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證券發行方式公募與私募優缺點各是什麼
一、公募:
1、優點:
(1)公募針對大眾投資者,籌集資金數目多,適合於大量發行證券、籌大量的資金。
(2)公募發行投資者范圍大,可避免證券被人惡意囤積或以後發展被少數人操縱。
(3)在公開發行的證券方,可以申請上市,這種發行方式可增強證券的流動性,有利於增強發行方的社會信譽。
2、缺點
登記核准所需時間較長,發行費用高,發行過程比較繁瑣。
二、私募:
1、優勢:
(1)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閉式的合夥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閉期間,合夥投資人不能隨意抽資,封閉期限一般為5年至10年,故運作期穩定,無資金贖回的壓力。
(2)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私募基金在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比較寬松,故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性、專業技巧性,收益回報通常較高。
(3)基金運作的成功與否與基金管理人的自身利益緊密相關,故基金管理人的敬業心極強,並可用其獨特有效的操作理念吸引到特定投資者,雙方的合作基於一種信任和契約,故很少出現道德風險。
(4)投資目標更具針對性,能為客戶度身定做投資服務產品,能滿足客戶特殊的投資要求。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除投資全球股市外,還大量投資外匯、期貨等,創造了很高的收益率。
(5)組織結構簡單,經營機制靈活,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自由度高。相對於組織機構復雜的官僚體制,在機會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私募基金競爭優勢明顯。
2、劣勢:
(1)不公開發行的股票流動性差,不能公開在市場上轉讓出售;由於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准入門檻高,對象一般是少數特定投資者。 這樣如果投資者撤資或者出現其他重大變動,風險也較大。
(2)同樣由於對象是少數投資者,信息披露比較寬松,存在被殺價和控股的危險。
(1)公開間接發行股票的優點是擴展閱讀:
私募的組織形式:
1、公司式:
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構,運作比較正式和規范。公司式私募基金在中國能夠比較方便地成立。半開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夠以某種變通的方式,比較方便地進行運作,不必接受嚴格的審批和監管,投資策略也就可以更加靈活。比如:
(1)設立某"投資公司",該"投資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有價證券投資;
(2)"投資公司"的股東數目不要多,出資額都要比較大,既保證私募性質,又要有較大的資金規模;
(3)"投資公司"的資金交由資金管理人管理,按國際慣例,管理人收取資金管理費與效益激勵費,並打入"投資公司"的運營成本;
2、契約式:
契約式基金的組織結構比較簡單。具體的做法可以是:
(1)證券公司作為基金的管理人,選取一家銀行作為其託管人;
(2)募到一定數額的金額開始運作,每個月開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凈值,辦理一次基金贖回;
(3)為了吸引基金投資者,應盡量降低手續費,證券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根據業績表現收取一定數量的管理費。其優點是可以避免雙重征稅,缺點是其設立與運作很難迴避證券管理部門的審批和監管。
3、虛擬式:
虛擬式私募基金錶面看來像委託理財,但它實際上是按基金方式進行運作。比如,虛擬式私募基金在設立和擴募時,表面上是與每個客戶簽定委託理財協議,但這些委託理財帳戶是合在一起進行基金式運作,在買入和贖回基金單元時,按基金凈值進行結算。具體的做法可以是:
(1)每個基金持有人以其個人名義單獨開立分帳戶;
(2)基金持有人共同出資組建一個主帳戶;
(3)證券公司作為基金的管理人,統一管理各帳戶,所有帳戶統一計算基金單位凈值;
(4)證券公司盡量使每個帳戶的實際市值與根據基金單位的凈值計算的市值相等,如果二者不相等,在贖回時由主帳戶與分帳戶的資金差額劃轉平衡。
4、組合式:
為了發揮上述3種組織形式的優越性,可以設立一個基金組合,將幾種組織形式結合起來。組合式基金有4種類型:
(1)公司式與虛擬式的組合。
(2)公司式與契約式的組合。
(3)契約式與虛擬式的組合。
(4)公司式、契約式與虛擬式的組合。
5、有限合夥制:
有限合夥企業是美國私募基金的主要組織形式。
2007年6月1日,我國《合夥企業法》正式施行,一批有限合夥企業陸續組建,這些有限合夥企業主要集中在股權投資和證券投資領域,
6、信託制
通過信託計劃,進行股權投資或者證券投資,也是陽光私募的典型形式。
2. 公開市場業務的優缺點
公開市場業務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公開市場業務作為貨幣政策的工具,可以得當控制商業銀行的准備金;
第二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市場,公開市場業務可以主動調節市場,能夠保質保量的達到中央銀行的預期目標,處於主動地位;
第三,公開市場業務可以根據經濟形勢調整准備金,對於市場的影響先比較而言規模較小,影響可控;
第四,公開市場業務由於可操作性強,並且伸縮性強,所以適合中央銀行進行日常調節;
第五,公開市場業務在面對市場的突然變化時可進行反向操作,靈活性極強。
