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盈亏 » 非典股票跌停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非典股票跌停

发布时间: 2022-03-01 06:07:15

㈠ 历史上中国股票数次大跌的数据图

我也想找历史上中国股票数次大跌数据图!最好是有大盘和个股的!
可惜,这个工作量大,又没有什么实质用途,相信没有人做的!

㈡ 03年非典那段时间股市什么情况

整体大跌 生物制药类 和医疗器械类

㈢ 疫情对股市的走势有什么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增长,一些人在目前的岗位上赚取的薪水已经无法支撑日常生活,为了让全家能有更好的生活,许多人还是另辟新路,炒股就是许多人选择的致富之法。许多人通过炒股确实赚到了钱,但是也有很多人赔了很多钱,股市的行情风云变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的政策、自然灾害、企业的变化等,其中疫情对股市的走势影响深刻。

虽然疫情会给股市带来动荡,但是我们也要抓住有利时机,在疫情期间,购买一些特需类的股票,这样不仅不会赔钱,还会大赚一笔。

㈣ 2003年非典环保股怎么样

003年非得把返点股怎么样?你炒股的吗?现在还有非典环保股,这种股票吗?哎呀,股票的话,如果你不懂的话,还是不要乱买

㈤ 2021医药股暴跌真实原因

自2月下旬以来,医药板块大幅下跌,许多医药股经历了股价波动。

1、机构对第三轮药品采购即将开始的消息持谨慎态度

新一轮集中征收政策规定的药品品种由25个增加到35个。当然,对老百姓来说,希望药品能进入医疗保险目录,这样就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但是对于药企来说,如果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是造福于民的,但是如果不进入医保目录,就是负面的,所以很矛盾。机构对这件事也很敏感。

2、a股市场有了新的热点

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热点,就是超卖。最近涨幅榜单涨幅最大的是最近的大涨幅,这种情况会持续到大盘结束,因为机构的资金是用来追超卖的,医药的炒作会减少,医药系列的市场就结束了。

3、公共卫生事件逐步得到控制

对医药、口罩,防护服、医疗等的需求。已经大幅上涨,而医药股已经被风吹动,导致了良好的投机。之前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2003年的非典,期间医药行业备受关注。一些医药股,甚至是涨停,生产的壁垒极高的股票,也出现了许多牛市。但当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得到控制时,医药的炒作效果会明显下降,医药市场开始调整,此时部分医药类股会暴跌。

(5)非典股票跌停扩展阅读:
11 月 18 日,国家发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由市场监管总局下设的司局升级为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原来,反垄断机构属于正厅级单位,而现在属于独立的副部级单位。

成立当天,反垄断局的“第一刀”砍向了医药行业——出台《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该指南剑指近来年原料药屡禁不止的垄断行为,今年至少有 4 家企业因此受罚——包括先声制药、天药股份、先锋药业、宁卫医药,罚款金额分别为 1 亿元、4402 万元、1104 万元、658 万元。

原料药领域垄断行为多发,跟原料药生产环节高度集中有很大的关系。据悉,中国成品药有 1500 种原料药,其中有 50 种只有 1 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 种只有 2 家企业可以生产,40 种只有 3 家企业可以生产。

垄断之下,必然带来价格的虚高。

㈥ 2003年非典时沪指走势

2003年沪市股票走势并不好,只有医药类股票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当时天坛生物几乎翻翻。

㈦ 怎么股市一旦出现暴跌,股灾,都追是证监会除外

追查中国式股灾的元兇

什么是“中国式股灾”?简言之,就是不顾二级市场死活只顾一级市场融资、无视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和二级市场投资功能建设、一味超极限发挥股市融资功能、毫无止境地扩容造成的中国股市灾难性持续暴跌——题记。

如果说2007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股市步入中期调整定下了基调,那么,从紧的货币政策还不至于造成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持续发生;如果说始于2005年8月的股权分置改革让超过万亿股的存量“大小非”解禁出笼,对沪深两地市场整体估值体系形成冲击,但是,假如证监会像大禹治水一样疏堵有方,也不至于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持续发生;如果说始于2006年6月23日的国企大盘股发行上市扩容不幸成为“中国股市不能承受之重”,但是,假如证监会对“增量大小非”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对机构投资者助涨助跌的过激市场行为能够掌控,那么,也不至于造成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持续发生;如果说一定要找出2008年以来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持续发生的“元兇”,那么,这个“元兇”不是美国次贷危机,也不是“大小非”、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市场主力”,而是一向对市场动态反应迟钝的中国证监会。

