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京東健康股票最新股價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京東健康股票最新股價

發布時間: 2023-02-06 06:17:07

Ⅰ 京東健康招股火爆背後,難逃「大葯房」式經營

成立僅僅一年多的京東 健康 ,財報卻比生於2014年10月的阿里 健康 更「 健康 」!由於葯品的特殊性質,脫胎於京東自營模式的京東大葯房,成為京東 健康 的營收支柱,也是其後來居上超過阿里的關鍵。以搶灘港交所為始,劉強東在大 健康 領域終於成功開辟第二戰場。

大 健康 賽道的另一個重量級玩家,即將登陸港交所。

11月27日,據36氪報道,京東 健康 (06618)於11月26日首日招股,認購反應熱烈,截至27日下午4時57分,京東 健康 已錄得「孖展」967.52億港元,超額認購70.7倍。據悉,京東 健康 此次IPO擬發行3.8億新股,價格為62.80港元/股至70.58港元/股,募資額約在240億至270億港元之間,估值算下來約在253到285億美元。

2020年,可以稱得上是專屬於京東集團的「京東年」。先是將達達集團送往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後京東集團赴港二次上市,緊接著京東數科、京東 健康 陸續進入上市進程。

作為兩年前剛剛入局大 健康 賽道的新玩家,京東 健康 後來居上,超過了已經上市的平安好醫生,與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同台對壘,且從盈利角度來看,其凈利已經超過了阿里 健康 。但透過招股書,卻也發現了一些疑慮,對關聯方京東集團的強依賴下,京東 健康 上市後真的能做到獨立運營了么?上市之前的財務數據又是否能夠真實反應公司狀況。

凈利潤如何超過阿里 健康 ?

如果從實際運營的時間來看,2014年2月,醫療 健康 開始作為京東獨立的業務項目進行運營,與阿里 健康 同年成立;在2018年3月,京東 健康 取得互聯網醫院許可證,正式跨入互聯網醫療的賽道。而彼時的平安好醫生與阿里 健康 ,已經是運營數年的成熟產品。

不過,即便名義上是「互聯網醫療」,但就營收比例來說,京東 健康 與阿里 健康 仍然沒有走出「醫葯電商」的窠臼。 換言之,這是兩家傳統電商模式在醫葯領域的復現。無論是過去的傳統醫療體系還是如今的互聯網醫療,其發展的初期都是以葯品零售為切入點,「以醫養葯」的模式很難徹底根除。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零售葯房收入仍是數字大 健康 的最大佔比,並預測這種模式還將持續很久。這一點在京東 健康 身上也顯現,其近500頁的招股書中雖通篇都是有關「大 健康 」產業的相關字樣,但細分其業務結構,京東 健康 目前主要還是在做醫葯電商。

從醫葯電商收入來看,阿里 健康 銷售產品的收入為76.6億元,占據了總營收的79.8%,若加上醫葯電商平台的12.2%,甚至到了總營收佔比的97%; 而京東 健康 的葯品收入為94.3億,佔比達到87%,這不免令人疑慮,單一的葯品零售能搭得住「大 健康 」這個大架子么?

從近幾年的業績數據來看,京東 健康 無疑呈現出更好的成長性。據招股書信息顯示,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公司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和3.71億元。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 健康 總營收為132億元。

若與同業對比來看,阿里 健康 2020財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營收96億元,稅後利潤虧損1569.6萬元;而平安好醫生2019年度營收為50.65億元,稅後利潤虧損7.34億元。京東 健康 不僅優於同行,且處於持續盈利狀態。

另外,就商業模式來說,其實三者較為相近,總結來看均為B2B+B2C+O2O模式——其主要業務均包含掛號預約、線上問診、葯品零售、消費醫療和互聯網共建等等。雖然三家業務模式不盡相同,但整體上都可分為零售葯房業務和在線醫療 健康 服務業務。

不過,從業務分布來看,京東較阿里 健康 和平安好醫生更為全面,擁有中葯飲片供應鏈、葯品冷鏈及葯品/非葯品批發等獨有業務。最終在業績上,京東緣何領先阿里 健康 並持續盈利,與其業務的布局策略有關。

京東大葯房是殺手鐧?

