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培訓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培訓

發布時間: 2023-01-04 00:16:10

『壹』 IPO上市輔導期要多久

公司在申請上市後,都需要進入一段上市輔導期,確保上市輔導的質量,提高擬上市公司的素質和規范運作的水平,一般上市輔導周期為3-12個月。

『貳』 簡要說明投資銀行在股票公開發行與承銷中的職責有哪些

投資銀行在股票中公開發行與承銷中的職責是從事以證券的承銷和交易為基礎性業務。
即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復雜的工作,需要各類相關專業中介提供協助。
是投資者和發行人之間的聯系紐帶,在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以便在上市工作中能充分配合,加快工作進度。
(2)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培訓擴展閱讀:
投資銀行在股票中及職責其職能詳情:
投資銀行是指從事以證券的承銷和交易為基礎性業務,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其它業務為經營范圍的金融機構。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即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復雜的工作,需要各類相關專業中介提供協助。其中投資銀行作為承銷商,是IPO市場最核心的金融中介機構,是投資者和發行人之間的聯系紐帶,在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具體來講,在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中,投資銀行作為承銷商承擔著以下方面的主要職責。
1、股票發行前的盡職調查,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指承銷商在股票承銷時。
以本行業公認的業務標准和道德規范,對股票發行人及市場的有關情況及有關文件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進行的核查、驗證等。
盡職調查的范圍主要包括:發行人的主要財務狀況、經營環境與風險、公司管理,以及股票市場環境與國家產業政策等方面的內容。
2、股票發行與上市的輔導,股票發行與上市的輔導指由擔任承銷商的投資銀行對擬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公司進行的規范化培訓、輔導與監督。
輔導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按照《公司法》和《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
建立規范的組織制度與運行機制,促進上市公司經營機制轉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行文件的准備。
股票發行准備階段最實質性的工作是由發行參與人准備招股說明書,以及作為其根據和附件的專業人員的結論性審查意見。
這是發行人向證券監管部門申請核准或注冊登記的必備材料。募股文件包括招股說明書在內總共有八項內容,涉及面廣,且製作要求嚴格,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文件准備是否完善准確直接關繫到發行人股票發行的成數。
投資銀行作為承銷商,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協助發行人全面、准確地編制好各類相關的發行上市文件。
尤其是「招股說明書」這一公司發行上市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文書,以便發行人的股票發行申請能夠順利地通過證券監管部門的審查核准。
3、確定股票發行價與穩定價格,股票發行定價是投資銀行股票承銷工作的關健一環,關繫到發行人、投資者和投資銀行三方的利益。
合理的發行價格需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發行人的經營業績及未來發展潛力、股票二級市場狀況等因素,是整個股票發行過程中專業性最強的一項工作。
發行定價過高,不僅會使投資者不願購買,股票發行不出去,影響到企業的籌資目標和公眾形象,定價過低又會導致發行人不能籌到盡可能多的低成本資金。
投資銀行作為專業機構,熟悉資本市場狀況,擁有豐富的市場信息,具備專業的定價技巧和經驗。
可以協助發行人確定一個合理的股票發行價格,以使發行人在實現最大融資規模的前提下保證股票全部能夠顧利地發行出去。
4、合理的發行定價只是確保了股票的順利發行,但股票上市後若價格大幅波動,遠遠高於或低於發行定價。
不僅會對發行人和投資者帶裹不利的影響,同時也有損於投資銀行在承銷市場中的形象,影響到其未來承銷業務的順利開展。
因而投資銀行的承銷工作並沒有隨股票發行的完成而結束,對公司股票上市後一定期間的價格表現,投資銀行仍然要承擔一定的穩定職責。
5、股票的銷售一般公開發行股票規模和募集資金數額較大,單靠發行人自己往往無法完成股票的銷售。
投資銀行可憑借其廣泛的網路,良好的客戶關系,幫助發行人將股票順利地售於投資者,並從中獲取相應的收益。

『叄』 上市輔導期要多久

上市輔導期要一年,輔導期從派出機構進行備案登記之日開始計算,至派出機構出具監管報告之日結束。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第四條輔導期限至少為一年。輔導期自輔導機構向輔導對象所在地的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報送備案材料後,派出機構進行備案登記之日開始計算,至派出機構出具監管報告之日結束。

