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股票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因素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因素

發布時間: 2023-01-26 08:21:33

Ⅰ 分析投資者偏好對投資行為的影響。

這有一篇文章,你看看:

《股票投資者風險偏好研究》

摘要:以股票投資者的基本情況為起點,通過調查個人投資者的行為特徵來分析他們的風險偏好。在此基礎
上,初步設定年齡、性別、學歷、職業、股齡、風險承受能力為風險偏好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個人投資者中,風險中立者的比例最大,風險厭惡者其次,風
險愛好者最少。當股市處於正常周期時,投資者有預期為正的、較小的未來收益,因此其呈現弱風險規避的特徵,表現出相對較強的理性特徵和一定的投機心理。通
過實證檢驗發現,學歷和職業是影響股票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主要因素,而年齡、性別、股齡、風險承受能力對股票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沒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個人投資者;行為特徵;風險偏好;因果分析

http://221.212.156.208:8006/Include/ShowNews.asp?text_id=k0300120000005000015

Ⅱ 風險偏好評估頻率多久一次

風險偏好評估頻率應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評估。風險偏好可以解釋為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波動性勝於收益的穩定性的態度。風險偏好型投資者選擇資產的原則是: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益。

風險偏好會影響量能。股票市場的成交量是衡量市場整體風險偏好的主要指標。市場成交量大,體現了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強,例如在2015年滬指5000點位置,單邊市場日成交金額超過1萬億。而在近期,滬指單天成交金額不足一千億。

風險偏好會影響盤面領漲的行業板塊。一般來說,各行業由於發展的時間和成熟程度不同,其行業增長速度、穩定性、抵抗風險的能力均不一樣。業績彈性較強的成長型行業,行業的凈利潤增速較快,但是抵禦非系統性風險的能力較弱。

而穩定增長型、緩慢增長型的行業,行業凈利潤增速較為穩定或者緩慢,但是行業規模大,抵禦外界風險的能力較強。而不同行業領漲或受資金追捧走強,可以體現出市場整體風險偏好的程度。例如,業績彈性強的科技板塊走強,表明市場風險偏好較強。

Ⅲ 風險偏好怎樣影響人的決策

這是陸蓉的行為金融學第十課

本節課的內容是:盈利和虧損不同風險偏好

1.文章講了什麼

上一節課講了參考點對決策的重要性,因為有了參考點就可以定義盈利和虧損。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在面對盈利和虧損時的風險偏好是不同的。這一節課主要講的就是人對風險的不同偏好是什麼,以及它可能導致的投資錯誤。

2.怎麼講的

本節課里,老師首先解釋了為什麼在股市裡人們總是在牛市賺不到頭,即往往是賺幾個漲停板就落袋為安,卻在熊市裡一虧到底。接著講了風險偏好是如何影響人的決策的。然後講了損失厭惡是如何影響在牛市和熊市的投資者的。最後講了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牛市和熊市。

2.1 What 丨風險偏好

在股市裡,風險偏好是指在盈利的時候,人會風險厭惡,不願意冒險,選擇「落袋為安」;但是虧損的時候,人不喜歡接受確定性的損失即損失厭惡,總是想再搏一把,等待行情上漲把虧損的補回來。

2.2 Why 丨風險偏好怎麼影響人的決策

傳統金融學認為人都是討厭風險的。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討厭風險這個特徵只是在面對贏利時才表現的,在面對損失時,人卻表現為喜歡風險,更喜歡賭一把,看是不是有機會,能絕處逢生。

熊市中的「損失厭惡」對人的影響

人在決策時,內心對利害的權衡不均衡,賦予「避害」因素的權重遠大於「趨利」的權重,稱為損失厭惡或損失規避。

一方面,損失厭惡的心理會使投資者盡量避免做出讓自己損失的決定。

另一方面,損失厭惡的心理會使投資者在發生損失時,難以止損。

因此,在熊市的時候,人們是很危險的,損失厭惡讓人不想把虧損變成既成事實,風險偏好又讓人想要搏一把,就這樣,在熊市裡,人們會越虧越狠,越狠又繼續虧,最後賠得一塌糊塗。

牛市中的「損失厭惡」對人的影響

牛市中,人會風險厭惡,願意落袋為安,但是當賺錢很容易時,又會輕視風險,這種現象叫「賭場錢效應」。

損失厭惡使熊市中跌到再低,投資者也不敢進場。所以熊市往往會超跌。但是在牛市中,不少投資者賺了很多「賭場錢」,這時就不太會輕易離場,而是樂觀地高呼:「XX點指日可待!」於是市場泡沫便形成了。

2.3 How丨如何應對市場風險

想要克服上面受牛熊市影響的心理,則投資者的關注點不應該在盈利和虧損上面,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克服參考點的影響。即忘記買入價位,就不會存在贏利和損失這個概念。也就是說投資時不要總是在與過去相比。

正確的投資應該「往前看」,看未來,根據預期做決策。預期將上漲,則買入或持有;預期將下跌,則應立即止損。

3.講的對嗎?

講得太正確了!

4.對我的啟發是什麼

由於在證券公司工作的原因,我看到過太多的的牛熊市中投資者貪婪與恐懼的慘痛後果的例子,但是要人們忘記成本價這個參考點確實太難做到了,股市裡人們一開口聊股票就是「我賺了多少」、「我虧損了多少」。當然總是虧損的比賺錢的人多很多。通過課程,讓我深刻認識到投資應該向前看,而不是往回看,要基於將來去做決策,也就是說一個標的是否值得投資要看它是否具有長期價值。

其實這節課的內容不僅可以用在金融投資中,還可以應用到我們人生的各方面。在工作上,我們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將來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而不是把前人是如何完成這項工作的作為自己工作的參照點,這樣工作起來才會更有激情;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未來,努力而不是讓過去的美好或者不好的回憶來影響當前的生活,這樣才能更有盼頭地讓生活越過越好。

5.你計劃怎麼做或已經在踐行了哪些事情?

