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貝殼市值有多少
剛剛踏上美股的貝殼,在資本市場勢頭迅猛。上市僅一周,貝殼總市值達472.08億美元(3265.8億元人民幣)。
截至美東時間8月21日收盤,貝殼股價達41.87美元,較上市開盤價上漲19.42%。創始人及大股東左暉、持股12.3%的騰訊,以及軟銀、高瓴資本等機構投資者,在這場資本狂歡中賺得盆滿缽滿。
去年,貝殼平台成交總額達21277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台、僅次於阿里的第二大商業平台。貝殼誕生僅兩年,已站上房產經紀領域的頭部位置,此番速度讓行業啞然。
(1)貝殼股票大股東擴展閱讀
貝殼曾三年連續虧損: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貝殼三年間凈虧損分別為5.38億元、4.28億元、21.8億元。2020年一季度,貝殼凈虧損12.31億元,虧損額度已超2019年全年虧損總額的一半。
對此,貝殼方面表示,三年連續虧損主要是由高額的傭金拆分以及內部傭金和補償形成的收入成本造成的。招股書還寫到,預計未來會繼續產生大量成本和支出,以進一步拓展業務。
貝殼處在一條巨大的賽道上。CIC灼識咨詢報告顯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住房市場,預計到2024年中國通過房地產經紀服務實現的房屋銷售和租賃GTV總額將達到19.1萬億元,經紀服務的普及率將達62.2%。
『貳』 貝殼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去世,生前有哪些成就
5月20日是一個浪漫的日子,所有的情侶夫妻都在,或者溫馨又浪漫的520,但是貝殼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卻在這天因疾病惡化難以控制而去世。我們正在過的今天,可能是很多人生前期待的明天,大家都知道。左暉是貝殼創始人兼董事長,他有很多 在現在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年紀輕輕就得了各種癌症呢?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重視。現在這個網路時代,人人都熬夜,但其實我們都知道,熬夜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還有吃各種不健康的食品,對身體也是有極大的負擔。為了我們健康的身體,我們應該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吃健康的食品。不要到為時已晚時才後悔莫及。
你還知道關於貝殼創始人及董事長左暉生前的哪些成就呢,在評論區打出來哦。
『叄』 融創中國拋售5.54億美元貝殼股票,這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這意味著以下三點
一、融創投資獲利套現
融創投資貝殼可以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資,當年融創投資左暉的鏈家,然後鏈家衍生出貝殼,通過股份鏡像平移協議。融創就間接持有了貝殼一定比例的股份,當年,貝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曾經高達700多億美元,即使現在市值縮水,但是仍然高達近三百億美元,融創的這筆投資給它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現如今,融創出售貝殼的股份。我認為是投資獲利的套現,也就是說融當初投資貝殼,即使現在套現,它也獲得了20多億的利潤,可見這筆投資讓融創受益匪淺。因此,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投資套現,行為不足為怪。
綜上:融創出售貝殼股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肆』 左暉「走了」,給3800億的貝殼留下了三個難題
5月20日下午,貝殼突然傳來噩耗,其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因病去世,年僅50歲。
左暉的突然去世,給「創業未半」的貝殼留下了3道難題。
不可否認的是,左暉之於貝殼,可能勝過任何互聯網巨頭的創始人之於企業的重要性。首先,貝殼剛剛「上岸」不到一年,仍未完全確立市場龍頭地位,後續將如何進取?
另外,貝殼剛剛扭虧為盈不久,盈利的持續性尚待市場考驗。最關鍵的是,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強敵環伺之下,左暉突然「走了」,誰來守住貝殼的江山?
