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市盈率怎樣知道偏高或偏低
投資者計算市盈率,主要用來比較不同股票的價值。理論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表示該股票的投資風險越小,愈值得投資。比較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不同時段的市盈率是不大可靠的。比較同類股票的市盈率較有實用價值。
市場廣泛談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即以目前市場價格除以已知的最近公開的每股收益後的比值。但是,眾所周知,我國上市公司收益披露目前仍為半年報一次,而且年報集中公布在被披露經營時間期間結束的2至3個月後。這給投資人的決策帶來了許多盲點和誤區。
一般來說,市盈率表示該公司需要累積多少年的盈利才能達到目前的市價水平,所以市盈率指標數值越低越小越好,越小說明投資回收期越短,風險越小,投資價值一般就越高;倍數大則意味著翻本期長,風險大。
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系數,該系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則動態系數為1/(1+35%)^5=22%。相應地,動態市盈率為11.6倍 即:52(靜態市盈率:20元/0.38元=52)×22% 。兩者相比,相差之大,相信普通投資人看了會大吃一驚,恍然大悟。
* P/E值是一家公司的股票價格除以它的每股收益。
* 歷史上,市場平均的P/E值是從15至25。
* 股票的P/E值告訴我們投資者願意付多少錢得到公司每一塊錢的盈利。
* P/E值一個比較好的解釋就是,它反應了投資者對於公司發展前景的樂觀期望。
* P/E值比單純的股票價格更好地反應了公司的價值。
* 一般來說,不考慮公司發展的增長率和行業特性,很難說某個股票的P/E值是高還是低?
* 會計准則的變化以及不同的計算方法使P/E值分析變得困難。
* 在高通貨膨脹時期,P/E值普遍比較低。
* 不要只是根據P/E值來決定股票的買賣。
有時用以下方式計算出的數據也被叫作動態市盈率:
動態市盈率=股票市價/【當年中報(季報)每股凈利潤×去年年報凈利潤/去年中報(或季報)凈利潤】
動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p/e)/平均增長率(r) 其中:p—收盤價,e—每股凈利,r--平均增長率
動態市盈率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投資股市一定要選擇有持續成長性的公司。於是,我們不難理解資產重組為什麼會成為市場永恆的主題,及有些業績不好的公司在實質性的重組題材支撐下成為市場黑馬。
2. 某股票當前的市場價格為20元/股。每股股利1元,預期股利增長率為4%。則其市場決定的預期收益率為
9.2%。
根據股利貼現模型中的P0=D1/(R-g)這一個公式可知,P0指的是股票市場價格,D1是預期股票的每股股利,g是股利預期增長率。R是市場預期收益率。根據這公式和題意可得:
D1=1*(1+4%)=1.04元
20=1.04/(R-4%)
解得R=9.2%。
(2)某股票目前的股價為20元去年股價擴展閱讀
在衡量市場風險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至今大多數公司採用的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其假設是盡管分散投資對降低公司的特有風險有好處,但大部分投資者仍然將他們的資產集中在有限的幾項資產上。
比較流行的還有後來興起的套利定價模型(APT),它的假設是投資者會利用套利的機會獲利,既如果兩個投資組合面臨同樣的風險但提供不同的預期收益率,投資者會選擇擁有較高預期收益率的投資組合,並不會調整收益至均衡。
3. 某股票一年前的價格為20元,一年後的稅後股息為0.50元,現在的市價為24元。那麼
如果計算股價的一年實際增長幅度,應把股息加進去。
(24+0.5-20)/20=0.225=22.5%
一年實際增長幅度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