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三季度股東大幅增持的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三季度股東大幅增持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1-14 21:20:33

❶ 近期股市有哪些公司大股東增持

深長城、鄂武商A、海虹控股等。
增持計劃:早在股改之初,大股東增持流通股主要是出於穩定股價的考慮。而隨著控制權之爭的不斷涌現,以鞏固控制權為目的增持計劃也逐漸增多。一些實力雄厚的大股東,採取了一步到位,確保了絕對的控制權。

❷ 股東增持的股票有哪些

股東增持的股票有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晶鑫葯業、海瀾之家等因固定增持而停止增持。公司並增加職位。上市公司大股東大規模增持股份,一般選擇在股市低迷時期,以顯示對公司未來業績的信心,提振二級市場股價。但在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後,大股東往往以1億元以上的現金從二級市場買入股票,表面上看有些任性。如果上市公司發布大股東增持股份的公告,則意味著大股東對公司股份更加看好,增持。大股東增持總體上對公司股票有利,將普遍帶動股價上漲。
拓展資料
1、增持是控制上市公司股份的部門或機構購買上市公司流通股以增加其持股比例的一種行為。增持是上市公司股東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增加所持股份數量的行為。企業對職工購買或持有企業股份給予一定的優惠或經濟援助,並對持有股份的職工給予獎勵的制度;或者企業給予高級管理人員優先認購企業股份的制度。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的責任感,保證企業的人才。
2、股票市值是股票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股票市場價值是通過股票市場上買賣雙方的競爭性交易形成的。是買賣雙方都認可的交易價格。決定和影響股票市值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股票面值、凈值、真實價值以及市場供求關系等。一般來說,股票市值是在市場供求變化中形成的,以股票的面值和凈值、真實價值為基礎。其中,股票價值、真實價值和股票市值的變化方向相同。凈值和真值上漲的股票市值必然上漲;市場供求關系主要是指資金的供求關系和股票本身的供求關系。比如市場上的資金供給比較充足,買股票的資金動力強,股票市值就會上漲;反之,如果股市資金供應緊張,資金需求增加,買入股票的資金力量減弱,賣出股票的人數增加,股票市值就會下跌。

❸ 2010年大股東和高管大幅增持的股票有哪些

今年上半年大股東出手最大的當屬長江電力,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增持了20992.02萬股,增持市值達27.09億元,其中今年1月增持10985.31萬股,增持市值為14.28億元;第二次是5月增持10006.71萬股,所用資金約13.44億元。
其次是中金嶺南的公司控股股東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及一致行動人廣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根據增持數據計算,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廣晟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共耗資6.56億元,增持了中金嶺南2%的股份,增持數量3169.77萬股。
其次是國電電力大股東增持資金約5.4億元,今年上半年增持數量為8153.91萬股。
還有青島海爾、上海金陵、海螺水泥、海南椰島、飛樂音響、方大炭素和美欣達等公司大股東及高管上半年增持市值超1億元。

❹ 這三年連續增持的股票

1、連續增持的,目前主要是銀行股,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

2、其他行業連續幾年增持的,幾乎都在12個月後(增持後6-12月內一般禁止減持)實施減持了。大股東持股不可能永久不變的,往往是在市場低迷時期增持不超過總股本的2%,然後在股市上漲時賣出去一部分。

3、2014年9-10月期間,2015年4-6月期間,很多上市公司大幅減持,都創造了歷史記錄。

❺ 社保證金匯金調倉動向曝光 集中持有金融板塊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全部披露完畢,證金、匯金和社保基金的調倉換股路線也逐漸曝光。其中,金融板塊依然被證金和匯金集中持有;社保基金方面,京東方A遭大幅減持,貴州茅台則被再次加倉。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A股估值不斷修復,再加上年底滬倫通的開通,如果結合可持續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分析,金融、消費類資產的投資價值並不悲觀,可中長期看好。

集中持有金融板塊

數據顯示,據上市公司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統計,證金三季度末持有464隻個股,比二季度末增加55隻,增幅13.45%;持股市值為6336.91億元,比二季度末減少1284.11億元,減幅16.85%。匯金三季度末持有949隻個股,比二季度末小幅減少16隻;持股市值為3018.14億元,比二季度末小幅減少23.58億元。

從具體持股來看,金融板塊被證金和匯金集中持有,中國平安為雙方第一大重倉股,證金、匯金持股市值分別為374.41億元和331.40億元,但證金三季度減持3.49億股。證金公司持有市值前十大個股中,除了中國石化和中國神華,其餘均為金融股,如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國人壽、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等;匯金公司前十大重倉股除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太保等金融股,還持有貴州茅台、萬科A和格力電器。

證金三季度末持有的464隻個股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持股量較二季度末增持的個股為166隻,佔比35.78%;三季度減持的個股有119隻,佔比25.65%;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60隻,佔比12.93%。與二季度末相比,退出的個股有5隻,分別是永鼎股份、東方電纜、南京醫葯、四川路橋和民生銀行。增持個股中,對中國重工和農業銀行增持數量最多,均超過1億股,對華能國際、中國石化、包鋼股份、TCL集團等8隻個股的增持量也都超過了5000萬股。新進個股中,持股市值最大的是海航控股,達10.27億元;其次是京東方A、金發科技、金風科技和網宿科技,均超2億元。

