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重慶力帆股票吧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重慶力帆股票吧

發布時間: 2023-02-21 11:54:36

『壹』 力帆陷落 其實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投機救不了車企

今年8月份,力帆集團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破產重整。

破產的下一步就是資產重組,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吉利對力帆勢在必得。此後,吉利將工作重點轉移向力帆,想要藉助力帆的上市資格來借殼資源進行資本運作。

而這批被篩選掉隊的企業中,絕大部分是抱有投機初衷進入國內汽車市場的,還是為了掙快錢。很多車企看到國內汽車市場呈現井噴式發展,便在沒有任何核心技術,也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製造和裝配經驗的基礎上,便進入了汽車市場,周期非常短,尤其是一些新品牌,推新車就像下餃子一樣,速度和頻率非常快,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因此這種帶有投機性質的企業被市場淘汰掉實際上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行業規范的一種負責。

百姓評車

力帆們的集體衰敗實際是一種市場選擇的結果。「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潮水褪去之後,方才知道是誰在裸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力帆科技債權人股票賣了嗎

沒有賣。
力帆股份公告,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目前公司已經被債權人申請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若法院依法受理債權人對公司重整的申請,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叄』 重慶力帆集團的介紹

力帆集團成立於1992年,歷經25年艱苦奮斗,力帆已迅速發展成為以新能源產業為戰略發展方向,融科研開發、汽車、摩托車和發動機的生產、銷售(包括出口)為主,並投資金融於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

公司現有員工10481名,其中具有大中專文化程度8133餘人。力帆已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連續多年成為重慶市汽摩行業出口第一名。2010年11月25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601777,首次公開發行2億股,募集資金29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首家上市A股的民營乘用車企業。2014年2月28日,重慶首家民企財務公司——重慶力帆財務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同時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許可證》。

截止目前,專利申請總量10413件(含國外),擁有授權專利8901件,各項指標居全國同行領先地位,是重慶民營企業納稅大戶。各項指標居全國同行領先地位,是重慶民營企業納稅大戶。

『肆』 重慶力帆破產,吉利接盤俠,李書福圖啥想再造一個蔚來

「 遍地是豐田,到處雅馬哈,問問力帆人,要我們幹啥? 」,於是乎力帆摩托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想當年騎著力帆摩托在大街上馳騁是多麼的閃眼睛。

時也,命也, 自2003年,各地遭遇「禁摩令」,力帆摩托風光不再,並出現虧損,力帆加速轉型 汽車 賽道來救火, 入局四輪車行業。

「力帆的死敵是不爭氣的力帆」,路上的四輪車啥時候少見力帆的蹤影。力帆來到 汽車 行業之後再也沒有以前那般輝煌。 2020全年力帆總銷量252台,月均21台。

前幾日*ST力帆披露人事變動消息,公布公司9名董事候選人,在6名非獨立董事中,楊健、徐志豪以及鍾弦三名董事均來自吉利,吉利入局力帆被實錘。

來回顧一下力帆摩托輝煌 歷史 :

力帆集團成立於1992年,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其在摩托車領域是民族的驕傲。

全國第一個100毫升4沖程發動機

中國第一個100毫升電啟動發動機

全國首創立式100(110)型發動機

全國首創 V型雙缸250發動機

率先開發出水冷、多氣門、電噴、雙燃料、二次燃燒、大排量等領先技術

力帆摩托遠銷 東南亞 、 西亞 、 歐洲 、 非洲 、南美等100多個國家,並首銷日本,改寫了中日摩托車有來無往的 歷史 ,並做到了摩托行業的NO.1.