「左暉幾乎就是貝殼的『靈魂』,是貝殼的燈塔,太重要了」,一位貝殼內部人士看到去世消息後,說的第一句話。
回顧左暉的創業史,幾乎就是一本「白手起家」的勵志史,也是貝殼從0到1的過程。
有些人天生就帶著創業的基因,左暉便其中之一,21歲從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打工人」的日子過得毫無激情,業績自然平平。
1995年,左暉開始了創業之路,掏出所有積蓄與2位同學做起了保險代理的生意,不到5年的時間,左暉賺到了第一桶金,超過500萬元。
2000年,左暉突然退出保險行業,轉行做房產中介,在北京成了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招了37名員工賣房。
押准賽道之後,左暉拚命投入,沒日沒夜全身心投入,鏈家規模迅速擴張。到2005年,鏈家的門店數量擴張到了300多家。
2018年4月,鏈家宣布成立新平台貝殼找房。2019年,貝殼成交總額(GTV)達2.13萬億,成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台。
2020年8月,貝殼找房在納斯達克敲鍾上市,成為了「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上市當天市值便超過200億美元。隨後,貝殼找房的股價一路攀升,2020年11月16日,貝殼股價一度沖高至79.4美元,總市值沖破900億美元大關,摺合人民幣超過了6000億元。
與房產交易平台相比,貝殼找房的總市值相當於我愛我家、房天下、58同城、易居、房多多市值總和的5倍多。
即使是中國幾大房地產巨頭,也被貝殼秒殺。首先看中國總市值最高的房企巨頭—萬科(000002),其總市值為3036億元;2020年中國銷售冠軍的房企碧桂園,總市值也不過約2145億港元,再看中國恆大,總市值也僅有1685億港元。意味著,貝殼的總市值一度可以比肩中國前3大房地產龍頭的總和。
另外,即使與其他互聯網 科技 公司對比,貝殼的總市值也足以傲視群雄。中國搜索巨頭網路的總市值也只有669億美元,貝殼與之相差無幾;2018年上市的B站,目前市值僅有394億美元,老牌上市公司新東方目前市值不到200億美元。
即使是經歷了一波深度回調,貝殼的總市值仍高達5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32億元。
對比之下,不禁令人感慨成立不過2年,上市不到1年的貝殼,未免也太值錢了吧?
「投資優質股票的本質,就是投資優秀的創始人與管理團隊」,這是美股市場非常信奉的投資原則之一,美股給予貝殼的高定價,一定程度上是給貝殼創始人左暉的溢價。
左暉的「告別」,或許會讓資本市場對貝殼重新定價。
在左暉離去之後,貝殼更大的不確定性是,能否持續保持盈利能力。
「貝殼從事的行業註定是非常艱難的。」這是赴美上市當天,貝殼CEO在上市致辭中的一句話。
確實,房地產幾乎是互聯網最難涉足的行業,因為房地產交易標准化太難,交易流程非常復雜,且充滿不確定因素,買房賣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輩子只會發生一兩次,交易頻率極低。
互聯網+房地產是非常辛苦的市場,即使是阿里巴巴也狠狠地栽了幾次跟頭,一度懷疑人生,最終放棄了,這才有了貝殼後面的機會。
2019年全年,通過貝殼平台完成的房屋交易總共超過220萬筆。其中,2019年二手房交易超過60.7萬筆、新房交易超過53.2萬筆,單以成交額計算,貝殼找房是所有行業中的第二大平台,僅次於阿里。
然而,即使是做到了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房產交易和服務平台,貝殼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據貝殼的財報顯示,過去3年時間,貝殼累計虧損超過40億元。2017-2019年,貝殼的歸母凈利分別為-5.744億元、-4.678億元、-21.84億元,2020年Q1季度虧了12.31億元。
截至2020年二季度,貝殼才扭虧為盈,2020年全年盈利27.8億元。2021年一季度,盈利10.6億元。當銷售利潤率僅有個位數,2021年一季度的銷售凈利率為5.12%,稍有不慎就會虧錢。
而對於此前的虧損,貝殼給出的解釋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貝殼付給代理商、經紀人的傭金成本越來越高,2018年為218億元,2019年劇增至347億元,佔了大半營收。
燒錢補貼代理商、經紀人,促進線上成交,貝殼虧損無可避免。貝殼找房一直燒錢利用犧牲短期利益換取長遠發展,這種方法是互聯網的常規套路,房屋中介背後的高速增長本身就埋藏著下行的風險。
而瘋狂的燒錢擴張,也讓貝殼的負債規模持續飆升。
據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貝殼找房的總負債為191.4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上升到240億元,2019年繼續飆升至357.3億元。截止2020年9月30日,這一數據飆升至398.4億元。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是難上加難。
貝殼的模式本質就是線上房產中介,不代表買賣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也不為任何一方創造價值,唯一目標就是撮合交易,賺取傭金,並沒有太高的護城河,而且交易雙方的使用頻率極低,對價格敏感也非常高。