匯金三季度末持有的949隻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中,持股量較二季度末增持的個股為18隻,減持的個股有5隻,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26隻,退出的個股有42隻。增持個股中,對晨鳴紙業的增持數量最多,達2006.90萬股,對振華重工、立訊精密、陝國投A、三聚環保等6隻個股的增持量也都超過1000萬股。新進個股中,持股市值最大的是萬科A,金額達46.06億元;其次是老闆電器、新華聯、北訊集團和華數傳媒,均超5000萬元。

社保前十大重倉股變動不大

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社保基金合計持有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的證券數量561隻,較上期增加3隻,持股市值2141.73億元,較上期減少145.05億元。其中,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個股96隻,新進社保基金組合數較多的個股有柳鋼股份、杉杉股份、大族激光等;剔除股票93隻,包括「全國社保基金401組合」從中國石化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退出,「全國社保基金414組合」從寧德時代前十大流通股中退出。

從持倉市值來看,三季度社保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變動不大,農業銀行依然是第一大重倉股,持股數量為97.79億股,持倉市值為44.09億元,其次為交通銀行、中國核電。

從行業來看,社保基金三季度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個股較多的行業主要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及零售業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社保基金101組合」三季度再次出現在貴州茅台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持股數量262.99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21%,貴州茅台也是社保基金三季度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的股票中市值最高的個股。2017年四季度該組合從貴州茅台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退出,2017年三季度末該組合持有貴州茅台471.84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38%。

二季度被社保基金加倉的京東方A,三季度卻遭到大幅減持。「全國社保基金101組合」退出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該組合曾在二季度大幅加倉,持股數量為3.35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96%。社保基金減持較多的還有美年健康、小天鵝A、寧波銀行等。另一方面,三一重工、海瀾之家和紅旗連鎖等個股三季度則是社保基金重點加倉的對象,表明大消費和製造行業依然受寵。

金融板塊估值處低位

工銀精選金融地產混合基金經理表示,大盤銀行股、保險股能夠持續實現每年15%的凈資產增長或者15%-20%的內含價值增長,即使考慮經濟增長放緩、利率市場化沖擊等影響,盈利模型顯示中國上市銀行板塊平均ROE水平中長期仍有望保持在10%以上水平。估值和股息方面,現階段銀行、保險、地產和券商,無論是從PB/ROE國際橫向對標還是從歷史估值對比均處在低位,同一公司港股折價水平平均在25%左右。如果結合可持續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分析,當前位置對於金融類資產投資價值並不悲觀,中長期看絕對收益值得看好。

此外,對保險行業而言,從行業比較角度分析屬於少有的短中期邊際增長向好且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板塊。參考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保險行業歷史發展經驗,中國保險行業仍處在快速增長的中段,高質量代理人增長、保險深度提升等空間仍較大。而伴隨近幾年國內保險行業監管環境改善,保險產品結構優化明顯,保障類產品佔比顯著提升,保險行業的消費屬性進一步凸顯,增長的可持續性更強。

巨澤資本董事長馬澄認為,就保險、銀行、券商板塊而言,其自身估值都處於歷史低位,隨著A股估值不斷修復,下滑邊際效應大大減弱,再加上年底滬倫通的開通、股權質押問題的陸續解決和借殼重組的松綁,這都對券商板塊形成直接利好,看多四季度的大金融行情。

某私募基金研究員認為,目前許多銀行股都已經跌破凈資產,這時候買入從中長期看有望實現較好收益。不過,該研究員表示,從市場的賺錢效應看,目前很多優質的中小創股票被顯著低估,隨著市場信心的逐步恢復,這些業績增長確定性強的股票彈性更高,更值得布局。

香港某私募行政總裁表示,對大眾消費品包括廣義的醫葯比較關注。中國擁有大體量的消費人口,未來某些消費類細分行業有望跑出一兩個龍頭。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❻ 巴菲特為何買蘋果股票

據國外媒體報道,股神沃倫巴菲特去年開始大量買入蘋果股票,持股數量在今年二季度結束時已超過了1.3億股。最新公布的文件顯示,巴菲特三季度又增持了390萬股的蘋果股票,所持蘋果股票已超過了1.34億股,目前市值高達232億美元。

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11月14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今年三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增持了390萬股的蘋果公司股票。

此前公布的文件顯示,今年二季度結束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蘋果公司股票為1.302億股,三季度增持390萬股後,就意味著其持有的蘋果公司股票已達到了1.341億股。

周二美國股市收盤時,蘋果股價為173.08美元,按這一價格計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1.341億股蘋果股票,目前市值高達232億美元。