公開市場業務雖然有許多優點,但是同時也存在缺點。
公開市場業務屬於細微操作,只能較弱的影響大眾預期和商業銀行;因為公開市場業務可靈活調整,故沒有預告效果。公開市場業務也會受到市場以及民間債券的變動的影響,減輕或削弱其自身影響力;並且公開市場業務需要商業銀行以及社會公眾的配合。
拓展資料: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
證券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狹義上的證券主要指的是證券市場中的證券產品,其中包括產權市場產品如股票,債權市場產品如債券,衍生市場產品如股票期貨、期權、利率期貨等。
證券實質上是具有財產屬性的民事權利,證券的特點在於把民事權利表現在證券上,使權利與證券相結合,權利體現為證券,即權利的證券化。它是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方式和過程用證券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法律現象,是投資者投資財產符號化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信用發達的一種標志和結果。
證券必須與某種特定的表現形式相聯系。在證券的發展過程中,最早表彰證券權利的基本方式是紙張,在專用的紙單上藉助文字或圖形來表示特定化的權利。
因此證券也被稱為"書據"、"書證"。但隨著經濟的飛速前進,尤其是電子技術和信息網路的發展,現代社會出現了證券的"無紙化",證券投資者已幾乎不再擁有任何實物券形態的證券,其所持有的證券數量或者證券權利均相應地記載於投資者賬戶中。"證券有紙化"向"證券無紙化"的發展過程,揭示了現代證券概念與傳統證券概念的巨大差異。
證券作為表彰一定民事權利的書面憑證,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證券是財產性權利憑證。
證券表彰的是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憑證。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對財富形態的直接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而是更重視對財富的終極支配和控制,證券這一新型財產形態應運而生。持有證券,意味著持有人對該證券所代表的財產擁有控制權,但該控制權不是直接控制權,而是間接控制權。
例如,股東持有某公司的股票,則該股東依其所持股票數額占該公司發行的股票總額的比例而相應地享有對公司財產的控制權,但該股東不能主張對某一特定的公司財產直接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只能依比例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證券是藉助於市場經濟和社會信用的發達而進行資本聚集的產物,證券權利展現出財產權的性質。
2.證券是流通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活力就在於證券的流通性。傳統的民事權利始終面臨轉讓上的諸多障礙,就民事財產權利而言,由於並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轉讓在性質上並無不可,但其轉讓是個復雜的民事行為。
比如由於"債權相對性"的民事規則,債權作為財產的表現形式是可轉讓的,但債權人轉讓債權須通知債務人,這種涉及三方利益的轉讓行為受制於法律規范的調整,並不方便快捷。但一旦民事權利證券化,財產權利分成品質相同的若干相等份額,造就出一種"規格一律的商品",那麼這種財產轉讓不再局限於轉讓方和受讓方之間按照協議轉讓,而是在更廣的范圍內,以更高的頻率進行轉讓,甚至通過公開市場進行交易,從而形成了高度發達的財產轉讓制度。證券可多次轉讓構成了流通,通過變現為貨幣還可實現其規避風險的功能。證券的流通性是證券制度順利發展的基礎。
3.證券是收益性權利憑證。
證券持有人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收益,這是證券持有人投資證券的直接動因。一方面,證券本身是一種財產性權利,反映了特定的財產權,證券持有人可通過行使該項財產權而獲得收益,如取得股息收入(股票)或者取得利息收入(債券);另一方面,證券持有人可以通過轉讓證券獲得收益,如二級市場上的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證券持有人可通過差價而獲得收益,尤其是投機收益。
4.證券是風險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風險性,表現為由於證券市場的變化或發行人的原因,使投資者不能獲得預期收入,甚至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證券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相聯系的。在實際的市場中,任何證券投資活動都存在著風險,完全迴避風險的投資是不存在的。
3. 對企業而言,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優點有
對企業而言,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優點有如下:
1、增強公司籌資能力。
2、沒有使用約束股票籌資的資金成本一般較高。
3、降低公司財務風險。
4. 股票發行時,委託證券發行時中介機構出售股票的發行方式是A私募B公開C直接D間接
股票的發行方式
(一)公開發行與不公開發行。公開發行即公募發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為籌集資金,通過股票經銷商公開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公開發行的好處是,有利於股東隊伍的擴大和產權的分散化,有利於克服壟斷和提高股票的適銷性。不公開發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司內部職工和與公司有關的法人(發起人)發售股票。向公司內部職工發行股票也叫內部發行。向與公司有關的法人發行也叫私募發行。
