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里巴巴为什么可以在美国上市
除开风风光光的路演,在阿里巴巴上市过程当中,真正可以拿出来讨论的,是阿里巴巴的市值总量估计,通俗一点说,也就是阿里巴巴的股票能值多少钱?
很显然,马云也不知道这个数字的精确值。因为在本周上市的最后一刻,由于投资者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阿里巴巴向交易所提出更改招股说明书的要求,这家国内互联网领域的大型公司的定价区间从原来的每股60-66美元,提升到了66-68美元。
阿里巴巴的值多少钱?这个问题的背后,直接关系到国内电商市场的总量估值。
这是因为阿里巴巴这次上市的核心资产其实是淘宝及其衍生物天猫商城,到现在为止,这两家公司占有了国内网购交易80%以上的市场,是一家彻底的高份额领导型公司。
这个市场地位与淘宝的起点有关。在一定意义上,淘宝的历史就是国内电商的历史。2004年淘宝成立的时候,网络购物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国内与淘宝一同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大概只有当当等少数垂直网站。就当时而言,只有马云和阿里巴巴才敢于尝试用“大市场模式”去搭建一个随便卖家卖什么的交易平台——对于一般的民间资本来说,这个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显然都太大了。
互联网作为一种购物方式在国内显山露水是在2008年,这一年网购交易总额突破千亿,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占比当中突破1%。而淘宝的“大市场模式”在所有网购平台当中占有绝对优势——大市场模式可以容纳海量卖家。而初期的淘宝买家们都很兴奋,这个平台上会出现很多他们想都想不到的产品品种,价钱也非常便宜。
这就是“大市场模式”的优势。早期淘宝出现时有很多卖家把这里当作了创业平台,而产品的多样性和价格战是这些规模很小的卖家可以在淘宝崛起的根本。到现在为止,淘宝的产品多样性仍然是一个非常显着的特征,不管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商品,只要顾客想到了,并且去淘宝搜索,保证已经有人在上面卖,而且常常已经是卖了很久了。
在随后几年,网购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在国内的增速都是非常惊人的,差不多每年以50%以上的速率在增加。到2013年,网购交易总额突破了15000亿,在国内商品零售总额当中占比已经到了6.5%。
阿里巴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上市的。
超过5%的市场总值有什么意义?变化在于网购在相当一部分人群当中,已经从早期的先锋和时髦事儿,正在逐步变成一件平常事。我们已经可以把网络购物看成一个非常正常的交易方式放入流通业进行考察,而这就与阿里巴巴的估值高度相关了。
在国内20-30万亿的商品零售总额当中,网购能占多少比例?马云和王健林的“亿元赌约”其实就在赌这件事儿。作为个人,我是坚决站在王健林的这一边的。因为总体来看,互联网购物,优势在于它便捷、而且渠道总成本下降。不过无论如何,它是替代不了零售业人与人交易当中的乐趣的。因此在我看来,无论它如何改进,网购其实只是流通业的一个补充手段,市场占比不可能超过20%,也就是说,就我的判断而言,网购在国内市场的上限,交易总额大概不会超过5万亿,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尚有三倍左右的增长空间。
而对于阿里巴巴的投资者来说,更不利的消息,在于淘宝一直到很晚才开始变革早期的“大市场模式”。
“大市场模式”虽然给了淘宝以早期快速增长的优势,足以使它成为这个市场里绝对优势的领导者。不过只要经常网购的消费者,都会对淘宝一段时间内的假货盛行和不专业的服务非常恼火。
很不幸,这是淘宝“大市场模式”的另外一面,小规模卖家要拼价格战,拼到最后一定拼出假货来,而同时,小规模卖家因为要盈利,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服务的品质也一定会下降。而网购一旦成为常态,顾客对于产品的真伪、品质和服务的要求,则一定会提升。这是“大市场模式”下的小卖家根本无法满足的。
其实这种竞争过程,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当中已经看到过了。遗憾的是,马云一直到2010年才推出淘宝商城,2012年才意识到再用淘宝来命名B2C网购交易会有问题,进而把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
这使得阿里巴巴系旗下的网络交易到现在还是给顾客留下“不可靠”的印象。来自于京东商城、当当等一系列的网购平台,都由此获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
与“大市场模式”相对立的网络交易方式,是“B2C”交易方式以及像凡客这样的垂直网购平台。这三种网络交易方式分别对应着实体性质的小商品市场、百货店和专卖店,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流通这一环节当中,未来并不属于与小商品市场对应的“大市场模式”,而恰恰是属于大型的百货店,和更为专业的专卖店。
而越过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这一个比例,也恰恰说明网购常态化之后,大一统的“网上大市场”淘宝,将会迎来一个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的时代,这个时候,正是一个精明的商业公司将其股份上市的时候。
