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股票低於員工持股價格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低於員工持股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2-05 09:38:48

㈠ 員工持股的股票好嗎

員工持股在短期內來看是利好,上市公司進行員工持股計劃,勢必會從二級市場上回購一部分股票,把這一部分股票作為激勵獎勵,派發給員工,這在短期內能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但是,從長期來看,他不能長期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員工絕大多數是以低於市場價格獲得公司的股票,有些甚至是無償方式購買該公司的股票,相對於那些以市場價格購買的投資者而言,他們有更多的虧損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股票的健康發展。

㈡ 員工持股價高於現價的股票能買嗎

員工持股價高於現價的股票肯定可以購買。增持價低於市場價,對員工持股是不利的。只說明現在股價低迷,但員工增持一般是對本企業看好是一個長期的利好。

㈢ 股票跌破了員工持股價,是不是意味著將來某一天肯定會漲到甚至超過那個價位啊各位大俠幫個忙!

這個問題那要看此股是在歷史高位還是低位,如果是低位肯定現在風險不大,未來會超過員工持股價的

㈣ 怡亞通:餅那麼大,股價為什麼還是這么低

周董:每一個餅都是含著淚畫出來的

周董的員工及股民:周董畫的餅,含著淚也要假裝吃下去。

這里的周董,指的是周國輝,怡亞通的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和頂級推銷員。

先來扒一扒怡亞通:1996年成立的公司,2007登錄A股中小企業板,作為供應鏈服務業的帶頭大哥,簡單概括就是年事已高,曾經輝煌,跌入神壇,一蹶不振。

說起它的股價,李宗盛《山丘》有句歌詞到是很應景:越過山丘,雖然已白頭,跌跌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從2015年37元的高位到現在7元,怡亞通足足跌了2年,跌幅達到超80%。

2017年11月中旬生生地被移出滬深300指數樣本股。

悲者,周董也,痛者,怡亞通。

強心針不強

2017年12月7日,怡亞通發布公告:董事長周國輝號召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

董事長一聲吼,股價抖三抖。

2017年12月7日,午後,怡亞通股價一度上漲超8%,最後以7.47元/股收盤,上漲5.81%。

兜底增持曾被視為是拯救股價的「特效葯」,而周董對公司發展前景的這一信念發聲,頂多算是一劑強心針,果然沒多久,怡亞通又焉了(目前橫盤中)。

這一針強心針之所以不強,當然是有蹤跡可尋的——一、周董號召員工增持,但自2016年中期至今,周董本人卻沒有增持過公司股票。而在此這號召員工增持前不久,公司監事張家兄弟,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常曉艷先後兩次減持公司股票共計7.5萬股;

二是此次號召增持不兜底,要知道,目前股價遠遠低於員工持股的11元和定增價格的12元,員工持股也被深套,心疼員工10秒。現在又來搞這一波空頭喊話,不知道怡亞通員工作何感想;

三是戲路太重復,觀眾視覺疲勞。今年宣布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一抓一大把,已成振奮市場的固定戲碼,其感動大眾的效果自然要減分。說白了,投資者不吃這一套,畢竟騙子都是戲精;

四是個人英雄主義已不被追捧。在前有賈某人不讓高管減持自己狂套現100億的神操作之後,大眾已被深深刺痛。

最後,當然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此次公告暗戳戳地指明,本次倡議僅代表周國輝先生的個人建議,並非董事會決議,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看到這里,悲傷的眼淚掉下來,拿什麼來拯救小怡的股價?

怡亞通模式

關於怡亞通的主營業務收入,怡亞通周董曾曰過:「不靠某一塊業務掙錢,而是靠很多『+』掙錢。」

於是,20年裡,一個自帶狼性文化的供應鏈服務企業,至少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略轉型,時間點分別在2004年、2009年和2015年。

2004年2月20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具深府股20044號文批准,深圳市怡亞通商貿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隨後,怡亞通專注於為各類企業、客戶、增值服務商、商店以及它們的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生態產品和服務。

不過,在2008年的時候,因為「廣度供應鏈服務」的低門檻、低技術含量的特點,大批模仿者進入,代理費點數不斷下降,怡亞通的業務量在突破200億後增長放緩,同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怡亞通不得不再次轉型,將目光投向國內快消領域,開始啟動了380平台建設(即「深度供應鏈服務」)。

