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10億股權質押出事 天風證券踩雷多年凈利可能泡湯
2月20日晚間,天風證券發了一份公告,暴跌了3顆質押地雷,告訴大家自己的「悲催」。
天風證券披露了對公司及子公司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進行了統計,訴訟(仲裁)金額合計約11.76億元(未考慮延遲支付的利息及違約金)。
其中天風證券踩雷股權質押有4起,涉及金額約11.7億元。
天風證券稱,因部分訴訟案件尚未開庭審理或尚未執行完畢,目前無法判斷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影響。
據2018年三季報+10~12月經營月報數據大致統計顯示,2018年天風證券營業收入26.76億元,凈利潤2.68億元。
天風證券踩雷三隻股票
2018年以來,市場波動加劇,股票質押頻頻暴雷,尤其進入下半年,發生頻次更高,越來越多的券商被捲入其中。
具體來看,此次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糾紛,涉及的公司有北訊集團、方盛制葯和銀億股份三家,分別涉及金額為3.97億元、2.77億元和4.97億元。其中,銀億股份涉及糾紛有兩起,也是這些糾紛中金額最高的。
1、北訊集團
2017年9月20日,天風證券與龍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躍實業」)簽訂《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並展開為期一年的業務。
龍躍實業以其持有的4445.43萬股北訊集團無限售流通股票向天風證券提供場內質押擔保,並於2017年9月21日、2017年9月22日分兩筆交易獲得4億元融資款。2017年12月29日,龍躍實業提前償還部分本金1000萬元。
該業務履行期間,因北訊集團股價下跌,一筆交易於2018年9月7日跌破追保線、2018年9月10日跌破平倉線;另一筆交易於2018年9月6日跌破追保線、2018 年9月10日跌破平倉線。截至2018年9月11日,融資人仍未履行補充擔保的義務,已構成違約。
2、方盛制葯
2017年2月24日,天風證券與方錦程簽訂《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並展開為期一年的業務,方錦程質押其持有的3024.15萬股方盛制葯無限售流通股,向天風證券融資2.88億元。
合約履行期間,方錦程分別向天風償還本金3500、500、600萬元(合計4600萬元),並分別補充質押共計103.19萬股。
2018年9月14日,雙方簽訂協議確認剩餘融資本金為2.42億元,剩餘質押股數3127.34萬股。同日劉可武簽署合同承諾承擔連帶責任。合約履行期間,股票持續下跌,方錦程未按約定採取相應履約措施,劉可武未按約定辦理股權質押登記,上述事實已形成違約。
3、銀億股份
在天風證券提及的訴訟中,銀億股份因金額最大和頻次最高引人關注。基金君發現,天風證券最近一次對銀億股份的訴訟為2019年2月19日,但是,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訴訟的前一天,銀億股份公告宣布籌備了近半年的重組,最終以失敗告終。同時,大股東寧波銀億控股有限公司近9成持股遭司法凍結。
2018年8月21日,銀億股份的股價閃崩;8月22日,公司股價繼續一字跌停。連續兩天的跌停,銀億股份的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的部分質押股票出現平倉風險。銀億股份隨即於2018年8月23日申請停牌,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事項。
2月18日晚間,銀億股份的一紙公告宣告重組失敗。從公告來看,重組失敗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大股東銀億控股及實際控制人一直在積極尋找投資方,但截止本公告日,「招商銀行-天山基金-安境1號私募基金」持有的寧波五洲億泰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出資份額的擬受讓方尚未確定。另一方面,公司因短期內資金周轉困難,致使發行的「銀億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未能如期償付應付回售款本金。
再來看看天風證券和銀億股份的糾紛。2017年5月9日,天風證券與寧波銀億簽訂《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自有資金)》並展開為期一年的業務,以銀億股份5000萬股股票為標的,初始交易金額為人民幣2.91億元,購回價格(年利率)為6.05%。2018年5月8日,雙方簽訂《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存量項目展期版補充協議》,確定剩餘委託金額為1.31億元,剩餘股票質押股量2500萬股,將於2018年5月8日將利率調整為年化8.7%,並將該筆合約的購回日期延期至2019年5月8日,將違約金比率上調為日千分之一。
由於質押的股票下跌,根據協議約定,雙方分別於2018年6月27日和2018年8 月7日再次簽署《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委託書》,補充質押股票。至此,寧波銀億向天風證券提供質押的銀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共計2845 萬股。不過,寧波銀億質押的股票繼續下跌,並於2018年8月21日跌破最低履約保障線。截至目前,寧波銀億仍未履行補充擔保的義務,已構成違約。
天風證券踩雷銀億股份造成的損失還不止如此。2019年1月3日,天風證券將孔永林告上法庭,涉及訴訟金額達3.46億元。
據了解,孔永林與天風證券分別於2017年3月15日、2017年8月28日、2017年9月15日,簽訂《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孔永林以其持有的7255.76萬股銀億股份無限售流通股票向天風證券提供場內質押擔保,天風證券按業務協議約定分3筆交易合約向其提供4億元融資款。合約存續期間,孔永林共償還本金人民幣6015萬元。截至2018年8月23日,融資人尚余本金人民幣3.4億元及相應利息待償還,質押股票數量合計7178.86萬股。
銀億集團的股價從2018年5月的階段高點到現在暴跌了近70%,若是按照前段時間的最低點算,跌幅達到了75%左右。
中投向侯建芳索賠5.48億
日前,中投證券在上交所發布公告披露,「中投證券融通資本股票質押4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根據委託人指令,於2017年6月與融資人侯建芳開展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但後期融資人出現違約,未按規定贖回或提供補充質押。
侯建芳,是雛鷹農牧的第一大股東、董事長,共持有雛鷹農牧40.2%的股權,但股權已全部為凍結,累計12.6億股。
此前,雛鷹農牧還公告其他質押情況,董事、總裁李花質押給國都證券的股份也觸及了平倉線,可能存在平倉風險導致被動減持。截至2月2日,李花持有股份294.53萬股,占總股本的0.09%,已全部質押。
這次,中投證券起訴的是侯建芳及其配偶,代表定向資管計劃委託人,向其追股票質押式回購資金。目前,訴訟已由廣東省高院受理,涉案訴訟標的金額高達5.78億元。
還有這些券商因質押很受傷!
