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東健康跌幅擴大至10%,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京東健康跌幅擴大至10%,京東健康的跌幅是由於大股東劉強東減持股票超過884萬股導致的。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下課之前讓不少京東就業的工作人員結束了在京東的學習,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強東也許在退休之後也需要一定的資金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盈,於是劉強東也就在港股市場減持了自己持有的京東健康股票884萬股。不少的投資者都沒有預料到大股東會減持京東健康的股票,於是很多投資者也就在港股市場上紛紛跟風,減持必然是會導致股價下跌的,這也算是一種正常現象。
Ⅱ 劉強東低位減持,京東健康大跌逾10%,公司該如何挽回損失
劉強東低位減持,京東健康大跌逾10%,對於公司來說,公司想挽回這些損失最好就是要做出更好的業績給投資者看,否則股價一時之間是很難回升的了。畢竟大股東減持也只不過是突如其來的消息,這種消息可不是公司能夠預料得到的。
在劉強東退出京東集團CEO這個職位之後,劉強東的又一大動作就是在低位減持京東健康884萬股的股票,這也就讓許多投資者認為大股東劉強東不看好京東健康的發展,於是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京東健康應聲而跌。對於京東健康來說,短期間內挽回損失是不現實的了。
Ⅲ 董明珠和張磊:兩個狠人的進與退
5000人看似不多,但董明珠發聲的背景,是家電行業一片愁雲慘霧:海信裁員一萬人,美的高管降薪30%,中國大陸家電(不含3C)零售額2020年一季度為1326億元,同比下降36%。格力也難以獨善其身,光2月份就虧損200億元。然而董明珠就是敢喊。這一點和她同一代的營銷大師 宗慶後也自嘆弗如:「我們沒有她魄力大。」
外界覺得她敢喊,董明珠自己覺得這是敢做——現在是銷售的谷底,卻是積累人力資本的良機, 她這是在抄底, 為格力下半年的復甦積攢力量。無獨有偶,剛成為董小姐大老闆的高瓴資本掌門人 張磊,這段時間也在四處下注,逆市而行。 2月16日,作為國內外大中型制葯企業、生物技術企業提供葯物研發、生產一站式CMC服務的凱萊英披露,高瓴資本將通過現金方式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23.11億元;3月6日,高瓴資本增持微創醫療4773.4萬股,持股比例達到6.61%;3月17日,高瓴資本參與了對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的融資;3月19日,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葯發布公告稱,高瓴通過旗下投資基金,擬購買一項貸款,並以此獲得轉換成公司股票的權利。如果轉股,高瓴將擁有三生制葯約5%的股權。而在傳統 科技 創投領域,張磊也在瘋狂出擊。從3月20日到23日僅僅4天時間內,高瓴資本主導並參加了估值50億美元的小紅書E輪,以及估值超過160億元的喜茶新一輪融資。
……
和搭檔董明珠一樣,張磊領導的高瓴資本揮舞支票砸出最少幾十億人民幣時,創投圈因為對經濟形勢預判而紛紛降低投入,瑞幸打頭的中概股造假風波更是導致投資行業一片哀鴻。然而,正像他在與黑石老闆蘇世民對話時說的那樣,張磊也用實際行動告訴市場,「當下,我認為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現在就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
張磊
面對黑天鵝時相同的邏輯,也許可以說明張磊和董明珠為什麼會走到一起。 巴菲特那句名言得到了他們堅定而凌厲的踐行:在他人恐懼時貪婪。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在日後的合作中,當他們中的某一位恐懼時,另一位會怎麼做呢?董明珠是出了名的「鐵娘子」,而張磊說過一句未必為很多人所知的話: 「投資中國不適合內心軟弱的人。」 李斌和劉強東肯定領教過張磊強硬的內心,以及手段。
張磊在2016年發表過一次演講《在中國尋找鋼鐵俠》。雖然沒有明確指出誰是中國的鋼鐵俠,但外界大都認為,張磊說的就是李斌。高瓴對蔚來的投資,據說是李斌和張磊在一起滑雪時敲定的,兩人的交情可見一斑。2015年,高瓴資本領投蔚來1億美元A輪融資,並在C輪及C+輪繼續跟投蔚來。蔚來IPO時,高瓴持股比例達7.5%,是蔚來第三大股東。2019年二季度,蔚來股票價格一路下跌的時候,高瓴資本還大力增持了蔚來 汽車 2061.85萬股,持有總股票數佔比超過12%,同時張磊還買入特斯拉66.83萬股。
當時,張磊持有兩家中美新能源 汽車 企業股票市值超2億美元。然而,2019年第三季度,當蔚來 汽車 的資金鏈越來越吃緊、李斌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的時候,張磊果斷放手,高瓴開始大幅度減持蔚來,到了第四季度,蔚來和特斯拉這兩家張磊眼中的「鋼鐵俠」,一起被高瓴資本清倉。對於張磊的果斷與乾脆,劉強東領悟得更早。
當初劉強東想上馬自建物流,遭到內外幾乎一致反對,他找到張磊,希望融資7500萬美元,但張磊說, 「這個生意如果不砸錢是看不出來行不行的,要麼不投,要投我們就投3億美元!」 像不像這一幕——雷軍提出要打一塊錢的賭,董明珠說:賭一塊錢有什麼意思?要賭就賭10億!
