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估價中的股利增長模型數學推導問題
可以用兩種解釋來解答你的問題:第一種是結合實際的情況來解釋,在解釋過程中只針對最後的結論所得的式子p0=d0(1+g)/(r-g)=d1/(r-g)來進行討論,但理論依據上會有點牽強;第二種是從式子的推導過程來進行相關的論述,結合相關數學理論來解釋,最後解釋的結果表明g>r時,p0取值應為正無窮且結果推導。
第一種解釋如下:
這個數學推導模型中若出現g>=r的情況在現實中基本不會出現的。要理解這兩個數值在式子中成立時必有g<r恆久關系要結合現實進行理解。
若股利以一個固定的比率增長g,市場要求的收益率是r,當r大於g且相當接近於g的時候,也就是數學理論上的極值為接近於g的數值,那麼上述的式子所計算出來的數值會為正無窮,這樣的情況不會在現實出現的,由於r這一個是市場的預期收益率,當g每年能取得這樣的股息時,r由於上述的式子的關系導致現實中r不能太接近於g,所以導致市場的預期收益率r大於g時且也不會太接近g才切合實際。
根據上述的分析就不難理解g>=r在上述式子中是不成立的,由於g=r是一個式子中有意義與無意義的數學臨界點。
第二種解釋如下:
從基本式子進行推導的過程為:
p0=d1/(1+r)+d2/(1+r)^2+d3/(1+r)^3+……
=d0(1+g)/(1+r)+d0(1+g)^2/(1+r)^2+d0(1+g)^3/(1+r)^3……
=[d0(1+g)/(1+r)]*[1+(1+g)/(1+r)+(1+g)^2/(1+r)^2+(1+g)^3/(1+r)^3+……]
這一步實際上是提取公因式,應該不難理解,現在你也可以用g>=r時代入這個上述式子共扼部分(1+g)/(1+r)式子你就會發現(1+g)/(1+r)>=1,這樣就會導致整個式子計算出來的數值會出現一個正無窮;用g<r時代入這個上述式子共扼部分(1+g)/(1+r)式子你就會發現0<(1+g)/(1+r)<1,這個暫不繼續進行討論,現在繼續進行式子的進一步推導。
=[d0(1+g)/(1+r)]*[1-(1+g)^n/(1+r)^n]/[1-(1+g)/(1+r)](註:n依題意是正無窮的整數)
這一步實際上是上一步的一個數學簡化,現在的關鍵是要注意式子的後半部分。若g=r,則(1+g)/(1+r)=1,導致1-(1+g)/(1+r)這個式子即分母為零,即無意義,從上一步來看,原式的最終值並不是無意義的,故此到這一步為止g=r不適合這式子的使用;若g>r,仍然有(1+g)/(1+r)>1,故此[1-(1+g)^n/(1+r)^n]/[1-(1+g)/(1+r)]>0,把這個結果代入原式中還是正無窮;g<r這個暫不繼續進行討論,現在繼續進行式子的進一步推導。
=[d0(1+g)/(1+r)]*[1-(1+g)/(1+r)]
這一步是十分關鍵的一步,是這樣推導出來的,若g<r,得0<(1+g)/(1+r)<1,得(1+g)^n/(1+r)^n其極值為零,即1-(1+g)^n/(1+r)^n極值為1,即上一步中的分子1-(1+g)^n/(1+r)^n為1;若g>r是無法推導這一步出來的,原因是(1+g)/(1+r)>1,導致(1+g)^n/(1+r)^n仍然是正無窮,即1-(1+g)^n/(1+r)^n極值為負無窮,導致這個式子無法化簡到這一步來,此外雖然無法簡化到這一步,但上一步中的式子的後半部分,當g>r時,仍然有[1-(1+g)^n/(1+r)^n]/[1-(1+g)/(1+r)]這一個式子為正無窮,注意這個式子中的分子部分為負無窮,分母部分也為負值,導致這個式子仍為正無窮。
p0=d0(1+g)/(r-g)=d1/(r-g)
(註:從上一步到這里為止只是一個數學上的一個簡單簡化過程,這里不作討論)
經過上述的分析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書中會說只要增長率g<r,這一系列現金流現值就是:p0=d0(1+g)/(r-g)=d1/(r-g)。如果增長率g>r時,原式所計算出來的數值並不會為負,只會取值是一個正無窮,且g=r時,原式所計算出來的數值也是一個正無窮。
⑵ 股利折現模型是什麼通過其計算普通股的資本成本應如何計算
1.設基期的股利D,股利增長率是g,折現率是k,股利現值=D*(1+g)/(k-g) 普通股的資本成本其實就是股利折現模型的變形,設當前股票價格是P 普通股資本成本=D*(1+g)/P+g,而股利現值理論上等於股票的當前價格
2.股息貼現模型是股票估值的一種模型,是收入資本化法運用於普通股價值分析中的模型。以適當的貼現率將股票未來預計將派發的股息折算為現值,以評估股票的價值。DDM與將未來利息和本金的償還折算為現值的債券估值模型相似。
