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拉倒1萬點對經濟到底有啥影響
股市如果上漲到10000點,那每天的成交量就會增加到3萬億到5萬億,A股的1.6億股民大家每個人都賺錢了,每名股民平均盈利要超過30萬(估計甚至更多)1.6億股民連同家人要超過5億人吧,從股市賺到的錢最捨得消費了,每人每年增加消費一萬就是增加5萬億的消費額。整個經濟就會一片欣欣向榮!
再說企業,股市上漲到1萬點,企業的融資就會由間接融資為主變成直接融資為主,企業的杠桿率會大幅度下降。消費增加企業有訂單,融資增加企業有資金接下來就會擴大生產,增加創新投入,那個時候可能我國會有幾百家華為誕生。每年增加2000萬就業崗位就不費吹灰之力了。在職人員的工資收入也會有很明顯的增加,最終房地產的泡沫會被徹底消滅!那些基金收益會有很大的增加社保基金收益成倍增加的話養老金缺口就會逐漸被填補,再也不需要國家補貼社保資金,離退休待遇也會逐年增加。全國經濟都會有巨大的飛躍。
可惜了這些只是如果,只是假設。但是A股誕生超過30年了為什麼跌多漲少牛短熊長絕大多數股民都虧錢難道不值得管理者深思嗎?
B. 一萬塊股票交易收多少手續費股票手續費是多少
股票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行為,很多人都是被股票的高收益所吸引,那麼當買股票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股票的手續費是多少?一萬塊股票交易收多少手續費?以下為您舉例說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券商收取的傭金比例不同,一般來說都是按照股票交易額的千分之三到萬收取,傭金是雙向收取的,最低收費5元,不足5元時收取5元。
買10000元的股票時,傭金收費情況為:最高:10000*3%=30元,
然後按萬分之算,傭金是元,不足5元,所以按5元收取,所以傭金範圍是5-30元。
股票印花稅是由國家收取的,一般由證券公司代扣,按照股票交易額的收取。
購買一萬元股票時,所需繳納的印花稅為:10000*元。
股票過戶費一般按照股票交易額的收取,購買一萬元股票時,過戶費收取標准為:10000*元。
如果是照此計算,買一萬元股票需要繳納的手續費為:股票傭金5到30元+印花稅10元+過戶費元,手續費范圍大概是元到元。
C. 經濟史上著名的三大陰謀騙局
南海泡沫事件——歷史上第一次世界證券市場泡沫事件
「泡沫經濟」一詞即來源於此事件。
17世紀末,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於是南海公司於1711年成立。
1719年,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英國下議院通過南海公司交易議案後,南海公司的股價立刻由129英鎊竄升至160英鎊。當下議院也通過議案時,股價又漲至390英鎊。於是投資更為踴躍,半數以上的參議員紛紛介入,連國王也不例外。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1720年6月,英國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許多公司被解散,公眾開始質疑,波及南海公司。
1720年7月起,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鎊,南海泡沫破滅。
英國的財政部長在南海公司的內幕交易中,私賺90萬英鎊利潤。丑聞敗露後,他被關進了英國皇家監獄——倫敦塔。但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資人比他更悲慘。損失慘重的還有英國經濟和政府信用。
===============================================
鬱金香泡沫,簡言之,是社會集體投機賺錢的獲利心理造成,後果是遲早爆炸的炸彈傳來傳去,落到最後的人倒霉.並會造成社會經濟惡性動盪.損害了經濟本來的發展趨勢.
提起鬱金香,許多人立刻就會想到被譽為「鮮花之國」的荷蘭。的確,荷蘭人鍾愛鬱金香,將其奉為國花,並把它和風車、乳酪和木鞋一起,統稱為荷蘭的「四大國寶」。每到暮春時節,滿山遍野的鬱金香爭奇斗艷,晶瑩修長的葉片,像裝滿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國作家大仲馬在他的傳世名著《黑鬱金香》中,曾這樣贊美一種名叫「黑寡婦」的黑色鬱金香:「艷麗得讓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小說家優美的筆調,更為鬱金香增添了一層傳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數人可能並不了解,曾幾何時,鬱金香美麗的花朵,竟使無數荷蘭人為之瘋狂;一枚看起來與洋蔥頭別無二致的鬱金香球莖,竟然價值連城;甚至整個國家,都因鬱金香而陷入混亂之中,並為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歷史上最大的三個泡泡——鬱金香投機風潮
鬱金香投機風潮
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這一投機事件是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而被載入史冊的,它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一例。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鬱金香現象"便由此而出!
