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是什麼意思
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意思就是通過定向增發股票給特定的機構投資者,進而用募集來的資金收購自己母公司或別的公司的資產。
非公開發行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採用非公開方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行為。也稱為定增。這個叫法主要是根據股票發行對象的不同,將股票發行方式分為非公開發行(Private placement)與公開發行(Public offering)。
『貳』 策劃非公開發行股票和收購資產事項是什麼意思
定向增發,對特定股東出售股票,收購資產事項涉及重大交易。
非公開發行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採用非公開方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行為。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新股,應當符合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
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1)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0%;
(2)本次發行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轉讓;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業認購的股份,36個月內不得轉讓;
(3)募集資金使用符合《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10條的規定;
(4)本次發行將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的,還應當符合中國證監會的其他規定。
『叄』 長安汽車完成60億元定增 共發行普通股5.61億股
財經網汽車訊?長安汽車完成60億元定增,兵裝集團、中國長安等12家機構認購。
10月21日,長安汽車發布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暨上市公告書》。
公告內容顯示,經證監會核准,長安汽車本次實際非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5.61億股,發行價格為每股10.7元,募集資金總額6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募資凈額為59.86億元。
本次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5.61億股將於2020年10月2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本次的發行對象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南方工業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JPMorganChaseBank、NationalAssociation、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12家。
其中,兵裝集團、中國長安、南方資產認購的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自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其他發行對象認購的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自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轉讓。
本次發行不會導致長安汽車的控制權發生變化。中國長安持有長安汽車21.92%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兵裝集團持有中國長安100%股權,兵裝集團及下屬單位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長安汽車股權的比例為44.17%,系發行人的實際控制人。
官方稱,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合肥二期項目、NE1發動機項目、碰撞試驗室項目、CD569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長安汽車表示,募投項目實施後將全方位加強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等方面投入,助力公司轉型;同時,亦將提升爆款車型產能,加強自主動力平台、碰撞試驗等核心系統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實力;此外,也有助於增強公司的資金實力,滿足轉型發展的資金需求,優化資本結構。
根據長安汽車發布的三季報業績預告,公司前三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32億元-38億元,同比增長220.23%-242.78%。其中,第三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5.98億元-11.98億元,同比增長241.84%-384.2%。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如果上市公司一非公開增發股票收購子公司,子公司的自然人股票原來是1元一股,收購時也能按照1元一股給股