(二)直接發行和間接發行。直接發行是股份有限公司自己承擔發行股票的責任和風險,而股票發行的代辦者及股票的經銷商只收取一定的手續費,而不承擔股票發行的風險。間接發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把股票委託給股票承銷商等金融機構發行,而股份有限公司不負擔風險。
(三)定向募集發行與社會募集發行。定向募集發行是指公司發行股票時,除發起人認購外,其餘部分不向社會公眾發行,而是向與公司有關的法人發行及向公司內部職工發行。定向募集發行,實際上類似於私募發行與內部發行,但有時也不完全相同。1994年7月之後,由於《公司法》的實施,已經取消了定向募集發行。社會募集發行是指公司發行股票除由發起人認購之外,其餘部分向社會公眾發行,社會募集發行就是公募發行。
(四)增資發行。增資發行是指已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經過一定的時期後,為了擴充股本而發行新股票。增資發行分有償增資和無償增資。
5. 哪一位朋友有CPA財務管理閆老師的第七章講義請幫忙,謝謝。
第七章籌資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從考試來說,本章屬於籌資管理的基礎章節,近幾年分數較少,從題型來看在歷年試題中一般為客觀題型,客觀題的主要考點是各種籌資方式的比較、可轉換債券的基本要素、營運資金融資政策。從今年新增內容來看融資租賃部分既有可能出客觀題,也有可能出計算題。
本章從內容上看與2004年相比主要是增加了融資租賃籌資的有關內容。
第一節普通股籌資
一、股票的發行和銷售方式
l.股票發行方式
發行方式 特徵 優點 缺點
公開間接發行 通過中介機構,公開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 發行范圍廣,發行對象多,易於足額籌集資本;股票的變現性強,流通性好;還有助於提高發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擴大影響力。 手續繁雜,發行成本高。
不公開直接發行 不公開對外發行股票,只向少數特定的對象直接發行,因而不需經中介機構承銷。 彈性較大,發行成本低 發行范圍小,股票變現性差
例題1:以公開、間接方式發行股票的特點是()。
A.發行范圍廣,易募足資本
B.股票變現性強,流通性好
C.有利於提高公司知名度
D.發行成本低
答案:ABC
解析:公開間接方式需要通過中介機構對外公開發行,所以成本較高。
2.股票的銷售方式
銷售方式 優點 缺點
自銷方式 發行公司可直接控制發行過程,實現發行意圖,並節省發行費用; 籌資時間較長,發行公司要承擔全部發行風險,並需要發行公司有較高的知名度、信譽和實力
委託承銷方式 包銷 不承擔發行風險 發行成本高,損失部分溢價
代銷 可獲部分溢價收入;降低發行費用 承擔發行風險
例題2:對於發行公司來講,採用自銷方式發行股票具有可及時籌足資本,免於承擔發行風險等特點()。
答案:×
解析:採用包銷方式發行股票具有可及時籌足資本,免於承擔發行風險的特點。
二、股票上市的目的和條件
(一)股票上市的目的
股票上市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經批准在證券交易所進行掛牌交易。股份公司申請股票上市,一般出自於以下目的:
(1)資本大眾化,分散風險。
(2)提高股票的變現力。
(3)便於籌措新資金。
(4)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顧客。
(5)便於確定公司價值。
但股票上市也有對公司不利的一面。主要指:公司將負擔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各種信息公開的要求可能會暴露公司的商業秘密;股價有時會歪曲公司的實際狀況,醜化公司聲譽;可能會分散公司控制權,造成管理上的困難。
(二)股票上市的條件
例題3:某國有企業擬在明年初改制為獨家發起的股份有限公司。現有凈資產經評估價值6000萬元,全部投入新公司,折股比率為1。按其計劃經營規模需要總資產3億元,合理的資產負債率為30%。預計明年稅後利潤為4500萬元。
請回答下列互不關聯的問題:
(1)通過發行股票應籌集多少股權資金?
(2)如果市盈率不超過15倍,每股盈利按0.40元規劃,最高發行價格是多少?
(3)若按每股5元發行,至少要發行多少社會公眾股?發行後,每股盈餘是多少?市盈率是多少?
(4)不考慮資本結構要求,按公司法規定,至少要發行多少社會公眾股?(1998年)
答案:
(1)股權資本=3×(1-3O%)=2.1(億元)籌集股權資金=2.1-0.6=1.5(億元)
(2)發行價格=0.4O×15=6(元/股)
(3)社會公眾股數=1.5/5=0.3(億股)
每股盈餘=0.45/(0.3+0.6)=0.5(元/股)
市盈率=5/0.5=10(倍)
(4)社會公眾股=0.6×[25%/(1-25%)]=0.2(億股)
三、普通股融資的優缺點
優點 缺點
(1)發行普通股籌措的資本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2)發行普通股籌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由於普通股籌資沒有固定的到期還本付息的壓力,所以籌資風險較小。(3)發行普通股籌集的資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資金來源,反映公司的實力,可作為其他方式籌資的基礎,尤其可為債權人提供保障,增強公司的舉債能力。(4)由於普通股的預期收益較高,並可一定程度的抵消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普通股籌資容易吸收資金。 (1)普通股的資本成本較高。首先,從投資者的角度講,投資於普通股風險較高,相應地要求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其次,對籌資來講,普通股股利從稅後利潤中支付,不具有抵稅作用。此外,普通股的發行費用也較高。(2)以普通股籌資會增加新股東,這可能分散公司的控制權。