雖然巴菲特現在持有1.341億股的蘋果股票,但多年前他曾說過他不碰科技股,買入蘋果股票也是去年才開始的事。

去年一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首次買入蘋果公司股票,當時買入了980萬股,平均買入價為109美元。在2016年年底,巴菲特開始大舉增持蘋果股票,年底時增加到了6120萬股。而在今年2月份,巴菲特在接受采訪時又透露,其持有的蘋果股票在年初蘋果發布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之前已經翻番,超過了1.3億股。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巴菲特三季度增持蘋果股票的具體時間,但其買入價比此前要高得多。從7月份到9月份的三季度,蘋果股價最低是7月3日的143.5美元,最高則是9月1日的164.05美元。從2016年年初到2017年1月31日蘋果發布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這一段時間,蘋果股價最高時僅有121.35美元,而今年三季度的最低價,也比此前巴菲特買人蘋果股票時的最高價高出了22.15美元。

由於巴菲特在三季度就已經增持了390萬股的蘋果股票,在11月16日蘋果派發股息時,其分到的也會更多。在11月2日發布的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中,蘋果董事會公布的派息計劃是每股0.63美元,派息的對象是11月13日收盤前持有蘋果普通股股票的股東,具體的派發時間為11月16日。

巴菲特在三季度就已經增持了390萬股的蘋果股票,增持時間在蘋果派發股息規定的11月13日之前,因而在發放股息之列,這390萬股能收到245.7萬美元的股息。這樣在周四蘋果派發股息時,巴菲特持有的1.341億股蘋果股票,就能分到8448.3萬美元的股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份蘋果發布2017財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之後,蘋果董事會就曾宣布派發股息,當時派發的股息與11月份一樣,也是普通股每股0.63美元,在8月17日就已經派發,當時巴菲特收到的股息也有8000多萬美元。

不過,同分到的股息相比,巴菲特買入蘋果股票後,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更大。目前蘋果股價為173.08美元,巴菲特最初買入的980萬股蘋果股票,平均買入價為109美元,比目前的股價要低64.08美元,這一部分市值增加了6.28億美元。

三季度買入的390萬股,保守估計,市值也增加了3522萬美元。餘下部分的買入時間在2016年年底到2017年1月31日之間,即使按照2016年年初到2017年1月31日之間最高的121.35美元計算,市值也增加了62億美元。如此算來,巴菲特持有的蘋果股票,如果現在全部賣出,收益將不低於70億美元。

❼ 廣發證券三季報中股東人數為什麼大幅增加

一般我們認為股東人數越多,人均持股數越少。相反,股東人數越少,人均持股數越多。
但增發就會出現這種異常情況。如公開增發,配股等。
股民手裡的股票數量不變,但每股含權被稀釋,所以就會出現人數增加了,籌碼也更為集中了。
如非公開發行(定向增發):大股東以及有實力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大投資人可以以接近市價、乃至超過市價的價格。可能會先打壓,壓低股價,大股東參與增發,發行價低,可以低價拿股。發行後,股價拉升,大股東賣掉以前的存量股份,賺價差。

❽ 超跌的光伏概念:股東增持超2000萬股,光伏龍頭

指數依託20均線呈現深V反轉,但是結合收盤情況來看也僅僅是反抽而已,同時成交量也沒有出現有效的放大,這個位置預計還是震盪整理的走勢結構。目前最大的變數就是流動性的變化,之前的市場明顯是流動性寬松背景下的情緒溢價,未來一旦流動性收緊,這些高位的品種會繼續調整,所以後期還是要重點關注成交量的變化。當然,我個人對於年後的行情還是一個積極的態度。

此時,提示兩點思路:

1、 布局年後的話,關注方向還是在光伏、新能源 汽車 ;

2、 布局年前的話,關注白酒、軍工和滯長醫葯;

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你要明白板塊輪動的原則,這很類似於學校要舉辦一場比賽,班主任要選一名同學去參賽,那麼班主任的第一選擇肯定是學霸,如果說學霸參加不了,那就只能選擇第2名,第2名如果說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也不能參加,那就只能選擇第3名。

同樣的邏輯看當下的市場,當前市場中最潛力最大的自然是光伏和新能源 汽車 ,如果說光伏和新能源 汽車 漲幅過大需要一個短期的調整,那麼此時資金可能會選擇第二或者第3名。那如果說光伏和新能源 汽車 回調到了一個合理的價位。又會重新被資金選擇。

梳理案例如下(討論非推薦):

東方日升

光伏龍頭,光伏組件業務處於光伏行業全球領先地位;截至2019年末,公司光伏組件年產能為11.1GW。2020年三季度股東增持超2300萬股;

光威復材

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企業,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主力供應商;公司主營的碳纖維是各類軍、民裝備最重要的候選材料之一,是國防裝備的關鍵材料;19年通過國軍標體系現場審核,獲得復合材料學會"軍民融合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創新獎";

濰柴動力

重型卡車在國內重卡行業位居第一陣營,在大功率發動機、重型變速器、重型車橋等領域長期保持領先地位;

以上觀點不作為買賣依據,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