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里巴巴股東名單 十大股東
1、軟銀持股28.8%;
2、雅虎持股14.8%;
3、馬雲持股6.4%;
4、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持股2.3%;
5、高管和董事局合計持股9.5%;
6、阿里巴巴集團持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一家在1999年成立於浙江省杭州,於1999年由馬雲領導的18名創始人。
拓展資料;
1、阿里巴巴集團經營著一些企業。此外,它還獲得來自附屬公司的企業和服務的業務生態系統支持。附屬公司的業務和業務包括:淘寶,Tmall,Jucost效率,全球快遞,阿里巴巴國際貿易市場,1688,阿里巴巴母,阿里巴巴雲,螞蟻金融服務,新秀網路等。
2、在過去的20年中,阿里巴巴已從電子商務公司完全轉變為一個技術驅動的平台,包括數字商務,金融技術,智能物流,雲計算,人的土地關系,文化和娛樂,為數億消費者和數十次數百萬中小企業。阿里巴巴致力於使世界無困難的事業[287],在數字經濟時代開發業務基礎設施,幫助消費者市場的繁榮,促進各行各業的數字和智能。
3、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股票代碼「巴巴」下正式列出紐約證券交易所。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美國和港股上市第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
4、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服務,螞蟻金融服務,新秀物流服務,大數據雲計算服務,廣告服務,跨境貿易服務和前六個電子商務服務以外的互聯網服務。
5、2012年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將其業務結構和組織從子公司調整到商業集團系統,並成立了七個商業集團:淘寶,耶塔,Tmall,Jucost效率,阿里巴巴國際商業,阿里巴巴小企業業務和阿里巴巴雲。
6、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將調整其業務結構和組織,並設立25個業務部門。特定業務部門的業務發展將負責每個業務部的總統(總經理)。新系統包括戰略決策委員會(負責董事會)和戰略管理執行委員會(首席執行官負責)。
7、淘寶以前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以企業為導向的社交平台,為消費者提供參與感和通過大數據分析的個性化購物體驗。在淘寶上,消費者可以從商家獲得高度相關和有吸引力的內容和實時更新,以便掌握產品和趨勢信息,並與其他消費者或最喜歡的商家和品牌互動。該平台上的業務主要是自僱人士和小企業。
希望能夠給到你幫助。
2. 阿里巴巴股東名單 十大股東
第一位的是日本的軟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數量74699.86萬股,佔比28.80%;第二大股東是AltabaInc,持股數量38356.54萬股態差,持股比例14.80%;第三大股東才是馬雲,持股數量為16715.97萬股,持股比例為6.40%,比2017年6月的數據相比持股數量減少了1111.27萬股;第四大股東是馬雲的左膀右臂蔡崇信持股數量5931.69萬股,持股比例2.30%,比2017年6月的數據相比減持了582.77萬帆巧皮股。集團當前最大股東是日本的軟銀總裁孫正義,總計持有7.469億股股票。據了解,正是這10億美元,幫助阿里巴巴集團奠定了中國電子商務領導者的地位,逐步建立起整個電子商務社會從交易、支付再到雲計算的生態鏈。
【拓展資料】
一、阿里巴巴,為小企業電子商務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的旗艦業務。1999年由馬雲在杭州成立,2003年5月,建立個人網上貿易市場平台淘寶網,2004年10月,成立支付寶公司。
二、阿里巴巴在香港成立公司總部,在中國杭州成立中國總部,並在海外設立美國矽谷、倫敦等分支機構、合資企業3家。並在中國超過40個城市設有銷售中心。
三、此外,邵曉鋒表示,阿里巴巴集團2013年預計將幫助和扶持超過10萬家淘寶網店,最終培養100萬家年營業額過一百萬的網店,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支撐社會未來誠信體系的重建。
四、2013年10月9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立法會上回應,為了保障投資者必須堅持同股同權的原則,香港上市規則規定不能設有雙重股權。全球除了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等個別美股外,其他市場均無B股安排。這意味著,香港監管層已經正式否決了阿里巴巴以「合夥人制度」在香港上市的可能。
五、2021年12月14日,阿里巴巴發布多項針對員工關懷的「暖心計劃」,新增全薪陪伴假7天、全薪育兒假10天,在公司滿10年還可獲得20天全薪長期服務假。同時,每月新增交通補貼800-1200元,團隊集體出遊費用提升至1200-1800元/人/年。此外,阿里巴巴將試行靈活辦公制度,員工每周可選一天靈活辦公。
3. 十大股東什麼時候進的場怎麼看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查看到什麼時候進的場。 如果有人告訴你可以的,那麼他指定是騙子。
拓展資料
1、分析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本領,一是看流通股第一大股東是否發生了變化。作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通常在公司的經營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第一大流通股股東要穩定,不能輕易撤換。
2、分析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本領,三是看第一大股東及其關聯前十大股東持有的公司股份是否占總股本的51%。只有達到公司總股本的51%,第一大股東才能被視為絕對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的絕對控股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和經營大有裨益。