2018年,由於市場震盪,股票質押頻頻暴雷,尤其進入下半年,發生頻次更高,「坑」更大。
2月份,華融證券披露公司涉及多起股票質押合同糾紛案等。
其中涉及華融證券這幾年來在股票質押項目上踩雷神霧環保、*ST天馬(維權))、*ST保千(維權)、天潤數娛等上市公司,還有與大唐能源化工的幾只定向資管計劃發放委貸、與致富皮業的債券也出現了違約問題。
基金君算了一下,其總共金額超過了30億元,還有利息、違約金等。這幾年來,華融證券也是苦苦申訴、申請仲裁,希望能拿回資金。
另外,太平洋證券被9隻股票坑慘,計提資產減值金額為9.7億元。
把太平洋證券坑慘的9隻股票分別為商贏環球、勝利精密、當代東方、盛運環保、眾應互聯、天神 娛樂 、美都能源、美麗生態(維權)、*ST廈華。這9隻股票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最高的是商贏環球,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為3.37億元。
興業證券因同時踩中長生生物、中弘股份這兩大巨雷,其在公告里表示,此次計提將減少公司2018年當年利潤總額6.51億元,減少凈利潤4.88億元。要知道,興業證券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也僅為6.87億元,這樣一來,相當於上半年凈利潤的71%就沒了。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2. 券商拿著質押的股票怎麼處理股票質押影響股價嗎
有些對股票質押業務不太了解的人或許會認為,辦理了股票質押之後,對方就有權處理這些股票。比如你在證券公司辦理股票質押後,券商可以轉讓給別人,賣出後套現,或是拿這些去做融券等業務。實際上,除非你在質押違約前委託證券公司處理,或是你在違約後沒有能力贖回這些股票,否則證券公司是無權私自處置你的股票的。其次,在實際操作中,證券公司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通常會要求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可處置質押股票的條件以及違約後的處置方式。約定處置的情形包括:股票出質人的財務或信用狀況急劇惡化,有違約的可能;質押的股票所屬的公司出現了重大利空,可能導致股票無法轉讓;股價已經跌到雙方約定的處置線,股票出質人既沒有追加擔保又沒有贖回股票。
再次,如果你已經違約,證券公司通常有三種方式來處置你質押的股票:一是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或者通過大宗交易賣出;二是通過中登公司對違約的質押股票辦理過戶;三是通過司法途徑來處置,比如請求法院來拍賣、變賣這些質押的股票。但由於復雜程序,處置速度太慢,一般不選擇這種方式。
最後,如果你質押的股票爆倉,合同中沒有約定證券公司可以自行處置。而你既不願意追加擔保,又不想花錢贖回這些股票,那麼也可以委託證券公司來協助處置。當證券公司賣出你質押的股票後,除扣除借給你的本金和利息及其他相關費用後,多餘的部分會返還給你。
如果證券公司通過賣出股票的的方式來處置你質押違約的股票,這種大量的拋售通常對於股價的沖擊性是比較強的,股價有可能大幅下跌。為了減少損失,券商通常會以相對溫和的方式持續賣出,因此股價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比較低迷。
另外,盡管證券公司無權直接處置你的股票,但你質押股票後,相對於增加了證券公司持有這只股票的頭寸。證券公司有可能會增加這只股票增加融券業務的比例,或是歸還借入的這只股票的數量,從而間接對股票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認為券商不會主動處置你質押的股票,除非你是主動違約或是無力追加擔保導致質押的股票爆倉,這種被迫處置大量股票的行為顯然對股價是一個利空因素。
3. 股票質押式回購風控指引是什麼
一、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
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簡稱「股票質押回購」)是指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方(簡稱「融入方」)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證券質押,向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出方(簡稱「融出方」)融入資金,並約定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質押的交易。
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於2013年5月24日聯合發布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試行)》,標志著這一創新業務的正式已具備制度基礎。
2015年3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指引》將對券商在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起到很好的規范作用。
二、股票質押式回購風控指引主要內容
《指引》主要對券商開展此項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融入方准入管理、標的證券管理、業務持續管理和違約處置管理作出了要求;其中,《指引》規定,單一融入方累計融資余額不得超過證券公司凈資本的10%。
在凈資本管理方面,《指引》規定證券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的,融出資金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本的200%,證券公司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確定具體比例;應當及時根據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開展和市場變化情況,對業務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各類風險進行壓力測試。