讓我們回溯到17世紀的荷蘭,看看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為之瘋狂如何為之悲泣的。
鬱金香,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極為普通。一般僅長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廣披針形葉子,根部長有鱗狀球莖。每逢初春乍曖還寒時,鬱金香就含苞待放,花開呈杯狀,非常漂亮。鬱金香品種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見,也最珍貴。鬱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條紋或斑點,容易受病毒的侵襲。
17世紀的荷蘭社會是培育投機者的溫床。人們的賭博和投機慾望是如此的強烈,美麗迷人而又稀有的鬱金香難免不成為他們獵取的對象,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最後對其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致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效仿瘋狂地搶購鬱金香球莖。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拋出,隨著投機行為的發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鬱金香。一時間,鬱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
鬱金香在培植過程中常受到一種"花葉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襲。病毒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或"火焰",荷蘭人極其珍視這些被稱之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莖。
"花葉病"促使人們更瘋狂的投機。不久,公眾一致的鑒別標准就成為:"一個球莖越古怪其價格就越高!" 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擁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來不值一錢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里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
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里,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所有的投機狂熱行為有著一樣的規律,價格的上揚促使眾多的投機者介入,長時間的居高不下又促使眾多的投機者謹慎從事。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
查爾斯.麥凱在他的著作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把引發鬱金香球莖大恐慌歸結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輕的水手,是一個外國人。初來乍到,他不知道荷蘭國內正在掀起起鬱金香投機潮。水手因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賞,離船時他順手拿了一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朵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約合現在3到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便去找那位水手,並在一家餐廳里找到了他,卻發現水手正滿足地就著熏腓魚將球莖吞下肚去。水手對鬱金香的球莖的價值一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如同洋蔥一樣,應該作為鯡魚的佐料一塊兒吃。值幾千金幣的球莖在一個陌生人眼裡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難以決斷。然而,就是這個偶然事件彷彿一枚炸彈,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謹慎的投機者開始反思這種奇怪的現象,反思的結果無不例外地對鬱金香球莖的價值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極少數人覺得事情不妙,開始賤價賣出球莖,一些敏感的人立即開始仿效,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捲入恐慌性拋售浪潮,暴風雨終於來臨了。
一時間,鬱金香成了燙手山芋,無人再敢接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宛如斷崖上滑落的枯枝,一瀉千里,暴跌不止。荷蘭政府發出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讓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星期後,一根鬱金香的價格幾乎一文不值,——其售價不過是一隻普通洋蔥的售價。
千萬人為之悲泣。一夜之間多少人成為不名分文的窮光蛋,富有的商人變成了乞丐,一些大貴族也陷入無法挽救的破產境地。
暴漲必有暴跌,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下跌狂潮剛過,市民們怨聲載道,極力搜尋替罪羊,卻極力迴避全國上下群體無理智的投機這一事實。他們把原因歸結為那個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歸結為政府調控手段不力,懇請政府將球莖的價格恢復到暴跌以前的水平,這顯然是自欺欺人!