第二節長期負債籌資
一、負債籌資的特點(與普通股相比):
(1)到期償還;
(2)支付固定利息;
(3)成本較低;
(4)不分散控制權。
二、長期負債的特點(與短期負債相比):
1.籌資風險較小
2.成本較高
3.限制較多
(1)比較 權益資金 負債資金
資本成本 >
籌資風險 <
限制條款 <
公司控制權 分散 不影響
(2)比較 長期負債資金 短期負債資金
資本成本 >
籌資風險 <
限制條款 >
三、長期借款籌資
1.長期借款的保護性條款:
(1)一般性保護條款
(2)特殊性保護條款
例題4:按照國際慣例,大多數長期借款合同中,為了防止借款企業償債能力下降,都嚴格限制借款企業資本性支出規模,而不限制借款企業租賃固定資產的規模。()(2003年)
答案:×
解析:本題考察長期借款的有關保護性條款。一般性保護條款中也對借款企業租賃固定資產的規模有限制,其目的在於防止企業負擔巨額租金以致削弱其償債能力,還在於防止企業以租賃資產的辦法擺脫對其資本支出和負債的約束。
2.長期借款的特點
與其他長期負債融資相比,長期借款的優點是融資速度快,借款彈性大,借款成本低。主要缺點是限制性條款比較多,制約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借款的作用。四、債券籌資
(一)債券發行價格的確定方法: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債券的發行價格是債券發行時使用的價格,即投資者購買債券時所支付的價格。公司債券的發行價格通常有三種:平價、溢價和折價。
債券發行價格計算公式為:
式中:
n--債券期限;
t--付息期數。
市場利率指債券發行時的市場利率。
例題5:某公司擬發行5年期債券進行籌資,債券票面金額為100元,票面利率為12%,而當時市場利率為10%,那麼,該公司債券發行價格應為()元。(2001年)
A.93.22
B.100
C.105.35
D.107.58
答案:D
解析:
(二)債券籌資的優缺點:
與其他長期負債籌資方式相比,發行債券的突出優點在於籌資對象廣、市場大。但是,這種籌資方式成本高、風險大、限制條件多。
例題6:長期借款籌資與長期債券籌資相比,其特點是()。
A.利息能節稅
B.籌資彈性大
C.籌資費用大
D.債務利息高
答案:B
說明:借款時企業與銀行直接交涉,有關條件可談判確定,用款期間發生變動,也可與銀行再協商。而債券融資面對的是社會廣大投資者,協商改善融資條件的可能性很小。
五、可轉換債券
可轉換證券是指可以轉換為普通股股票的證券,主要包括可轉換債券和可轉換優先股。其中可轉換債券應用比較廣泛。
(一)可轉換債券的要素
指構成可轉換債券基本特徵的必要因素,它們表明著可轉換債券與不可轉換債券(或普通債券)的不同。
要素 內容 需要注意的問題
標的股票 可轉換債券對股票的可轉換性,實際上是一種股票期權或股票選擇權,它的標的物就是可以轉換成的股票。 可轉換債券的標的股票一般是其發行公司自己的股票,但也有的是其他公司的股票,如可轉換債券公司的上市子公司的股票。
轉換價格 可轉換債券在發行之時,明確了以怎樣的價格轉換為普通股,這一規定的價格,就是可轉換債券的轉換價格,即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普通股的每股普通股價格。 轉換價格越高,能夠轉換成的股數越少。逐期提高可轉換價格的目的就在於促使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盡早地進行轉換。
轉換比率 是每張可轉換債券能夠轉換的普通股股數。 可轉換債券的面值、轉換價格、轉換比率之間存在下列關系:轉換比率=債券面值÷轉換價格
轉換期 指可轉換債券的持有人行使轉換權的有效期限。 可轉換債券的轉換期可以與債券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於債券的期限。
贖回條款 贖回條款是可轉換債券的發行企業可以在債券到期日之前提前贖回債券的規定。贖回條款包括下列內容:不可贖回期、贖回期、贖回價格、贖回條件。 設置贖回條款的目的可以促使債券持有人轉換股份;可以使發行公司避免市場利率下降後,繼續向債券持有人支付較高的債券票面利率所蒙受的損失;限制債券持有人過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帶來的回報。
回售條款 回售條款是在可轉換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價格達到某種惡劣程度時,債券持有人有權按照約定的價格將可轉換債券賣給發行公司的有關規定。 設置回售條款可以保護債券投資人的利益。它可以使投資者具有安全感,因而有利於吸引投資者
強制性轉換條款 指在某些條件具備之後,債券持有人必須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票,無權要求償還債權本金的規定。 設置強制性轉換條款,在於保證可轉換債券順利地轉換成股票。
舉例:發行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期限為3年。債券轉換為股票的每股作價為25元/股。
轉換股數=債券面值/轉換價格=1000/25=40
可以看出:轉換價格越高,轉換的股數越少。
又如:第一年轉換為25元/股,第二年為40元/股
逐期提高可轉換價格的目的就在於促使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盡早地進行轉換。
舉例:發行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期限為3年。債券轉換為股票的每股作價為25元/股。目前,公司股票市價一直上漲到80元/股。
為了限制享受收益大幅上漲帶來的回報,有時需要贖回債券。