3、分析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技能。四是看第一大股東的股本與上年相比有沒有增減,增減多少。要知道,第一大股東對公司股票的增持或減持,標志著第一大股東對公司的未來是否有信心。第一大股東增持公司股票,表明對公司前景充滿信心。如果第一大股東減持公司股票,就意味著看空公司前景。
4、五是看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多少持股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要知道,持有公司總股本超過5%之後,需要向市場做一個公告,也就是所謂的標語牌。在招牌公司,有沒有「野蠻人」的惡意收購。
5、分析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技能。第六,看看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的流通股本占總股本的比例。流通股本占總股本的比例越高,說明公司股權資本結構相對穩定,不容易出現波動。相反,如果流通股本占總股本的比例較低,就容易發生變化。引發了一場股權糾紛。前十大股東與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區別:前十大股東持有公司股份。流通股前十大股東為可在交易所流通的上市公司股票前十名。
6、流通股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根據市場屬性的不同,流通股可以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還有流通股對應的非流通股。非流通股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
4. 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早期發展
2001年以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開始增多,隨著2002年《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出台,管理層收購成為一大熱點,被作為經理層激勵、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手段,引起各方的關注。
一方面,實施MBO是實現國有資本戰略性退出,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的一劑良葯;同時也是解決由於歷史原因導致的集體企業產權界定模糊問題、實現企業所有權向真正的所有者回歸的一條捷徑。另一方面,不少人對MBO的實施動機、定價標准、融資方式等諸多問題提出種種質疑,認為在相關法規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規范的情況下,MBO隱患太多,極有可能產生國有資產流失、損害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利益等種種弊端。2003年3月,財政部向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發函,建議暫停對MBO的審批。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對涉及國有股權轉讓的管理層收購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定。由此,如火如荼的MBO浪潮開始走向低潮。
二、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典型模式
(一)關聯股東共同收購
關聯股東共同收購最典型的案例及美的(美的集團,SZ000333)的管理層收購。參與美的管理層收購的兩家公司開聯和美托,具有關聯關系,前者的主要股東是董事長的兒子何劍鋒,後者則是董事長何享健本人。由於2001年中國證監會還沒有對收購中「一致行動人」作出規定,兩個公司通過分別收購美的的部分股份,順利獲得了控制權。同時,也順利規避了「要約收購」的義務。
這種模式還可能出現一些不同情況,例如管理層分別成立兩家公司共同收購,典型的如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的管理層收購,由於目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一致行動人」的界定比較模糊,管理層在實施收購、獲得控
股權的同時迴避「要約收購」義務。
隨著《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於一致行動人的界定逐步完善,美的模式已不是一個可行的路徑。
(二)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權轉讓必須經過財政部審批,程序較為復雜、所需時間較長,而未上市的國有資產轉讓相對來說則要容易一些。因此,通過直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實施間接收購,是管理層收購的一種重要途徑,比較典型的有鄂爾多斯(鄂爾多斯,SH600295)管理層收購。管理層和職工共同出資成立的東民公司,通過收購上市公司鄂爾多斯的第一大股東鄂爾多斯集團,間接成為鄂爾多斯的控股股東。同樣的案例還有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等。
2010年以來的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案例並不多,包括2012年的大連國際(SZ000881)、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和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上述案例無一例外均採取了間接收購的模式。
(三)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聯合收購