所謂的380平台指的是計劃3-5年內,入駐380個城市(覆蓋1~6級城鎮),設立深度供應鏈分銷平台,推動集團業務量達1000億元。380平台的目標,是期望提供一站式分銷服務,將品牌商產品直供終端,淘汰落後的多級分銷渠道,減少品牌商和終端門店之間的分銷層級和渠道成本,最終實現渠道的扁平化。

看起來非常牛逼,當然, 當時的資本市場也是爭相吹捧。

當時的一些研報、股吧、博文,清一色對怡亞通殺入快消,布局380,對萬億市值充滿了想像空間。當時和怡亞通對標企業都是亞馬遜、沃爾瑪等世界巨頭。

2015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線上線下資源出現整合趨勢,怡亞通順勢升級「380計劃」,提出了「O2O商業生態」的構想,華麗轉身成一家「貿易+物流+地產+金融」的四不像企業。

如果對O2O有印象的話,2015年可以說是其頂峰,於是,一眾散戶被這一副奔放洋氣有深度的供應鏈生態「帝國」圖景所迷惑,高位接盤。

事實上,自2009年推出深度380平台戰略之後,怡亞通前期經營並不是很順利,2012年深度供應鏈業務收入僅同比增長1.66%,不過從2013年開始,該項業務收入加速增長,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深度供應鏈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到98.47%、107.99%、55.43%。

但是,故事的背後是有原因的——怡亞通收入連年高增長是以犧牲現金流為代價的。380平台的基本業務是分銷,分銷的商業模式是需要墊資,且怡亞通本身無任何的造血能力,這意味著未來新增的運營資金需求,要全部來自外部融資,這已為後面慘淡慢下伏筆。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怡亞通在全國布局了280個平台,持股比例均在60%以上,業績量為753億元。2017年預計會達到千億營收。但是,這過程中出資60%形成合資公司,網點鋪貨,倉儲網路建設,存貨周轉,全部需要大量資金墊付。這也是為什麼怡亞通凈利潤高的同時,負債也更是驚人。

周董戰略宣傳的「三通、三合、三維、三縱」開始逐步走向現實:2009年怡亞通開始380平台建設,2013年380平台開始爆發,2017年開始了星鏈新流通征程,按周董的話怡亞通就是b2b的沃爾瑪,然而,這也是一種風險極高的重資產模式,扼住了整個企業命運的咽喉,卻沒有人提示風險。

但是,我們還是要敬畏風險,高達80%負債率,且定增計劃實在是進程緩慢,這讓怡亞通每天都在走鋼絲當中,因為怡亞通的擴張方案當中,目前只有融資這一條道路,在2018年預測融資不能繼續支撐的情況下,怡亞通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可能進一步減慢,加上央行加息,又削減了怡亞通微薄的利潤,預測2018年將更加難熬。

一直以來,怡亞通都是如下模式:它的行情、業績與它的融資速度息息相關,當融資順利的時候,業績增長的速度會遠遠高於股權稀釋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帶動股價飛速上漲,而股價飛速上漲又使融資更加容易,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但是定增方案遲遲不通過,商業模式的泡沫破裂,資金吃緊,股價跌倒谷底,分分鍾爆倉的威脅,讓從來不在乎市值管理的周董事長也開始焦頭爛額起來,似乎大量發行發債和可轉債,集團沒有任何辦法可想。

除了現金流這個狼之外,怡亞通的業務也迎來了更強烈的競爭對手——騰訊和阿里,從2016年開始,阿里、京東、騰訊等線上大頭開始布局線下新零售,這給怡亞通這種老牌的帶頭大哥帶來了前後夾擊,市場份額進一步被壓榨,且其燒錢也燒不過這些個互聯網公司。