京東上市之前,張磊還送出神助攻,撮合了騰訊入股京東,京東獲得了微信巨大而穩定的流量支持。那時候,劉強東視張磊為恩人,而張磊則擁有了一個經典的投資案例。2018年的明州事件,成為高瓴和京東關系的轉折點。事件爆出來之前,高瓴資本雖然在減持京東的股票,卻是屬於獲利回吐的正常操作,而且有賣有買基本保持穩定。事情被曝光後,張磊毫不猶豫開始清盤京東股票。數據顯示,到2018年第二季度,高瓴資本從最高持有接近1.6億股減持到2100萬股京東股票,持股比例進降低至1.45%,已經退出了京東主要股東的行列。
而在減持京東股票的同時,張磊開始不斷加倉購進阿里的股票,當年就投資過10億美元不斷重倉持有。到了2020年4月9日,最新的股票持有統計信息顯示,高瓴資本依舊在不斷加倉阿里,而京東還是繼續減持24%。 賭桌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張磊他知道什麼時候該收起籌碼,全身而退。 正是這一點把張磊和董明珠區分開來。
董明珠有進無退。 強硬既是董明珠的性格,也是她的人設。 至少在公開場合,沒見鐵娘子軟過。從36歲在格力做業務經理開始,董明珠將格力從一個小工廠帶到了年營收過2000億的巨無霸,堪稱當今最優秀的企業家之一。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讓董明珠在格力逐漸養成了在說一不二的作風。而 作為國企經理人,產權不完備,隨時可能被其他人摘桃子,使得董明珠不能卸下盔甲,露出空門。
問題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證永遠打勝仗。董明珠也不能,打敗仗沒什麼,但 董明珠因為不斷勝利的說一不二,和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導致的更加說一不二,在格力內部排除了一切對沖力量,註定讓她難以在最合適的時機,從本不足以影響大局的小敗局中退出。 2015年因為與雷老闆的打賭在前,董明珠宣布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鍾滅掉小米」。
不久後第一代格力手機面世,董明珠堅持把個人照片設成了系統內置的開機動畫。在接受采訪時她表示, 開機畫面放她的照片是為了表達對消費者的尊重。 然而,現實狠狠教育了董小姐。除了針對內部員工的強制購買之外,市場銷售成績沒有突破三位數,格力手機變成了人人皆知的滑鐵盧。董小姐當然沒死心,她認為做手機的失敗只是一次偶然。沒想到的是,偏執並堅持ALL IN投資銀隆 汽車 ,導致了一次更大的敗局。2016年1月在珠海人大的會上,董明珠認識了在河北開發過地產,現在又跑回珠海去搞新能源 汽車 的魏銀倉。董明珠當時就拍板投資銀隆 汽車 ,哪怕魏銀倉當時並沒有引資的需求。2016年8月18日,格力公布了130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100%股權及相關定向增發的方案,在媒體會上,董明珠公開宣稱「珠海銀隆就是格力 汽車 」。
然而,董明珠始料未及的是,在10月30日的股東會上,以往對他言聽計從的股東們「反水」了。一家家電製造企業要以130億的代價收購一家新能源 汽車 公司,後者拿掉國家補貼連年虧損,「核心技術」買自一家長期虧損、從納斯達克退市的美國企業。這種事怎麼看都不靠譜,股東們沒有同意。董明珠發飆了。她不滿「進場沒有人鼓掌」,提高聲調提醒投資者,「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
被股東拒絕的董明珠並不甘心。
格力電器發布終止收購公告的當日,她高調宣稱,個人攜大連萬達集團等四方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份。其中,董明珠個人投資約10億元。之後,董明珠一方面不遺餘力地到處站台,打開銀隆的市場擴張潛力,引進大客戶以及渠道資源。另一方面,她也利用個人關系,為珠海銀隆解決了資金問題。然而真相很快揭開,這個被董明珠推到馬上就要上市地步的銀隆 汽車 ,居然是個「銀樣蠟槍頭」。本身技術就不過關,還借高利貸維持生計,拖欠供應商貨款,逾期未支付的貨款至少12億元。董明珠動手更換銀隆的管理層,結果引起激烈反彈。之後,就是雙方持續很長時間的罵戰以及法律糾紛。到目前為止,格力 汽車 還是一個圖紙上的夢。
就像《蘭德手冊》里說的那樣,每一位傑出領導者不斷地挑戰更大的難題,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他們傑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們走向滑鐵盧的開端。畢竟,這樣的成功者非常固執,哪怕明知失敗也不會去改變自己。
格力的問題很明顯:缺一個能給董明珠提意見並且能讓她聽進去的人。以前朱江洪可以勝任這個角色,自從他退休之後,這個角色就一直缺位。 而張磊,現在被很多投資圈的大佬一致看好。
高瓴這一次從激烈角逐中勝出,成為各方都接受的格力電器大股東,博弈過程不得而知,不過,除了豐富的投資經驗和雄厚的實力,張磊敢於伸手,在項目進行不下去的時候自己接盤調整,應該是一個難以忽略的因素。董明珠時代的格力堪稱輝煌,然而她今年已經66歲, 離開董明珠的格力怎麼發展?或者當董明珠已經不足以驅動格力時,怎麼辦? 這個問題被提上議程順理成章,不去思考這個問題才不符合常理。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瓴的優勢格外凸顯:百麗陷入困境,作為投資方的高瓴乾脆自己直接介入管理、用兩年的時間實現數字化對傳統企業改造,並將國際部分重新拆分上市。如果說格力存在董明珠之外的B計劃,那麼高瓴顯然是這個B計劃最佳執行者。
這就引出了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說一不二的團隊領袖怎樣和類似於護航者的角色相處?