貝殼將互聯網+房地產模式跑通之後,必定會有很多的競爭者蠢蠢欲動,畢竟房產行業的蛋糕實在是太大且非常誘人。
根據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測算,中國住房地產 2018 年總市值 321 萬億元,相當於美國的 2.4 倍。當中每年有 6 萬多億元價值的住宅換手、12-13 萬億元新房賣出,再算上租房,就是一年 25 萬億元成交額的大市場,相當於阿里電商三年的成交額。
2020年9月,阿里聯手易居殺入線上賣房領域,將成立由阿里控股的合資公司,推出交易平台「天貓好房」,第一期計劃投入50億元。
另外,京東也開始發力線上賣房交易,未來這個賽道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貝殼的日子也會越來越難過。
作為中國互聯網賣房「第一股」,美股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非常高,最新市盈率(TTM)高達539倍,很顯然,資本市場高估了貝殼的成長性,低估了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
左暉的突然去世,貝殼的江山由誰來守住?這將是貝殼未來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貝殼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會將對公司治理及相關事宜作出適當安排,並在兩周內適時發布公告。
根據貝殼最新財報,截至今年2月底,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持有38.8%股權,及高達81.1%的投票權。
在貝殼團隊中,由於貝殼現任CEO彭永東(PENG Yongdong)持股為3.1%,有1%的投票權,在個人股東中僅次於左暉。坊間猜測,彭永東是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其實,彭永東並非是貝殼的創業元老,2010年,在左暉力邀之下,彭永東才加盟了鏈家,負責互聯網業務。他接手的第一個任務是利用已有在線產品推動真房源資料庫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面向C端的信息展示,這個任務一做就是四五年。
彭永東這四五年的工作,正是貝殼找房的底層支撐。此後,鏈家每年投入億元級的資金進行互聯網化。而彭永東,如今更成了貝殼找房、鏈家、德佑三位一體的CEO。
業內人士曾表示,彭永東掌管貝殼找房、鏈家、德佑,就是被左暉選做接班人最明確的信號。另外,據了解彭永東與左暉的人士透露,彭永東有種「一眼看到本質」的能力,且跟左暉同頻、投契,價值觀高度一致。
面對強敵環伺,彭永東能否「守住江山」,可能是未來貝殼最大的考驗。
『伍』 融創中國拋售5.54億美元貝殼股票,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融創中國之選擇在6月1日-10月28日(紐約時間)售出融創公司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在需求發展因素以及現實發展因素。首先是融創中國需要將先前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在規定的時間內售出,用此來套現更好地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其次是融創中國需要想要優化公司內部的資產結構,以便更好地多元化發展;再者是融創中國作為融資方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對公司投資股東兌現相應的投資回報,由於資金鏈的短缺,需要套現售賣先前持有的貝克股票;最後是貝殼股票在一段特定的時間漲幅已經相對飽和,選擇此時出售即可以求穩又可以獲得相對高的溢利。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融創中國為何選擇在這段特定的時間拋售所持有的貝克股票。
一、融創中國需要將套現的資金用來專注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
首先對於融創中國而言,之所以會選擇在紐約時間的6月1日-10月28日陸續售出先前所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來自於融創中國作為一個專注從事住宅以及商業地產綜合開發的企業,公司不僅需要至始至終堅持住區域聚焦的戰略發展目標,同時還需要兼顧一些高端精品地產領域的投資需求。這也就直接促使了融創中國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來售賣所持有的貝殼股票,以此來套現融資,可以將迴流的資金用到公司聚焦區域的商業地產綜合開發,以及將迴流的資金順帶扶持發展一些高端精品的房地產投資項目。
注意事項:融創中國之所以會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拋售所持有的部分貝殼股票,主要是來自於融創中國自身的發展需求,同時滿足到股東的利益,以尋求更好的發展和合作。同時融創中國現持有的部分未售出貝殼股票,既可以作為公司的保值資產在未來的過程中穩步地盈利,不過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性;同時還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再次套現滿足公司對於資金鏈的需求。
