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股評 » 香港股票泡泡瑪特的股價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香港股票泡泡瑪特的股價

發布時間: 2022-08-19 20:47:38

Ⅰ 泡泡瑪特股價大跌,與二次銷售的消息有關系嗎

狂奔上市後的泡泡瑪特,遭遇了上市以來第一個波折。

12月28日,泡泡瑪特股價最低下跌至72.05港元/股,跌幅一度達到16.4%。截至收盤,泡泡瑪特股價報77.65港元/股。連跌2個交易日後,其市值蒸發近150億。

店員違規操作、私自拆開盲盒,很有可能就是在尋找稀缺款。

而如果一個盲盒是被拆開過的,就意味著破壞了消費者購買盲盒的核心體驗,最終可能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危機。

12月26日,新華社在一篇文章中評論稱,「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並引用專家建議稱,「家長和老師應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費觀,避免誤入消費圈套。同時,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店員私拆盲盒再二次售賣時間的曝光,對泡泡瑪特今後的規范管理、加強品牌價值和運營敲響了警鍾。

Ⅱ 150億市值蒸發,「盲盒第一股」的股價為何如此波動

剛剛上市的泡泡瑪特遭遇煩惱。

12月28日,泡泡瑪特(09992,HK)開盤突然閃崩,一度暴跌逾16%。此前,新華社刊文表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盲盒經營模式,避免畸形發展。此外,泡泡瑪特被曝二次銷售。截至收盤,泡泡瑪特跌幅收窄至9.19%,報77.65港元,成交13.84億港元,市值蒸發150億港元左右。

據了解,一套盲盒一般由12個「普通款」和1個「隱藏款」組成,獲得後者的概率很低。在閑魚等二手交易平台上,「隱藏款」和「熱賣款」的價格甚至高於原價十倍,這也就導致了店員們徇私舞弊的牟利行為。

需要強調的是,在此之前,泡泡瑪特的港股上市可謂公司高光時刻。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股掛牌上市,開盤後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較每股38.5港元的認購價上漲100%,公司市值破1000億港元。截至12月28日暴跌前一個交易日泡泡瑪特總市值依然超1200億港元。33歲的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持近49.8%股權,夫妻身家突破500億港元。

事實上,泡泡瑪特此次港股上市乃二次上市,早在2017年2月,其曾登陸新三板,掛牌2年後,於2019年4月終止掛牌,後重啟上市。

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主要專注於集潮流商品零售、藝術家經紀、新媒體娛樂化平台和大型展會舉辦於一體的IP綜合運營服務領域。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最近兩年營收增幅分別高達225%、227%。此外,其凈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凈利潤翻了289倍,毛利率高達64%。

新華社評「盲盒熱」: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

據新華社12月25日消息,新華社發文評價盲盒經濟,文中稱,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樣式的玩偶,消費者憑借運氣抽取,有時抽到重復的固定款,有時則抽到心儀款或者隱藏款。這種隨機化的體驗讓不少年輕人感到新鮮刺激,選擇「入坑」。

天貓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手辦超過潮鞋和電競成為「95後」熱度最高的愛好之一,過去一年在國內知名電商平台上,大約20萬消費者在盲盒上的花費超過2萬元人民幣。跟蹤玩具市場動向的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盲盒市場市值已超過25億元人民幣,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6%。

盲盒不僅成為一個經濟現象,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年輕人,特別是「95後」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狀態。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韋文琦對記者表示,對學生和上班族來說,寫一篇論文做一個項目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盲盒的即時性能讓消費者在當下就得到滿足,「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比起實用價值,年輕人更注重物品帶給自己的情緒價值。」

一個盲盒的售價在49元到79元人民幣不等,也有上百元的。不少玩家表示,花幾十元獲取一個小快樂挺值得的。

盲盒不僅是一個玩具,還是一種能夠滿足歸屬與愛等需求的媒介。特別是對於面臨社交恐懼症等問題的年輕群體而言,盲盒不僅給予他們精神寄託,更帶給他們認識朋友的機會。

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對此專家建議,家長和老師應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費觀,避免誤入消費圈套。同時,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Ⅲ 這幾天股價大跌,泡泡瑪特為何變成了「泡沫瑪特」

因為有機構預測,泡泡瑪特的去年業績可能不如預期,利潤可能下滑10%左右,該消息一出,泡泡瑪特隨即股價暴跌。其實引起泡泡瑪特股價暴跌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這段時間,多家媒體連番報道,有關盲盒經濟的糾紛事件,包括盲盒二次封裝,產品假冒偽劣等現象。同時泡泡瑪特最大的競爭對手,名創優品旗下的TOPTOY盲盒品牌的崛起,也給泡泡瑪特的股價帶來壓力。當然最重要的自然是,機構發布最新預測,泡泡瑪特的2020年業績,可能不如預期,利潤出現不小的下滑。

Ⅳ 泡泡瑪特股價大跌

是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12月28日開啟暴跌模式,開盤價77.15港元,低開逾10%,股價一路下跌,最低下探至72.05港元/股,跌幅近16%。

12月11日,泡泡瑪特才在香港掛牌上市,開盤後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較每股38.5港元的認購價上漲100%,公司市值破1000億港元。對於不玩盲盒的股民來說,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實在是無法理解,甚至一度理解為智商稅。

但對於熱衷於收集以及抽取盲盒上癮的資深玩家來說,他們和炒鞋等圈子一樣,也是忠實度極高的一群人。對於盲盒的變現價值,如果抽到概率極低的特定隱藏款,在不少二手交易平台上,可以賣到高於原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

(4)香港股票泡泡瑪特的股價擴展閱讀

新華社發文評價盲盒經濟:

近日,新華社發文評價盲盒經濟,文中稱,盲盒不僅成為一個經濟現象,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年輕人,特別是「95後」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狀態。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對此專家建議,家長和老師應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費觀,避免誤入消費圈套。同時,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韋文琦說,「對待燒錢的愛好,還是應當保持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們可以為快樂買單,但不該為沖動買單。」

Ⅳ 泡泡瑪特市值自高點蒸發逾千億港元,股價暴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泡泡瑪特股價暴跌背後的原因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和國際因素的變化而導致的。根據媒體報道,泡泡馬特大跌8%,最新的股票價格在21.2港元,從這個跌點上就可以看出泡泡瑪特跌價的幅度非常之大,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而根據該公司的官方報道,泡泡瑪特公司股價已經破發,而這家公司的招股價在38.5港元,跌破率達到了40%,歷史最高點的市值竟然高達1500億港元,如今卻只剩下了295億港元,這個落差這么大很影響這家公司的根基。然而泡泡瑪特發布的公告中還顯示,公司預計在上半年的收入可能同比增長不低於30%,同期股價將會減少不高於35%,從官方所發布的信息來看這家公司完全是在自導自演,因為以這個價格暴跌下去,那麼對泡泡瑪特這家公司的生存力存在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