例題7:以下關於可轉換債券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2004年)
A.在轉換期內逐期降低轉換比率,不利於投資人盡快進行債券轉換
B.轉換價格高於轉換期內的股價,會降低公司的股本籌資規模
C.設置贖回條款主要是為了保護發行企業與原有股東的利益
D.設置回售條款可能會加大公司的財務風險
答案:BCD
解析:在轉換期內逐期降低轉換比率,有利於投資人盡快進行債券轉換。
(二)可轉換債券的發行資格
目前我國只有上市公司和重點國有企業具有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資格,它們在具備了有關條件之後,可以經證監會批准發行可轉換債券。
(三)可轉換債券籌資的優缺點
優點 缺點
(1)籌資成本較低(2)便於籌集資金(3)有利於穩定股票價格和減少對每股收益的稀釋(4)減少籌資中的利益沖突 (1)股價上揚風險(2)財務風險(3)喪失低息優勢
六、租賃融資(本部分為今年新增內容)
(一)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區別
租賃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一定期間內將所擁用的資產轉讓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交易。
項目 融資租賃 經營租賃
目的 租賃是為了滿足承租人對資產的長期需要,租賃資產的報酬和風險由承租人承受 租賃是為了滿足承租人對資產的臨時性需要,承租人並不尋求對租賃資產的長期佔有,所以租賃資產的報酬與風險由出租人承受(這里的報酬包括資產使用收益、資產升值和變現的收益等;風險則包括資產的有形和無形損失、閑置損失、資產使用收益的波動等):
期限 租賃的期限較長,一般會超過租賃資產壽命的一半 租賃的期限較短,不涉及租賃雙方長期而固定的義務和權力
合同約束 租賃合同穩定,非經雙方同意,中途不可撤消 租賃合同靈活,在合理的范圍內可較方便地解除租賃契約。
資產的維修、保養 承租人通常負責租賃資產的折舊計提和日常維護 出租人通常負責租賃資產的折舊計提和日常維護(如維修、保險等)
期滿處置 租賃期滿後承租人可以按廉價購買租賃資產 租賃期滿租賃資產歸還出租人
程序 要提出正式申請。一般是先由承租人(企業)向出租人提出租賃中請,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引入資產,再交付承租人使用。 可隨時提出租賃資產要求
例題8:融資租賃的特點有()。
A.租賃期較長
B.不得任意中止租賃合同或契約
C.租賃資產的報酬和風險由承租人承受
D.出租方提供設備維修和人員培訓
答案:A、B、C
解析:融資租賃期間由承租方(即企業)對設備進行維修和對人員進行培訓。
(二)融資租賃的形式
形式 特點
售後租回 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兩方當事人。售後租回是承租人(企業)先將某資產賣給出租人,再將該資產租回的一種租賃形式。這種形式下,承租人(企業)一方面通過出售資產獲得了現金;另一方面又通過租賃滿足了對資產的需要,而租金卻可分期支付。
直接租賃 直接租賃即直接向租賃公司或生產廠商租賃生產經營所需設備的一種租賃形式。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兩方當事人。
杠桿租賃 杠桿租賃是有貸款者參與的一種租賃形式。在這種形式下,出租人引入資產時只支付引入款項(如購買資產的貸款)的一部分(通常為資產價值的20%~40%),其餘款項則以引入的資產或出租權等為低押,向另外的貸款者借入;資產租出後,出租人以收取的租金向債權人還貸。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資金出借人三方當事人。出租人既是資產的出租者,同時又是借款人,既收取租金又支付利息償還本金。
例題9:出租人既出租某項資產,又以該項資產為擔保借入資金的租賃方式是()。
A.直接租賃
B.售後回租
C.杠桿租賃
D.經營租賃
答案:C
解析:在杠桿租賃這種情況下,出租人既是資產的出租人,同時又是貸款的借入人,通過租賃既要收取租金,又要支付本息。由於租賃收益大於借款成本,出租人藉此而獲得財務杠桿好處,因此,這種租賃形式被稱為杠桿租賃。
(三)融資租賃租金
1.融資租賃租金的構成
出租人出租資產,除了要從租金中抵補其購入資產的各項成本和費用,還要獲取相應的利潤,因此融資租賃的租金就包括租賃資產的成本、租賃資產的成本利息、租賃手續費三大部分。
構成項目 內容
租賃資產的成本 租賃資產的成本大體由資產的購買價(若出租人是資產的生產商,則為出廠價)、運雜費、運輸途中的保險費等項目構成。如果資產由承租人負責運輸和安裝,運雜費和運輸途中的保險費等便不包括在租金中。
租賃資產的成本利息 租賃資產的成本利息,即出租人向承租企業所提供的資金的利息。
租賃手續費 租賃手續費既包括出租人承辦租賃業務的費用,還包括出租人向承租企業提供租賃服務所賺取的利潤。
例題10:相對於借款購置設備而言,融資租賃設備的主要缺點是()。
A.籌資速度較慢
B.融資成本較高
C.到期還本負擔重
D.設備淘汰風險大
答案:B
解析:出租人出租資產,除了要從租金中抵補其購入資產的各項成本和費用,還要獲取相應的利潤,因此融資租賃的租金就包括租賃資產的成本、租賃資產的成本利息、租賃手續費三大部分。所以融資成本相對於借款購置設備的成本而言較高
2.融資租金的計算和支付方式
融資租金計算和收取,可以通過租賃雙方的協商,靈活地採取多種方式。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三類:
租金包括租賃資產的成本、成本利息、租賃手續費,採取期初或期末等額或不等額的方式支付
①如果租金在期初支付,計算每期租金時,租賃資產成本和成本利息按照預付年金現值法計算;
先付租金=
②如果租金在期末支付,計算每期租金時,租賃資產成本和成本利息則要按照普通年金現值法計算。而租賃手續則往往按租賃期限平均計算。
租金=購置價款/年金限制系數
後付租金=
P203教材例題1
