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濟神州是什麼股
百濟神州(688235),發行價格(元/股)192.60,上市地點: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葯物,以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和提高葯物可及性。公司廣泛的葯物組合目前包括40多款臨床候選葯物,通過強化公司自主競爭力以及與其他公司開展合作。
公司本次發行採用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網下向符合條件的投資者詢價配售和網上向持有上海市場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憑證市值的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百濟神州股票十大股東擴展閱讀
百濟神州產品服務
2018年12月,在ASH大會上,百濟神州公布了兩項zanubrutinib的臨床研究數據。在一項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的關鍵性2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們評估了zanubrutinib作為單葯治療中國患者的潛力。獨立評審委員會的分析表明,該葯物的總緩解率(ORR)為83.5%(71/85),其中完全緩解率(CR)為58.8%,部分緩解率(PR)為24.7%。在另一項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展的1期臨床試驗中,zanubrutinib作為單葯治療多種B細胞亞型淋巴瘤。研究者評估的結果表明,該葯的ORR為88.9%(40/45),其中CR為26.7%,PR為62.2%。
Lifirafenib,Lifirafenib(BGB-283)是一款新型具有RAF單體和二聚體抑制活性的在研小分子激酶抑制劑。Lifirafenib已在臨床前模型、攜帶V600E型BRAF突變及非V600E型BRAF突變癌症患者、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和KRAS突變型子宮內膜癌患者中都展現出抗腫瘤活性。公司正在開發其作為單葯或聯合用葯治療MAPK通路有突變的癌症的一期臨床試驗,包括第一代BRAF抑制劑無效的BRAF基因突變型和KRAS/NRAS基因突變型癌症。
❷ 高瓴資本重倉的百濟神州闖A股,6年虧損124億,曾遭機構做空
文 | 楊萬里
又一家葯企巨頭擬回A股上市。
近日,百濟神州公告稱,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在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主要出於公司業務及戰略發展的考量」。
如果百濟神州成功登陸科創板,它將成為第一家同時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本土葯企。
百濟神州在美股市場和港股市場表現較好,被資金追捧的原因是明星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持股以及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然而,百濟神州也被外界爭議,主要是公司業績持續虧損,6年間累計虧損約124.6億元。業績虧損背後又與高研發投入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9月,百濟神州曾遭做空機構狙擊。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質疑公司造假,一度引發股價暴跌。
時隔一年後,如今百濟神州向A股IPO發起沖刺。按照以往規律,若上市大概率會被市場炒作。但沒有基本面支撐,估值也難以被「故事」支撐。
回顧百濟神州的上市歷程,公司於2016年2月份以24美元價格在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累計漲幅超10倍。2018年8月,百濟神州又以108港元價格在港股上市,目前在港股累計漲幅超50%。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一個原因是高瓴資本為公司股東。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大部分被重倉的個股皆受投資者追捧。
高瓴資本三季度美股持倉數據顯示,百濟神州位列其第二大重倉股。實際上,高瓴資本一直重金押注百濟神州,從2015年至今,連續8次不斷投資該公司。今年7月份,百濟神州定增1.46億股票,募集資金20.8億美元,高瓴資本就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二個原因是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目前,百濟神州已有兩款產品實現商業化,分別為PD-1葯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
百澤安於去年年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今年4月,經國家葯監局的批准,該產品適應症擴展到尿路上皮癌(比如膀胱癌)。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澤安在華產品收入為4994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這意味著,百澤安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另一款產品百悅澤於去年11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有 財經 媒體分析稱,它是 歷史 上第一個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得到美國FDA批準的抗癌新葯。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悅澤在華和在美的產品收入為1566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同樣,百悅澤也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百濟神州的研發能力確實強,百悅澤(澤布替尼)雖然銷售額並不高,但卻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的中國抗癌葯,這也是支撐近兩年它股價大漲的重要原因。
