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嘉誠的兒子
李嘉誠 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世人稱之為"超人"。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並購多家公司。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並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並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李嘉誠的並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br>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br>
<br>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先生誕生於廣東省潮州潮安縣。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br>
<br>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br>
<br>"超人"美譽與並購經歷
<br>
<br>叱吒香江,縱橫海外,李嘉誠這個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統領著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如地產、港口貨運、超級市場、基建、電訊、酒店、保險、水泥、電力、網路等等,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而李嘉誠本人也榮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為有史以來華人最傑出的企業家之一。這一切,使他贏得了'超人'的美譽。
<br>
<br>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旅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善於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於是人們稱之為"超人"。
<br>
<br>而其企業發展壯大與其兼並和收購其它公司有關。1974年4月,成功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接手經營香港希爾頓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島的凱悅酒店,並相繼購入虎豹別墅及其他多項地皮、物業。1978年9月5日,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了"黃埔"公司9000萬股股票,同年,還收購了英資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長實"與中資僑光公司聯組宜賓地產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鐵路維修站上蓋發展權,並成立中國(香港)水泥廠(1982年投產)。是年9月25日,"長實"贏得和記黃埔公司控股權,並於10月15日出任"和黃"執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誠出任"和黃"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與"首鋼"聯手收購香港東榮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北京長城飯店等七家大酒店,擁有51%的股權。1985年,購入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商業中心,斥資百億港元,興建規模龐大的商住住宅群。
<br>
<br>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櫃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業務經營范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櫃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
<br>李澤楷
<br>
<br>香港電訊盈科主席
<br>
<br>作為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一直試圖擺脫父親的陰影,希望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近年來的幾個震驚香江的大動作的確不同凡響,行內人士笑稱:「他一天就賺了他老爹一
<br>輩子的錢。」
<br>
<br>1966年11月出生於香港。1987年獲斯坦福大學電腦工程學士;
<br>
<br>1990年創建香港衛視StarTV,在2年後賣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的時候,已經賺下4億美元;
<br>
<br>1998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計算機數字化領域的50名風雲人物;
<br>
<br>1999年5月,動用31500萬美元購得了一個在香港股票交易所掛牌的公司,改名為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即盈科動力;
<br>
<br>2000年3月,在二板市場上籌集了10億美元,並且動用盈科動力的高價股票從大東電信手中購買香港最主要的電信運營商香港電信。交易額估價為380億美元,此乃亞洲最大的並購案之一。為此,盈科動力背上9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在大東電訊急於拋盤和納斯達克的雙重影響下,盈科的股價開始走低;
<br>
<br>2000年10月,負債重壓之下,盈科開始把香港電信最有價值的行動電話和IP骨幹網的業務賣掉。李澤楷的威信開始大打折扣;
<br>
<br>2001年1月,盈科動力的股價跌到了50美分以下,市值縮水到129億美元,為原來香港電信市值的1/3;
<br>
<br>2001年3月29日,香港電訊盈科公布自去年八月並購香港電訊後的首個綜合財務業績報告,盈科在2000年虧損逾八億美元。盈科神話回落塵土。
<br>李澤楷
<br>
<br>香港電訊盈科主席
<br>
<br>作為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一直試圖擺脫父親的陰影,希望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近年來的幾個震驚香江的大動作的確不同凡響,行內人士笑稱:「他一天就賺了他老爹一
<br>輩子的錢。」
<br>
<br>1966年11月出生於香港。1987年獲斯坦福大學電腦工程學士;
<br>
<br>1990年創建香港衛視StarTV,在2年後賣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的時候,已經賺下4億美元;
<br>
<br>1998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計算機數字化領域的50名風雲人物;
<br>
<br>1999年5月,動用31500萬美元購得了一個在香港股票交易所掛牌的公司,改名為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即盈科動力;
<br>
<br>2000年3月,在二板市場上籌集了10億美元,並且動用盈科動力的高價股票從大東電信手中購買香港最主要的電信運營商香港電信。交易額估價為380億美元,此乃亞洲最大的並購案之一。為此,盈科動力背上9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在大東電訊急於拋盤和納斯達克的雙重影響下,盈科的股價開始走低;
<br>
<br>2000年10月,負債重壓之下,盈科開始把香港電信最有價值的行動電話和IP骨幹網的業務賣掉。李澤楷的威信開始大打折扣;
<br>
<br>2001年1月,盈科動力的股價跌到了50美分以下,市值縮水到129億美元,為原來香港電信市值的1/3;
<br>
<br>2001年3月29日,香港電訊盈科公布自去年八月並購香港電訊後的首個綜合財務業績報告,盈科在2000年虧損逾八億美元。盈科神話回落塵土
<br>
<br>他的大兒子叫李澤鉅、二兒子李澤楷。
<br>(並非上面所說的李澤鋸和李澤凱)
<br>
<br>李澤鉅現在是長實集團的主席、李澤楷是香港電訊盈科的主席。
<br>大兒子李澤鋸
<br>二兒子李澤凱
<br>名字搞錯了吧
<br>兩 個
<br>two
<br>3
<br>2個
<br>兩個
<br>大兒子李澤鋸
<br>二兒子李澤凱
<br>怎麼你的名字跟上面的錯的一樣呢?你復制別人的答案嗎?