股票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結果,不一定反映該股票的真正價值,而股票的價值應該在股份公司持續經營中體現。因此,公司股票的價值是由公司逐年發放的股利所決定的。而股利多少與公司的經營業績有關。股票的內在價值是由公司的業績決定的。通過研究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而指導投資決策,這就是股利貼現模型的現實意義了。
拓展資料:
一:股票折現原理:
內在價值是指股票本身應該具有的價值,而不是它的市場價格。股票內在價值可以用股票每年股利收入的現值之和來評價;股利是發行股票的股份公司給予股東的回報,按股東的持股比例進行利潤分配,每一股股票所分得的利潤就是每股股票的股利。
這種評價方法的根據是,如果你永遠持有這個股票(比如你是這個公司的老闆,自然要始終持有公司的股票),那麼你逐年從公司獲得的股利的貼現值就是這個股票的價值。根據這個思想來評價股票的方法稱為股利貼現模型。
二:股利貼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簡稱DDM,是其中一種最基本的股票內在價值評價模型。威廉姆斯(Williams)和戈登(Gordon)1938年提出了公司(股票)價值評估的股利貼現模型(DDM),為定量分析虛擬資本、資產和公司價值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證券投資的基本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⑶ 對股票的收益預測,用股利貼現模型或進行價格預測
1.基本公式
股利貼現模型是研究股票內在價值的重要模型,其基本公式為:
其中V為每股股票的內在價值,Dt是第t年每股股票股利的期望值,k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或貼現率(discount rate)。公式表明,股票的內在價值是其逐年期望股利的現值之和。 根據一些特別的股利發放方式,DDM模型還有以下幾種簡化了的公式:
2.零增長模型
即股利增長率為0,未來各期股利按固定數額發放。計算公式為: V=D0/k 其中V為公司價值,D0為當期股利,K為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或資本成本。
3.不變增長模型
即股利按照固定的增長率g增長。計算公式為: V=D1/(k-g) 注意此處的D1=D0(1+g)為下一期的股利,而非當期股利。
4.二段、三段、多段增長模型
二段增長模型假設在時間l內紅利按照g1增長率增長,l外按照g2增長。 三段增長模型也是類似,不過多假設一個時間點l2,增加一個增長率g3
⑷ 固定股利增長模型
P=D1/RS=D0*(1+G)/RS-G=0.6*(1+4%)/7%-4%=20.8
股票價值=20.8
⑸ 股利折現模型的原理是什麼
股利貼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簡稱DDM,是其中一種最基本的股票內在價值評價模型。
威廉姆斯(Williams)1938年提出了公司(股票)價值評估的股利貼現模型(DDM),為定量分析虛擬資本、資產和公司價值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證券投資的基本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原理:
內在價值是指股票本身應該具有的價值,而不是它的市場價格。股票內在價值可以用股票每年股利收入的現值之和來評價;股利是發行股票的股份公司給予股東的回報,按股東的持股比例進行利潤分配,每一股股票所分得的利潤就是每股股票的股利。這種評價方法的根據是,如果你永遠持有這個股票(比如你是這個公司的老闆,自然要始終持有公司的股票),那麼你逐年從公司獲得的股利的貼現值就是這個股票的價值。根據這個思想來評價股票的方法稱為股利貼現模型。
意義:
股票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結果,不一定反映該股票的真正價值,而股票的價值應該在股份公司持續經營中體現。因此,公司股票的價值是由公司逐年發放的股利所決定的。而股利多少與公司的經營業績有關。說到底,股票的內在價值是由公司的業績決定的。通過研究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而指導投資決策,這就是股利貼現模型的現實意義了。
⑹ 計算股票價值的模型有哪些
按照目前大家所了解到的定價模型,結果大家都做的不好,你可以自己開發一個模型才有實戰意義!