根據收購的溢價比例來算,一般是有溢價的 溢價就是收購者對被收購子公司估值相比於市場水平高出的部分,即一般以高價收購,溢價收購是市場的一般表現,不會減少股份,而是對原來股份每股價值高估即會超過1:1收購,有可能是2:1(原來一元一股收購者以2元作價)
『伍』 非公開發行股票是利好嗎
是。
因為非公開發行股票只是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多種形式中的其中一種而已,所以並不能隨意地把非公開發行股票歸為利好,或是利空。非公開發行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主要得看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投資方向是什麼,以及最終是否有落到實處。
因為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能在證券交易機構上市買賣,只能在公司內部有限地轉讓,所以對股價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影響的。不過只要上市公司具有充足的發展潛力、成長性良好,那非公開發行股票通常就意味著利好。
(5)2020非公開發行股票收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場化估值溢價(相對於母公司資產賬面價值而言),將母公司資產通過資本市場放大,從而提升母公司的資產價值。
符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要求,從根本上避免了母公司與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實現了上市公司在財務和經營上的完全自主。
對於控股比例較低的集團公司而言,通過定向增發可進一步強化對上市公司的控制。
對國企上市公司和集團而言,減少了管理層次,使大量外部性問題內部化,降低了交易費用,能夠更有效地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強化市值導向機制。
『陸』 行業整合還是利益輸送你不知道的諾德股份並購案
資本市場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依法誠信經營是最基本的市場紀律。證監會4月24日表態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往往伴生未按規定披露重大信息、大股東非法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未能勤勉盡責執業、「看門人」作用缺失的問題依然突出。
今年3月1日實施的新《證券法》大幅提高了財務造假的違法成本,通過新增信息披露條款凸顯出重要性,其中不僅包括擴大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范圍,信息披露內容簡潔明晰、通俗易懂(第七十八條)以及披露義務人應具有自願性原則(第八十四條)等,而且也就對信息披露的真實程度做了嚴厲的懲罰力度,即相比於原來《證券法》的最高懲罰金額只有60萬,現提高到1000萬元。
同時,新《證券法》還創設了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因財務造假受損失的投資者可通過投資者保護機構參加證券民事賠償訴訟,巨額賠償將大幅提高造假成本,可以預期「重罰+嚴懲+高額賠償」將成為執法常態化。
早在2019年,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的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就是證監會的工作重點。但事實上,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始終屢禁不止。近日,被媒體報道的諾德股份並購案就疑似被捲入關聯交易未披露涉嫌利益輸送的泥潭。
4月20日晚,被稱為「銅箔第一股」的諾德股份(600110.SH)發布公告,擬斥資8.48億元現金收購福建清景銅箔有限公司(下稱「福建清景銅箔」)100%股權。公告甫出,市場反對之聲不絕於耳,機構散戶一起用腳投票。數據顯示,諾德股份股價在4月21日至23日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下跌12.09%。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此次諾德股份擬收購福建清景銅箔事項無論從方案設計,到信息披露,均極大挑戰了市場底線。通過深入梳理整個並購交易,一場關聯交易利益輸送,掏空上市公司的圖景似乎逐漸清晰。
資金不充裕與畸形高價收購
相比同業企業,諾德股份此次的擬並購資產福建清景銅箔估值畸高。同行上市公司嘉元科技4月17日公告,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投資總額為10.1億元,而清景銅箔的銅箔年產能規模約為5000噸,並購評估報告的估值卻高達8.48億元,已接近上述1.5萬噸銅箔的項目投資總額。
