及網路端新媒介《吐槽大會》、《奇葩說》等主流平台頭部IP資源贊助合作,雙管齊下。2016-2018年,公司投放了收視率排名靠前的廣告冠名費超1億元,國內天籟之戰等熱門綜藝的冠名費超2億元,這在行業中已是大手筆投入。

與其他同行相比,海天味業廣告投入巨大,例如競爭對手千禾味業(603027.SH)的廣告費用只有5586萬元,和海天相差甚遠。

2018年,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為170.34億元,其中醬油產品的收入為102.36億元,佔比60.09%,是海天最為重要的產品。在調味品市場結構方面,中國與國外有很大不同。2018年,中國市場醬油占整個調味品的比例為62.6%,是最主要的調味品,而美國市場最大的調味品是香草和香料、沙拉醬、義大利面醬等產品,醬油只佔3.4%,是一個很小的品類。作為最大的品類和公司最大的一塊收入,海天味業的醬油業務最值得關注。

從產品價格的角度來說,海天的醬油業務並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根據東北證券的研究報告,醬油業務上一輪的產能擴張從2010年開始,直至2018年釋放完畢,醬油產量從94萬噸增加至185萬噸。這段時間也是海天味業業績高速增長的階段,但在過去10年間,海天的醬油單價從2822元/噸下降到2696元/噸,降幅達到4.5%。海天的醬油產品定位於中低端,是大眾化的產品,未來價格的增長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依靠價格驅動業績增長不太可能。

從未來銷量的角度來說,醬油的銷量不一定會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醬油的零售收入達到745.55億元,同比增速為9%,其中銷量帶動增長是7%,價格驅動增長是2%。整體來看,中國醬油市場還在不斷提升,對於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參照日本的情況。日本醬油人均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的10升左右,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6升左右,減少近40%。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均收入的提升,日本人在減少對於醬油的依賴;隨著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人們 健康 意識的不斷提升,未來中國醬油市場很難保持銷量的長期增長。

從銷售網路的角度來看,截至 2017 年年底,海天已擁有行業內最大的營銷網路,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覆蓋,線下建成直控終端銷售網點50多萬個,網路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320多個地級市,1400多個縣份市場,產品遍布全國各大連鎖超市、各級批發農貿市場、城鄉便利店、鎮村零售店,並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線上在B2C、B2B、新零售等各個板塊,已分別與天貓、京東、蘇寧、唯品會、盒馬鮮生、賓果盒子、零售通、新通路等主流電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公司渠道的釋放已經非常充分。

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說,目前海天的銷售基本上集中於國內,沒有開發國際市場。未來在全球化擴張當中,公司也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首先是醬油在調味品中的市場結構,以日本為例,醬油只佔整個調味品的4.7%,而美國更低,只佔3.4%。而且無論是醬油還是其他調味品,每個國家都有很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產品都有很高的客戶黏性,很難輕易轉換,產品的特性對海天未來的國際化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對於未來的市場格局,可以參考日本公司龜甲萬。龜甲萬是日本著名的調味品公司,擁有360年的經營 歷史 ,2011年在日本醬油市場的佔有率也不過30.8%。這和產品特點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醬油是一個差異化非常明顯的品類,格局會相對分散。據海天味業董秘張欣介紹,「目前,在醬油市場佔有率方面,海天大概是18%左右,而第二到第五名加起來的市場佔有率僅15%左右。」海天優勢巨大。

從市場份額角度來說,未來海天醬油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但目前佔比已經高達18%,上升的空間有限。

股價高企 高管套現

2014年上市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8.17億元、112.94億元、124.59億元、145.84億元、170.3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6.84%、15.04%、10.32%、17.06%、16.80%。

同期,公司凈利潤為20.90億元、25.10億元、28.43億元、35.31億元、43.6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0.14%、20.06%、13.27%、24.21%、23.67%。上市後,公司收入和凈利潤每年都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在業績增長背後,海天味業的股價出現了更大的漲幅。2019年6月11日,公司股價創出105.50元/股的上市以來新高。在股價不斷上漲的同時,海天味業的董監高在高位不斷套現。自2018年下半年,海天味業多位董、監事先後發布個人持股減持計劃。例如,當年6月27日,公司發布公告稱,董事吳振興、陳軍陽及監事陳伯林分別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50萬股、40萬股、20萬股。2019年1月,上述減持計劃時間屆滿,三人分別減持34萬股、8萬股和8萬股。

