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問詢函延期回復最長時間
通常情況下,問詢函需要上市公司在7日內進行恢復,如果超過7天沒有回復,就可以按默認情況處理。但是,如果問詢函中的相關問題解決難度較大可以向交易所申請延期回復披露。如果上市公司在問詢函回復時間內並未作出有效披露回應,也沒有向交易所申請延期,那麼該上市公司會被出具警示函。
在A股市場當中,被證監會發布問詢函通常是上市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或者是股票交易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規的情況或者現象,這時候交易中心就會發送問詢函給相關公司,是一種警告作用。要求上市公司補充相關信息,核實相關問題,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在股票市場中,被發問詢函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很多上市公司都收到過這個問詢函,它對股票價格並沒有絕對的影響,主要影響的是被發問詢函後給投資該股的投資者造成的情緒變化。如果市場持股投資者看到上市公司問詢時,投資該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出現投資信心不足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恐慌拋售該股,導致股票價格出現下跌,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會蒸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九條 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注冊。未經依法注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證券發行注冊制的具體范圍、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
(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
(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但依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人數不計算在內;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⑵ 股票年報都有問詢函嗎
如下所述不一定有問題。
年報問詢函已成為一些「問題」公司繞不過的一道坎。
「年報無疑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信息披露文件之一,也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監管部門一直非常重視對上市公司年報的事後審核,向上市公司發出審核問詢函件,本身即是重要的監管措施;
要求公司回復有關問詢內容並予以公開,既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也給了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深入了解公司的機會。
(2)股票非公開發行提出問詢函擴展閱讀;
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對公司年度報告中應披露的信息作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年度報告正文主要內容包括:
(1)公司簡介;
(2)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
(3)董事長或總經理的業務報告,其中包括公司經營情況的回顧、對實際經營結果與盈利預測的重大差異的說明、對前次募集資金的運用情況的說明、新年度的業務發展規劃等;
(4)董事會報告,其中包括董事會工作摘要、股票與股東、董事、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報告等;
(5)監事會報告;
(6)股東會簡介;
(7)財務報告,包括審計報告、財務報表、財務報表附註;
(8)公司在報告年度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及其披露情況簡介;
(9)關聯企業:
(10)公司其他有關資料。
⑶ 問詢函是利空還是利好
票交易過程當中的問詢函是證監會的正當的一個行使權利的過程,基本很多股票都會有這個問詢函特別是在一些股價波動或者是有重大消息未披露或即將披露的時候。
那麼究竟屬於利好,還是利空很難講,因為針對不同的股票會有不同的方式。如果是普通的問詢函,那麼既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只是一個平淡的消息。
而如果是涉及到造假或者是賬務營收等方面的問詢函。那可能會是一個大的利空。
而如果是對重組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問題,問詢函只是正常的一個履行職權的過程,構不成利好利空。
⑷ 接到問詢涵的股價會如何,影響大不大
只有是上市公司股票,就會受到證監會的監管,而證監會一旦發現公司股票買賣反常,或許上市公司發作變故時,就會下發問詢涵,那接到接到問詢涵的股價會怎樣呢,影響大不大呢?
