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米集團為什麼要撤回去年發起的主板存托憑證公開發行申請
曾頂著「CDR概念第一股」光環的小米集團,終止審查了,撤出了A股的IPO排隊通道。證監會8月30日晚間更新的IPO排隊情況顯示,小米集團於8月26日終止審查,目前證監會CDR排隊隊列中暫無企業,時隔13個月,曾經暫緩CDR發審進程的小米,離開了A股。
此次是小米集團主動撤回了CDR申請,小米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目前小米集中精力於集團業務發展,同時擁有充足資本,經慎重研究考量,決定終止本次主板存托憑證公開發行事項。小米集團已經向中國證監會遞交撤回本次CDR申請文件,該撤回已獲中國證監會接納。
Ⅱ 中消雲為什麼終止上市
你好,2021年2月27日,中消雲因自身原因自行申請了終止上市。中消雲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同時提交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銷保薦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最終根據有關規定,深交所終止對了中消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中消雲終止了上市。
根據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日訊, 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消息,深交所決定終止中消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審核。
2021年2月27日,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保薦人向深交所提交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銷保薦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因此,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終止了上市。
拓展資料:什麼是中消雲?
中消雲全名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消防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業務。公司主營業務有消防電子及應急疏散業務、消防物聯網設備及服務和消防滅火業務三大板塊,其中,消防電子和應急疏散業務為公司目前階段的核心業務。
中消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擬在深交所創業板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3334萬股且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本次發行均為新股,原股東不進行公開發售股份。中消雲原擬募集資金5.71億元,分別用於消防科技創新產業園智慧消防設備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智慧消防雲建設項目、營銷服務網路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但最終終止上市。
Ⅲ 德隆ipo被否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
德隆ipo被否主要原因如下:
證監會近期更新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企業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90家企業中止審查或終止審查。其中,上交所中止審查企業27家,深交所中小板中止審查企業10家,創業板中止審查企業21家;已公布的終止審查企業則有32家。
從中止審查的情形來看,多數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還有部分企業因為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或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等。
IPO審核的趨嚴從監管層對中止或終止審查的態度可見一斑。證監會強調,因主動撤回申請而終止行政許可審查,並不意味著上述法律責任的豁免,並不產生終止追究責任的法律效果。
證監會表示,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將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監管職責,重點關注在審企業是否存在「帶病申報」的問題,嚴格遵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強化問核工作力度,從嚴審查、從嚴把關,堅決把不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擋在IPO大門之外。尤其是對於明顯不符合發行條件或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保薦機構不審慎履行保薦工作職責,不積極採取措施主動撤回申請,仍然隱瞞掩蓋,心存僥幸,帶病申報,意圖博弈過關的,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依法嚴肅追究有關機構和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Ⅳ 陳凱歌的資本夢為何如此坎坷
A股市場影視板塊孱弱無力,想登上A股的影視公司也世事不盡如人意。
作為影視劇老大哥的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麗傳媒),不僅近期剛剛遭遇了「《白鹿原》停播」風波,而且其等待了五年的IPO又遇到了「終止審查」,欲銜接資本市場的夢又碎了。
【IPO終止審查】
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2017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的名單中,新麗傳媒儼然在冊,終止審查決定時間為2017年5月3日。
這意味著,新麗傳媒等待五年的IPO夢再次折戟。
每經影視記者先後聯系新麗傳媒相關負責人,但該人士稱目前就IPO之事不方便對外回應。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稱,此前新麗傳媒董秘辦人士曾回應:「撤回申請材料,只是為了准備重新申報。」而重新申報IPO是因為上一次申報期內有股權變動,如果不撤銷,反而會耽誤公司上市的進程。
每經影視記者也就娛樂資本論報道的公司回應向新麗傳媒詢問,但該人士並未回應。
按照上述媒體報道,此次撤回申請材料,新麗傳媒上述人士稱是公司主動遞交的終止申請,不過若要重新申報,這個時間就不好說了。按照目前證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5月18日,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還有476家。