葯品不同於普通的貨品電商,一是其有葯品需求一般是急症在身,因此對時效性要求較高;二是對葯物品質也有相當的要求。這兩個條件,要求葯品電商不僅要保證葯物品質,且擁有成熟的供應鏈,以保證物流的時效性。而京東依託其領跑同行的自營業務,在葯品電商領域亦有不俗表現。

但如果僅僅是醫葯電商,阿里 健康 醫葯電商比例更大,佔比達96.96%,醫葯自營部分也高達84.76%,但阿里 健康 醫葯電商業務收入但仍處於虧損狀態。原因就在於,京東 健康 依託「醫+葯」閉環,通過准確對接葯品使用需求,提高了電商效率,並最終實現了在線醫療服務和零售葯房業務協同整合。

在京東的自營模式下,公司從供應商采購醫葯與 健康 產品,再經過自身質控之後,直接銷售給用戶,屬於B2C模式,京東 健康 的自營業務主要通過京東大葯房進行,通過京東 健康 APP的「京東大葯房」窗口可直接進行訪問。

此外,不僅是在線零售,京東也直接運營部分線下葯房,以直接面向用戶銷售這部分存貨。同時,依託強力的京東物流,京東 健康 在全國擁有超過11個大型專門倉庫用於儲存處方葯和非處方葯,還有全國超過230個各類倉庫存放非葯品 健康 產品,與京東快遞和其他第三方快遞廠家合作進行葯品的配送。通過自營、線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的結合,京東藉此實現良性互補,亦能滿足客戶的緊急需求。

最終,京東 健康 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營電商體驗,獲得了用戶數量量和用戶復購率的「量價齊升」,不過,作為零售葯房業務收入增長主要推動力的年活躍用戶數也出現漲幅下滑的趨勢。

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京東 健康 年活躍用戶分別為4390萬、5050萬、5620萬,增幅由2018年的15.03%下降至2019年的11.09%。

其實,無論是阿里 健康 還是京東 健康 都有一個共同的弊端,那就是無法徹底獨立於母體。招股書顯示,預計京東 健康 向集團收取的交易金額將由2019年的1.39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12.50億元。

京東 健康 在招股書中表示,京東集團擁有公司30%以上的表決權,若未來遇到潛在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公司的解決方案可能不如與非控制股東交易時有利。

由此可見,京東集團對京東 健康 的影響深遠。

互聯網醫療仍處起步階段

從定義來看,互聯網醫療,亦即在線醫療,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醫療服務在線化。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各大互聯網廠商也僅僅是做到了在線掛號、醫療信息查詢、電子檔案、在線問診、電子處方、遠程會診等信息層面的交互。而廣義的互聯網醫療,涵蓋醫療行業的全鏈條,涉及醫療、醫葯、醫保等多個環節。

也就是說,如果要將整個醫療流程互聯網化,目前各大廠商做的僅僅是將線下的信息交互轉移到線上——除了阿里、京東、平安三家,亦有騰訊,在2014年通過投資的方式涉足醫療,網路很早也成立了醫療事業部,後大力發展醫療AI,但也僅僅是隔靴搔癢,程度遠遠不夠。而這也導致目前各家的服務雖然看起來種類繁多,其實高度同質化。不同廠商的差別僅僅只是效率與質量的差別,服務也僅僅停留在信息交互和葯品電商等流通領域。

就算是初級的葯品電商階段,其滲透率也遠遠不足。Bigdata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醫葯線上銷售額為1251億元,同比增速達到36%,而國內葯品終端市場規模達到17955億元,線上滲透率極低,僅為7%。換言之,僅較為初級的葯品電商,其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

此外,就毛利率水平來看,醫葯電商與頭部線下零售葯店的差異並不大。根據商務部數據,2019年,國內前100葯品零售企業的毛利率在27.5%,凈利率為4%,京東 健康 和阿里 健康 與此相近,同時二者均略優於線下中小型葯房。

因此,就目前來看,醫葯電商與線下葯品零售仍無明顯差距。也就是說,線上醫療並未出現類似電商對線下渠道革命性的取代效應。

此外,就底層邏輯而言,互聯網醫療的存在,其實是利用互聯網的效率,最大程度上發揮有限醫療資源的效用,但與之相對,線上對醫療資源的開發也會擠占本就緊缺的醫療資源,會導致極為劇烈的競爭,這對包括京東 健康 在內的線上醫療廠商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而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在線醫療市場依然是在導入期,各大平台處在燒錢攬客的階段,依然是培養用戶習慣為主。且由於醫葯的特殊性質,亦無法過度宣傳。

對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說,一旦跨越盈虧平衡點,業績增長亦會相當穩健。京東 健康 就目前而言,已處在賽道頭部,具備先發優勢。搶灘港交所之後,京東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優勢亦將進一步擴大。