马云的这种精明,其实在阿里巴巴历史上是有所表现的。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在港上市,很多兴高采烈投资于此的投资者发现,阿里巴巴上市的B2B业务自开盘之后就没有几天价格高过发行价的。
其实在内行看来,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阿里巴巴的B2B业务之所以红极一时,本身是因为中国实行出口战略的缘故。由于国内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有产品出口的需求,而又找不到国外客户,所以阿里巴巴的B2B业务作为一个交易平台才会极受欢迎。
而到了2007年,很多人都已经观察到,中国产品到此时已经席卷全球,造成西方很多国家初级劳动力就业困难。此时,西方各国政府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对中国产品树立壁垒,出口战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是一个信息平台,它提供的是企业与国外客户认识的机会。从1999年创业,到2007年上市时分,西方有需求的大客户,其实已经在八年时间内被国内的中小企业顾客切分完毕了。
而这个时候,当然也是马云把这个业务套现的时候。
2. 阿里巴巴非公开发行股票是利好吗
表面上看是好事~因为不用从级市场吸血,上市公司也达到了募集资金加快发展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非公开发行的介,如果介低于市介很多,那么这笔股票在其后进入级市场后会有强烈的获利冲动,反而会打压公司股介。所以现在很多中小散都会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否决这类的非公开发行~另外要具体看募集资金用在什么上面,举个例子,如果用于收购金矿、稀土矿等矿产,用于开发目前市场上最新的技术、抗癌药物新技术、开发新疫苗,那这对股票来说是利好。如果用于补充资本金、用于偿还银行借款、用于收购一些市场人士普遍不看好的公司,那对股票来说是利空。最终要综合起来看,要看股票当时所处的介位及募集资金的投放。
3. 股票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发行股票呀
实际上就是各个企业的圈钱行为。美名其曰:上市
4. 阿里巴巴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为什么多家企业纷纷入股
因为大家都比较看好阿里巴巴公司的未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比较有信心!
5. 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发行股票
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募集资金发展,同时提高企业自身估值,吸引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6. 阿里巴巴为什么选择发行股票筹资
为了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而且原始投资者可以通过卖股票退出获利。
7. 阿里巴巴股票发行数量
刚刚在财大师上面查了一下,阿里巴巴股票的发行数量是25.61亿股 目前阿里巴巴公司的市值是4733亿。
8. 为什么有限公司也可以上市比如阿里巴巴,腾讯都是有限责任公司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
5、公司在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就可以上市
9. 阿里巴巴上市的前因后果
阿里巴巴9月19日于美国资本市场上市。面对电商巨无霸的上市,国内外互联网江湖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将遭受冲击。阿里巴巴上市后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1. 国内首富将易主 马云将独占富豪榜榜首
如果阿里巴巴以2000亿美元的市值上市,马云将肯定将领跑富豪榜,而且,如果阿里巴巴不出现特别严重的衰退,马云占据中国首富的时间不会短。在阿里巴巴持股7.3%的马云,上市后将以218亿美元(约合1300亿人民币)的个人资产成为中国首富,这在世界富豪榜上可排进前30位,与索罗斯等人接近。
当然,以阿里巴巴上市为节点,国内的富豪榜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占据前三,随后才是传统富豪王健林、宗庆后等等,科技力量的崛起是中国国家转型的成功标志。
2. 杭州百万富豪潮涌 或引发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潮
企业上市带来的造富效应,让阿里的员工成为众人艳羡的焦点。有媒体称,阿里巴巴将通过“亲友股”计划,提供5%左右的可用股票,允许员工以及与该集团关系密切的人士,以IPO价格在挂牌之前购买股票。据称,最近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如微博、京东等,也都使用了这种计划。数据显示,阿里员工将分享大约453亿美元的巨额财富。按照早前阿里巴巴B2B高层透露的数据,至少65%的阿里集团员工获得了公司期权。以目前阿里集团2.6万人的员工数量,IPO成功将诞生上万名百万富翁。
这一创富神话,会带来中国更多年轻人更大的创业热情。
马云没有显赫家庭背景,1995年创业之时身无分文,是个十足的屌丝。经过19年的砥砺前行,到身价千亿,这个屌丝逆袭的故事,让马云成为创业市场的典型代表。