2019年4月23日,吳振興、董事葉燕橋、陳柏林、陳軍陽、董事會秘書張欣又開始新一輪減持。

根據公告,吳振興、葉燕橋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50萬股,陳伯林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40萬股,陳軍陽、張欣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30萬股。

這些人的股份在此次減持前持股比例最高的也不超過0.6%,此次減持後將進一步降低。在股價高漲的背後,公司高層卻頻頻套現。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1992-2012年,龜甲萬的平均市盈率為26.61倍,而同為調味品行業的海天味業估值高達50倍以上。按照日本調味品龍頭的長期估值規律,目前的海天味業處於嚴重高估階段。

⑻ 大股東減持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大股東減持對股價有什麼影響?大股東減持是指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將所持有的股票進行轉讓或在股票公開市場出售,大股東是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份額較多的股東,在解禁期內,這些大股東所持有的股票是不允許減持的,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其實減少了,這是一種利好,但到了解禁期之後,大股東就可以減持了,如果是適量的減持,這對股價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如果減持的比例是非常大的,這些大股東減持手中股票的目的又只是為了套利,那麼這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是一種利空,由於大股東持有的股票份額通常較多,這部分股票在被持有的期間不在公開市場流通,大股東要減持時,這部分原來不在公開市場流通的股票就要開始進入到股票市場去流通了,這意味著上市公司的市面上的流通股數突然變多了,稀釋了市面上的資金總量,同時有可能是大股東認為未來公司的盈餘會下降,所以才減持,而這些對股民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股民也就不願意買入這種股票,而且原來持有這只股票的股民還可能會想搶在大股東之前欲賣出股票,這些都可能促使股價下跌,所以如果一些個股己經大幅炒高時,遇到了大股東的減持,股民要謹慎參與,提防股價下跌風險。

⑼ 掙錢很厲害的女人,這個女人靠打工身價650億元

2021年1月19日,中國最牛打工人誕生。

50歲的程雪以650億元財富,成功登頂《2021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單,成為中國「打工皇後」。

在2020年2月,程雪的資產是310億元,短短的一年時間,她的資產實現了翻倍增長,一年身價暴漲340億元。

這個成功的女性企業家,打敗了微信創始人張小龍,阿里系的張勇、童文紅。

遠近聞名的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女士擁有59億資產,還只是她的零頭。

1970年2月出生在江蘇鹽城的程雪,現在是海天味業的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

靠做調味品起家的海天味業,能夠一舉甩開騰訊、阿里等科技公司,締造出「全國第一職業經理人」,背閉態後又有著怎樣的商業傳奇呢?

海天味業的前身佛山醬園,有300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

1955年,在公私合營的時代背景下,廣州25家古醬園並購重組,成為佛山珠江醬油廠。

這家醬油廠又以「海天醬園」最為著名,後獨立辦廠,更名為「海天醬油廠」,這就是海天味業的前身。

海天醬油廠成立後,發展十分迅速,在1961年建成第一座水泥曬廠。

1971年,公司自主研發的真空注瓶機問世,之後又投資建成了海天第一條醬油自動生產流水線。

就這樣,海天醬油廠一步步成為行業內技能和產能領先的企業。

1988年,國企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當時任副廠長的龐康取得了企業發展的主導權,一躍成為副總經理。

1994年,海天醬油廠推動改制重組,把70%的股份轉讓給員工,成為國有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當時有47名職工登記為「名義出資人」,實際上參與認購的員工有749人。

發展到2000年,由員工持股的「海天集團」成立,並開始收購30%的國有股權。

交易完成後,國有性質的股權完全從「海天集團」退出,海天集團的股份100%由員工持有,股東人數達到865人。

2008年,國家要求規范員工持股,所以海天集團內部又再次進行股權收購,股東人數一次性從865人降至58人。

股權變更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逐漸變為龐康、程雪、黎旭輝等人。

隨著公司發展壯大,這些人的資產也在不斷攀升,因海天味業上市,受益成為億萬富翁的人就有34個。

1995年,參與海天股份認購的749名員工中就有程雪,不過她當時只認購了1.5萬元的股份,並不算是特別多的人。

因為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程雪在1997年成為海天味業的策劃總監,順利成為公司的核心員工之一。