人們緊接著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簽訂合同要以高價購買的商人全部拒絕履行承諾,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們依照合同辦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幹預某些具體的經濟行為外,它是決不能凌駕於經濟規律之上的。法官無可奈何地聲稱,鬱金香投機狂潮實為一次全國性的賭博活動,其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人們徹底絕望了!從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極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為乍然降臨的一貧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場惡夢,醒來之時,用手拚命掐自己的臉蛋才發覺現實就在夢中。身心疲乏的荷蘭人每天用呆滯的目光盯著手裡鬱金香球莖,反省著夢里的一切…… 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為自己的狂熱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僅曇花一現,從此走衰落。
鬱金香球莖大恐慌給荷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之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大蕭條。17世紀後半期,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受到英國有力的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隨即移向英吉利海峽彼岸。
鬱金香依然是鬱金香,荷蘭卻從此從世界頭號帝國的寶座上跌落下來,從此一蹶不振。
"鬱金香現象"成了經濟活動特別是股票市場上投機造成股價暴漲暴跌的代名詞,永遠載入世界經濟發展史。
==================================
密西西比泡沫的特徵
在荷蘭鬱金香泡沫迸裂80年後,在1719年又出現了著名的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這兩個泡沫的相同之處是:法國股票市場的價格和當年鬱金香價格一樣在很短的時期內大起大落。從1719年5月開始,法國股票價格連續上升了13個月,股票價格從500里弗爾漲到一萬多里弗爾,漲幅超過了20倍。法國股市從1720年5月開始崩潰,連續下跌13個月,跌幅為95%。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鬱金香泡沫的不同之處在於:荷蘭鬱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間的投機炒作,但是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卻有著明顯的官方背景。鬱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過是一種商品,牽涉到的人數有限,而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卻發生在股票和債券市場,把法國廣大的中下階層老百姓都卷了進去。從這一點來說,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更具有現代特色。
約翰·勞的金融理論
在18世紀初,由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連年發動戰爭,使得法國國民經濟陷於極度困難之中,經濟蕭條,通貨緊縮。當時法國的稅制極不健全,不僅對法國王室貴族豁免稅收,而且其他地方的漏洞也很多,盡管法國政府不斷提高稅率,窮征暴斂,依然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債台高築,老百姓怨聲載道,國家危機重重。
