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股票低位平均股價多少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股票低位平均股價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1-18 08:16:00

㈠ 什麼樣的股票適合做長線呢,一般要看哪些指標好一些

做短線或長線生意都可以賺錢。關鍵是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
對於上班族或者其他沒有太多時間關注股市的人來說,適合長期經營。
長期投資就是擇時,就是判斷牛熊,區分市場的長期頂部和底部;第二,選股,要選擇市盈率高、成長性好、活躍的股票。
長期投資關注的指標:市盈率、市凈率、換手率、年線、頸線等。
第一,市場頂部(或底部)與市盈率的關系

a股市場三次登頂,滬市平均市盈率為:66 ~ 70倍;

a股市場兩次探底,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0.65 ~ 12 ~ 15倍;

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1000點市盈率14倍;

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1624點市盈率14倍;

第二,市場頂部(或底部)與股價的關系

a股市場底部均價:3.28-8.20

a股市場平均最高價:17.00-20.00

2005年,歷史最低收盤日,a股算術平均股價為4.62元。

歷史上滬市a股平均股價在3.28元-20.16元之間波動。

第三,市場的頂部(或底部),市盈率和風險投資領域的劃分

2005年6月6日,對應的市凈率只有1.5倍。

從歷史上看,中國股市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時,就是對應牛市的相對底部——屬於低風險投資區;

中國股市的歷史平均市盈率在55倍以上,應該對應的是大牛市的相對高位——高風險區的投機區;

四.MSCI中國指數動態市凈率指數

歷史上,當牛市處於頂峰時(即1997年、2000年和2007年之間),MSCI中國指數的動態市凈率通常高於3.5倍。剔除1997年、2000年、2007年的牛市,MSCI中國指數的動態市凈率通常在1.4至2.4倍之間。

動詞 (verb的縮寫)股票型基金平均股票倉位指數

聯合證券基金研究員葉小美表示,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最高倉位出現在2007年三季度,達到84.06%。渤海證券基金倉位監測模型:200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股票倉位再創新高,7月27日-7月31日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平均倉位為83.58%,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8.67%,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7.22%。

不及物動詞市凈率分布與市場底部和頂部

我們計算了1995年12月31日至2009年9月8日每個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所有股票的市凈率,然後統計了每個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每隻股票的市凈率分布。正常情況下,a股上市公司的市凈率范圍為1至7(佔比78.81%),核心分布范圍為1至5(佔比64.92%)。

正常情況下,市場上很少有跌破凈資產的股票,但當市場處於底部時,破發股票的比例急劇上升。比如1995年12月到1996年3月,上證指數處於500點左右的低位,當時破發股的百分比在5%左右,然後到了1996年4月,破發股的百分比迅速下降到1%以下。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上證綜指跌至1000點左右的低點,破發股比例上升至15%左右。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上證綜指跌破2000點。2008年10月,破發股佔比上升至13.08%。結合上述三個底部階段的分析,當破發股比例上升到5%以上時,可以認為市場處於或接近底部。

同樣,市凈率大於10的極高市凈率股票的份額上升到25%以上時,可以認為市場處於或接近市場頂部。比如2000年10月到2001年6月,大盤處於2000多點的歷史高點時,市凈率極高的股票佔比上升到30%左右。2007年8月至2007年10月,上證綜指處於6000點歷史高點時,市凈率極高的股票佔比大幅上升至30%左右。

7.市盈率分布與市場底部和頂部

我們計算了1995年12月31日至2009年9月8日每個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所有股票的市盈率,然後統計了每個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個股的市盈率分布。a股市場個股市盈率比較分散,主要分布在三個區間,分別是小於零(即凈利潤為負,佔比15.05%)、10-60之間(佔比53.49%)和大於100(佔比15.76%)。

從極高市盈率(大於等於100)股票的比例來看,當市場處於底部區域時,極高市盈率股票的比例通常較低。比如上證指數在1995年12月到1996年3月處於500點左右的低位時,市盈率極高的股票佔3%左右的歷史低位。在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上證指數處於1000點左右的低位時,市盈率極高的股票份額下降到7%左右的低位。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上證指數在2000點以下時,市盈率極高的股票約佔6%。