百濟神州雖然是資本市場的明星公司,也一直被投資者爭議。外界聚焦點在於該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美股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虧損1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7億元),同比增加約100.45%。
百濟神州對此表示,主要系臨床試驗費用和研發費用的顯著上漲。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的研發投入高達9.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5億元),超過A股葯企龍頭恆瑞醫葯逾20億元。
一般而言,創新葯企都以研發導向為主,「燒錢」是一大特徵,百濟神州正是符合。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研發投入分別為 2186萬美元、5825萬美元、9803萬美元、2.69億美元、6.79億美元和9.273億美元,6年間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為20.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4億元)。
高研發投入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828萬美元、5710萬美元、1.192億美元、9311萬美元、6.738億美元和9.486億美元。合計看,百濟神州6年累計虧損約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6億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投資者更看重市場估值差異所帶來的收益,而並非業績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即使百濟神州處於虧損狀態,投資者仍然會追捧。
我們關注到,在2019年9月5日(美東時間),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對百濟神州發布做空報告,直指百濟神州涉嫌偽造近60%的銷售額並捏造了超過1.54億美元的收入。
做空報告發布當日,百濟神州在美股大跌6.78%,市值蒸發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3億元)。
到了9月6日下午,百濟神州回應稱,該報告的指控「失實、毫無依據且具誤導性」。但是,當日百濟神州股價再次下跌7.95%。
作為明星葯企,如果百濟神州成功回A股上市,可能會被資金炒作。但投資者也得警惕「過山車」行情。此前,回A的明星葯企康希諾和君實生物已上演類似一幕。
康希諾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477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元。之後,在一個月時間里,其股價最低跌至249.23元,跌幅高達47.7%。截至周三收盤,康希諾股價為378元,依然未超過前期高點。
君實生物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220.4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900億元。然而,由於業績持續虧損以及被自媒體公開質疑,其股價已跌破70元,總市值不到600億元。
股價最終由基本面決定。市場現在之所以追捧百濟神州,是對公司未來看好。如果業績不能落地,再好的「故事」也難以支撐公司的估值。
百濟神州能否成功過會以及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❸ 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學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開發創新、可負擔的葯物,以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和提高葯物可及性。公司廣泛的葯物組合目前包括40 多款臨床候選葯物,通過強化公司自主競爭力以及與其他公司開展合作,我們致力於加速現有多元、創新葯物管線的開發進程,希望能在2030 年之前為全球20 多億人全面改善葯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近 6000 人的團隊。
2021年8月5日,百濟神州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務業績。數據顯示,2021年Q2,百濟神州營收1.50億美元,同比增長128.5%;歸屬於百濟神州的凈虧損4.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3.35億美元。
拓展資料:
一、百濟神州企業業績:
1、2018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額為21億美元,收入為5420萬美元,費用為2.053億美元。
2、2020年3月3日,百濟神州公布了2019年年度財報,2019年百濟神州全年收入為4.28億美元,而2018年這一數據為1.98億美元,相較同比增長116%。
3、2021年8月5日,百濟神州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務業績。數據顯示,2021年Q2,百濟神州營收1.50億美元,同比增長128.5%;歸屬於百濟神州的凈虧損4.8億美元,同比擴大43.3%,上年同期為虧損3.35億美元。
4、截至2021年6月30日,百濟神州上半年營收7.56億美元,同比增長542.23%;歸屬於百濟神州的凈虧損4.14億美元,同比收窄40.79%,上年同期為虧損6.99億美元。
