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華大基因股票價格股吧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華大基因股票價格股吧

發布時間: 2023-03-08 01:31:34

⑴ 基因測序概念股票一覽 基因測序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華大基因(300676):2013年3月,華大基因成功完成對美國上市公司CompleteGenomics的收購,實現了基因測序上下游產業鏈的閉環。並於2015年 相繼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通量測序系統「超級測序儀」―Revolocity及桌面化測序系統BGISEQ-500。公司所處 的細分行業是基因組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組的組成,通過新型的基因測序儀分析生物樣本(組織、細胞、血液樣本等)的基因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用於臨床醫學 診斷、個體化用葯指導、疾病發病機理研究、生命調控機制研究等領域。

貝瑞基因(000710):去年12月初,停牌6個月的*ST天 儀推出重組草案,欲斥資43億元購買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貝瑞和康")100%股權,此舉構成借殼上市。交易完成後,*ST天儀變身 為基因測序服務商,而貝瑞和康董事長高揚則將晉升為上市公司新任"掌門"。
達安基因(002030):主要業務為分子診斷技術及臨床檢驗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2014年公司測序儀和無創產前產品就獲得了CFDA批准。近期其子公司取得了醫療器械注冊證。

⑵ 華大基因市值破千億到底是高還是低

華大基因昨日盤中市值突破1000億元,躋身到A股市值前列,關於華大基因估值的問題再次引起爭論。是高是低,問題在於你是什麼樣的投資者。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更牛的一家公司橫空出世,或者有比現在更高明的技術出現,誕生新的行業巨頭。但是大多數投資者都沒有辦法猜測到這一點,總不能因為將來可能會出現新公司,而放棄布局一個有潛力的行業。

華大基因是個現象級企業,這家公司的熱度從沒退卻,一直在輿論前沿,即使還沒有什麼營業收入,即使在靠論文賺錢的階段,也總能吸引到公眾關注。一方面是因為這家公司從事的基因行業,在普通人眼中屬於高科技,另一方面是領導人意興盎然的作風。

還未上市時,華大基因就吸引了不少PE入資,估值一點都不低。從2012年年底開始,有超過50家投資人入股華大基因(包含原華大醫學與原華大科技),共計投資高達72.15億元。華大基因現在的市值證明了這些投資人的眼光,普遍有超過4倍的收益。

華大基因主要營業收入來自生育健康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復雜疾病類服務和葯物研發類服務四大業務板塊,營收的大部分來自前兩者,其中基礎科
研類服務是華大基因的發家之本,但是近年來和競爭對手相比營收優勢已不明顯。眾人最看好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增長迅速,也是華大基因能有如此高估值的最重
要原因。但華大基因認為他們在科研方面積累的優勢,持續的高科研投入,可以幫他們完成和競爭對手非一個維度的優勢。

作為對比,內地資本市場上和華大基因業務最為相似的貝瑞基因,在華大基因最近一波上漲同時,基本按兵不動。可以理解為市場給予龍頭高估值,也可以理解為市場對一個高研發投入的公司的認可。但如果是謹慎的投資者,也可以理解為,華大基因已偏離基本面。

肯定是高了。

⑶ 再被王德明實名舉報「核酸檢測不準」,華大基因:造謠

雷達 財經 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華大基因的實名「舉報門」事件,有了新的進展。

對於舉報中「被暴徒毆打致傷殘」一事,華大基因表示與其發生沖突的不是華大員工,此事已經由當地公安機關依法依規處理。

華大基因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7.66億元,同比下降19.42%;實現歸母凈利潤14.61億元,同比下降30.08%,原因是新冠業務市場競爭加劇,全球新冠核酸試劑和檢測單價下降。

再被舉報檢測不準確

「很多人以為我舉報的華大檢測不準只是疫情的新冠檢測,並不只疫情新冠檢測,華大檢測什麼都是不準確,如一把尺子刻度錯了,它測量的一切都有問題。」王德明在一篇文章中表示。

據其描述,知曉華大檢測不準並實名舉報,是因為與華大基因合作時發現,該公司孕婦檢測的陽性率高於國家衛健委和世衛組織標准十倍。

文章舉例,按華大自己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他們共檢測313萬例,檢出『常異』1.9萬例,概率合1/164。」與國家衛計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數據,唐氏綜合征發病率低於1/1000,還是高出六倍多。

王德明將檢測不準的原因指向華大技術缺陷,測序流程不同,流程多、容易出錯等方面。其中提到,華大基因的試劑盒被國家食葯監局查處存在缺陷,華大多位檢測工程師跟其說過,在已知的醫院里有質控品失效的情況。