(3)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培訓擴展閱讀: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第八條輔導對象擬或已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執業人員應在輔導機構的協調下參與輔導工作,輔導機構也可根據需要另行聘請執業會計師、律師等參與輔導。

第九條輔導機構至少應有三名固定人員參與輔導工作小組。其中至少有一人具有擔任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主承銷工作項目負責人的經驗。同一人員不得同時擔任四家以上企業的輔導工作。輔導人員應具備有關法律、會計等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較強的敬業精神。

『肆』 上市輔導到上市多久

大概3至12個月組織由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包括經理、副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東(或其法定代表人)參加的、有關發行上市法律法規、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和其他證券基礎知識的學習、培訓和考試,督促其增強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督促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初步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運作,包括制定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章程,規范公司組織結構,完善內部決策和控制制度以及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公司財務會計制度等等。核查企業在股份公司設立、改制重組、股權設置和轉讓、增資擴股、資產評估、資本驗證等方面是否合法,產權關系是否明晰,是否妥善處置了商標、專利、土地、房屋等資產的法律權屬問題督促企業實現獨立運作,做到業務、資產、人員、財務、機構獨立完整,主營業務突出,形成核心競爭力。
督促企業規范與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的關系,妥善處理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問題,建立規范的關聯交易決策制度。督促企業形成明確的業務發展目標和未來發展計劃,制定可行的募股資金投向及其他投資項目的規劃。協助企業開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准備工作。輔導機構和企業可以協商確定不同階段的輔導重點和實施手段。輔導前期的重點可以是摸底調查,形成全面、具體的輔導方案;輔導中期的重點在於集中學習和培訓,診斷問題並加以解決;輔導後期的重點在於完成輔導計劃,進行考核評估,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准備工作。聘請輔導機構。企業選擇輔導機構要綜合考察其獨立性、資信狀況、專業資格、研發力量、市場推廣能力、具體承辦人員的業務水平等因素。根據《證券經營機構股票承銷業務管理辦法》(證委發[1996]18 號) 的規定,持有企業7%以上的股份或者是企業前5 名股東之一的證券經營機構,不得成為該企業的保薦機構。
如果企業想使輔導機構與保薦機構合二為一,就不宜選擇上述不具備獨立性的證券經營機構擔任輔導機構。輔導機構提前入場。按規定,上市輔導應在企業改制重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後正式開始。但是,改制重組方案是企業發行上市准備的核心內容,是上市輔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果可能,輔導機構在與企業達成輔導意向後,就應及早介入企業發行上市方案的總體設計和改制重組的具體操作。

『伍』 上市公司首次發行股票的程序及需要報備的材料

股票發行上市程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頒布的規章、規則等有關規定,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應該遵循以下程序:
(1)改制與設立:擬定改制方案,聘請保薦機構(證券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改制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對擬改制的資產進行審計、評估、簽署發起人協議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設置公司內部組織機構,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取消了省級人民政府審批這一環節。
(2)盡職調查與輔導: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問題診斷、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學習上市公司必備知識,完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明確業務發展目標和募集資金投向,對照發行上市條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准備首次公開發行申請文件。目前已取消了為期一年的發行上市輔導的硬性規定,但保薦機構仍需對公司進行輔導。
(3)申請文件的申報:企業和所聘請的中介機構,按照證監會的要求製作申請文件,保薦機構進行內核並負責向中國證監會盡職推薦,符合申報條件的,中國證監會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申請文件。
(4)申請文件的審核: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申請文件後,對申請文件進行初審,同時徵求發行人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家發改委意見,並向保薦機構反饋審核意見,保薦機構組織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對反饋的審核意見進行回復或整改,初審結束後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前,進行申請文件預披露,最後提交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
(5)路演、詢價與定價:發行申請經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後,中國證監會進行核准,企業在指定報刊上刊登招股說明書摘要及發行公告等信息,證券公司與發行人進行路演,向投資者推介和詢價,並根據詢價結果協商確定發行價格。
(6)發行與上市:根據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方式公開發行股票,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辦理股份的託管與登記,掛牌上市,上市後由保薦機構按規定負責持續督導。