此外在4月20日智慧能源(600869)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中,高精度超薄鋰電銅箔項目擬建設年產5000噸4.5-9微米高精度超薄鋰電銅箔生產能力,總投資金額為3.58億元。同樣年產規模的清景銅箔的估值幾乎是智慧能源投資總額的2.37倍以上。這已經超出了市場正常的估值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諾德股份的資金也不充裕。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諾德股份的貨幣資金為9.81億元,而短期借款為24.04億元,長期借款為6.3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3億元。此外,諾德股份1月23日發布公告稱,2019年公司凈利潤將虧損1.1億元-1.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12,500萬元至-14,500萬元。
即便諾德股份在後來的澄清公告中表示,此次收購,轉讓方有業績承諾,清景銅箔於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需實現的分別不低於6600萬元、7600萬元、86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於22800萬元。但仍難以掩蓋畸形高價的事實,這難免給此次交易帶上了「利益輸送」的味道。
有專家曾分析上市公司熱衷並購的原因表示:一是主業不振或主業不明顯,缺少核心競爭力,希望通過並購來做強主業。二是並購多由投資者買單,導致高溢價並購重重上演;同時,市場缺乏相關問責機制,董監高無需為並購擔責有關。進而導致一些上市公司用高溢價並購收購垃圾資產,最終成為企業包袱。再者,一些不規范並購也暗藏違規交易,比如用高溢價並購來收購公司實控人或關聯方資產,進而利益輸送。或通過並購製造利好預期,掩護公司大股東或董監高進行股份減持等。
擬並購資產清景銅箔疑似關聯企業
據媒體報道,「收購標的」福建清景銅箔實控人彭燕美以及法人陳生,與上市公司實控人陳立志存在的關聯關系,以及錯綜復雜的關聯鏈條。
福建清景銅箔的兩大股東分別為深圳市清景銅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清景銅箔」),持股73.05%,福建省清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福建清景投資」),持股26.95%。進一步搜索可知,深圳清景銅箔的2名股東分別為:贛州清科信息科技中心(有限合夥)持股99.9%;彭燕美持股0.1%;而福建清景投資的2名股東分別為:贛州清科信息科技中心(有限合夥)持股99.99%;陳世業持股0.01%。
上市公司擬收購標的——福建清景銅箔的實控人為彭燕美。
而福建清景銅箔的法人陳生,與另一位自然人陳加昆共同參股了一家叫作廣州市加明建材有限公司(2011年4月19日成立,2016年9月12日已注銷)的公司,其中陳生擔任法人、總經理等職,持股80%,陳加昆持股20%,擔任監事一職。
陳加昆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中科英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法人、執行董事。
中科英華為上市公司實控人與「被收購標的」法人、實控人產生交集的「核心」。
其中,中科英華持股1%的股東林舜華,曾在外任職的角色包括深圳市晟興匯投資有限公司的監事,(2019年4月26日卸職),而深圳市晟興匯投資的法人正是上市公司諾徳股份實控人陳立志。
無獨有偶,福建清景銅箔實控人彭燕美,也通過類似鏈條,與諾徳股份實控人陳立志產生了關聯關系。
清景銅箔股東為深圳清景銅箔及福建清景投資,深圳清景銅箔和福建清景投資實控人為彭燕美,深圳清景銅箔與諾德股份注冊地及辦公地均為深圳。
媒體發布相關報道的當晚,不到半天時間,諾德股份迅速發布了澄清公告,對本次收購、關聯關系、股權質押等問題進行了針對性回復。但對於福建清景銅箔法人及實際控制人均與諾德股份實際控制人的存在關聯等諸多巧合,未作出有力解釋。
此外,在福建省國資委的一篇報道中顯示,上杭縣國資局此前退出福建清景銅箔有限公司時,曾與諾德金融等第三方意向投資人洽談。諾德金融的法人正是諾德股份的法人陳立志。
實控人資金鏈緊綳 股權100%質押即將到期
諾德股份2020年1月21日曾公告披露,控股股東深圳市邦民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邦民控股」)持有的1.041億股上市公司股權中已有7332萬股被質押。
但據消息人士向中國網財經透露,公告披露的僅為場內質押部分,加上場外部分,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已全部質押,且在2019年底已到期,資方給予的最後還款期限是2020年6月底,屆時仍無法償還借款則對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進行拍賣,實際控制人迫於期限臨近想出通過上市公司高價收購自己控制的資產達到解除個人危機得目的,上市公司徹底淪為實際控制人的私人提款機。
諾德股份隨即的澄清中明確了僅有7332萬股被質押,並表示,涉及的三筆質押均已溝通展期,不存在100%股權質押,控股股東質押股份目前不存在平倉風險,具備資金償還能力,有足夠的風險控制能力。
利益輸送之謎
諾德股份,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於 1987 年創辦的長春熱縮材料廠,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97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科學院系統首家上市公司,現已成為國內鋰電銅箔的龍頭企業。
諾德股份主營產品為不同厚度的鋰電銅箔以及少量電子銅箔,國內市場佔有率超 35%,全球市場佔有率超20%。銅箔,一般是指銅或銅合金,通過壓延、電解等工藝加工而成的銅帶(片)。根據應用領域不同可分為電子銅箔和鋰電銅箔。其中,電子銅箔主要應用於覆銅箔層壓板(CCL)和印製線路板(PCB)的製作;鋰電銅箔則應用於鋰電池負極的製作。
目標公司福建清景銅箔是福建省一家電解銅箔材料生產企業,產能方面,擁有規劃設計年產2萬噸高端電解銅箔生產基地。目前該基地已實現年產5000噸超薄鋰電銅箔,剩餘15000噸廠房建設尚在籌建中。