除了王德明的舉報,2018年7月,虎嗅網一篇《華大癌變》的文章刷屏,據文中的描述來看,一位湖南長沙市的產婦之所以誕下異常兒,是因為三位醫生在彩超和B超都出現明顯異常數據的情況下,仍然拿無創DNA檢測的可能性結果,給出了令產婦放棄確認檢查的建議,最終導致產婦生出帶有生理缺陷的嬰兒,且不予理賠。

文章稱,因為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做出的「低風險」判斷,導致三位醫生接連誤判,產婦又在醫生建議下,連續放棄或忽視了四次其它產前檢測(唐篩、超聲、穿刺)。華大基因的結論,直接和間接地將這家人送進了深淵。而這個湖南家庭,只是眾多「無創漏檢」悲劇家庭的縮影。

隨後華大基因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在相關無創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告知了無創基因檢測的適用范圍和技術局限性。由於無創基因檢測作為一項篩查技術存在假陰性的風險,為保障受檢者,華大基因為每一位受檢者購買檢測醫療保險。」

雷達 財經 梳理發現,近兩年的公開報道中,也出現過數起質疑華大基因新冠檢測產品不準確的案例。

2020年8月25日,據路透社報道,瑞典公共衛生署近日宣稱,中國華大基因公司出口給該國的檢測試劑不準確,導致了約3700個「假陽性」病例的出現。

公共衛生署表示,有兩家瑞典的實驗室通過核查發現,華大基因的檢測試劑導致了約3700個「假陽性」的結果。但後文隨後又稱,出現「假陽性」結果的「大多是只有輕微症狀或沒有感到症狀的人」。

對此,華大基因發布公告回應稱,所謂的「高陽性檢出率」問題主要是因為無症狀感染者通常病毒含量較低,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確認及管理規范方面存在差異。

此外,2021年4月22日深夜,據香港政府發布通報稱,華大基因化驗所報告了29宗核酸檢測陽性及1宗「不確定」,多個病患被送往醫院後,接受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均呈陰性,顯示他們並未受到感染,即華大的檢測結果可能為「假陽性」。

2021年2月,該化驗所還因為出現16宗新冠檢測「假陽性」案例,遭食物及衛生局警告。

而華大提交的假陽性調查報告分析,可能出現的失誤包括:人為原因、試劑殘留或污染,以及環境污染。警方通報則提及,化驗所經過內部調查後,懷疑是一名化驗所助理涉嫌搖晃新冠病毒檢測樣本影響化驗結果。

華大基因稱,此人屢次對華大進行造謠詆毀,毫無底線,侵犯華大名譽權,其微博、微信賬號也已經多次被平台永久封禁。就此,華大已通過司法訴訟進行維權。

宿怨始於6年前的合作

華大基因提到的合作,是雙方於2016年4月4日簽署的一份《國家基因庫技術服務合同》合作項目。

上述合同簽署時,王德明任總經理的南京昌健譽嘉 健康 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昌健譽嘉」),內容約定昌健譽嘉在江蘇省區域內將合格樣本運送給華大基因研究院,再由後者進行制備和儲存並收取技術服務費。

根據一份裁判文書記錄,2017年8月28日,華大基因向昌健譽嘉發出《關於撤銷對貴司區域授權的通知》,稱昌健譽嘉未完成考評標准(在合同約定的啟動期內,被告未完成考評標准要求的 150例送樣量,且遠遠低於該標准)、未經原告許可擅用 「國家基因庫江蘇分中心」等名義對同行企業進行實名舉報、擅用國家基因庫 L0G0、名稱開辦網站等嚴重違約行為。

復函中昌健譽嘉接受解除合同,但對解除的理由持有異議:一是啟動期未達150例樣本量是由於魏則西事件突發、行政執法部門干預影響以及華大基因擔心籌備上市被影響而放棄細胞業務要求;二是昌健譽嘉對採集臍帶血殘害嬰兒的違法行為向江蘇省衛計委反映,是基於法律法規並有充分科學依據,配合打擊違法犯罪。

2018年1月9日,華大基因向昌健譽嘉郵寄《關於解除的通知函》,稱「截卡本函發出之日,貴司提交的儲存細胞樣本量僅為17例,僅占本年度考校量的5.7%,遠未完成本年度考核量,已構成嚴重遲延履主要合同義務,現解除合同」。

上述解約理由被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法院所採納。但王德明認為,自己長期以來「被華大基因欺騙和玩弄」,隨後開始了網路舉報之路。