股票發行上市需要的中介機構

『陸』 一個公司的股票從准備上市到正式發行需經歷哪些過程

你好,根據《公司法》、《證券法》、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頒布的規章規則等有關規定,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需要經歷以下程序:
(1)盡職調查:企業首先聘請保薦機構(證券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各方中介機構針對公司的發展歷史沿革、業務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前期盡職調查,為企業診斷問題。
(2)改制與設立:擬定改制重組方案,保薦機構(證券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改制重組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對擬改制的資產進行審計、評估,簽署發起人協議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設置公司內部組織機構,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3)輔導與輔導備案: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對公司進行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學習上市公司必備知識,完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明確業務發展目標和募集資金投向,對照發行上市條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准備首次公開發行申請文件,並需通過當地證監局對輔導情況的驗收。
(4)申請文件的申報與受理:企業和中介機構,按照證監會的要求製作申請文件,保薦機構進行內核並負責向證監會盡職推薦;符合申報條件的,證監會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申請文件,並進行申請文件預披露。
(5)申請文件的初審:證監會正式受理申請文件後,由發行監管部對申請文件進行初審,並向保薦機構反饋審核意見,保薦機構組織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對反饋的審核意見進行回復或整改,更新原有的申請文件,發行監管部組織對申請文件召開初審會。
(6)發審委審核:申請文件初審後,提交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發審委由證監會的專業人員和證監會外的專家組成,每次發審委會議由7名委員參加,委員負責審議有關申請材料,在會議上進行問詢,對企業的發行申請發表審核意見並進行表決,表決投票時同意票數達到5票為企業通過發審會。
(7)核准:發行申請經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後,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根據發審委提出的意見落實有關會後事項,然後進行封卷工作,即將申請文件原件重新歸類後存檔備查,封卷並履行內部程序後,證監會將向企業下發核准批文。
(8)發行:獲得核准批文後即進入發行環節,企業在發行前,將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主承銷商(證券公司)與發行人組織路演,向投資者推介和詢價,並根據詢價結果協商確定發行價格(部分企業按規定可直接定價),並進行網上網下的公開發行。
(9)上市:根據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方式公開發行股票,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在登記結算公司辦理股份的託管與登記,掛牌上市,上市後由保薦機構按規定負責持續督導。
企業自改制到發行上市的時間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各階段的大致時間為:從籌劃改制到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需1年左右,規范的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間可以縮短;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進行盡職調查和製作申請文件,約需6個月;中國證監會自受理證券發行申請文件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作出核准、中止審核、終止審核、不予核準的決定。在實務操作中,由於申報企業較多,企業申報到上市時間可能會有所延長。

『柒』 事務所在上市輔導中都做些什麼工作

保薦機構主要負責的工作

保薦機構在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主要負責以下工作:
(1)協助企業擬定改制重組方案和設立股份公司;
(2)根據《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的要求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
(3)對公司主要股東、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進行輔導和專業培訓,幫助其了解與股票發行上市有關的法律法規,知悉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定義務和責任;
(4)幫助發行人完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明確業務發展目標和募集資金投向等;
(5)組織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製作發行申請文件,並依法對公開發行募集文件進行全面核查,向中國證監會盡職推薦並出具發行保薦報告;
(6)組織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對中國證監會的審核反饋意見進行回復或整改;
(7)負責證券發行的主承銷工作,組織承銷團承銷;
(8)與發行人共同組織路演、詢價和定價工作;
(9)在發行人證券上市後,持續督導發行人履行規范運作、信守承諾、信息披露等持續督導義務。

會計師事務所

股票發行上市必須聘請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有關審計和驗資等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1)負責企業財務報表審計,並出具三年一期的審計報告;
(2)負責企業資本驗證,並出具有關驗資報告;
(3)負責企業盈利預測報告審核,並出具盈利預測審核報告;
(4)負責企業內部控制鑒證,並出具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5)負責核驗企業的非經常性損益明細項目和金額;
(6)對發行人主要稅種納稅情況出具專項意見;
(7)對發行人原始財務報表與申報財務報表的差異情況出具專項意見;
(8)提供與發行上市有關的財務會計咨詢服務。

律師事務所
企業股票公開發行上市必須依法聘請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其主要工作如下:
(1)對改制重組方案的合法性進行論證;
(2)指導股份公司的設立或變更;
(3)對企業發行上市涉及的法律事項進行審查並協助企業規范、調整和完善;
(4)對發行主體的歷史沿革、股權結構、資產、組織機構運作、獨立性、稅務等公司法律事項的合法性進行判斷;
(5)對股票發行上市各種法律文件的合法性進行判斷;
(6)協助和指導發行人起草公司章程等公司法律文件;
(7)出具法律意見書;
(8)出具律師工作報告;
(9)對有關申請文件提供鑒證意見。

