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a股上市芯片龙头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a股上市芯片龙头股票

发布时间: 2023-02-21 03:53:20

1. 芯片股票有哪些

1、士兰微(600198):芯片概念龙头股。公司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并参与承建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与芯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ST大唐(600460):芯片概念龙头股。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掌握上述核心技术的芯片厂家。
3、ST丹邦(002618):芯片概念龙头股。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从柔性材料到柔性封装基板到芯片封装组件等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设计、制造、服务的完整柔性互联及封装解决方案。
拓展资料:
国产芯片龙头股
A股半导体芯片相关的股票很多,能算得上龙头的大部分都是市值比较高、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国产半导体芯片龙头企业股票有比亚迪、中芯国际、韦尔股份、国电南瑞、卓胜微、TCL科技、三安光电、北方华创、中环股份、闻泰科技、长电科技、盛邦股份等,这些都能算得上是龙头股票,具体的详情看下面。
1、比亚迪(002594),目前市值4948亿,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2、中芯国际(688981),目前市值4292亿,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而集成电路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将数以亿计的晶体管、三极管、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与电阻、电容、电感等基础电子元件连接并集成在小块基板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备复杂电路功能的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封装后的集成电路通常称为芯片。
3、韦尔股份 (603501),目前市值2474亿,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被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结构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导体产品的分销业务。
4、卓胜微(300782),目前市值1362亿,公司主营业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研究开发与销售主要向市场提供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等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并提供IP授权,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
5、TCL科技(000100),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收购天津中环电信息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其主要资产为“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中环半导体”核心业务为半导体硅片材料和光伏材料及组件。

2. 科创板迎来AI芯片龙头股“拓荒者”寒武纪抢跑千亿蓝海市场

7月20日,AI芯片明星企业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64.39元/股。至此,创立4年、68天过会的“AI芯片独角兽”与投资者们在二级市场初次会面,A股市场迎来了AI芯片龙头股。

寒武纪早已声名在外:处在人工智能这一“风口”,却甚少在公众面前主动展示自己,被视作低调的“实干家”,但由于产品过硬,行业地位颇高,谈及AI芯片必然要提及寒武纪,正如其名字是地质纪元上的开创意味,寒武纪是国内AI芯片的拓荒者。

于资本市场而言,寒武纪上市意味着科创板注册制对于“优秀企业”的评判标准走向多元化,意味着创新物种开始在国内资本市场生根发芽。于寒武纪而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公众的手段,有益于远大目标的实现,从而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毫无疑问,创新型企业走向星辰大海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就是人才。

“我们有远大的志向,但长跑才刚刚开始。”三年营收50倍增长,手握40亿元现金,处于“新基建”机会窗口,正如其创始人陈天石所言,寒武纪站在远大征程的起点,而未来是一片蓝海。

投资者等来科创板AI芯片龙头股

2016年3月,陈天石创办寒武纪,2020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寒武纪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四年时间,硬 科技 明星企业通过注册制走向公众投资者。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寒武纪底蕴深厚,技术与产品性能高居全球领先水平。券商研报介绍,寒武纪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家全面系统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凭借领先的核心技术,较早实现了多项技术的产品化,专门设计的通用型智能芯片架构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寒武纪正处于快速发展期。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其营业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和4.44亿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较前年增幅分别为1392.05%及279.35%,将2019年的营收与2017年作对比,寒武纪在3年间实现了55.6倍的营收增长。

招股书显示,寒武纪此次公开发行4010万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10.02%,规模并不大。寒武纪募资了25.8亿元,主要来自保荐机构跟投子公司和其他战略投资者,后者包括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均为与寒武纪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及其下属企业。