若要重新申請IPO,今年新麗傳媒的業績也非常關鍵,這些作品是否能夠助力新麗傳媒在業績及口碑上再上一層,還需要持續關注。
Ⅳ 老字型大小狗不理退市!慈禧曾「代言」,還跨界賣面膜
作者|市界王春曉
編輯|朗明
曾被慈禧帶過貨的著名老字型大小狗不理,最終還是主動退市了。
5月8日,餐飲老字型大小品牌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提交終止股票掛牌的申請,並於5 月 11 日起,終止其股票掛牌。
關於退市原因,狗不理在4月10日的公告中提到,「業務發展及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的需求,結合自身業務發展需要以及當前實際經營狀況,申請終止掛牌。」
主要收入來自速凍包子、醬鹵肉等
近年來毛利率持續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狗不理包子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至今有100多年 歷史 ,是「天津三絕」之首,也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
2000年春晚上,馮鞏和郭冬臨的相聲曾讓狗不理的名氣大增:「這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呢,它薄皮大餡十八個褶,就像一朵花」以及「竹板這么一打,雪片大如花,我仔細一看天上下的是狗不理包子。」
2005年,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1.06億元收購天津狗不理包子飲食(集團)公司國有產權,和其對子公司所持股權。改制後的狗不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終受益人為張彥森,持股比例60.99%。
2014年,狗不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曾嘗試登陸中小板,但在這一年7月,證監會公布的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中,狗不理集團位列其中。不過,母公司上市計劃擱淺後,第二年,狗不理集團推動旗下狗不理食品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根據近年財報,上市後,狗不理的營收和凈利潤基本保持持續增長,但二者增長十分平淡,2015年至2019年營收分別為0.89億元、1億元、1.08億元、1.29億元、和1.5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06億元、0.14億元、0.18億元、0.21億元和0.24億元;同時,毛利率也逐年下降,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39.8%、39.26%、37.99%。
2019年,狗不理的主要產品速凍包子、醬鹵肉製品和速凍面點禮包,三者營收分別為6398.6萬元、3007.5萬元和3217.6萬元。其中速凍包子占營收的41.34%,同比增長7.25%,醬鹵肉和速凍麵食禮包的增長比例分別為71.81%和24.28%。
另外,上市以來,狗不理的總資產也一直保持在1億元左右,2019年達到1.15億元,與2015年相比,僅多出900萬元。
在2019年的財報中,狗不理也提到了自身存在的經營風險:公司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在天津,銷售額及經營成果65%左右均來自於天津地區。公司近年來加大了對其他區域市場的開發力度,2019年,公司生產能力持續提高,全國其他區域市場將逐步得到開發釋放。一段時期內,公司產品銷售市場仍將以天津地區為主,業績增長受到一定限制,經營風險亦相對集中。
另外,狗不理集團旗下的連鎖餐飲酒店等子企業是公司主要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公司業務的關鍵資源要素與控股股東及其子公司之間存在較大關聯度,存在一定風險。
價格高被稱脫離群眾
跨界做咖啡面膜不盡人意
狗不理從包子鋪做起,近年來卻嘗試走高端化路線,在2017年,狗不理董事長張彥森在作客央廣之聲《企業家說》時表示,「一定打破一個思想,就是說老字型大小就是便宜。阿瑪尼也是老字型大小怎麼不便宜呢?LV也是老字型大小怎麼不便宜呢?我們老字型大小確實是來源於民間,來源於顧客,來源於老百姓,口口相傳給你推成了一個老字型大小,這個不要忘本。但是老字型大小為了做久,一定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在保持質量的情況下,就要有一個合理的價錢。」
然而,狗不理的價格一直為消費者所詬病,因為價格高,其還被稱為「包子界的愛馬仕」。某點餐平台顯示,一籠8個的豬肉包46元,三鮮包48元,天津總店的人均消費在118元/人。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表示,「價格不親民,以前是大眾食品,現在脫離了群眾」,「賣得又貴又不好吃,服務還差,自砸招牌」,「價格背棄了老百姓」。
此外,狗不理還曾嘗試跨界其他業務。2015年,狗不理以3000萬拿下高樂雅在華經營權,當時的張彥森十分自信,「預計2015年開20家店,五年內開連鎖門店200家。」
但4年後的2019年,有媒體報道,高樂雅在全國僅有60餘家門店,其中天津佔21家。
2019年,狗不理又並購澳大利亞益生菌企業,並稱將在益生菌領域,進行新技術研發,服務傳統食品及 健康 領域。這一年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狗不理又賣起了面膜、眼罩等護膚品,不過,這也被不少人認為脫離了主業。
如今退市後,這家老字型大小的發展也註定了會更加不易。
Ⅵ 在證監會的預披露中查到公司信息,披露狀態是「預先披露」,但是為什麼在IPO進程中看不到名字
1、確認下兩個表格《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和終止審查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的不同頁簽,建議全」工作簿「搜索。
2、如果查到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肯定在當期的EXCEL表中有,或者你查的EXCEL表版本不對,因為每周更新。
Ⅶ 南京斯邁科被退出創業板了嗎
IPO重啟後,已過會的企業幾乎都是躍躍欲試,爭取早日登陸交易所。然而在這裡面,並非都是幸運兒。南京斯邁柯特種金屬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斯邁柯」),本已過會,卻突然遭遇終止審查,折戟資本市場,成創業板首例。
證監會網站顯示,在截至2014年2月27日的《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本年度已終止審查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名單中(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出現斯邁柯的身影,審核時間為2014年2月26日。