例1:某企業向租賃公司租入一套價值為1 300 000元的設備,租賃合同規定:租期5年,租金每年年初支付一次,利率6%,租賃手續費按設備成本的2%計算,租期滿後設備歸該企業所有。
先付租金=
={1 300 000÷[3.4651+1]}+(1 300 000×2%÷5)
=291 147+5 200
=296 347(元)
根據上述計算的結果所編制的租金攤銷表,見表7-1。
表7-1租金攤銷表單位:元
年度 租金 應計利息④ 支付本金⑤=①-④ 未付本金 ⑥
設備成本① 手續費② 合計③=①+②
第1年初 1300 000
第1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 291 147 1008 853a
第2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60531b 230 616 778 237
第3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46694 244 453 533 784
第4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32027 259 120 274 664
第5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16483c 274 664 0
合計 1 455 735 26 000 1 481 735 155735 1 300 000 0
注a=1 008 853=1 300 000-291147; b=60 531=1 008 853×6%; c=16 483=291 147-274 664
P203教材例題2
例2:沿用例1資料,假定租金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其他約定不變,每期租金的計算為:
每期租金=[1 300 000 ÷(p/A,6%,5)]+(1 300 000 × 2% ÷ 5)
=[1 300 000 ÷ 4.2124]+1 300 000×2% ÷ 5)
=308 613 + 5 200
=313 813(元)
(2)租金包括租賃資產的成本、成本利息,採取期初或期末等額或不等額的方式支付;租賃手續費單獨一次性付清。
①如果租金在期初支付,計算每期租金時,租賃資產成本和成本利息按照預付年金現值法計算;
先付租金=
②如果租金在期末支付,計算每期租金時,租賃資產成本和成本利息則要按照普通年金現值法計算。
後付租金=
(3)租金僅含租賃產的成本,採取期初或期末等額或不等額的方式支付,成本利息和手續費均單獨計算和支付
租金=
P204教材例題5
例5:沿用例1,假定合同約定以設備的成本為租金,利息單獨計算並按年支付,手續費於租賃開始日一次性付清。企業每年支付的租金額為:
每年的租金額=1300000÷5=260 000(元)
表7—3租金及利息攤銷表單位:元
年度 租金① 應付利息② 支付本金③=① 未付本金④
第1年初 1 300 000
第1年初 260 000 260 000 1 040 000
第2年初 260 000 62 400a 260 000 780 000
第3年初 260 000 46 800 260 000 520 000
第4年初 260 000 31 200 260 000 260 000
第5年初 260 000 15 600 260 000 0
合計 1 300 000 156 000 1300000 0
本例中,企業第1年租賃設備的現金流出為:
260 000+1 300 000×2%=286 000(元)
(四)融資租賃的決策
1.決策時應考慮的相關流量
若租賃期滿後設備歸企業所有,則因為無論融資租賃還是借款購買,設備的折舊費、維護保養費對公司的影響是一樣的,故可將它們視為不相關因素,在決策中不予考慮。於是,通常需要考慮的相關現金流量只有租金、借款和利息償還額及其低稅額。
2.決策方法
將設備融資租賃和借款購買的現金流量凈現值對比,可以判斷出哪種融資方式更好。
教材P205例題6:某公司需增添一台數控設備用於產品生產,購置成本100000元,使用壽命5年,折舊期與使用期一致,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期滿無殘值。使用該設備還需每年發生50000元的維護保養費。如果公司從銀行貸款購買該設備,貸款年利率10%,需在5年內每年末等額償還本金。此外,公司也可以從租賃商處租得該設備,租期5年,每年末支付租金(含租賃資產的成本、成本利息和租賃手續費)260000元,租賃期滿後公司可獲得設備的所有權。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40%,若投資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為10%。
融資租賃的稅後現金流量就是每年租金的現值,即:
260000×(P/A,10%,5)=260000×3.7908=985608(萬元)
表7-4
年度 貸款償還額① 利息支付額②=④×10% 本金償還額③=①-② 未償還本金④
0 1 000 000
1 263 797 100 000 163 797 836 203
2 263 797 83 620 180 177 656 026
3 263 797 65 603 198 194 457 832
4 263 797 45 783 218 014 239 818
5 263 797 23 979a 239 818 0
註:a=23979=263797-239818
表7-5
年度 貸款償還額① 利息支付額② 利息抵稅③=②×40% 稅後現金流出④=①-③ 現值系數⑤ 稅後現金流出現值⑥
1 263 797 100 000 40 000 223 797 0.9091 203 454
2 263 797 83 620 33 448 230 349 0.8264 190 360
3 263 797 65 603 26 241 237 556 0.7513 178 476
4 263 797 45 783 18 313 245 484 0.6830 167 666