一般狀況下,上市公司接到問詢涵,股價就會跌落。那為什麼股價會跌落呢?這其實是問詢函發帝的背景決議的。買賣所發問詢函給股票公司,代表這個公司存在反常的信息發錶行為,或許是運營狀況呈現了反常。
真實形成股價跌落的原因並不是問詢函,而是股民的心思和心情要素。或許投資者短期內不太看好該公司,或許是上市公司的成績方面不達預期等等要素都會形成股價跌落。而問詢函則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許多上市公司都收到過這個問詢函,可是問詢函往後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有漲有跌,所以並不能將問詢函和股價跌落聯系起來,以為它是形成股價跌落的主要原因。
究竟股市裡所有的股票,沒有一家公司的股價僅僅漲不跌的,就連騰訊控股也遇到了股價跌落的狀況。但是,股民的心態是不同的。假如股民以為這個問詢函是該公司破產的痕跡,並以為他們的股票將被凍住,然後呈現了團體兜售股票的行為,那麼必然形成股價大幅跌落。那反之假如股民共同看好該股,在收到了問詢函之後,不但不出售手中持有的股票,反而持續很多買進該股的話,股票的價格便是另外一番現象了。
當然總的來說上市公司收到問詢函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企業來說不但需求自查,還要面對市值大幅蒸騰的狀況。而對於持股股民來說這也是一個利空音訊了,通常狀況下表明該股在一段時間內價格會持續跌落,所以小散用戶收到音訊後,應該進行及時止損操作。
當然假如股民用戶持續看好該股票公司的未來價值的話,還是能夠持續持有該股的,縱觀收到問詢函後個股的前史走向,發現基本上都是前期跌落,然後後期又會上漲回來的,並且有些個股後期發力後股票價格會遠遠超出跌落前的價位。
⑸ 定增問詢函回復後多久獲批
法律分析:公司與相關中介機構將按照審核問詢函的要求,對問詢函中的相關問題進行逐項落實後,通過臨時公告方式及時披露對問詢函的回復。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尚需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並獲得中國證監會作出同意注冊的決定後方可實施,最終能否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獲得中國證監會作出同意注冊的決定及其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根據該事項的審核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零四條 本法和公司章程規定公司轉讓、受讓重大資產或者對外提供擔保等事項必須經股東大會作出決議的,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股東大會會議,由股東大會就上述事項進行表決。
第一百四十八條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⑹ 接到問詢函的股額後,一般來說會有什麼影響
這其實是買賣雙方向股票公司所發放問詢函。代表著公司有存在反常信息行為或者是運營狀況出現了異常。
情況下骨架跌落原因並不是因為問詢函。只要是此時上市發行股票就會受到證監會監管。將會發現公司股票買賣發生異常或者公司有異常變動,就會向該公司發放問詢函。這也是證監會對公司運營狀況監管一種有效手段。
一、股票跌落原因。
股票跌落原因並不是因為證監會發來外循環而導致股民心理和投資有影響。問詢函只是證監會一種有效監管手段。並不會影響股票市場。股民在投資中達不到心理預期,這些都是個人看不看好公司發展所導致現象。問詢函只是一種監管手段,很多上市公司都收到過證監會問詢函。這些並不能決定股票走勢。股票行情是根據市場走向還有股民投資信心決定。不能將問詢函和股價跌落串聯起來。股票有漲有跌屬於正常現象。
⑺ 延期回復問詢函一般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政府部門對於企業問詢函的恢復時間有所延期,並不都是企業存在問題所致,許多的是程序流程問題。
通常問詢函中的相關問題解決難度較大可以向交易所申請延期回復披露,這對股票價格並沒有直接性影響。
如果問詢函中是有關上市公司股東集體出售股票、股東有暗箱操作股票價格的嫌疑、上市公司有破產跡象的情況等,出現以上情況很有可能會導致市場持股投資者大規模拋售,從而使股票價格出現大規模的下跌。
通常情況下,問詢函需要上市公司在7日內進行恢復,如果超過7天沒有回復,就可以按默認情況處理。但是,如果問詢函中的相關問題解決難度較大可以向交易所申請延期回復披露。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在問詢函回復時間內並未作出有效披露回應,也沒有向交易所申請延期,那麼該上市公司會被出具警示函。
在A股市場當中,被證監會發布問詢函通常是上市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或者是股票交易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規的情況或者現象,這時候交易中心就會發送問詢函給相關公司,是一種警告作用。要求上市公司補充相關信息,核實相關問題,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在股票市場中,被發問詢函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很多上市公司都收到過這個問詢函,它對股票價格並沒有絕對的影響,主要影響的是被發問詢函後給投資該股的投資者造成的情緒變化。如果市場持股投資者看到上市公司問詢時,投資該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出現投資信心不足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恐慌拋售該股,導致股票價格出現下跌,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會蒸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九條 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注冊。未經依法注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證券發行注冊制的具體范圍、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
(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
(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但依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人數不計算在內;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⑻ 寶能工資都發不起了,姚振華卻要花78億下注醬油「老二」
文 | 亓寧
編輯 | 楊潔
在不久前,寶能系又放出了新的「大招」。但隨之而來的,是市場上一片質疑之聲。
以廚邦、美味鮮品牌聞名的調味品龍頭中炬高新發布定增計劃,擬非公開發行2.39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77.91億元,其中70億元計劃投資一個300萬噸的擴產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其大股東中山潤田包攬了所有份額,將以現金認購非公開發行的股份。而中山潤田也是寶能系公司之一,實控人正是姚振華。
一紙公告出來,中炬高新立即站上了輿論風口。300萬噸的擴產項目,中炬高新將如何消納巨幅增長的產能?深陷欠薪、負債輿論漩渦之中的寶能系,又拿什麼來參與定增?姚振華作出這一決定,葫蘆里又賣的是什麼葯?