資產評估服務

配置專業機構和人員,為下列情形提供資產評估服務:
● 資產拍賣、轉讓、抵押、擔保、租賃;
● 企業兼並、出售、聯營、清算;
● 企業股份制改組;
● 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其它情形。

企業改制上市怎樣選擇中介機構

一、選擇券商等中介機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企業在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過程中,必須選擇有資格條件的證券公司(又稱保薦機構或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及評估師事務所開展專業服務,出具相關意見,並構成為發行上市申報材料的主要組成部分。
上市能否成功,上市進程快慢,一方面取決於企業自身素質,包括盈利能力、行業地位、規范運作等方面;另一方面取決於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態度、重視程度。有人講,中介機構的選擇對於上市工作而言相當於鐵路兩條鐵軌中的一條軌道,與企業自身的情況共同構成一條完整的鐵路,缺一不可。也有人說,選擇好的中介機構,等於上市工作成功了一半。可以說選擇到「合適」的中介機構是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這項工作是後續一切工作的基礎。
企業改制並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是一項系統工程,專業性要求很高。對許多企業而言,是第一次開展這方面業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改制上市的程序、要求,普遍缺乏了解,因此在決定是否上市過程中,大多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度,許多企業是邊干邊學,邊工作邊決策。這些企業,過去甚至從未同券商等中介機構打過交道,當朋友、熟人或領導介紹中介機構進駐工作時,也選擇了試試看的態度。雖然工作一段時間,發現中介機構不適合自己的企業,按規定可以更換,但需要付出時間、資金等方面成本。在時間方面,根據有關規定,新進入的中介機構要對其出具所有文件承擔全部責任,為此他們對退出的中介機構所做工作要予以重新審核和承認,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可能出現重頭開始的情況,會耽誤較長時間;在費用方面,各個企業與中介機構簽訂的合同內容有所不同,但對中介機構前期已開展的工作都需付出一定費用。
企業對中介機構的選擇不應抱著「試試看」、「不行就換」等思想,在企業開展這項工作初始,就應經過周密細致的考慮,搭建起一支強有力、信得過的中介機構隊伍,而不是簡單和輕率地選定,力爭做到「不換」。
二、改制上市涉及的主要中介機構及其職責
1、保薦機構:保薦機構在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對所有中介機構起到組織協調作用。在推薦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應當按照證監會的規定對發行人進行輔導。負責證券發行的主承銷工作,依法對公開發行募集文件進行核查,向證監會出具保薦意見。在發行人股票上市後,還持續督導發行人履行規范運行、信守承諾、信息披露等業務。
2、律師事務所:在發行人發行上市股票過程中,依法對發行人的改制提出意見,解決發行上市的法律障礙。對發行上市相關的各種文件合法合規性進行判斷,並對涉及的法律問題出具法律意見。
3、會計師事務所:在發行人發行上市過程中承擔審計工作,對企業的帳目進行檢查與審驗,出具審計、驗資、內控評估、財務預測等報告,也為企業提供相關的財務咨詢和會計服務。
4、資產評估事務所:在發行人發行上市的過程中進行資產評估,出具評估報告等。
另外,在發行人發行上市的過程中為了用好用足發行上市的戰略機遇,提高效率、獲得增值服務,企業也可以聘請財務公司、專業管理公司等專業機構為企業發行上市服務。
三、選擇券商等中介機構的原則
根據發行上市政策的不斷完善並結合已發行上市企業的經驗,選擇中介機構應遵行以下五個原則。
1、符合資格原則
目前,國家對規范中介機構行為都有一系列管理辦法,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事務所等必須具備相應資質才能工作。就券商而言,按規定,券商必須具備一定條件才具有保薦資格,中國證監會只受理具備保薦資格的券商提交的證券發行上市推薦文件。因此,企業與券商接觸中,要注意查看其營業執照等相關文件,鑒別其是否具有保薦、承銷資格。在具備資質的券商中,根據資金實力、人員素質等,分為創新類、規范類和其它。為規避券商自身變動帶來的風險,企業選擇券商時,一般都會選擇創新類和規范類券商,並盡可能選擇創新類券商。當然,根據發展情況,這些券商會發生一些變化,所以企業要選擇有資質券商,並及時注意券商的一些變化。