相较于中芯国际等 历史 较长的芯片企业,寒武纪的成功上市开创了硬 科技 独角兽企业在注册制下成功上市的先河,搅动了一池春水。

长期以来,A股市场有着严格且固定的审核标准,这使得一些独具创新型的 科技 企业无法登陆A股市场,转求纳斯达克等更加“宽容”的市场环境。而一些A股上市公司,尽管上市时盈利能力达标,但不乏上市后业绩“变脸”,且后续发展乏力的例证,这并非投资者愿意看到的场景。

璞玉并不以当下的盈利能力作为唯一标准,如何留住可能伟大的企业?设立科创板实行注册制成为众望所归的转折点。寒武纪虽然尚未盈利,但其主要产品性能在与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ARM、英伟达、英特尔以及华为海思的对比中不分上下,部分指标甚至领先对手,展示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长跑型选手“放长线钓大鱼”

寒武纪本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自成立以来,寒武纪快速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输出,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1M系列芯片、基于思元100和思元270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

2017年寒武纪将1A处理器IP授权华为海思使用,搭载在华为Mate10手机上,是全球首款AI手机芯片。思元系列产品也已应用于浪潮、联想等多家服务器厂商的产品中,思元270芯片获得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 科技 成果奖。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纪已获授权的境内外专利有65项,PCT专利申请120项。

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初创企业中,寒武纪是少数已实现产品成功流片且规模化应用的公司之一,这亦是其大手笔投入研发的成果。招股书显示,寒武纪2017至2019年研发支出分别为0.3亿元、2.4亿元、5.43亿元,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连续3年超过了100%,处于行业的较高水平。目前,寒武纪共有研发人员680名,占总员工的79.25%,硕士及以上的人员占比超过60%。

对于芯片企业而言,如寒武纪一般巨额的研发投入并不罕见——不论是设计还是流片,芯片企业都需要大量资金,“烧钱”是芯片企业的共同属性。按照普遍的流程,芯片研发不仅耗资巨大,耗时也较长,研究成品还需“Design in”,得到客户的响应与支持,磨合后方可进入大规模出货的营收创造阶段。

硬 科技 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首先体现在回收研发成本的周期上,不过更需要看到得是,芯片企业一旦研发成功,护城河便是难以轻易被超越的,因此回报也将如研发投入一样,是巨量且长期的。

研发投入换取的“效率”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陈天石曾表示:“芯片这个赛道,比的就是出产品的速度,以及产品好不好用。”寒武纪进入赛道比较早,幸运地占了先机,产品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在研发效率上已经经过市场的验证,成立四年,寒武纪每年都会推出和迭代新产品,相较于其他国外芯片设计公司与A股上市芯片设计公司以平均约每1-3年的迭代周期,寒武纪的研发能力表现突出。而相较于科创板企业的平均毛利率53.49%,寒武纪的综合毛利率也高过平均值。

不过,通往伟大芯片公司的赛程很长,更加需要长跑型选手,投资者也需要建立“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心态。寒武纪在招股书中坦言亏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芯片企业的正常生长进程,尤其AI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引擎,也是技术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为了在以后“钓到更大的鱼”,寒武纪必须持续研发、快速迭代,而耐心的投资者将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AI芯片领跑者“横着长”的生态路径

当部分初创企业靠着一颗芯片艰难维生时,寒武纪已经做出了一把芯片,这是“领跑者”的优势积累。

寒武纪的业务大致分为四部分:智能计算集群、AI推理芯片、IP授权、AI训练芯片。其中前三部分业务在2019年分别产生2.96亿元、7888万元和6877万元收入,毛利率分别为58.23%、78.23%、99.77%。第四部分业务AI训练芯片是技术的制高点,产品于2020年推出,预计2021年产生收入。

与华为的合作是寒武纪声名鹊起的因素之一,这证实了寒武纪的产品可靠性,而华为选择自研道路,也同时证明了AI芯片这一赛道的重要性。

研报显示,2020年仅智能手机、AR/ VR、无人机等在内的消费电子市场AI智能芯片需求量预计就达到26.11亿美元,而智能驾驶有望带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IDC预测,云端推理和训练对应的智能芯片市场,预计将从2017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9.22%。ABI Research预计,边缘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3.93%。