疫情期間,無論是消費市場還是資本市場都再一次意識到了食品飲料賽道的潛力。從地產、物流到文旅、金融、醫療,再到 汽車 ,有投資人士分析,身家千億的資本大佬姚振華,這一次或許是想趁股價低位拿下中炬高新更多控制權,通過擴產再造幾個「廚邦醬油」,甚至超越海天味業成為國內「醬油一哥」。
只是,姚振華的野心很大,面對的阻力也不容忽視。
在超市貨架上,消費者最熟悉的醬油品牌無非就那麼幾個,包括廚邦、海天、李錦記、千禾等品牌知名度都不算低,銷量一般也不會出現急漲急跌。去年疫情期間,市場更是見識了一波「大消費」的行情,消費、醫療成了為數不多的景氣賽道,一些頭部企業更容易逆勢而上。
A股的幾家調味品龍頭上市公司財報也都表現不錯。海天味業2020年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27.92億元,同比增長15.13%;凈利潤同比增長19.61%至64.03億元,增速雖然比疫情之前有所下降,但遠比尾部甚至腰部的企業「活得好」。同期,中炬高新也保持了23.96%的凈利潤增速,凈利潤達到8.9億元,逼近9億元關口;其毛利率也出現了明顯提升,賺錢能力甚至比疫情之前還好。
但二級市場往往不會那麼穩定。
就在公布定增方案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中炬高新就遇上了「活久見」的大跌行情。7月26日,中概股和港股巨震,拖累A股大盤也連續兩天深度重挫,消費板塊首當其沖。自春節以來火爆的抱團消費股集體迎來了大潰敗,白酒股最為「慘烈」,調味品企業也難逃「厄運」,股價紛紛跌回了一年前的水平。
7月26日,中炬高新漲停開盤後亦沒能逃過這波恐慌情緒,和今年1月的股價高點74.03元相比,中炬高新當日股價已累計下跌53%,市值蒸發了315億元;此後更是連續兩日重挫5%,股價一度觸及34.50元的新低。中炬高新也並不「孤單」。同期海天味業的股價也從年內高點168.12元跌到了107.80元的低點,跌幅接近36%,市值蒸發超過2500億元,千禾味業股價則從年內高點42.73元跌破23元,跌幅接近50%。
為了安撫公司的近6萬股東,今年4月2日,中炬高新公告稱,計劃以不超過60元/股的價格回購500萬到1000萬股股票,金額在3億元到6億元之間,所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7月16日,公司公告這筆回購完成,回購數量1438.80萬股,回購均價41.69元/股,耗資約6億元。
就在日前公布定增方案的同時,中炬高新又同時公布了年內第二次回購計劃,規模、金額與上次回購方案相當,價格仍是不超過60元/股。只是這次,公司計劃將回購所得股份注銷,這在資本市場往往被認為是提振股價、安撫股民更有效的回購方式。
但這也成了外界對中炬高新定增方案爭議的原因之一。根據公告,中炬高新此次定增非公開發行的價格為32.60元/股(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不僅比當時股價折價10%以上,而且比起兩次回購來,定價明顯偏低。不少中小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前腳高價回購,後腳低價賣股票給大股東,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
被「冒犯」的不僅是股民,就連「公募一哥」張坤都涉及其中。從去年開始,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就陸續出現在中炬高新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截至今年4月9日合計持有約74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比例達9.29%,比去年四季度末持倉合計增持了5350萬股。
因為基金公司買入單個公司總股份不能超過10%,所以張坤已經算是頂格買入。按照當時接近60元/股的加倉均價,張坤花費總成本約30億元,如今浮虧超過30%,虧損超過9億元。
不過,目前中炬高新已被「公募一哥」減持。8月1日晚間中炬高新披露的7月23日前十大股東名單顯示,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此外興全基金經理季文華管理的興全合豐三年持有相較一季度末也有退出。
