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入门 » 天基概念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天基概念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4-15 22:20:56

A. 美联储加息前夜,中国央行高调释放宽松信号

【本期摘要】

重点推荐

美联储加息前夜,中国央行高调释放宽松信号

中国“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即将发射,关注航天产业链上受益公司


市场点评

市场点评:不过分悲观,在政策托底大环境下整体下行空间有限,操作谨慎乐观

宏观视点:人民银行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投放,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军工行业: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行业估值待修复


期货情报

金属能源:黄金282.35,涨0.36%;铜48110,跌1.82%;螺纹钢3441,涨0.12%;橡胶11300,跌1.14%;PVC指数6510,涨1.88%;郑醇2473,跌0.12%;沪铝13690,跌0.44%;沪镍89410,跌1.51%;铁矿493.5,涨0.10%;焦煤1252.0,跌2.53%;焦炭2039.5,跌1.04%;燃油2482,跌4.54%;原油397.4,跌5.34%;布伦特油57.19,涨1.22%。

农产品:豆油5390,涨1.43%;玉米1876,涨0.81%;棕榈油4524,涨2.21%;棉花15090,跌0.69%;郑麦2513,跌0.40%;白糖4986,跌0.52%;苹果11004,跌3.70%。

汇率:欧元/美元1.14,涨0.06%;美元/人民币6.89,跌0.03%;美元/港元7.83,涨0.10%。


重点推荐

1、美联储加息前夜,中国央行高调释放宽松信号

事件:中国央行周三(12月19日)表示,为对冲税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周三晚间央行再发公告,决定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点评:在资金面面临企业集中缴税、银行缴准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压力下,央行于本周一重启已连续暂停36个工作日的逆回购操作,并在接下来的两天维持较大的流动性投放力度,3天内实现4000亿元流动性净投放。流动性投放效果很快显现,月中资金面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收紧压力得到缓解。近期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反映出市场的预期有所变化。同时,之前央行长期流动性投放保持静默状态,以及资金面在月中和年底因素综合作用下有所收紧、资金利率有所上行,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存在担忧。为此,央行连续三日开展大额流动性净投放缓释资金面收紧压力,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和新闻通知的方式向市场传达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的信号,稳定市场信心。正值美联储议息会议前期,中国央行作出此表态,市场人士分析称,这意味着央行释放明确信号,我国货币政策仍以国内经济为重,明年降息仍然可以期待。预计未来央行仍会通过降准等工具来置换MLF;如果美联储政策基调有所转变,未来央行放松的空间会进一步上升。

(投资顾问 钟燕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20024)

 

2、中国“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即将发射,关注航天产业链上受益公司

事件:据中国航天发射计划(2018-2023年),中国“虹云工程”天基互联网首颗技术验证卫星将于12月21日由长征-11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点评:“虹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目前主要推动的商业航天项目之一,是基于低轨卫星而构建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整个计划部署完成后,将在“一带一路”、甚至全球实现随时随地按需的互联网接入,为实现高速率、高质量的互联网/物联网应用体验开辟新的技术途径。根据部署,预计2022年,“虹云工程”将完成156颗星座部署,届时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用上航天科工自主研发的“星链”wifi,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无论在海域还是无人岛,都能接上互联网,和外界保持通信流畅。随着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将加速推进卫星在各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业内人士建议可关注相关产业链上受益的公司,特别是在卫星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积极向大众应用市场拓展的公司,他们将充分享受到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红利。

(投资顾问 钟燕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20024)


市场点评

1、市场点评:不过分悲观,在政策托底大环境下整体下行空间有限,操作谨慎乐观

周三A股高开后一路下行,市场人气低迷,两市成交额2171亿元,创3个月新低。从盘面上看,5G、房地产、机场航运居板块涨幅榜前列,油服、医药、赛马居板块跌幅榜前列。因经济数据不佳,沪指跌破2600点。目前位置不宜过分悲观。在政策托底大环境下体预计整体下行空间有限,建议中线逢低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大基建、5G概念。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2、宏观视点:人民银行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投放,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周三通过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600亿元,本周以来已累计投放4000亿元,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上升,市场利率走势平稳,今日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为2.67%,比昨日下降2个基点。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3、军工行业: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行业估值待修复

航空工业集团是首家入围试点的军工央企集团。2014年以来,国资委选择了10家中央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等,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本次航空工业集团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也是第一家入围试点的军工央企集团。我们认为,航空装备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本次入选代表了国家对航空工业的重视,也为航空工业集团加速改革步伐,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带来新的动力。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B. 天基武器 未来会不会成为比核弹更危险的武器

天基武器,指由在轨(地球轨道或其它星体轨道)武器搭载平台(卫星、空间站等)发射的,用于打击敌方地面、地下、海面、在轨战略目标及天外有害目标的一种新概念武器系统。天基武器月球基地:特点同天基激光卫星,但由于月亮上空间足够大,可以建造非常非常巨大的激光武器,它将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和新的战略级威慑武器!