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斯邁柯則成為本年度IPO重啟以來,首個被終止進程的創業板已過會企業,記者查閱相關公告發現,其IPO計劃曾於2011年12月20日在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2011年第83次會議時獲得通過。與此同時的還有雲意電氣,但後者2012年3月21日即成功上市。
對於斯邁柯過會後突然終止審查IPO進程,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現在正值剩餘30家已過會企業補2013年年報的窗口期,這次斯邁柯的終止審查IPO,或許與此有很大關系,去年的業績也許不理想;另一方面,此前關於這家公司的質疑也層出不窮,也有可能部分質疑被監管層證實。
業績或成主因
此前,證監會發布的《關於近期首發企業審核情況及下一步安排》稱,目前已過發審會且辦理完會後事項的首發企業,都已取得核准文件;其餘過會企業除個別企業外,均擬補報2013年年報,預計要到3月才能發行。此外,目前在審的首發企業,預計也要到3月才會召開首發企業發審會。
對此,券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企業基本面沒有太大問題的話,能在節前發的就都發了,剩下沒拿到批文的多為經營、募投出現問題需要補充會後事項,所以難以在節前順利拿到批文,或者出現訴訟以及被監管層立案調查導致會後事項暫時無法補充的公司。」
資料顯示,斯邁柯的主營業務為特種金屬壓力容器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公司提供的產品使用了鈦、鋯、鎳、高級不銹鋼、金屬復合材料等特種金屬材質,包括了反應容器、換熱容器、分離容器和儲運容器等工藝流程中的關鍵裝置,涵蓋了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制葯、環保等下游應用領域。
本報記者查閱,在已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中,與斯邁柯處於同一行業的具有可比價值的公司為科新機電,在2014年2月27日晚間,其發布去年業績預告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6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81.97%。
對此,科新機電解釋稱,雖然本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公司募投項目和新疆科新重裝有限公司製造基地產能均未達到預期產能,未能實現規模效應,固定性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無法攤薄;加之市場競爭激烈,本年度完工產品訂單附加值較低,產品毛利率同比較大幅度下降。
從此看出,特種金屬設備製造行業去年的日子並不好過,而記者查閱斯邁柯IPO申報稿發現,公司的核心技術寥寥可數。即使是已經獲批的五項專利,都是在2011年8、9月份才獲得通過。
有機構對其業績預測稱,一方面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訂單的附加值在降低,產品的毛利率也在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在行業內沒有特別先進的核心技術,還有一點即是其原材料鈦、鋯、鎳等去年處於回暖期,價格也在上漲,因而斯邁柯去年的業績或許很不理想。
而深交所網站顯示,對於創業板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的要求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30%;最近一期末凈資產≥2000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發行後股本總額≥3000萬元;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質疑中過會
雖然2011年末趕上了已經過會的列車,但斯邁柯的IPO進程也多次遭遇坎坷。
本報記者查閱資料顯示,雖然過會了,但斯邁柯並未能如願以償地快速登陸創業板。而是由於證監會自2012年末對在審IPO企業發出《關於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後,開始了三個月的自查階段。
隨後,證監會當年4月又進行了抽查企業的選取工作。在創業板抽取的10家公司中,又發現了斯邁柯的身影,抽查結束後,IPO卻意外暫停,導致其至今仍然沒能成功登陸創業板。
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伴隨斯邁柯的卻是層出不窮的質疑聲。申報稿顯示,斯邁柯的業績增速較快。「近三年凈利潤621萬元、1372萬元、2611萬元;高於同行的毛利率24.23%、23.59%、26.78%。」然而,光鮮背後隱藏的是業界對斯邁柯財務問題的擔憂。突擊入股的股東成立時間與入股斯邁柯時間的間隔之短令人生疑,而其中一些股東與永金投資的關聯關系以及道不明的銷售數據更是讓人大惑不解。此外,深厚的PE背景雖然給斯邁柯的成長帶來了很大幫助,但從股權結構的穩定性看,過多的PE則給公司經營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不間斷的質疑使得斯邁柯雖然過會,也沒有拿到上市批文,媒體報道的質疑也並非無中生有,這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因為拖累其IPO遲遲未能成功。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創業板IPO終止審查的企業還有,上海粱江通信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寬頻網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迅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艾普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眾為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
Ⅷ 寶付支付牌照續展前遭央行處罰 用戶投訴其「惡意扣款」
近日,央行上海分行公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寶付網路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簡稱「寶付支付」)因三項違法行為被處以58萬元罰款,並責令限期改正。
本月面臨牌照續展
從處罰信息來看,寶付支付的違法行為包括:未確保交易信息的真實、完整、可追溯和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未按規定設置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為不得開立支付賬戶的機構開立賬戶。