二、百濟神州企業融資:
1、2020年7月,百濟神州宣布,向特定投資者發行145,838,979股股票,每股價格為14.2308美元,發行總收入約為2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5.28億元)。
2、百濟神州的100億融資項目的認購方包括了,高瓴資本、貝克兄弟、安進公司,其中高瓴資本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的份額。
❹ 恆瑞醫葯至暗時刻,高瓴重回十大股東之列
文 | 安富建
六年來首度跌停!8月20日,恆瑞醫葯 (600276.SH) 迎來「至暗時刻」。
股價腰斬、公司裁員、基金出逃......曾經的「大白馬」和「醫葯一哥」,已屈居邁瑞醫療 (300760.SZ) 和葯明康德 (603259.SH) 之後。
19日晚間,恆瑞醫葯披露2021年半年報,報告期內累計研發投入25.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48%,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高達19.41%,但 凈利潤卻近乎零增長,增速創下18年來新低。
8月20日開盤後,恆瑞醫葯股價多次觸及跌停,至上午11時,已被逾2.5萬手賣單封死跌停,收盤報48.46元/股,總市值3100億元。相比今年一度6000億的市值,已然腰斬。與此同時,網傳的安徽省臨床檢驗試劑採集會議紀要,令「器械茅」邁瑞醫療大跌17%。
受「葯茅」和「器械茅」影響,南微醫學 (688029.SH) 、萬孚生物 (300482.SZ) 、金域醫學 (603882.SH) 、通策醫療 (600763.SH) 等醫葯龍頭股紛紛跌超10%。
上市21年來,整體向上的恆瑞股價雖有起伏,但 這大半年來下行曲線之陡峭,前所未有, 「葯茅」何以至此?最近兩年,恆瑞接連失誤,利潤空間不斷縮窄,一如《財健道》半個月前所指出的:恆瑞醫葯無以容錯。半年報的風吹草動,即刻就在資本市場上引起一波巨浪。
仿製葯後路已斷,創新葯和國際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日前,63歲的孫飄揚重回董事長之位,被認為是挽救恆瑞醫葯的一線曙光。
01
集采不利
醫保談判失策
恆瑞醫葯之所以出現流年不利的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
據公司半年報顯示,受國家和地方帶量采購的影響,公司傳統仿製葯銷售下滑。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個葯品,報告期內銷售收入環比下滑57%。另一方面,主要產品卡瑞利珠單抗自2021年3月1日起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降幅達85%,加上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諸多問題,造成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環比負增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6月開展的第五批集采中,因恆瑞報價策略不當而釀成大錯,重磅產品碘克沙醇注射液和格隆溴銨注射液大意丟標,二者占公司營收合計達7.1%;其他中標產品的價格,與競爭對手相比差距懸殊而缺乏優勢,比如,中標量最大的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液報價158元,遠高於其他兩家 (241.8元和343.8元) 。
集采和醫保的重要性,對於制葯企業而言不言而喻。若稍有不慎,前期付出便可能功虧一簣。
卡瑞利珠單抗PD-1醫保談判已經失策,因此即將到來的醫保談判便尤為關鍵。
7月30日,271個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葯品名單對外公布,恆瑞醫葯、百濟神州各有3款新葯進入,系數量最多,且其中2款面臨直接競爭。恆瑞醫葯新葯包括PD-1單抗、PARP抑制劑。還有一款重磅新葯是化葯1類創新葯TPO-R激動劑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根據國盛證券測算,若能進入醫保快速放量,預計該葯品峰值銷售有望超過10億元。這輪的醫保談判,對於恆瑞醫葯而言,是必須抓住的救命稻草。
02
被推倒的多米諾「股」牌
自2000年上市以來,恆瑞曾跑出了百倍長牛的行情,甚至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最能抗跌的大藍籌之一——當時全年的股價跌幅也不過18.79%。2021年二季度,恆瑞單季度扣非凈利潤下滑,而上一次單季度利潤同比下滑,是在11年前的2010年第四季度。
但這一切早有預示。
恆瑞醫葯持倉基金上半年即已陸續出逃。截至6月30日,共有326隻基金披露持有恆瑞醫葯,合計持有2.36億股,環比上季度減少29.38%。相較一季度,北上資金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二季度減持股份約0.19億股,持股7.66億股,持股比例由12.26%降至11.97%,仍為恆瑞醫葯第3大股東;而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國基金因減持,甚至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
機構退場,散戶接盤,但不斷進場「抄底」的散戶已然被套牢。 據統計,恆瑞醫葯的股東數量大幅增長,尤其二季度增速超過60%。2020年末,恆瑞醫葯股東數量為28.18萬戶,至3月末,增長為36.76萬戶,增幅約30%。二季度末,恆瑞醫葯股東數量激增至61.01萬戶,較三月末增幅高達65.97%。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資本被動新晉成為恆瑞醫葯十大股東, 這或許是一個信號:資本市場仍然有大機構在看好恆瑞醫葯。高瓴資本自2015年12月左右開倉進場恆瑞醫葯,一年內曾兩次加倉。從恆瑞醫葯公開的十大流通股東數據來看,2016年三季度增持到2193萬股,去年2020年退出十大股東。時至今日,高瓴資本持股4046.19萬股,持股比例0.63%。
與之同時,亦有牛散告訴《財健道》,下個交易日即入場抄底。
03
裁員風波不斷
恆瑞何以絕地反擊?