在管理層暫時無力實施獲得絕對控股權的收購時,還可能利用一家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法人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從而獲得相對較高的控股地位,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的管理層收購就是一例。2002年6月,鄭州市國資局將上市公司宇通客車的大股東宇通集團的89.8%的股份轉讓給管理層出資成立的上海宇通,10.2%的股份轉讓給河南建業公司。上海宇通利用對宇通集團的控股,聯合河南建業成功收購了上市公司宇通客車。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的管理層收購也屬於這種模式,兩個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公司寧波富邦、上海城開聯合收購上市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43.7%的股份,由於這兩家公司沒有形式上的關聯關系,並不構成關聯交易,可以避免要約收購。同時,這種模式的管理層收購還可以再管理層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藉助另一家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成功實施收購,其實質是管理層利用外部權益資本融資。
(四)參與發起,逐步收購
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洞庭水殖(大湖股份,SH600257)的管理層收購頗具特色,在公司上市之初,管理層就通過成立另一家「殼公司」,參與上市公司發起設立,由於資金較少,參股份額有限,並不是公司控股股東。在以後的經營中,管理層通過「殼公司」的資本運作,增加在上市公司股份,逐步實現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深方大1995年成立之初,董事長熊建明就通過個人持股98%,在香港成立集康公司,參與深方大的發起設立,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在2001年又個人持股85%成立邦林公司,和其他中、高層管理人員成立的時利和公司共同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全部股份,實施了管理層收購。以權益計,熊健明個人對深方大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上,成為實際控股股東。在洞庭水殖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發起成立的泓鑫公司從一開始就參與上市公司的發起設立,並持有股份12.84%。2002年9月,泓鑫公司進一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17.07%股份,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9.91%股份,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五)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實現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管理層欲實施管理層收購,但是公司控股股東又不願意出讓股份,此時,管理層通過收購其他法人股東股份的方式,實施間接收購。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於西方國家流行的「敵意收購」,但由於收購者作為目標公司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又不同於「敵意收購」。目前,佛塑股份、特變電工的管理層收購是以這種方式進行。佛塑股份(佛塑科技,SZ000973)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成立的富碩公司通過受讓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特變電工(特變電工,SH600089)的管理層分別收購第一、五、八大股東4.93%、4.93%、1.59%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11.46%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早期的這種模式下的管理層收購雖然並不徹底,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但是管理者的身份已經發生重要改變,由純粹的「管理者」變成了「重要股東」,從而改變了公司原有的治理結構,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要影響。
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進行間接收購在近年來又出現了新的案例,在這兩個案例中,管理層均獲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管理層收購案例,公司董事長控制的如意科技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毛紡集團24.46%的股份,通過收購中億集團持有的毛紡集團27.55%的股份,合計持有毛
紡集團52.01%股份,超過了東方資產持有的毛紡集團31.86%的股權比例,成為毛紡集團的控股股東並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管理層收購案例中,公司管理層控制的冷機實業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東貝集團9.26%的股份,通過收購洛克電氣持有的東貝集團39.14%的股權,冷機實業將合計持有東貝集團48.41%的股權,並通過與持有東貝集團5.51%股份的埃博科技簽署《股權委託管理協議》,合計控制東貝集團53.92%股權,超過東方資產的43.81%的持股比例,成為東貝集團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三、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情況
(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的特徵
1、從公開披露信息看,早期管理層收購資金大部分來自管理層自籌資金 從交易情況看,早期的管理層為收購成立的新公司注冊資本都比較高,其中,洞庭水殖、特變電工、勝利股份、鄂爾多斯、宇通客車等5家公司的注冊資本均高於收購所需資金。並且,管理層在這些收購平台公司中所佔權益比例高,只有洞庭水殖的受讓方有20%權益屬於外來機構投資者融資。由於這些收購平台公司都是新成立,注冊資本較好地反應了內部現金流,據此可以判斷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部分來源於管理層自籌。
2、個人融資是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