在標的券准入方面,《指引》標的證券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證券公司應當審慎評估質押該標的證券的風險:一是單一標的證券已質押數量占總股本超過50%;二是標的證券所屬上市公司上一年度虧損且本年度仍無法確定能否扭虧;三是標的證券漲幅較高;四是標的證券對應的上市公司存在退市風險;五是標的證券對應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實際控制人正在被有關部門立案調查;六是證券公司認為存在風險較大的其他情形。
證券公司還應當根據融入方、標的證券的不同情況,設置差異化的履約保障比例;應當制定融入方持續管理制度。
《指引》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建立標的證券管理制度,明確標的證券篩選標准或准入條件、質押率上限、具體項目標的證券質押率確定機制、標的證券集中度管理機制等,並明確調整機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其適用性進行評估和更新。
4. 股權質押風險是誰造成的
股權質押的風險,主體責任當然是各上市公司股東。股東質押融資的目的,大致有幾個:一是補充流動資金;二是籌集投資資金;三是利用質押套利;四是想套現離場。
在這輪股權質押的大潮中,金融機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曾幾何時,這些上市公司門庭若市,券商銀行頻繁出入,目的就是營銷股權質押業務。在當時的情況下,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認為上市公司的股權是流動性最好的資產。
而對於上市公司股東的需求,金融機構總能設計出一款符合他需求的股權質押融資產品,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但金融機構也不傻,為了控制風險,對於股權質押擔保的折率,也是有一定控制的。融資合同約定了平倉線,如果跌破要麼還款要麼強制平倉。
可是誰也沒想到,隨著股市的一路下行,出質的股東發現面臨尷尬的境地:由於股價下跌,擔保出現風險敞口,而融資的資金又不能即刻收回。擺在大股東面前只有三條路:一條是增加其他擔保;一條是立即還款;還有一條是被迫清倉。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市場上強制平倉就大量出現了。
金融機構強制平倉,大量股權被拋售,會導致股價持續下跌。這樣就會出現「三輸」的情況,即股票市值縮水,金融機構虧損,大股東對企業失去控制權。尤其是最後一條,一旦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大股東)失去對企業控制權,企業經營立馬會進入困境。
所以,有關方面不得不救。只有想辦法幫助上市公司解除股權質押,才能穩定股價,股民才不會損失,金融機構才不會虧損,上市公司才能繼續經營。——這又是一個一群壞小子闖禍,讓最後老子來收拾殘局的案例。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有利益的時候,就應當想到有風險。有風險的時候,卻一籌莫展。這,就是很多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結果。
股權質押,原本是為了幫助企業籌集資金,解決發展問題。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卻被很多企業過度運用了,以至於在股市出現下跌後,就面臨股權質押風險,需要別人來救助。
那麼,股權質押風險是誰造成的呢?最主要的責任者,當然是大股東,他們為了籌集資金,把股權質押到融資機構,獲取資金。但是,由於大股東大多在上市時已經將優質資產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因此,在出現質押風險時,沒有能力再追加抵押物,容易發生質押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出現質押風險的主要原因,也是股權質押需要完善的地方。
其二是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尤其是董監高等。他們通過股權質押,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從而把風險全部留給了市場和投資者。所以,在質押風險中,也不排除有很多個人股東,並與大股東混淆在一起。
第三是融資機構。為了一時之需,不顧風險,以過高的質押比例將資金投放給大股東等,造成貸款從投放之日起,就隱藏著很大的風險。
這是新時代新問題,但是他就是一個毒瘤,困擾銀行,更綁架了管理層,作惡多端也是報應,如同新股不斷擴容,越來越多的大小非減持,甚至清倉式拋空,與原來的設計相背離,上市僅僅為了兌現,創造億萬富而不是為了擴大再生產發展。
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想脫穎而出就得加杠桿,所以大部分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信貸。
在國家嚴令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很多企業一時間無法借新還舊,質押品的市面價又隨著股市下跌不斷縮水的時候,股權質押風險就浮出水面了!
因為這是關乎國家政策,企業經營,百姓就業, 社會 穩定的大事,已經不單單是企業管理者個人的事了,所以只能由有關各方幫忙解決!
而且,有關各方解決的也只是企業正常經營,百姓安居樂業, 社會 穩定的事!企業管理者個人債務依然要由他自己承擔和解決,所以並不涉及 社會 公平的問題!