寶付支付官網披露,其成立於2011年,注冊資金8億。同年獲得支付牌照, 許可范圍為互聯網支付,2019年底獲批跨境支付外匯牌照,2020年初擁有VISA卡境內收單QSP資質,專注電子支付和大金融領域,並提供綜合支付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寶付支付的支付牌照將在2021年12月21日進行第二次續展。
根據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的通知》,續展主要是人民銀行綜合評判非銀行支付機構許可存續期間的整體經營穩健性和合規性,以及支付業務的運營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客戶權益保障能力、發展可持續性等情況。
事實上,針對 「為不得開立支付賬戶的機構開立賬戶」的紅線,寶付支付也不是首次碰觸。早在2019年,警方全鏈條打擊「套路貸」,調查曝光了套路貸利益鏈條。根據央視報道,寶付支付就為「套路貸」提供支付通道,還與關聯公司新顏 科技 合作提供數據支持。
在央視此次報道中,黑龍江某市網安支隊接受采訪稱:「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支付的過程中,明知是套路貸犯罪,還為其開通支付通道,而且收費有的是每一筆按一塊錢收費,有的是每筆收0.35‰,完了之後再返回系統商0.05‰。」
時隔一年後,市場傳來寶付支付的母公司——漫道金服被終止IPO審查的消息。2020年11月,證監會網站披露了2020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其中漫道金服赫然在列。這也意味著,漫道金服IPO二度折乾。
天眼查信息顯示:漫道金服持有寶付支付100%股份,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鄭炳敏。此前的招股書數據顯示,漫道金服營收結構單一依賴寶付支付。
被指「惡意扣款」、「私自扣款」
Ⅸ 快手上市了嗎
快手現在已經上市了,快手全稱為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
快手具體的上市時間為2021年2月5日,並且是在港交所登錄上市的。根據上市當天的大盤情況來看,快手上市當天開盤股價大漲194%,市值1.39萬億港元;截至收盤時間,快手股價上漲160.8%,市值為12325億港元。
根據快手公司的招股書顯示,IPO前,快手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宿華,首席產品官程一笑、銀鑫、楊遠熙等管理層合計持股達25.093%;IPO後,宿華持股11.8%,程一笑持股9.36%。
拓展資料: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上市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上市公司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3.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4]
上市程序
公司上市程序
根據《證券法》與《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程序如下:
一、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出股票上市申請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必須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授權證券交易所根據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核准公司股票上市申請。
二、接受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核准
對於股份有限公司報送的申請股票上市的材料,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予以審查,符合條件的,對申請予以批准;不符合條件的,予以駁回;缺少所要求的文件的,可以限期要求補交;預期不補交的,駁回申請。
三、向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提出上市申請
股票上市申請經過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後,應當向證券交易所提交核准文件以及下列文件:
1.上市報告書;
2.申請上市的股東大會決定;
3.公司章程;
4.公司營業執照;
5.經法定驗證機構驗證的公司最近三年的或公司成立以來的財務會計報告;
6.法律意見書和證券公司的推薦書;
7.最近一次的招股說明書;
8.證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文件。
證券交易所應當自接到的該股票發行人提交的上述文件之日起六個月內安排該股票上市交易。 《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還規定,被批准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前應當與證券交易所簽訂上市契約,確定具體的上市日期並向證券交易所交納有關費用。《證券法》對此未作規定。
四、證券交易所統一股票上市交易後的上市公告
《證券法》第47條規定:"股票上市交易申請經證券交易所同意後,上市公司應當在上市交易的五日前公告經核準的股票上市的有關文件,並將該文件置備於指定場所供公眾查閱。" 《證券法》第48條規定:"上市公司除公告前條規定的上市申請文件外,還應當公告下列事項:(一)股票獲准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日期;(二)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前十名股東的名單和持有數額;(三)董事、監事、經理及有關高級管理人員的姓名及持有本公司股票和債券的情況。"
通過上述程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上市進行交易。上市公司喪失《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的,其股票依法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證監會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
1.公司股本總額、股份結構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
2.公司不按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做虛偽記載;
3.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
4.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上市公司有前述的2、3項情形之一,經查證屬實且後果嚴重的;或有前述第1、4項的情形之一,在限期內未能消除,不再具備上市條件的,由證監會決定其股票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