當然,張磊也是一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從資本的角度上看,如果一帆風順格力的盈利年年上漲,張磊躺著也能拿到分紅,何樂而不為。為了安撫管理團隊,張磊顯得很大方。不僅承諾贈與董明珠等管理層、骨幹員工近4%的格力電器股權激勵,而且 高瓴保證董事會提名由格力電器管理層主導,格力電器將處於無實際控制人的局面。
4月14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擬以不低於30億元(含)不超過6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當前董明珠直接或間接持有格力9.64%的股權,若最終的回購比例按公司總股本的1.42%計算,董明珠在格力持股比例將達11.06%。
對於這次格力回購股票,自媒體阿爾法工廠評價道: 格力電器行動邏輯更像一家外資主導的美股公司。 格力用以回購股票的資金來源於中國銀行180億額度的超短期融資,考慮到當下的通脹率,格力借這筆錢幾乎約等於負利率。除此之外,高瓴在對百麗改造過程中顯示出強大的線上能力:通過大數據對貨品安排,精益管理提升供應鏈能力,優化了整個供應鏈的通路,改變了百麗的負增長,大幅提升了盈利。而這對長於線下短於線上的格力來說,顯然正是急需的力量。
因此,現在看來,高瓴入駐格力,盡管保持低調,但已經開始在財務和渠道方面發揮作用,成為驅動格力前進的生力軍。可以肯定的是,張磊與董明珠之間,一定會發生很多的故事。
Ⅳ 劉強東再次減持京東集團股票,套現約18億元,對公司的經營有何影響
首先是會讓群眾對京東集團公司的信譽是一定的懷疑,會減少用戶的使用度,其次是這種行為也會讓公司經營的資金減少。
Ⅳ 劉強東套現2.45億,拋售京東健康500萬股,對其運營會有哪些影響
劉強東套現2.45億,拋售京東健康500萬股,這對於京東健康的運營其實不會有什麼影響,畢竟劉強東目前仍然是京東健康的絕對控股大股。東而且京東健康的股價也只是微微下跌而已,股票市場是給上市公司融資用的,股票市場的股價只要不跌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公司的信譽就還在同時公司也能夠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
劉強東這邊才剛從京東集團的CEO位置下課,隨後劉強東又在京東健康這一目前發展得比較好的關聯公司拋售股票一共884萬股。劉強東這樣的行為讓人不解,同時也讓人議論紛紛,畢竟劉強東怎麼都不像一個缺錢的人,而且京東健康運營也沒有出狀況,劉強東這樣的行為不像是對京東健康沒有信心的樣子。實話實說,劉強東套現很有可能想要給集團別的業務注入活力,畢竟京東健康的運營沒有問題,而且京東健康所屬的健康板塊也是未來幾年兵家必爭之地。
Ⅵ 騰訊對京東的持股比例從17%降至2.3%,為何會減持
因為騰訊本身持有的京東股票太多了,騰訊已經對京東產生了直接控制權,這會直接導致騰訊涉及到了反壟斷的具體條例。
之所以騰訊會主動減持京東的股票,並不是因為騰訊和京東已經分家了,而是因為騰訊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影響力在減弱。對於騰訊這樣的企業來說,騰訊本身在互聯網行業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力,這些人甚至已經把騰訊當成了互聯網行業的龍頭老大。因為騰訊的壟斷能力非常強,所以騰訊需要主動削減自己的規模。
一、騰訊主動減持了京東的股票比例。
騰訊最初佔有京東的17%的股份,這已經讓騰訊成為了京東的第一大股東。雖然騰訊並沒有直接干涉京東的業務,但京東所涉及的電商業務基本上也歸騰訊所有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騰訊選擇用派息的方式給股東發放京東的股票,騰訊最後所持有的京東股票的比例將會降低到2.3%。
Ⅶ 騰訊「分紅式減持」京東,背後有何深意
12月23日,騰訊控股發布公告稱,將以中期派息的方式,將其持有約4.6億股京東A類普通股發放給合資格的股東。本次派息後,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17%降至2.3%,不再為第一大股東。