股權質押的風險,自然是質押股權的股東造成的。
股權質押被當做一種融資工具在用,股東可以拿到資金,金融機構可以發展業務,雙方都有利,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
當然,股權質押自然是有風險的,尤其是上市公司。
公司股東質押股權,價格一般是基於上市公司股價,比如,500萬股,每股10元,那可能就能貸出來400萬。
一旦二級市場股價下跌,金融機構為了防範風險,就會要求質押方,再增加股票份額,或者補充資金。
若是一直下跌,質押方沒有股票了,或者沒有資金了,那就會面臨爆倉的風險。金融機構有權處置質押的股權。
可能是公開拍賣,也可能是直接自己接管,或者有意向的第三方主動接手,甚至可能是金融機構直接委託給第三方資管機構處置。
總之,在這個過程中,上市公司股權架構很可能會發生變化,相應地公司管理層也可能會調整,未來就會很不明朗,有很多不確定性。
有一個類似的案例是大S婆婆張蘭的俏江南,在引入了對賭資金後,因為沒有成功上市,俏江南之後幾易其主,好好的公司,就這樣折騰壞了。
也因此,對於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還是需要保持謹慎和理性。
股權質押不存在問題,在可控范圍之內
應該只有發展本企業才能質押。套利就是變相減持
孩子闖禍回家找爸媽
這肯管理層呀,怎麼可以讓上市公司的股票扺押套錢呢?難怪這么多公司造假也要拚命上市了。套了股民的錢不算還要套銀行的錢。象長生一樣,它破產了股民的錢沒了,管理層有沒有考慮股民的利益。
股價低於質押價格,會要求補充質押;質押風險是多方多原因造成的,譬如股價下跌,出質方有轉移或者違規操作等。
5. 股票質押業務可能存在哪些風險
作為剛剛進入證券市場的小菜鳥,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自己持有的股票背後的上市公司公告稱要解除質押。那麼究竟什麼是質押呢?質押要如何分類?又會帶來怎麼樣影響呢?今天就讓我這個鏖戰市場多年的老股民給大家答疑解惑,這一篇就足夠大家看了!開始之前,先點擊下方鏈接獲取一份機構精選牛股:【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股票質押是什麼意思?
股票質押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最大控股股東把他持有的股票當作抵押品,找銀行申請貸款再或者是給第三者的貸款提供擔保。跟股票質押對應的有一個概念叫股票質押式回購,簡單地來理解的話也就是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方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證券質押,向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並且也會約定了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質押的交易。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對於股票質押而言,有一定的限制,就如,一家商業銀行接受的用於質押的一家上市公司股票,高於了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10%就是不行的。另外來說,股票作為質押物品已經抵押給了其他的單位,因此質押的股票是不能操作交易的。無論是警戒線,還是平倉線,都是質押懸在頭頂的兩把利劍。總而言之,警戒線為160%,平倉線為140%。假如說這個股票價格下跌的話它觸及到質押平倉線,那麼質押機構會放出低價賣出質押的股票,不能輕視這些影響。大家還有要注意的是股票質押是有時間以及比例限制的,股票質押貸款的期限由雙方協商確定,不過最久期限是不能超過一年時間,質押率絕對不可以超過60%。
而股權質押,實質上是作為一種擔保方式,即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會依法給債權人出質股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就該有權利優先享受股權。出質人與質權人協議在出質人所持有的股份上設定限制性物權的行為稱之為股份質押。當債務人到期不能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依約定就股份折價受償,或者也可以把這份股份出售而就其所得價金優先受償的一種擔保方式。平時,也可以多看看股市播報,了解股市的最新情況,了解股市的最新資訊,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此來避免虧損的風險。投資者朋友想要了解質押情況的話,推薦【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為什麼會有股票質押?股票質押是好事還是壞事?
股票質押實質上就是上市公司常使用的一種融資手段。通常在財務狀況不是很好的時候,公司經營差的情況下,那麼,一些占股比例大的大股東就偏向於這種融資方式。不過也要注意,股票質押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假如說這個股票價格下跌的話它觸及到質押平倉線,並且在這個時候,大股東沒有補倉或回購,{還不上,股票質押-22}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甚至會崩盤。所以,作為出類拔萃的投資者,對於公司的質押行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和風險要非常小心。
1、股權質押公告會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在短期內產生負面的影響,因為股權質押意味著公司現金流不夠周轉的一種情況,導致市場的預期會有所減少。
2、從長期來看,上市公司股東對質股票押,對股價的作用更傾向於積極方面。
1)合規風險 :是否做了應該做的適當性管理,風險提示,協議是否合規,協議是否沒有漏洞等。如果出現合規風險,可能會被客戶訴訟,被證監會調查等。
2.)市場風險:也就是當質押的股票下跌後,合約的履約保障比例跌破了平倉線,這個時候是否平倉。是否要等客戶補充質押。 如果平倉的話,股票在沒有流動性(如跌停),可能就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券商就會出現壞賬。如果是限售股,則可能面臨無法平倉的風險。
股票質押會對股價有一定影響,但是不止只有股票質押會影響股價,得結合不同的技術指標朝更深刻的方向分析。如果實在沒法判斷,可以直接進入這個診股平台,輸入股票代碼,可以幫你判斷解禁股的情況如何,值不值得買:【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三、怎麼辦理股票質押?