汽車 轉型中慘敗:

2003年,尹明善收購了重慶專用 汽車 製造廠80%的股份,並將企業名稱改為重慶力帆 汽車 有限公司,正式進軍 汽車 製造領域。 2006年1月,力帆第一輛轎車520正式上市,月均銷量1000台左右,而此時比亞迪F3當年的月銷已經突破1萬輛。而後力帆開始山寨寶馬MINI成了力帆320,山寨寶馬3系的力帆620、山寨福特新款S-Max的軒朗、山寨漢蘭達的力帆x80。 始終沒有一款爆款車型。隨著國內 汽車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力帆也慢慢陷入銷量和利潤雙跌的困境。

四輪車行業是個修羅場,歐美日已發展近百年,內燃機核心技術的壁壘豈能如此突破。國內競爭你死我活,國產品牌只能在中低檔價格水平中過家家,以性價比拼市場。而 力帆在近十年的四輪車行當中始終沒有一款爆款車型。隨著國內 汽車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力帆慢慢陷入銷量和利潤雙跌的困境。

汽車 企業江山:

合資廠中有大眾,寶馬,賓士,通用,福特,本田,本田,Nissan,現代等

民族企業中有,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廣汽等

倒閉的已有華晨,華泰,海馬,夏利等

那麼問題來了, 汽車 領域力帆無技術,無市場, 力帆老矣? 李書福圖啥呢?

2018年,力帆不得已靠賣地和賣身救急(鴛鴦工廠作價12億賣給了吉利,多餘的造車資質作價6.5億賣給了車和家),2019年,力帆虧損46.81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力帆虧損34.45億,力帆基本處於破產狀態,此時入局,性價比合適。

天眼查顯示,滿江紅公司注冊成立於2020年8月6日,股東分別為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兩江股權投資的實控人是重慶國資委。


力帆摩托車有強勢基礎,2020年力帆銷售摩托車53萬輛,發動機85.5萬台,同比增長5.41%,通用汽油機47.9萬台,同比增長25.53%。力帆的價值很大程度來自於摩托車相關業務多年來打下的產業基礎。吉利旗下已有錢江摩托,二者整合與競爭並行,挑戰與機遇並存。

各地禁摩令有望松動,摩托車行業迎來轉機。

蔚來的換電模式顯示,前景無限,錢景無限。

蔚來在3月份銷量破7000輛,市值4000億元,而吉利月銷量超10萬台車,市值僅1600億。蔚來市值是吉利的2.5倍。

公告顯示吉利方面擁有力帆34.7%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吉利將為力帆導入產業、管理及銷售網路等資源。力帆也將在換電 汽車 領域進行更多 探索 ,吉利終極目的是再借力帆的殼把換電車型裝進力帆,蔚來是如此的美好。

期待力帆再次立帆起航,

那麼問題又來了,力帆品牌在 汽車 行業影響力可以忽略,整合後新產 汽車 還會使用力帆品牌嗎?

『伍』 力帆公子哥現狀

截止2021年1月,力帆公子哥尹喜地被立案調查。2020年10月14日,ST力帆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力帆」)以及公司實際控制人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原因是力帆控股、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尹明善創建了力帆集團,創建之初尹喜地就加入了該企業。創建初期的力帆集團規模不大,尹明善就讓尹喜地從普通的銷售人員干起。隨後,尹喜地又在父親的授權下管理過公司的財務。

隨著力帆集團的逐漸壯大,當力帆旗下的摩托車廠數量達到5家時,尹明善將其中的3家廠交給尹喜地來打理。

(5)重慶力帆股票吧擴展閱讀:

50歲的尹喜地早年曾陪尹明善創業,一度掌管力帆的房地產、期貨以及足球俱樂部。

在網路上,關於尹喜地的報道,多是討論其擁有的豪車。有報道稱尹喜地在某汽車論壇的網名為「精彩哥」,愛車如命。

尹喜地在網路上聲名鵲,源自一條視頻:其駕駛著一輛價值3000萬元號稱中國最牛跑車的布加迪威龍。尹喜地曾透露,他先後購買了30多輛國外名貴汽車,在買車上的總開銷高達5000多萬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尹喜地

