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恒瑞医药是龙头股吗
受疫情到来的影响,医药产业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20年以来医药都是爆发式的增长模式,就当下疫情的反复出现,再次让医药行业继续成为市场热点,接下来就来聊一聊医药行业的创新药械龙头--恒瑞医药。
在了解恒瑞医药前,给大家分享我整理好的医药行业龙头股名单,可以点击领取:宝藏资料:医药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恒瑞医药主营业务涵盖了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研究和生产基地就包括有这家公司。公司产品涵盖了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基本上已经算是完善了产品的布局,并且在行业内,不仅是抗肿瘤领域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同时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领域也是能排上名次的。
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公司的一些优点~
优势一:产品结构优化,推动业绩增长
公司收入结构比以前完善,一定程度上创新药的业务收入增长对冲了仿制药收入的下滑。创新药业务领域,创新药的销售情况稳定向好,让公司的业绩不断增加,深层次的改善了公司的收入结构。公司还增加了投入来支持研发和海外研发布局的发展。
优势二:研发力度加大,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公司在研发上所花费的费用不断上涨,公司报告期内研发费用258,050.8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48%,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 19.41%。公司目前 16 个重要产品研究进展中,已有 8 个项目进行临床Ⅲ期试验。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产品注册批件 14个,包括 5 个创新药批件及 9 个仿制药批件;获得临床批件 41 个;获得一致性评价批件 10 个。公司未来创新产品管线将会丰富多元化,稳定住自身创新龙头地位,自身市场竞争力提高起来。
优势三:国际化布局持续推进
公司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 FDA BLA/NDA 递交前的准备工作。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公司研发团队与国内团队沟通合作更进一步加深起来,公司海外业务一直在突破,同时也很有希望更进一步扩充自身研发长处,使自身创新产品更为丰富,以达到增厚公司业绩的目的,未来公司将逐渐从"中国新"迈向"全球新",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制药大平台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篇幅的原因,与恒瑞医药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有关的内容,都已经这篇研报里准备好了,千万不要错过:【深度研报】恒瑞医药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行业基本面良好,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升级的原因产生了刚性需求,长期持看好观点:
(1)政策方面:政策密集出台,带量采购常态化持续加速行业分化,倒逼企业向创新转型;己建立了医保目录动态调整,采取了大力推动创新研发的政策,我们的医药创新己步入黄金期,国际化的道路己经打开;
(2)消费升级: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医药产业迎来了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具有自我消费属性且规避医保控费政策的疫苗等药品细分领域景气度持续。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认为恒瑞医药公司作为医药行业中的创新药的龙头企业,有望在此行业变革之际迎来高速发展。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文章的发表必然会晚于当下的时代,如果想更精确地了解恒瑞医药以后的行情,建议大家点击下方链接,有专业投顾帮你诊股,来瞧瞧恒瑞医药目前这个行情到没有到买入或是卖出的好机会:【免费】测一测恒瑞医药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8-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2. 都说恒瑞医药是龙头,但是它的股票为啥跌的那么惨
原因如下:
恒瑞药业股价“下调”,根本原因在于估值处于高位且增速放缓。这几年,恒瑞医药的增长速度强劲,不仅仅是净利润的同比增长速度。2015-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01%、19.08%、24.72%、25.89%、33.7%和19.09%。
同期非净利润扣除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5.05%、19.3%、19.76%、22.6%、30.94%和19.73%。由此可见,恒瑞医药整体增长健康,无论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非净利润均保持强劲增长。业绩增速放缓加上估值过高是恒瑞制药“股价”下调的根本原因。
财务分析
恒瑞医药过去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为26.83%,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557/1710),在其所在的制药行业排名为22/90,外延式增长合理。
EPS成长性
恒瑞医药过去EPS增长率为12.36%,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785/1710),在其所在的制药行业排名为51/90,公司成长性合理。
盈利能力指标
恒瑞医药过去三年平均盈利能力增长率为43.21%,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567/1710),在所在的制药行业排名为 (38/90),盈利能力合理。
EPS稳定性
恒瑞医药过去EPS稳定性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699/1710),在其所在的制药行业排名为38/90 。公司经营稳定合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恒瑞医药
3. 中国三大医药巨头
中国三大医药巨头:
1、恒瑞医药:研发之王
⑴医药三巨头当中,受集采打击最大的无疑是国内创新药之王恒瑞医药。