根據物權法規定,簽訂了質押合同才可以進行股權質押。還要去工商局注冊股權出質設立登記,提供辦理的相關材料依據就可以了。大家瀏覽到這兒,大家都了解了股票質押的相關內容了嗎?希望大家都從中有了收獲,希望投資成功!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6. 股票質押貸款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證券公司股票 質押貸款 管理辦法》 1、用於質押貸款的股票原則上應業績優良、流通股本規模適度、流動性較好。對上一年度虧損的,或股票價格波動幅度超過200%的, 或可流通股股份過度集中的,或證券交易所停牌或除牌的,或證券交易所特別處理的股票均不能成為 質押 物; 這一條意味著:證券公司如果想最大限度利用其質押貸款的額度,那麼它會首選已經得到市場認同的、穩健的「績優股」,而非未來的「績優股」。原因是因為股票的風險衡量由銀行來確定,從穩妥的角度出發,股價穩定、業績好、財務健康的 上市公司 無疑會成為銀行的首選。(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從「華爾街」的經驗看,藍籌股的質押率是70%,普通股的質押率是50%。這說明國外銀行用以衡量質押股票的風險指標也是看其「質地是否優良」。 2、一家商業銀行接受的用於質押的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不得高於該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10%。一家證券公司用於質押的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不得高於該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10%,並且不得高於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 被質押的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不得高於該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20%。 這一條決定了證券公司的分散投資,避免了只有少數個股受到追捧。 3、股票質押率最高不能超過60%,質押率是貸款本金與質押股票市值之間的比值。 這一規定和第2 條規定的共同作用意味著:流通市值大的股票將比流通市值小的更容易受到券商的青睞。 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了 股票質押 的條件,首先用於質押貸款的股票應為已經得到市場認同的績優股,因為股票質押風險較大,為了減少風險,貸款機構會更趨向於認同業績較好的股票,如果前一年該支股票為虧損狀態,一般情況下,貸款機構不會接受它成為質押物。
7. 如果股權質押已經觸及平倉線,會怎麼樣
股權質押,是指出質人以其所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標的物而設立的質押。股權質押就是一種融資的工具,可以用它來填補現金流現金流,還可以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現狀。不過,其潛在平倉或爆倉以及為保持股權而喪失控制權的風險。對股票的影響是趨於有利方面還是有弊方面的問題,還是要根據現實情況入手分析。
1、利好股票的情況
若是說公司進行股權質押來獲得流動資金,以此為目的希望經營主業或開展新項目的話,則可視為利好,畢竟有利於開疆擴土。另外,你所質押的股票是流通的股票的話,也就是說市場上有的該股的股票數量已經減少了,需求量變化不是很大,那麼就是拉升該股所需的資金量減少,那處在市場風口的話就比較容易開啟行情。
2、利空股票的情況
如果上市公司僅為了償還短期債務以及無關公司發展大計的支出,反而就讓公司財務的窘況浮出水面,會降低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預期和好感度。再者,股權要是進行高質押,倘若真的發生了股票下跌的情況,並且跌破到預警線,證券公司一旦出售質押股票,容易引發不好的反饋,換言之,市場對該股票的太多情緒是由於證券公司出售質押,最終導致股價的可能下跌。
總的來說,股權質押就是一種融資工具,可以用它來補充現金流,還可以用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現狀。由於股權質押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例如平倉或爆倉以及為保持股權而喪失控制權等等,因此對股票的影響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最終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大家不要盲目做出判斷,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投資速報:度小滿金融「定期盈」
定期盈是度小滿平台上最受歡迎的穩健型理財產品,更多產品信息可以通過度小滿金融APP了解。
8. 股權質押瀕臨爆倉怎麼回事
您好,爆倉是指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的客戶權益為負值的情形。爆倉就是虧損大於你的賬戶中的保證金。由公司強平後剩餘資金是總資金減去你的虧損,一般還剩一部分。
在市場行情發生較大變化時,如果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資金的絕大部分都被交易保證金佔用,而且交易方向又與市場走勢相反時,由於保證金交易的杠桿效應,就很容易出現爆倉。如果爆倉導致了虧空且由投資者的原因引起,投資者需要將虧空補足,否則會面臨法律追索。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9. 驚呆!大牛市,這家券商凈資產收益率居然不到1%,連續三年!