行業利潤太薄,重資產的運作模式導致怡亞通一步步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

或許,怡亞通的未來還是有光的,只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走出黑暗。

摘自雪球: 我覺得現在布局怡亞通還真是不錯的一個長線選擇,假設一:加緊定增實施,客服現金流問題,公司度過難關,加快發展,自然股價有所回升,如預期實現,進入快車道,那股價也會表現出來。假設二:定增推遲,靠發債維持現金流,期間股價會在次處橫盤(7.6—8.5之間),跌多了危及質押股權,公司會自救,漲多了,拉高定增價格,股東成本上升,唯有待定增通過,股價可緩慢回升。假設三:定增不通過,借債無法周轉,資金鏈徹底斷裂,那周董請交出股權,阿里、騰訊隨便嫁一個,那股價……真不敢想了。

㈤ 員工持股價格和定增價格一樣嗎

不一樣,定增價肯定不會低於去年的員工持股價,即24.3,而且上一次定增價17.5左右,這次怎麼也不能低於27,那麼今後半年任意連續20個交易日平均股價不會低於33.75,也就是目前股價附近就是低點。定增和員工持股一起推出,而且是在上一期員工持股還沒滿一年,可見公司管理層信心滿滿!個人預計未來半年股價會摸高到50左右。

㈥ 嗯!A股創7年來「最差上半年」 35股跌破員工持股價

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下降2.89%,創下七年來「最差上半年」。但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A股半年報中,也透露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營收微增利潤下滑,金融業營收凈利穩居第一

A股上市公司中期報告全部披露完畢。根據數據統計,上半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4.61萬億元,同比增長3.78%;合計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38萬億元,同比下降2.89%。

這意味著從凈利潤增速角度觀察,A股創下了七年來的「最差上半年」。根據記者查閱到的歷史數據,繼受全球金融危機餘波影響2009年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大幅下滑之後,2010年至2015年的A股半年報表現均好於今年,其中2010年和2011年同比增幅分別超過四成和兩成。

從行業看,上市公司業績分化也比較顯著。根據數據,金融行業以逾8300億元的凈利潤、超27%的營業收入凈利率穩居第一,公用事業、食品飲料、文化傳媒行業的營收凈利率也在10%以上。從同比增速角度觀察,綜合類、農林牧漁和鋼鐵三行業年報業績增幅翻番,信息技術、文化傳媒、旅遊餐飲和電氣設備凈利潤增幅超過三成。與此同時,能源、機械設備、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凈利潤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

上市公司單體表現差異明顯。上半年「最掙錢」公司排行中,位列前三的工商銀行(601398)、建設銀行(601939)、農業銀行(601288)凈利潤均超過1000億元。而在「虧損大戶」中,中海油服(601808)以凈利潤-84.03億元排名居首,虧損額超過10億元的公司還包括中國遠洋(601919)、石化油服(600871)、重慶鋼鐵(601005)和*ST舜船(002608)。

「中小創」業績領跑,傳統產業部分指標改善

總體平淡的A股半年報中,也不乏亮點。以高成長為主要特徵的「中小創」業績領跑,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在匯聚眾多優秀中小企業的中小板,793家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近1.25萬億元,實現凈利潤934.6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4.87%和12.70%。

而在致力於打造創業創新「市場化引擎」的創業板,516家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142億元,實現凈利潤379.8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高達33%和近五成。

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仇彥英分析認為,符合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展現出良好成長性,是「中小創」業績大幅跑贏同期全市場水平的重要原因。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些傳統產業也依靠穩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呈現出部分指標改善的趨勢。上海證券交易所供應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滬市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行業上市公司存貨余額同比下降17%,21家鋼鐵行業公司中三分之二固定資產投資有所減少。

從去年上半年虧損近46億元,到今年同期獲利32.75億元,鋼鐵板塊成為A股市場上傳統產業從轉型中汲取動能的「樣板」之一。

410家公司凈利潤為負,百餘家業績「變臉」

對於投資者而言,上半年成績單中既有值得挖掘的「金礦」,也暗藏著需要規避的「雷區」。

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507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翻番,占總數的18%,另有216家業績增幅在50%至100%之間。與此同時,1143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佔比高達39%。

此外,上半年共有410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負值,其中87家上市公司虧損過億元。120多家上市公司當期凈利潤不足500萬元。

與往年相似,「變臉」仍非個別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百餘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對上半年業績預告運行修正,其中不少因宏觀或行業環境變化而出現「下修」。