8月20日,關於「恆瑞醫葯大幅度裁員」的信息在網上瘋傳,該甚至登上「東方財富」導讀欄。 此次裁員主要涉及仿製葯的醫葯代表,同時會增加創新葯的研發人員。有消息稱,恆瑞醫葯大刀闊斧的裁員,要將人數從3萬減到2萬。針對此事,恆瑞醫葯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稱,公司在半年報中對這件事情做了說明,「公司要集中資源做創新和對國際化進行運營改革」。早先,有恆瑞醫葯內部人士接受媒體采訪稱,「實際上,組織結構進化從今年6月份已經開始」。
新業務調整、大幅裁員,這些新招頻出的背後,站著恆瑞醫葯「大家長」、頭號靈魂人物孫飄揚。8月4日,孫飄揚正式重新出任董事長。它能否成為恆瑞的一劑強心針?仍然尚未可知。
財報數據顯示,恆瑞已在美國、歐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發團隊,主要成員均是來自羅氏、諾華、輝瑞、默克等知名葯企的中高層人才;23項國際臨床試驗正在推進開展,其中國際多中心Ⅲ期項目7項,並有10餘項研究處於准備階段,共啟動86家海外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主力產品卡瑞利珠單抗,則為恆瑞帶來首個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肝癌國際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組,並啟動了美國FDA BLA/ NDA遞交前的准備工作;另外還有多款產品實現全球同步開發。
這些海外項目能否盡快破局?這正在考驗孫飄揚的速度。
為突出恆瑞的持續創新能力, 本次半年報還披露了恆瑞創新葯收入和管線,創新葯實現銷售收入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0%,占整體銷售收入的比重為39.15%。和高研發投入一樣,恆瑞押注創新葯的本色未有絲毫改變。 雖然競爭愈發激烈,但研發、國際化、運營優化,以及孫飄揚的王者歸來,依舊是恆瑞的護城河。
1990年,32歲的孫飄揚臨危受命擔任廠長,挽救了一家賬面資金只有8萬元的小廠「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後來,他一手將其扶至「白馬股」醫葯龍頭的地位。 電影《至暗時刻》結尾,丘吉爾說: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尹莉娜對本文亦有貢獻)
❺ 百濟神州十大股東
你好,百濟神州十大股東名單如下,Amgen Inc,Baker Brothers Life Sciences,L.P.Gaoling Fund,L.P,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ompanyoyler Investment LLC,Capital International,Inc.,Hillhouse BGN Holdings Limited,667,L.P,JPMorgan Chase & Co.Roth IRA PENSCO。
拓展資料:
1、百濟神舟公司經營范圍如下:基礎葯物研發、臨床葯物研發、葯物研發、抗腫瘤新葯研發、抗腫瘤新葯臨床研發、小分子葯物合成研發、臨床生物標志物研發、葯物評價基因測序研發、基礎葯物研究與臨床醫學研究相結合的研發、小分子制劑的研發;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不涉及國有貿易經營的商品;涉及配額許可管理商品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手續。 (市場主體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按照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國家和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的項目。)
2、股東是指對股份有限公司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或者無限責任,並通過持有股份享受紅利和紅利的個人或者單位。向股份公司出資認購股份的股東,不僅享有一定的權利,還承擔一定的義務。股東的主要權利是:參加股東大會,對公司重大事項有表決權;選舉公司董事、監事的權利;分配公司利潤,享有分紅權;發出股票索賠;要求轉讓股份的權利;不記名股份變更為記名股份的請求權;公司無法經營並宣布倒閉、破產時,有權處分剩餘財產。股東權利的大小取決於股東所持股份的種類和數量。
3、股東的法律地位如下,在股東與公司的關系方面,根據公司法,股東享有資產收益權,依法參與重大決策和選任管理人。在股東關繫上,所有股東地位平等。原則上相同的股份享有相同的權益,但公司章程可以另行約定。這里要注意的事國有獨資公司由國家獨資,由國務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權同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職責投資者的。
❻ 百濟神州787235
2015.12.02,百濟神州有限公司科創板開啟新股申購,申購代碼:787235。根據發行結果公告,百濟神州此次科創板發行定價192. 60元/股,發行股份總數為普通股115,055,260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221.60億元;如超額配售選擇權被全部行使,則本次科創板發行的總股數為132,313,260股,募集資金可達254.84億元。