对于马云来说,如何应对公司上市之后的富豪们的新理想,已经成为最棘手的课题。可以预料,一定会有人功成身退,还会有人拿到真金白银之后实现自己创业。当然,对阿里巴巴来说,最好的结果自然是这些成功人士将钱拿去做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基金,而不是自己离开公司去创业。
3 传统零售企业的电商化进程将加快
面对阿里巴巴的上市,财大气粗的万达都坐不住了,拉上腾讯与网络发誓要在O2O领域实现突破,而国美也刚刚声称必须在今年超越苏宁,传统商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将被阿里巴巴的上市激活,这是中国商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中国电子商务在国内迅速扩大规模,开始走向世界。现在,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生态圈,电子商务正从概念上的虚拟经济,逐渐融入实体经济,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业内人士说。
4. 对投资行业带来冲击
阿里的上市,为那些有眼光、能坚持的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
日本软银持有阿里的市值高达560亿美元。投资阿里巴巴15年,软银暴赚超过550亿美元。另一个大赢家是雅虎的杨致远。2005年,杨致远用10亿美元加雅虎中国的资产,换成今天持有市值368亿美元的股份,加上之前套现的76亿美元,共计444亿美元,与之前投资的10亿美元相比,暴赚434亿美元。
对投资银行来说,日本软银和雅虎是他们的榜样和梦想。早期就能发现阿里巴巴这样的优质公司,是他们追逐的目标。
阿里的成功,会促使投行以及国际投资银行,更多关注有团队、有创新意识的小微团队。
这对创业型企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福音。
5. 冲击中国的证券市场
阿里巴巴是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的,是千万家中国企业以及超过2亿中国消费者共同扶持起来的公司。到阿里在美国挂牌为止,我国排名居前的互联网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网络、网易、搜狐、新浪等,都选择了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尽管我们本身就是阿里巴巴、京东的用户,但却很难直接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无法分享红利。
中国证券市场的设计者和监管层,能不能从阿里的上市中真正反省:现有这种按照大工业时代的标准来设定门槛、设计审核准入体制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不是到了大力改革的时候了?
证监会主席肖刚今年年初撰文表示,改革创业板制度,适当降低财务标准的准入门槛,建立再融资机制;允许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允许有未来但暂时亏损的公司上市,还要放开净资产标准,允许拥有高科技人才但并没有太多固定资产的创新公司上市。再进一步的改革,就是放开审批制,推进核准制或者注册制,只要满足条件的公司一律放行。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说:中国互联网企业纷赴海外上市,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规则制度滞后于创新型企业的需求。“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今后不应重蹈覆辙。”
6. 阿里上市或扭转中国科技业的山寨形象
国外媒体报道,一直以来中国的科技公司在美国上市时总要贴上山寨的标签,比如,人人、网络或微博。华尔街在描述这些中国公司的时候,总是说“中国的Facebook”(人人)、“中国的谷歌”(网络)或“中国的Twitter”(微博)。这种称谓确实有助于外国投资人迅速掌握公司的性质,当然也会增加投资人的信心,但是这给了中国高科技公司挥之不去的山寨形象。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称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亚马逊。但是这次有越来越多的华尔街投资者意识到这个称谓并不准确。 他们已经通过阿里巴巴的路演宣传片意识到,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跟亚马逊的电
子商务模式有显着的不同。事实上,华尔街很多时候把阿里巴巴描述的更像是谷歌,更像是一个“广告平台”而不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因为阿里巴巴提供的是广阔的交易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更多的是为中小商家提供宣传的平台。毕竟,阿里巴巴是B2B电子商务模式的始祖。阿里巴巴一直都明确表示自己的理念是:“让商家在任何地方做生意都更容易。”
华尔街开始通过真真切切的实际考察数据评估阿里巴巴的价值。它不再是中国的某家山寨意味浓厚的公司,占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52%,出货量占中国全部货品的8%。相比之下,沃尔玛的销售只占美国的10%。
10. 阿里巴巴以什么资产发行股票上市
没甚么影响,最多算题材股,个别讥构会利用基本面对网络或电商板块进行拉升,只是短时间而已。、 查看更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