根據公告,中炬高新會將這次募資中的70億元投資於陽西美味鮮食品有限公司的300萬噸調味品擴產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接近122億元。如果進展順利,公司將新增醬油、食醋、蚝油、醬類、復合調味料等產品的產能。
目前中炬高新的各大業務中,醬油的銷售額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64%左右,雞精雞粉、食用油分別佔比10%、12%左右,其他調味品佔比約14%。公司也在財報中提示,近年來蚝油、料酒、米醋、醬類等系列新產品發展勢頭迅猛。這無異於是暗示公司有意大力發展這些業務。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中炬高新確實已經受到產能制約。2020年,公司調味品的整體生產量約為69.73 萬噸, 銷售69.64萬噸,同期公司存貨只增加了1億多元。而在2015年到2020年間,公司營收從27.6億元增至51億元,接近翻倍;但同期存貨只從13.2億元增至16.8億元。而此前公司董秘透露,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6%。
但公司同時還立了一個目標:定增的擴產項目,預計達產後年銷售收入204億元、凈利潤51.6億元。
根據2020年財報,中炬高新全年實現了營收51.2億元,凈利潤8.9億元。這意味著,擴產項目實現後,帶來的凈利潤將是2020年的接近6倍。而即使是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其在2020年全年醬油類產量也只是273.92萬噸。300萬噸產能的項目達產後,中炬高新或許將一舉反超。只是,中炬高新想要「一口吃個胖子」,真的可行嗎?
這不僅遭到了股民們的質疑,7月26日,上交所向中炬高新下發了問詢函,也就此項目可行性發問。
在當前國內的調味品格局中,中炬高新的市場地位雖然僅次於海天味業,但卻也一直無法超越,被網友戲稱為醬油界的「千年老二」。根據華安證券的研報,目前海天味業在醬油市場佔有34%的份額,中炬高新只有9%,且時刻面臨千禾味業以及未上市的李錦記的「威脅」。
在海天獨大的格局下,二三梯隊的醬油企業很難量價齊升實現增長,拓展品類和差異化就成為它們重要的戰略方向。
擁有廚邦醬油和美味鮮兩大品牌的中炬高新也不甘示弱,試圖靠著廚邦「綠格子」包裝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主打「原產地、天然、安全」的標簽,期望打動更多的家庭消費者。截至目前,中炬高新的家庭消費零售收入貢獻超過70%。
但問題是,在國內家庭廚房支出中,調味品消費的佔比還不到2%。在目前的調味品市場上,餐飲是最重要的收入渠道,幾乎占據了整個行業一半的市場份額。而海天味業和李錦記來自餐飲渠道的收入,分別占總營收的60%和70%。
這也導致了幾大頭部企業在毛利率上產生了差別。最近3年,海天味業的毛利率分別為46.47%、45.44%、42.17%,千禾味業為45.74%、46.21%、43.85%,而中炬高新分別為39.12%、39.55%、41.56%。
中炬高新近年來也在加大餐飲市場的開拓力度。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餐飲渠道普遍具有高黏性、價格不敏感的特徵,對企業的吸引力大,但目前在餐飲行業,調味品領域已經有頭部品牌據守,易守難攻。
在餐飲渠道上已經失去先發優勢的中炬高新只能另闢蹊徑。為此,中炬高新不斷擴大自家的銷售隊伍、增加廣告投入,2020年公司的經銷商超過1400家,雖然與海天的7051家仍差距懸殊,但同比增速達到35%,同期海天增長率只有20%左右。2020年全年,中炬高新的銷售人員達到1620人,廣告宣傳費用超過了8600萬元,比2018年都實現了翻倍增長。
但即使如此,要追上海天,中炬高新還要下不少功夫。華安證券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廚邦觸及的用戶人數是1.31億,而同期海天已經觸及了5.66億人的舌尖。
AI 財經 社還注意到,2020 年,中炬高新的單位製造費用和人工成本分別是311元/噸、141元/噸,同期海天則為243元/噸、57元/噸。
回到中炬高新擴產項目的「宏大目標」上,中炬高新的銷售網路與製造、銷售成本能不能扛得住這沉甸甸的「夢想」?