⑺ 股利折現模型和股利增長模型有啥區別
股利折現模型: 普通股成本=第一年預期股利/普通股金額*(1-普通股籌資費率)*100%+股利固定增長率
⑻ 股票估值的方法模型有哪幾種
(一)現金流貼現模型
1.適用條件:
該股票的公司有規律分紅;
分紅的增長率為恆量。
2.分紅增長率的計算
公司的增長有兩種方式:通過外部融資或者發行新股得到資金,公司將資金進行再投資從而獲得增長;內部增長,公司的管理層將每年保留盈餘進行再投資,從而帶動公司股票價值增長。
分紅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g=ROE×(1-分紅支付率)
g=未來盈利以及股東權益的增長速率
ROE=股東權益回報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1-分紅支付率=保留利潤的百分比(留存盈利比率)
(二)企業價值評估模型
現實中並非所有公司都分紅,但是所有公司都有自由現金流(FCF),因此,基於FCF的企業價值評估模型優於現金流貼現模型。
1.定義
自由現金流是指在不威脅公司發展與生存的前提下,可供股東及債權人分配的最大現金額。
2.計算方法
自由現金流(FCF)=稅後營業收入+折舊和攤銷-固定資產投資-凈營運流動資金的改變
注意:自由現金流部分屬於股東,部分屬於債權人。因此,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必須從企業價值中扣除債權人的權益。
(三)倍數估值法
倍數估值法又叫相對估值法,主要是使用其它可比公司的估值倍數來估值股票。
a) 找出可比公司及其估值倍數;
b) 用被估價公司的關鍵統計數據乘以可比公司的估值倍數。
常用的估值倍數有市盈率(P/E)和股票的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等。
注意:未盈利的公司不能使用市盈率進行估值
——李天寧教授《公司財務》
⑼ 什麼是股利折現模型
股息貼現模型是股票估值的一種模型,是收入資本化法運用於普通股價值分析中的模型。以適當的貼現率將股票未來預計將派發的股息折算為現值,以評估股票的價值。DDM與將未來利息和本金的償還折算為現值的債券估值模型相似。
股票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結果,不一定反映該股票的真正價值,而股票的價值應該在股份公司持續經營中體現。因此,公司股票的價值是由公司逐年發放的股利所決定的。而股利多少與公司的經營業績有關。股票的內在價值是由公司的業績決定的。通過研究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而指導投資決策,這就是股利貼現模型的現實意義了。
(9)股票股價股利模型擴展閱讀
原理:
內在價值是指股票本身應該具有的價值,而不是它的市場價格。股票內在價值可以用股票每年股利收入的現值之和來評價;股利是發行股票的股份公司給予股東的回報,按股東的持股比例進行利潤分配,每一股股票所分得的利潤就是每股股票的股利。
這種評價方法的根據是,如果你永遠持有這個股票(比如你是這個公司的老闆,自然要始終持有公司的股票),那麼你逐年從公司獲得的股利的貼現值就是這個股票的價值。根據這個思想來評價股票的方法稱為股利貼現模型。
⑽ 計算股票價值的模型有哪些
常見的方法有三種:1.Discounted Cash Flow(DCF)折現法2.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股息折現法3.Earning Growth Model(EGM)盈利成長法。
DCF法
DCF法,即現金流量折現法,通常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首選方法。DCF法的步驟是:
1)確定未來收益年限T;
2)預測未來T年內現金流;
3)確定期望的回報率(貼現率);
4)用貼現率將現金流貼現後加總。
DDM法
就是以股息率為標准評估股票價值,對希望從投資中獲得現金流量收益的投資者特別有用。可使用簡化後的計算公式:股票價格=預期來年股息/投資者要求的回報率。
例如:匯控今年預期股息0.32美元(約2.50港元),投資者希望資本回報為年5.5%,其它因素不變情況下,匯控目標價應為45.50元。
盈利成長法
相對估值在操作上相對簡單,在默認市場對同類股票估值正確的前提下,用不同的企業數據(賬面股本價值,銷售額,凈利潤,EBITDA等)乘以相應的乘數(乘數是由市場上同類股票的估值除以其相應的企業數據得出的)。
最為投資者廣泛應用的盈利標准比率是市盈率(PE),其公式: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使用市盈率有以下好處,計算簡單,數據採集很容易,每天經濟類報紙上均有相關資料,被稱為歷史市盈率或靜態市盈率。但要注意,為更准確反映股票價格未來的趨勢,應使用預期市盈率,即在公式中代入預期收益。
由於未來因素具有不確定性,無論用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得出的往往都是一個價格區間
的估值則相對簡單。
股票估值分類
1.絕對估值
就是用企業數據結合市場利率能算出來的估值。具體思路就是將企業未來的某種流(經營所產生的流,股息,凈利潤等)用與其在風險,時間長度上相匹配的回報率貼現得到的價值。
2.相對估值
是使用市盈率、市凈率、市售率、市現率等價格指標與其它多隻股票(對比系)進行對比,如果低於對比系的相應的指標值的平均值,股票價格被低估,股價將很有希望上漲,使得指標回歸對比系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