就在這個關頭,貨幣理論的一代怪傑約翰·勞(John Law)應運而生。約翰·勞出身於英國愛丁堡,青年時代接受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學教育。年輕時的約翰·勞血氣方剛,他在1694年一場決斗中殺了人而不得不逃亡他鄉。約翰·勞在歐洲流浪時期仔細觀察了各國的銀行、金融和保險業,從而提出了他獨特的金融理論。和許多18世紀的經濟學家一樣,他認為在就業不足的情況下,增加貨幣供給可以在不提高物價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業機會並增加國民產出。一旦產出增加之後,對貨幣的需求也會相應跟上來。在實現了充分就業之後,貨幣擴張能夠吸引外部資源,進一步增加產出。他認為紙幣本位制要比貴金屬本位制更好,紙幣本位制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給了發行貨幣的銀行更多的運轉空間和控制宏觀經濟的能力(參見Law,1760)。說白了,採用貴金屬本位制,發行貨幣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銀子。之所以被稱為貴金屬,是因為金銀在世界上的儲量有限,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金銀的供給量。紙幣本位制就沒有這個限制。如果金融當局願意的話,啟動銀行的印鈔機,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紙幣本位制的這個特點使之像一把雙刃劍,在增強了金融貨幣政策影響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約翰·勞認為擁有貨幣發行權的銀行應當提供生產信貸和足夠的通貨來保證經濟繁榮。他所說的貨幣供給中包括了政府法定貨幣、銀行發行的紙幣、股票和各種有價證券(參見Michael Bordo,1994)。不難看出在約翰·勞的理論中已經蘊藏了當代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一些基本觀點。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得曾經高度贊揚說,約翰·勞的金融理論使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躋身於第一流貨幣理論家的行列之中。
天賜良機,約翰·勞獲得了用武之地
1715年,法國攝政王奧萊昂公爵正在為法國的財政窘態犯愁。約翰·勞的理論好像是向他拋出了一個救生圈,似乎法國只要建立一個能夠充分供給貨幣的銀行就可以擺脫困境,解決國債的資金融通問題。對於手握大權的奧萊昂公爵來說,只要能夠搞到錢,就是建立10個銀行也不成問題。於是,在法國政府的特許下,1716年約翰·勞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銀行—通用銀行(Bangue Genarale)。這家銀行擁有發行貨幣的特權,其貨幣可以用來兌換硬幣和付稅。通用銀行建立後經營得非常成功,資產總額迅速增加。約翰·勞在1717年8月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的貿易特許權和在加拿大的皮貨貿易壟斷權。當時,北美的路易斯安那是屬於法國的領地。由於路易斯安那位於密西西比河流域,人們便把由約翰·勞一手導演的泡沫經濟稱為密西西比泡沫。隨後,約翰·勞建立了西方公司(Companie d誒ccident)。該公司在1718年取得了煙草專賣權。1718年11月成立了塞內加爾公司(Senegalese Company)負責對非洲貿易。1719年約翰·勞兼並了東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改名為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壟斷了法國所有的歐洲以外的貿易。約翰·勞所主持的壟斷性的海外貿易為他的公司源源不斷地帶來超額利潤。
1718年12月4日,通用銀行被國有化,更名為皇家銀行(Banque Royale),約翰·勞仍然擔任該銀行的主管。皇家銀行在1719年開始發行以里弗爾為單位的紙幣。約翰·勞在貿易和金融兩條戰線上同時出擊,節節取勝,聲望鵲起。約翰·勞希望能夠通過貨幣發行來刺激經濟,解除法國沉重的國債負擔。實踐他的金融理論的時刻終於到了。
金融泡沫,曇花一現
1719年7月25日,約翰·勞向法國政府支付了5 000萬里弗爾,取得了皇家造幣廠的承包權。為了取得鑄造新幣的權力,印度公司發行了5萬股股票,每股面值1 000里弗爾。約翰·勞的股票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股票價格很快就上升到1 800里弗爾。
1719年8月,約翰·勞取得農田間接稅的徵收權。約翰·勞認為法國的稅收體制弊病很嚴重,征稅成本太高,漏洞太多,直接影響到了法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約翰·勞向政府建議,由他來承包法國的農田間接稅,實行大包干,每年向政府支付5 300萬里弗爾。如果征的稅賦收入多於這個數字,則歸印度公司所有。由於這個數字大大高於法國政府的稅收歲入總額,奧萊昂公爵何樂而不為?在約翰·勞的主持之下,印度公司簡化征稅機構,降低征稅成本,盡力擴大稅基,取消了對皇室貴族的免稅待遇。當然,為此約翰·勞得罪了不少貴族豪強。印度公司在法國聲名大噪,促使其股票價格連連上漲。在1719年10月約翰·勞的印度公司又接管了法國的直接稅征稅事務,其股票價格突破了3 000里弗爾。