试问,2007年股市行情向好的时候,中国远洋、中国人寿等“601板块”个股以奇高的市盈率从一级市场圈钱成功遭遇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疯狂拉抬之际,证监会有作为吗?2007年国庆节之后,中国神华玩弄“帽子戏法”,超级大盘股集体演绎蓝筹飙升的中国神话,证监会有作为吗?2007年11月,券商和投研机构集体吹嘘“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天价开盘之际,证监会有作为吗?2008年1月,沪深股指回落整理后上行趋势明显,半路上突然杀出个中国平安恐吓式的再融资事件,导致上证指数连续大跌两天,先后跌去266.07点或5.14%、354.69点或7.22%,证监会有作为吗?2008年2月,浦发银行为虎作伥“再融资门”,上证指数走出五连阴,暴跌趋势确立,证监会有作为吗?2008年5月20日,“全国哀悼日”期间,有公募基金无视公德公然砸盘出货,导致沪指暴跌161.60点或4.46%、深指暴跌747.78点或5.67%,证监会有作为吗?2008年6月,上证指数走出历史上罕见的“十连阴”、降低印花税营造的“政策底”——沪指3000点惨然下破,证监会有作为吗?2008年8月8日,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沪指大跌121.86点或4.47%,周一再度大跌135.65点或5.21%,证监会有作为吗?2008年9月,上证指数逼近2001年高点2245点的时候,证监会有作为吗?2008年9月5日,上证指数跳空跌破2245点以后,证监会有作为吗?不能说没有,但是,《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能抵挡住空头杀跌的力量吗?能抵消“招商证券IPO周一过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吗?似乎不能。

更加可怕的是,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高层的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非但没有出台强有力的救市、治市措施扭转沪深两地市场持续暴跌的颓势,而且每每在节骨眼上“添乱”。不是这样吗?2008年年初,中国经济遭遇“雪灾”袭击,作为证监会副主席的范福春频繁在“两会”期间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对股市走向影响几何?对机构投资者以及中小投资者做多中国股市的信心影响几何?而在中国股市已经完全丧失了投融资功能(买就套、新股IPO或上市股指就暴跌)、沪深两地市场集体患上了极其严重的“再融资恐惧症”和“融资恐惧症”之后,中国证监会竟然还在“霸王硬上弓”,竟然还在我行我素、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市场扩容和“大小非”批量生产,这不能不说是导致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持续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等“再融资门”罪魁祸首我们就不提了,那是上市公司决策层愚蠢之极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行为。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按照国企大盘股IPO或上市的时间顺序看看,是不是证监会盲目的、杀鸡取卵式的市场扩容行为造成了中国式股灾的惨然发生、持续发生——2008年2月下旬,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再融资门”股票恐吓之后惊魂甫定,2月25日中国铁建刊登首次公开发行A股公告,当天沪指大跌177.76点或4.07%,最低见4123.31点;2008年3月10日,中国铁建24.5亿A股上市,当天沪指大跌154.22点或3.59%,中国股市跌势加速;2008年4月9日,金钼股份5.38亿A股IPO,当天沪指大跌198.63点,多头在沪指3500点一带构筑的防御工事被彻底瓦解;2008年4月16日,紫金矿业14亿A股IPO,空头连续三天大开杀戒,一举击穿3000点政策底;2008年5月30日,中国建筑发布120亿股A股“招魂书”,降税政策营造的反弹趋势被终结,6月3日起沪指走出“十连阴”;2008年6月下旬和7月,证监会暂停国企大盘股IPO,开始“君子动口不动手”式的“维稳”,高端媒体开始舆论救市,沪深大盘止跌回稳,成交持续活跃;2008年8月5日,拼装版的中国南车24亿A股IPO,横盘筑底行情彻底完蛋,8月8日迎来百年一遇的“绿色奥运”,沪深大盘连续暴跌两天,股指破位下行;2008年8月18日,毫无资产质量可言的中国南车登陆上交所,国企大盘股滥发、新股上市提速等市场预期终结上证指数“底部四星级”走势,当天沪指大跌130.74点或5.33%,最低见2284.58点;2008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特批招商证券IPO,当天上证指数跳空大跌74.05点或3.25%开盘,不费吹灰之力就将2001年的“小山头”2245点夷为平地,最低见2199.36点……接下来,谁将继续给中国股市致命一击?是中国建筑、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还是新的国企大盘股IPO?但无论是谁,中国证监会都难脱干系。

应该说,2008年以来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持续发生不完全属于中国证监会“不作为”或者“反作为”的过错,毕竟,证监会虽然高高在上,但也有“难言之隐”——2006年下半年完成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工商银行、广深铁路等11家国企大盘股上市融资,2007年完成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交通银行、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中铁、建设银行等25家国企大盘股上市融资,2008年以来因为股市行情低迷不振,才刚刚完成了中煤能源、中国铁建、金钼股份、紫金矿业、中国南车等5家国企大盘股上市融资,按照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说法,“企业融资的愿望仍然强烈、市场对新股的投资意愿也很强烈,有大量的资金在追逐新股”,这不是“难言之隐”又是什么呢?但是,这位新闻发言人唯独忘了或者忽略了,“大量的资金”在一级市场申购或配售到新股之后到二级市场疯狂抛售对市场信心打击有多大。别的暂且不提,单说“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油上市后套牢一大片,投资者怨声载道,不就是最明显、最值得引以为戒的例证吗?