百濟神州,申購代碼:787235,申購價格:192.6元,申購上限:3.3萬股。公司內部關鍵能力包括自主研發、全球臨床開發和運營、在全球兩個最大的醫葯市場中國和美國建立商業化平台以及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高質量生產能力。公司利用中國豐富的臨床資源進一步推進新葯的全球開發進程,降低新葯開發的周期和成本;利用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豐富的臨床開發經驗和在中國建立的商業化平台,與世界領先的制葯和生物科技公司建立合作研發或授權許可關系,進一步豐富內部在研產品管線和潛在商業化產品組合,為公司持續增長提供新的動力,並以此開創特有的全球增長新模式。
1、百濟神州在科創板上市後將成為全球首家在港股(06160.HK)、美股(BGNE:NASDAQ)、A股(688235.SH)三地上市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截至12月1日,百濟神州港股報收213.400港元/股,美股報收347.53美元/股,公司總市值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2、百濟神州發布通知布告稱,刊行人以及聯席主承銷商於2021年12月3日(T+1日)上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路778號紫金山年夜旅店四樓集會室海棠廳進行本次刊行網上申購搖號抽簽典禮。搖號典禮依照公然、公允、公正的原則進行,搖號進程及成效已經經上海市東方公證處公證。網上搖號中簽成效以下:末「4」位數:2069,7069,3951;末「5」位數:09207,29207,49207,69207,89207;末「6」位數:389763;末「7」位數:2413241,4413241,6413241,8413241,0413241。凡介入網上刊行申購百濟神州股票的投資者持有的申購配號尾數與上述號碼不異的,則為中簽號碼。
❼ 百濟神州:擬於科創板上市,預計2021年上半年完成
11月16日,百濟神州(06160.HK)發布早間公告,董事會於11月15日(美國東部時間)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並將該等股份於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
根據公告,百濟神州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不超過緊接該等發行前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項下擬發行及配發的人民幣股份數目之和的10%。根據中國適用法律法規,可授出涉及不超過初始發行人民幣股份15%的有關數目人民幣股份的超額配股權。相關人民幣股份均為新股份,且將不涉及轉換現有股份及美國存托股份。
對於款項的初步用途,百濟神州表示,經扣除發行開支後,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的所得款項目前擬用於本集團的主營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百濟神州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商業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開發及商業化用於治療癌症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及腫瘤免疫治療葯物。
百濟神州目前在中國大陸、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擁有4700多名員工,正在加速推動公司多元化的新型療法葯物管線。
在成立的第6年,2016年,百濟神州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兩年後的2018年8月8日,百濟神州登陸港交所,成為首個在美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中國生物醫葯公司。
今年7月13日,百濟神州還曾宣布,向主要股東發行145,838,979股新股,約占發行後股份總數的12.5%,購買價為每股14.2308美元,發行總收入約為20.8億美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凈收入為20.7億美元,這是目前全球生物 科技 領域內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
2019年財報顯示,百濟神州去年營業收入為4.28億美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16.28%。最新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業績顯示,截至 今年9月30日的九個月,百濟神州營收2.09億美元,同比下降43.78%,其中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其收入為 9108 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的5014 萬美元增長 81.6%,主要由百澤安在華和百悅澤在華及在美的產品收入支撐。
目前,百濟神州兩款自主研發的葯物,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正在美國和中國進行銷售、抗PD-1抗體葯物百澤安(雷利珠單 抗注射液)在中國進行銷售。此外,百濟神州在中國正在或計劃銷售多款由安進公司、新基物流有限公司(隸屬百時美施貴寶公司)以及EUSA Pharma授權的腫瘤葯物。
其中,澤布替尼屬於1類抗癌新葯,於今年6月2日在國內獲批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
11月13日收盤,百濟神州(06160.HK)報收173.4港元,漲幅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