(諾德股份主營業務)
產品方面,目前福建清景銅箔正在研發生產鋰電池用的高端鋰電銅箔,主要產品有4.5μm雙面光、6μm雙面光、8μm雙面光鋰電銅箔,主要應用於電動汽車鋰電池、3C類鋰電池、儲能電池等領域。
客戶方面,清景銅箔主要客戶有國內鋰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微宏動力等客戶。
寧德時代也是諾德股份的第一大客戶,清景銅箔坐落地距寧德時代的大本營僅500公里路程。
由此來看,諾德股份與標的福建清景銅箔交易雙方經營業務與客戶幾乎完全重疊。
除了經營業務與客戶重疊的巧合外,同期業績兩家企業的「此消彼長」也非常耐人尋味。從營收來看,福建清景銅箔於2011年成立,諾德股份營業利潤也從2011年開始為負。此外,雖為行業龍頭,諾德股份與超華科技、嘉元科技同期相比,凈利潤占營業收入比重表現並不突出。
(諾德股份財務數據 來源:巨潮網)
營業收入
營業成本
營業利潤2127-88-82-99-29021681277166
利潤總額3032-45146-28921391288167
凈利潤1935-5861-28610949216126
凈利潤占營業收入比重3%3%-5%0%0%0%6%2%9%5%
(同行超華科技財務數據 來源:巨潮網)
營業收入3646153153264238209284299306
營業成本2938118117224193180240250254
營業利潤42191962058154
利潤總額432020162098151
凈利潤4318171417811152
凈利潤占營業收入比重11%7%12%11%5%7%4%4%5%1%
(同行上市公司嘉元科技 來源:巨潮網)
2016201720182019
營業收入41956611531446
營業成本304411839944
營業利潤67100212383
利潤總額7398203380
凈利潤6285176330
凈利潤占營業收入比重15%15%15%23%
反觀福建清景銅箔2018年-2019年財務情況,營業收入實現了120%的增長,凈利潤實現了69%的增長,凈利潤占營業收入比重達11%,各項指標都遠優於諾德股份。
業內資深人士共知,關聯交易屢見不鮮。國內部分大型上市企業,把優質資產打包上市,叫股份公司,低效資產留在非上市部分,名義上叫集團公司。然後再通過錯綜復雜的關聯交易,養活非上市公司。當上市的目的是為了圈了錢反哺非上市部分,或者進行利益輸送,上市公司也成為貨真價實的「血牛」,面臨著被掏空的風險,最終損害的還是股東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據《證監會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顯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用足用好新《證券法》,集中執法資源,強化執法力度,從嚴從重從快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違法責任,加大證券違法違規成本,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堅決凈化市場環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市場紀律和市場秩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相信,在監管的重拳出擊下,會給相關損害股民和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強力震懾。
『柒』 中國人壽為什麼退出國金所
· 幫我看看中國人壽的濱..晚上回來家裡人突然說要投這個,我網路了好久只知道是什麼中信銀行、騰訊啥的牽頭什麼,讓存錢說的利息高,也不知道算不算保險,實在找不到什麼消息,只能找到hunan國金所的相關paolu消息,但那是Ptwo
『捌』 車聞熱搜|蔚來要 「砍」電池兩刀換電模式能否再起
本田下月將召回60.8萬輛汽車
5日早間消息,據報道,本田公司將召回60.8萬輛麵包車和SUV,原因是軟體故障可能會導致備份攝像頭失靈、駕駛員顯示屏失靈或重新啟動等問題。召回工作將於9月23日開始。
江淮汽車收到1385萬政府補貼
8月4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貼13,845,898.24元(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政府補貼)。上述補助資金將計入2020年度當期損益,將對公司本年度的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公告顯示,北汽藍谷本次募集資金,藉助資本市場優勢增強資本實力,提升研發能力、優化產品結構,並將募集資金投向有望引領行業變革的關鍵項目,此舉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鞏固公司的市場地位,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也將為股東提供良好的回報,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廣州加速氫能源發展
7月3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市新聞中心舉辦第161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解讀《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並舉行廣州市氫能專家委員會專家聘任儀式和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揭牌儀式。