2、「門當戶對」原則
隨著市場發展和完善,證券公司的分工越來越明顯,有些券商主要側重做大項目,如中金、銀河,有些券商專注於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投行業務會向少數幾家保薦機構集中,這一趨勢在中小板上已有所顯現.到2006年12月12日,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達100家,在眾多保薦機構中,推薦過2家及2家以上的共21家,僅占目前國內保薦機構的30%,這21家保薦的企業卻達79家,成功保薦的上市公司占已上市公司的近80%,與此同時,卻有31家保薦機構暫無中小板首發保薦上市項目,占目前保薦機構的44%。作為中小企業,應選擇實力強、信譽好、經驗豐富、精力充沛的中介機構。所謂實力強,主要看其注冊資本大小、保薦人多少,是否有較大規模;所謂信譽好,主要看其過去工作質量、服務態度、誠信情況,包括有無受到證監會處分;經驗豐富,對某個行業熟悉程度,承擔該行業企業和從事中小企業項目數量的多少;所謂精力充沛,主要是看該券商目前人員從業經驗、近期首發上市任務多少,判斷券商將本企業放在整個業務構成中的位置,一是能否選派一流專家在場參加工作,二是在推薦任務繁忙時,能否將本公司放在優先位置。
3、費用合理原則
企業發行上市選擇到了合適的中介機構後,支付的費用要合理.在參照整個證券市場行情確定費用時,要結合公司自身狀況,一般而言,規模大、歷史沿襲長、架構比較復雜的企業支付的費用要高點。在某種程度上講,支付費的高低與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以及對項目的責任心應有很大的聯系。千萬不能以為熟悉的中介機構不計較費用,每次都會派高水平的人為企業長期的、專項的服務。費用過低,合作方一般不可能派水平高的人長時間為企業服務;此外費用的逐步到位過程本身是合作各方一個必不可少的磨合過程,合作過程中相互認識、相互適應、相互改變,最終以費用作為調節的工具,才能實現各方「良性互動」,並體現在企業改制、發行上市的時間、效率和成功率等方面。
4、競爭原則
即在多家中介機構之間進行招標。企業應向多家中介機構招標,並要求各個中介機構在投標時拿出具體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案。這樣不僅給企業提供了有關信息和知識,而且直接給了企業一個比較的基準。通過對比,可以排除不適合要求的中介機構,確定擬合作的中介機構,確定合理的中介費用。
在選擇中介機構時,熟人介紹是認識中介機構渠道之一,但千萬不能依賴,也不能盲目相信。實踐中,經常有由熟人介紹的中介機構,因水平和能力的缺失而導致上市工作進展緩慢,甚至喪失上市良機的情況。因此,企業在與熟人介紹的中介機構接觸時,切記一定要遵循市場化原則運作,否則,企業在開展後續工作時,會變得相當被動。
5、任務明確原則
在選定中介機構時盡可能敲定工作內容、范圍、時間、要求及費用,盡量避免敞口合同。一般來說,中介機構在應聘時非常慷慨、認真且積極,有時為了拿到項目甚至不惜主動削價、自願提高工作標准並擴大工作范圍,而隨著項目的深入,他們往往會提出很多條件,有時甚至以退出或終止項目相要挾,企業會顯得很被動。為此,有關費用和工作要求,企業首先自己心中要有數,同時在選聘時盡可能談細並談定。
四、選擇中介機構的程序
l、成立選擇中介機構臨時工作組。每個企業的上市需要懂專業並有經驗的人員組成工作組展開工作。一般由董事長任組長,由董事會秘書、公司財務負責人、辦公室主任、相關政府人員作為組員。
2、制定招標文件,統一招標。採取定時到企業現場演講、問題溝通等辦法.招標文件一般包括:中介未來發展目標、中介資質、業務歷史和經驗、現有團隊狀況、對發行狀況的認識、對我們企業上市的初步方案、擬進入現場的團隊狀況、目前該證券公司內核的重點、對證監會審核及發審會審核情況的了解等。
3、評標、打分。投標書結合現場演講(相當於「面試」).重點關注對資本市場發展的認識、如何利用上市的機遇、如何幫助同行業企業上市並且上市後對企業的意義等。
4、選擇性考察。到中介機構.悠部和曾經成功上市的企業進行了解考察.
5、確定並簽訂企業改制的合同,發行上市的合作合同暫不簽訂。
6、最終確定發行上市中介機構。企業改制過程是各中介機構合作的首個磨合期,許多問題會在此期間顯露,發行上市的合作合同在改制合作期完成後簽訂,有利於企業最終選擇到合適、滿意的中介機構。
五、與中介公司合作中應注重事項
1、上市與發展必須確保兩不誤。
發行上市工作雖然十分重要,但千萬不能忘記企業經營是根本、企業管理是基礎。上市也是企業的一次融資行為,融資成功是過程,不是目標。這對於成熟的、發達的歐美資本市場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但對於中國的企業成長歷史和現實來說,往往作為一次「脫胎換骨」的規范和管理升級過程,要花大量精力,而且工作難度大,容易使管理層將上市融資作為目標,結果造成企業業績下滑,反而不能順利上市。所以董事長既不能放手不管,而派一名辦事員來進行溝通協調,又不能完全把精力放在發行上市。為此,企業內部要組成一個精乾的上市工作小組,並隨著上市工作的推進,根據需要逐步到位。專職從事發行上市的負責人可派一名能力過硬的副總或董事來負責,其工作的內容也可不斷調整,一開始是兼顧,隨著工作的深入直到全職投入。