<br>已為人知道的有兩個,有沒有私生的就他自己和天曉得了。
<br>
<br>他的大兒子叫李澤鉅、二兒子李澤楷。
<br>(並非上面所說的李澤鋸和李澤凱)
這個很難說啊!!
⑵ 阿里巴巴,百度,真正,老闆,是誰
據中青報報道,騰訊、網路、阿里巴巴、人人等幾大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真正大老闆是誰?答案肯定不是馬化騰、李彥宏、馬雲和陳一舟,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站創始人,而是只出現在各家公司財務信息中的大股東。
今年以來,圍繞阿里巴巴IPO的各種消息和討論不絕於耳,馬雲與軟銀、雅虎之間的恩怨情仇也被不斷解讀。如何處理創始人和大股東之間的關系,是國內外互聯網公司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平時這些大股東大多隱匿於公眾的視野之外,只出現在各家公司的財報信息中。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QQ軟體、微信——目前市值2500多億的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騰訊,它的幕後大老闆是誰?答案不是馬化騰,而是南非MIH。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網路、人人網、阿里等國內互聯網巨頭身上。而這也是為什麼馬雲一再堅持將控制權掌握在阿里巴巴合夥人手中的真正原因吧。
騰訊:南非MIH持股近34%
騰訊是目前國內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2004年上市時的發行價為3.7港元,昨日收盤時已經上漲到416港元,9年多以來的漲幅超過百倍。今年7月,騰訊CEO馬化騰憑借560億元成為《2013胡潤IT富豪榜》頭名。
不過,馬化騰卻不是騰訊的最大股東。騰訊創業初期,IDG和盈科數碼分別向騰訊投資220萬美元,各占騰訊20%股份,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此後,南非MIH集團從盈科數碼和騰訊創始人團隊手中收購了一部分騰訊公司的股份。
在2004年上市之前,騰訊對股權結構重新調整,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團持有騰訊33.93%的股權,馬化騰持股10.22%,還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團對於馬化騰給予充分信任,一開始就放棄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權,因此馬化騰持有騰訊的股份比例雖然不高,但公司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他和幾位聯合創始人來負責。
網路:美國德豐傑持股25.8%
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中,網路超過560億美元的市值遠高於其他公司,2005年網路在納斯達克上市時發行價為27美元,2010年曾以10比1的比例進行拆分,目前股價仍然超過160美元。
同樣,網路創始人、CEO李彥宏也不是公司的最大股東,網路從創辦到上市前一共進行過三輪融資,來自美國的投資基金德豐傑都是主要投資人。網路上市時,德豐傑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5.8%。
當時,網路高管團隊持有公司43.5%的股份,其中李彥宏個人持股22.4%,為最大的個人股東。根據網路2012年年報,李彥宏持股比例變為15.98%,其妻子馬東敏持股4.8%。
雖然李彥宏和馬東敏持股比例合計為20.78%,少於德豐傑,不過美國股市允許「AB股」的雙重架構,通過該模式李彥宏和馬東敏的投票權高達68.17%,穩穩地掌握了公司控制權。
阿里巴巴:日本軟銀持股31.9%
2012年,阿里巴巴和雅虎簽署協議,前者以76億美元回購雅虎持有的20%阿里巴巴股份。回購之後,雅虎和軟銀持股比例分別為24%和31.9%,來自日本的軟銀成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
阿里巴巴管理層目前僅持有公司股份10%左右,馬雲一人就佔7.43%。如果按照香港股市「同股同權」的原則,投票權應與股權比例相當,阿里巴巴管理層的投票權只有10%左右。
擺在阿里巴巴管理層面前原本只有兩條路,要麼採用「AB股」架構赴美上市,要麼效仿騰訊,說服大股東放棄投票權。此前有消息稱,為了讓阿里巴巴能夠順利在香港IPO,軟銀願意放棄部分投票權。不過,阿里巴巴管理層卻希望通過「合夥人制度」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與港交所形成了僵持局面。
人人網:日本軟銀持股34.2%
2008年4月,人人公司的前身千橡互動集團對外宣布,獲得軟銀總額400億日元(約合3.84億美元)的投資,交易完成後軟銀持有千橡約40%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人人公司2011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日本軟銀是最大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34.2%,日本軟銀CEO孫正義曾表示,希望將人人公司的持股比例保持在35%左右。創始人陳一舟擁有22.8%的公司股份,但通過「AB股」架構擁有55.9%的投票權。
⑶ 馬化騰是韓國的人嗎
個人資料:
出生日期:1971年10月29日
國籍:中國
籍貫:廣東省潮陽
星座:天蠍座
稱號:QQ之父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1971年10月出生於潮汕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騰訊集團。
出任現職前,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當選為深圳大學校友會副主席計算機系大學校友會主席
[編輯本段]小資料:
馬化騰,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當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隻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化騰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馬化騰認為,好到可以做PC機之間的傳呼機,要知道那個時候,別說手機,那是大富豪的標志,要是你能有個BB機,嘿嘿,可也是挺闊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沒問題。 馬化騰覺得ICQ能夠在電腦上提供即時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ICQ版本沒有中文的,用起來很不方便