凈資產 收益 率(ROE)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本文主要通過ROE來探討證券行業的盈利能力以及未來業務增長空間。
日前,主要上市券商2020年的工作成績基本出爐,盈利能力還是有所分化,多家頸部券商凈資產收益率水平明顯領先,頭部券商業績受到「壞賬」影響。已經披露2020年報的36家券商,平均ROE為8.01%,中信建投以15.3%的ROE水平一馬當先,中金公司、興業證券、廣發證券的ROE水平也超10%。
透過2020年年報披露的戰略方向來看,券商行業增厚盈利的來源,正在從傳統經紀業務擴散到財富管理、投行、FICC、場外衍生品等多個維度。
2020年ROE平均8.01%明顯增長
截至4月22日,已有36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2020年年報基本披露完畢,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國信證券等主要券商都已發布。
2020年資本市場大發展,券商行業明顯受益。36家券商2020年算術平均ROE為8.01%,同比口徑2019年、2018年這36家券商ROE分別為5.98%、3.61%,相比前兩年的情況,券商ROE水平明顯連年增長。並且凈利潤在2020年明顯增長,普遍增速在30%以上,中位數增速為37.64%。
這其中,此前備受資本市場追捧的中信建證券,果然ROE水平表現出眾,以15.3%的ROE目前位居行業首位;其次投行貴族中金公司也有12.02%的ROE在行業排名前列,興業證券為11.09%,廣發證券為10.6%,也都是在主要券商中排名比較靠前的。從凈資產來看,這幾家券商並不是行業最頭部,屬於頸部券商。
這幾家券商當中,中信建投這幾年盈利能力都是在行業前列,2019年ROE為10.56%,也是在行業最前列,2018年6.76%也很靠前;中金公司同樣如此,2019年、2018年ROE分別為9.37%、8.85%,也都在行業前面;廣發證券這幾年也不錯,2019年8.55%,2018年也有5.06%。
興業證券則是經歷了2018年的低迷之後,不斷發力向前提升,盈利能力已經走出此前股權質押業務爆雷陰影。2018年遭遇爆雷的興業證券的ROE僅為0.41%,到2019年就上升到5.27%,2020年再大幅提升到11%的水平。
最頭部券商的中信證券,2020年的ROE為8.68%;同樣是凈資產規模比較前面的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等ROE水平也差不多都在8%上下的水平;這幾年反倒最頭部的券商沒能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現出最頭部特徵。
平安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表示,2020年券商各項業務全面開花,市場先抑後揚帶動交易活躍,投融資熱情高漲,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推進,股權融資規模大幅增長;基金代銷業務業務火熱,財富管理也在見成效。從各類業務增長來看,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增速明顯高於其他業務。
幾個數據可以反映資本市場2020年熱情。全年上證綜指漲 13.87%,創業板指大漲64.96%;全年A股市場日均成交額達 9072億元,同比增長62%;兩融余額達1.62萬億元,比前一年底增長59%。
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王一峰表示,不同券商的ROE差異主要體現在經營效率以及杠桿水平兩個方面。「ROE高的券商主要由於三個原因,一是受益於權益市場向好,傳統的經紀、投行等通道業務收入提升;二是受益於股票市場回暖,自營投資收益提升;三是經營杠桿的進一步提升,主要受兩融業務的推動。」
不過,雖然2020年屬於大年,券商的ROE水平相較其他金融行業,仍然不高。相比同為金融行業的銀行、保險,即使銀行業經常受到「壞賬預期」的困擾,但還是保持著較高的ROE水平。已經披露2020年報的23家A股上市銀行,平均ROE為10.3%;已經發布年報的5家保險公司,平均ROE更是高達14%。
「2020年在資本市場回暖的背景下,行業ROE較19年提升1個百分點以上,位於近四年新高。未來隨著資本市場的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以及機構、居民等投資人對於權益配置的增強,券商行業的ROE中樞預計將小幅穩步提升。」王一峰表示。
盈利能力領先券商的
投行+財富管理突出
雖然過去幾年券商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ROE水平在不斷提升,但行業內部的分化也還是比較明顯,即使這幾年行情向好,仍有一些券商盈利依然較低。這背後,是不同券商的經營能力,以及業務發展模式的差距。2020年盈利能力強的券商,在投行和財富管理方面表現突出。
與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券商保持在同行較強盈利能力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中原證券、錦龍股份、華創陽安、國海證券等的ROE這幾年卻持續低迷。中原證券2018年到2020年連續3年的ROE都低於1%,也就是每年以100元的凈資產賺不到1塊錢,比買貨幣基金還低。旗下有中山證券、東莞證券的錦龍股份,2020年的ROE為1.96%,2019年為2.08%,2018年更是為負的5.06%。
落後的券商各有各的問題,領先的券商已經在重要的業務板塊優勢明顯。恰逢注冊制推進和資本市場大發展,2020年股權融資業務發展勢頭迅猛,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在投行業務和財富管理方面表現強勁,是ROE領先的重要因素。而最頭部的中信證券,雖然在2020年曝出減值大雷,計提信用減值損失高達65.8億元,但當年仍有544億的營收和149億的凈利潤,ROE還有8%以上。
中信建投證券的投行實力強,趕上注冊制風口2020年增速很高。2020年公司投行業務實現收入58.43億元,同比增長58.99%;公司全年完成股權融資項目68單,主承銷金額1618.78億元,均位居行業第2名。有券商分析師表示,中信建投證券投行項目儲備數量豐富,有望藉助注冊制改革契機進一步釋放投行業績。作為投行貴族,受益於注冊制改革深化、中概股赴港上市熱潮以及公司自身國際化投行能力,中金公司2020年實現投行業務 手續費 凈收入59.6億元,同比增長40%。