以華峰氨綸(002064)為例,其一季報中預計2016年半年度凈利潤在2245萬元至5611萬元之間。其正式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為-4.13億元,同比減少逾320%。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上半年創業板業績數據搶眼,但主要貢獻來自於十多隻白馬成長股和56家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在招商證券(600999)看來,創業板的高成長是「少數派」的高成長,如果不依靠外延,創業板公司整體內生增速非常低。



連自己人都坑的這35家公司 員工持股最慘的虧了27%



2016年的A股市場從第一個交易日(1月4日)開始就在挖坑,花了五個月時間,這個坑還沒有填完,未來還需要多長時間來撫平創傷,不得而知。直到現在,2016年的年內高點還停留在第一個交易日的高點,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在這種龜速填坑、步步為營的低位震盪行情之下,很多上市公司都覺得自己的股價被市場低估,嘗試通過類似大股東增持、員工持股計劃等交易手段提振投資者持股信心。2016年以來,共有267家上市公司採用員工持股計劃增持股票,已經實施完成的有140家,員工持股計劃夭折的25家(多因股價一跌再跌),其餘的則運行到董事會通過、股東大會通過流程,尚未完成。

已經實施完成員工持股計劃的140家上市公司,從最新的股價來看,35家處於浮虧狀態。受傷的上市公司自己人一點不比韭菜輕松,其中蘇寧雲商(002024)員工持股價已經虧損了27.22%,列各家上市公司員工計劃收益之末。蘇寧雲商該員工持股計劃資金總額10億元,購買均價15.17元,最新股價為11.04元,鎖定期限為48個月,參加對象涵蓋了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公司線上線下運營管理、商品供應鏈經營、物流服務等業務體系中高層人員;技術開發體系骨幹;職能管理體系的中高層人員以及公司認可的有特殊貢獻的其他員工。

員工持股計劃中收益翻番的有三家,分別是達華智能(002512)、秀強股份(300160)、啟明星辰(002439),盈利收益率分別高達153.69%、135.26%、101.84%。

不過話說回來,員工持股計劃一般都有鎖定周期,現在統計的盈利和虧損都是暫時的,時間還有。另外,上市公司的股價受市場波動太大,很多低估值的股票確實是具備底部參與價值的,投資者不妨區別對待,享受比員工還優惠的價格買入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遇到的。

㈦ 員工持股到期股價僅為一半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沒有什麼影響。員工持股到期股價僅為一半對股市沒有什麼影響。由於增發價比市場價低,所以實施員工持股,股價短期不會有上漲和下跌所以沒有什麼影響。員工持股計劃是一種新型股權形式。公司員工在該公司(或一組公司的母公司)中擁有股份的位置。員工通常通過購股權計劃獲得股票。

㈧ 股票收盤價比員工持股價低是什麼意思

1、若現價買入,你所持有該上市公司股票的成本較員工更低;
2、一般情況下,若股價低於員工持股價,該上市公司會鼓勵員工增持該公司股票;
3、我們理解若股價長時間低於員工持股價,會對該上市公司的員工信心產生動搖。那該上市公司大股東會進行二級市場增持。

㈨ 中國聯通員工股票低於持服價,公司回收嗎

中國聯通下一步要做的方案很有可能是「員工持股計劃」。按照國企一般精簡員工的方案來看,一般多是「一次性買斷」,公司會給員工一筆錢,一次性買斷員工在正式退休前的工齡。
中國聯通在停牌前壓低股價,也是在為一步做准備。部分員工將以停牌前的價格獲得一部分股票,獲得數量很有可能是按照工齡來計算的。
不可置否的是,營業廳部分員工將在「持股計劃」的范疇內。基於前夕中國聯通和阿里頻繁的動作,阿里必在混改之列。北京西單的營業廳已經改為互聯網體驗館,目的似乎不言而喻。 形如每個朝代的更替,中國聯通的員工將會面臨「失業」現象。但是,為了將這些為通信事業服務了近30年的員工妥善安排。中國聯通必然要將「傷害值」將到最低,甚至還會對這些員工加以彌補。而每年以7%速度的通貨膨脹,一次性買斷必然不是對員工最好的交代,所以,員工持股計劃似乎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