於是,馬化騰就想搞一個中文的ICQ,馬上叫上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仿照ICQ 搞一個中國的ICQ 。
當然,剛開始,騰訊的日子非常艱難,好些時候,QQ是近似用一種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帶寬,因為沒有錢來買伺服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沫席捲了整個中國互聯網,騰訊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賣100萬,可是,中華網的高管層都拒絕了.
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一點可憐的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這個時候,有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7.147億的QQ用戶。
QQ上市後,馬化騰的個人身價迅速飈升,身價17億港幣!
據可靠消息現在的騰訊市值33億美金。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手機,電話,還有QQ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必備的工具,甚至,有許多小弟弟小妹妹們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談得來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戲------
從前一段時間開始,騰訊開始走多元化戰略,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門戶網站,有了自己的paipai.com,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騰訊不光在線上像網路章魚一樣擴張,在線下更不例外,與可口可樂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銷活動就是最好的證明。
馬化騰不喜歡作秀,而且QQ的新產品總是在無聲無息間推出無聊業務,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編輯本段]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編輯本段]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 ,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40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1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補充一下:
騰訊經過一個很重要的賠償官司,即,當時名叫OICQ尋呼機,在1999-2000年左右,OICQ搶了很多ICQ很多的用戶群,尤其是中國大陸,同時注冊了www.Oicq.com這個域名,後來ICQ公司通過法律途徑,最終判定騰訊敗訴,停止使用OICQ這個名稱,並歸還上述域名給ICQ公司,同時賠償了一定金額的費用,從此騰訊使用QQ這個名稱,因www.qq.com域名給他人注冊,騰訊於是乎通過談判,租用別人的域名。現在轉讓沒不知道。當時最搞笑的,軟體關於裡面竟然有ICQ的國際公約。
另個插曲,為什麼5位號比較難申訴,都是因為初期的OICQ在98年放號時就是4位,於99年初統一在前面加1還是幾的,升級成5位,後續才陸續放出6789。。。位。
在98年99年時誰會想到這東西能掙錢,早知道申請多些號,最初申請的號,早不知道丟哪了,因為當時上網條件還是很有限的,一個好點的賀氏貓都要1000多,上網費都是比較高的,當時只有些較大的公司才有上網,直至99年底,才逐步有所改善。馬化騰: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需 "創新" 馬化騰介紹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污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互聯網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端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為互聯網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 馬化騰相信中國互聯網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用戶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端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麼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編輯本段]馬化騰持股比例: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信息(截止至2008年3月)港交所股票代碼:700總股數: 約170.9億主要股東: MIH (35.24%), 馬化騰(12.76%), 張志東(4.63%)
馬化騰經典語錄
1 做任何事業我都不喜歡冒險。
2 我常思考怎樣能夠以出奇制勝的辦法戰勝競爭對手。
3 不賠錢比賺錢更重要。
4 我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中。
5 我把資金分散投入到風險和回報不同的幾個項目中。
6 我做出的決策經常是正確的。
7 我經常懷疑自己做出的決策是否正確。
8 一個希望成功的人敢於冒很大的風險。
9 一個希望成功的人首先要迴避風險。
10 我對自己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很投入。
11 我只對自己感興趣和具有挑戰性的事情非常投入。
12 我願意做那種程式化的工作,哪怕它相當枯燥。
13 我喜歡做能顯示自己獨特性的工作。
14 當別人贊賞我工作成就時我很得意。
15 我討厭別人對我的工作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16 我不願意做那種必須對結果負責的工作。
17 我不喜歡對自己的工作做長遠規劃。
18 我喜歡用數字和圖表證明一個人的工作做得好壞。