C. 天基雷达的概念是什么 是天上的雷达 星载雷达

“天”在军事里面指的是太空,所以所谓的“天基雷达”无疑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雷达系统,其载体就如一楼说的那样,极有可能是卫星,当然也可能雷达本身就设计成卫星。。。

rtyqwe123456指出的完全正确,不过我觉得目前最有可能实战化的还是近地卫星。

D. 宁德时代市值突破万亿,但是它为何仍被“看空”

宁德时代曾突破万亿市值,成为创业板第一家触及万亿市值的公司;受董事继续减持消息影响,比亚迪再度下跌2.26%,近期反弹力度远弱于宁德时代。宁德时代股价上涨近6%,相应总市值高达1.01万亿。就引起了整个创业板的震动,首家市值超过万亿的创业板公司。无论对于宁德时代本身还是整个A股创业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时刻。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座位的数量变化频繁。宁德时代也拥有广泛的客户群。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公布新能源车型6800多种,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配备3400多种,占比50%,成为动力电池配套车型最多的厂商。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电动汽车最迫切的问题是电池寿命。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投入多年,核心不受美帝控制,不像半导体那样受制于人,摩根看空不代表别人看空,左右不了宁德继续称霸世界电池行业龙头的地位,不影响长期投资价值。

E. 请问上市公司天基互联网哪只股票产品涵盖航级CPU,包括SOC和SIP封装产品。谢谢

新上市那个华润微就是专门生产芯片的。这些都是芯片股。

F. 天基雷达的平台和轨道

天基雷达的平台就是卫星、航天飞机和空间站。这些平台通常围绕地球旋转,其上的雷达独立工作,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回地面。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地面数字高度模型,以及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往往需要多天线的雷达系统。双天线雷达系统可以采用3种结构:单星方式、双星方式和系留天线。单星方式指两个天线安装在同一个卫星平台上;双星方式是两个卫星各自携带一个天线而伴随飞行;系留结构指一个天线安装在卫星上,另一个天线用绳索和电缆连接悬浮在卫星旁边几十米至几百米的位置。除了传统的平台和雷达以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科研机构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称为分布式雷达体制。
采用小卫星星座作为雷达平台的体制,称为分布式星载雷达。小卫星星座平台可以安装多个小天线和多个接收机,通过各卫星的协同工作完成探测任务。显然,由于天线在空间的分布,就为需要有较长基线实现精确测高和测速的SAR干涉仪提供了方便。小卫星天线的尺寸通常在2m~4m的量级,采用较小的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可以获得较高的方位分辨率和较大的一次成像面积,但必须解决方位和多普勒模糊的问题。小卫星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0m至几Km,一个星座内由3个至几十颗小卫星构成。一个星座相当于一个大卫星,几十个星座同时工作(需要几百颗或上千颗小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但由于小卫星制造和发射费用小,可以批量生产,一箭多星发射,其总的费用并不会很高。由于具有广泛的优点,这种体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天基雷达系统与星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相比,其技术难度更大。为了能够远距离的发现空中、地面目标,天基雷达需要很大的功率孔径积。同时卫星的有效载荷其承重力和功率有限,这对天基雷达体制的选择面临巨大的挑战。国际上相关论证的天基雷达体制基本为有源相控阵体制,其主要优势有:
可充分利用相控阵天线的空间合成能力,获得大的发射功率;
可降低相控阵天线中馈线系统的损耗;
采用相控阵共形阵列天线可充分利用载体平台的外形;
当使用数字式T/R组件时,可进一步去除普通RF T/R组件中的移相器、衰减器和相应的控制电路、RF功率分配系统,简化系统设计;
利于减轻天线重量和体积;可实现高增益、低副瓣,高可靠性。 天空地双(多)基地雷达指发射站置于卫星上,然后利用位于卫星、飞机、地面或舰船上的接收站探测空中目标的系统。由于接收站离目标近(相对于卫星接收站),所以从目标到接收站的信号衰减小一些,可充分利用能量。
天空地双基地雷达的工作体制有:T—R、TR—R、TR—TR三种,可利用星载雷达作为发射站(TR)在空间发射,配以单独的接收站(R)或收发混用的雷达站(TR)在空中、地面接收,构成TR—R混合式天空地双基地雷达,根据需要可以配备多个接收站构成TR—RN混合式天空地多基地雷达。
天空地双基地雷达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发射站在空间,将地球曲率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大大增加了双(多)基地雷达的空间探测性能。同时雷达发射机在空间,发射站生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天空地双(多)基地雷达由于收发分置,从体制上具有反侦察、反干扰和反隐身等方面的优势,但它仍需解决多站定位、时间同步、相位同步和空间同步等关键技术。