1719年約翰·勞決定通過印度公司發行股票來償還15億里弗爾的國債。為此印度公司連續三次大規模增發股票:在1719年9月12日增發10萬股,每股面值5 000里弗爾。股票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股票價格直線上升。
1719年9月28日印度公司再增發10萬股,每股面值也是5 000里ザ�T?719年10月2日再增發10萬股。股票價格一漲再漲,持續上升。印度公司的股票的面值在1719年4月間只不過為500里弗爾,在半年之內被炒作到18 000里弗爾。
1720年初,約翰·勞攀上了他一生的頂峰。1720年1月,約翰·勞被任命為法國的主計長和監督長。他一手掌管政府財政和皇家銀行的貨幣發行,另一手控製法國海外貿易與殖民地發展。他和他的印度公司負責替法國徵收稅賦,持有大量的國債。隨後,印度公司乾脆接管皇家銀行的經營權。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家有如此好的機會來實踐自己的理論。印度公司的股票價格猛漲不落,吸引了大量歐洲各國的資金流入法國。約翰·勞為了抬高印度公司股市行情,宣布其股票的紅利與公司的真實前景無關。他這種深奧莫測的說法進一步鼓勵了民間的投機活動。空前盛行的投機活動必然極大地促進了對貨幣的需求。於是,只要印度公司發行股票,皇家銀行就跟著發行貨幣。每次增發股票都伴隨著增發貨幣。約翰·勞堅信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增發銀行紙幣→換成股票→最終可以抵消國債。1719年7月25日皇家銀行發行了2.4億里弗爾貨幣,用以支付印度公司以前發行的1.59億里弗爾的股票。1719年9月和10月,皇家銀行又發行了2.4億里弗爾貨幣。
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那樣,通貨膨脹說到底是一個貨幣現象。在大量增發貨幣之後,經過了一個很短的滯後期,通貨膨脹終於光臨法國。在1719年法國的通貨膨脹率為4%,到1720年1月就上升為23%。如果說在1720年之前只是一些經濟學者們對約翰·勞的政策表示懷疑,通貨膨脹則直接給廣大民眾敲響了警鍾。隨著民眾信心的動搖,在1720年1月印度公司的股票價格開始暴跌。
為了維持印度公司股票價位,約翰·勞動用了手中所掌握的財經大權。他把股票價格強行固定在9 000里弗爾,並且維持在這個價位上兩個多月。約翰·勞的政策使得股票貨幣化,進而迅速推動了通貨膨脹。1720年3月25日貨幣發行擴張3億里弗爾,1720年4月5日擴張3.9億里弗爾,1720年5月1日擴張4.38億里弗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貨幣流通量增加了一倍。
到了1720年5月,約翰·勞實在支持不下去了。他發布了股票貶值令,計劃分7個階段將股票的價格從9 000里弗爾降到5 000里弗爾,同時也降低紙幣的面值。約翰·勞和他的印度公司製造經濟奇跡的神話突然破滅了。約翰·勞的指令馬上就導致民眾的恐慌,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資產,爭先恐後地拋售股票。股價在1720年9月跌到2 000里弗爾,到12月2日跌到1 000里弗爾,1721年9月跌到500里弗爾,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約翰·勞使出了全身解數希望能夠恢復民眾的信心,但是,他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民眾的怒吼中。在股票崩盤中傾家盪產的法國人認定約翰·勞是頭號騙子。1720年約翰·勞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四面楚歌中他重施當年逃亡故伎,連夜出走比利時。法國的支付方法又恢復到以硬幣為基礎的舊體制。密西西比泡沫的破產連累「銀行」這個名詞在法國被詛咒了一個世紀。9年之後,約翰·勞在無窮追悔之中客死他鄉。
盡管約翰·勞的大膽實踐徹底失敗了,但是,不能以人廢言。約翰·勞的經濟理論中包含著不少合理的因素,他在金融理論上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約翰·勞的時代,他不可能對泡沫經濟以及相關的理性預期學說有所了解。在他擴大貨幣供給的時候,沒有料到會導致金融投機的熱潮。他非但沒有能夠及時制止這種金融投機,反而在相當程度上推波助瀾,終於使得大局敗壞,以致不可收拾。
D. 10000元以上的股票有哪些
就中國股票市場裡面,還沒有股價在10000元以上的股票。現在最高的股票價格是貴州茅台,價格是1300多元。
E. 股票什麼時候能漲到萬點呢