19 要取得事業成功,必須花心思預測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事情。
20 比起機關公務員或教師來說,從事工商業更能體現我的價值。
⑷ 北京十大律師事務所都是哪些
北京十大律師事務所:
1、金杜律師事務所,這個怎麼比喻呢,有點像電腦中的外星人。他們最拿手的領域是金融,知識產權糾紛以及房地產糾紛。
2、大成,有點類似於電腦中的聯想,涉及的領域比較多,沒有突出的領域。早些年因為一些原因有過一次合作,服務意識各方面都很好。
3、錦天城,也是涉及的領域比較多,在房地產糾紛方面做得很好。相當於電腦中的戴爾。
4、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
律所介紹:德恆律師事務所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之一,於1993年1月創建於北京,原名中國律師事務中心,1995年更名為德恆律師事務所。自創始之日起,德恆就恪守勤勉盡責、竭誠服務、追求公正的宗旨,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經過近二十年辛勤耕耘,獲得中外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現已形成遍布中國和世界主要城市的服務網路和客戶群。自2007年起,德恆一直排名全國律所前三強(據ALB排名)。
8、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
律所介紹:中倫律師事務所創立於1993年,是中國司法部最早批准設立的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經過數年快速、穩健的發展壯大,中倫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之一。中倫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成都、重慶、青島、東京、香港、倫敦和紐約設有辦公室。
9、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
律所介紹:中銀律師事務所成立於1993年1月,是經司法部門批準的我國最早的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也是我國最早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的律師事務所,是以金融證券和國際業務為主業的大型專業化律師事務所,在律師界和金融證券界已經牢固樹立了「中銀律師」的品牌。
10、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
律所介紹:君合律師事務所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之一。自其成立以來,君合即致力於提供一流的商業與訴訟法律服務,其在中國律師業重建和發展過程中的先鋒作用為業內所共知。歷經十幾年的發展,君合現已成為一家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在許多法律服務專業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的律師事務所,並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其專業服務水平。
⑸ 李澤凱的創業史以及他個人的詳細簡介
作為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一直試圖擺脫父親的陰影,希望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近年來的幾個震驚香江的大動作的確不同凡響,行內人士笑稱:「他一天就賺了他老爹一輩子的錢。」
1979年入讀美國加州Menio Park High School。
1987年獲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工程學士;
1987-90年加拿大投資銀行Gordon Capital工作。
1990年加入和黃集團資產管理委員會出任委員。
1991年政府發出首個衛星電視牌照,由李澤楷投得,投資是四億美元創建創辦Star TV(今天的香港衛視)。
1993年5月,在加拿大的一艘遊艇上,將他親手創辦的Star TV賣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成交價為八億,套現53億港元。
1995至97年盈科在多倫多、北京及東京發展地產項目。
1993年10月,創立盈科拓展集團。旗下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盈科保險公司、盈科數碼動力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盈科亞洲拓展有限公司;
1994年,被《時代》選為全球100位領袖之一;
1998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計算器數字化領域的50名風雲人物;
1998年6月,開始游說香港政府建立數碼港;
1999年3月盈科轉型為科技公司,並與政府合作發展數碼港,不久就取得香港「數碼港」信息園區開發權。
1999年5月收購 上市公司得信佳並改名為盈科數碼動力,並不斷收購數以百計與互聯網有關的公司。
2000年3月,在二板市場上籌集了10億美元,並且動用盈科動力的高價股票從大東電信手中購買香港最主要的電信運營商香港電信。交易額估價為380億美元,此乃亞洲最大的並購案之一。
作者: 60.221.248.* 2006-1-7 15:00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我想要就沒有要不到的?——李澤楷 電訊盈科主席
上海的樓市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富商前來購置物業,其中不乏有最早與大陸融合的香港商人。人們看到大批的香港人來上海購買物業投資定居,隨之引來了許多外國人。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反映靈敏的香港頂級豪宅市場也鎖定了內地的目標客戶群體。
近日,「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豪宅貝沙灣項目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舉行了「貝沙灣生活品味分享會」。在分享會中一位購置香港多套貝沙灣豪宅的內地客戶,由盈大地產用私人飛機送他前往上海出席分享會和慈善捐贈會。據透露,購買貝沙灣豪宅的客戶中有10%來自於內地市場。
數碼港源於矽谷構想
⑹ 公募基金是不是標准化資產
可以屬於標准化資產
⑺ 急!!近來初學股票,有幾個關於電訊盈科、中國聯通股票的小問題請教各位高手!