2、企業與中介機構必須加強溝通和協調
在重組上市過程中,企業與中介機構是一個互助、互補又相互制約的關系.為了更好地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更大地提高企業價值和改革力度,雙方應建立起定期和不定期「碰頭」制度,及時溝通信.息,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種工作協調會,不僅在企業與中介機構之間不可缺少,在中介機構之間也十分必要。
對中介機構,企業要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尊重他們的專業判斷,但決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過分迷信他們的經驗,做到依靠但不依賴。尤其要防止兩種情況,一種是當企業內部出現重大利益調整而意見未最終明確前,中介機構常常容易「和稀泥」,甚至是缺乏原則性。企業應要求中介機構就有爭議問題拿出首尾一致、明確的、負責任的意見和建議,當然,企業能否尊重中介機構的意見,能否理性對待並公正評價,是中介機構能否真實地表達他們的意見並堅持原則的關鍵。第二種是中介機構,尤其是境外機構往往更善於保護自己而不願承擔責任.為了其自身利益,他們有可能選擇不是對公司最有利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有時操縱信息。為此,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企業應要求中介機構提前拿出每一個階段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要求他們適時、真實地提供充分的信息。同時,為了有效地推進工作進程和確保企業自身利益,企業有很必要建立自已的信.息渠道,這種信.息渠道包括內部的,也包括來自外部市場和其他專業機構的。
3、企業自身必須組織得力
由於企業的改制上市工作不僅難度大、時間長、任務重,而且是企業自身管理各方面的一個升級的過程,許多企業本身缺乏這方面人才,選擇了中介機構並支付一定費用後認為就可以放心和放手了,僅僅派一個辦事員、辦公室主任或財務部經理等作為一個聯絡員來推進整個上市工作,這是一個誤區。
企業的改制上市是「一把手工程」,其中關繫到重大利益的取捨、組織架構的變化、業務層面的重組與升級、政府關系的協調與政策運用等等,一個辦事員進行聯絡或完全依靠中介機構是無法做到的。針對企業改制、發行上市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中介機構主要為理清思路、擬訂解決方案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但方案的具體落實必須由企業自己去完成。這相當於企業委託某研究所進行某項技術的專業研究,技術上的成果依靠研究機構,但如何將技術變成產品、通過產品經營實現盈利必須由企業自己完成。為此,上市過程中,企業必須派相對專業的人直接參與整個工作過程,並主導和控制全過程,這不僅要求企業一把手重視,而且要求企業管理層一定要熟悉有關證券業務,特別要有一個懂專業的董秘。這也是中介機構正確認識企業、及時發現問題並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保證。
4、企業向中介機構提出的要求必須合理可行
擬發行上市企業應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行業地位、企業發展階段、團隊能力、管理水平。在企業不符合上市條件時不要硬上,具備條件時也不要錯失上市的大好時機。企業對發行上市不可急於求成,要有一顆平常心,與中介機構要建立「良性互動」,不能相互推諉和指責,正確評估發行上市的難度、需要的時間,對中介機構在合作過程中提出合理的要求。
另外發行上市過程是把企業的各項標准上升一個台階的過程,企業應更多地應向內部管理和效益提要求,不是向中介機構的「包裝能力」提要求。相當於做菜原料本身的新鮮度是決定菜餚好壞的根本,配方也重要但是相對於原料而言的是第二位的.
5、企業必須重視內部培訓
統一企業內部思想,提高企業各管理層認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是企業順利上市並確保今後規范運作的關鍵,為此,要加強企業內部有關上市知識和規范化管理的培訓。企業聘用中介機構後,應要求中介機構及早參與企業的人員培訓和基礎准備工作。由於改制上市工作常常要在短期內完成,而在此期間內,企業如果不注重統一各級及各方面對改制上市的認識,如果不注重普及改制上市的基礎知識和工作要求,由於認識和理解的差異,基層單位在填報數據和資料中很容易造成偏差。