Ⅱ 京東股價大跌8%,系劉強東轉讓京東系股權引起,劉強東為什麼這么做

作為行業巨頭,京東的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會對股市產生無法預知的影響,而劉強東作為京東的掌舵者,即便是私生活有瑕疵和黑料,也會成為京東股價大跌的誘因,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強東是在明知會導致股價下跌的前提下,毅然決然做出轉讓股權的決定,因此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某種壓力的干預而不得不做出的無奈之舉。對於劉強東來說,目前的京東雖然不是行業內最好的企業,但整體來看,其發展勢頭依然是比較理想的,繼續持有京東系企業的股權,僅從商業角度出發依然是明智之舉,所以說如果不是壓力所導致,無法解釋轉讓的背後原因。

考慮到京東在業內屬於龐然大物級別的企業,劉強東作為創始人、CEO以及掌握話語權的決策者,想要全面退出並非易事,行政管理、市場拓展、業務架構以及股權分配在內的很多環節都容不得半點馬虎。當然,劉強東完全可以藉助專業團隊,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完成退出計劃,這個大背景下,不斷轉讓京東系企業股權的做法也就不難理解。

Ⅲ 醫療線上渠道顯優勢京東健康受熱捧

醫療渠道正在發生變革,線上渠道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京東 健康 以招股價上限70.58港元完成募資,昨日富途證券暗盤顯示,京東 健康 上漲26.88%。如此受追捧,近期只有農夫山泉可以媲美。

京東 健康 發行後市值約為2207億港元。在京東 健康 發行這段時間,阿里 健康 又漲了不少,昨日收盤市值達到3094億港元。從營收和凈利潤數據看,京東 健康 表現更為出色。自從阿里2013年拿下港股一家殼公司,並將醫葯領域資產注入並更名為阿里 健康 ,股價已漲了數十倍,投資者也同樣有理由對京東 健康 抱有信心。

相對市值,目前兩家公司無論營收還是凈利潤規模,都還比較小,其中阿里 健康 還處在長期虧損中,投資者看中的是長遠回報。

網上銷售葯品有存在的現實必要。今年疫情期間,網上診斷和售葯連通病人和醫院,讓病人得到及時治療並減少了人體接觸。有醫葯配送能力的京東 健康 業務爆發式增長,上半年營收增長76%。

很大一部分疾病是常見病和慢性病,病人知曉病因病情,在病情變化時再咨詢醫生,通常只需拿葯即可,並不需要到醫院佔用醫療資源。未來隨著5G推廣和線上診療水平提高,一些只能在線下診療的項目也有可能移步線上。

好大夫、春雨等平台通過醫生切入線上市場,提供醫療信息,而阿里 健康 和京東 健康 則是通過渠道切入市場,利用電商渠道、物流優勢,再和醫院、醫生合作,提供多元服務,投資者看好這些平台切入醫療服務帶來的機會。

目前國內醫葯領域已經誕生若幹家市值千億級別公司,這些葯企主要從事醫葯研發和製造,市場會給新葯研發企業高估值,國際上已有不少千億美元級別的醫葯公司。人們追求更美好更 健康 更長壽的生活,醫葯因此是個長期賽道。不過醫葯渠道的明星企業並不多,主要是因為醫葯銷售專業性頗強,醫葯企業一般都有龐大的銷售團隊,通過各種營銷方式爭奪市場。現在政府對醫療器械和葯品實施大規模集中采購,為了不被擠出市場,行業玩家被迫降價,銷售有望向網上渠道轉移。

網售處方葯禁令放開後,網上渠道將容納更多葯品,為葯企增加銷售渠道提供了一個機會。另一方面,網路定價的透明化,最大程度擠壓灰色地帶,也有望為消費者節省資金,降低醫療成本。

從消費端來看,由於葯品的特殊性,人們對品質要求較其他商品更高,所以更願意相信大平台,對大平台的依賴會導致規模效應更強。這也是投資者追捧京東 健康 的主要原因。

Ⅳ 京東股價最高多少

1、京東股價最高是50.28美元每股是在2018年1月29號的價格。京東(股票代碼:JD),中國自營式電商企業,創始人劉強東擔任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旗下設有京東商城、京東金融、拍拍網、京東智能、O2O及海外事業部等。2013年正式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2014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16年6月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1號店並入京東。
2、2014年5月,京東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15年7月,京東憑借高成長性入選納斯達克1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平均加權指數。
更多關於京東股價最高多少,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174dd161609763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