《規劃》首次從能源角度全方位謀劃氫能產業發展,立足氫能產業發展各主要環節,因地制宜打造氫能產業鏈,明確了將廣州建成大灣區氫能研發設計中心、裝備製造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的發展定位。
到2022年,廣州完成氫能產業鏈關鍵企業布局,實現產值預計200億元以上;到2025年,初步建成氫能產業鏈,實現產值預計600億元以上;到2030年,建成加氫站100座以上,建成氫能產業體系,實現產值預計2000億元以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股票非公開發行股票及收購資產停盤最長期限
這個一般規定不超過半年,但是也有到了半年再延期的
『拾』 拓普集團再融資節奏穩定
從2015年首次公開發行上市以來,在負債不多、業績下滑的情況下,拓普集團保持著穩定的再融資節奏。哪怕此前有些項目不達預期,有些項目大大延產。股權融資太容易,拓普集團日子自然也滋潤。
本刊特約作者 任海/文
拓普集團(601689.SH)主要從事 汽車 NVH(即減震降噪及舒適性控制)領域橡膠減震產品和隔音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橡膠減震產品和隔音產品的市場並不大,門檻不高,競爭激烈,拓普集團的發展空間可想而知。公司布局 汽車 「智能駕駛系統」、「熱管理系統」、「輕量化底盤系統」三大新業務,可謂雄心勃勃。
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3.59億元,同比減少10.45%;實現凈利潤4.56億元,同比減少39.44%。營業收入是2017年以來新低,凈利潤是2016年以來新低。
不過,2020年7月,拓普集團的股價創下 歷史 新高,總市值逼近500億元。
截至6月30日,拓普集團的負債不多,資產負債率32.51%。在負債不多、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拓普集團2020年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20億元的方案剛剛獲得證監會的批復。這是繼2015年IPO募集14.7億元、2017年第一次定增融資24億元後第三次融資,三次融資金額將達到58.70億元。
募投項目落實難
對於最新一次的再融資,拓普集團表示,本次募集資金將投入 汽車 輕量化底盤系統項目建設,募投項目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順應了 汽車 零部件行業的輕量化發展趨勢,對於公司業務結構優化升級、保持市場優勢等具有重要意義。
「杭州灣二期輕量化底盤系統模塊項目」總投資額為12.26億元,「湖南工廠輕量化底盤系統模塊項目」總投資額為13.65億元。兩個募投項目達產後,每年營業收入30.80億元,凈利潤3.84億元,分別為2019年的57.47%、84.20%。從凈利潤來看,差不多相當於再造一個拓普集團。
除了上述的兩個募投項目,拓普集團還有兩個募投項目正在進行中。2017年定增融資24億元用於「 汽車 智能剎車系統項目」及「 汽車 電子真空泵項目」。
「 汽車 智能剎車系統項目」總投資額為22.11億元,項目建設期2年,項目投產後,達產當年凈利潤達6.23億元。形成年產150萬套 汽車 智能剎車系統(簡稱IBS)的生產能力。「 汽車 電子真空泵項目」總投資額為6.49億元,項目建設期2年,投產後,達產當年凈利潤達1.56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260萬套 汽車 電子真空泵。
按公司披露,上述四大募投項目達產後,年凈利潤將新增11.63億元,相當於2.5個2019年的拓普集團。
從以往的兩次募投項目的情況來看,拓普集團的募投項目實際情況遠沒有達到預期。
IPO募投項目募集前承諾投資金額13.93億元,截至2019年年末,實際投入13.63億元。「年產260萬套 汽車 減震器項目」承諾效益:第三年為9787萬元,第四年為16198萬元,第五年為22608萬元(完全達產);「年產80萬套 汽車 隔音件項目」承諾效益:第三年為2855萬元,第四年為5545萬元,第五年為8238萬元(完全達產);截至2017年12月,上述項目均已結項並完全達產。但是,2015年至2019年,IPO募投項目分別實現效益1.62億元、2.82億元、3.73億元、2.59億元和1.60億元。在2018年和2019年效益均未達承諾效益。
拓普集團的解釋是,因行業政策及環境變化, 汽車 行業整體銷量下滑,導致效益不及預期。
實際上,這已是拓普集團最好的募投項目了,至少還能貢獻效益。
2017年定增融資的兩個募投項目到達產狀態還需延長三年建設期至2022年5月。本該在2019年5月完工的募投項目,但拓普集團無法交卷。
拓普集團稱,「 汽車 智能剎車系統項目」(IBS)作為全新開發的項目尚處於驗證和市場預推廣階段。智能剎車系統作為實現無人駕駛和主動安全的核心模塊,並作為新能源 汽車 的首選制動系統,是公司重點發展項目。但達產時間一下子延長三年,屆時還有多少市場留給拓普集團?在預案中,拓普集團曾表示:「大力推進智能剎車系統產業化,是公司把握市場機遇、實現快速增長的必要選擇。」可是,資金到位後不久,就立馬推遲了三年。
另一個「 汽車 電子真空泵項目」,是擴大產能的項目,為何還需延期三年?
項目的真實效應待考
拓普集團披露的信息,讓募投項目迷霧重重。
《2020年半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專項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 汽車 智能剎車系統項目」累計投入募集資金15億元。
但從財報的相關信息來看,該項目並不沒有投入這么多。
2016年財報顯示,在建工程新增了預算4.85億元的「集團總部智能剎車項目」,截至2019年年末,累計投入4.40億元,2019年轉入固定資產4.37億元,剩餘的在2020年上半年轉入固定資產,該項目已經完工。為何「 汽車 智能剎車系統項目」還需要延長三年?