有券商預測,接下來一段時間,受提價環境不利、上游大豆等原材料漲價等影響,包括中炬高新在內的調味品企業的業績可能要持續承壓。今年一季度,中炬高新的營收雖然增長了9.51%,但凈利潤卻下降了15.17%。
在7月25日的公告中,中炬高新就表示,將終止2015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公司2015年向相關部門申請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時,就由於屬於涉房地產企業的原因,沒能得到審批通過,這也成為兩名監事反對的主要原因。
中炬高新的全稱是中炬高新技術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本色」業務實際上並非調味品,而是與地產相關。中炬高新在財報中介紹稱,公司從1990年代初起就擔負起5.3平方公里的國家級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管理,經過近30年的開發,園區基本開發完畢,公司目前擁有園區內廠房、宿舍、商業配套等物業18.5萬平方米。
據悉,中炬高新旗下的岐江新城核心區域擁有1600畝優質商住土地,按周邊近期拍賣價估算,價值初步估計為170億元-340億元。
7月26日,中炬高新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其中也要求公司核實並披露,在房地產業務處置完成之前提出本次非公開發行方案的主要考慮及必要性,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的情形。
剝離地產已經是公司大股東們的共識。自不斷增持並在2018年接替中山火炬集團、逐漸掌控中炬高新控制權之後,姚振華就對這家醬油公司「很有想法」。姚振華是寶能系掌舵人,在「寶萬之爭」中曾被王石稱為「野蠻人」。在姚振華入主後,中炬高新提出了「聚焦 健康 食品主業,把公司打造成為國內超一流的綜合性調味品集團企業」的戰略定位,並設立了調味品主業「五年雙百」的發展目標,即營業收入過百億、年產銷量過百萬噸。今年5月,寶能系重要人物何華接棒陳琳成為中炬高新新任董事長。
在網上流傳一份中炬高新的調研記錄,其中表示,此次定增,大股東中山潤田與二股東中山火炬之間一度頗有分歧。對於二股東中山火炬而言,它更希望在定增前先解決地產資產問題;同時,它也期望擴產項目放在中山火炬和陽西縣合作的中山產業園中,中山可以分一半的稅收。而這也意味著,如果失去了二股東的支持,要通過該定增方案,姚振華目前可能至少需要持有公司20%股份的中小股東支持。
而另一個問題是,中山潤田如果能通過出售地產業務獲得足夠資金擴產,為何還要定增募資?