同年,海天味業向17個核心員工售出新的一批股份,總計相當於注冊資本80萬元的股份。

程雪一口氣購買了18.69萬元的股份,這成為她日後能夠掌握海天味業如此多股份的關鍵原因,也正是這一舉動,把她推上了「打工皇帝」的寶座。

隨著發展需要,海天味業需要不斷地增資擴股,程雪每一慶讓次都拿出積蓄積極認購,累計到2008年時,程雪順利成為僅次於龐康的第二大股東。

2014年,海天味業順利上市,程雪身價達到55億元。

很多股東都會在公司上市後,瘋狂減持手裡的股票,但從2014年上市到現在,程雪沒有減持過手裡的任何股票。

即使在海天味業市值一路暴漲的情況下,彭雪也沒有被巨大的利益誘惑,售賣手裡的股票。

程雪能夠穩得住,正說明她譽態局看好海天味業的長期發展,不想通過拋售股票來獲得短期收益。

她這種高瞻遠矚的心態,讓她成為最大的贏家。

而且程雪目前在海天味業擔任高管的職位,年薪達到550萬,手裡持有海天味業10%的股份,每年分紅得到的現金就多達2億元。

想必她不需要通過股票套現來維持生活,所以她手中的股票從未減少,最終讓她收獲650億資產。

程雪是妥妥地人生贏家,每一次認購過程中,她都能抓住時機,快准狠地搶佔主動權。

這個女企業家背後的精明睿智,格外令人嘆服。

認購股份是各位商界大佬們快速逆襲的法門之一,但如果公司不能發展,手裡有再多的股份也是徒勞無功。

海天味業的發展戰略十分明確。

產品方面,海天味業先是專心做醬油,依靠醬油擴大商業版圖,然後開始主攻「廚房」領域,推出的產品悉數都是醬油的「兄弟姐妹」。

一時間,蚝油、醬料、雞精、醋等8大類型,200多個規格和品種的海天調味品紛紛出現在超市的貨架上。

在研發方面,老謀深算的海天味業掌權者不但斥巨資引進現代化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還加大研發投入。

在海天味業,每7名員工中,就有1個員工和研發工作有關。

企業掙了錢,又不斷投入更多資本升級科技硬體,引進技術型人才。

2005年,海天味業投資建立了一座100萬噸的生產基地,2014年再次投資建立150萬噸的生產基地。

有了科研加持,海天味業的產能和質量有了提升,進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海天味業主營構成)

品牌方面,海天味業又投資10億元建立全自動生產線,從外國引進高尖端儀器,對原材料中可能出現的農葯成分進行檢測。

對外宣傳時,海天味業主打安全牌,2013年到2016年期間,海天味業的營收一路攀升,從84億升到124億,純利潤從16億漲到28億。

同時,海天味業內部編寫了富有情懷的廣告,大力投放到電視、地鐵、網路等地方,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

一路升級打怪,2014年海天味業成功上市後,發展十分穩定,市值不斷攀升。

現在看海天味業的各大掌權人在公司內部擔任的職位,十分清晰簡單,一目瞭然。

每個高管分工合作,配合發展,內部超強的管理能力可見一斑。

在一次采訪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回應海天味業市值超過萬科時說過:

醬油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我們在行業做到領先,做到數一數二,市場就會給一個公平合理的定價。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企業家能夠堅守自己的行業,專心做好一件事,是十分難得的。

但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遵循同一個發展規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把自己擅長的,或者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會成為贏家。

--END--

⑽ 大股東減持股份後,對股價會產生什麼影響

大股東減持,股價不一定會下跌!大股東減持,主要看具體情況而定,著重考慮下面幾個因素:

1.大股東為什麼要減持?看明白是大股東急需用錢還是其他原因,是主動減持還是被動減持?

2.企業基本面,業績,當前估值。關注個股自身基本面分析。

3.企業所在板塊,當前市場環境。關注大勢影響。

4.大股東自身情況,對企業的貢獻度或該股東在本企業總分量。

3,部分大股東減持是為了用資金做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的事情。比喻開展新項目需要資金,或者做股票的高拋低吸。如果是大股東需要資金開展新項目在股票抽資,抽出資金量又不大的情況下,不會影響股票走勢,只要股票質地好,會有市場資金跟進,市場資金是龐大的或許會因股東抽資被游資發現,大炒一番也不排除;還有一種可能,是短線股價漲到相對高點,這個時候我們跟庄操作的人們,也應該根據股票漲勢,在相對高點減持,等待下探到支撐位,再加倉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