然而,管理層用於成立平台公司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個人融資。中國管理層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合理的推測是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量來源於個人借款,例如向親朋好友借款,用個人資產向銀行作抵押貸款、以個人信譽向其他企業融資等,個人融資成為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佛塑股份再管理層收購的公告中,明確披露了所需資金由管理層自行通過借款、貸款解決。
3、外部權益資本較少參與管理層收購
在典型的管理層收購中,收購資金除了依靠大量的借貸以外,還可以通過吸收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等權益資本形式,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在上述案例中,只有較少案例利用了外部機構投資者的權益資本,其他收購活動全部依靠管理層自籌資金入股解決。
4、股權質押成為管理層收購再融資的重要手段
在已經完成管理層收購後,一些注冊資本低於收購資金的受讓人都進行了股權質押融資,如美的集團、方大集團和最新的東貝B股案例。先通過銀行或者其他機構借款進行管理層收購,收購完成後再進行股權質押將上述借款還清,雖然本質上是一種「以新債還舊債」的行為,但是能夠讓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多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5、分期付款具有賣方融資的性質
分期付款作為一種融資技巧,被應用到管理層收購中。如佛塑股份管理層收購中,收購平台富碩公司通過分期付款方式,解決收購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與原第二大股東協商,在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後,支付首期轉讓款,恰好略等於富碩公司的注冊資本,而承諾在股權過戶時支付餘款13,764萬元,另外在一年內付清剩餘的16,457.198萬元。通過分期付款,實施管理層收購的富碩公司得到了賣方16,457.198萬元的1年期融資。
四、近年來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相關案例
(一)2012年大連國際MBO
1、收購的基本情況
本次管理層收購的收購方為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博投資」),是大連國際董監高為主出資組建的有限公司,管理層合計持有翰博投資61.60%股權。本次收購為翰博投資受讓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轉讓後,翰博投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並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大連過18.38%股權。
本次收購前上市公司的控制關系結構圖為:
本次收購完成後控制權關系結構圖為:
2、股權轉讓協議的主要內容
轉讓協議當事人:億達投資(出讓方)和翰博投資(受讓方);
協議簽署日期:2012年8月21日;
轉讓的股權及比例: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
股權轉讓的價款:人民幣17,000萬元;
付款安排:翰博投資在股權轉讓協議生效後五個工作日內向億達投資支付8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13,600萬元);並在股權過戶登記變更完成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支付剩餘2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3,400萬元);
股權轉讓協議的生效:股權轉讓協議經大連國際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生效。
3、收購資金來源
上述收購資金來源於翰博投資的自有資金1,500萬元、股東借款3,500萬元及銀行貸款12,000萬元。根據翰博投資與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簽訂的貸款意向書,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將為翰博投資提供12,000萬元的信貸資金用於本次股權轉讓價款的支付。翰博投資各股東承諾,如出現上述資金不足以支付本次股權轉讓全部價款的情形,各股東將按出資比例向翰博投資提供剩餘股權轉讓款。翰博投資聲明,本次受讓國合集團30%股權所需資金未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於大連國際,也沒有與大連國際進行資產置換或者其他交易獲取資金。
4、本次收購的定價
本次收購中,翰博投資以17,000萬元收購了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的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後,翰博投資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其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了大連國際56,772,782份股權,佔大連國際股本總額的18.38%。
本次收購價格是以評估機構出具的《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擬收購中國大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元正評報字[2012]第086號)為基礎確定的。根據該評估報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國合集團30%股權的價值為18,242.62萬元。根據交易雙方意願,經協商,翰博投資和億達投資以評估價值為基礎進行了友好協商,最終確定本次收購價格為17,000萬元。
元正評估在對國合集團股權價值進行評估時,評估假設及評估方法合理,評估結果真實反映了國合集團股權的價值,不存在明顯低估情況。其中對國合集團