『捌』 第15篇 權宜之計vs長久之計

長久之計的目的就是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從時間跨度上看,長久之計覆蓋時間較大。我們有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概念。那麼中遠期就偏於「長久之計」。長久之計往往具有方向性和長遠指導性。比如國家的四項基本原則外交政策,比如阿里的核心價值觀口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等等。基於這些原則底線、遠大目標,我們就可以針對具體的工作和任務制定合適的處理辦法和項目計劃。

事務可以通過兩種類型來劃分:日常事務和偶發事務。長久之計主要規劃偶發事務,對於日常事務,如果涉及內容優化流程調整,則屬於偶發事務范疇。在工作中,偶發事務我們常常通過立項的方式去管理跟進。而項目管理本身就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年度計劃所包含的內容 工作計劃是包羅萬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職別,他的著眼點和出發點會不盡相同,那麼所作的工作計劃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比如銷售部門,則更多的偏重於數據說話,銷售額要達到多少,具體分解到產品中每個產品的貢獻度是多少,劃分到區域和季度又該如何達成,同時對渠道開發和終端網點的設置上也需要數字說話。

而市場和品牌部門則相對更感性一些,會以描述性的語言為主,數據則作為輔助性支撐,在創造價值的同時,更多地體現在花多少錢,如何花錢上。

人力資源部門則落腳在績效考核、人員招募和培訓、人才結構的優化和員工穩定性上下功夫。作為老闆則更多地從全局的角度,提綱挈領地規劃年度工作計劃。

一個好的 年度經營計劃 應該是連結 企業戰略規劃 與 年度財務預算 的橋梁.是企業日常經營中重要的管理控制工具。

首先,年度經營計劃可以理解為具體的階段性的戰略規劃分解.它包含戰略規劃的很多要素如目標的設定,措施的選擇和與此相適應的資源保障等。目標的設定可以是銷售收入目標部門利潤目標或者是市場份額目標;措施則應該是為了實現計劃設定的指標本業績單位需要採取的行動如開發新的產品,改組供應鏈削減管理費用等保障措施則是為了保證目標的實現和關鍵經營措施的實行而必須給予的資源保障.如研發投入的增加市場廣告投人的增加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投融資計劃等等。

其次,年度經營計劃如果用貨幣性項目表達出來並且成為評估業績單位績效依據的話,就是嚴格意義上的財務預算。可以這樣說,好的年度經營計劃的終極表現形式應該是預測相對准確、上下溝通充分、科目安排台理的財務預算。而財務預算通常都會包括收人預算、生產成本預算、市場費用預算、管理費用預算、研發投入預算以及相關所得稅等項目。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內容實際就是用貨幣語言表達的年度經營計劃。

好的年度經營計劃如果要得到好的貫徹應該具備以下三個必要條件:

第一.目標設定和資源配置相對合理。如果目標太高,資源約束過緊,則管理人員可能會採取不符合公司長遠利益的短期行動。反過來.如果目標太容易實現,則會失去企業經營的本來意義.導致資源的浪費。

第二.經營計劃應該經過」從上至下「和』從下至上」雙向的充分溝通。

第三.經營計劃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控制過程應與從業績單位負責人到組織內普通員工的業績考核與薪酬激勵相結合.使之成為真正能夠影響組織成員行為的」指揮棒「。