而且,智能剎車系統的銷售情況在募集資金到位後並不理想。
2015年財報顯示,智能剎車系統銷量17.17萬套,同比增長143.15%,銷售額5613.46萬元,同比增長133.87%,爆發性的增長到底是市場的真實反映,還是拓普集團的自身努力?不得而知。但拓普集團立馬在2016年上半年推出了28億元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方案,其中22億元用於智能剎車系統,後來募集總金額減少至24億元。
2016年財報顯示,當年智能剎車系統銷量35.66萬套,同比增長107.74%,銷售額1.12億元,同比增長100.12%。
連續兩年翻倍增長讓定增融資進展非常順利,等到2017年定增募集的24億元資金到位,智能剎車系統也突然失去了增長動力。財報顯示,2017年智能剎車系統銷量只有37.03萬套,同比增長3.85%,銷售額1.11億元,同比下降1.10%。2018年、2019年分別銷售44.19萬套、46.90萬套,同比增長19.34%、6.12%,銷售額分別為1.26億元、1.28億元,同比增長13.77%、1.30%。從2019年財報開始,列示上述數據的時候,用「 汽車 電子」替換「智能剎車系統」。數據顯示,銷量不佳,毛利率下滑厲害。2015年毛利率46.01%,一路下滑至2019年的30.93%。
曾經的預案顯示,據調研機構IHS預測,未來10-15年是智能 汽車 快速發展的黃金階段,主動安全類產品如IBS等的年復合增速將達到26%,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實際的數據顯示,在「快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募資到位的拓普集團並未把握住黃金的10-15年。
同樣在預案中,拓普集團把「 汽車 電子真空泵項目」描述的非常有競爭力:「國內外 汽車 電子真空泵市場主要由德國海拉等海外公司占據,拓普集團通過技術攻關,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真空泵產品……該項目自2013年開始量產,該產品突出的產品性能及更高的性價比,為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創造了基礎。」
按照這樣的說法,「 汽車 電子真空泵項目」應該是十拿九穩的項目,但資金到位後,拓普集團的投入並不太積極。截至2020年6月30日,「 汽車 電子真空泵項目」(也稱「電子真空泵EVP」)累計投入2.11億元,占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的49.40%。
在《2017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專項報告》中,拓普集團表示,「電子真空泵EVP,是 汽車 剎車系統的重要部件。自立項以來,公司緊跟國際龍頭,先後研發了柱塞式電子真空輔助泵、葉片式電子真空輔助泵和面向新能源 汽車 的葉片式電子真空獨立泵等三代產品,陸續向眾多客戶供貨並應用於各類節能車型。該項目當前尚處於產能建設和產量爬坡期。達成既定目標,公司預計需延長建設期三年至2022年5月。」
產量爬坡爬了快三年了,至今未見任何產量信息。
而財報中的在建工程顯示, 汽車 電子工程已經在2019年完工。 汽車 電子工程是2017年新增的項目,截至2018年年末,累計投入4.25億元,2018年轉入固定資產2.58億元,2019年轉入固定資產1.67億元。
從歷年財報來看,電子真空泵進展有些奇怪。
2015年年報顯示,電子真空泵已經於2013年完成研發並投入試生產,2014年小批量供貨,2015年逐步放量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獲得初步成果。
2016年半年報顯示,電子真空泵作為公司投產的第一個電子項目,持續保持超高增速。除了供應國內 汽車 廠家外,短期內突破性的獲得海外主機廠訂單。公司作為全球為數不多具備量產電子真空泵能力的製造商,產品除了替代進口還打入了國際市場,大大增強了公司的「稀缺性」。
到了2016年年報,公司稱,通過這次非公開發行,公司 汽車 智能剎車系統項目(IBS)和 汽車 電子真空泵系統項目(EVP)順利發展,有利於提高公司在 汽車 核心零部件領域的競爭力,保持世界領先的行業地位。
2017年年報已經聲稱,在新產品方面,電子真空泵完成了升級換代,進入市場推廣和量產階段。
但2018年年報、2019年年報表示,該項目當前尚處於產能建設和產量爬坡期。達成既定目標,公司預計需延長建設期三年至2022年5月。
可是,2020年半年報又表示,公司電子真空泵……通過多年的研發與批產驗證,已經獲得了國內、國際客戶的廣泛認可,訂單量迅速增加。該項目也是公司的募投項目之一,根據當前的訂單情況,預計可以很快全面達產。