对于寒武纪而言,与华为的友好竞争有益于长期发展。目前,寒武纪已不存在向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公司销售总额50%的情况。而从寒武纪的收入结构变化可见,其2017-2018年99%的收入来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2019年新增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业务走向多元化。

寒武纪定位于中立、独立的芯片企业,走的是生态型发展路线,而今,经过四年发展,寒武纪“云边端”三条产品线已经完备,接下来仍将不断迭代升级,未来,如英伟达等企业一样,寒武纪将构建出独有的生态,并延伸至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

“云边端一体的作用就是让开发者省力省心,让我们自己也省力省心。云边端一体意味着,部署在不同场景的芯片在硬件层具有统一的指令集和架构,在软件层具备统一的应用开发环境。这能减少公司和开发者研发不同种类芯片时的成本,是我们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天石介绍寒武纪的业务架构时表示。

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巨头正在成长,毋庸置疑,寒武纪是种子选手。超过40亿元现金储备以及25亿元募集资金加持,寒武纪无疑是AI计算芯片初创企业中资金实力较雄厚之一,这是其巩固优势的基础。面对征途,寒武纪手握成熟且性能领先的产品,以及生态的雏形,蓝海就在前方,只待乘风破浪。 文/慧瑾

每日经济新闻

3. 半导体GPU芯片龙头股,自主可控的GPU芯片企业,业绩稳增长

A股上市公司GPU芯片龙头股景嘉微整体保持中期波段震荡格局,没有教好的长期持续性,周期性结构较为明显,据大数据统计,主力筹码约为57%,主力控盘比率约为50%, 趋势研判及多空研判方面可以参考13日EXPMA及35日EXPMA,13日EXPMA作为中短期多空参考,35日EXPMA作为中期多空参考。

4. 半导体芯片稀缺龙头股,国产替代已见成效,业绩营收稳定增长

半导体芯片材料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细分最广,半导体芯片材料主要分为圆晶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具体而言, 晶圆制造材料包括光刻胶,光刻胶试剂,硅片,SOI,掩模,电子气体,工艺化学品,靶材,CMP材料(抛光液和抛光垫)和其他材料,封装材料包括引线框,包装基板,陶瓷基板,键合线,封装材料,芯片键合材料和其他封装材料 ,每种材料都包含数十种甚至数百种特定产品。

安集 科技 的主要业务是关键半导体芯片材料的研发生产,目前的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 半导体芯片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 ,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和高级半导体芯片封装领域, 公司成功地打破了国外制造商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对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 ,并使中国企业在该领域具有独立的供应能力,公司的10-7nm技术节点产品正在开发中。

化学机械抛光(CMP) 是在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使晶片表面平坦化的关键过程,与传统的纯机械或纯化学抛光方法不同,CMP工艺将表面化学和机械抛光相结合,以微米/纳米级去除晶片表面上的不同材料,从而达到晶片表面的高度,用以保证平坦化效果使下一个光刻工艺得以进行。 CMP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纳米研磨剂的机械研磨作用和纳米研磨剂的机械研磨作用之间的高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抛光的晶片在一定压力下并在存在抛光液的情况下相对于抛光垫移动,在各种化学试剂的化学作用下,使抛光后的晶片表面满足高平整度,低表面粗糙度和低缺陷的要求。根据不同工艺和技术节点的要求,每个晶片在生产过程中将经历数个甚至数十个CMP抛光工艺步骤。

光刻胶去除剂 是一种高端的湿化学药品,用于在光刻工艺中去除光刻胶残留物,在晶圆光刻工艺结束时,必须使用光刻胶去除剂才能完全去除残留的光刻胶,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工艺。对于这种工艺,目前只有少数国内供应商具有供应能力,公司的光刻胶去除剂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分为三个主要系列,包括:集成电路制造系列,晶圆级封装系列和LED / OLED系列。