按12月22日京東A類普通股收盤價279.22港元計算,騰訊此次派發股息的總價值約為1277億港元。
鑒於騰訊於京東集團的投資減少,騰訊執行董事兼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與此同時,劉強東以及由劉強東擁有的英屬維京群島公司Max Smart Limited成為普通股的最大持有者。
通過派息的方式來減持股份,這是少有的做法。許多投資者將騰訊此番操作評價為「神走位」、「天才設計」。
有接近騰訊的人士向界面新聞分析,相比起直接減持,「分紅派息式減持」對股價的影響相對更小,另外在提升股東分紅獲得感的同時還能讓騰訊的賬面現金流不受影響,可謂「一石二鳥」。
2014年3月,騰訊以2.14億美元獲得京東IPO前15%的股份。雙方協議,未來5年內,京東是騰訊的首選電商合作夥伴,獲得排他性的一級購物入口和二級入口(即微信九宮格入口)。至今,騰訊見證了京東從PC向移動互聯網轉型,並逐漸成長為國內電商巨頭之一。
根據京東向美國SEC遞交的文件,截至2021年2月28日,騰訊通過全資子公司黃河投資有限公司持有京東5.2億股A類股票,持股比例為16.9%,仍為京東第一大股東,享有4.6%投票權。
為何這位大股東突然要減持京東?
騰訊在其官方公告中解釋,這符合騰訊一貫的投資策略——投資處於發展階段的公司,支持該公司的增長,以及在該公司未來計劃自行籌集資金的適當時候退出投資並與股東分享收益。派息後,騰訊與京東仍將保持雙方互利的業務關系,包括持續的戰略合作協議。
有接近騰訊的人士向界面新聞分析,此番騰訊減持與監管不無關系。今年以來,監管層對互聯網公司的反壟斷監管措施逐漸嚴格,騰訊、美團、阿里巴巴等巨頭企業接連遭到反壟斷處罰,其中包括中止由騰訊主導的虎牙、斗魚合並。
因此,不再擔任京東第一大股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騰訊被反壟斷監管的風險。而且,在反壟斷背景下,京東很有可能不是最後一個被騰訊減持的互聯網公司。
另一方面,騰訊與京東的聯合價值已經發揮完畢。
騰訊與京東初聯手的2014年,正是電商平台流量之戰最激烈的時候。從當時的C2C電商平台份額來看,阿里幾乎占據90%的市場,而在B2C領域,阿里也占據半壁江山。騰訊自身在電商領域難以突破,正處於成長期的京東則苦於沒有新的流量入口,二者可以進行戰略協同,各取所需,共同制衡阿里。
七年來,京東的GMV已經翻了十倍,在B2C領域成為天貓的有力競爭對手,並發展出京東物流等多家上市公司。京東已經長成一棵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大樹」,騰訊的扶持也就不再是一種必須。
不過,資本市場仍然不看好京東被騰訊減持。23日早盤,京東港股股價一度下滑超10%,截至發稿前跌幅縮窄至7%。市場對此有兩派觀點,一派認為這種近乎清倉式的減持意味著騰訊對京東前景的不看好,但也有聲音稱,騰訊的「放手」證明京東已經有能力獨立行走。
站在京東的角度看,發力下沉市場之後,京東主站的流量再度進入增長期,但年活躍用戶的增速有所放緩。三季度京東年活躍用戶數為5.52億,較去年同期凈增1.1億,但其同比增長率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29%降至25%。如何保持流量增速,不在以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興趣電商領域掉隊,是京東接下來面臨的挑戰。
Ⅷ 劉強東兩個月套現很多錢,卸任多個要職,接下來將會有何大動作
根據知情人士表示,劉強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一個舉動,可能就是因為他們想要進軍外賣領域。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是需要大額的資金,也是需要一定的決策的。據說他們已經在研究和考慮推進外賣服務了,那麼這樣的話是需要很大一筆資金支持的,所以劉強東才會套現這么多錢。不過他套的錢還真的是蠻多的,一共差不多有60億,所以大家覺得他肯定是接下來有什麼大動作,不然的話,怎麼可能無緣無故就這樣做呢,畢竟這個金額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