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非同控发行股票购买长期股权投资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非同控发行股票购买长期股权投资

发布时间: 2022-05-08 17:32:59

1. 非同一控制下形成控股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还是计入管理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费用是计入到管理费用的,无论是同一控制下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均计入当期损益。而非企业合并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相关税费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注意这个交易费用影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不受后续计量的直接影响。

(1)非同控发行股票购买长期股权投资扩展阅读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遵循市场交易理念,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确认损益。基本原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对价或合并成本。合并成本=支付价款或付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个别财务报表不作处理,合并报表正差列示为商誉,负差计入合并当期损益。

2. 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1)编制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长江公司对大海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2008年1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支付的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500
贷:银行存款 3500
2009年1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支付的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2)编制长江公司对大海公司追加投资后,对原持股比例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原权益法核算: 2008年大海公司实现净利800万元,以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量,调整后净利为800+100/10-300/10=780万元,享有份额780*30%=234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34
贷:投资收益 234
2009年1月1日追加投资后,冲销原确认的投资收益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234(资产负债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项目)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34
(3)计算长江公司对大海公司投资形成的商誉的价值。
2008年1月1日商誉:3500-11000*30%=200
2009年1月1日商誉:5000-11900*40%=240
商誉合计:440万元
(4)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对大海公司个别报表进行调整的会计分录。
2009年1月1日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
借:固定资产 300
贷:资本公积 300
(5)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购买日与交易日之间,相对于原持股比例部分:
1.大海公司2008年度实现净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234
贷:盈余公积 23.4
未分配利润 210.6
2.其他权益变动,0
3.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1900-(11000+780)=120,*30%=36
借:长期股权投资 36
贷:资本公积 36
(6)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购买日与投资有关的抵销分录。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借:股本 5000
资本公积 2300
盈余公积 460
未分配利润 4140
商誉 440
贷:长期股资投资 3500+5000+234+36=8770
少数股东权益 11900*30%=3570

3. 怎么区分非同一控制下和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看持股比例和是否写了达到控制,达到控制的为合并,要用成本法核算,合并外的可用权益法也可用成本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是说控股合并,50%以上,肯定是成本法。其它形式形成的,不一定,可以成本,可以权益,看是否是20%-50%。

实质上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国际准则已经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即我国的以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计量的方法,以账面价值计量是站在企业整体考虑的,站在整体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应该改变,均为历史成本。

如果用公允价值,相当于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了再评估增值,违反了会计的可靠性。但资产的现实价值更能提供面向未来的信息,更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所以针对除企业合并方式以外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还是趋同与国际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

(3)非同控发行股票购买长期股权投资扩展阅读:

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或者进行破产清算时,投资企业作为股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

4.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股票的费用记入什么

计入当期损益。

即在指当期和最终利润直接相关的收益和支出,通俗的说,就是当期的净利润或者亏损。会计科目表中损益类科目在月底都是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去的。

参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通知》附件对企业合并的解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4)非同控发行股票购买长期股权投资扩展阅读:

企业合并准则的修改:

在201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三章“长期股权投资”之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中,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表述修改为:“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

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所以,2014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的上述规定只是延续了原《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第二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的上述规定。至于该表述与企业合并准则的矛盾,那是因为企业合并准则在2010年解释4号发布后,没有同步调整所致。

5. 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是以被投资方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方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这里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投资方记为“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的最初的金额。(因为如果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会随着被投资方损益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有“初始成本”的说法。)
非同一控制下的入账依据,是被投资方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意思是被投资方凡是可以单独测算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都要分别一一核算,但无法核算的,或者没有公允价值的,如现金啊,银行存款啊,当然不必算公允价值,就是账面价值了,然后分别核算后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就是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也就是你第一段说的“购买方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初始成本”中的这个“确定的合并成本”。
同样的,作为购入这个“长期股权投资”的代价,投资方付出的对价里,如果也包含了非现金资产的话,也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也就是“初始投资成本”)和投资方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记为“资本公积”。
题目中的分录就不对,因为它是非同一控制 ,属于合并,长投的初始成本应该是付出东西的公允价值。
正确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342000
贷:银行存款 342000,
至于B 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352000万元这个信息,与该分录无关。

6. 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行股票的手续费应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0 000
贷:股本 100 000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199 000
银行存款 1 000

如果取得10%股权,那是非同一控制下的非企业合并,手续费计入长投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1 000
贷:股本 100 000
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 200 000
银行存款 1 000

7. 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问题

你还是没理解取得长投这部分的知识。
这么说吧,取得长投,第一反应是做出三种分类
1、同一控制下合并(成本法,一步搞定)
以被投资方在双方老大(同一个老大,同一控制)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我方付出代价在老大账面上的价值作为对价。对价和投资成本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此时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投的入账价值,这就是传说中的,成本法下“一步搞定”)