在做定投投資過程中,不要把成本價當作參考點,而是看好定投標的的未來價值,不為一時的漲跌而興奮和擔憂,按時定期投入資金就是了。

Ⅳ 風險投資的風險偏好是什麼能否詳細解釋一下

序言:俗話說得好,投資有風險,所以對投資的風險偏好分為了幾大類型,那麼風險投資的風險偏好,具體指的是什麼呢?又有哪幾種類型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具有不同投資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所選擇的投資產品也具有差異。

保守型的投資者及風險系數最低,並且大都選擇固定收益類的投資產品,這類投資者購買的投資產品多傾向於保值值,而對增值的期望不是很高。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他們更加偏好於投資風險,始終和收益適中的資產品。而平衡型的投資者雖然相對理性,但會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產品。例如股票基金等都是平衡型投資者的選擇。收益較高,且具有一定的風險。而對於積極型和激進型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越高,相應的,他們所選擇的投資產品,所帶來的收益也將會越高。所以股票基金和PE等都是積極型和激進型風險愛好者所經常購買的投資產品。

Ⅳ 影響客戶基金風險偏好的因素

1、基金收益率。2、國家大政策。3、國際形式。
基金風險是基金運作過程中可能招致的風險。分為市場風險(外在風險)和公司風險,(非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由外在因素,如政治、經濟、政策或法令的變更,導致市場行情波動所產生的投資風險。由於基金是一種間接性的投資工具,它的風險主要是間接性的風險。由於基金運作採取組合投資,外在因素對它的影響相對小些,所以,這類風險通常比其他投資小些。基金的非市場風險,即內在風險,是由基金經理公司的經營能力和可靠程度等引致的風險。

Ⅵ 3、市場風險收益偏好什麼時候會出現轉化當市場風險收益偏好出

當市場風險收益偏好出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1.風險偏好會影響量能,股票金融票市場的成交量是衡量市場整體風險偏好的主要指標。
2.風險偏好會影響盤面領漲的行業板塊。
3.風險偏好將影響行業板塊的整體表現。
4.風險偏好會影響熱門行業和「妖股」的持續性和擴散性。
5.風險偏好會影響行業輪動。
6.風險偏好會影響投資者對好壞的態度和表現。

Ⅶ 風險偏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麼

1、風險迴避: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偏好於具有低風險的資產;而對於具有同樣風險的資產,則鍾情於具有高預期收益率的資產。

2、風險追求:與風險迴避者恰恰相反,風險追求者通常主動追求風險,喜敏碰凱歡收益的動盪勝於喜歡收益的穩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這能更快地帶來更大的收益和效用。

3、風險中立:風險中立者通常既不迴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他們選擇資產的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風險狀況如何。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是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波動性勝於收益的穩定性的態度。風險偏好型投資者選擇資產的原則是: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益。

二、風險偏好的影響

1、風險認知是指個體對存在於外界各種客觀風險的感受和認識。專家提出,僅用風險偏好這一因素,難以完全解釋創業行為。原因在於,在創業決策中,風險認知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採取冒險行為是由於他們感知到的風險較弱。對於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與風險決策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界的觀點並不一致。有專家認為風險偏好是通過風險認知來影響決策的,即風險認知發揮中介作用。

2、也有專家則認為,創業者的風險偏好是直接作用於創業決策並不是通過風險感知來影響創業決策,但是兩者之間可能存在調節效應:採取高風險行為的個人與採取低風險行為的個人相比,可能行為的個人與採取低風險行為的個人相比,可能個人的橋喚風險傾向不高但由於其認知到的風險較低,也可能採取風吵耐險性較高的行為,即「無知者無畏」。而在現有科技保險文獻中,鮮有研究直接探討管理層風險偏好與風險認知之間的關系。

Ⅷ 影響投資風險承受度的因素有哪些

風險承受度是組織或個人能夠承擔的風險限度,泛指各方面風險承受能力和水平。
通過科學的測試具體估算風險承受能力,定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對於投資者有重要的意義。
對個人而言,影響風險承受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1.年齡:經驗表明,受經濟條件和身體條件的影響,不同年齡的人適宜投資股票的比例有所差異
2.工作性質:工作性質不同決定了在生活中對資金需求的不同,從而對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定影響
3.置業狀況:房產是普通居民一生中的最大開支,置業情況體現了未來的資金需求
4.每月衣食住行消費比例:吃、穿、住是生活中的必需開支,這部分佔家庭收入的比例決定了日常資金的寬裕程度,從而對風險承受能力有較大影響
5.是否購買保險:保障程度不同,您對風險的抵禦能力也有一定區別

Ⅸ 股票投資中的風險與收益的關系是什麼

股票投資是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不存在絕對的主次關系。如果過於強調風險,就不需要來投資股票市場,只投資無風險資產,如大型投資銀行存單、結構性產品、國債和貨幣基金等,這些資產的風險非常低,基本上是風險控制的最大化,安全資產收益率明顯低於股市。而投資股票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益的擴張,追求利潤越大,風險就必然會放大,所以不要說風險控制是投資股票市場的首要條件,投資證券資產還是風險資產,這是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股票市場上投資可以選擇風險偏好。

除了上述關系外,還要考慮到投資者自身的因素,因為最終,這種關系是要靠人們去理解,由投資者來決定,所以投資者自身的規模和理解能力也會影響到關系,對無形資產沒有正確的認識,增加了這類資產的風險,盈利能力也不一定得到保證。正確認識股票投資的風險與盈利能力的關系,是投資者投資股票所必須做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