-------------------------

21世紀的企業發展方向,都朝著規模化、品牌化、標准化、金融化等趨勢發展。企業在上市之前都需要做上市輔導,對於還未上市的企業,年度規劃可以參考上市輔導的相關內容來制定——

上市輔導 的內容,由輔導機構在盡職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發行上市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則以及上市公司的必備知識,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來確定,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組織由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包括經理、副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東(或其法定代表人)參加的、有關發行上市法律法規、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和其他證券基礎知識的學習、培訓和考試,督促其增強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   

 (2)督促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初步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運作,包括制定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章程,規范公司組織結構,完善內部決策和控制制度以及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公司財務會計制度等等。

(3)核查企業在股份公司設立、改制重組、股權設置和轉讓、增資擴股、資產評估、資本驗證等方面是否合法,產權關系是否明晰,是否妥善處置了商標、專利、土地、房屋等資產的法律權屬問題。

(4)督促企業實現獨立運作,做到業務、資產、人員、財務、機構獨立完整,主營業務突出,形成核心競爭力。

(5)督促企業規范與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的關系,妥善處理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問題,建立規范的關聯交易決策制度。

(6)督促企業形成明確的業務發展目標和未來發展計劃,制定可行的募股資金投向及其他投資項目的規劃。

(7)對企業是否達到發行上市條件進行綜合評估,診斷並解決問題。

(8)協助企業開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准備工作。輔導機構和企業可以協商確定不同階段的輔導重點和實施手段。輔導前期的重點可以是摸底調查,形成全面、具體的輔導方案;輔導中期的重點在於集中學習和培訓,診斷問題並加以解決;輔導後期的重點在於完成輔導計劃,進行考核評估,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准備工作。

-------------------------

當然,對於初創企業而言,上市輔導的要求還是偏高。更加迫切的需求是讓企業步入正軌,進入穩定盈利期。同時要滿足投資方對於初創企業的估值判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投資方是如何估值初創企業的(商務計劃書撰寫技巧/路演展示要點)——

品牌定位準確且符合大趨勢

產品服務差異化且難以復制

需求真實且有目標用戶積累

股權結構好且核心團隊健康

前景規劃務實且財務核算好

相對於企業規劃,個人減肥計劃更簡單一些,但實際上也是有相似之處。首先我們要健康減肥不反彈,所以不能選擇易反彈的減肥方式。其次我們要基於自身的身體狀態來制定合理的計劃,這和為企業解決問題對症下葯一樣。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減肥的難點都有什麼——

表象:管不住嘴、邁不開腿

感受:堅持不住、狠不下心

根源:獎懲不足、方法不對

PS:突然覺得上面這幾條用在銷售團隊業績差狀態差上也一樣啊有木有!

方法不對就要去確認合適的方法。懶得做就是動力意願問題,這個通過激勵方法就可以了:自我催眠、賭上名譽、設置監軍、循序漸進、因地制宜、數據刺激、獎賞刺激等等。

具體計劃就是確認一下幾點,確認是什麼周期去完成:1每天花多少時間、2具體在什麼事件上控制、3如何監督、4如何收獲成果/承擔後果。

減肥目標:XXKG 減肥周期:X個月 減肥方法:少吃多餐合理膳食控制零食20點以後禁食;合理作息戒煙戒酒;適度運動,每日監測。

減肥沒有假期。

減肥——為了更好的自己(變漂亮變健康更方便)。

身材好的人,運氣不會差。

減肥和戒煙一樣都是鍛煉意志力的事情。

【36計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勝戰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敵戰計: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

攻戰計: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

混戰計: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

並戰計: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

敗戰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計。

36計屬於兵法,用於虐別人的「法」,大多屬於臨場應變的權宜之計,可供參考。

舉例1:如果你考試答題,中間某一道題不會做,那就繞過去處理其他題目,因為一道題的分數與它佔用的時間有關系,過分執著就是大局觀不足。(類似走為上計)

舉例2:如果組織一次活動,某個演員無法到場,那麼我們的權宜之計就是合理調整節目順序貨臨時抓節目,以保證整體的節目不至於被影響,這樣調整肯定會影響其他節目的效果,但對於整體而言是好的。且不需要讓觀眾知道真相。(類似偷梁換柱、假痴不癲)

舉例3:遇到壞人打劫,自己估計打不過對方,那麼要選擇的就是混戰並戰和敗戰里的計謀了。(美人計、反間計、苦肉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