『陸』 吉利出資約9億元接盤直線墜落的力帆「起死回生」究竟美了誰


文 | Autodealer綜合

歡迎供稿 | [email protected]

2012年,在俄羅斯一座年產量達5萬輛的 汽車 廠中,力帆 汽車 的產量佔比一半還多,同時工廠還少量生產吉利和長城車型。——自主品牌這一時期的出海,是力帆曾與吉利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的例證。

8年後,彼此的境遇已經天差地別,曾經在 歷史 上產生過的交集,在2020年的結尾迎來了戲劇性變化。

12月22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力帆股份的控股股東由力帆控股變更為重慶滿江紅基金,後者由吉利邁捷、兩江基金共同發起設立。作為公司控股股東滿江紅基金的唯一普通合夥人及執行事務合夥人,滿江紅公司及其背後的重慶兩江管委會和吉利,成為力帆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3天後,力帆股份發布《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這意味著正式交割指日可待。同時吉利 科技 集團旗下重慶江河匯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將正式入股力帆股份。

力帆在今年8月申請破產重組,並於11月發布重整計劃,作為「白衣騎士」的吉利 科技 出面入主,規避了力帆破產的結局。

去年,力帆前11月的銷量還不及吉利11月當月銷量的五分之一,在 汽車 市場寒冬的常態化和黑天鵝事件影響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如今已經轉變為實質性的兼並。

早在2018年入股戴姆勒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便曾經謹慎地預測,未來全球傳統 汽車 行業只有2到3家企業能活下來,「屆時誰能佔領技術制高點,誰就是勝利者。」

吉利為何要出手救力帆

11月9日,ST力帆發布《*ST力帆管理人關於重整計劃(草案)之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的公告》。公告稱,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將取代力帆股份,成為*ST力帆控股股東。根據公告信息估算,吉利 科技 集團財務出資約9億多資金,同時以產業投資人身份參與本次重整,成為力帆股份第二大股東。

之所以是間接占股,因為參與*ST力帆重整的並非吉利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而是吉利邁捷。後者成立於2015年,隸屬於吉利 科技 集團,主要從事新能源、未來出行等前瞻業務,例如飛行 汽車 、低空衛星軌道等。而吉利 科技 集團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子集團,在產業重組、戰略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據了解,本次圍繞著力帆的交割完成後,吉利 科技 作為產業投資人,將在主營業務升級、現金流支持和運營管理革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這是中國資本史上首個 汽車 摩托車行業上市公司重整案。復雜的債權人關系和經營業務體系,堪稱史上最復雜的民企重整案例,其成功交割,毫無疑問也能為未來企業重整提供經驗。

此次吉利 科技 參與重整,正是看中力帆在市場上仍具備一定的品牌認可度和影響力,並擁有較為深厚的產業積淀和技術積累,成熟先進的生產技術、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及廣泛的銷售網路渠道,以及一大批成熟的產業工人。

同時,重慶地處的成渝經濟圈致力於新能源產業發展和大數據智能化升級,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區位優勢與吉利 科技 在新能源、物聯網方面也存在較大協同空間。

換電業務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想像空間。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指出,為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充換電網路建設,提出鼓勵「換電」等商業模式創新。

早在2018年,力帆股份宣布通過定增方式募資的24.8億元,用於智能輕量化快換純電動車平台開發、智能新能源 汽車 能源站項目、智能新能源 汽車 16億瓦時鋰電芯等項目。

今年9月,吉利 科技 發布了全行業首個集換電技術研發,換電車製造和換電站運營「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型,以技術的開放共享推進換電商業服務快速普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重整投資人將通過授權生產的方式,免費授權上市公司生產一款車型,並通過合作開放等多種途徑開發後續車型並改造上市公司新能源 汽車 生產線。

此前力帆 汽車 在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將量產吉利 科技 集團旗下換電型純電動MPV楓葉80V。