安集 科技 目前的客户主要是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商,先进的封装制造商和LED / OLED制造商,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武汉新芯,华虹集团,华润微电子,士兰微,长电 科技 、华天 科技 、通富微电、晶方 科技 、三安光电、和辉光电和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联电、升阳 半导体、日月光、硅片等; 按份额比例占比前五的客户分别为中芯国际(约60%)、台积电(约8%)、长江存储(约7%)、华润微电子(约4%)和华虹半导体(约4%)。

长期以来,全球化学机械抛光液市场主要由美国和日本公司垄断,包括CabotMicroelectronics,美国Versum和日本Fujimi。作为一家国内公司, 安集 科技 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并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半导体芯片抛光液产品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尽管与全球巨头的差距仍然很大,但已逐渐开始实现国内替代并建立国际声誉 ;公司布局的另一个产品领域光刻胶去除剂,目前国内同样也主要依赖于进口,除美国的Versum和Entegris外, 光刻胶去除剂的细分主要公司还包括安集科 科技 和上海新阳。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0.39%;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45.49%;第三季度收入为1.17亿,同比增长53.50%。

A股上市公司半导体芯片材料龙头股安集 科技 目前处于震荡走势,据大数据统计主力筹码约为23.5%,主力控盘比率约为27.9%,主力筹码及控盘比率略显不足; 个股趋势股性可以参考5日均线与60日均线组合,当5日均线与60日均线处于多头排列且方向均为向上时,以5日均线作为多空参考。

5. 芯片概念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芯片上市公司

1、中颖电子:在家电主控芯片、锂电管理芯片和AMOLED显屏驱动芯片方面技术积累深厚:AMOLED显示驱动芯片是国内唯一取得了量产的供应商;家电类芯片产品是国内许多一线品牌大厂的主要供应商。

2、上海贝岭:主营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和产品应用开发。

3、东软载波:国内领先的多种通信芯片制造商和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窄带载波、宽带载波和无线芯片技术及相关产品的企业。

公司打造“芯片、软件、终端、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布局,在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电网、能源管理、智能家居、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线。

4、士兰微: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IDM厂商,在功率器件、模拟电路、传感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入股安路科技,快速切入高端芯片市场。

5、晓程科技:主要致力于电力线载波芯片等系列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开发,并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与电能表等产品,为用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6. 量子芯片概念股龙头 相关量子概念股一览

提到芯片,现在一般都是硅基电子芯片,而随着量子领域的发展和国内“九章”量子计算机的问世让人们开始关注起来量子芯片,量子芯片概念股也比较受争议,下面为大家简单整理几只相关股票。

国盾量子(688027):是中国商业化量子信息技术(QIT)的先驱和领导者,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于QIT的ICT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基于量子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开放合作,公司致力于在电信基础设施、企业网络、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和服务领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量子安全解决方案 QIT 组合。

光迅科技(002281):光迅是国内产品线最齐全以及A股市场稀缺的具有光芯片设计、生产能力的龙头光器件厂商。据统计,公司的销售额占国内光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市场15%的份额。与国盾量子合作成立量子芯片光芯片公司,占股45%。

中国长城(000066):中国长城量子实验室是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知名高校共建的量子实验室,主要开展基于光量子和拓扑超导量子计算的基础科研,量子软件及控制系统研究,以及量子芯片加工制备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三力士(002224):基金重点聚焦投资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卫星新兴业务应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计算等领域,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带动公司量子产业的转型发展。

凯乐科技(600260 )。公司主要从事专网通信产品、通信光纤、光缆、通信硅管、量子保密通信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量子通信业务方面主要从事量子通信技术在数据链产品,及专网通信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目前来看量子芯片发展没那么简单和快速,相关概念股受量子芯片概念影响不大,如果投资者要考虑投资相关概念股票,那么就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