初始投资成本(老大账面价值)VS支付对价(老大账面价值),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不确认损益

涉及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对价的除外。
——————————————————————————————————————
2、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成本法,一步搞定)但是要分两步来想
首先:以我方付出代价的公允价值作为对价,这个对价就是初始投资成本。(此时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投的入账价值,这就是传说中的,成本法下“一步搞定”)
其次:看一下我方付出代价的账面价值和其公允价值是否一样(基本都不可能一样),差额就是处置该资产的收入或损失;
确认损益
——————————————————————————————————————
3、非合并取得(权益法,两步搞定)
第一步(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以我方付出代价的公允价值作为对价,这个对价就是初始投资成本。
第二步(调整初始投资成本):比较初始投资成本,和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投资成本大于公允份额,不管,当做商誉
投资成本小于公允份额,管,增加账面价值和营业外收入
涉及到的初始直接费用应作为投资成本处理。
——————————————————————————————————————
补充一下:
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涉及的初始直接费用按照以下处理:在不管其是否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均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工具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你这个题应该是第3类
第一步(确定初始投资成本):以我方付出代价的公允价值作为对价,这个对价就是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投-丙公司-投资成本 1950
应收股利 60
贷:银存 2010

第二步(调整初始投资成本):比较初始投资成本,和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初始投资成本1950和公允份额6600*0.3=1980比较,差额30
投资成本小于公允份额,管,增加账面价值和营业外收入

借:长投-丙公司-投资成本 30
贷:营业外收入 30
————————————————————————————————
以上就是传说中的权益法分两步,但是这两步可以合并成一步,不过就你理解的程度来说,你还是别合并了。。。
借:长投-丙公司-投资成本 1980
应收股利 60
贷:银存 2010
营业外收入 30

8.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发行股票的交易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吗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股票的交易费用与长投的成本无关,长投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部分股民只盯着股价的波动,却不关注自己需要付出的成本,基本上都不太能赚到钱,学姐今天就和大家来个全方位的剖析。建议仔细阅读每一点,强调一下最后一点,曾在上面吃过亏的,就有80%的股民。
文章之前,先和大家介绍下我总结的9大炒股神器,让你在炒股时如鱼得水,点击链接即可免费领取:超实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议收藏
如果想要炒股可以了解一些这3个要缴纳的费用,印花税、过户费还有佣金。
印花税:印花税是我们卖出股票时才需要缴纳的,收取的费用是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然后向税局纳税。
过户费:过户费常常被我们指作是在股票成交后,过户时所需支付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费用,先统一交到券商那。这种按照成交金额的0.002%比例收取费用的方式是在A股中,不管是买卖的哪一方都要出。
佣金:佣金指的是券商收取股民的一笔费用,对于股民交易而言这部分是最大成本,不管是买卖的哪一方都要出。现下收取的开户佣金中不会高出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三,但也会出现超低佣金。
假设10元/股,并且购买10000股,我们以千分之三的佣金来计算,这样买入总成本就是302元,不算盈亏的情况下,卖出去要付的总成本达到402元,一次买卖就能达到704元的交易成本。

其实不难看出,占据所花本钱的绝大部分的都是佣金。假设交易金额比较大且交易略微频繁了些,那经过不断累积下来形成的佣金费用也十分可观了。
因为印花税和过户费不能做出调整,从账户方面解决成本问题,是不少投资者所做的明智决定,就会去找一些佣金低的开户方式。不懂如何实现低佣客户的朋友,实现低佣开户的方法仅需点击链接,很快就可以落实整个开户流程,也就十几分钟左右:点击获取低佣金免费开户渠道
仅具有低佣账户还是欠缺的,交易频繁是股市中的禁忌,很多时候钱动着动着就没有了,因此倡导大家,减少买卖操作多观望,等火候到了就动手。
假若小白没有学习的时间,可以参考这个工具,可以给你一些交易的机会的提醒,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摆脱时刻盯盘的麻烦了:【智能AI助攻】一键获取买卖机会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9. 定向增发股票取得非同控企业长期股权投资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10. 长期股权投资中‘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区别

1、初始计量不同:“同一控制”的初始计量是按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的初始计量是按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2、对价与账面(公允价)的处理不同:“同一控制”下初始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初始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大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为商誉;

3、对利润表的影响不同:由于“同一控制”下合并对价与被购买方账面价值的不同,调整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即在所有者权益中调整,不对利润表产生影响;“非同一控制”在合并对价小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时候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影响当期利润表。

(10)非同控发行股票购买长期股权投资扩展阅读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确定。

3、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规定确定。

4、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