資料顯示,吉利 科技 集團已在重慶、濟南、杭州、淄博等地簽約運營超過1000座換電站。根據計劃,吉利今年將在重慶建成35座換電站,到2021年建成100座、到2023年計劃落成200座。

當然對於此次吉利 科技 參與力帆重整,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吉利擴張膨脹之下,投資一家債務高企的車企,存在一定的風險。

力帆終得起死回生

力帆的興衰起伏,與創始人尹明善高度相關。

高齡創業的尹明善由摩托車業起家,反超嘉陵和建設兩大品牌,成為重慶摩托車業的龍頭老大。2010年上市後市值曾最高達到300多億,尹明善也成為重慶首富。

隨著摩托車逐漸被 汽車 所取代,力帆也投入到了 汽車 製造業中。但之後連續走的幾個彎路,讓力帆徹底失去了競爭力。

對於傳統 汽車 發展不可缺少的核心技術,力帆一再選擇抄襲,最終失去了自主設計的實力。在新能源補貼時期,力帆又因電池不符符合標准規定,被財政部納入"騙補"企業名單,品牌因此一落千丈。

2017年,尹明善在力帆股份股東大會上正式宣告卸任董事長職位。從此力帆控股便持續面臨債務風險。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債務的連鎖效應顯現,力帆集團門口聚集了大量討債的供應商。

讓力帆的落敗真正走入大眾視線的,是2019年底央視對於力帆的報道。報道中,力帆 汽車 總部的重慶北碚區生產基地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員工已兩個月沒有收到工資。與此同時,力帆 汽車 的業績也被爆出暴跌了20倍。

去年11月,力帆乘用車銷量為514輛,其中傳統乘用車僅為73輛,同比下滑98.6%。新能源 汽車 為441輛,同比下滑67.7%。前11個月力帆乘用車的累計銷量約為2.5萬輛。

一方面,過去兩年跌跌不休的銷量讓力帆在國內市場基本喪失了存在感,僅依靠少量出口訂單維系,乘用車品牌已經處於自我放棄的邊緣。另一方面,力帆也曾經嘗試過積極自救,甚至由高齡的尹明善重新回歸帶隊重整。

為了回籠資金,力帆也多次斷臂求生。比如,將具有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鴛鴦地塊生產基地以約33.1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再比如,將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 汽車 有限公司100%股權以人民幣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理想 汽車 。

但這些舉措都沒能讓力帆「起死回生」,連曾經力保不讓力帆破產、直接下令銀行不準斷貸力帆集團的重慶市政府也不得不尋求外兵的援助。

今年6月,當「吉利收購力帆」的傳聞出現時,力帆股價直線拉升並封住了漲停。截至當日收盤,力帆股份股價報5.5元,漲幅為10%。創下了力帆股份近一年多來的股價新高。

7月,吉利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吉利將推動其高端新能源整車項目、吉利工業互聯網總部暨數字化工廠項目落戶兩江新區。 汽車 產業是重慶兩江新區的支柱性產業,包括長安 汽車 、長安福特以及上汽紅岩等多家企業都駐扎於此。

有業內人士表示,吉利對於力帆的接觸,當地政府早有撮合之意。而吉利的加入,不僅能夠加強雙方的資源整合,加強吉利與重慶當地的鏈接,同時也能夠共同承擔 歷史 遺留債務。

無論如何,此次交割完成意味著雙方已就債務分配達成了共識。本次破產重整方案順利實施,對於力帆股份而言,可以獲得諸多方面的支持,這些支持來自基金投資、產業資本以及債轉股股東的支持。這種股權結構將為全新的力帆繼續開展業務奠定基礎。