當市場處於頂部區域時,市盈率極高的股票比例通常較高。比如2001年3月至2001年7月上證綜指暴漲至2000點時,市盈率極高的股票所佔份額處於30%左右的歷史高位。在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上證綜指達到6000點左右的歷史高點時,市盈率極高的股票佔比也升至近30%。

結合歷史上三底兩頂的分析,當市盈率極高的股票份額下降到5%左右時,可以認為市場已經到達或接近底部;當市盈率極高的股票份額上升到30%左右時,可以認為市場已經到達或接近頂部。

㈡ 股價的低位,中位,高位如何界定

股票的價格,分為高位、中位、低位。

一般以十天的平均股價(10日線)為中位。

高於10日線的10%,為高位;低於10日線的10%,為低位。

㈢ 中國所有股票的平均價格是多少

根據證券行情軟體統計(截止2016年5月13日收盤)滬深A股平均股價為¥18.80;流通市值337,037億元;

㈣ 股價相對高位中位低位,怎麼算。

如果是相對高中低位,可以將歷史的最低點和歷史的最高點做一個上行的黃金分割位.以31.8%和61.2%為參考線.50%為中位,31.8%以下為低位,61.2%以上為高位.
在股票價格中,高中低都是相對的。上升趨勢中沒有高只有更高,下跌趨勢中,沒有便宜,只有更低價格.所以高中低要相對面臨的趨勢而言.
震盪市比較說明問題,上軌就是高位,下軌就是低位.突破了高低就會被轉換.向上突破,原來的高位就成為低位,向下突破,原來的低位就是高位.

㈤ 股票底部有什麼特徵股票底部下落變化底買入操作

股票底部有什麼特徵:

1、市場人氣極度低迷,大部分人在之前的下跌過程中已經被套牢了,少數出逃盤也處於觀望狀態不敢入場,恰恰這時候離股市的最低點已經為時不遠,如同黎明前的短暫黑暗一般。

2、下跌時間已經很長而且跌幅也已經很大,通常底部確立時,大盤和個股都已經經過了三個月以上的下跌,而且幅度最少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3、股市的市盈率和平均股價均接近或者低於歷史最低水平,市場中20元以上的高價股家數顯著減少,而5元以下的股票比比皆是。

4、盤面上,每天行情中漲幅達5%以上的股票極少,而跌停的股票很多,漲幅居前的股票價格均較低,且成交量沒有有效配合,為超跌反彈的技術性質,上漲的持續性很差。

5、新股上市即跌破或接近發行價,不論質地好壞,新股均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價格定位明顯低於平時。

6、管理層對前期的言論和做法做出澄清和反思,暫時放棄原來的做法和言論,轉為支持和對股市有利的言論和做法。

7、盤面上,真正好的有價值的股票已經不再下跌,轉為橫盤縮量整理或悄悄地走出上升通道。

8、股市的成交量極度萎縮,指數的技術走勢極其惡劣,連破新低,但月線上的長期上升趨勢仍得以保持或未完全破壞,股指在月線歷史低位上得到支撐。

9、市場具備了極具投資(投機)價值和上升空間的股票以及契機,市場有了重新活躍的前提條件。最終,人們最不看好的和忽視的問題或績差股,往往在此時啟動,成交量開始活躍且得到持續,第一次上升往往是漲停板成為引發行情的導火線。

在底部選股時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在出現築底的圖形之後,等到股價站穩的時候,再逢低買入;
二是:在出現築底圖形的當天收盤之前積極的買入,
三是:等股價站上均線後再買入也是不錯的選擇。其優點是,在上升的初期踏空的可能性比較小,可以依據均線作為明確的止損點位,損失也不會太大。股價向上突破均線應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否則可能是下跌中途的反彈。很快又會跌回均線下方。