擁有的大連國際股權的評估值為48,881.29萬元,該評估值與大連國際評估報告中上市公司全部股東權益評估值的18.38%一致,且略高於該部分股權按照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7月13日收盤價計算的價值。如以該評估值作為大連國際股票市值,則相對於大連國際2011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每股收益,市盈率為17.22倍,與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市盈率17.54接近,因此該評估值不存在明顯低估大連國際股權價值的問題。
5. 黃石匯智投資合夥企業和東貝關系
湖北東貝新能源有限公司為公司控股股渣稿東黃石匯智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控股子公司。根據查詢湖北東貝新能源有限公司官網相關資料得知,湖北東貝新能源有限公司為公司控股股東黃石匯智慧改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控股子公司。東貝集團如前梁判今的第一大股東是黃石匯智投資,該公司如今持有東貝集團57.34%的股份。
6. 股票 公司資料里 十大股東和十大流通股東是什麼意思
十大股東應該很好理解,就是持有公司股份前十名的股東
流通股股東是指所持股份可以在市場上買賣的股份
與此相對的就是說還有非流通股東,股東=流通股東+非流通股東
非流通股東有幾種情況,有的是國家股和法人股,在股改之後承諾幾年之內鎖定,就是承諾幾年內部拋售的,有的是定向增發的股東承諾鎖定期的,還有就是新股上市的原始股東和網下申購的機構都有各自的鎖定期
7. 十大股東和十大流動股東的區別
十大股東和十大流通股股東的區別:
1、十大股東是以總股本為參照,列出持股量占前十位的十位股東。
2、十大流通股東是以可流通股本為參照,列出持有流通股量占前十位的十位股東。
3、如果沒有限售流通股, 十大流通股東和十大股東沒有區別。如果有限售流通股,那麼十大股東反映的股本結構更全面,這個數據體現的是在公司持股股東中話語權最大的前十位股東。
4、而十大流通股股東反映的僅僅是部分股東的情況,相對片面一點,這個數據體現的是在這只股票中對股票的二級市場價格影響最大的十位股東。
5、流通股_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按不同的標准,公司股東可以分類如下:
一、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
以出資的實際情況與登記記載是否一致,把公司股東分為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
隱名股東是指雖然實際出資認繳、認購公司出資額或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等材料中卻記載為他人的投資者,隱名股東又稱為隱名投資人、實際出資人。
顯名股東是指正常狀態下,出資情況與登記狀態一致的股東。有時也指不實際出資,但接受隱名股東的委託,為隱名股東的利益,在工商部門登記為股東的受託人。
二、個人股東和機構股東
以股東主體身份來分,可分機構股東和個人股東。
機構股東指享有股東權的法人和其他組織。機構股東包括各類公司、各類全民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各類非營利法人和基金等機構和組織。
個人股東是指一般的自然人股東。
三、創始股東與一般股東
以獲得股東資格時間和條件等來分,可分為創始股東與一般股東。
創始股東是指為組織、設立公司、簽署設立協議或者在公司章程上簽字蓋章,認繳出資,並對公司設立承擔相應責任的人。
創始股東也叫原始股東。一般股東指因出資、繼承、接受贈與而取得公司出資或者股權,並因而享有股東權利、承擔股東義務的人。
四、控股股東與非控股股東
以股東持股的數量與影響力來分,可分為控股股東與非控股股東。
控股股東又分絕對控股股東與相對控股股東。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佔有限責任資本總額50%或依其出資額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
另外,公司股東還可以分為大股東和小股東,當然,這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二)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並;
(三)將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四)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
(五)將股份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
(六)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
公司因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當經股東大會決議;公司因前款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收購本公司股份的,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授權,經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董事會會議決議。
公司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收購本公司股份後,屬於第(一)項情形的,應當自收購之日起十日內注銷;屬於第(二)項、第(四)項情形的,應當在六個月內轉讓或者注銷;屬於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情形的,公司合計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數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百分之十,並應當在三年內轉讓或者注銷。
上市公司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上市公司因本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當通過公開的集中交易方式進行。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為質押權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