『柒』 重慶力帆今年戰績如何

重慶力帆最近五輪中超比賽3勝1平1負,在足球杯對陣大連阿爾濱取得了勝利,近五場進球8個,失球6個,總體上講戰績頗佳,下輪對陣廣州富力期待有上佳表現 2015-06-04 19:45 中超 上海申鑫 0-1 重慶力帆 2015-05-30 19:35 中超 重慶力帆 2-3 江蘇舜天 2015-05-24 15:35 中超 遼寧宏運 1-1 重慶力帆 2015-05-16 19:35 中超 重慶力帆 2-1 長春亞泰 2015-05-13 19:00 足協杯 大連阿爾濱 1-2 重慶力帆 2015-05-09 19:35 中超 石家莊永昌 2-0 重慶力帆 有問題可以追問,希望能幫上你

『捌』 吉利成力帆股份實控人回應稱以公告信息為准

財經網汽車訊?力帆實際控制人為滿江紅公司。

近日,中國網報道,吉利或成為力帆股份實際控制人。中國網稱,吉利科技集團持有力帆股份第一、第二兩大股東股權,直接間接持有的股權或讓吉利成為力帆股份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吉利科技集團由吉利100%持股。

對此,財經網汽車聯繫到吉利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報道存在失實,一切以公告信息為准。

12月21日,*ST力帆(601777)發布公告,表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力帆股份控股股東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控股」)變更為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滿江紅基金」),重慶滿江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滿江紅公司」)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公開資料顯示,力帆股份管理人與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江基金」)、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邁捷」)及吉利邁捷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科技集團」)共同簽署重整力帆股份的投資協議。吉利邁捷、兩江基金共同發起設立滿江紅基金。

另外,吉利邁捷、吉利科技、或吉利邁捷/吉利科技持有股權達70%以上的公司(以下簡稱「產業投資人」),作為參與力帆股份重整投資的實施主體。

本次權益變動後,滿江紅基金和產業投資人成為力帆股份第一、第二兩大股東;力帆控股持有力帆股份比例由之前的47.08%下降為13.75%。

天眼查數據顯示,力帆股份現實際控制人滿江紅公司,是由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共同成立,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

而滿江紅公司僅直接持有滿江紅基金0.03%的股權。滿江紅基金的最大股東為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江產業集團」),持有49%的股權。兩江基金為兩江產業集團全資子公司。

吉利邁捷兩大股東為吉利科技集團和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後者是吉利科技集團全資子公司。

吉利雖直接或間接持有力帆股份股權,但力帆股份實控人為滿江紅公司。

對於吉利收購力帆,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表示,吉利科技集團換電模式的推廣,需要整車生產、動力電池供應、金融配套等方面的配合;另外,吉利需布局西南市場,其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滲透率較高,但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有望將向西南、西北等市場擴張。多重因素促成了吉利收購力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重慶「力帆」曾經那麼厲害,為何現在卻走下坡路了

重慶力帆曾經是享譽國內的民族品牌,也是重慶的城市名片之一,以造摩托車而聞名天下,該集團創立於90年代初期,創始人是尹明善,據傳他曾經被譽為重慶首富,可見財力雄厚。當初尹明善憑借敏銳的商機嗅覺以及精明管理,在集團成立後的10多年裡,帶領集團取得了迅速發展,2003年力帆集團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一舉超越嘉陵和建設這兩大傳統品牌,表明了此時的力帆正走向巔峰,力帆的商業“帝國”也開始逐漸壯大。不過如今的力帆卻急速陷入困境,步履掙扎,身背諸多債務以及最終到了宣告破產這一步,這個創造過很多輝煌的企業不禁令人感到惋惜。2015年,力帆已經成為一個大型綜合集團,拓展了汽車、房地產、金融等領域,但是危機已經開始出現。2016年,力帆的汽車和摩托車市場整體銷售額下滑,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因新能源汽車電池標示不符規定,力帆還被財政部取消了力帆新能源汽車補助資格,還深受汽車質量問題的困擾,困局加大的力帆,集團的發展便步步走向下坡。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的燒錢程度也是非常大的,競爭力度很大,力帆雖然選擇繼續堅持,但是最終還是難以熬過這場非常艱難的危機困局,走向了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