收購作用大
2017年12月底,拓普集團以6.42億元收購浙江家力 汽車 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權、四川福多納 汽車 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權,沒有業績承諾。
這兩家公司在業績上並不突出。2018年、2019年合計貢獻營業收入7.26億元、6.41億元,占總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13%、11.96%;分別貢獻凈利潤5336.78萬元、2165.05萬元,占總體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7.08%、4.75%。收購這兩家公司形成商譽2.80億元,由於業績不佳,2019年計提商譽減值准備3347.48萬元。
看上去,這次並購有點虧,其實拓普集團賺大了。
拓普集團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56%、凈利潤同比增長2.08%、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0.47%。如果沒有2017年年底的並購,前兩項數據將變成3.30%、-5.16%,雖然收購的兩家公司的扣非凈利潤沒有披露,但不難看出,沒有它們,拓普集團的扣非凈利潤也會下降。
雖然這兩家公司的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但拓普集團同年的業績也在下滑,沒有這兩家公司,拓普集團2019年的營業收入還不如2017年、凈利潤還不如2016年。
而且,兩家公司對拓普集團2020年定增作用重大。
這是兩家專業生產 汽車 高強度鋼底盤的供應商,在該領域深耕二十餘年,擁有豐富的製造經驗和深厚的質量控制能力,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力。
拓普集團自2003年啟動輕量化懸掛系統項目,形成了較豐富的輕量化底盤產品線。同時,公司於2017年通過並購快速切入 汽車 高強度鋼底盤業務。目前公司已經掌握了輕量化底盤系統模塊相關的高強度鋼和六大輕合金成型工藝,通過工藝路線的覆蓋實現產品線的全面覆蓋。
這一切,就為2020年定增融資20億元鋪平了道路。
股權融資太容易
拓普集團曾計劃在2018年資本性支出約22億元,主要用於設備采購、基建投資及其他投資。預計2018年可實現營業收入70億元,同比增長約40%。公司會採取規模化采購、管理協同、精益生產等方式控制生產成本,力爭保持利潤相應增長,為股東創造價值。
從上文來看,公司的業績預測並不靠譜。
而撐起這些業務需要大量資金,資金從何而來?
在2017年年報,拓普集團計劃這樣籌集資金:公司總資產107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39%。經公司董事會認真研討,認為資產負債率控制在55%以內仍可保證經營安全,按此測算,公司仍有超過35億元的間接融資空間。另外,按預測公司未來每年的經營現金流凈額超過10億元。因此,在保證募集資金專款專用的前提下,同時考慮公司章程規定的分紅因素,公司未來5年可以投資金額約為60億元,可以保證公司戰略規劃及投資計劃的實施。
可是,2013年至2017年,拓普集團經常是無借款經營。只有2014年年末有短期借款2.55億、2016年年末2億元、2017年年末8.09億元,無長期借款及其他有息負債。對於這種情況,拓普集團的理由是:較少地使用負債融資是公司長遠穩健發展的基石;此外,目前負債經營的財務成本相對較高,為降低經營成本,公司較少使用負債融資。
為了實施股權融資,顯示出資金緊張,拓普集團只是象徵性借點款。8.09億元已經是目前為止最大的借款余額了。
比起謹慎借款,拓普集團的分紅積極很多。2013年至2015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1.47億元,現金分紅8.80億元,分紅比例76.71%,其中2015年現金分紅4億元,分紅比例97.87%。
現在,第三次股權融資20億元又將開始,拓普集團的種種投資又可以進行了。
過去5年,拓普集團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高達47.25億元。固定資產快速增加,2019年年末固定資產39.41億元,比2017年增加了20億元,翻了一番,但營業收入(不含2017年並購的公司)反而減少了,凈利潤減少了4成多。
拓普集團的未來要看三大新業務。但不管未來經營的好與壞,其日子依然可以過得很滋潤,坐擁這么多土地、房產,借款這么少,股權融資那麼容易,日子能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