1,我覺得問題1一定得復制了,要不然自己就網路一下吧。以下一小段。
電訊盈科是全港最大的通信服務供應商,也是亞洲主要綜合通信服務公司。本公司著重在亞太區——特別是大中華地區——發揮各個主要業務單位與業務夥伴的協同效益,並致力為亞洲各地的商界及個人客戶帶來全面的組合服務,從而增加股東回報;所提供的通信服務包羅萬有,由本地電話服務以至寬頻服務、電子商業方案等等。
就我個人淺見,我覺得有時候像這種感覺算是比較小的基本面上的消息對股價的影響並不會來的那麼直接或者不會馬上體現出來,最近出台的房貸政策就直接影響了大盤很多,這類的消息影響才會馬上得到體現,我覺得現在如果有加息或再調高存款儲備金率這類收緊貨幣政策的消息出台,那麼再接下來的交易日一定會是暴跌。你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我的表達能力比較有限說的比較啰嗦。
2,如果公司股價和公司新聞關系不大的話和什麼關系比較密切呢?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消息的話,1點,在牛市,他就是漲,因為他牛市,熊市反之,再者就是震盪,沒有什麼特別大因素。2點,受一些概念的影響吧,像前陣子3G牌照的發放,包括聯通在內的一些相關行業的股票就有所表現,再者就是像1說的宏觀上面的影響。五一長假退出針對iphone的大型促銷活動,或是3G手機用戶又突破多少人之類的?我覺得這樣的消息跟1提到的差不多,影響並不會來的那麼直接或者不會馬上體現出來。
3,H股聯通只是香港運營的一家A股聯通控股的公司而已,他A股的聯通沒有太大的關聯關系,A股聯通控股了H股聯通,也就是說H股聯通和A股聯通的股價是沒有對比性,A股聯通的盈利和H股聯通的盈利是沒有聯系性的,最多A股收取一些控股分紅而已.
以上只是我一點淺見。問題3我也是剛剛網上自己查的。
各種技術指標都有自己特點,指標太多,最好自己去學。網上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專家的講座。
K線組合,根據某些數據或者指標跟蹤莊家操作。
這世界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什麼指標百分百的預測股票的走勢。
⑻ 李澤楷的電訊盈科市值如何蒸發的呀,太可怕了吧
市值蒸發了對真正大公東利益沒有什麼損害,是的只是買了它股票的小人物
⑼ 進廣州 電訊盈科(PCCW)做 Java開發工程師 待遇如何值得去么
whp抱‖¨wiァaoマОp抱‖¨tむr〖 我以1前在北京的點訊盈科做過,勾4心4斗1角的,但不v是盈科中8心1那個i,是在另一l個k分0公4司的一o個g項目,按我當時的待遇來說,一w般,五c險一z金肯定是有的,福利也k不v怎麼t樣,年會嘛。。。j就更別說了g不a過每個r分0公1司的領導不o一l樣,可能就會影響員工t的待遇問題吧,反5正我那時候那領導。。。除了q變相的想著法子x的扣錢,還讓你多干l活,就沒別的了p但聽說技術人c員的工s資還算可以2,你真不n如直接去騰訊或者網路了i,有個j朋友f在網路做網路工y程師,一w個i月150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