⑵由于多种产品被纳入集采后价格降幅较大,恒瑞今年业绩受到巨大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恒瑞营收202亿,同比仅增长4%,净利润42亿,同比下降1.2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更是出现双降,营收降幅甚至达到了14.84%,这是最近10年来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⑶集采带来的业绩压力,使恒瑞在资本市场也表现低迷。今年以来,恒瑞医药股价下跌超过40%,是上市20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2、迈瑞医疗:国际化野望
⑴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迈瑞医疗在行业内堪称一家独大。其中,监护仪、呼吸机、彩超、除输注泵、灯床塔、POC超声等都是国内第一;而监护仪、麻醉机、血球分析产品市场份额更是跻身全球前三。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重要领域,迈瑞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
⑵更重要的是,相比创新药赛道中后发企业的超车压力,医疗器械赛道的行业格局要稳定很多,因为器械技术迭代属渐进型创新,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后发企业很难通过颠覆性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3、药明康德:创新药卖水者
⑴集采对缺乏技术优势的仿制药冲击巨大,国内医药公司向创新药转型的诉求将更加强烈,作为创新药卖水者,医药外包行业龙头显然是创新药热潮的受益者。
⑵背后的逻辑,是因为创新药研发非常复杂和艰难。行业内很早就流传着“双十定律”的说法,即研发一款新药,平均要花10年的时间,同时要烧掉10亿美金。恒瑞过去10年研发投入接近200亿,才研发出来8种创新药,可见医药研发的周期之长、难度之大。
⑶医药外包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通过规模化和专业化能力,推动创新药研发的速度和质量,同时降低研发成本。
4. 医药的龙头企业除了恒瑞医药还有哪些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股市中,我们所接触和了解的药企屈指可数,像云南白药、九芝堂这类媒体上经常播放广告的企业,或者是像恒瑞医药在股市大放异彩的股票,才能为人所知。事实上,我国优秀的药企不胜枚举,并且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在国内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和散户不了解罢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做一个详细的列举。
一、生物药双鹭药业,主要涉及基因工程及相关药物,涉及肿瘤、肝病、心脑血管、肾病等,自主研发的生物技术新药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关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入选G20工程;
海王生物,具备完善的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及医药研发全产业链,心脑和肿瘤产品为主,在抗肿瘤、心血管、海洋药物、呼吸系统、抗感染等疾病领域均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产品;
智飞生物,主要提供疫苗、生物制品、核心竞争力是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莱茵生物,主要从事植物提取相关业务,国内少数几家能够通过改进和调整提取技术使提取物达到国际市场要求企业之一,坐标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控制优势。
在这个领域,有独角兽药明康德,也有十年十倍股恒瑞医药,同样牛气冲天的智飞生物,和次新股贝达药业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潜力股。
5. 都说恒瑞医药是龙头,但是它的股票为啥跌的那么惨
恒瑞股票大跌原因有如下:
1、估值关系。恒瑞医药前高116.87元/股,看这个价格确实没什么特别的,可若是计算估值,再对比近些年的平均估值水平,简直太高了。恒瑞医药高估值的状态注定是无法长久的。股票价格之所以一跌再跌,根本原因是之前的估值实在太高了,有杀估值的需求。
2、业绩不及预期。恒瑞医药股票价格持续弱势,除了估值处于高位的影响外,市场预期弱以及业绩不及预期是另外一大原因。行业有集采的影响,市场给出恒瑞医药2021年增速保持20%以上的预测,而半年度净利润仅增长0.21%,不管是行业还是自身,在多重影响下,股票价格自然也是持续弱势。
3、环境影响。7月2日国家出台CDE新规,直指创新药行业“伪创新”问题,遏制me-too新药的泛滥,被外界解读为对创新药企构成利空,引发医药板块普跌。由于创新药巨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及资本的推动,我国新药研发进步神速。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过热、伪创新及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问题。
4、中标失利。今年6月23日,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恒瑞医药中标产品报价远低于竞争对手,而失标的重磅产品报价却过高,显然恒瑞医药此次集采报价犯了严重的错误。6月份的集采失利,无疑为恒瑞医药的业绩蒙上了阴影,业绩压力或将在今年四季度开始显现。
恒瑞简介: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连云港恒瑞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于1997年4月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恒瑞
6. 恒瑞医药业绩怎么玩
恒瑞医药业绩,主要是根据销售的量以及价格来总计数据。
宏观看,当前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错综复杂,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面临重大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导致“内卷”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医药创新的代表企业也需时间“破局”。不过业内分析认为,得益于早早布局的创新转型,以及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其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