這份調研記錄中透露,大股東是想增加控制權;而更多的資金也有利於進行收購、兼並等資本運作,或者用於渠道和品牌營銷。
當前股權信息顯示,姚振華的寶能集團持有控股資本平台鉅盛華67.4%股份,鉅盛華百分之百控股中山潤田,後者作為中炬高新控股股東持股25%。如果此次定增順利進行,中山潤田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42.28%。
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山潤田持有中炬高新的1.99億股中,有近8成處於質押狀態。而「轉型造車」的姚振華,卻已深陷於欠薪、裁員、巨額負債的負面輿論中,耗資千億的寶能 汽車 多年來也無法實現量產,旗下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觀致 汽車 也銷量不斷下滑,還密集成為被執行人,截至目前被執行金額仍超過257萬元。
7月12日-13日,寶能系投資平台鉅盛華旗下公司債「21深鉅01」接連下跌觸及臨停。此前,大公國際將鉅盛華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列入信用觀察名單」。大公國際認為,鉅盛華股權被質押比例高,子公司前海人壽風險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且仍面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
截至2020年末,寶能投資集團已質押80.81億股鉅盛華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數量的73.54%,同期鉅盛華總資產為5259.66億元,總負債為4309.7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1.94%。從債務結構來看,鉅盛華有息債務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內和1-2年,二者合計佔全部有息債務的比重超過60%,賬上現金卻捉襟見肘。
也由此,市場對中炬高新的定增方案一片質疑之聲。現在的寶能系,又能籌集多少資金參與中炬高新的認購?如果中炬高新真的能夠獲得寶能系「輸血」,姚振華又將如何向欠薪的寶能員工進行解釋?
但不管怎麼說,在7月27日,包括長城證券、國信證券、中信證券等都給予了中炬高新買入或增持評級。中炬高新能否翻身破局、向「大哥」海天味業發起挑戰,還要看姚振華接下來的操作。
⑼ 證監會發出的問詢函在哪裡可以全部查看
可以去「巨潮資訊網」查詢相關公司的問詢函。
按照官網流程進行即可查詢所有的問詢函。
上市公司收到詢問函一般是不存在利空利好的關系,只是一個走程序問題。在A股市場當中,被證監會發布問詢函通常是上市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或者是股票交易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規的情況或者現象,這時候交易中心就會發送問詢函給相關公司,是一種警告作用。要求上市公司補充相關信息,核實相關問題,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在股票市場中,被發問詢函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很多上市公司都收到過這個問詢函,它對股票價格並沒有絕對的影響,主要影響的是被發問詢函後給投資該股的投資者造成的情緒變化。如果市場持股投資者看到上市公司問詢時,投資該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出現投資信心不足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恐慌拋售該股,導致股票價格出現下跌,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會蒸發。
交易所公開發出問詢函,上市公司進行回復並公開披露,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投資者可以藉助交易所的專業優勢,增加對上市公司的了解;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可以詳細陳述自己的業務情況,而一些「問題」公司的遮掩手段也將在此過程中無處遁形。
通常情況下,問詢函需要上市公司在7日內進行恢復,如果超過7天沒有回復,就可以按默認情況處理。但是,如果問詢函中的相關問題解決難度較大可以向交易所申請延期回復披露。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在問詢函回復時間內並未作出有效披露回應,也沒有向交易所申請延期,那麼該上市公司會被出具警示函。
關注函一般起到提示督促作用,需要上市公司運營本身依法依規,認真和及時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比如上市公司股價出現較大波動時,證監會就可以下發關注函,這時上市公司回復波動原因即可。
⑽ 非許可類重組問詢函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1.如上市公司未按規定編制重組方案或違反《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交易所可發函要求公司說明;公司需完整披露交易所有關問詢函件。許可類資產重組 第十三條自控制權發生變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購人及其關聯人購買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達到100%以上的,除符合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四十三條規定的要求外。主板(含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對應的經營實體應當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且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32號)規定的其他發行條件;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屬於金融、創業投資等特定行業的,由中國證監會另行規定。
法律依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之外購買、出售資產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資產交易達到規定的比例,導致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資產、收入發生重大變化的資產交易行為(以下簡稱重大資產重組)。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應當符合本辦法的規定。上市公司按照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發行證券文件披露的募集資金用途,使用募集資金 購買資產、對外投資的行為,不適用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