G. 中国是否欲建天基激光站清除太空垃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垃圾制造国之一,如果中国试图想办法清除这些垃圾,那么中国可能是计划向轨道上部署天基武器……”这虽然不是所有美国人对中国航天活动的看法,但却是一些西方媒体打量中国航天活动的眼光。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了中国学者用巨型天基激光器清除太空垃圾的设想,但却别有用心地称外界担心中国在太空部署武器。中国专家表示,利用天基激光器清除太空垃圾是目前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中国也有不少机构进行理论探索,但与天基武器毫不相干。

中国拟建天基激光站?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6日题为“中国计划用巨型激光器销毁太空垃圾”的文章称,中国科学家有一个大胆的建议,用巨型激光器来清理杂乱的太空轨道,清除废弃的卫星和其他太空垃圾。报道称,中国一所军方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题为“天基激光站清除小尺寸空间碎片对轨道要素的影响”的论文,描述了如何利用天基激光器将空间碎片辐照为较小的、危害较低的碎片。

文章称,太空垃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国际太空机构,NASA考虑采用多种方法来追踪、探测和清除人造空间垃圾。清理空间碎片的其他方法包括用来清除和收集太空垃圾的巨网,以及可以用来将它们从轨道上吸走的磁体。文章称,上述中国研究人员对激光站进行了模拟,得出的结论认为,这将是清理轨道的有效方法。论文的摘要里提到:“(模拟)为天基激光站的部署以及天基激光器用于消除空间碎片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根据太空垃圾尺寸的大小,国际上把太空垃圾分为3类:一是尺寸大于10厘米的大碎片,现在大概有2万多块,可被监测到;二是尺寸介于1-10厘米之间的小碎片,现大概有10多万块;三是尺寸介于1毫米-1厘米间的微小碎片,现大概有37万块。尺寸不大于1毫米的碎片现在大概有几千万块。

暗示中国部署天基武器

中国学者研究天基激光器消除轨道垃圾的课题原本是一个造福人类的好事,不过美媒文章话锋一转,便开始指责中国。文章称,在生产太空垃圾方面,中国是最严重的“罪犯”之一,仅2007年的一次反卫星测试就产生了数千个危险碎片。

不仅如此,文章似乎还暗示,中国研究天基激光站目的不纯。报道称,有人对中国摧毁轨道卫星的意图表示担忧,去年美国发出的警告是,这个超级大国正在建造太空武器,以“挑战世界力量的平衡”。去年3月,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登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他们一直在制造武器以便进行太空作战,包括干扰武器和激光武器,而且并不对此保密。他们正在建立这些能力以挑战美国及其盟友……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激光清除轨道垃圾是国际热点

据庞之浩介绍,目前,由于太空垃圾日益增多,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国际空间站每年要进行多次规避飞行,所以开发主动移除太空垃圾的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其中包括电动系链、打捞网、激光、“鱼叉”、风帆和机械臂等。它们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捕获太空垃圾,并将其拖回地球大气层,并在那里燃烧和分解。

另一位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用天基激光器消除太空垃圾是一个国际性研究热点,国内外都在进行理论研究。激光辐射法是目前国内外移除小尺寸空间碎片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也是当前各方研究的重点。其技术原理也并非简单的烧蚀,而是通过激光辐照,使碎片产生反冲冲量,减速变轨,直至碎片进入大气层烧毁。

《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美国科技网站2015年4月就曾报道称,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提出利用天基系统解决日益严重的太空碎片问题的方案。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章建议,利用一个日本小组研发的EUSO超广角视场望远镜探测目标,然后利用最近研发的高效激光系统CAN激光器,跟踪并从轨道上清除太空碎片。据介绍,利用这两个工具,能够跟踪并清除约1厘米大小的危险太空碎片。该小组计划在国际太空站上部署一个小型概念验证试验,如果顺利,未来将在国际太空站上安装全尺寸型号,直径3米的望远镜和大功率激光器,可以使100公里范围内的空间碎片脱轨。

专家表示,国内也有不少单位进行相关研究,美媒提到的中国论文实际上也只限于理论研究,而且相关文章并没有提到“巨型激光器”这样吸引眼球的说法。专家表示,美苏都进行过多次反卫星试验,产生了大量空间碎片。美媒单独拿中国说事,显然是别有用心。中国如今致力于空间碎片清理技术,又被暗指部署太空武器,这也再次证明美国有些人对中国航天活动的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