短時間內不可能,如果大小非問題不解決,漲到一萬點不可能。 大盤24日暴漲,而多數散戶套在5000點上方,這10%的漲幅不足以使這些人出逃的,大多數深套散戶都不會選擇賣出,現在的量能不能夠簡單的認為機構進來了等片面的認識,現在新老基金之間的搏弈非常復雜,新基金被迫建倉,老基金在高位就在逐漸吐出籌碼邊打邊撤逐漸降低倉位以規避大小非的壓力,24日盤面曾經有過一波幅度很大的殺跌,在利好消息帶來的巨大的瘋狂資金面前能夠把大盤打低這么多的絕對不是那些炒短線的散戶和游資能夠辦得到的,不排除是大小非減持所為。而之前晚上公布印花稅降了,有可能為機構和大小非再次出貨帶來利好。看習慣了我帖子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歡做表面的文章,而是更願意去分析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不想去承認的風險部分,不過該說的我還是要說,可以做為朋友們的參考,採納與否可以自己抉擇。這次的政策不排除後續可能還會有其他政策的可能性但是短期的風險我們卻仍然得關注,導致這次大跌的真正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資金和巨額增發,不是印花稅,大小非解禁資金已經遠遠超過了主力資金的承接能力,主力資金能夠選擇的只有逐漸降低倉位,這樣他們的損失會相對來說小些。而印花稅的下調很多人認為是特大利好足以改變股市運行軌跡使行情反轉,但是這種想法有點片面,印花稅給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有2000個億就很不錯了,而大小非今年要兌現的資金量近3萬億,這相當於整個市場主力資金的規模,而這只是開始而已,2009年2010年解禁的大小非資金量還要以幾倍的數量進入流通市場,而大小非才是根本問題,最關鍵的是本來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大小非而不是政府自己掏錢來解決,就算由中央來解決這么巨大的資金中央也很難承受得起! 有專家提出政府救市有4個方面可做 一、降低印花稅,現在已經做了,不過前面也分析了2000億的資金量不足以支撐起近3萬億的大小非 二、將國有限售流通股劃歸社保基金,令其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國有限售股的擁有人數數量眾多,資金量巨大,如果國家出政策強行將這類股劃到社保基金阻止這類股權人套現,那國家怎麼解決和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如果是讓社保基金以購買的形式收購這類資金,又存在錢遠遠不夠的問題) 三、效仿香港特區政府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成立平準基金(需要錢呀) 四、效仿美聯儲向證券公司等投資機構直接國家注資,擴大市場對股票的需求(還是需要錢呀,維持社會平穩運行本來就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讓國家用財政收入來救股市不太現實) 所以說在有真正的解決大小非問題的措施政策出現前,主力會看得很清楚的,實質問題不解決,還是會導致主力資金在大小非的逐漸的拋壓下瓦解的,既然救市政策已經出來了,就要順短時間內的勢而為,對機構來說拉高出貨才是明智的,大資金投資股市也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當長期的股東。所以印花稅現在建議暫時看成主力機構拉高出貨的一個利好消息吧,在實質性政策出來前,主力都會對大小非一直處於警覺狀態,不敢做大行情,做得越大,主力資金死得越慘。 而這段時間的新股以不可思議的瘋狂數量發行沒有斷過,國家降低印花稅的目的就更令人深思了,不排除順便滿足股民要求的同時(政府面子也做足了),逼迫主力資金在現在的點位做多,去接大小非,而連續的大量新發基金也是借市場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什麼都沒出,還是散戶的錢)去接大小非,市場在短時間火暴的情況下,又引誘其他場外的資金介入,新股發行的資金壓力也短暫緩解了,一箭多雕。 而之前的熊市是由國有股減持造成的,05年1月熊市進行時印花稅調低的結果是有一定幅度拉升後主力再次出貨,大盤再次震盪下行探底創下新低,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點類似可以謹慎參考。 3300仍然是牛熊的轉折點。擊穿3000點後引發了一波抄底資金來抄底,但是不要忘了上次擊穿3300~3400點時多方曾經佔了絕對的短期優勢,最後的結果還是以主力借假利好消息拉高出貨了,這符合主力的出貨特徵。而在降稅政策的刺激下,短線資金進入瘋狂狀態,之前我多次提及的大盤20日均線,在瘋狂的資金面前輕松夠收復20日均線並站穩走高突破了30日均線,後市只要能夠守住30均線,在資金慣性的作用下大盤還有沖擊3920的機會。但是如果沖擊該點位失敗,請注意逢高減倉了,要防止短線資金的獲利回吐和機構再次拋售籌碼和大小非的綜合壓力。投資者可以根據反彈的力度選擇逢高減倉的點位,大盤反彈乏力的時候就是出局的時候。 如果周一周二能夠守住30日均線還有機會,守不住,可能再次考驗3000!請注意減倉迴避風險。 而20號晚間政監會突然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姚剛副主席發布對《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倍受市場關注的股改限售股解禁進行規范。