舉報帖中,被舉報的公司是深圳華大基因 科技 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4月21日,是深圳華大基因 科技 有限公司為生命 健康 小鎮建設而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不過據中國證券報調查,相關「圈地」證據並不充分。華大基因也表示,華大控股及華大研究院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

去年凈利下降3成

在涉足新冠檢測的企業普遍增收的情況下,華大基因的表現卻正好相反。

根據財報,2021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收67.66億元,同比下降19.42%;凈利潤為14.62億元,同比下降30.08%。

對於業績下滑,華大基因表示,主要是因新冠業務市場競爭加劇,全球新冠核酸試劑盒檢測單價下降,以及部分國家和地區防疫策略的變化,公司主動戰略性調整新冠相關產品結構與供應鏈策略,基於新冠相關的利潤較2020年較高基數相比有所下降。

資料顯示,早在2020年疫情出現的第一時間,華大基因就推出多款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同時還在全球多地區推出了「火眼」實驗室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

核酸檢測機遇讓公司的業績迎來爆發式增長。2020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99.86%達83.97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56.43%達20.9億元。

其中,當年「感染防控綜合解決方案」一項,即基於新冠病毒下的核酸檢測服務營收就達51.42億元,一舉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但由於疫情檢查的技術門檻不高,華大基因自身也沒能抓牢這個機會。

2022年04月12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提問:貴公司的經營策略是不是出了問題?核酸檢測試劑盒國內基本出局,沙特土豪這邊不再續購,歐美沒有什麼份額,非洲倒是乾的起勁,可惜非洲一年的銷量也追不上達安基因國內三天的銷量。

華大董秘回復稱,在後疫情時代,公司將不斷推動常規業務在海外的轉化落地,力爭將華大基因全球抗疫的勢能,轉化為常規業務發展的動能。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公司稱截至2021年年底,其新冠檢測產品覆蓋了全球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但在2021年,公司海外市場整體營業收入規模為38.8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5.99億元同比下降超過30%。

但在營收下滑的同時,公司的銷售費用不降反升。根據財報,2021年華大基因銷售費用12.38億元,而2020年為10.78億元,同比上漲了14.82%。與此同時,公司的研發費用比2020年有所下降。

同期公布的一季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華大基因實現營收14.3億元,同比下降8.52%,凈利潤3.3億元,同比下滑37.06%。

業績增速下滑,公司股價也連續調整,繼去年下跌31%後,今年以來再次跌去24%,目前股價66.33元/股,總市值約270億元。

對比去年年報和一季度股東名單來看,一年前定增入股的高瓴資本已減持止損。2021年2月,華大基因以145元/股完成定增,高瓴資本旗下禮仁投資進駐成為第七大股東。

但伴隨著股價下跌,高瓴資本的持股量從422萬股減至404萬股,截至去年年報時保持不變。至今年一季度時,高瓴資本相關基金已退出華大基因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按照該公司第十大流通股東持有約167萬股測算,若非清倉退出,高瓴一季度至少拋售237萬股。行情數據顯示,一季度華大基因股票均價為89元,較145元的定增價下跌近四成,這意味著高瓴的「割肉」幅度不小。

⑷ 華大基因一周宣布三度增持有何意義

國內基因測序上市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最近1個多月因頻頻爆出負面消息股價持續下跌。7月23日晚間,公司宣布再度增持,這次出手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汪建。

華大基因高管紛紛增持背後是股價的持續下跌。6月14日,「獨孤九劍王德明」在天涯論壇發布文章,實名向江蘇省人民政府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
7月13日,虎嗅刊發頭條文章《華大癌變》,報道了去年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婦幼保健院誕生了一名「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男嬰,認為該男嬰的不幸降臨和當時負責產檢的醫院和提供無創DNA檢查的華大基因有關。
另外,7月16日也是華大基因巨額限售股解禁日,解禁數量為2.06億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1.6%。按解禁前一天收盤價計算,華大基因解禁股市值約為211億元。
「舉報門」至今,華大基因股價已下跌逾37%。7月16日解禁日之後曾連續兩日跌停,7月23日跌幅為3.63%,報收76元。華大基因總市值已由最高時的突破1000億元縮水至304.08億元。

來源:澎湃新聞網

⑸ 華大基因股票漲多少了

經查證核實,300676華大基因股票最高價260元,已經上漲10多倍了,建議出局觀察、等待調下來再低吸進場操作方為上策。

⑹ 華大基因不是新股為什麼今天漲幅超過十幾點

華大基因不是新股,但是符合創業板漲停改革規則,能漲停二十個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