『陸』 如何看待貝殼找房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大漲87.2%事件
美國東部時間8月13日上午9:30,貝殼找房在美紐交所正式敲鍾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
貝殼找房的IPO指導價定在每股20美元,以籌資21億美元。開盤當天,其股價大幅上漲,最終收漲於87.2%至37.44美元/股,市值達到422億美元。這一市值已十分接近中國互聯網巨頭網路。
貝殼找房此前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GTV)達到2.13萬億元,營收達460億元,同比增長60.6%。從交易額來看,這家公司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台,也成為了阿里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商業平台。
201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新房銷售規模約為16萬億元,其中貝殼代理銷售新房的成交額為7476億元。通過不到5%的市場滲透率,貝殼就獲得了200億元的巨額收入。
獨霸一方的市場地位、巨大的市場空間,讓貝殼找房的未來看起來極其光明。但如同每家擁有光鮮表面的企業一樣,貝殼找房的背後也存在著涌動的暗流。億歐網認為,想要繼續穩住當下的發展勢頭,貝殼找房還需要在盈利、口碑和競爭壁壘方面做地更加扎實。
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貝殼找房雖然都實現了稅前盈利,但在凈利方面,還是分別出現了5.38億元、4.28億元、21.8億元的虧損。
時間走到2020年,疫情的出現,加重了貝殼找房的虧損。今年一季度,貝殼找房凈虧損12.31億元,虧損額度已超2019全年虧損總額的一半。
貝殼找房方面表示:「虧損是由高額的傭金拆分以及內部傭金和補償形成的收入成本造成,主要是向協助完成交易的其他機構及渠道支付的傭金,以及向中介及銷售人員支付的交易提成。」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貝殼找房的內部傭金及補償金額分別為156.63億元、157.68億元以及194.44億元,占總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75.53%、72.4%和55.96%。
但目前已經看到了向好的苗頭。8月8日凌晨,貝殼找房更新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88.6%至5.6億元。期待貝殼找房能夠讓盈利勢頭繼續。
由於房產行業信息不對稱、標的非標准化、交易金額大、涉及金融服務復雜,所以,行業內經常出現各類糾紛、官司、詐騙案件。
在大規模擴張下,最終為消費者服務的個別中介存在能力、品性不足的情況。這就導致雖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貝殼找房旗下兩個中介服務平台鏈家和德佑仍仍會時不時遭遇負面消息:欺騙消費者、服務不專業、亂收費、拖欠房款等情況多次在新聞報道中出現。
知乎問題「貝殼找房真的很坑嗎?」下面有數十人回答,雖然有人為貝殼找房鳴不平,但仍有大量消費者吐槽為其服務的中介如何「坑」人。
近日,鏈家又被消費者投訴至媒體。浙江電視台報道稱,火車司機謝先生反映,通過鏈家中介購買房子時,中介連基本的貸款方式都沒弄清,有引誘顧客商貸的嫌疑。
當然,鏈家方面也已及時澄清這次誤解,並最終獲得了謝先生的諒解。
雖然很多問題並非貝殼找房這家企業造成的,而是為其服務的個別中介,但由於貝殼找房的中介數量和消費者人群極大,且由於兩方認知差等問題難免會出現相互誤解的情況。
如何更高效地處理消費者誤解,幫助品牌獲得更好的口碑,是貝殼找房長期需要思考的問題。
與此同時,眼饞的新入場者也並不服氣讓貝殼找房成為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台。就在貝殼找房向美國遞交招股書一周後,房地產服務商易居就宣布獲得阿里巴巴增持,第一期計劃投入50億元。
此外,在房產銷售領域探索許久的京東也正式上線了「自營房產」業務,首次便和中駿地產合作上線了1000套房源。
雖然房產銷售生意更適合線下場景,但在疫情影響下,互聯網巨頭們擅長的線上銷售正在變得越來越可行。
此外,房地產商方面則不希望中介來分走利潤。疫情期間,恆大推出「全民經紀人」活動,讓消費者可以通過推薦他人買房獲得返現。此外,恆大哈推出繳納3000元定金獲得購買優惠和推薦資格。這兩招讓恆大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去中介化」。
雖然貝殼找房有大股東騰訊的資金和流量支持(微信九宮格),但是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容小覷,貝殼找房還需要尋找新方法去應對新對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