5 263 797 23 979 9 592 254 205 0.6209 157 836
合計 263 797 897 792
因為借款稅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897792)小於融資租賃稅後現金流出量的現值(985608),所以應當採取借款購買的方式增添設備。
例題11:某公司需增添一台數控設備用於產品生產,購置成本1000萬元,使用壽命3年,折舊期與使用期一致,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期滿無殘值。使用該設備還需每年發生50000元的維護保養費。如果公司從銀行貸款購買該設備,貸款年利率6%,需在3年內每年末等額償還本金。此外,公司也可以從租賃商處租得該設備,租期3年,租賃公司確定的利率為7%,租賃手續費率為購置成本的1.5%,約定每年末支付租金(含租賃資產的成本、成本利息和租賃手續費,手續費按照租賃期限平均計算),租賃期滿後公司可獲得設備的所有權。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40%,若投資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為10%。
要求:(1)要求編制下列租金攤銷表
年 度 租金 應計利息 支付本金 未付本金
設備成本 手續費 合計
第1年初
第1年末
第2年末
第3年末
合 計
答案:
每期租金=1000÷(P/A,7%,3)+(1000×1.5%÷3)=1000/2.6243+5
=381.05+5=386.05(萬元)
年 度 租金 應計利息 支付本金 未付本金
設備成本① 手續費② 合計③=①+② ④ ⑤=①-④ ⑥
第1年初 1000
第1年末 381.05 5 386.05 1000×7%=70 311.05 688.95
第2年末 381.05 5 386.05 688.95×7%=48.23 332.82 356.13
第3年末 381.05 5 386.05 24.92 356.13 0
合 計 1143.15 15 1158.15 143.15 1000
(2)通過計算分析應採用何種方式取得設備。
融資租賃的稅後現金流量就是每年租金的現值,即:
386.05×(P/A,10%,3)=386.05×2.4869=960.07(萬元)
借款分期償還表
年度 貸款償還額 利 息支付額 本金償還額 未償還本金
第1年初 1000
第1年末第2年末第3年末合計 374.11374.11374.111122.33 6041.1521.18122.33 314.11332.96352.931000 685.89352.93------
註:374.11=1000/(P/A,6%,3)
借款購買現金流量單位:萬元
年度 貸款償還額 利息支付額 利息抵稅 稅後現金流出 稅後現金流出現值(貼現率10%)
① ② ③=②×40% ④=①-③ ⑤
1 374.11 60 24 350.11 318.29
2 374.11 41.15 16.46 357.65 295.56
3 374.11 21.18 8.47 365.64 274.71
合計 888.56
比較融資租賃和借款購買的稅後現金流量可知,融資租賃的稅後現金流出量大於借款購買的稅後現金流出量,所以宜採取借款購買的方式增添設備。
第三節 短期籌資與營運資金政策
一、短期負債籌資
(一)短期負債籌資的特點
1.籌資速度快,容易取得;
2.籌資富有彈性;
3.籌資成本較低;
4.籌資風險高。
(二)商業信用
商業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於延期付款或預收貨款所形成的企業間的借貸關系。商業信用的形式: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
1.應付賬款
免費信用,即買方企業在規定的折扣期內享受折扣而獲得的信用;有代價信用,即買方企業放棄折扣付出代價而獲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買方企業超過規定的信用期推遲付款而強制獲得的信用。
(1)應付賬款的成本
教材P207例1:某企業按2/10、N/30的條件購入貨物10萬元。如果該企業在10天內付款,便享受了10天的免費信用期,並獲得折扣0.2萬元(10×2%),免費信用額為9.8萬元(10-0.2)。
倘若買方企業放棄折扣,在10天後(不超過30天)付款,該企業便要承受因放棄折扣而造成的隱含利息成本。如果30天付款應付全額,有三種選擇:
①折扣期內付款
利:享受折扣
缺:少佔用對方20天資金
②信用期付款
利:多佔用資金20天,保持信用
缺:喪失折扣
③展期付款
利:長期佔用對方資金
缺:喪失信用
放棄現金折扣成本的公式:
10天付款,需付9.8萬元
30天付款,9.8+0.2(放棄折扣),0.2是多佔用20天資金的應計利息
放棄折扣成本率=(0.2/9.8)×(360/20)
上式中分子就是10×2%=0.2,分母是10×(1-2%)=9.8,分子分母同時約掉10即可得出教材上給出的公式:
放棄現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運用上式,
6. 企業發行股票的優缺點
發行普通股票是籌集資金的一種基本方式,其優點主要有:
(1)能提高的信譽。發行股票籌集的是主權資金。普通股本和留存收益構成借入一切債務的基礎。有了較多的主權資金,就可為債權人提供較大的損失保障。因而,發行股票籌資既可以提高的信用程度,又可為使用更多的債務資金提供有力的支持。
(2)沒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償還。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是永久性資金,在持續經營期間可長期使用,能充分保證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
(3)沒有固定的利息負擔。有盈餘,並且認為適合分配股利,就可以分給股東;盈餘少,或雖有盈餘但資金短缺或者有有利的投資機會,就可以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