各大券商也都在發力財富管理。中信建投2020年財富管理收入54.39億元,同比也增長33.07%,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43.4億元增速54.0%,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收入5.4億增速276.4%,公司融資融券余額人民幣551.52億元增速88.34%。在收購中投公司補全零售短板後,中金公司的財富管理業務高速增長。2020年實現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46.1億元,同比增長55%,財富管理業務營業利潤18.5億元,同比增長74%。截至2020年末,客戶數量達到369.4萬戶,客戶資產總值達到2.6萬億元。
新商業模式或助推ROE抬升
透過2020年年報披露的戰略方向來看,券商行業增厚盈利的來源,正在從傳統經紀業務擴散到財富管理、投行、FICC、場外衍生品等多個維度。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同的券商在新業務拓展的深度和廣度不同,核心競爭能力也不同,龍頭券商有望率先跑出。
以財富管理業務為例,其轉型的路徑正在逐步從傳統傭金模式轉型為服務傭金模式,而基金投顧將成為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抓手。而從去年行業情況來看,經歷幾年沉澱的財富管理業務正在逐步為券商貢獻收入,有望成為未來券商擺脫「看天吃飯」模式的新盈利增長點。
國泰君安基金投顧業務負責人認為,基金投顧服務模式的不斷推廣,將為國內資產配置服務帶來創新性歷史機遇。但公募基金投顧不是單一的服務,券商需要為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公募基金投顧是綜合金融解決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同時,隨著各家機構在信息技術投入的規模逐步放大,金融科技賦能財富管理的優勢也逐步顯現出來。據年報數據顯示,華泰證券官方APP已經發展成為月活超千萬的優質客戶端,招商證券已通過小程序銷售金融產品規模超過17億元。不少券商通過智能投顧布局為客戶提供全生命流程、一鍵式資產管理配置服務。
日前,花旗將東方證券評級升至「買入評級」,核心理由在於看到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潛在市場。數據顯示,中國財富和資產管理行業仍然很不發達,截至2019年底,總資產管理規模僅為86萬億港元,而中國家庭的可投資資產估計達到200萬億港元。內地家庭愈來愈多地利用基金投資增加股市的敞口,對專業財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建議和資產配置需求也不斷增加。
花旗研報指出,以東方財富為代表的互聯網券商市值大增長,這是基於渠道等給出的估值,從花旗銀行對東方證券給出的買入評級來看,主要依據是「市場或低估了東方證券在財富管理方面的能力」,顯然,以東方證券為代表的券商財富管理業務正為上市券商贏得新估值。
與此同時,投行業務的發展也將有望迎來黃金時期,成為券商賺錢收益的重要來源。中金公司指出,創業板注冊制試點等資本市場一系列改革,有望使券商股權承銷業務實現明顯增長;交易機制的放寬以及更多新經濟企業的上市有望提振交投活躍度,增厚經紀相關業務收入;科創板的推出及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使得一級市場投資退出通道更通暢,券商直投業務以及創投企業有望受益。
此外,包括衍生品業務、FICC等高價值、輕資產的創新業務發展,也將成為未來券商盈利的新增長點。
王一峰指出,受益於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力度的加大,未來券商的業務發展空間廣闊。具體而言我們認為未來在海外業務領域、衍生品業務領域以及直投業務等方面可以提升ROE水平。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境內證券公司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新增名義本金累計4.76萬億元,累計交易高達11萬筆。其中,收益互換2020年累計新增名義本金2.16萬億元,場外期權2020年累計新增名義本金2.6萬億元。
多數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衍生品是券商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是提升券商資本金利用效率的工具。做大資產負債表以提升利潤中樞,短期來看是券商行業的競爭路徑。招商證券衍生投資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場外衍生品業務相對於經紀、投行、投研以及自營等券商傳統業務而言,更能滿足機構客戶的個性化投資以及風險規避的需求,有利於增加券商的機構客戶粘性進而豐富券商的收入來源,提高券商的綜合服務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力。
而在FICC新賽道上,龍頭券商也開始跑馬圈地、搶佔新市場蛋糕。從近期披露的券商融資項目進展看,在資本中介業務發展的同時,FICC業務的市場競爭也已啟動。比如紅塔證券披露80億配股預案,其中40億將發展FICC業務;此前海通已經連續投入超100億資金投入FICC業務。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指出,FICC業務核心是為機構客戶提供跨風險類別的綜合金融服務。FICC業務完善券商全產業鏈,並將串聯券商買方和賣方業務,通過拓寬業務邊界、發力重資本業務和構築行業壁壘助力高階轉型。FICC業務順資本市場大勢發展,有望成為國內券商創新業態核心突破口。「券商需加快構築資本實力、產品創設、交易、投資、風控、科技、業務協同七大核心競爭力,以專業實力逐鹿天下。」
王一峰表示,目前A股券商行業平均估值在1.6倍PB左右,估值處於歷史中樞以下的區域,並且未來有資本市場改革、業務進一步對外開放等催化劑,投資的價值相對較高。
記者觀察:
券商模式輕重資產的選擇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莉
很多人會疑惑,一直被稱為「牛市旗手」的券商行業,為什麼其盈利能力表現長期無法逃開市場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喊了這么多年的行業轉型,到底是什麼業務在發生變化?