築底反彈的操作策略往往是以某一根均線為重要支撐位,當股價回調至重要支撐位的時候,主力將採取護盤行為使股價止跌。隨後主力通過小幅拉升股價以試探追漲盤的程度。而此時的投資者往往會因急於解套或為減少損失而割肉出局,如此就正中莊家的圈套。

㈥ 如何計算平均股價

(11000*12.12+5000*8.14)/11000+5000=10.87625元,當然沒有包括交易成本。公式可以表述為,每次成交的股價乘以數量,相加後是總成本,以總成本除以總股本數量,就是平均價格了。當然比准確的價格要低一些,因為沒有算交易成本。

㈦ 求:什麼是股票的平均股價有什麼用

在股市行情低迷時購進的低價股票和在股市行情高漲時用高價購進的股票(這兩種時段購進的股票必須是同一種股票),他們的平均價叫平均股價.例如你買一種股票2元一股,買了100股,過了一段時間行情看漲,你又用3元一股的價買了這一種股票,買了100股,那麼你的平均股價就是2.5元,這樣無論股市是漲是跌,你都可以平攤風險.

㈧ 股市中的中期大底和長期大底分別代表著什麼如何才能尋找到個股大底

股市中的中期大底和長期大底都是代表著市場底部。影響市場運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一是資金因素,二是估值因素,三是政策因素。我們判斷市場底部的主要依據也是這三個因素。不過有些因素是可以進行量化分析的,有些因素是不可以進行量化分析的。比如估值因素、資金因素都是可以進行具體量化分析的,而政策因素是不能進行量化分析的。

下面,我主要從量化分析的角度解析一下判斷市場底部的四種方法。

一、根據估值判斷市場底部

從經濟規律上講,市場運行就是以估值為中樞上下波動的,當估值過高時就會出現泡沫,市場存在調整的需求。當估值過低時就會出現價值窪地,市場存在價值回歸的需求,這個經濟規律在全球資本市場都是通行的。當市盈率小於20%分位值時基本可以判定市場已經處於底部區間。注意:市場底部不是某一個點,而是一個區間。

四、根據技術指標判斷市場底部

通過技術指標背離判斷市場底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判斷市場底部時我們通常採用周線級別的走勢,這樣技術信號的穩定性會更強。例如上漲指數的周線走勢,歷史三次底部均出現了明顯的RSI指標底背離。

㈨ 股價平均數是怎樣計算啊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
即: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Pn)/n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拓展資料:
股價平均數是採用股價平均法,用以度量所有樣本股經調整後的價格水平的平均值,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和修正股價平均數。
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以樣本股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
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
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
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
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
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數。
即: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
則: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
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㈩ 怎樣計算A股平均股價

分三種計算方法,以下詳細敘述:
1、單純平均股價
單純平均股價是由樣本股票價格的單純算術平均所算出。
例如,股價分別為20元、35元、37元、45元、60元等5種股票的單純平均股價為:
(20元+ 35元+ 37元+ 45元+ 60元)/5=39.4元
依照這種股價統計,我們可以獲悉股票投資獲利率的情形,從而,可從利率體系中知道股價究竟是屬偏高還是偏低。
2、加權平均股價
加權平均股價是將各樣本股票的發行量或成交量當作權數計算出的平均股價。
計算加權平均股價時,當作權數的有兩種:一為成交量,另一則為發行量。以成交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由樣本股票成交額的總和被同時期的總成交量相除計算出來的。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則由樣本股票的市價總額,也就是各樣本股票的股價乘上發行量的總和後被樣本股票發行量的總和除所得商。前者就是每股平均成交額,可用以測定股市的投資者心理,而後者則僅適用於觀察平均股價水準的變動。
3、修正平均股價
修正平均股價是指在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法的基礎上,當發生送股、拆股、增發、配股時,通過變動除數,使股價平均數不受影響。其中修正除數和修正後的股價平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新除數=股份變動後的總價格/股份變動前的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股份變動後的總價格/新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