(4)籌資風險小。由於普通股票沒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支付固定的利息,不存在不能還本付息的風險。
(5)股票融資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為企業帶來良好的聲譽。發行股票籌集的是主權資金。普通股本和留存收益構成借入一切債務的基礎。有了較多的主權資金,就可為債權人提供較大的損失保障。因而,發行股票既可以提高的信用程度。
發行股票的缺點主要是:
(1)資本成本較高。一般來說,股票籌資的成本要大於債務資金,股票投資者要求有較高的報酬。而且股利要從稅後利潤中支付,而債務資金的利息可在稅前扣除。另外,普通股的發行費用也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權。當企業發行新股時,出售新股票,引進新股東,會導致控制權的分散。另外,新股東分享未發行新股前積累的盈餘,會降低普通股的凈收益,從而可能引起股價下跌。
(3)普通股的發行費用也較高。
另外,為了股票一上市就給公眾一個大有潛力、蒸蒸日上的深刻印象,上市在選擇股票上市的時機時,經常會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在籌備的當時及可預計的未來一段時間內,股市行情看好。
(2)要在為未來一年的業務做好充分鋪墊,使公眾普遍能預計到企業來年比今年會更好的情況下上市;不要在達到頂峰,又看不出未來會有大的發展變化的情況下上市,或給公眾一個成長的印象。
(3)要在內部管理制度,派息、分紅制度,職工內部分配製度已明確以後上市,這樣會給所及公眾一個穩定的感覺,否則,上市後的變動不僅會影響股市,嚴重的還可能造成暫停上市。
7. 普通股籌資的優缺點
普通股籌資金的優點:\x0d\x0a一,普通股票沒有任何的屆滿日期,其所籌資本是公司永久性資本,除非公司清算才需償還。因此,普通股本是公司資本中最為穩定的資金來源,它對保證公司最低的資金需求,促進公司長期持續穩定經營至關重要。\x0d\x0a二,公司沒有支付普通股利的義務。這使得公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相機行事:當盈利較多,或雖有盈餘但資金短缺或有更有利的投資機會時,則可以少支付或停付普通股股利。\x0d\x0a三,利用普通股籌資的風險小。由於普通股沒有固定的到期日,也不用支付固定利息,因而實際上不存在無法還本付息的風險。\x0d\x0a四,發行普通股籌資屬於公司主權資本的籌措,可以使公司免受債權人及優先股股東對公司經營所施加的各種限制,保證公司經營的靈活性。\x0d\x0a普通股籌資金的缺點:\x0d\x0a一,普通股籌資成本較高。\x0d\x0a二,利用普通股籌資容易使公司原有股東的參與淡化。\x0d\x0a三,增發新的普通股股票,可能被投資者視為消極信號,從而導致股票價格下跌。
8. 股票發行方式
1、公開間接發行。指通過中介機構,公開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我國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募集設立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新股時,須由證券經營機構承銷的做法,就屬於股票的公開間接發行。2、不公開直接發行。指不公開對外發行股票,只向少數特定的對象直接發行,因而不需經中介機構承銷。我國股份有限公司採用發起設立方式和以不向社會公開募集的方式發行新股的做法,即屬於股票的不公開直接發行。這種發行方式彈性較大,發行成本低;但發行范圍小,股票變現性差。
拓展資料:
發行股票有兩種情況:
①新公司成立,首次發行股票;
②已成立的公司增資發行新股票。二者在發行步驟和方法上都不相同。
創建新公司首次發行股票,須辦理一系列手續。即由發起人擬定公司章程,經律師和會計師審查,在報紙上公布,同時報經主管機關經審查合格准予注冊登記,領取登記證書,在法律上取得獨立的法人資格後,才准予向社會上發行。
股票發行人必須是具有股票發行資格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我國《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新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原有企業改組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增資發行股票及定向募集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分別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股票在上市發行前,上市公司與股票的代理發行證券商簽定代理發行合同,確定股票發行的方式,明確各方面的責任。
1、包銷發行:
是由代理股票發行的證券商一次性將上市公司所新發行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承購下來,並墊支相當股票發行價格的全部資本。
由於金融機構一般都有較雄厚的資金,可以預先墊支,以滿足上市公司急需大量資金的需要,所以上市公司一般都願意將其新發行的股票一次性轉讓給證券商包銷。如果上市公司股票發行的數量太大,一家證券公司包銷有困難,還可以由幾家證券公司聯合起來包銷。
2、代銷發行
是由上市公司自己發行,中間只委託證券公司代為推銷,證券公司代銷證券只向上市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續費。
股票上市的包銷發行方式,雖然上市公司能夠在短期內籌集到大量資金,以應付資金方面的急需。但一般包銷出去的證券,證券承銷商都只按股票的一級發行價或更低的價格收購,從而不免使上市公司喪失了部分應有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