当然,剔除中国证监会“不作为”或者“反作为”的因素,导致2008年以来中国式股灾惨然发生、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有美国次贷危机、国内自然灾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因素和上市公司“铁公鸡”、机构投资者助涨助跌、“大小非”限售股解禁疯狂抛售、市场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等内部因素。但是,谁又能否认,相比中国证监会“不作为”或者“反作为”,这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呢?

2007年8月24日,上证指数站稳5000点,一和家家写下了《沪指5500点:丧钟为谁而鸣》;2007年10月11日,中国神华在其董事长暗示作用下玩弄“帽子戏法”助长机构投资者恶炒超级大盘股成疯,一和家家写下了《权重股发飙和狼来了密切相关》;2007年10月15日,上证指数登上6000点险峰,一和家家写下了《谁在忽悠中国股市》;2007年11月5日,沪深股市第一权重股中石油上市,一和家家写下了《一只老鼠坏了满锅汤》;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巨额再融资公告,次日一和家家写下了《中国股灾就这样来临》和《从平安圈钱看监管态度》两篇文章;2008年2月15日,中国铁建刊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一和家家写下了《暂停新股发行势在必行》;2008年2月25日,浦发银行增发导致大盘连续暴跌,一和家家写下了《中国股市追杀融资门》;2008年3月28日,中石油“护发”成功,一和家家写下了忧患股改成果毁于一旦的博客文章《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沪深两地市场爆发井喷行情,千股涨停之际,一和家家写下了《降低印花税能改变什么》;2008年5月14日,“4·24行情”面临“大小非”减持和基金抛售压力,一和家家写下了《尚福林应该对非典负责》;2008年6月12日,机构投资者砸盘出货成疯,一和家家写下了《治市救市亟需杀一儆百》;2008年6月19日,上证指数“十连阴”后再度单日暴跌高达6.54%,一和家家写下了悲戚戚的博文《股民遭遇股灾无人救助》;2008年8月17日,“8·18大跌”前夕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一和家家就此写下了《维稳新政是否重大利空》;2008年8月19日,证监会颁布“现金分红”新政之前,一和家家有感于中国的上市公司“铁公鸡”现象,写下了《别逼散户为全流通买单》……但是,写了这么多有什么用呢?要知道,我们的证监会是不屑于听取市场声音的,中国式股灾照样还会持续发生、不断发生。

㈧ 医药采集为什么会导致股价下跌

医药集采为什么会导致股价下跌?
这次集采对制药企业影响会逐渐转正。此次集采大多数药品品种,在这之前均是外企主导品种。在有国产替代品背景下,受集采负面影响最严重的是国外药企,中国制药企业反而是受益者。
虽然如此,但中标的多家公司近日股价并不好看。从以往中标企业来看,公司面临不中标以及中标后产品价格下降,导致经营业绩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可能。总而言之,中不中都是个问题。

药品集采是什么意思?
药品集采其实就是药品集中采购的意思,是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遏制药品购销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保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而制定的采购规定。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和舆论的监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相关法规政策和工作规范。

药品集采有什么好处?
有以下几种好处:
1、药品降价保质。具体来说,可以挤出药价水分、减轻用药负担,促进药品可及性,提高用药质量,增强保障水平。
2、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核心就是以合同形式承诺在采购周期内完成约定采购量,通过以量换价、确保使用,明确药企市场预期,使其不必再为药品进医院而做各种营销工作,降低销售费用,真正挤掉药价虚高空间。
3、政府组织,联盟采购。通过制定规则、强化保障,引导企业以成本和质量为基础开展公平竞争,持续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同时使得质量和疗效类似的药品“同台竞争”,避免了招标竞价过程中出现的“劣药驱逐良药”现象。
4、改善行业生态、降成本促研发。部分企业在集采中,多个产品中选,由于采购执行度高,销售成本大幅下降,货款及时回笼,给了企业很大的信心,同时积极创新研发新产品,研发积极性大大提高。
5、降销售成本、稳市场预期、促产品研发,集中采购像一根杠杆,撬动行业变革,改变了医药行业生态。

㈨ 为什么非典令股市大跌

股市对经济的反应有提前性,如果经济预期良好,则股市上涨,反之下跌。
非典时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导致经济预期变坏,因此股市下跌。

㈩ 2003年的非典什么股票最受益

任何一次流行病爆发,当然是医药类股票最受益,当时非典期间涨得最好的股票有海王生物、天坛生物、白云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