回答這些問題,其實需要從證券行業本身的商業模式來觀察。在券商各分支條線業務的盈利表現背後,輕資產業務和重資產業務的不同路徑選擇,正在深刻影響著行業整體的估值評價和盈利能力。
所謂輕資產業務主要是指依靠券商牌照來實現利潤的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等。過去,金融行業的核心商業模式多數被視為「牌照業務」,證券公司藉助傭金模式實現市場拓展,更是形成了明顯的「靠天吃飯」生意模式。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正是券商傳統經紀業務周期性表現的生動寫照。而從往年的A股行情變化及財務報表上,也不難發現,這一規律也已經成為投資者判斷券商股估值空間的重要指標。
在2015年大牛市行情翻篇後,券商機構逐步開始意識到傳統傭金模式的利潤空間正在變得日漸稀薄。這是因為,牌照管理限制放開,經紀業務的稀缺性不再,導致瘋狂的價格戰和激烈的行業競爭。
有券商投行人士曾感慨:「哪怕是龍頭券商,在投行項目中火拚價格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這意味傳統的輕資產模式背後行業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這樣的項目誰能掙錢?!」
從2010年3月和2013年5月,資本市場試點的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讓券商開設了新的業務模式,其資產負債表也得以快速擴張,同時盈利模式也開始經歷明顯的重資產化過程。資本中介和股權投資類業務比重抬升,無疑成為券商模式逐步向「重資產化」轉變的印證。
所謂重資產業務是指券商更多的依靠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獲取利潤的業務,如自營、做市、直投以及資本中介業務。中證協公布2020年證券業經營數據顯示,2020年度行業實現營收、凈利同比分別增長24.41%和27.98%。截至2020年末,行業總資產、凈資產同比分別增長22.50%和14.10%。
這一輪券商資產擴張中,資本中介和投資類業務貢獻佔比快速飆升。比如中信證券公布280億配股計劃中,大部分融資將投入到資本中介等業務。與此同時,國海證券、東興證券、國聯證券先後公布的再融資計劃中,也將融資融券等信用交易業務規模抬升作為資本擴張的重要落腳點。
中信證券明確表示:「資本中介業務具有客戶廣泛、產品豐富、利差穩定、風險可控的特徵,是公司近年來重點培育的業務方向」。在業內人士看來,券商目前通過多種方式募集資金,做好資金上的准備,將來有利於提升券商的利潤,同時提升業務收入。
與此同時,在注冊制改革的深刻影響下,券商競爭IPO項目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投行+直投」模式;同時,圍繞 上市公司 需求開展的產業基金、並購基金也成為投行業務外延的方向,這些業務的布局背後也將意味著巨量資金的投入。從當前行業狀況看,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這三家「投行先鋒」優勢突出,其融資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快。
即便是以輕資產運作為業務亮點的東方財富證券,這兩年也開始提出了要重視融資融券等重資產業務的戰略目標。2020年,其母公司東方財富兩度發債融資,累計融資規模達231億元,其中投入信用交易業務、擴大兩融業務等重資產業務的資金高達205億元。
對於融資原因,東方財富表示,隨著東方財富證券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相較經紀業務規模接近的可比券商,東方財富證券在凈資本指標上存在較大差距,同時,資本規模不足的短板又進一步限制了東方財富證券的債務融資能力,導致東方財富證券的業務拓展日益受到資金瓶頸的嚴重製約。
在重資產化過程中,券商的估值方法也將迎來調整。據國信證券研究分析,重資產業務在提升券商經營杠桿的同時,也拉低了行業ROA水平,整體上體現為ROE彈性的下降。行業適用估值方法由業務模式決定,重資產模式之下,盈利源於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所以凈資產的體量基本決定了其盈利能力,券商行業估值將無疑更適用於PB估值法。「較低的估值水平和清晰的公司戰略定位,是我們推薦券商板塊的主要邏輯。」
此外,參考海外投行的發展歷程來看,券商機構杠桿率的抬升和重資產化模式已經成為行業趨勢。券商商業模式的逐步重資產化,資本中介業務和機構交易業務逐步發力,意味著未來行業ROE水平將迎來明顯的拐點機會,頭部券商更是成為資金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