而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的觀點基本上把該意見的作用概括出來了,該意見只能帶來短期的反彈而不是轉,因為這意見有兩大缺陷,1、若想一個月拋售0.99%解禁股,就可以規避這個限制,而一個月0.99%一年就是11.88%,遠遠超過了之前的5%限制。2、如果股東找人在大宗市場接,然後馬上去A股市場,就可以迴避這個指導意見了。所以這樣的規定是中長期大利空。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和半年報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股存量股份的意見表面上好象是限制其轉讓,其實是掩護大小非,在年報和半年報前30日如果大小非減持會被記入報表,使大小非的減倉行動暴露,而在年報出來後到半年報之間有個1季度報,也就是說有3個月的時間無法通過報表監督大小非的解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小非的減倉起到了掩護作用。 但是在弱勢狀態下一個小小的負面消息可能因為恐慌的心理被數倍放大,請已經介入的散戶朋友要保持一份警惕心,隨時關注有沒有什麼利空消息再出來。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F. 一萬元一股的原始股,現在公司上市,漲到一百多,我能賺多少
如果原始股為1元,持有一萬股,之後漲到一股一百多元的時候,可以賺上一百多萬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原始股不一定是持有者之前持有的一萬股,因為其中有可能有多次的送股和增股等情況,具體的數據會顯示在持有者的資金賬戶裡面,如果僅僅只是擁有股東卡,可以選擇一下證券公司,開戶指定後,所有的數據均會顯示出來。
此外,股票上市以後不是馬上就可以出售的,如果不是控股股東,那要等到一年以後原始股才可以解禁出售,如果本人是董事監事或者監理人員,那在一年以後原始股可以解禁,但是每年轉讓股份不能超過25%,離職內半年不能轉讓。
(6)西方股價到一萬的股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看承銷商資質:購股者要了解承銷商是否有授權經銷該原始股的資格,一般有國家授權承銷原始股的機構所承銷的原始股的標的都是經過周密的調研後才進行銷售該原始股的,上市的機率都比較大;反之,就容易上當受騙。
企業經營情況:購股者要了解發售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了解考察企業的經營效益的好壞可從企業的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利潤總額等項情況去看,這些數字都能在企業發售股票說明書中查到。
G. 股市拉到1萬點,對國家,經濟,社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一個國家有著多個行業,多個資金池,如果一味地拉升股市,那會導致大量的熱錢流到股市,那其他的資金池就會出現錢荒,畢竟,股市中的企業,只是全國所有企業中很少的一部分!
H. 茅台的價值具有稀缺性,股價能漲到一萬元,大家怎麼看
茅台的價值確實具有稀缺性,這個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茅台股價漲到1萬元,這個觀點不可信,也不敢信,針對關於茅台的這兩個問題下面說說我個人看法。
首先,對茅台的價值具有稀缺性,進行發表我個人看法,茅台確實有很多優勢:
第一,茅台已經成為國內的國酒;
第二,茅台已經成為白酒龍頭老大;
第三,茅台的價格這么高,還供不應求;
第四,茅台的味道無可代替;
綜合以上對於茅台價值具有稀缺性與股價上一萬元進行發表我看法,總結起來是茅台價值是認可的,但萬元股價是不認可的,這一點相信99.9%的人都不認可茅台上萬元。
但大家永遠不要忘記一點,時代進步,你在退步或者原地踏步走,別人在高速成長,隨時都會被超越,就像茅台超越五糧液一樣。
再有就是每個行業都要經過大洗盤,每一次的洗盤都會有人成長有人衰退,所以茅台永遠不可能成為白酒龍頭,遲早有一天被超越,龍頭寶座失去後什麼價值,什麼萬元股價一切都是浮雲,讓時間去驗證一切吧!
I. 中國的股市能張到一萬點么
具體誰也說不準,中國的股市是熊長牛短,經過一輪井噴式的上漲,是每個人都知道有股票這么重東西存在,也許幾個月後隨著世界經濟好轉,股市逐漸起步,也許人們的信心一直不足,擔心6000點至2000點那種高空摔痛的感覺。期間也許會漲到4000點,再跌下來,再漲,什麼可能都是有的,世界經濟在不停的變化著,突如其來的事件就是牛熊開始的導火索,比如美國次級債引起的這次全球股市低迷。相信中國的股市會復甦的,不會短期內,時間也不會超過1、2年。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